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1-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解析教学讲义PPT课件
合集下载
人教版必修一2.1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共65张PPT)

气压、气温、高度三者之间的关系 :
同一高度 一般情况
气温高、气压低 、等压面向下凹 气温低、气压高、等压面向上凸
不同高度
越往高空气压越低 近地面气压的高低与高空相反
受大 到气 的中 力水
平 运 动
水平气压梯度力——大气水平运动的原动力, 风形成的直接原因(影响风向和风力)
地转偏向力——促使物体水平运动方向产 生偏转的力,只影响风向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反射、散射作用
臭氧(平流层) 水汽、二氧化碳 (对流层)
云层、尘埃
空气分子、 微小尘埃
紫外线
红外线
各种波长同 样被反射 蓝色光最 易被散射
吸收强烈,有选 择性,大部分可 见光可穿透
无选择性,反 射光呈白色
向四面八方散 射 ,有选择性
资料:月球表面,白天在太阳直射的地方,温度可达 1270C,夜晚则降到-1830C,这是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无 法想象的。而地球的昼夜温差要小得多,为什么?
太
阳
辐
射向宇宙空间 射向宇宙空间
射
地 大气吸收
面 吸 收
大 气大 辐 气 大气 射 增 吸收
大气上界
温
射向地面
地面增温
地面
“太阳暖大地” “大气还大地” “大地暖大气”
大气的受热过程 “太阳暖大地”
“大地暖大气”
“大气还大地”
想一想: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是什么? 根本来源是什么?
思考
1.从臭氧、二氧化碳和水汽的吸收作用, 可知大气吸收具有什么特性?
3.通过实验,培养探索精神。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1.地球上的能量源泉是: 太阳辐射
太 辐阳 射光
谱
1.太阳辐射能主要集中 在哪两个部分?
人教新课标版高一必修1 2.1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共29张PPT)

hpa
100
BA间一国旗会飘向
1600
何方呢?
B (高压)
8101 0
水平气压梯度力:
低压
hpa
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1006
比较ABC三处风力的大小?
1008
1000
高压
1010
996
梯 特征:垂100直2 于等压线,由高11压000020指向低压。 1004
度 力
A影响:原100动4 力,从根本B上决1定0气04了压风差的方向C和 1012
散射作用—具有选择性
实质是改变太阳辐射的方向,而增加了其他方向的辐射。
运用
无云的晴空为什么呈现蔚蓝色?
这是散射现象的结果。清洁大 气中的粒子直径比太阳辐射波长小 得多,蓝色光波长短,散射作用强 度大,因此蓝光向四面八方散射, 使整个天空成蔚蓝色。
总结:
大气大受热过程实际上是太阳辐射、地面辐射 和大气辐射之间的相互转化的结果。
影响:大气的热状况、温度分布和变化、制约 着大气的运动状况。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太
地 地面辐射 大 大气辐射
阳太阳辐射面 大气逆辐射气
宇 宙 空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间
返回
观察现象
哪种情况会更符合事实?
知识准备 讨论:
在自然状态下,在青藏高原上煮饭为什么会煮生?
地理原理:
高空
结论: 1、同一水平面气压没有差异。
D
C
1006
1004
1002
A
B
1000
思考:1、A、B、C、D分别代表什么? 2、这张图反映的是什么半球?
小结: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太阳辐射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演示课件

参与的大气成分: 空气分子和微小尘埃
特点:具有选择性
8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作用 参与作用的 波长范围
形式 大气成分
吸收 臭氧(平流层)
紫外线
水汽、二氧化碳 (对流层)
红外线
反射
云层、尘埃
散射
空气分子、 微小尘埃
各种波长同 样被反射
蓝色光最 易被散射
作用特点
吸收强烈,有选 择性,大部分可 见光可穿透
三、大气的水平运动
1、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
2、风向:风向垂直于等压线
水平气压梯度力
二力合力:
地转偏向力
风向平行等压线
摩擦力
三力合力: 风向与等压 线有一夹角
40
19
板书
二大气热力环流的形成
20
B
A
等 压 面
C
21
低气压
高气压
低气压
冷却 B
受热 A
冷却 C
22
B 冷却
A 受热
等 压 线
C 冷却
23
低气压
高气压
低气压
高冷气却压 B
低受气热压 A
高冷气却压 C
24
低气压
高气压
低气压
高气压 B
低气压 A
高气压 C
25
白天
陆地:增温快
陆地
海洋:增温慢
海洋
主要集中在可见光区和红外区
2、太阳辐射为什么属于 短波辐射?
太阳温度高,辐射中最强
部分为可见光部分,波长短
太阳辐射——短波辐射 地面辐射——长波辐射
5
板书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1地球上的能量源泉是: 太阳辐射 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作用
特点:具有选择性
8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作用 参与作用的 波长范围
形式 大气成分
吸收 臭氧(平流层)
紫外线
水汽、二氧化碳 (对流层)
红外线
反射
云层、尘埃
散射
空气分子、 微小尘埃
各种波长同 样被反射
蓝色光最 易被散射
作用特点
吸收强烈,有选 择性,大部分可 见光可穿透
三、大气的水平运动
1、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
2、风向:风向垂直于等压线
水平气压梯度力
二力合力:
地转偏向力
风向平行等压线
摩擦力
三力合力: 风向与等压 线有一夹角
40
19
板书
二大气热力环流的形成
20
B
A
等 压 面
C
21
低气压
高气压
低气压
冷却 B
受热 A
冷却 C
22
B 冷却
A 受热
等 压 线
C 冷却
23
低气压
高气压
低气压
高冷气却压 B
低受气热压 A
高冷气却压 C
24
低气压
高气压
低气压
高气压 B
低气压 A
高气压 C
25
白天
陆地:增温快
陆地
海洋:增温慢
海洋
主要集中在可见光区和红外区
2、太阳辐射为什么属于 短波辐射?
太阳温度高,辐射中最强
部分为可见光部分,波长短
太阳辐射——短波辐射 地面辐射——长波辐射
5
板书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1地球上的能量源泉是: 太阳辐射 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作用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课件(PPT 40页)

• • • •
地球上的大气
本章将要探讨的问题是:
大气运动是如何发生和进行的? 大气运动有什么规律? 常见的天气系统有哪些? 气象灾害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有哪些危 害? • 全球气候有怎样的变化趋势?
太阳辐射
太阳辐射
太阳辐射
(紫外光)
平 流 层
(可见光)
(红外光)
O3
反射
对 流 O3吸收大部 层 分波长较短 的紫外光
C、太阳辐射—大气削弱—地面吸收—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
D、太阳辐射—大气逆辐射—地面吸收—地面辐射—大气削弱 2.图2-2中,昼夜温差最大的是
A
3、影响太阳辐射的最主要因素是:
A、云层厚薄 B、太阳高度角
B
D、海陆差异
C、海拔高度
太阳高度角越大,等量的太阳辐射散布的面积越 ,光 热越 集中 ,地表单位面积上获得的太阳辐射量越 多 ; 太阳高度角越大,太阳辐射经过大气的路径越 短 ,被太 阳削弱的越 少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越 多 。 反之,太阳高度角越小,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的能量就 越少 。
高低气压的比较, 是在同一水平面。
(二)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1、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 A、水平气压梯度:
同一水平面上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
B、水平气压梯度力: 大气水平运动的原动力,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方向为垂直于等压线,高压指向低压。
2、风向与等压线(面)的关系
A、高空风 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二力作用。风向平衡于等压线。
F ①大气吸地面辐射H ②大气逆辐射补充
天马行空官方博客:/tmxk_docin ;QQ:1318241189
。
二、热力环流(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地球上的大气
本章将要探讨的问题是:
大气运动是如何发生和进行的? 大气运动有什么规律? 常见的天气系统有哪些? 气象灾害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有哪些危 害? • 全球气候有怎样的变化趋势?
太阳辐射
太阳辐射
太阳辐射
(紫外光)
平 流 层
(可见光)
(红外光)
O3
反射
对 流 O3吸收大部 层 分波长较短 的紫外光
C、太阳辐射—大气削弱—地面吸收—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
D、太阳辐射—大气逆辐射—地面吸收—地面辐射—大气削弱 2.图2-2中,昼夜温差最大的是
A
3、影响太阳辐射的最主要因素是:
A、云层厚薄 B、太阳高度角
B
D、海陆差异
C、海拔高度
太阳高度角越大,等量的太阳辐射散布的面积越 ,光 热越 集中 ,地表单位面积上获得的太阳辐射量越 多 ; 太阳高度角越大,太阳辐射经过大气的路径越 短 ,被太 阳削弱的越 少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越 多 。 反之,太阳高度角越小,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的能量就 越少 。
高低气压的比较, 是在同一水平面。
(二)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1、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 A、水平气压梯度:
同一水平面上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
B、水平气压梯度力: 大气水平运动的原动力,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方向为垂直于等压线,高压指向低压。
2、风向与等压线(面)的关系
A、高空风 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二力作用。风向平衡于等压线。
F ①大气吸地面辐射H ②大气逆辐射补充
天马行空官方博客:/tmxk_docin ;QQ:1318241189
。
二、热力环流(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人教版必修一2.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课件)(共24张PPT)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第二单元 · 地球上的大气
学习目标
1.能够运用示意图说明大气受热过程和保温作用的基本原理 2.学会运用示意图理解大气热力环流的过程,并运用其原理 解释海陆风﹑城市热岛效应等地理现象
大气层垂直结构
对 流 层
平 流 层
高 层 大 气
大气的受热过程
太
射向宇宙空间
阳
射向宇宙空间
辐
射
地面
C D
B A
探究点二: 高 度 升 高 , 气 压 减 小
高空
1020hpa
低压
1060hpa
1100hpa
地面
高压 B
冷却
等压面弯曲规律:
高高压压上凸、低压下凹 。低压
低压 A
受热
高压 C
冷却
归纳总结:基本原理
(1)近地面气温与气压的关系:一般热低压、冷高压 (2)高空气压与地面的关系:高空气压与地面气压相反 (3)地面气压与天气的关系:低压:阴雨天气,高压:晴朗天气 (4)气压与等压面关系:高凸低凹 (5)地面气压值永远高于高空气压值。 (6)同一水平面,气流从高压吹向低压。
1.图中A、B、C三个箭头所表示的辐射依次是( ) A.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太阳辐射 B.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 C.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太阳辐射 D.太阳辐射、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
2.气象谚语有“露重见晴天”的说法。就此现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天空云量少,大气保温作用强 B.地面辐射强,地表降温慢
热量又被大气逆辐射还给
白天,地大面气,削使弱气了温到不达致地降面得的过太阳
辐射,低气温不会太高
白天,由于没有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
第二单元 · 地球上的大气
学习目标
1.能够运用示意图说明大气受热过程和保温作用的基本原理 2.学会运用示意图理解大气热力环流的过程,并运用其原理 解释海陆风﹑城市热岛效应等地理现象
大气层垂直结构
对 流 层
平 流 层
高 层 大 气
大气的受热过程
太
射向宇宙空间
阳
射向宇宙空间
辐
射
地面
C D
B A
探究点二: 高 度 升 高 , 气 压 减 小
高空
1020hpa
低压
1060hpa
1100hpa
地面
高压 B
冷却
等压面弯曲规律:
高高压压上凸、低压下凹 。低压
低压 A
受热
高压 C
冷却
归纳总结:基本原理
(1)近地面气温与气压的关系:一般热低压、冷高压 (2)高空气压与地面的关系:高空气压与地面气压相反 (3)地面气压与天气的关系:低压:阴雨天气,高压:晴朗天气 (4)气压与等压面关系:高凸低凹 (5)地面气压值永远高于高空气压值。 (6)同一水平面,气流从高压吹向低压。
1.图中A、B、C三个箭头所表示的辐射依次是( ) A.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太阳辐射 B.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 C.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太阳辐射 D.太阳辐射、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
2.气象谚语有“露重见晴天”的说法。就此现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天空云量少,大气保温作用强 B.地面辐射强,地表降温慢
热量又被大气逆辐射还给
白天,地大面气,削使弱气了温到不达致地降面得的过太阳
辐射,低气温不会太高
白天,由于没有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课).pptppt课件

精选ppt
8
总结:
• 大气大受热过程实际上是太阳辐射、地面辐射 和大气辐射之间的相互转化的结果。
• 影响:大气的热状况、温度分布和变化、制约 着大气的运动状况。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太
地 地面辐射 大
阳 太阳辐射面 大气逆辐射气
大气辐射
宇 宙 空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间
精选ppt
返回9
热力环流
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和存在形式
13
郊区
市区
精选ppt
郊区
14
大气的水平运动
❖大气中水平运动受到的力
水平气压梯度力—大气水平运动的原动力,风形成的 直接原因(影响风向和风力)
地转偏向力—促使物体水平运动方向产生偏转的力, 只影响风向
地面摩擦力—及影响风向又影响风速
❖风的形成—三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动大 受气 到水 的平 力运
水平气压梯度力 地转偏向力
太阳辐射和地面辐射 太阳辐射: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能量,但
只 是极少一部分达到地球。太阳辅射是一种短波辐射。
地面辐射 :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地 面辐射是一种长波辐射。
精选ppt
3
❖ 大气逆辐射
大气辐射的方向既有向上的,也有向下的。大气辐 射中向下的部分,因与地面辐射方向相反,成为大气 逆辐射。
(百帕) 1000 1005 1010 1015 1020
水
平
等压线
气
压
风向
梯
度
力
地转偏向力
气压梯度力
地转偏向力
风向
在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 作用下的风(北半球)
精选ppt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5分钟小练习
活动指导
活页规范训练
【方法技巧】 大气对太阳辐射射
参与作用的 大气成分
波长段
臭氧(平流 层)
紫外线
水汽、CO2 (对流层)
红外线
云层和较大 各种波长同 颗粒的尘埃 样被反射
空气分子或 波长较短的 微小尘埃 蓝紫色光
颗粒较大的 尘埃、雾 粒、小水滴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5分钟小练习
活动指导
活页规范训练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5分钟小练习
活动指导
活页规范训练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5分钟小练习
活动指导
活页规范训练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5分钟小练习
活动指导
活页规范训练
2.教材 P30“图 2.3 热力环流的形成” 提示:在热力环流中谈到的高压与低压都是指同一水平面上 不同的地方相比较而言。该图包括三种情况,分别是假设 A、B、 C 三地受热均匀和受热不均时空气的运动情况,如果受热均匀, 如图中的 a 这种情况,空气没有上升和下降运动;如果不均匀, 如图中 b 和 c 两种情况,则可以看出,(1)近地面与高空的气压分 布状况正好相反;(2)大气的水平运动,总是由高压指向低压;(3) 大气的垂直运动,近地面冷——气流下沉——气压高,近地面热 ——气流上升——气压低。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5分钟小练习
活动指导
活页规范训练
热力环流
“军港的夜啊静悄悄,海浪把战舰轻轻地摇,年轻的水 兵头枕着波涛,睡梦中露出甜美的微笑。海风你轻轻地吹,海 浪 你 轻 轻 地 摇 , ……” 这 首 深 受 大 家 喜 爱 的 歌 曲 《 军 港 之 夜》,有人却说其中的一句歌词不够科学。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5分钟小练习
活动指导
活页规范训练
根据以上材料,分析探究: 1.为什么月球表面温度变化比地球表面剧烈得多? 2.太阳辐射是如何到达地表的?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5分钟小练习
活动指导
活页规范训练
【例证 1】 读“大气的保温作用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5分钟小练习
活动指导
活页规范训练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5分钟小练习
活动指导
活页规范训练
【特别提醒】 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中最强部分的波长越短; 物体温度越低,辐射中最强部分的波长越长。太阳表面温度达到 6 000K,所以太阳辐射为短波辐射,而地面温度远远低于太阳表 面温度,所以地面辐射属于长波辐射。同样,大气辐射、人体辐 射等也属于长波辐射。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5分钟小练习
活动指导
活页规范训练
【练习 1】 我国青藏高原地区小麦高产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当 地( )
A.昼夜温差大,太阳辐射强 B.CO2 浓度高 C.雨量充沛 D.气温偏低,水分蒸发少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5分钟小练习
活动指导
活页规范训练
解析: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晴天多,日照时间 长,因而白天温度高,太阳辐射强,植物光合作用强。晚上则 保温作用差,温度低,呼吸作用弱,有利于作物养分的积累。
(4)在寒冷的冬天,农民往往在麦田边燃烧大量的湿草来 防御寒潮,试用所学知识解释其原理。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5分钟小练习
活动指导
活页规范训练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5分钟小练习
活动指导
活页规范训练
答案:(1)太阳 地面 大气逆 (2)地面辐射 大气逆辐射 (3)地面辐射 (4)燃烧湿草可产生大量的浓烟,它可以强烈吸收地面辐射, 然后又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把部分热量返还给地面,从而使地面 辐射热量损失减少,降温减慢,减少寒潮造成的损失。
各种波长同 样被散射
作用特点
吸收,有选择 性,对可见光 吸收得很少
无选择性,云 层越厚,反射 越强 向四面八方散 射,有选择性
无选择性
实例
南极臭氧层 空洞,吸收 紫外线少
夏季多云的 白天气温不 会太高 晴朗的天空 呈蔚蓝色 阴天的天 空,呈灰白 色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5分钟小练习
活动指导
活页规范训练
2.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 从大气的受热过程来看,地球大气对太阳短波辐射吸收得较 少,大部分太阳短波辐射能够透过大气射到地面;而大气对地面 长波辐射吸收得却比较多,地面辐射放出的绝大部分热量能够被 大气截留下来,所以,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所 以这个过程我们称之为“地面暖大气”。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5分钟小练习
活动指导
活页规范训练
3.大气逆辐射 大气在增温的同时,也向外辐射热量,叫做大气辐射。大气 辐射的一小部分向上射向宇宙空间,大部分向下射向地面,其方 向与地面辐射正好相反,故称为大气逆辐射。所以,大气以大气 逆辐射的形式将热量还给了地面,从而完成了大气的保温作用。 这个过程我们称之为“大气还地面”。
2-1-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解 析
尝试探究:沿海城市白天与夜晚一般情况下吹的风有何不 同?
提示:一般而言,白天吹海风,夜晚吹陆风。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5分钟小练习
活动指导
活页规范训练
了解 大气的热量来源和大气的受热过程。
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应用 运用热力环流的原理解释城市热岛效应 和海陆风的形成。
答案:A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5分钟小练习
活动指导
活页规范训练
1.太阳辐射的过程 太阳辐射在穿过大气层时,部分能量被吸收(臭氧和氧原子吸 收大部分波长较短的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一部分波长较 长的红外线)和反射(云层和大颗粒尘埃反射作用较强);地球大气 通过吸收、反射和散射三个方面的削弱作用,使太阳辐射只有一 半左右能穿透大气层到达地面,太阳辐射能是地球最主要的能量 来源。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5分钟小练习
活动指导
活页规范训练
大气的受热过程 太阳辐射既能到达地球表面,也能到达月球表面,但是,月 球表面白天的温度可高达 127 ℃,夜晚则降至-183 ℃。而地球的 表面上与热带沙漠中白天最高温度约为 57.7 ℃,寒带地区夜晚最 低温度可达-89.2 ℃,二者极端温差远小于月球,更不用说在地 球上的同一个地方,其昼夜温差更是比月球上小得多。
(1)上图中A表示________辐射,B表示______辐射,C表 示________辐射。
(2)由图可知,大气对地面之所以具有保温作用,就是因 为大气吸收________使大气增温,同时又以________的形式把 热量归还给地面的缘故。
(3)太阳辐射和地面辐射相对而言,辐射波长较长的是 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