道地药材资源培训课件
合集下载
道地药材资源

•10
三、道地药材的变迁与发展
(一) 道地药材品种来源的变迁。人们对道地药材本质的认识不 断深化,在品种来源上进行了更为准确的矫正和补充。 例如:历代本草所记载,的紫草原植物均为紫草科植物 紫草 经多年的研究和临床验证,现今紫草商品分为硬紫草和 软紫草,前者为历代本草中所记载的紫草,后者为历代本草 均未记载的同科植物新疆紫草。据分析,软紫草的根条肥大 ,松软易碎,气味特殊,色素含量为硬紫草的3.5倍,其抑 菌种类和强度也大于硬紫草,因而现代人认为软紫草品质最 佳。
•6
二、道地药材形成的原因
(一) 优良的物种遗传基因是形成道地药材的内在因素 道地药材的形成,首先与“物种”有直接关系,优良
的物种遗传基因是决定道地药材品质的内在因素。 大黄有43种,长期的研究和临床验证证明,来源于掌
叶组的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 、唐古特大黄 R. tanguticum .及药用大黄R.officinale .为正品大 黄。前两种习称“北大黄”,是甘肃、青海的道地药材, 后一种习称“南大黄”,是四川等地的道地药材,而来源 于波叶组的藏边大黄、河套大黄、华北大黄、天山大黄等 的根和根茎,虽然也含有蒽醌衍生物成分,但不含双蒽酮 苷、番泻甙苷,故泻下作用很差。
•17
( 五) 化学品质评价
• 药材的化学品质评价以指标性成分或各成分的指纹图谱定量 为主要特征。以化学分析方法评价药材的质量优劣是20世纪 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可为道地药材提供更为精确的评价标准 国家药典中对大多数药材提出了定量指标。近来越来越多的 学者采用化学指纹图谱和模式识别等方法对道地药材加以识 别鉴定。如: 来源于不同产地的同一药材,道地者与非道地者在主要 理化指标方面有明显差异。如“浙八味”中的延胡索,总生 物碱含量为0.5%~O.6%,为其它产地所不及,而产于东北 等地的东北延胡索、全叶延胡索等,不仅总生物碱含量低, 而且不含镇静、镇痛的主要成分延胡索乙素。
三、道地药材的变迁与发展
(一) 道地药材品种来源的变迁。人们对道地药材本质的认识不 断深化,在品种来源上进行了更为准确的矫正和补充。 例如:历代本草所记载,的紫草原植物均为紫草科植物 紫草 经多年的研究和临床验证,现今紫草商品分为硬紫草和 软紫草,前者为历代本草中所记载的紫草,后者为历代本草 均未记载的同科植物新疆紫草。据分析,软紫草的根条肥大 ,松软易碎,气味特殊,色素含量为硬紫草的3.5倍,其抑 菌种类和强度也大于硬紫草,因而现代人认为软紫草品质最 佳。
•6
二、道地药材形成的原因
(一) 优良的物种遗传基因是形成道地药材的内在因素 道地药材的形成,首先与“物种”有直接关系,优良
的物种遗传基因是决定道地药材品质的内在因素。 大黄有43种,长期的研究和临床验证证明,来源于掌
叶组的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 、唐古特大黄 R. tanguticum .及药用大黄R.officinale .为正品大 黄。前两种习称“北大黄”,是甘肃、青海的道地药材, 后一种习称“南大黄”,是四川等地的道地药材,而来源 于波叶组的藏边大黄、河套大黄、华北大黄、天山大黄等 的根和根茎,虽然也含有蒽醌衍生物成分,但不含双蒽酮 苷、番泻甙苷,故泻下作用很差。
•17
( 五) 化学品质评价
• 药材的化学品质评价以指标性成分或各成分的指纹图谱定量 为主要特征。以化学分析方法评价药材的质量优劣是20世纪 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可为道地药材提供更为精确的评价标准 国家药典中对大多数药材提出了定量指标。近来越来越多的 学者采用化学指纹图谱和模式识别等方法对道地药材加以识 别鉴定。如: 来源于不同产地的同一药材,道地者与非道地者在主要 理化指标方面有明显差异。如“浙八味”中的延胡索,总生 物碱含量为0.5%~O.6%,为其它产地所不及,而产于东北 等地的东北延胡索、全叶延胡索等,不仅总生物碱含量低, 而且不含镇静、镇痛的主要成分延胡索乙素。
道地药材PPT课件

第15页/共20页
中国中药之乡
珍珠之乡 浙江诸暨 人参之乡 吉林抚松 天麻之乡 贵州赫章 鹿茸之乡 安徽青阳 琥珀之乡 河南西峡 三七之乡 广西靖西 蟾酥之乡 江苏启东 阿胶之乡 山东东阿 贝母之乡 浙江勤县 当归之乡 甘肃岷县 枸杞之乡 宁夏中宁 党参之乡 山西长治 银花之乡 山东平邑
黄连之乡 四川雅安 木耳之乡 湖北保康 黄芪之乡 山西恒山 白芍之乡 安徽毫县 茯苓之乡 湖北罗田 半夏之乡 安徽阜阳 白果之乡 广西兴安 红枣之乡 山西稗山 泽泻之乡 福建建瓯 甘草之乡 内蒙古杭锦旗 知母之乡 河北历县 玄胡之乡 浙江东阳 菊花之乡 浙江桐乡
主要品种: 川芎、川贝母、附子与乌头、黄连、川牛膝、麦 冬、石菖蒲、姜、丹参、青皮、陈皮、补骨脂、 使君子、巴豆、花椒、黄柏。
石柱黄连、康定炉贝 第6页/共20页
四、著名道地药材
浙药:
浙江所产药材,品名之前常冠以“浙”、“杭”字,其 中冠以“杭”字居多。如杭芍、杭菊、杭麦冬、杭白芷 等。
主要品种: 浙贝母(象贝)、白术、元胡、郁金、姜黄、 玄参、乌药、石竹、山茱萸、乌梅、栀子。
• “地”的含义 一、道地药材的含义
特定的历史条件、地理条件和生长的生境因子(土壤、气候)及人为因子 人为因子:栽培、加工技术,社会、经济、文化
条件
道地:优质
《本草品汇精要》,川芎以“道地蜀川者为胜”
注意:“道地”概念已被过度使用
第1页/共20页
一、道地药材的含义
• 指一定的药用生物品种在特定环境和气候等诸因素的综合作用下, 所形成的产地适宜、品种优良、产量高、炮制考究、疗效突出、 带有地域性特点的药材。
第10页/共20页
四、著名道地药材
西药是指陇西也就是甘肃一代的药 大黄、甘草、当归、羌活、麻黄、秦艽、茵陈、 枸杞子 南药一般说是长江以南的药 半夏、射干、吴茱萸、莲、女贞子、艾叶、南 沙参、明党参、太子参、苍术、芍药、木瓜、 灵芝、薄荷、紫苏、牡丹、泽泻。
中国中药之乡
珍珠之乡 浙江诸暨 人参之乡 吉林抚松 天麻之乡 贵州赫章 鹿茸之乡 安徽青阳 琥珀之乡 河南西峡 三七之乡 广西靖西 蟾酥之乡 江苏启东 阿胶之乡 山东东阿 贝母之乡 浙江勤县 当归之乡 甘肃岷县 枸杞之乡 宁夏中宁 党参之乡 山西长治 银花之乡 山东平邑
黄连之乡 四川雅安 木耳之乡 湖北保康 黄芪之乡 山西恒山 白芍之乡 安徽毫县 茯苓之乡 湖北罗田 半夏之乡 安徽阜阳 白果之乡 广西兴安 红枣之乡 山西稗山 泽泻之乡 福建建瓯 甘草之乡 内蒙古杭锦旗 知母之乡 河北历县 玄胡之乡 浙江东阳 菊花之乡 浙江桐乡
主要品种: 川芎、川贝母、附子与乌头、黄连、川牛膝、麦 冬、石菖蒲、姜、丹参、青皮、陈皮、补骨脂、 使君子、巴豆、花椒、黄柏。
石柱黄连、康定炉贝 第6页/共20页
四、著名道地药材
浙药:
浙江所产药材,品名之前常冠以“浙”、“杭”字,其 中冠以“杭”字居多。如杭芍、杭菊、杭麦冬、杭白芷 等。
主要品种: 浙贝母(象贝)、白术、元胡、郁金、姜黄、 玄参、乌药、石竹、山茱萸、乌梅、栀子。
• “地”的含义 一、道地药材的含义
特定的历史条件、地理条件和生长的生境因子(土壤、气候)及人为因子 人为因子:栽培、加工技术,社会、经济、文化
条件
道地:优质
《本草品汇精要》,川芎以“道地蜀川者为胜”
注意:“道地”概念已被过度使用
第1页/共20页
一、道地药材的含义
• 指一定的药用生物品种在特定环境和气候等诸因素的综合作用下, 所形成的产地适宜、品种优良、产量高、炮制考究、疗效突出、 带有地域性特点的药材。
第10页/共20页
四、著名道地药材
西药是指陇西也就是甘肃一代的药 大黄、甘草、当归、羌活、麻黄、秦艽、茵陈、 枸杞子 南药一般说是长江以南的药 半夏、射干、吴茱萸、莲、女贞子、艾叶、南 沙参、明党参、太子参、苍术、芍药、木瓜、 灵芝、薄荷、紫苏、牡丹、泽泻。
中药的道地药材及其鉴别培训课件

湖北: 龟板 鳖甲 茯苓等 安徽: 木瓜 大枣 菊花 白芍 福建: 泽泻 云南: 三七
中药的道地药材及其鉴别
5
二、道地药材的特征
1.道地药材的特征 道地药材具有
(1)明确的地理性 ——地理特征 (2)特有的质量标准——品质特征 (3)丰富的文化内涵——文化特征 (4)较高的经济价值——经济特征 (5)特定的物种 ——遗传特征
中药的道地药材及其 鉴别
1 道地药材的概念 2 道地药材的特征 3 道地药材的形成机制 4 道地药材的鉴别
中药的道地药材及其鉴别
2
一、道地药材的概念
1.道地药材:是指经过人们长期医疗实践证明质量好 、临床疗效高、传统公认并来源于特定地域出产的名 优正品药材。
▪道地药材是一个古代药物标准化的概念。 ▪它的产生是以实践经验为依据, 经得起临床的考验。
中药的道地药材及其鉴别
23
人参的鉴别
1 人参
1.1基源
为五加科植物人参panax ginseng C.A. Mey.的干燥 根。栽培者为“园参”, 野生者为 “山参”。
中药的道地药材及其鉴别
Hale Waihona Puke 24商品规格中药的道地药材及其鉴别
25
1.2 园参性状
人型, 分芦、艼、体、腿、 须等部。
中药的道地药材及其鉴别
优胜者, 以道地药材的生产、经营为中心形成了多方面的经济联系, 发展成地方经
济支柱。
中药的道地药材及其鉴别
10
(5)道地药材具有特指的物种性 —— 遗 传特征
不是道地产区所有的药材都属于道地药材, 而是特指 某种或某些药材, 这是药材自身遗传特性决定的, 也是自 然与物种的长期适应而形成的, 被人又发现的结果。
中药的道地药材及其鉴别
5
二、道地药材的特征
1.道地药材的特征 道地药材具有
(1)明确的地理性 ——地理特征 (2)特有的质量标准——品质特征 (3)丰富的文化内涵——文化特征 (4)较高的经济价值——经济特征 (5)特定的物种 ——遗传特征
中药的道地药材及其 鉴别
1 道地药材的概念 2 道地药材的特征 3 道地药材的形成机制 4 道地药材的鉴别
中药的道地药材及其鉴别
2
一、道地药材的概念
1.道地药材:是指经过人们长期医疗实践证明质量好 、临床疗效高、传统公认并来源于特定地域出产的名 优正品药材。
▪道地药材是一个古代药物标准化的概念。 ▪它的产生是以实践经验为依据, 经得起临床的考验。
中药的道地药材及其鉴别
23
人参的鉴别
1 人参
1.1基源
为五加科植物人参panax ginseng C.A. Mey.的干燥 根。栽培者为“园参”, 野生者为 “山参”。
中药的道地药材及其鉴别
Hale Waihona Puke 24商品规格中药的道地药材及其鉴别
25
1.2 园参性状
人型, 分芦、艼、体、腿、 须等部。
中药的道地药材及其鉴别
优胜者, 以道地药材的生产、经营为中心形成了多方面的经济联系, 发展成地方经
济支柱。
中药的道地药材及其鉴别
10
(5)道地药材具有特指的物种性 —— 遗 传特征
不是道地产区所有的药材都属于道地药材, 而是特指 某种或某些药材, 这是药材自身遗传特性决定的, 也是自 然与物种的长期适应而形成的, 被人又发现的结果。
第四章道地药材资源

➢ 我国公认的道地药材约有200多种。
第一节 道地药材的形成和发展
一、道地药材的特征
主要特征
明显的 特有的 丰富的 较高的 地理性 质量标准 文化内涵 经济价值
第一节 道地药材的形成和发展
(一)道地药材具有明显的地理性
➢ 道地药材是在一定的地域内形成的,具有明显 的地理性。
➢ 道地药材一般在药名前冠以地名,如宁夏枸杞 、川贝母、关黄柏、怀地黄等,以表示其道地 产区。
第一节 道地药材的形成和发展
三、道地药材的发展
➢ 道地药材品种来源的变迁 品种来源更为准确,商品进行分类,品种进一步分化。 ➢ 道地药材产区的变迁 由于自然地理条件和人类活动多因素的变化,道地
药材的产区发生变迁。 新的道地产区逐渐被人们认可。 古代未明确的道地产区,现今明确。
第一节 道地药材的形成和发展
第一节 道地药材的形成和发展
➢ 化学品质评价
化学分析方法是更为精确的评价标准。 如:浙八味中的延胡索,总生物碱含量为0.5%-0.6%, 为其他产地所不及。
➢ 药理药效评价
药材优劣与否,主要看疗效。采用临床疗效比较的方法 对不同产地来源的药材进行研究。
第二节 北方地区的道地药材资源
➢ 范围:东北、华北和西北。 ➢ 包括:吉林,辽宁,黑龙江,北京,天
面黄白色、粉性足、味甜者为佳。
➢ 开发利用前景:甘草具有“十方九草”之称,
广泛用于方剂和中成药。从甘草中提制的甘草酸 用于化妆品。甘草粉及其加工品用作糕点。地上 部分可作饲料。
第二节 北方地区的道地药材资源
二、全草及花果种子类药材 肉苁蓉
➢ 药材来源:列当科植物肉苁蓉或管花肉苁蓉的干 燥带鳞叶的肉质茎。
第二节 北方地区的道地药材资源
第一节 道地药材的形成和发展
一、道地药材的特征
主要特征
明显的 特有的 丰富的 较高的 地理性 质量标准 文化内涵 经济价值
第一节 道地药材的形成和发展
(一)道地药材具有明显的地理性
➢ 道地药材是在一定的地域内形成的,具有明显 的地理性。
➢ 道地药材一般在药名前冠以地名,如宁夏枸杞 、川贝母、关黄柏、怀地黄等,以表示其道地 产区。
第一节 道地药材的形成和发展
三、道地药材的发展
➢ 道地药材品种来源的变迁 品种来源更为准确,商品进行分类,品种进一步分化。 ➢ 道地药材产区的变迁 由于自然地理条件和人类活动多因素的变化,道地
药材的产区发生变迁。 新的道地产区逐渐被人们认可。 古代未明确的道地产区,现今明确。
第一节 道地药材的形成和发展
第一节 道地药材的形成和发展
➢ 化学品质评价
化学分析方法是更为精确的评价标准。 如:浙八味中的延胡索,总生物碱含量为0.5%-0.6%, 为其他产地所不及。
➢ 药理药效评价
药材优劣与否,主要看疗效。采用临床疗效比较的方法 对不同产地来源的药材进行研究。
第二节 北方地区的道地药材资源
➢ 范围:东北、华北和西北。 ➢ 包括:吉林,辽宁,黑龙江,北京,天
面黄白色、粉性足、味甜者为佳。
➢ 开发利用前景:甘草具有“十方九草”之称,
广泛用于方剂和中成药。从甘草中提制的甘草酸 用于化妆品。甘草粉及其加工品用作糕点。地上 部分可作饲料。
第二节 北方地区的道地药材资源
二、全草及花果种子类药材 肉苁蓉
➢ 药材来源:列当科植物肉苁蓉或管花肉苁蓉的干 燥带鳞叶的肉质茎。
第二节 北方地区的道地药材资源
《中药的道地药材》课件

生态环境
道地药材的生长环境中的生物多样性、植被类型、水资源等因素都对其品质产 生影响。例如,生长在森林中的药材可能含有更多的天然成分,而生长在平原 上的药材可能成分较为单一。
生产技术因素
种植技术
道地药材的种植技术,如育种、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等,对其品质有重要影响。科学的种植技术可以提高药 材的产量和品质,而落后的种植方法可能导致药材品质下降。
中药道地药材的经济价值
01
02
03
市场需求
随着人们对健康需求的增 加,中药道地药材的市场 需求不断增长。
价格因素
道地药材的价格通常高于 普通药材,反映了其稀有 性和高品质。
产业带动
中药道地药材产业的发展 对当地经济具有明显的带 动作用,促进了就业和经 济增长。
中药道地药材的文化价值与社会意义
文化传承
中药道地药材是中华传统 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 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 。
社会认同
中药道地药材在国内外享 有盛誉,对于提升国家形 象和民族自豪感具有积极 意义。
可持续发展
保护和利用中药道地药材 资源,对于促进中药产业 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 义。
05
中药道地药材的保护与 可持续发展
保护现状与问题
建立道地药材的追溯体系,实现从生产到 消费的全过程可追溯,提高药材的安全性 和可靠性。
04
中药道地药材的应用与 价值
中药配方与临床应用
中药配方
道地药材在中药配方中占据重要 地位,是中医治疗各种疾病的基
础。
临床应用
道地药材在临床应用中具有显著疗 效,能够针对不同病症进行个性化 治疗。
治疗效果
道地药材的治疗效果稳定可靠,为 临床医生提供了有效的治疗手段。
道地药材的生长环境中的生物多样性、植被类型、水资源等因素都对其品质产 生影响。例如,生长在森林中的药材可能含有更多的天然成分,而生长在平原 上的药材可能成分较为单一。
生产技术因素
种植技术
道地药材的种植技术,如育种、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等,对其品质有重要影响。科学的种植技术可以提高药 材的产量和品质,而落后的种植方法可能导致药材品质下降。
中药道地药材的经济价值
01
02
03
市场需求
随着人们对健康需求的增 加,中药道地药材的市场 需求不断增长。
价格因素
道地药材的价格通常高于 普通药材,反映了其稀有 性和高品质。
产业带动
中药道地药材产业的发展 对当地经济具有明显的带 动作用,促进了就业和经 济增长。
中药道地药材的文化价值与社会意义
文化传承
中药道地药材是中华传统 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 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 。
社会认同
中药道地药材在国内外享 有盛誉,对于提升国家形 象和民族自豪感具有积极 意义。
可持续发展
保护和利用中药道地药材 资源,对于促进中药产业 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 义。
05
中药道地药材的保护与 可持续发展
保护现状与问题
建立道地药材的追溯体系,实现从生产到 消费的全过程可追溯,提高药材的安全性 和可靠性。
04
中药道地药材的应用与 价值
中药配方与临床应用
中药配方
道地药材在中药配方中占据重要 地位,是中医治疗各种疾病的基
础。
临床应用
道地药材在临床应用中具有显著疗 效,能够针对不同病症进行个性化 治疗。
治疗效果
道地药材的治疗效果稳定可靠,为 临床医生提供了有效的治疗手段。
浙江和华中地区地道中药材课件

[性状]
根皮管状~半管状, 外表面暗褐色~ 紫褐色, 刮去栓皮者称粉丹皮。内表 面淡棕色, 偶见牡丹酚结晶、质硬脆, 断面平坦粉红色, 粉性。气浓郁芳香, 味微苦, 涩。
[化学成分] 主含牡丹酚(paeபைடு நூலகம்nol)、牡丹酚苷等。
[药理作用] 丹皮酚具有抗菌、中枢抑制、抗炎、 抑制胃液分泌、镇痉及解热作用。
[产地]主产安徽(滁菊、亳菊), 浙江(杭菊)河南(怀菊)。 [功效]散风清热, 解毒, 明目。
[植物形态]
化学成分与功效
• 含挥发油, 菊花酮, 龙脑, 龙闹内酯等; • 黄酮类, 如木犀草素等。 • 散风清热, 解毒, 明目。
[性状]
亳菊
滁菊
贡菊
杭菊
9.蒲公英
[来源]本品为菊科植物 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 碱地蒲公英T. Sinicum. 同属多种植物的干燥全草。
COCH 3
牡丹酚 (paeonol)
OH
OCH 3
6.白芷
[来源]本品为伞形科植物 白芷Angelica dahurica
或杭白芷A.dahurica var. formosana
的干燥根。
产于河南禹县者习称“禹白芷” 产于河北安国者习称“祁白芷” “杭白芷”主产于浙江、四川等 省
[性状]
禹白芷
[化学成分]
含挥发油0.25%~1.42%,油中主成分为: 苍术酮(atractylon),不含苍术素 (atractylodin)
O R
苍术酮
R=H
3-b-羟基苍术酮 R=OH
3-b-乙酰氧基苍术酮 R=OAc
并含白术内酯A和B(butenolide A and B)、茅术醇 (hinesol)等。
中药的道地药材教学课件

►对道地药材产区和非道地药材产区药材成分 的比较是最常用的评价方法,如不同产地的 山药中淀粉、浸出物、多糖含量不同,道地 药材产区怀山药中的淀粉、多糖含量较高。 又如对不同产地枳壳中柚皮苷及辛弗林含量 进行比较,道地产区江西新于产的枳壳,袖 皮苷含量较高;而江西弋阳产的枳壳(从道 地产区江西新干引种)辛弗林含量最高。
►其他如宋代唐慎微的《证类本草》、金代李 杲的《用药法象》、明代刘文泰的《本草品 汇精要》、陈嘉谟的《本草蒙签》、清代赵 学敏的《本草纲目拾遗》、汪昂的《本草备 要》、徐大椿的《药性变迁论》等等均对药 材的道地性有较详细的论述。
二、道地药材具备的条件
►道地药材应具备的条件是优良的品种、适宜 的生长环境和采收时间、当地药农良好的种 植(养殖)和加工技术、中医理论指导下良 好的疗效。
► (Maxim.)Kitag.或汉城细辛Asarum sieboldii Miq.var.seoulense Nakai的干燥根及根茎。习称“辽 细辛”。
► 【主产地】吉林、辽宁、黑龙江。野生或栽培。野 生于5~6月采收,栽培在3年后于8~9月采收。
► 【质量要求】根细,质软,色灰黄,叶小色绿,气 辛香,味辛辣而麻舌。
►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和应用,使道地药材的研 究进入了生物基因组领域。以DNA分子标记 作为遗传信息的直接载体,用于道地药材基 原起源、演化规律及生态分布中心、居群变 异与中药材化学成分和临床疗效的关系研究, 对阐明道地药材的形成、演变规律和实质具 有重大意义。
► 在实际的质量评价中,由于药材的生产受大自然、 不同地区、不同种植(饲养)水平、不同采收时间 等影响,往往质量变化较大,不易控制。为解决这 些问题,在道地药材的生产中人们引入了很多管理 模式和经营模式,比较典型的有城市药材公司和农 村种植公司签订生产销售合同、药材公司和农民签 订种植收购合同等,由药材公司对农民进行生产指 导。
《新疆道地药材》PPT课件

男孩开心极了,每天割腕取血浇灌这棵草,小心翼翼照 料它。四季更迭,盛夏之际,这棵草终于开出了紫色的小 花,奄奄一息的男孩激动地挖出紫色的根,煎水熬汤给女 孩喝。女孩子醒了,男孩子却带着幸福的微笑永远闭上了 双眼。传说里这棵用鲜血浇灌而成的草就是紫草。
Special lecture notes
Special lecture notes
道地药材简介
Special lecture notes
2、具有独特的质量标准
这里所指的质量标准,主要指药材的性状。由于地道 药材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经受了人们长期的验证,其质量 为世人所公认。其独特而严格的质量标准,保证了地道药 材的生存和发展。
如宁夏枸杞,以其粒大、色红、肉厚、质柔软、籽少、 味甜的性状标准,使其他产区的枸杞无法比拟。安徽铜陵 等地生产的“凤丹皮”,其加工品连丹皮切口紧闭,肉厚 粉足、亮星多、香气浓、久贮不变色、久煎不发烂,且丹 皮酚含量高达2.8%。为药材丹皮之珍品,大量出口。
药理研究
1、抗菌、抗病毒作用 2、抗炎作用 3、抗凝血作用 4、对消化道平滑肌的作用 5、免疫调节和抗肿瘤作用 6、抗生育作用 7、强心、降压作用
Special lecture notes
Special lecture notes
Special lecture notes
以伊贝母为例比较道地药材与其他产S地pec药ial le材cture notes 的不同
page30紫草的药效作用紫草一钱陈皮五分葱白三寸水煎服痈疽便秘紫草栝楼各等份水煎服小儿白秃紫草煎汁外涂毒虫咬伤紫草煎汁与油一起调涂临床作用1血热毒盛所致斑疹紫黑麻疹不透等症2痈疽疮疡湿疹阴痒水火烫伤等症page311抗菌抗病毒作用2抗炎作用3抗凝血作用4对消化道平滑肌的作用5免疫调节和抗肿瘤作用6抗生育作用7强心降压作用page32page33page34以伊贝母为例比较道地药材不其他产地药材贝母为百合科liliaceae贝母属fritillaria多种植物癿干燥鳞茎是临床常用癿止咳化痰药其味苦性寒有清热润肺化痰止咳散结消肿等功效
Special lecture notes
Special lecture notes
道地药材简介
Special lecture notes
2、具有独特的质量标准
这里所指的质量标准,主要指药材的性状。由于地道 药材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经受了人们长期的验证,其质量 为世人所公认。其独特而严格的质量标准,保证了地道药 材的生存和发展。
如宁夏枸杞,以其粒大、色红、肉厚、质柔软、籽少、 味甜的性状标准,使其他产区的枸杞无法比拟。安徽铜陵 等地生产的“凤丹皮”,其加工品连丹皮切口紧闭,肉厚 粉足、亮星多、香气浓、久贮不变色、久煎不发烂,且丹 皮酚含量高达2.8%。为药材丹皮之珍品,大量出口。
药理研究
1、抗菌、抗病毒作用 2、抗炎作用 3、抗凝血作用 4、对消化道平滑肌的作用 5、免疫调节和抗肿瘤作用 6、抗生育作用 7、强心、降压作用
Special lecture notes
Special lecture notes
Special lecture notes
以伊贝母为例比较道地药材与其他产S地pec药ial le材cture notes 的不同
page30紫草的药效作用紫草一钱陈皮五分葱白三寸水煎服痈疽便秘紫草栝楼各等份水煎服小儿白秃紫草煎汁外涂毒虫咬伤紫草煎汁与油一起调涂临床作用1血热毒盛所致斑疹紫黑麻疹不透等症2痈疽疮疡湿疹阴痒水火烫伤等症page311抗菌抗病毒作用2抗炎作用3抗凝血作用4对消化道平滑肌的作用5免疫调节和抗肿瘤作用6抗生育作用7强心降压作用page32page33page34以伊贝母为例比较道地药材不其他产地药材贝母为百合科liliaceae贝母属fritillaria多种植物癿干燥鳞茎是临床常用癿止咳化痰药其味苦性寒有清热润肺化痰止咳散结消肿等功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处,展
中医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具有几千年的历史。在 中医药发展中,形成了对中药材的系统认识,其中中药材 的地道性是中医发展过程辩证认识中药材质量的集中体现, 是古代中医选用药材、评价药材质量的标准。中医药讲究 中药材的地道性,地道药材是近代中药研究的重点和现代 中药关注的热点。中药材地道性理论是中医药理论的重要 组成部分。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3、悠久的栽培历史和成熟的种植技术
中药材中许多地道药材都是由野生变家种(家养)后形成的,中 药材这种地道性的形成与成熟的种植与加工技术直接相关。如川芎为 四川著名的地道药材,在唐代在陕西、甘肃、四川、安徽等地都出产 川芎,而到了宋代四川就有了人工种植川芎的记载:《灌县医药志 (1910~1986)》记载:至迟在北宋仁宗年间(公元1023年~1063年)已 在本县农村种植。说明成都平原在宋朝就开始种植川芎。其后虽有多 个地方出产过川芎这一药材,但成都平原西部逐步形成了盆地周边中 部山地区种植川芎种源(苓种)、平原西部种植与加工商品川芎药材的生 产格局,并具有成熟的生产技术。祁白芷是产于河北安国的地道药材, 当地在栽种后翌年处暑节,当大叶枯萎时采挖,过早采挖产量低,过 晚易重生新芽,消耗养分,干后抽沟。施肥能促进忍冬植物的生长和 提高忍冬植物花芽绿原酸的含量。地道药材的形成与产区悠久的栽培 历史和成熟的种植技术是分不开的。在综合利用当地生态条件的同时, 当地药农经过多年的栽培与种植技术的推广,使药材的品种不断优化, 品质不断提高,使其地道性逐渐形成。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一、处地,道请联药系材网的站或概本念人删与除含。义
地道药材(也称为道地药材)是指经过长期中医实践证 明,在特定环境和气候等诸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所形成的 产地适宜、品种优良、产量高、炮制考究、疗效突出、带 有地域性特点的药材。
地道药材的概念各有其描述,但其核心的要素包括四 个方面: 1. 是指中医的实践检验,经过长期的中医用药的检验并得到 肯定的优质药材。 2. 是指特定产地出产,也就是特定的生态气候环境条件生长 或生产的,离开其适宜的生态气候环境生产出的药材质量 会发生改变。 3. 是指质量优良,即经过中医用药检验,其疗效好、质量稳 定,而不是指单一化学成分含量的高低。 4. 地道药材是指药材品质的概念,具有成熟的生产加工技术, 形成一定特色的经济、文化氛围,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气候条件影响中药材的生长发育和成分积累。从生物学角度来看,地道药材 是物种受特定生境的影响,在长期生态适应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稳定的遗传性质 量特征的个体群类型。早在19世纪就发现生长在寒冷气候条件下的乌头无毒,而 生长在气温较高的气候条件下有毒。不同的气候生态型,由于温度、光、湿度等 气候因子的对比关系不同,使植物的生长发育、开花、休眠以及其他器官的外部 形态和内部结构都发生深刻的变化,致使中药材品质产生差异。每种生态型都有 合成一定化学成分的特性,同种中草药因生态型的不同,其化学成分的组成和含 量也常发生大的变化。如:灰毡毛忍冬,绿原酸含量山东平邑产为5.66%,河南 密县产为5.18%,山西太谷产3.38%,重庆产2.2%。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药材采收与加工处对,药请材联质系量网问站题或影本响人较删大除。。药材采收时间、生长
年限不同,药材质量差异较大,如白术,挥发油含量2年生者明显高 于1年生;青蒿中的青蒿素在生长盛期含量最高。产地加工在中药材 加工中占相当大的比例,药材采收时间不同,产地加工方法不同,造 成药材相当大的质量差异。如牡丹皮,烘干(80℃,2h)与晒干(48℃, 4h)丹皮酚含量差异较大,晒干品含量较低为0.94%,烘干品含量较高 为7.023%。菊花,产地加工有晒干和炕干等不同方法,其挥发油含 率,生晒品比炕干品高出一倍以上;黄柏饮片,晒干品中的小檗碱要 比阴干或烘干的损失约32%;槟榔片,换水浸泡切片与不换水浸泡切 片和淋后闷润切片相比,槟榔碱含率相差达18%以上;苦参片药典规 定就有趁鲜切片和浸泡6~7成润透后切片两种方法,但后者的苦参总 碱要比前者损失39%左右。在地道药材形成过程中,产区药农不断总 结加工经验,并根据中医用药实践不断改进,形成了保证药材质量的 传统加工技术。这种多年形成的加工技术运用到药材加工中,提高了 药材质量,促进当地药材逐渐发展成地道药材。
本文2档、所特提定供的的生态信环息境仅是供地参道考药之材用形,成的不重能要作条为件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我国地域广阔,气处候,变请化联多样系,网地站形或结本构人复删杂除,。加之因植物发生的历史因素,
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中药材资源种类。不同地域的地形、土壤、水分、气温和光照 等诸方面不同的生态环境,造就了不同产区地道药材,如中医药上通常按产地方 位分的川药类、广药类、云药类、贵药类、怀药类、淅药类、关药类、北药类、 西药类、南药类等。药材分布的生态环境不同,其外部形态、内部结构以及生理 生化成分都不相同,不少药材的产地不同其疗效有明显差异。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二、地道药材的形成原因
地道药材的形成主要是优质品种遗传特性、特定的生态环境、成 熟的栽培与加工技术、中医实践等综合作用的结果。 1、优质的品种遗传特性是形成地道药材的内因
地道药材的质量是不同产地同一药材的不同表现,这种表现的差 异正同进化生物学中的变异,这种变异主要是由自身的遗传基因型所 决定的。基源差异不同而名称一样的药材,有的来源于不同种的生物体, 甚至是不同的科属,即使亲缘关系再近,在不同种的生物体内产生的 化学成分含量也不可能一致。如黄柏,其来源有两种:一种是黄檗的 干燥树皮;另一种是黄皮树的干燥树皮。来源于黄檗的黄柏药材, 小 檗碱含量常在0.6~2.5%之间,而来源于黄皮树的黄柏药材,小檗碱含 量常在4~8%之间。同为伞形科藁本属植物川芎的不同品种的藁本内脂 含量有显著差异。
土壤是地道药材形成的主要基础。每种土壤都有特定的理化、生物性质,构 成其特有的土壤生物作用。不同土壤的生态型,其植物在发育过程中以根系的差 异最为明显。李时珍曾根据土壤空气和干湿度的不同,将芹分为两种性味功能各 不相同的生态型—水芹和旱芹。因为土壤空气除决定植物根系的呼吸作用外,还 影响土壤微生物的种类、数量和活动情况,进而影响植株的营养状况。土壤矿质 元素也可影响植物根系营养及生物碱等化学成分的积聚和形成,从而产生不同的 生态型。土壤中氮磷能不同程度地提高伊贝母生物碱的含量,而钾则降低其含量。
中医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具有几千年的历史。在 中医药发展中,形成了对中药材的系统认识,其中中药材 的地道性是中医发展过程辩证认识中药材质量的集中体现, 是古代中医选用药材、评价药材质量的标准。中医药讲究 中药材的地道性,地道药材是近代中药研究的重点和现代 中药关注的热点。中药材地道性理论是中医药理论的重要 组成部分。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3、悠久的栽培历史和成熟的种植技术
中药材中许多地道药材都是由野生变家种(家养)后形成的,中 药材这种地道性的形成与成熟的种植与加工技术直接相关。如川芎为 四川著名的地道药材,在唐代在陕西、甘肃、四川、安徽等地都出产 川芎,而到了宋代四川就有了人工种植川芎的记载:《灌县医药志 (1910~1986)》记载:至迟在北宋仁宗年间(公元1023年~1063年)已 在本县农村种植。说明成都平原在宋朝就开始种植川芎。其后虽有多 个地方出产过川芎这一药材,但成都平原西部逐步形成了盆地周边中 部山地区种植川芎种源(苓种)、平原西部种植与加工商品川芎药材的生 产格局,并具有成熟的生产技术。祁白芷是产于河北安国的地道药材, 当地在栽种后翌年处暑节,当大叶枯萎时采挖,过早采挖产量低,过 晚易重生新芽,消耗养分,干后抽沟。施肥能促进忍冬植物的生长和 提高忍冬植物花芽绿原酸的含量。地道药材的形成与产区悠久的栽培 历史和成熟的种植技术是分不开的。在综合利用当地生态条件的同时, 当地药农经过多年的栽培与种植技术的推广,使药材的品种不断优化, 品质不断提高,使其地道性逐渐形成。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一、处地,道请联药系材网的站或概本念人删与除含。义
地道药材(也称为道地药材)是指经过长期中医实践证 明,在特定环境和气候等诸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所形成的 产地适宜、品种优良、产量高、炮制考究、疗效突出、带 有地域性特点的药材。
地道药材的概念各有其描述,但其核心的要素包括四 个方面: 1. 是指中医的实践检验,经过长期的中医用药的检验并得到 肯定的优质药材。 2. 是指特定产地出产,也就是特定的生态气候环境条件生长 或生产的,离开其适宜的生态气候环境生产出的药材质量 会发生改变。 3. 是指质量优良,即经过中医用药检验,其疗效好、质量稳 定,而不是指单一化学成分含量的高低。 4. 地道药材是指药材品质的概念,具有成熟的生产加工技术, 形成一定特色的经济、文化氛围,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气候条件影响中药材的生长发育和成分积累。从生物学角度来看,地道药材 是物种受特定生境的影响,在长期生态适应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稳定的遗传性质 量特征的个体群类型。早在19世纪就发现生长在寒冷气候条件下的乌头无毒,而 生长在气温较高的气候条件下有毒。不同的气候生态型,由于温度、光、湿度等 气候因子的对比关系不同,使植物的生长发育、开花、休眠以及其他器官的外部 形态和内部结构都发生深刻的变化,致使中药材品质产生差异。每种生态型都有 合成一定化学成分的特性,同种中草药因生态型的不同,其化学成分的组成和含 量也常发生大的变化。如:灰毡毛忍冬,绿原酸含量山东平邑产为5.66%,河南 密县产为5.18%,山西太谷产3.38%,重庆产2.2%。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药材采收与加工处对,药请材联质系量网问站题或影本响人较删大除。。药材采收时间、生长
年限不同,药材质量差异较大,如白术,挥发油含量2年生者明显高 于1年生;青蒿中的青蒿素在生长盛期含量最高。产地加工在中药材 加工中占相当大的比例,药材采收时间不同,产地加工方法不同,造 成药材相当大的质量差异。如牡丹皮,烘干(80℃,2h)与晒干(48℃, 4h)丹皮酚含量差异较大,晒干品含量较低为0.94%,烘干品含量较高 为7.023%。菊花,产地加工有晒干和炕干等不同方法,其挥发油含 率,生晒品比炕干品高出一倍以上;黄柏饮片,晒干品中的小檗碱要 比阴干或烘干的损失约32%;槟榔片,换水浸泡切片与不换水浸泡切 片和淋后闷润切片相比,槟榔碱含率相差达18%以上;苦参片药典规 定就有趁鲜切片和浸泡6~7成润透后切片两种方法,但后者的苦参总 碱要比前者损失39%左右。在地道药材形成过程中,产区药农不断总 结加工经验,并根据中医用药实践不断改进,形成了保证药材质量的 传统加工技术。这种多年形成的加工技术运用到药材加工中,提高了 药材质量,促进当地药材逐渐发展成地道药材。
本文2档、所特提定供的的生态信环息境仅是供地参道考药之材用形,成的不重能要作条为件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我国地域广阔,气处候,变请化联多样系,网地站形或结本构人复删杂除,。加之因植物发生的历史因素,
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中药材资源种类。不同地域的地形、土壤、水分、气温和光照 等诸方面不同的生态环境,造就了不同产区地道药材,如中医药上通常按产地方 位分的川药类、广药类、云药类、贵药类、怀药类、淅药类、关药类、北药类、 西药类、南药类等。药材分布的生态环境不同,其外部形态、内部结构以及生理 生化成分都不相同,不少药材的产地不同其疗效有明显差异。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二、地道药材的形成原因
地道药材的形成主要是优质品种遗传特性、特定的生态环境、成 熟的栽培与加工技术、中医实践等综合作用的结果。 1、优质的品种遗传特性是形成地道药材的内因
地道药材的质量是不同产地同一药材的不同表现,这种表现的差 异正同进化生物学中的变异,这种变异主要是由自身的遗传基因型所 决定的。基源差异不同而名称一样的药材,有的来源于不同种的生物体, 甚至是不同的科属,即使亲缘关系再近,在不同种的生物体内产生的 化学成分含量也不可能一致。如黄柏,其来源有两种:一种是黄檗的 干燥树皮;另一种是黄皮树的干燥树皮。来源于黄檗的黄柏药材, 小 檗碱含量常在0.6~2.5%之间,而来源于黄皮树的黄柏药材,小檗碱含 量常在4~8%之间。同为伞形科藁本属植物川芎的不同品种的藁本内脂 含量有显著差异。
土壤是地道药材形成的主要基础。每种土壤都有特定的理化、生物性质,构 成其特有的土壤生物作用。不同土壤的生态型,其植物在发育过程中以根系的差 异最为明显。李时珍曾根据土壤空气和干湿度的不同,将芹分为两种性味功能各 不相同的生态型—水芹和旱芹。因为土壤空气除决定植物根系的呼吸作用外,还 影响土壤微生物的种类、数量和活动情况,进而影响植株的营养状况。土壤矿质 元素也可影响植物根系营养及生物碱等化学成分的积聚和形成,从而产生不同的 生态型。土壤中氮磷能不同程度地提高伊贝母生物碱的含量,而钾则降低其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