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修辞方法专项训练

合集下载

初中语文7~9年级常用【修辞手法】详解+练习(含答案),基础分必须拿到手

初中语文7~9年级常用【修辞手法】详解+练习(含答案),基础分必须拿到手

初中语文7~9年级常用【修辞手法】详解+练习(含答案),基础分必须拿到手☞一上|☞二上|☞三上|☞四上|☞五上|☞六上☞一下|☞二下|☞三下|☞四下|☞五下|☞六下运用修辞手法,可以提高文章的表达效果,使文章的语言变得活泼生动。

在阅读和写作中,也都会涉及到对修辞的赏析或应用。

修辞手法是初中语文的重点基础知识之一。

01比喻1.定义比喻就是“打比方”,即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某些相似之处,将一个事物比作另一个事物。

常是用一些具体的、浅显的、为人所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令人生疏的事物。

2.三个要素(1)本体:被比方的事物;(2)喻体:用来作比方的事物;(3)比喻词:用来表示比喻关系的词。

3.常见比喻词像、好像、若、似、似的、好似、恰似、如、犹如、有如、仿佛、好比、一样、成了、是、变成等。

4.典型例句(1)云彩好似一朵朵洁白的羽毛,轻轻地飘浮在空中。

(2)岸边的华灯倒映在湖中,宛如颗颗宝石缀在湖面之上。

(3)小河清澈见底,如同一条透明的蓝绸子,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里。

02拟人拟人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

2.表达效果赋予事物以人类的行为特点,生动形象地表达出作者的情感,让读者对所描写的事物感到亲近,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3.典型例句(1)录音机接受了女主人的指令,“叭”地一声,不唱了。

(2)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油蛉在这儿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3)鸟儿将巢安放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03排比1.定义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意义相近、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起来,借以增强表达效果。

2.表达效果(1)用排比来说理,可起到条理分明的效果。

(2)用排比来抒情,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

(3)用排比来叙事写景,能使层次清楚、描写细腻、形象生动。

总之,排比的行文有节奏感,琅琅上口,有极强的说服力,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和气势,深化中心。

初中语文 修辞手法练习题(含答案)

初中语文  修辞手法练习题(含答案)

一、要点梳理修辞手法指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或方法。

初中常考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夸张、对偶、排比、反问、设问、引用、对比、反语、反复、借代。

除此之外,语文知识中的修辞手法还有:白描、顶真(又名联珠)、互文、回环、双关、用典、引用、谐音、歇后、通感(又名移觉、移就)等六十三大类,七十八小类。

名称定义例句作用比喻明喻:像、如、仿佛等暗喻:是、成为、等于借喻:本体、喻词不出现1.月光如流水一般……2.绿是希望,是青春,是生命。

3.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浪花比喻成雪)使语言生动形象、使深刻的、抽象的道理浅显、具体地表达出来。

比拟拟人:赋予物以人的感情、动作、状态和语言等拟物:使人具有物的动作或情态等1.(荷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

2.老师在讲课,他竖起耳朵听。

使无生命的东西活跃起来,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加强语言的修辞手法知识精讲形象性、生动性和感染力。

夸张扩大夸张:对事物形状、性质、特征、作用等加以夸大。

缩小夸张:对事物形状、性质、特征、作用等加以缩小。

超前夸张:把后出现的说成先出现,反之亦然。

1.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只能看到巴掌大的一块天地。

3.她还没有端酒杯,就醉了。

突出特征,启发联想,表达强烈的感情。

引用直接引用原文要加引号,而描述大意的不能加引号。

1.“霜叶红于二月花”,经历了这个境界,才是真正的成熟,真正的美。

加强真实性,增强表现力,说服力,从而达到言简意明的效果。

排比内容相关、结构相同或相近,语气一贯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短语、句子连起来用。

1.它是黑夜的火把,雪天的煤炭,大旱的甘霖。

加强语势,使思想内容层层深入,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

对比把两种相反或相对的事物放在一起比较;把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比较。

1.绿肥红瘦。

2.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突出相反或相对的事物的特征或本质,更为鲜明、突出。

2023年初中语文修辞手法新题型专项训练设问和反问

2023年初中语文修辞手法新题型专项训练设问和反问

例15.(模拟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书院何以取名“逸迩”?创办人高金平先生说,逸迩阁书院取“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之意,为“一二”的谐音。

意思是希望有更多图书馆能如雨后春笋般地在祖国大地上涌现,实现全民阅读的好景象。

◎请简要分析第三自然段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及其效果。

(5分)【答案】①使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书院何以取名‘逸迩’”为问,高金平先生的话是答,这可以引发读者对书院起名原因的思考。

②使用了引用的修辞手法,引用“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介绍书院名称的由来,使其更具文化意蕴。

③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在祖国大地上涌现的图书馆比作雨后春笋,生动表达了创办者的希望。

(答出一点给2分,两点给3分,三点给5分。

意思对即可。

)【思路】修辞手法1+效果;修辞手法2+效果;修辞手法3+效果;【文本理解重点】这一题型有变化,由一句话分析拓展到一段话分析。

比喻是常见的,这里的设问、引用很容易被考生忽视。

每一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要结合文段内容简述。

设问就是自问自答案,“书院何以取名‘逸迩’”为问,高金平先生的话是答”,其效果是什么呢?设问的目的在于引人注意,启发思考,可以从这一点答上专业术语即可。

从中可以看出了解专业术语多么重要。

16.(2023年新高考1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失败在航天领域的研发过程中是屡见不鲜的。

奕恩杰从导弹研究的技术员到中国探月工程首任总指挥,经历过各种各样的失败,大到火箭里面的特殊装置出现问题,小到一个插头插错了,这些失败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多少个日夜的辛苦付之一炬,意味着接下来的工作更加艰苦卓绝,意味着你在世界的航天格局中可能突然之间换了赛道,奕恩杰认为:失败也是在给我们上课,当问题一一解决的时候,成功就在我们前面。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设问和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4)【答案】这几句话重在阐发“失败”对航天研发的影响和意义。

首先运用设问句,引发人们对失败内涵的提示与追问,产生一种阅读期待,强化了表达意味,并使前后衔接紧密自然。

专题04修辞得体语法-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考前复习专项训练(原卷版)

专题04修辞得体语法-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考前复习专项训练(原卷版)

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考前复习专项训练(部编版)专题04:修辞、得体、语法(原卷版)(一)修辞手法1.(2022春·北京石景山·七年级统考期末)组员在“寻幽探奇”板块中,介绍了“互文”的知识,并发起挑战。

请你从下列四句诗中,选出使用了互文的一项()[知识卡片]“互文”是古诗文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即“参互成文,合而见义。

”也就是,上下两句或者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其意思相互交错和补充。

A.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B.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C.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D.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2.(2022春·山东淄博·七年级统考期末)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儿更美的山的肌肤。

B.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接近哪!C.我们要把齐长城打造成为山东的一张靓丽名片,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中的一颗明珠。

D.国家体育馆犹如一艘在奥林匹克中心平稳航行的帆船,在这艘“冰之帆”里,冬奥会上激烈的冰球赛事争斗正酣。

3.(2022春·河北秦皇岛·七年级统考期末)下列对句子所用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A.那根很老的毛竹扁担受了震动,便“嘎叽”地惨叫了一声。

(拟人)B.等父亲从厨房出来,他那张古铜色的脸很像一块青石板。

(比喻)C.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比喻)D.那极短的发,似刚收割过的庄稼茬,高低不齐,灰白而失去了生机。

(比喻)4.(2022春·四川凉山·七年级统考期末)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句是()A.伴随山崩地裂的响声,火箭升空了,接着它像流星一样消失在苍穹之中。

B.微风悄悄地翻开了窗边的书。

C.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

D.白色梨花开满枝头,多么美丽的一片梨树林啊!5.(2022春·黑龙江牡丹江·七年级统考期末)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他从早到晚,由东到西,由南到北,像被人家抽着转的陀螺。

初中中考 语文期末专题复习修辞手法及运用训练含答案

初中中考 语文期末专题复习修辞手法及运用训练含答案

初中中考语文期末专题复习修辞手法及运用训练含答案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修辞手法及运用1.阅读《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回答下面的问题。

(1)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1)比喻。

以梨花喻白雪,新颖独特,让人在冰天雪地里如同置身于大好春光中,生动地描绘出边塞壮丽的雪景。

(2)本诗通过对送别友人场景的描述,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和因友人返京离去而产生的惆怅之情;表现了边塞将士和诗人的豪迈气概与壮烈情怀。

【解析】【分析】(1)从题目看,这是一首边塞诗,也是一首送别诗,诗人在大雪纷飞的时候送武判官归京,“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其实是诗人的错觉,夜晚下了一夜的大雪,早晨起来一看,到处银装素裹,树枝上也积满了雪,让人以为是春天里满树盛开的梨花,非常的美丽。

因此这里以梨花喻白雪,新颖独特,让人在冰天雪地里如同置身于大好春光中,生动地描绘出边塞壮丽的雪景。

(2)这是一首送别诗,结合诗歌所写内容分析,前八句为第一部分,描写早晨起来看到的奇丽雪景和感受到的突如其来的奇寒。

中间四句为第二部分,描绘白天雪景的雄伟壮阔和饯别宴会的盛况。

最后六句为第三部分,写傍晚送别友人踏上归途。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虽然雪越下越大,送行的人千叮万嘱,不肯回去。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用平淡质朴的语言表现了将士们对战友的真挚感情。

据此可概括出这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本诗通过对送别友人场景的描述,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和因友人返京离去而产生的惆怅之情;表现了边塞将士和诗人的豪迈气概与壮烈情怀。

故答案为:⑴比喻。

以梨花喻白雪,新颖独特,让人在冰天雪地里如同置身于大好春光中,生动地描绘出边塞壮丽的雪景。

⑵本诗通过对送别友人场景的描述,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和因友人返京离去而产生的惆怅之情;表现了边塞将士和诗人的豪迈气概与壮烈情怀。

初中语文修辞手法运用规律经典练习题【含答案】

初中语文修辞手法运用规律经典练习题【含答案】

初中语文修辞手法运用规律经典练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语文修辞手法包括下列哪几种:( B )A.比喻、夸张、排比B.比喻、夸张、对偶C.用典、夸张、排比D.比喻、反问、对偶2.下列句子属于什么修辞手法:如花美眷,似水流年。

( A )A.比喻B.夸张C.排比D.反问3.下列句子属于什么修辞手法:长夜漫漫,无边无际。

( B )A.排比B.夸张C.反问D.比喻4.下列句子属于什么修辞手法:五湖四海皆兄弟。

( C )A.对偶B.排比C.用典D.比喻5.下列修辞手法不属于比喻的是( D )A.拟人B.夸张C.借代D.对偶6.下列句子属于什么修辞手法:望断南飞雁,思归北上人。

( A )A.对偶B.排比C.比喻D.夸张7.下列句子属于什么修辞手法:绿肥红瘦。

( D )A.比喻B.夸张C.对偶D.顺口溜8.下列选项有何特别之处:今天天气好,出去春游。

( C )A.用典B.夸张C.顺口溜D.对偶9.假如你写下面的这段话:“爷爷的鬓发已经斑白了,但是他非常的强壮和健康。

这是一个有着非凡人生经历的老人。

”那么其中应该包括哪些三类修辞手法?A.比喻、夸张、反问B.用典、对偶、排比C.拟人、设问、照应D.比喻、拟人、借代10.下列句子属于什么修辞手法:“夜山黑水”( C )A.拟人B.夸张C.用典D.比喻二、简答题1.解释比拟的含义以及典型的比拟句子?答:比拟是通过比较来说明事物性质的修辞方法。

比拟句子常用的结构为“像……一样”,在条理清晰,形象生动的表达手法使文章生动俏皮,易于记忆。

例如:“水晶帘子里进进出出的是乐群”的“像”字的运用,生动形象地比拟“进进出出”,突出了班级内的热闹与活跃。

2.请举例说明拟人的作用。

答:拟人是一种常见的比喻手法,即把生物的性格、特点、行为或心理等特质移植到生物以外的事物上,以使文化更具生命表现力、感染名堂。

如:“花儿伸展出笑脸儿”,“笑脸儿”即采用了拟人手法,生动地表现了花儿友好的微笑。

初中语文中考总复习——修辞方法专题训练(选择题)301-400题(含答案解析)

初中语文中考总复习——修辞方法专题训练(选择题)301-400题(含答案解析)

初中语文中考总复习——修辞方法专题训练(选择题)301-400题(含答案解析)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对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风儿清唱着歌,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地。

(拟人)B.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蟋们在这里弹琴。

(拟人)C.水底的鹅卵石就像一颗颗晶莹剔透的宝石。

(比喻)D.夜空中的小星星眨着眼睛,似乎对你微笑。

(比喻)2.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句是()A.班主任老师像母亲一样关心我。

B.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C.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D.长城仿佛一条巨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

3.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方法的一项是()A.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唯一的秘诀就是忠实,忠实从心理上发出来的便是敬。

B.里面放上神像,放上异兽,饰以琉璃,饰以珐琅,饰以黄金,施以脂粉。

C.良好的教养不仅来自家庭和学校,而且可以得之于自身。

D.我们的事业,是我们的田野。

我们背负着它,播种着,耕耘着,收获着,欣喜地走向生命的远方。

4.对下列各句所用修辞手法的判断完全正确的一项是()①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

②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③在受教育之前,我正像大雾中的航船,既没有指南针也没有探测仪,无从知道海港已经临近。

A.比喻引用排比B.拟人反语比喻C.比喻反语比喻D.拟人引用排比5.下列各项的判断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人题咏枫桥,除《枫桥夜泊》外,杜牧也写过“长洲茂苑草萧萧,暮烟秋雨过枫桥”。

(最后的句号放在下引号外面是正确的。

)B.“姑娘”“蟋蟀”“外边”“以上”,这四个词语都是名词。

C.风把地上的黄叶吹起来,我们拍手叫道:“一群黄蝴蝶飞起来了。

”(这个句子运用了暗喻的修辞手法。

)D.“令尊”“赐教”“久仰”“垂爱”都是古代常见的敬辞。

初中中考 修辞手法及运用技巧习题训练及答案

初中中考 修辞手法及运用技巧习题训练及答案

初中中考修辞手法及运用技巧习题训练及答案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修辞手法及运用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

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接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辨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

也有解散辨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jì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

实在标致极了。

(1)给划线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________jì________绯红发________油光可鉴(2)找出文中两个错别字并改正过来。

①________改为________②________改为________(3)“标致”的意思是________。

(4)本段主要运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1)fēi;髻;jiàn(2)接;结;辨;辫(3)漂亮。

这里是反语,用来讽刺(4)比喻;反语【解析】【分析】(1)不写错字、别字、形似字。

可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推断字形。

遇到形声字或会意字,凭经验和印象写出正确的字。

此题有的字笔画比较多,有的是生僻字,平常就得多写几遍。

写时还要注意汉字笔画的条理清晰,书写要规范、美观。

不写繁体字。

如“绯”,可根据声旁推断读音。

“髻”可根据形旁推断字形。

(2)字形题从表象上看主要考核双音节词语和成语,有时会考核三字的专业术语和熟语,从分类看主要考核音近字或形近字,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

运用的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

如:“头顶上盘着大辨子”的“辨”根据形旁推断应该是“辫”。

(3)考查词语的临时义,也就是句中义。

这要看懂上下文的情节内容。

“实在标致极了”中的“标致”是漂亮之意,但在这里是反语,用来讽刺。

意思是是在寒碜极了。

(4)考查修辞手法的类型。

“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是比喻中的暗喻。

“还要将脖子扭几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修辞方法专项训练修辞方法1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方法的是:( )A母亲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像母亲这样的劳动人民,才是中国历史的创造者。

B"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C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

D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2选出修辞分析正确的一项:( )老圃种菜,一畦菜怕不就是一首更清新的诗?A夸张设问B比喻设问C夸张反问D比喻反问3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分析正确的一组是:( )①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②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我们劳动群众。

③当而不说,背后乱说,开会不说,会后乱说。

④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

A明喻设问对比对偶 B对比设问对偶明喻C对偶设问对比明喻 D对偶对比设问明喻4选出下边不是对偶句的一项:( )A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B朝晖夕阴,气象万千C衔远山,吞长江 D日星隐耀,山岳潜形5指出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辞方法。

()A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像下了火。

B黄家就是鬼门关。

C南国烽烟正十年。

D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6修辞方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在我们的脚下,波浪轻轻吻着岩石,像朦胧欲睡似的。

②头顶着蓝天大明镜,延安城照在我心中。

③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④又只一拳,太阳上正着,却似做了一个全堂水陆的道场,磬儿、钹儿、铙儿一齐响。

⑤说的是马克思主义,行的是自由主义;对人是马克思主义,对己是自由主义。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7仿照例句,用"百灵鸟"一词造两个句子。

例:圆规①她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②圆规愤愤的回转身。

百灵鸟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选出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是幅青绿山水画。

运用比喻的手法,描绘出了荔枝树林夜色的浓郁和美好。

B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甩到悬崖上。

运用拟人的手法,突出了大海涨潮时的有力气势。

C世间还能有比这更居心险恶的事情吗?我是一辈子没有到过蒙大拿的。

通过设问,揭露了资本主义自由竞选的虚伪性。

D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

通过夸张和比喻,写出了清朝留学生可笑的打扮和丑态。

9下列句子中使用修辞方法最少的一句是:( )A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B一棵新芽简直就是一颗闪亮的珍珠。

C好个国民党政府的"友邦人士"!D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

10下面的诗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选出正确答案,将序号写在括号内。

(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A夸张对偶比喻 B对偶比喻拟人C夸张对偶拟人 D对偶比喻排比句式的变换和选择11按要求变换句式有误的是:( )例句:在朝鲜的每一天,总有一些事情感动着我。

A变换成被动句:在朝鲜的每一天,我总被一些事情感动着。

B变换成否定句:在朝鲜的每一天,总有一些事情不能不使我感动。

C变换成反问句:在朝鲜的每一天,总有一些事情感动着我吗?D变换成感叹句:在朝鲜的每一天,总有一些事情感动着我啊!12下面对句式及其变换的说法错误的是:( )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

A两个双重否定句中,"没有一个不"都表示无一例外的意思。

B要把两个双重否定句都变成肯定句,就要删去两个"没有"。

C如果把最后一个分句变成"每一个人都为他的精神所感动"就成了被动句。

D要把最后一个分句的被动句变为主动句,应变成"他的精神感动了每一个人"。

13下列各句语气最委婉的一句是:( )A请你把字典借给我用一下,好吗?B你能不能把字典借给我用一下?C请你把字典借给我用一下。

D你把字典借给我用。

14按要求变换下面的句式,不得改变原意。

A沙漠是人类最顽强的自然敌人之一。

改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白杨树是不平凡的树。

改为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选出语气最强烈的一项:( )A他学习好。

B没有一个人不说他学习好。

C没有人说他学习不好。

D大家说他学习好。

16根据下面句子标明的重音,写出句子所要回答的问题。

例句:我知道你会弹钢琴。

回答:你知道我会干什么?我们星期天去游泳。

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们星期天去游泳。

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们星期天去游泳。

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选出变换句式正确的一项:( )A白雪覆盖了这座美丽的城市。

变换为被动句:被白雪覆盖了的这座美丽的城市。

B这道几何题很容易。

变换为否定句:这道几何题不简单。

C请你把你的钢笔借给我用一下。

变换为疑问句:你的钢笔能不能借我用一下?D此刻,他的心情十分激动。

变换为感叹句:此刻,他的心情十分激动吗?18将肯定句"这个问题容易解决"变换为否定句,正确的一句是:()A这个问题不容易解决。

 B这个问题不难解决。

C这个问题并非容易解决 D这个问题不是不难解决。

19对下列句子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①六月五日不是我的生日。

②天晴啦! ③凭什么要杀李先生? ④李先生的血是不会白流的!⑤先生,种田人可怜,你行一点好心,少赚一点吧。

⑥啊!(我想起来了。

) ⑦时间到了,快点! A①/②⑦/③/⑤⑥ B①⑤/②④⑦/⑥③ C①⑤/②④⑥/③⑦ D①/②④⑥/③/⑤⑦20把陈述句"二班的男学生都会踢足球。

"变成①双重否定句;②表示反问的疑问句。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语言运用--简明、连贯、得体21下面是则关于台湾、云南白猴新闻的两个标题,哪个好?为什么?《光明日报》的标题是:《台湾雌白猴急求配偶,云南雄白猴喜送佳音》。

香港《文汇报》的标题是:《云南白猴找新娘》。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为下列两句各删去四个字。

①学好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性,和在本世纪内实现四个现代化有密切的关系。

②国庆节的夜晚,显得特别热闹,到处张灯结彩,人来人往也特别多。

23为了使语言简洁流畅,画线的虚词有些应该去掉,应删去哪一组? ( )①尽管我们常常轻视小事情,不屑于做小事情,②可是,③假如有了一点小小的成就,④却又会立刻自满自足。

⑤其实⑥虽然改造社会的革命事业,是这样伟大而艰巨,⑦但我们个人⑧哪怕有天大的本事,⑨可⑩也只能在这伟大的事业中做好一部分工作。

A①⑥⑦⑨B①②⑤⑩C③④⑤⑨D③⑥⑦⑧24"学术委员会采纳了两个青年科学家的建议"是歧义句,按要求回答问题。

(1)写出两种理解: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写出两种改法(改动词语不超过两个字):①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25跟下面的话衔接最恰当的一句是:( )生产衬衫的关键工序是上领子和上袖子。

二厂和三厂这两家衬衫厂各有所长;A二厂上领子的技术比三厂强,三厂上袖子的技术比二厂强。

B三厂上领子的技术没有二厂好,上袖子的技术比二厂强。

C三厂上领子的技术没有二厂好,上袖子的技术比三厂强。

D二厂上领子的技术比三厂强,上袖子的技术又没有三厂强。

26根据文意,将标上序号的语句加以排列(只填序号)。

把内容准确地表达出来,这是对文章形式基本的要求。

A就会把这个意思弄得B,甚至C。

①误解②造句不合文法③用词不妥贴④含混晦涩⑤行文缺乏条理,拖沓冗长⑥令人费解属于A处的有:________,属于B处的有________;属于C处的有:________ 。

27下边这段文字,有的地方思路不清晰,请把它理顺(不能改动文字和标点)。

不必重抄原文,可在需要调整的语句(包括标点)底下画横线,然后勾画到恰当的位置上。

 一切科学的研究,就其来源说是实践,就其功用说是指导实践。

但是总的说来,还是要对指导实践起作用。

如果科学研究离开了指导实践,它还有什么用呢?语言科学的研究最终也要归结到指导运用语言的实践上来。

--当然,对于指导实践不能理解得太狭窄,有的研究课题在指导实践上不是那么直接,不是那么立竿见影。

28下面这段话由于缺少衔接、过渡性语言,所以很乱。

标号处应填上恰当的词语。

 生活是丰富多彩同时又充满了艰难险阻的。

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A)顺水、逆水都要行船,(B)只要掌好舵,就不会触礁。

(C)我们要经得起磨炼,(D)面对各种复杂的环境,在遇到困难时,不是束手无策,而是……A:________ B:_________ C:__________ D:__________29把下面的句子组成一段话,语序正确的一项是:( )①不久前,记者访问了他。

②谁是为农民设计飞机的人? ③他向记者谈了自己是怎样为农民设计飞机的。

④他就是北京航空学院轻型飞机研究设计室主任胡继忠。

A①④②③ B①③②④ C②④①③ D③④②①30下面句子语言得体的一句是:( )A她啜泣着,我想安慰他,可是费了很大的心思竟找不出半句有力的语言来。

B该市某某商店服务之差是有口皆碑的,但是,只此一家,并无分店,怎么办呢? C这次,我国选手有实力染指金牌的项目是女子100米蝶泳比赛。

D这家报纸改版后面貌一新,受到读者的欢迎,很多报纸都跟着仿效起来。

31遇到下边情况,该怎么办?选出正确的一项:( )你去省城探亲,向一位老人问路……A你大声说:"喂,老头,千峰路怎么走?"B你迎上前问:"大爷,请问千峰路怎么走?"C你高声说:"喂,大爷,千峰路怎么走?"D你轻声问:"能告诉我千峰路怎么走吗?"32×公司经理张丰遗失支票,被×厂工人小王拾到送回。

张丰去致谢,小王不在家。

下面是张丰的留言条,其中有四处应删改。

小王同志:您好! 丢失支票,(a)事关重大,使我(b)寝食不安,(c)公司上下也焦灼万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