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抽象劳动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几点质疑
再议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再议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口郑怡然(福建省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福州 350003)摘要:传统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把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看作是众多的个别劳动时间的平均值的观点,是不符合马克思关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原意的。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和各个别劳动时间的关系是折算或转化的关系。
折算或转化的本质是将不同质的量转化为同质的量,而求平均值的前提则必须是同质的量。
关键词:个别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具体劳动时间;抽象劳动时间中图分类号:F0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54X(2001)04—0010—03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虽然大家都说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但对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之真义却存在不同的理解。
因为自从马克思创立了劳动二重性学说之后,在政治经济学中实际上就出现了两种不同内涵的劳动时间[1]。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到底指的是以时钟计量的自然尺度的具体劳动时间,抑或是指以简单劳动计量的经济尺度的抽象劳动时间?答案当然应该是指经济尺度的抽象劳动时间。
但是在实际的论述中,传统的经济学又常常错误地使用着自然尺度的具体劳动时间。
尽管长期以来关于两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争论不休,但他们都又一致确认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同一生产部门内各个别生产资料、技术水平、劳动熟练程度以及劳动强度等等都不相同的生产者生产同一商品时所耗费的各个别具体劳动时间的加权平均值。
我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新议》一文中[2],从劳动时间的质的规定性出发,对上述传统的观点提出了三点质疑:第一点是指出了马克思在其论述中总是假定把各种劳动力直接当作简单劳动力,工人从事的是简单的社会平均劳动。
因此,马克思所说的社会平均劳动和简单劳动是同义语的关系;马克思所定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性质就是以简单劳动计量的经济尺度的抽象劳动时间。
而传统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则无条件地误认为,现实中各个生产部门内的各个别具体劳动所耗费的以时钟计量的自然尺度的具体劳动时间,经过加权平均后就会发生质变而转化为以简单劳动计量的经济尺度的抽象劳动时间了;第二点是指出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的“部门平均”和“社会平均”是两回事。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新议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新议口郑怡然(福建省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福州 350003)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关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旷日持久争论的各方,我认为在事实上都忽视了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这一概念中所指的“劳动时间”的“质”的规定性这一关键性的问题,即这种劳动时间到底指的是以时钟计量的自然尺度的具体劳动时间,抑或是指以简单劳动计量的经济尺度的抽象劳动时间?我们知道,马克思论证了体现在商品生产中的劳动二重性后,提出了价值的“质”的学说,指出了形成价值的实体是抽象的人类劳动。
紧接着,马克思在解决抽象劳动的计量问题时,提出了以简单劳动作为尺度单位来计量抽象劳动量的思想。
各种具体劳动通过商品交换的社会过程,都可以还原为不同比例的简单劳动。
所以我在《对政治经济学中劳动时间的新看法》一文中指出[1],自从马克思创立了劳动二重性学说之后,在政治经济学中实际上就出现了两种不同内涵的劳动时间,可以称之为劳动时间的二重性。
即:一种是以时钟计量的自然尺度的具体劳动时间;另一种是以简单劳动计量的经济尺度的抽象劳动时间,它才能用以计量同质的抽象劳动的劳动量,它才是和商品的价值量的量值有关的劳动时间,它计量的才是经济关系。
传统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大多数都是把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看成是各个生产部门内的“部门概念”。
它是同一生产部门内各个别生产资料、技术水平、劳动熟练程度以及劳动强度等等都不相同的生产者在生产同一商品时所耗费的各个具体劳动时间的加权平均值。
假定生产同种皮鞋的商品生产者有三类。
甲类的生产资料先进,技术水平和熟练程度以及劳动强度,都高于平均水平。
生产一双皮鞋的个别劳动时间为8小时。
乙类为中等条件,生产一双皮鞋的个别劳动时间为10小时。
丙类的生产条件最差,个别劳动时间为12小时。
这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该是多少,要看各类的产品量占多大比例。
在一般情况下,中等条件的产品占大多数,因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就等于或接近于中等条件的个别劳动时间。
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关系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关系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
伴随着经济、技术的迅猛发展,劳动力的深度重构成为当代经济社会研究的一
个重要话题。
个体分散劳动力受限,其实是社会工作时间分配中个体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之间不平衡的体现。
由此,探讨个体分散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关系,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
正如某些研究所指出的,个体分散劳动时间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重要构成部分,在某些方面,个体分散劳动时间受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直接影响。
社会需要维持劳动力平衡,即个体分散劳动时间总量是通过可变投入和可变因素决定的。
因此,对于能够提高劳动效率的可变投入因素,应充分利用,及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以改善个体分散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之间的关系,实现良性循环。
此外,在当代经济社会中,高校与高等教育是把新技术、新思想融入到社会的
重要力量。
通过进取的学习氛围和温暖的社会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能力,培养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意识。
这有助于个体分散劳动时间变得有竞争力,进而增强个体分散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更好的交互作用。
因此,在调整个体分散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关系的理论与实践过程中,高校与高等教育也应起到积极的作用,以发挥学校和教育的助推剂的作用,实现劳动的最佳效果,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具体劳动是不可计量的,抽象劳动不是具体劳动的抽象——与董继斌同志商榷

作者: 郭云飞
出版物刊名: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页码: 50-51页
主题词: 具体劳动时间;抽象劳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价值序列;使用价值;不可计量;价值量;计量单位;层次关系;商榷
摘要: <正> 董继斌同志在《经济研究》1986年第1期发表的《关于“价值序列”的几点异议》一文,对该杂志1985年第1期上发表的万解秋同志的文章——《价值、理论价格序列问题初探》提出商榷(以下简称董文和万文),从理论和逻辑上对万文中所提出的“具体劳动时间概念”以及价值序列的层次关系,阐述了自己的不同见解。
读后深受启发。
我同意董文所作出
的“‘具体劳动时间’这一概念是错误的”和“关于‘具体劳动时间(经过社会抽象)——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价值量)’的归结,……其命题及序列构成。
把握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要避免六个误区

来的。它是在商品交换中自发形 成的,只能从价值规律的作用中 体现出来。 误区四:在一定历吏时期, 全社会只有一个社会必要劳动
时间。
简析:由于存在着社会分工, 因此必然在一个社会内形成许多 生产部门,如纺织部门、食品部 门、服装部门等等。不同的生产 部门内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 条件和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 和劳动强度显然不可能一样。所
以其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也就不 同。经济生活中探讨社会必要劳 动时间,都是以“当时在一定生产 部门里”为研究对象的。因此,全 社会在一定历史时期不可能只有 一个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误区五:同一生产部门内,其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一旦形成就永 远不变。 简析: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 相对的。社会在进步,科学在发 展,管理水平在提高.现有的社会 正常的生产条件和社会平均的劳 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也在不断 地发生变化,劳动生产率也在不 断提高。因此,同一生产部门内, 其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不是固定不 变的,它随着社会劳动生产率的 变化而变化。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误区六: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和必要劳动时间没有区别。 简析: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和 必要劳动时间是根本不同的两个 概念,其区别有三个,(1)两者的 含义不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指 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 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 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 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 间是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价值的 时间。(2)两者的对称不同。社 会必要劳动时间是相对于个别劳 动时间而言的;必要劳动时间是 相对于剩余劳动时间而言的。 (3)两者的属性不同。社会必要 劳动时间是一个历史范畴.它随 着商品经济的产生而产生,消亡 而消亡;必要劳动时间则是一个 永恒的范畴。
关于抽象劳动与劳动力价值决定

关于抽象劳动和劳动力价值的探讨作者:李晓杰首先声明,这篇文章所述的是个人观点,不具有任何权威性。
内中部分经济理论也为个人所胡诌,诸君不必深于计较,若有错误之处敬请原谅。
在本篇中,我主要要讨论解决的是劳动力价值的问题。
我们就先从价值的角度来谈吧,首先我们要解决什么是价值。
从我们所学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中可知,价值是商品二因素之一,是商品的固有属性,是交换价值的一种表现形式。
价值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所凝结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多,一般来说它所具有的价值越高,反之,越少。
商品具有二重性,即价值和使用价值,因而决定了劳动的二重性。
劳动由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决定,具体劳动不创造价值,只对价值进行简单的转移,它体现了商品的使用价值,而抽象劳动创造新的价值,体现了商品的价值。
在此,我提出我的第一个问题:如何判定一个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当然,我们常见的东西,如电视机,电话,手机等,这些东西都很容易判定他们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因而容易确定他们的价值。
根据价值规律: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交换比例以商品的价值量为基础;由市场经济三大规律之一,价格规律的表述,商品的价格由商品的价值决定,价格总是围绕着价值上下波动。
由此,我们不难判定电视机等的价格。
在这里我用两个例子来提出我的质疑:古董的价值如何确定,“专利”的价值如何确定。
当然,古董是一种特殊的商品,而且与我们今天所要讨论的主题不符在这里我就不再做解释,我们重点来讨论专利的价值。
很明显,专利的价值几乎是同纯粹的抽象劳动来体现。
这样,我们讨论专利价值的问题就可以抽象为讨论抽象劳动价值的问题。
抽象劳动如何判定他们的价值呢?这一直是一个让历来经济学家头痛的问题,个人认为,抽象劳动的价值不能用马克思的理论来解决。
因为抽象劳动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几乎是无法确定的,而且这种劳动与我们的劳动者本身有着极大的关系,说起来也就是西方经济学的个人禀赋说了。
关于两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问题

(转贴)关于两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问题——答姜启渭先生宋则行姜启谓先生在贵刊1997年第2、3、4 期连续发表大作三篇(以下简称《之一》、《之二》、《之三》)对我在贵刊1996年第5 期发表的《对“两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再认识》一文和其他主张只有一种含义的社会必要时间的同志的观点提出了不同意见,深受启发。
其实,所谓“否定论者”,如同“肯定论者”一样,所提出的论据和理由是各式各样的,并不协调一致,下面仅对姜先生对拙文的观点所提出的意见,作一答复。
一、分歧的关键所在拙文的基本论点是,《资本论》第一卷提出的在现有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生产某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该商品价值量的论述,即所谓第一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以“供求一致”,即商品的生产量符合该商品需求量为前提的。
正因为这样,与《资本论》第三卷在引入市场竞争考察资本主义生产总过程时提出的“价值是由当时社会平均条件下生产市场上这种商品的社会必需总量所必要的劳动时间决定”〔1〕的论述(即所谓第二种含义)是一致的,不是两种不同的含义;只是一个按单位商品考察,一个按商品生产总量考察,而两者的一个共同前提是商品供求一致。
论据之一:马克思认为,尽管供求实际上从来不会一致,但为了对各种现象要在它们的合乎规律的形态上来进行考察,就必须撇开由供求变动引起的假象,假定供求一致,资本主义生产的实际内在规律,“才纯粹地实现。
”〔2〕正因为这样,马克思在考察商品和货币以及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时,暂时舍象市场竞争,假定商品按其价值出售,即在商品的供求量一致的前提下论述价值的决定的〔3 〕,这是论据之二。
姜先生对我提出的这些论据是否正确,似乎没有作正面的回答。
只是在《之二》中说:“政治经济学在研究价值本质时,为什么说要假定供求一致呢?这是因为单个商品是总产品的样品。
只有总产品的供求一致,单个商品的使用价值才能摆脱它的量的变动的干扰。
但是单个商品价值的前提本身,还是某种使用价值的质,而不涉及其量,不涉及其供求一致。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两种含义的存在性的考察_与姜启渭先生商榷

经济理论问题生产力研究No.4.2003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两种含义的存在性的考察!!!与姜启渭先生商榷王虎林(长沙电力学院,湖南长沙410077)∀摘 要# 关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如果马克思有两种含义,他一定会把它彻底搞清楚并在 资本论前三卷作全面、系统、深刻、明确、正面的阐述;对它的∃另一种意义%和∃另外的意义%,马克思而不会是提及而不论,姜启渭先生也不可能只是引用而不论;如果马克思没有来得及阐述要请恩格斯完成,或者在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作出新理论成果,整理出版 资本论后两卷和他自己在著作中的阐述和说明。
∀关键词#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两种;含义;存在性∀中图分类号#F01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768(2003)04!0073!02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中一个基本观点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它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20世纪50年代,魏埙、谷书堂先生提出马克思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有两种含义,由此在我国引起了长期(中间还经历了几次高潮&)的争论,引发了更多的主张。
∋争论至今远未结束,当事方各执一词。
我们可否换位思考这样一个问题:马克思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逻辑上是否根本不存在两种含义的可能性?笔者重新学习和研究了 资本论的有关论述后得到的结论是:的确如此。
这个观点,以前许多学者(如老一辈的宋则行先生、胡寄窗先生等)作过深刻阐述,但没有得到认同。
多种论人多势众,其中两种含义论最为系统、最为活跃。
本文计划在前面的学者的基础上,从形式逻辑的角度进一步加以论证,与近年来两种含义论者中最活跃的、最主要的代表、最坚定的持有者姜启渭先生商榷,同时也请各位批评指正。
笔者的理由如下:第一,如果马克思关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有两种含义,他一定会明确地阐述。
马克思作为一个无产阶级革命战士和导师,世所公认的治学非常严谨认真的学者,其立场和态度一贯都很鲜明,从来就不会含糊其词。
在这样重大而基本的问题上,他更会如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虽 然 它 是 由 无 数单 个劳 动力 构成 的
,
。
每 一个 这
种 单个 劳 动 力 的性质
, ,
} 同另 } 一 个 劳动 力 一 样
,
都 是 同一 的 人 类 劳 动 力
, ,
只 要 它 具有社 会 平 均 劳 动 力
,
起 着 这 种社 会 平 均 劳 动 力 的 作 用 从 而在 商 品 灼 生产 上 只 使 用 平均 必 要 劳 动 时 间 或 ” ⑤ 这 里 清 楚地 表 明 了 在商 品 经济 条 件 下 相 同 的 丈类 劳 动 就 是抽 象 必要 劳 动 时 间 在 荟
( 如 砍 柴 劳 动 的 抽象
劳 动 和 制造 钟 表劳 动 的 抽 象 劳 动 )
:
但是
,
马 克 思 在 论 述 体现 在商 品 中 的 劳 动 的 二重 性 时
( 具体形 式 ) 的 人 类劳 动 力 的 耗费 后
,
在 分 析 了形 成价 值 的 劳 动 是 撇 开 了 劳 动 的 有 用 性质 接 着就 指 出
。
这样 的 理 解还 可 以
是 人类 劳 动 力 在生
从 马 克 思 的 下 述 论述 中得 到 证 明
;
,
马克 思说
“
一切 劳 动
,
,
从一 方面 看
。
,
作为 相 同 的 或 抽 象 的 人 类劳 动
“ ,
它 形 成商 品 价值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⑥又说
”
:
如 果 把商
。
具体 劳 动 撇 开 劳 动 产 品 剩 下 来 的 只 是 无 差 别 的 人 类劳 动 的 单 纯 凝结 … …
。
劳动
而 抽 象 劳 动 的 特点 之 一
,
,
就 是 它 的 社会 平 均性 质 ;
:
同时
,
把 每 一 个商 品 生产 者 的 劳 动
。
力 当 作 平 均劳 动 力 理 学 意义 上 的 耗 费
品 的 使用 价 值 这些物
,
、
那么
,
生产 商 品 所 耗 费 的 劳 动 也 就 是社 会 必 要 劳 动
、
不 少 著作在 说 明形 成 价 值 的 劳 动 时
还 常 把 抽 象劳 动 与 社会 平均劳 动
、
社会 必 要 劳 动 看
、
作 是 并列 的 关 系 劳 动的 凝 结了
。
。
④ 如果这 样
,
商 品 的 价 值 就 必 须 说 成 是抽 象 的
。
社 会平 均 的
。
社 会 必 要的
,
但是
、
事实 上 大家都 说 价值 是 抽象劳 动 的 凝 结
就 是 价值
— 次 明 确 地肯 定 在 商 品 经 济 条 件 下 相 同 的 人 类劳 动 即抽 象劳 动
,
作 为 它 们 共有 的 这 个 社会 实体 的 结 晶
商品 价 值
。
⑦ 这 里不 仅 又一
,
而且 指 明 了价 值实体 是一 个 社
这 是社 会平均 必 要劳 动
关
于
抽
象
劳
动
和
社 会 必 要 劳动 时 间 的 几 点 质 疑
周 戟 王
题 目中 的 两 个 概 念
,
似 乎 早 已 是 马 克 思 主 义 政 治 经 济学 的 A B C 了
,
。
但是
,
长期 来
,
我总
感到有 些 迷 惑 之处 的 人 类劳 动
。
。
兹 将 自 己的 看 法 整 理 成 束
:
,
希望 得 到 方 家 指 正
,
:
“
表 现 在 交 换价 值 中 的 劳 动 可 以 叫 作 一 般 人 类劳
”
… … 这 是每 个 平 常 人 都 能 学 会 的 而 且 是 他 必 须 以某 种 形 式 完 成 的 简单 劳 动
③ 由此 可
。
,
按照马
、
恩的原 意
在 论 述 形成 价 值 的 抽 象 劳 动 时
, ,
,
应 该 明 确 说 明 它 指 的 是 简单 劳 动
于 光远
、
社 会 必 要 劳动
,
苏 星 主 编的
《
政 治经 济学
。
》
(
资本 主 义 部 分上册 )
,
,
从 1 9 6 1 年第 一版 至 今
“
一
,
直是把 抽 象劳 动 问题 同简单劳 动 和 复 杂劳 动 问 题 价值 量
”
放 在前 后 分 开 的
,
劳动 二 重 性
”
和
“
商品
这 样 两 个地 方讲 的
。
各种 劳
全 都化为 相 同的 人 类 劳 动
. . .
,
抽 象 人 类 劳动
. . .
”
“
形 成 价值 实体 的 劳 动 是
,
是 同一的人 类劳 动力的 耗 费
,
体 现 在 商 品 世界 全 部价值 中 的 社会 的 全 部 劳
. .
…
…
动力
,
在 这 里 是 当 作 一 个 同 一 的 人 类劳 动 力
。
抽 象 劳 动 的 内 涵 包 括哪 些 ? 书刊 上 说 这 一点 本 身 当 然 是 对 的
。
抽 象 劳 动 是 指 撇 开劳 动 具体 形 式 的 一般 的 无 差 别 作为形 成 价 值 的 劳 动
它 与社会 — 平均劳 动 抽 象 劳 动 的 内涵
、
但是
,
仅
此一 点 吗 ? 抽 象劳 动 同简单 劳 动 和 复杂劳 动 是 什 么 关 系 ? 又 是什 么 关 系 ?
,
为 什 么 呢 ? 我认 为
,
这是 因
“
为社 会 平均劳 动
社 会 必 要 劳 动 本 来 就 是 包 括 在 抽象 劳 动 的 内 涵 之 中 的
,
马 克 思 在 分 析俄 伟占 的 价值 实体 和 价值 量 时 说 过 动 不 再有 什 么 差 别 相 同的 人 类劳 动
,
. .
抽 去 了劳 动 的 各种具 体 形 式
而且
,
在 内容 的 叙 述 上 缺 乏 有机 联 系
, ,
在讲 抽 象劳 动 问 题 时
,
只 说 明 它 是 一般 的 人 类劳 动
,
形 成商 品 的 价 值
当 讲 简单 劳 动 和 复 杂 劳 动 问 题 时
又 只 指出
生 产 商 品 的 劳 动 有简 单 劳 动 和 复 杂 劳 动 是不 相 同 的
;
:
在 同一 时 间 内 简 单劳 动 和 复杂劳 动 所 创 造 的 价 值量
。
前 后 两 处 都 没 有提 及 抽 象 劳 动 同简单 劳 动 和 复 杂 劳 动 的 关 系
简 单 劳 动 的 抽 象劳 动 和 复 杂劳 动 的 抽 象劳 动
。
这样
,
往 往 给人
,
以 有 两 种 抽象劳 动 的 印象
“
紧
,
它 是 每 个 没 有 任 何 专长 的 普通 人 的 机体 平均 具有 的 简单 劳 动 力 的 耗 费 ”
”
。
’ t 匕较复 杂 的 劳 动 只 是 自乘 的 或不 如 说 多 倍 的 简单 劳 动
调 了 上 述观 点 动 见
。 。
① 恩 格斯 在
《
反 杜林论
。
》
中也强
② 马 克 思 还 曾 明 确说 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