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计算题

合集下载

案例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个别劳动时间

案例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个别劳动时间

案例: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个别劳动时间撰写人:牛连红【案例描述】学生曾做过这样一道题:2012年某企业生产的商品价值1元,2013年该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10%,那么该企业生产的商品价值是?元。

所有学生看到这道题就开始埋头与题目中出现的几个数字纠缠,左算右算理不清。

学生在熟记商品价值量的相关知识后,埋头算了很久却选出了错误答案。

【诊断分析】原因1:受到数学学科思维定势的影响,学生认为题目中所出现的数字都是用得上的,一定需要计算。

原因2:没有区分清楚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和个别劳动时间。

导致与价值量的相关比例关系混淆。

【策略步骤】措施一,夯实相关比例关系,去除思维定势。

在政治学科部分出的考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政治学科知识的灵活运用,而不是考察数学知识和能力。

只要比例关系记住、记准、会用就能解决问题,有时甚至不用数学计算。

像上述这道题的关键考考查点就在于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在经济学知识中单位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与个别劳动生产率的变化是无关的。

所以此题无需计算,直接可得出答案仍为1元。

措施二,先入海,后出水。

为解决此类计算问题,可以先抛给学生部分试题,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先入题海。

然后带着学生一起归纳在在做题过程中所遇到的不同表述。

如对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表述多为“社会、普遍、行业”的等。

对于个别劳动时间的表述多为“该企业、某公司、A集团”的等。

老师带着学生一起从题海中“出水”。

【效果检测】2011年,某商品价值为1元。

2013年,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5%,其它条件不变,该商品的价值是A.0.75元B.0.80元C.0.85元D.1.25元【感悟思考】对于概念的应用,首先要做的是教师对概念的详细讲解。

帮助学生从学科知识上清楚的区分。

其次就是要将学科知识生活化,即帮助学生区分清楚在做题过程中对于概念的不同表述。

政治计算100题

政治计算100题

1.假定去年生产1克黄金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生产1克白银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10倍,且2件A商品=2克黄金。

如果今年全社会生产黄金的劳动生产率提高1倍,那么4件A商品的价格用白银表示为:A.10克 B.20克 C.30克 D.40克2.假定生产一件甲商品的社会要劳动时间为2小时,价值为40 元。

如果生产者A生产该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为1小时,A在4小时内生产的使用价值总量、生产出的商品的价值总量和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分别是:A.2 80 40 B.2 40 20 C.4 80 20 D.4 160 403.假如生产一双皮鞋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4小时,售出后收入60元。

某一生产者率先提高劳动生产率一倍,在其他生产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他用4小时生产同样的皮鞋售出后收入是A.30元 B.60元 C.90元 D.120元4.假设2009年某国一单位M商品,其价值用该国货币表示为12元。

如果2008年生产M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生产率提高20%,且该国的货币价值上升25%(升值25%),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2010年一单位M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示为A、10元B、12.5元C、8元 D 15元5.假设某国2007年生产M商品10亿件,单位商品的价格为20元,M商品的价值总额和价格总额均为200亿元。

如果2008年从事M商品生产的劳动者数量增加20%,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10%,其它条件不变,则2008年M商品的价值总额和价格总额分别为A、240亿和264亿B、264亿和240亿C、240亿和240亿D、264亿和264亿6.2006年、某商品价值为15元。

2007年,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生产率提高了50%,其它条件不变,该商品的价值是A、8元B、10元C、12元D、15元7.2009年某国生产甲种商品100万件,每件商品的价值量为6元。

如果2010年该国生产甲种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0%,劳动者数量减少10%,则甲种商品的价值总量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分别为A.540万元,6元 B.540万元,5元 C.660万元,5元D.660万元,6元8.某小企业2008年生产一件甲种商品的劳动耗费价值8元,产量为10万件,甲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价值6元。

高中政治计算题专题

高中政治计算题专题

归类解读计算题(一)关于商品价值量、劳动生产率的计算题1.(2007年高考全国卷Ⅱ文综试题第24题)假定生产一件甲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2小时,价值为40元。

如果生产者A生产该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为1小时,那么,A在4小时内生产的使用价值总量、生产出的商品的交换价值总量和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分别是()A.2 80 40B.2 40 20C.4 80 20D.4 160 402.(2007年高考全国卷Ⅰ文综试题第24题)假定去年生产1克黄金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生产1克白银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8倍,且5件A商品=2克黄金。

如果今年全社会生产黄金的劳动生产率提高1倍,那么5件A商品的价格用白银表示为:()A.4克B.8克C.16 克D.32克3.(2005广东大综合)如果生产一双皮鞋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4小时,售出后收入60元。

某生产者率先提高劳动生产率一倍,在其他生产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他用4小时生产同样的皮鞋售出后收入是:A.30元B.60元C.90元D.120元(二)关于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纸币发行量)或纸币购买力的计算题1.如果某国在一年里全社会用现金支付的待售商品总量为40亿件,平均价格水平为150元/件,在这一年里每1元货币平均流通6次。

那么,该国在这一年里纸币发行量应为____亿元;如果该国政府当年由于多发行纸币而使商品价格上涨了25%,那么当年该国实际发行了____亿元纸币。

A.1000 1250B.1200 1350C.1000 1200D.1400 13002.(2007年高考四川卷文综试题第26题)某国去年的商品价格总额为16万亿元,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2万亿元。

如果今年该国商品价格总额增涨10%,其他条件不变,今年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应为()A.1.8万亿元B.2 万亿元C.2.2万亿元D.2.4万亿元(三)关于调配方法的计算题1.甲在国有企业工作,年薪4万元;甲应用业余时间在民营企业兼职,年薪1万元;甲购买股票,年初分得红利1万元;甲出租住房,年收入1万元。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计算的个案分析——兼评2008年高考政治海南卷第2题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计算的个案分析——兼评2008年高考政治海南卷第2题

本题 看似 普 通 ,考 查 的是 考 生 对社 会 必要 劳动 时
间 的理解 。 许 多老 师都 认 为 该 题是 20 但 o8年 高考 海 南 政治 卷 甚 至 是全 国各 地 政 治 卷 中最 难 的一 道 选 择 题 。
根 据公 布 的答 案 , 题 选 B, 7小 时 。 得 到 这 个 答 该 即 要 案. 只能按 照如 下思 路解 题 :. 1由甲 乙两企 业 2 0 0 7年 的
于“ 社会 必 要 劳动 时 间 的 ” 的理 解 , 其 是关 于“ 会 必 尤 社 要 劳 动 时 间的 计算 ” 问题 , 来 在 学术 界 就 是 一个 有 争 本 议 的 问题 ( 只要 输 入 “ 会 必 要 劳动 时问 ” 在互 联 网上 社 。 就 可 以搜索 出大 量 的争 鸣文章 ) ,而教 材 和教学 参考 书 讲 得 也过 于 简单 , 没有 进 行详 细 和 明确 的论 述 , 得该 使 题 远远 超 出教材 内容 和考试 大 纲对 考生 的要 求 。 笔者认 为 , 题 的设 置 在 三个 环 节上 都 存 在较 大 的争议 . 该 试述
兼评 2 O O 8年 高考政 治海南卷第 2题
陆 乃 庆
( 广西 蒙 山 中学 , 西 蒙 山 广 56 o) 4 7 0
摘 要 : 会 必要 劳动 时间是 马 克 思政 治经 济 学的 一个 重要 概 念 . 社 也是 高一 经济 常识 的一 个难 点。 的计算 问 它
题 向来 争论 较 多 , 高考 中也 较 少 涉及社 会 必要 劳动 时间 的计 算 , 2 0 在 在 o 8年 的 高 考政 治卷 中却 考到 了 , 同 时也难倒 了许 多考 生和 老 师 。 文章 对 2 o 0 8年 海南 卷 第 2题 引起 的争 论进 行 了详 细 的分 析 , 并对 社 会 必要 劳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B 增加6万元
C.减少14万元
D.不变
A.12元 B 12.5元
C.18元 D.18.75元
5.某小企业2008年生产一件甲种商品的 劳动耗费价值8元,产量为10万件,甲种商 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价值6元。如果该企 业2009年的劳动生产率提高10%,其他条 件不变,那么,该企业2009年甲种商品的 销售收入与2008年相比
A.增加8万元
C 20元,元 D 8元,16元
3.假定去年生产1克黄金的社会必要劳动 时间是生产1克白银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 8倍,且5件A商品 = 2克黄金。如果今年全 社会生产黄金的劳动生产率提高1倍,那么 5件A商品的价格用白银表示为
A.4克 B.8克 C16克 D.32克
4.假设2007年某国一单位M商品,其价值 用该国货币表示为15元。如果2008年生产 M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50%,且该国 的货币价值下降(贬值)20%,在其他条件不 变的情况下,2008年一单位M商品的价值 用货币表示为
正比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价值量
反比
× 反 比
社会劳动生产率
个别劳动生产率
数量
=
反比
个别劳动时间
正比
反比
价值总量
可以把这些正反比总结成这么几句话来记忆: 社会的与个别的无关 劳动生产率与劳动时间成反比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价值量成正比 个别劳动时间与价值总量成反比 个别的不能影响价值量 社会的不能影响价值总量
计算题专题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等六个概念的正反比关系 是高考的一个重要考点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社会劳动生产率 个别劳动时间 个别劳动生产率 价值量 价值总量
▪ 个别劳动生产率是指个别生产者生产某件东西的 劳动效率.如甲公司生产铅笔的个别劳动生产率 是1000只/每小时

高考政治计算题

高考政治计算题
计算题的分类
一、显性计算题(需要进行具体的 数字运算。) 二、隐形计算题(无需进行具体的 数字运算。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是 理解相关经济学理论和计算公式并 能准确解读材料信息。)
一、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考点: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公式: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总时间/产品总数
注意:首先,所谓“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 件”,指的是在当时某个生产部门里,绝大部分产 品的生产条件,其中,最主要的是使用什么样的劳 动工具(客观条件,物的因素)。其次,“社会平均 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指的是同样生产条 件大多数生产者所能达到的、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 和劳动强度(主观条件,人的因素)。因此,在同样 条件下,大多数商品生产者所需要的平均的劳动时 间即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两个决定因素”是有机 联系,缺一不可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二者共同 参与平均的结果。
二、商品价值量与价值总量
考点(一)单位商品价值量 1.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 2.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3.与个别劳动时间、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 强调: 1.时间和对应的效率成反比; 2.使用价值量与效率成正比。 考点(二)商品价值总量 商品价值总量=商品价值量×商品数量 1.与个别劳动时间成反比; 2.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成正比。 3.无论社会劳动生产率如何变化,相同时间创造的价值 总量不变 . 4.价格总量=单位商品价格×商品数量
解析:在理解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时,要注意在同 样条件下,大多数商品生产者所需要的平均劳动时间。 2008年甲企业生产每件M商品所用时间为6小时÷ (1+20%)=5小时;2008年甲企业所生产的M商品数 量为10万件×(1+20%)=12万件;2008年M商品的社 会必要劳动时间为(5小时×12万件+10小时×8万件) ÷(12万件+8万件)=7小时。答案为B。 【启示】:解答本题要紧扣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概念。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20页PPT文档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20页PPT文档
个别劳动时间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那么,个别劳动时间与个别劳动生产率 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和社会劳动生产率除 了个数与平均数的关系以外,还能互相影 响吗?
个别劳动时间
大部分 小部分
社会必要动时间
对于那小部分劳动时间而言,它们并不计入社会必要
劳动时间这个平均数的计算,所以不会影响社会必要劳动 时间,而那大部分个别劳动时间数量非常多,所以其中的 某一个个别劳动时间变化时,对这个平均数的影响是微乎 其微可以忽略不计的。所以个别劳动时间不能影响社会必 要劳动时间。
A. 1452万元 B. 1320万元
C. 1210万元 D. 1100万元
2、假设某国2009年甲产品的总产量是100 万件,每件产品价值用货币表示为10元, 2019年生产甲产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1 倍,在货币价值不变和通货膨胀率为20% 的不同情况下,甲产品2019年的价格分别 为( )
正比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价值量
反比
× 反 比
社会劳动生产率
个别劳动生产率
数量
=
反比
个别劳动时间
正比
反比
价值总量
可以把这些正反比总结成这么几句话来记忆: 社会的与个别的无关 劳动生产率与劳动时间成反比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价值量成正比 个别劳动时间与价值总量成反比 个别的不能影响价值量 社会的不能影响价值总量
反过来,当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发生变化时,也无法确 定某一个个别劳动时间也会变化。所以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也不能影响个别劳动时间。
同理,个别劳动生产率与个别劳动时间也不能相互影 响。
价值总量是价值量的总和,即:
价值总量=价值量×商品数量
商品数量即劳动生产率(单位时间里生产的商品数量)

费雪公式

费雪公式

假定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待售商品数量增加10%,货币平均流通次数由4次增加为5次.其他条件不变,该国本年度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变为上一年度的___。

若该国的纸币发行量比上年度增加10%,该国的平均物价水平将_____..a、112% 上涨22% b 、112%,上涨25% c、88%,上涨22% d、88% 上涨25%答:⑴①上年:待售商品量为100,货币流通次数为4次,设商品价格为p,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x,则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x=100p/4=25p。

②本年:待售商品量为110,货币流通次数为5次,设商品价格为p,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为y,则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y=110p/5=22p。

则问题简化为y=mx,求m。

所以m=y/x=22p/25p=0.88。

所以本年度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变为上一年度的88%。

⑵①上年:待售商品量为100,货币流通次数为4次,设商品价格为p,货币发行量为100,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x,则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x=100p/4=25p。

此时一元钱相当于25p/100=p/4。

②本年:待售商品量为110,货币流通次数为5次,货币发行量为110,设商品价格为p,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为y,则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y=110p/5=22p。

此时一元钱相当于22p/110=p/5。

所以问题简化为(p/4)/(p/5)=5/4=1.25。

所以增长了25%。

古典经济学家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发展起来的货币数量理论,是一种探讨总收入的名义价值如何决定的理论。

因为该理论揭示了对既定数量的总收入应该持有的货币的数量,并且认为利率对货币需求没有影响。

20世纪初,美国经济学家、耶鲁大学教授欧文·费雪在其1911年出版的《货币的购买力》一书中,提出了交易方程式:MV=PT 该式也可以表示成P=MV/T。

式中,M表示一定时期流通中货币的平均数量;V表示一定时期单位货币的平均周转次数即货币流通速度;P表示商品和劳务价格的加权平均数;T表示商品和劳务的交易数量该方程式表示货币数量乘以货币使用次数必定等于名义收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计算题
1、(2012全国卷24题).2010年生产一件A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8小时,价值80元,全社会A商品的产量为10万件。

如果2011年生产一件A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短为4小时,那么,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2011年A商品的全社会总产量、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和社会价值总量分别是()
A、10万件、80元、800万元
B、10万件、40元、400万元
C、20万件、80元、1600万元
D、20万件、40元、800万元
2、(2012安徽3题)读表1,假设其他条件不变,2011年某企业生产M商品的
160万
2012年安徽卷(第3题)
读表1,假定其他条件不变,2011年某企业生产M 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提高的比例和价值总量分别是()
∙ A.50% 40万
∙ B.50% 80万
∙ C.100% 80万
∙ D. 200% 160万
【正确答案】

【命题立意】
本题主要考查劳动生产率、劳动时间及商品价值量的关系,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
息及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难度较大。

创建者: 绩优堂贡献者: 绩优堂2014-06-07 18:09:07全部解析
【解题思路】
设某企业2011年生产M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提高X,由于个别劳动生存率与个别劳动时间成反比,可列得算式为4÷(1+X)=2,则X=1,可见2011年某企业生产M商品的
劳动生产率提高100%;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故2010年某企业生产M商品的价值总量为4×10=40万,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情况下,商品价值总量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成正比,因此2011年某企业生产M商品的价值总量为40×(1+100%)=80万,C正确。

故答案选C。

( 2014-06-07 18:09:07 )
贡献者:绩优堂
(0)
3、(2011课程标准卷12题)2010年某企业的生产条件处于全行业平均水平,其单位产品的价值量为132元,产量为10万件。

如果2011年该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10%,而全行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0%,其它条件不变,则该企业2011年生产的商品的价值总量为()
A、1452万元
B、1320万元
C、1210万元
D、1100万元
4、(2010全国卷一)假设某国2009年甲产品的总产量是100万件,每件产品价值用货币表示为10元。

2010年生产甲产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在货币价值不变和通货膨胀率为20%的不同情况下,甲产品2010年的价格分别是()
A、5元,6元
B、10元,12元
C、20元,24元
D、8元,16元
5、(2010四川卷)20世纪90年代初,某品牌移动电话每部售价1万多元人民币,年销售量不足1000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移动电话的功能日趋完善,2009年该品牌移动电话平均每部售价不到900元人民币,年销售量达100万部,这说明()
①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商品价值降低
②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商品的使用价值量降低
③该商品的市场售价不断降低,刺激了需求量不断上升
④该商品的使用价值不断增加,导致了其价值不断降低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2006年某商品价值为1元。

2007年,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5%,其他条件不变,该商品的价值是()
A、0.75元
B、0.80元
C、0.85元
D、1.25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