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玛依电大油田地质开发
克拉玛依油田的发现——田在艺口述

第 2期 (0 1 ) 6 —2 4 2 1 年 :27 7
T eC i s o r lo eHs r c nea dTcnlg V k3 o2 Z 1 ) h hn eJun frh ioyo i c n eh o y o 2N . ( 0 1 e a t t fS e o
艰苦 奋 斗 了半个 多世 纪 , 与并见 证 了克 拉 玛依 油 田、 庆 油 田、 港 油 田的发 现 和 开发 参 大 大
工作。18 92年 , 田在艺作为“ 大庆油 田发现过程中的地球科学工作” 成果的完成者之一获 国家 自然科 学一 等奖 。18 99年 , “ 国石 油 天 然气 资源 评 价 研究 ” 果 , 得 由国家 科 因 中 成 获 学技术进步奖评审委员会颁发 的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2 0 0 2年 , 获何梁何利基金 科学 与技 术进 步 奖 。 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 , 田在艺的足迹踏遍 了大江南北 , 中国的油气勘探和开发事 为
克 拉 玛 依 油 田 的 发 现 田在 艺 口述
— —
胡晓菁 王丽娜 访 问整理
( 中国科学院 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 北京 10 9 ) 0 10
摘
要
在克拉玛依 油田发现前 , 围绕着黑油山地 区是否有工业油藏 , 苏联
专家内部 曾有过较大争议 。我 国的石油地质专 家顶着争议 , 黑油山地 区进行 在
在塔里木盆地他们又圈张文彬时为新疆石油公司行政主要负责人后任新疆石油管理局局长大庆油田石油会战指挥部副指挥胜利油田石油会战指挥部指挥燃料化学工业部石油化学工业部石油工业部副部长石油工业部顾问等职月新疆省政府与苏联政府联合组成独山子石油考查团后改称独山子石油考查厂由于新疆与苏联关系恶化年月苏联撤出该厂的人员设备新中国成立前后我国石油工业比较薄弱
新疆克拉玛依油田

新疆克拉玛依油田
新疆克拉玛依油田是中国重要的油气资源开发区之一,位于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拉玛依市境内。
以下是关于克拉玛依油田的一些重要信息:
1.油田规模:克拉玛依油田是中国最大的陆上油田之一,是
中国最早的两个油田之一(另一个是大庆油田)。
该油田
地理分布广泛,包括多个油田区块,总面积达数百平方公
里。
2.油气资源储量:克拉玛依油田拥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
源。
历经多年勘探和开发,已发现可开采的油气储量较大。
3.开发历程:克拉玛依油田于1955年开始投产,是新中国
建立后中国石油勘探和开发的重要里程碑。
经过几十年的
开发,克拉玛依油田的产量逐渐提高,并对国内油气供应
发挥重要作用。
4.油田结构和开发方式:克拉玛依油田地质为复杂的构造油
田,包括多个油气田块,如米东、独山子、双泉子等。
开
采方式主要包括常规钻井和水平井技术,同时还有压裂和
注水等增产手段。
5.油气产量与用途:克拉玛依油田是中国重要的陆上石油产
区之一,年油气产量较大。
其中,产出的石油主要用于能
源供应、工业用途和石化产品制造。
克拉玛依油田在中国石油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中国的
能源供应和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技术的改进和新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克拉玛依油田有望继续为中国能源安全做出贡献。
克拉玛依油田低渗薄层砂砾岩油藏水平井开发关键技术及应用——以

技术创新15克拉玛依油田五、八区低渗薄层砂砾岩油藏主要发育在克拉玛依组,此类油藏注水效果差,直井单井产量低,开采成本较高。
为了在低渗薄层砂砾岩油藏探索水平井开发的可行性,因此以五2东克下组油藏及八区白823井区克上组油藏为例开展水平井开发试验,取得显著效果。
本文针对油藏特点开展水平井关键技术研究,运用地质建模技术,精确预测砂体展布,优化水平井地质设计,在此基础上加强现场实施跟踪,形成薄储层水平井随钻跟踪轨迹调整技术,保证油层钻遇率,使得水平井开发取得显著效果,保障后期油藏高效开发。
克拉玛依油田低渗薄层砂砾岩油藏水平井开发关键技亦艮应用——以五、八区克拉玛依组油藏为例◊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公司采油二厂李芳孙志雄严萍鲁静克拉玛依油田五、八区低渗薄层砂砾岩油藏主要发育在克拉玛依组,此类油藏由于属于低孔低渗储层,注水效果差,直井单井产量低,开采成本增加。
因此,在五2东克下组油藏及八区白823井区克上组油藏开展水平井开发试验,取得显著的效果。
通过总结低渗薄层砂砾岩油藏水平井开发的关键技术,指导同类油藏后期高效开发。
1建立高精度地质模型1.1井网密度低,精细岩相控制模式下属性模型八区白823井区克上组油藏井控程度低,井间预测可靠性极差,通过引入并充分利用三维地震资料,以波阻抗反演基础上进行敏感参数(SP、RT)约束反演泥质含量数据体,结合已钻井验证反演可靠性,同时测井解释泥质含量资料作为软数据进行约束,建立岩相控制模式下的属性模型(图1),预测砂体分布,指导水平井设计(图2)o图1百823井区T&'含油砂体构造模型图2HW8XX1三维地质建模井轨迹投彩图1.2井控程度较高,精细沉积微相约束下属性模型五2东克下组油藏井控程度高,在扇三角洲模式的指导下,利用岩心及测井资料,建立取心井测井相模式,明确微相发育类型及测井响应特征,结合砂地比和精细分层,精细小层沉积微相。
在对油藏有了分层精准相控的基础上,利用嵌入式建模技术,准确刻画五2东克下组油藏砂层展布模型,指导水平井部署。
克拉玛依油田八区调整井钻井技术难点及解决对策

克拉玛依油田八区调整井钻井技术难点及解决对策
刘颖彪;张文波
【期刊名称】《新疆石油科技》
【年(卷),期】2006(16)1
【摘要】克拉玛依油田八区二叠系下乌尔禾组(P2w)油藏平均埋藏深度为
3000m,80年代初期投入试验开发,现已进入第三次加密开发阶段.从近些年八区所钻调整井情况看,地层压力难以准确预测、井下复杂情况多、防漏堵漏难度大、井斜控制困难及固井质量合格率低等都是八区面临的钻井技术难题.针对以上难点,通过分析八区地层压力分布特点及地层岩性、优化井身结构,应用先进成熟配套的钻井工艺技术,制定提高钻井速度、保证井身质量的具体技术措施.通过现场生产应用,在降低井下复杂事故时率、控制井斜、保证井身质量、提高固井质量、以及减少下技术套管井数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总页数】4页(P1-3,8)
【作者】刘颖彪;张文波
【作者单位】新疆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834000,新疆克拉玛依;新疆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834000,新疆克拉玛依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2
【相关文献】
1.克拉玛依油田八区定向井钻井方位漂移特性研究
2.克拉玛依油田八区调整井钻井液技术
3.克拉玛依油田八区530井区钻井技术措施优化
4.有机硅降粘剂在克拉玛依油田调整井钻井中的应用
5.克拉玛依油田八区调整井泥浆技术研究与应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LDQ克拉玛依组油藏数值模拟研究-油气田地面工程

LDQ克拉玛依组油层数值模拟与开采方案调整郭立波1,2,王新海 2,李治平1,江山2(1.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2.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摘要:通过对研究区开发过程和现状的认识,结合三维精细地质建模技术,对LDQ 油藏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得到了储层各模拟层的剩余油分布特征,根据研究结果设计了开发调整方案,对比方案预测的结果,优选了更合理可行的调整策略,为研究区下一步挖潜提供了决策依据。
关键词:油藏开发;历史拟合;数值模拟;剩余油;方案调整[基金项目]国家重大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2006CB705801);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科技风险基金项目(07-06D-01-04-02-05)1 油藏开发概况研究区油藏于1973年探明,从1975年投入开发,其间经历注水、蒸汽吞吐和蒸汽驱等不同开采阶段。
截止到目前该区有141口井,其中注水井28口,采油井113口。
大部分井已不能正常生产,目前采油井开井次41口,水井已关井。
全区日产液水平48t,日产油水平核实27t,综合含水41.1%,全区累积产油97.0173×104t,累积产液133.8860×104t,累积注水375.5706×104m3,累积注采比2.4,累积采出地下体积156.39×104m3,累积亏空-219.18×104m3,采油速度0.11%,采出程度10.74%,地层压力3.5MPa,处于中含水期递减开采阶段。
2 数值模拟模型建立(1)地质模型的建立。
根据油藏在平面上的分布特征,对该区使用Petrel地质建模软件建立步长为20×20m符合地质构造特征的精细地质模型,经粗化后得到71×44×13正交网格,网格X方向为正东方向,Y方向为正南方向,步长为50×50m。
网格平面覆盖整个油藏,纵向上根据地质小层划分成果将其划分为13个模拟层。
克拉玛依油田发现记

克拉玛依油田发现记克拉玛依油田是新中国发现的第一个百万吨大油田。
1955年,对克拉玛依油田来说绝对是一个转折性的时间点。
急切需要寻找到油田的中国,在这一年召开的全国石油勘探会议上,将确定为重点勘探区之一。
不到一年,克拉玛依黑油山的一号井喷油了。
黑油山在克拉玛依市东北方向,据市区只有两公里。
整个山丘成黑色,凹凸不平的表面,被石油侵染的砂岩,或被石油凝结的沙砾岩所覆盖。
山上没有一棵树,仅有的一些芦苇,也长得稀疏而低矮。
距离黑油山不远处,是褐黄色的同样光秃秃的成吉思汗山。
虽然叫做山,但黑油山最高处也只有13米。
它的另一个叫法―沥青丘,其实更为贴切。
黑油山顶,立着一块石碑,3米高。
石碑北边和东边,分布有大大小小数个被石块圈围起来的油池。
亮亮的油池,像镜面一样,天上的云,池边站着的人,尽数纳入池中。
有时候,油池会“突突地”冒一串泡泡,那是地下涌出原油的缘故。
据说,地下冒油苗的景观全世界只有两处,一处在非洲的埃及,还有一处就是克拉玛依的黑油山。
克拉玛依,正是黑油山的维语叫法。
克拉玛依油田的发现,便与黑油山有关。
石油业的第一家中外合资公司1953年,新中国原油的年产量只有43.5万吨,仅仅能满足社会需求量的三分之一。
曾对周恩来、云感慨:“要搞建设,石油是不可缺少的。
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没石油都转不动。
”朱德不无焦虑地说:“500万吨钢铁,500万吨原油,我们就能够打败任何侵略者。
”“如果没有石油,飞机、坦克、大炮,还不如一根打狗棍。
”刚刚诞生的新中国,面临外国的经济封锁,找油是当务之急。
1949年12月17日,德怀在翻阅有关方面上报来的文件档案时,发现了一份1943年联政府和民国政府关于在合作设立有色金属和石油两个股份公司的议定草案。
不久,德怀赴京参加中央人民政府第五次会议时,将该草案呈报给了当时在主持中央工作的国家副主席少奇,并请示中央政府考虑和联政府合作,开发的石油、矿产资源,以便发展经济。
1950年1月2日,少奇向远在莫斯科访问的发去了书面报告,建议向联提出在合办石油和有色金属企业的要求,以便利用联资本开发资源,发展经济。
克拉玛依油田九区288断块油藏地质特征及储层敏感性研究

克拉玛依油田九区288断块油藏地质特征及储层敏感性研究王辉;李想;吴恩江;张芸【期刊名称】《新疆石油天然气》【年(卷),期】2011(007)002【摘要】克拉玛依油田九区是一个复杂的构造断阶带,288断块处于九区推覆体前缘,属克百大逆掩断裂带中段的三级构造单元,其四周被426井断裂、克百断裂与古42井断裂挟持.288断块三叠系克拉玛依组油藏1985年申报探明地质储量,由于探井试油产量低,储层物性差,长期未被动用.2000年以来开展油藏精细描述,利用探井、取心井钻井、测井、取心资料进一步研究油藏地质特征及储层敏感性,同时开展注水开发可行性实验,实现油藏注水开发.【总页数】3页(P8-10)【作者】王辉;李想;吴恩江;张芸【作者单位】新疆油田分公司采油二厂克拉玛依834008;新疆油田分公司采油二厂克拉玛依834008;新疆油田分公司采油二厂克拉玛依834008;新疆油田分公司采油二厂克拉玛依83400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3【相关文献】1.井震结合在九区288断块克拉玛依组油藏构造和地层对比研究中的应用 [J], 彭学红;黄焕;武鑫;吴让彬2.火山岩油藏衰竭式开发特征及产能受控因素研究——以克拉玛依油田九区古16井区石炭系火山岩油藏开发特征及产能受控因素研究为例 [J], 韩甲胜;向小玲;吴让彬;方志斌;李斌3.克拉玛依油田九区稠油油藏高温泡沫封窜调驱技术研究及应用 [J], 袁志勇;杨建强;熊启勇;外力;王雅静4.克拉玛依油田九区蒸汽吞吐后开采方式优化研究 [J], 孙来喜;张烈辉;冯国庆;胡书勇5.克拉玛依油田六区、七区、九区石炭系火山岩内幕成藏规律研究 [J], 王辉; 邱争科; 周庆; 胡戈玲; 彭立才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克拉玛依油田一中区克下组冲积扇沉积特征

克拉玛依油田一中区克下组冲积扇沉积特征郭佳【摘要】通过对克拉玛依油田一中区取芯井的观察与描述,以及野外实地考察,从露头及岩心资料、录井资料、测井资料、构造等方面对本区克下组的沉积微相进行研究.根据沉积特征与相标志,在单井相分析及连井对比的基础上,结合冲积扇沉积模式的研究,确定出一中区克拉玛依组自上而下经历冲积扇-河流-三角洲的演化过程.在综合宏观地质背景及微观沉积特征的基础上,根据沉积相的演化规律,建立该研究区的沉积模式.【期刊名称】《吉林化工学院学报》【年(卷),期】2011(028)003【总页数】5页(P32-36)【关键词】冲积扇;辨流线;漫流带;沉积特征【作者】郭佳【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北京,10224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1三角洲前缘相是三角洲相沉积亚类型之一.三角洲前缘是三角洲平原的边缘向海洋或湖的延伸.河流所带来的沉积物经过水流作用的改造、再分配,形成分选好、磨圆较好的成分相对纯净的砂质沉积物集中带,所含的泥质和有机质比例很小.它的微相又可向下细分为河口沙坝、水下分流河道、分流间湾及三角洲前缘席状沙[1].冲积扇是由于山区河流(辫状河)携带碎屑物质到山前地势平缓的山口形成的尖端指向河流上游的平面上呈倒三角的沉积体.冲积扇分为扇根、扇中、扇缘三个亚相,由于山区的各种地质作用,使得三个亚相的相对位置也随之迁移,由此形成了在垂相上亚相的顺序依次为扇根、扇中、扇缘,并在剖面上具有下粗上细的正粒序.冲积扇具有重力流沉积的特点,在洪水期,山区容易形成泥石流,带来大量的分选差,棱角状的沉积物沿着辫状河道沉积,形成了冲积扇的骨架砂体.在我国的含油气盆地中分布着不同规模的冲积扇体,占我国碎屑岩储集层的6%.由于冲积扇的内部结构复杂,非均质性强,我们对冲积扇的认识还有很多不足,所以对冲积扇展开野外露头研究,研究其的模式越来越有必要[2].本次研究以克拉玛依油田一中区克下组为例,重点研究冲积扇扇中和三角洲前缘的微相特征,并分析该区的演化规律,为克拉玛依一中地区的进一步开发工作指明方向,提供有益的地质依据.克拉玛依油田地理上位于东经80°44'~86°1',北纬44°7'~46°8'之间.构造上位于准噶尔盆地西北缘,西临扎依尔山南麓,呈东北一西南条状分布,长约50 km,宽约10 km.其中研究区一中区位于克拉玛依油田中部、黑油山断裂的下盘.其东北部以克拉玛依断裂为界,西南部与三区和黑油山断裂为界,是一个断块油田(图1).克拉玛依油田属于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干旱少雨,春秋多风是其突出的气候特征,这种气候为冲积扇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研究区三叠系划分为4个组,由下向上依次为百口泉组、下克拉玛依组、上克拉玛依组和白碱滩组.其中,下克拉玛依组被划分为2个砂层组(即 S6和 S7)、7个小层及若干单层[4-5].通过野外的露头观察和岩心观察,研究区克下组的岩石类型主要为上部的深灰色、灰绿色泥岩、砂质泥岩夹灰绿色砾岩、浅灰绿色、浅灰色细砂岩;下部的灰紫、紫红、棕红色砾岩,棕褐色夹灰绿色泥岩.与下伏石炭系呈不整合接触.2.1 砾岩砾岩是指由50%以上直径大于2 mm的颗粒碎屑组成的岩石.在本区砾岩主要发育在克下S7层的下部,多为中砾,多为2 cm,一般2~8 cm,棱角状到次棱角状,分选较差,来源于火山岩,其中扁平岩石定向排列,近物源,含泥多,下接泥岩,红色到灰绿色(图2(a)).其中S72层较S73层的砾度变小,砾多为1~2 cm,细砾岩,分选较差,次棱角状到次圆状,上部灰绿色粉砂质泥岩,下部砾岩,突变接触.在河沟道中发育,沟中粒度较细,沟尖的粒度粗[3].2.2 细砂岩细砂岩在本区所发育的厚度不大,泥质细砂岩厚度为60~70 cm.主要发育在S7的上部和S6层,岩石致密,添隙物主要为泥质杂基,有发育水平层理,见少量植物根(图2(b)).表明在S6沉积时水动力进一步减弱,物源减少,以泥岩及细、中砂岩为主,颜色为灰绿色.2.3 泥岩据野外露头及区内取心井的岩心观察统计,工区克拉玛依组泥岩岩性在各沉积时期大致相同,但泥岩颜色变化较大,反映了各沉积时期氧化还原环境的变化.灰绿色的泥岩反应了还原环境,红棕色的泥岩反应了氧化环境,表明了沉积物沉积时水体的深浅状况(表1).同时在大套泥岩中还发育石膏夹层(图2(c)),厚度约2.5 cm,推断为后期生成,其结晶较大,针状,属于还原环境[3].3.1 冲积扇相扇中部位本区北部由于受海西晚期构造运动影响抬升形成扎伊尔山,在三叠纪时,扎伊尔山不断上升,准噶尔盆地西北缘逐渐下沉.因为北部的扎伊尔山山前坡度较陡,季节性暴雨形成间歇性河流,河流携带大量碎屑物质进入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斜坡区,在山洪出口处坡度变缓,河流速度变缓,大量的泥砂和砾石在出口处堆积下来,形成冲积扇体.工区内处于冲积扇的扇中部位,主要发育辫流线、辫流砂岛、漫流带3种微相.3.1.1 辫流线微相研究区的辨流线微相是一套块状砾岩加红色泥岩沉积体.砾岩的百分含量为25% ~45%,沉积构造发育底部冲蚀体,大型交错层理.在本区的测井曲线特征上,自然电位的形状为中幅的钟形及漏斗形.当冲积扇向源区退积,形成下粗上细的退积正韵律层序,冲积扇向源区进积,形成下细上粗的进积反韵律层序.观察沉积韵律,有正韵律和反韵律的特征,说明在辫流线频繁改道侧向迁移,在不同的地带也发育着不同的韵律层序.3.1.2 辫流砂岛研究区的辫流砂岛微相一般位于辨流线的河床内.沉积物较厚,在本区为一套很厚的块状砾岩沉积,砾岩的百分含量为25%,砂体的厚度大.由于水动力较强,地形较陡,所以堆积的速度很快,发育大型的板状交错层理.在本区的测井曲线特征上,自然电位表现为箱型或齿化箱型.沉积韵律是以复合韵律为主.3.1.3 漫流带微相研究区的漫流带是辫流线外侧地势较高的地带.季节性暴雨形成间歇性河流,河流漫溢,大量沉积物在辫流线外侧堆积.岩石粒度从河床向外,越远越细;垂向上也有向上变细的特征.发育块状层理、波状层理和斜波状层理,可见水平层理和波纹层理.此处研究区的岩性主要为棕红色泥岩、粉砂质泥岩.自然电位具低幅平直或微齿化的特征.3.2 三角洲前缘亚相三角洲平原的分流河道携带的碎屑物由于受到湖水的影响,水流速度减缓,携带的细粒物质随即发生沉积.岩性以大套灰色、灰绿色含砾岩、中粗砂岩、细砂岩为主.可分为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席状砂、水下分流间湾等四种微相.在本区主要发育水下分流河道和水下分流河道间微相.3.2.1 水下分流河道微相水下分流河道微相是三角洲平原相分流河道进入湖泊之后向下延伸的部分.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具有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的特点,底部发育冲刷面,冲刷面附近多为砾岩,为块状砾岩和粗砂岩、灰色泥岩沉积,砂砾岩百分含量在50%.岩石多为棱角状和次棱角状.水下分流河道微相沉积构造主要见平行层理和交错层理,多为有正韵律.当湖盆扩大,三角洲向物源方向退积,则形成下粗上细的退积正韵律层序.在电性特征也反映出这一特点,电性曲线多为箱型、齿状箱型或钟型.3.2.2 水下分支河道间微相水下分支河道间位于水下分流河道间或河道侧缘.沉积物主要由分流河道带来的细小的沉积物或悬浮在湖水中淤积而成的粉砂岩、泥岩构成.沉积构造常见水平层理、波状层理、透镜状层理,自然电位曲线形态表现为低幅度平直,部分细、中粒砂岩发育带表现为低幅微齿形[6].根据单井相、剖面相分析对比,在参照古物源、古水流方向、原始地层厚度、岩性分析、露头资料,粘土岩颜色以及砂岩百分含量统计,结合了各井点电测曲线形态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沉积微相平面分布特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该区克拉玛依下组在区内沉积环境主要发育了冲积扇—三角洲相.冲积扇以发育辫流线、辫流砂岛、漫流带微相,三角洲前缘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间微相.从各沉积微相平面图可以看出,不同单层的沉积微相发育过程、微相组合特征及时空展布等方面有它的继承性和差异性[7].S63单层沉积时期:湖盆向北扩张,在S71时期发育的三角洲平原向北西方向退缩,整个工区淹没于水下,由三角洲平原的分流河道进入湖盆发育了三角洲前缘的水下分流主河道及水下分流河道间2种微相.古水流方向主要来自北部,次为北偏西流入东南方向,水下分流主河道在工区西南部,呈带状的北西南东方向展布(图4).S72单层沉积时期:区内仍发育冲积扇,古水流主要来自北部,其次为北偏西.以发育辫流线微相为主,次为辫流砂岛、漫流带微相,辫流砂岛呈近西北东南向的条带状分布,漫流带微相多分布在工区南及东北部,呈近南北向的条带状及块状零星分布(图5).(1)研究区克下组的岩石类型主要为上部的深灰色、灰绿色泥岩、砂质泥岩夹灰绿色砾岩、浅灰绿色、浅灰色细砂岩;下部的灰紫、紫红、棕红色砾岩,棕褐色夹灰绿色泥岩.(2)研究区主要发育冲积扇的扇中部位,发育有辫流线、辫流砂岛、漫流带微相,同时在本区还发育有三角洲前缘的水下分流河道和水下分流河道间微相.(3)S63单层沉积时期,古水流方向主要来自北部,次为北偏西流入东南方向,水下分流河道在工区西南部,河道呈带状的北西南东方向展布.(4)S72单层沉积时期,区内仍发育冲积扇,古水流主要来自北部,辫流砂岛呈近西北东南向的条带状分布,漫流带微相多分布在工区南及东北部,呈近南北向的条带状及块状零星分布.Key words:alluvial fans;identified flow line;overflow zone;sedimentary characteristics【相关文献】[1]刘小琦,王宏亮,张永旺.鄂尔多斯盆地甘谷驿油田东部长6储层沉积微相研究[J].天然气地球科学,2007(2):74-77.[2]王勇,钟建华,王志坤,等.柴达木盆地西北缘现代冲积扇沉积特征及石油地质意义[J].地质评论,2007(11):791-796.[3]孙靖.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八二区三叠系克下组沉积相研究[J].新疆地质,2008(4):168. [4]伊振林.克拉玛依油田六中区克下组冲积扇地层对比方法探讨[J].新疆石油天然气,2009(4):1-2.[5]吴胜和.新疆克拉玛依油田六中区三叠系克下组冲积扇高频基准面旋回与砂体分布型式研究[J].高校地质学报,2008(2):68-69.[6]时晓章,金振奎,杨有星,等.百口泉油田检188井区侏罗系八道湾组沉积相特征[J].科技导报,2010(4):81-83.[7]金振奎,王兆峰,顾军锋,等.准噶尔盆地东部台13井区八道湾组水流及砂体延伸方向[J].新疆石油地质,2010(4):356-357.Abstract:By the observation and description of the core wells in Yizhong Area of Karamay Oilfield,the sedimentary microfacies were researched form the aspects of outcrop and core data,log data,logging,construction.Based on sedimentary characteristics and phase sign,single-well phase analysis and multi-wells comparison were made to determine the top-down evolution process through the alluvial fan to River toDelta.According to the evolution law of sedimentary facies,the depositional mode of this area was established based on the combination of macro geological background and micro sedimentary characteristics.。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油田开发地质学》综合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烃源岩
2、盖层
3、岩性标准层
4、沉积旋回
5、地温梯度
6、含油气盆地
7、油气藏
8、异常地层压力
9、岩心收获率
10、断点组合
11、圈闭
12、石油
13、油气田
14、孔隙结构
15、折算压力
16、干酪根
17、油气初次运移
18、储集单元
19、压力系数
20、可采储量
21、滚动勘探开发
二、填空题
1、石油主要由等五种化学元素组成,通常石油中烷烃含量、溶解气量、
温度,则石油的粘度低。
2、形成断层圈闭的基本条件是断层应具有,并且该断层必须位于储集层的
方向。
3、油气田地质剖面图是沿某一方向切开的垂直断面图,它可以反映地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地质特征;
4、压力降落法是利用由________和_______两个参数所构成的压降图来确定气藏储量的方法。
因此,利用压力降落法确定的天然气储量又称为________。
5、我国常规油气田勘探的程序分_______、 ________、______三大阶段。
6、油气有机成因论认为,生成油气的原始沉积有机质随埋深的增加、古地温的升高进一步转化成大分子的_______,当达到_______时,大量生成液态烃。
7、储集层之所以能够储集和产出油气,其原因在于具备_____和_____两个基本特性。
8、有供水区无泄水区的背斜油藏中,原始油层压力的分布规律为:构造顶部压力_____,翼部
压力_____;对油层中部海拔相同的井,钻遇流体性质不同时,流体密度小的压力_____,密度大的压力____。
9、圈闭通常由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三部分组成。
10、油气二次运移的主要动力和阻力是______、 _______ 和______。
11、在钻井过程中,如果井下出现泥浆漏失现象,可能预示着钻遇______和______。
12、石油的非烃类化合物组成分为、、等三类。
13、地层超覆油气藏的分布位置在不整合面,裂缝性油气藏的油气储集空间和渗
滤通道主要为。
14、依据沉积旋回——岩性厚度对比法进行油层对比时,先利用_______、其次利用_______后,利用_______,最后连接对比线,完成对比剖面图。
15、在地层倾角测井矢量图上可以解释、、、______等四种模式,
它们可以反映地下沉积和构造地质信息。
16、依在陆相湖盆的坳陷内,油气成藏应具备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等四方面的基本地质条件。
17、岩性遮挡油藏原来埋藏较深,具有一定的压力,后因断裂作用上升,其原始压力仍保存下来形成。
若已知辛3井钻遇L油层顶面的标高为-1750m,钻遇断点的标高为-1702m,那么该井钻遇了断层盘的L油层。
18、含油气盆地是指地壳表面具有统一的地质发展历史,长期以为主,能够生成
油气,并且已经的沉积盆地。
在含油气盆地内,油气田评价钻探阶段完成或基本
完成后计算的储量为。
19、天然气的类型多种多样,按其产出状态可分为,、、等三类
聚集型天然气。
20、容积法计算石油储量需要_______、_______、____ _和____、原油体积系数、原油密度和采收率等参数。
21、储层“四性”分析是指储层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的分析。
三、问答题
1、井下断层存在的可能标志是什么,应用这些标志应注意哪些问题?
2、试述有机质向油气演化的主要阶段及其基本特征。
3、简述高异常地层压力的形成原因及其在油气初次运移中的作用。
4、简述影响圈闭有效性的主要因素。
5、绘制地质剖面图时选择剖面线的原则有哪些?图示说明剖面线附近井的井位校正方法。
6、图示说明油气藏的基本分类。
7、试对井下地层的重复与缺失进行地质分析
8、简述油气初次运移的主要动力及其特征。
9、碎屑岩的油层对比单元划分为哪几类?各类型有何特点?
10、试述油气生成的主要阶段及其特征。
四、绘图、计算题
1、下图一为某油层顶面构造图,该油层为一巨厚砂岩层,储层本身连通性很好,砂岩层上覆巨厚泥岩层。
各油井中水距油层顶面的高度分别为:1井:20米;2井:10米;3井:20米;4井:
10米。
要求:
(1)确定图中油藏的数目,求出各油藏的油水界面和油藏高度,并在图中画出含油面积。
(2)确定图中圈闭的类型,标出各圈闭的溢出点,求出各圈闭的闭合高度,画出闭合面积。
FF
图一某油层顶面构造图。
油三口探井资料,各井实测参数见表1、已知某油层顶面构造图(图二)和2A、B、C23333井间的A、B,重力加速度=1.0×的密度=0.810kg/m,水的密度×10kg/mg=10m/s。
试计算油水界面
位置。
图二某油层顶面构造图
1 表钻遇某油层井的资料
流体性质Pa 井口海拔/m 油层中部原始油层压/10油层厚度井号 60 水A 70 23
6 /m
70 B 60 油21.2
水60
C
70
22
,通过地层对比,绘制地质3、根据各井所钻穿的地层顺序(连续英文字母表示连续沉积)剖面图,见下图三。
1井 2井 3井 4井FEEGEDDFDECEDCBDCABBBCAAAB
各井所钻穿的地层剖面示意图图三
一、名词解释
1、烃源岩:能够生成油气的岩石。
2、盖层:位于储集层上方,阻止油气向上逸散的岩层。
3、岩性标准层:岩性的特征明显,厚度稳定,连续性好,分布广泛,易于识别的地层。
4、沉积旋回:垂直地层剖面上,具有相似岩性的岩石有规律的重复出现。
5、地温梯度:埋藏温度每增加一百米时地温增高的度数。
6、含油气盆地含油气的沉积盆地。
在一定地史阶段内,受构造运动形成的,周围高中间相对低的接受沉积的沉降区。
7、油气藏是地壳中油气聚集的最基本单位,是油气在单一圈闭内,具有独立压力系统和统一的油水界面的基本聚集。
8、异常地层压力:我们把背离正常地层压力趋势线的底层压力称之为异常地层压力,或压力异常。
9、岩心收获率:岩心长与取心进尺之比的百分数。
10、断点组合
11、圈闭是指储集层中能够阻止油气运移,并使油气聚集的一种场所,通常由储集层、盖层和遮挡物三部分组成。
12、石油是由各种碳氢化合物和少量杂质组成的存在于地下岩石孔隙中的液态可燃有机矿产,是成分十分复杂的天然有机化合物的混合物。
13、油气田受局部构造、地层岩性因素控制的,同一产油面积上油气藏的总和。
14、孔隙结构岩石中孔隙与连通它的吼道的形状,大小,分布及孔喉配属关系。
15、折算压力
16、干酪根油母质,沉积岩中不溶于非氧化型酸、碱和非极性有机溶剂的分散有机质。
分为:腐泥型,混合型,腐殖型。
17、油气初次运移石油和天然气,自生油层向储集层的运移。
18、储集单元
19、压力系数
20、可采储量(在现有的经济技术条件下,可以开采出来的石油和天然气的总量)。
21、滚动勘探开发
1、干酪根:是动植物遗骸(通常是藻类或木质植物)在地下深部被细菌分解,除去糖类、脂肪酸及氨基酸后残留下的不溶于有机溶剂的高分子聚合物。
2、盖层:位于储集层之上能够封隔储集层使其中的油气免于向上逸散的保护层。
3、孔隙结构:指孔隙发育的大小、规模、形态等。
4、沉积旋回:是指沉积作用和沉积条件按相同的次序不断重复沉积而组成的一个层序。
5、储集单元:地层中储集流体的空间,包括孔隙、裂缝、微层理面等。
6、含油气盆地:指已经发现油气田(藏)或已有油气显示的沉积盆地。
7、地温级度:指地层深度每递增单位深度地层温度增加的幅度。
8、异常地层压力:是指地层中流体压力超过正常静水注压力,包括异常高压和异常抵押。
9、井位校正:井有斜井和垂直井之分,垂直井深度为真实深度,斜井具有一定倾角,其深度是通过钻井进尺与倾斜角换算得出的,换算过程叫井位校正。
10、断点组合:在相同方向的测线上,断点性质,落差及断层面产状应该基本一致或有规律地变化。
同一断层,其所断开的地质层位应该相同或沿某一方向有
规律地变化;同一断层沿走向方向各区段的断距相近或有规律地变化。
同一断块内地层的产状变化应有一定的规律;区域大断裂其走向与区域构造走向一致。
11、滚动勘探开发:滚动勘探是对地质条件复杂的断块油气藏,不能截然地划分勘探开发阶段,采用边勘探边开发的做法。
在预探过程中,立即在获得工业油气流的探井周围部署生产井,在开采同时,继续探明油气储量,逐步扩大勘探和开发面积,知道油气田进入全面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