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世系——十六国
大语文之五胡十六国

匈奴汉王朝在当时情况下对晋王室进行屠杀有其 必然性。这是与中原王朝对匈奴等少数民族实行 阶级的、民族的压迫分不开的。也就是说各族内 迁后,由于晋王室的阶级的、民族的双重压迫使 他们产生了对晋王室的反抗和报复的心理。在当 时的条件下,他们不可能也决不会将统治者和被 统治者区分开来。由此便转化为对整个汉民族的 仇视和报复。从而使民族矛盾日趋激化。
表面上看,“同於编户”的是一般的部众,“单于”及“名王”只不过是归顺听命而 已,实质是随着这一进程,少数民族豪酋也丧失了他们往昔的权势和荣耀:“自汉亡 以来,魏晋代兴,我单于虽有虚号,无复尺土之业,自诸王侯,降同编户。”此中状 况,势必引起民族矛盾的激化。“八王之乱”给这些少数民族摆脱西晋王室的统治创 造了绝佳机会,南匈奴单于刘渊利用这一形势,树起了反晋的旗帜。
LOGO
人物之慕容冲
历史评价 苻坚:“此虏何从出也?其强若斯!” 慕容盛:“夫十人之长,亦须才过九人, 然后得安。今中山王才逮人,功未有 成,而骄汰已甚,殆难济乎!” 房玄龄等《晋书》:“冲年十二,亦 有龙阳之姿,坚又幸之。”
五胡 十六国
LOGO
战争
人物
文化
LOGO
胡汉双方的情节:
• 我们曾提到,八王之乱的中心人物之一、成都王司马颖 (汉)被幽州刺史王浚(汉)所败,向匈奴的刘渊求救 时,匈奴方面刘宣对此提出反对,认为“晋为无道,奴 隶御我”,力谏刘渊不要理睬。另一方面,当时的汉族 对刘渊则提出“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怀有强烈的敌 忾之情
此次战争的前线将领也是谢家嫡系子弟,谢家 的声望达到顶峰,引起了司马氏皇室的戒备。
人物之 谢安
➢太元九年(384年)八月,谢安起兵北伐。 东路的谢玄领北府兵自广陵北上,一路收复 了兖州青州等,中路和西路的桓氏则出兵攻 克了鲁阳和洛阳,并收复了梁州和益州。至 此,淝水之战前秦晋以淮河-汉水-长江一 线为界的局面改成了以黄河为界,整个黄河 以南地区重新归入了晋朝的版图,
五胡十六国—搜狗百科

五胡十六国—搜狗百科十六国主要有“五凉”(前凉、北凉、西凉、后凉、南凉)、“四燕”(前燕、后燕、南燕、北燕)、“三秦”(前秦、西秦、后秦)、“二赵”(前赵、后赵)和北方的胡夏政权,南方的成汉政权。
16张五胡十六国前凉前凉(301—376)汉族张轨八王之乱时,西晋凉州刺史张轨及其子张寔守土保境,百姓纷纷前来避乱。
张氏子孙世代据守凉州,人民生活比较安定。
汉人士族在那里传授儒学,保存了失传的一些经籍和学说。
州治姑臧(今甘肃武威),为西北汉文化的中心。
五胡十六国张氏虽然接受东晋封号,但由于与东晋相距万里,实际上也是一个割据政权,前凉先后打退了刘曜、石虎的进攻,又西越流沙,攻龟兹,西域诸国先后归附。
后又击败伊吾戌己校尉赵贞,在其地设立高昌郡,控制了从陇西到高昌的广大地区,盛时疆域覆盖今甘肃、新疆及内蒙古、青海各一部分。
376年,前秦天王苻坚以十三万步骑大举进攻,张天锡投降,前凉灭亡。
前凉,共传6世9主,立国凡75年。
前凉君主表庙号谥号君主在位时间太祖武王张轨301——314高祖昭王张寔314——320太宗成王张茂320——324世祖文王张骏324——346世宗桓王张重华346——353英宗哀王张曜灵353——354(约两周)高宗威王张祚354——355烈宗冲王张玄靓355——363神宗悼王张天锡363——376更多前凉统治地区出现的其他势力年号年号起讫时间君主使用时间凤凰386年二月—十一月张大豫10个月注:前凉一直使用西晋年号建兴,但北宋龚颖的《运历图》曾记载张寔年号永安;张茂年号永元;张重华年号永乐;张玄靓年号太始;张天锡年号太清,因有争议,不收录。
南凉南凉(397-414年)鲜卑族秃发乌孤都乐都(今属青海),盛时控有今甘肃西部和宁夏部分地区。
秃发即“ 拓跋”的异译,为拓跋氏的一支,被称为河西鲜卑。
秃发乌孤时期,以廉川堡(今青海民和)为中心,势力不断发展。
初附于后凉吕光,但于397年与后凉决裂后,乌孤自称大将军、大单于、平西王。
大裂变之五胡十六国

大裂变之五胡十六国“五胡十六国”(304年-439年)是指自西晋末年到北魏统一北方期间,塞外众多游牧民族趁西晋“八王之乱”,国力衰弱之际,曾在中国北部境内建立的政权,以匈奴、鲜卑、羯、羌、氐五个胡人建立的十六个政权为主,因此称之为“五胡十六国”,简称“十六国”。
但事实上入侵的少数民族不仅仅只有五个,政权数目也远非十六个。
该时期自304年刘渊及李雄分别建立汉赵(后称前赵)及成汉起至439年北魏拓跋焘灭北凉为止。
范围大致上涵盖华北、蜀地、辽东,最远可达漠北及西域。
北魏帝国统一华北,135年的五胡乱华时代结束。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南朝宋文帝刘义隆,南北对峙,正式进入南北朝时代。
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自西晋惠帝永兴元年(公元304年)匈奴刘渊称王建汉起,到南朝宋文帝元嘉十六年(公元439年)北魏统一中国北部为止,共一百三十五年,这一段时期史称“十六国时期”。
十六国这要由匈奴、鲜卑、羯、氐、羌五个少数民族上层分子所建,所以又称为“五胡十六国”。
“十六国”之称乃是因为北魏崔鸿等所撰写的《十六国春秋》而得名。
除了十六国外,另有冉魏、西燕、代等政权存在。
自公元439年起,中国进入南朝政权和北朝政权对峙的南北朝时期,十六国时期结束。
十六国帝王世系1、引火者汉国(304-329年)。
西晋末年八王之乱,匈奴人刘渊第一个起兵建国,打破西晋首都,先后俘虏了两个西晋皇帝,建立了汉国。
其族侄刘曜后来改汉为赵,后世为了与后赵区别,称其为前赵。
前赵与汉都是匈奴刘氏所建,故而实际上是一个国家。
2、奴隶翻身把歌唱的后赵(319-352年)。
羯族人石勒出身贫贱,一度被卖为奴隶。
他于困苦中奋斗,从低级军官做起,逐步崛起为刘渊手下的大将,后来脱离汉国的控制,遂建国于河北,称赵国皇帝。
前后二赵为争夺北中国的控制权爆发大战,刘曜敌不过精明强干的石勒,酒后出战被生擒,其国遂亡。
石氏后赵遂统一了北方。
石勒虽是胡人,但心向汉化,恢复了太学,实行西晋选官的故制,国力一时很是兴旺。
中国古代史 第6讲 十六国·南北朝

西北。自后南迁,其地
隔远。真君中,…遣中 书侍郎李敞诣石室告祭 天地,以皇祖先妣配。 祝曰:天子焘谨遣敞等 用骏足、一元大武敢昭 告于皇天之灵,自启辟
之初,祐我皇祖,于彼
土田。历载亿年,聿来 南迁。…子子孙孙,福 禄永延……
——《魏书· 礼志》
二、北朝(上)
一、十六国
4.第三阶段
一、十六国
4.第三阶段
一、十六国
4.第三阶段
一、十六国
•
5.总评
刘渊:幼好学,师事上党崔游,习毛《诗》、京氏《易》、马氏 《尚书》,尤好《春秋左氏传》、孙吴《兵法》,皆略诵之。 《史》、《汉》、诸子,无不综览。 刘聪:年十四,究通经史,兼综百家之言,孙吴《兵法》靡不诵之。 工草、隶,善属文,著《述怀》诗百余篇,赋、颂五十余篇。 …弱 冠游于京师,名士莫不交结。
魏书
我魏膺箓受图,定鼎嵩洛,五山为镇,四海为家。移风易俗之典, 与五帝而并迹;礼乐宪章之盛,凌百王而独髙。 (魏)杨元慎 自晋、宋以来,号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代人。昨至 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目所不识, 口不能传…… (梁)陈庆之
二、北朝(上)
3.魏末动乱
缘边诸镇,控摄长远,昔时初置,地广人稀。 或征发中原强宗子弟,或国之肺腑寄以爪牙。中 年以来,有司乖实,号曰府户,役同厮养,官婚 班齿,致失清流。而本宗旧类各各荣显,顾瞻彼 此,理当愤怨! 北齐书· 魏兰根传 丰、沛旧门,仍防边戍,自非得罪当世,莫肯 与之为伍。 …其往世房分留居京者,得上品通官, 在镇者便为清途所隔。 …少年不得从师,长者不 得游宦,独为匪人,言之流涕。自定鼎伊、洛, 边任益轻,唯底滞凡才出为镇将,转相模习,专 事聚敛, …政以贿立,莫能自改。咸言奸吏为此, 无不切齿增怒…… 北史· 元深传
十六国是哪十六国

十六国(304年—439年[6] )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
该时期自304年李雄和刘渊分别在汉地巴蜀建立成国(成汉)、在中原建立汉赵(前赵)时起,至439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灭北凉为止。
东晋十六国时期,汉地江南、荆湘地区由东晋控制,而汉地北部和西南部则先后建立了二十多个国家。
其中的前凉、成汉、前赵、后赵、北凉、西凉、后凉、南凉、前燕、后燕、南燕、北燕、夏、前秦、西秦、后秦十六个国家实力强劲,“十六国”之称源出于北魏史学家崔鸿所撰的《十六国春秋》:“五凉、四燕、三秦、二赵,并成、夏为十六。
”范围大致上涵盖汉地中部、东部、西南部、西部,最远可达漠北及西域。
汉末三国时期胡人内迁导致了五胡乱华,西晋灭亡。
在五胡十六国诸国混战期间,前秦宣昭帝苻坚一度统一北方、西域、巴蜀等地,周边六十二国皆来朝拜,自此前秦成为十六国最富强的国家。
但在南征东晋时,于淝水之战惨败。
其后羌族、鲜卑族、丁零族于关东及空虚的关中叛变,加上东晋北伐,前秦全面崩溃,北方再度混乱。
北魏立国后,经过道武帝拓跋珪、明元帝拓跋嗣及太武帝拓跋焘的经营,最后于439年统一北方,进入南北朝时期。
十六国皇帝世系图

十六国皇帝世系图“五胡十六国”,西晋时期北方塞外(有时包括蜀地)北方众多游牧民族趁西晋八王之乱,国力衰弱之际,陆续建立数个非汉族政权,形成与南方汉人政权对峙的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混乱的一个时代。
时间跨度从公元304年匈奴贵族刘渊建立汉国,316年刘渊之子刘聪灭掉西晋,到439年鲜卑拓跋部统一北方,这100多年时间政权更迭,征战不休。
在入侵中国北方的众多游牧民族中,匈奴、鲜卑、羯(匈奴别支)、羌和氐(包括大月氐、小月氐、巴氐、仇池氐)五大胡人部落合称为“五胡”,但事实上五胡是西晋末各乱华胡人的代表,数目远非五个。
还有丁零族(翟魏)、北马兰羌、巴、卢水胡、杂胡、铁弗、乌桓、九大石胡、姜、扶余、坚昆等族。
实际上建立者还有汉族(前凉、西凉、北燕等)。
“十六国”因北魏史学家崔鸿私下撰写的《十六国春秋》而得名:“五凉、四燕、三秦、二赵,并成、夏为十六”。
他自北方所有大大小小的七十八个政权中选出国祚较长、影响力大、较具代表性的十六国。
这十六国主要分布在华北地区和四川地区,共有成汉(巴氐)、前赵(匈奴)、后赵(羯)、前凉、前燕(鲜卑)、前秦(氐)、后燕(鲜卑)、后秦(羌)、西秦(鲜卑)、后凉、南凉(鲜卑)、西凉(氐)、北凉(卢水胡)、南燕(鲜卑)、北燕及夏国(匈奴)等国。
于是后世史学家称这时期为“五胡十六国”。
此外影响较大的还有仇池、代国、高句丽、冉魏、西燕、吐谷浑、西蜀和翟魏等,实际远不止十六国。
十六国世系五胡十六国各政权列表东晋十六国帝王世系十六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一大混乱时期。
开始自西晋灭亡前的304年,成汉政权建立,伴随着西晋316年灭亡,混乱的时代正式开始。
为什么要将东晋与十六国归纳在一起?这个时代还有其他一些割据势力,但是影响力十分有限,列举其中最重要的十六个北方国家势力以及南方的东晋王朝;另外十六国也是此消彼长,这期间有一些国家是并存的。
东晋十六国背景自西晋一统中原不到半个世纪,中华大地再次分裂。
十六国世系图

十六国世系图
成汉世系图 …………………………………………………………1 后秦世系图 …………………………………………………………1 前赵世系图 …………………………………………………………1 后凉世系图 …………………………………………………………1 北凉世系图 …………………………………………………………1 西凉世系图 …………………………………………………………1 南凉世系图 …………………………………………………………1 夏世系图 …………………………………………………………1 北燕世系图 …………………………………………………………1 前凉世系图 …………………………………………………………1 后赵、冉魏世系图 …………………………………………………2 西秦世系图 …………………………………………………………2 前秦世系图 …………………………………………………………2 前燕、后燕、南燕、西燕世系图 …………………………………3
├ 刘恭 隐太子
├ 刘聪 昭武帝 ┬ 刘粲 隐帝
│
├ 刘易 河间王
│
├ 刘翼 彭城王
│
├ 刘悝 高平王
│
├ 刘敷 勃海王
│
├ 刘骥 济南王
│
├ 刘鸾 燕王
│
├ 刘鸿 楚王
│
├ 刘权 秦王
│
├ 刘操 魏王
│
├ 刘持 赵王
│
├ 刘逞 吴王
│
├ 刘朗 颍川王
│
├ 刘皋 零陵王
│
├ 刘旭 丹阳王
│
├ 刘京 蜀王
第一世 第二世
第三世
冯安 ┬ 冯跋 文成帝 ┬ 冯永 前太子
│
├ 冯翼 后太子
│
十六国、十国

十六国世系表(304-439)成汉(304-347,亡于东晋)前赵(304-329,亡于后赵)后赵(319-351,亡于冉魏)冉魏(350-352,亡于前燕)前燕(337-370,亡于前秦)前凉(301-376,亡于前秦)代(315-376,亡于前秦)前秦(351-394,亡于后秦)后凉(386-403,亡于后秦)后秦(384-417,亡于东晋)南凉(397-414,亡于西秦)西秦(385-431,400-409失国九年,亡于夏)夏(407-431,亡于北魏、吐谷浑)南燕(398-410,亡于东晋)西凉(400-421,亡于北凉)北凉(397-439,亡于北魏;443-460,亡于柔然)西燕(384-394,亡于后燕)慕容(儁侄)后燕(384-409,亡于北燕)北燕(409-436,亡于北魏)十国世系表吴(902——937)(1)吴武忠王杨行密───┬─── (2)吴烈祖杨渥902-905 │ 905-908│├─── (3)吴高祖杨隆演│ 909-920│└─── (4)吴睿帝杨溥921-937 ───南唐灭吴吴亡前蜀(903——925)(1)前蜀高祖王建─────── (2)前蜀后主王衍903-918 918-925 ───后蜀灭前蜀前蜀亡楚(907——951)(1)楚武穆王马殷───┬─── (2)楚衡阳王马希声907-930 │ 930-932│├─── (3)楚文昭王马希范│ 932-947│├─── (4)楚废王马希广│ 947-950│├─── (5)楚恭孝王马希萼│ 950-951│└─── (6)楚王马希崇951 ─── 南唐灭楚楚亡吴越(907——978)(1)吴越武肃王钱镠───(2)吴越文穆王钱元瓘─┬─(3)吴越忠献王钱弘佐907-932 932-941 │ 941-947│├─(4)吴越忠逊王钱弘倧│ 947│└─(5)吴越忠懿王钱弘俶947-978 ─── 北宋灭吴越吴越亡闽(909——945)(1)闽昭武王王审之┬──(2)闽嗣王王延翰909─925 │ 925─926│├──(3)闽惠宗王延钧─(4)闽康宗王昶│ 926─935936─939│├─── (5)闽景宗王延曦│ 939─943│└─── (6)闽殷德帝王延政943─945───南唐灭闽闽亡南汉(917——971)(1)南汉高祖刘龚──┬── (2)南汉殇帝刘玢917─942 │ 942─943│└── (3)南汉中宗刘晟──(4)南汉后主刘怅943─958 958─971 ───北宋灭南汉南汉亡荆南(924——963)(1)荆南武信王高季兴─(2)荆南文献王高从诲┬──(3)荆南贞懿王高保融─(5)荆南高继冲924─927 928─947│ 948─959 962─963│└──(4)荆南王高保勖960─962 ───北宋灭荆南荆南亡后蜀(925——965)(1)后蜀高祖孟知祥───── (2)后蜀后主孟昶925─934 935─965 ─── 北宋灭后蜀后蜀亡南唐(937——975)(1)南唐烈祖李昪────(2)南唐元宗李璟───(3)南唐后主李煜937─943 943─960 961─975 ─── 北宋灭南唐南唐亡北汉(951——979)(1)北汉世祖刘崇──(2)北汉睿宗刘钧──┬── (3)北汉少主刘继恩951─955955─968 │ 968│└── (4)北汉英武帝刘继元968─979 ─── 北宋灭北汉北汉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历代世系——十六国世系介绍
●304年——439年,始匈奴贵族刘渊建汉止439年北魏拓跋焘灭北凉统一北方,共一百三十多年间。
此阶段内迁各族统治者和汉族官僚地主在混战格局中纷纷建立政权。
以383年秦晋淝水之战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十六国各国世系。
【皆为在位时间】
【一】汉【匈奴】【306-318】
①光武帝刘渊【306-316】——②昭武帝刘聪
【316-318】——③灵帝刘架【318】
【二】前赵【匈奴】【318-329】
①秦王刘曜【318-329】
【三】成汉
①武帝李雄【314-320】——②幽公李期
[334-338]——③昭文帝李寿【338-343】——④归义侯李势【343-347】
【四】前凉
①昭公张室【314-320】——②成公张茂【320-324】——③文公张俊【324-345】——④桓公张重华【346-353】——⑤威公张作
【354-355】——⑥充公张玄靓【348-359】——⑦归义侯张无锡【363-376】
【五】后赵【羯】
①高祖石勒【319-333】——②海阳王石宏【333-334】
【唯一自知之明的禅位皇帝】——③太祖石虎【334-349】——④彭城王石遵【349】——⑤义阳王石鉴【349】——⑥新兴王石袛【350-351】
——⑦武悼天王冉闵【350-352】【冉魏】
【六】前燕【鲜卑族】
①文明帝慕容皝【333-348】——②景昭帝慕容俊
【348-360】——③【360-370】幽帝慕容暐
【七】前秦【氐族】
①惠武帝符洪【350】——②明帝符建【350-355】——③
厉王苻生【355-357】【暴君独眼龙】——④宣昭帝苻坚
【357-385】——⑤哀平帝苻丕【385】
——⑥高帝苻登【386-394】——⑦后主符崇【394】【八】后秦【羌族】
①泰武帝姚苌[384-393]——②文桓帝姚兴
【394-416】——③后主姚泓【416-417】【仁君,仁义过头】
【九】后燕【鲜卑族】
①武成帝慕容垂【384-396】——②更愍帝慕容宝
【396-398】——③昭武帝慕容盛【398-401】
——④昭文帝慕容熙【401-407】【因女儿得
江山,又因女儿失江山】——⑤惠懿帝慕容高云【407-409】
【十】北燕【汉】
①文成帝冯跋【409-430】——昭成帝冯弘
【431-437】
【十一】西燕【鲜卑族】
①济北王慕容泓【384】——②威帝慕容冲
【385-386】——③西燕王段随【386】——④西燕王慕容凯【386】——⑤西燕王慕容瑶【386】——⑥西燕王慕容中【386】——⑦河东王
慕容永【386-394】
【十二】西秦【陕西鲜卑人】
①宣烈王乞伏国仁【385-388】——②武元王乞伏乾归
【388-412】——③文昭王乞伏炽磐
【411-428】——④后主乞伏暮末【428-430】
【十三】后凉【氐族】
①懿武帝吕光【386-399】——②灵帝吕纂
【399-401】——③后主吕隆【401-403】【降后秦】
【十四】南凉【河西鲜卑首领】
①武王秃发乌孤【397】【醉酒攘死】——②康王秃发利鹿孤
【399-402】——③景王秃发傉檀
【402-414】
【十五】北凉【匈奴】
①武宣王段业【397-401】【算命皇帝】——②武宣王沮渠蒙逊【401-433】——③哀王沮渠牧键【433——439】【被拓跋焘杀】——④酒泉王沮渠无讳【439-444】——⑤河西王沮渠安周【444】
【十六】西夏【匈奴铁弗部】
①武烈帝赫连勃【407-425】【杀岳父建夏,残暴,杀人成性】——②废主赫连
昌【425-427】【被拓跋焘部将杀】——③后主赫连定【427-431】【灭西秦,被拓跋焘杀】
●十六国简介:东汉以来,西北边疆少数民族内迁,魏晋时期,统治者为控制和补充劳动力不足,招引和强制他们内迁定居,主要有匈奴、羯、氐、羌、鲜卑五族,史称“五胡”。
270年鲜卑首领秃发树机能起兵反晋,斗争持续十余年。
301年氐族豪强李特在绵竹起义,李特战死后,其子李雄在304年于成都称帝,国号大成,李雄死,李寿于383年改国号汉,史称成汉,347年被东晋桓温所灭。
304年匈奴贵族李渊在山西称汉王,建国号汉,310年刘渊死,其子刘聪杀兄自立为帝,311年刘聪派刘曜攻入洛阳,俘晋怀帝司马炽,史称“永嘉之乱”。
316年刘曜又率兵攻入长安,晋愍帝出降,西晋灭亡。
刘聪灭西晋后,汉国控制了黄河中下游广大地区,实行胡汉分治政策。
刘聪死后,其族弟刘曜夺取政权,改国号赵,以长安为都,史称前赵。
319年刘渊部将羯人石勒在河北称王,以邢台为都,史称后赵,与刘曜前赵长期战争,330年石勒杀刘曜灭前赵,改变落后政策,成为与东晋抗衡的大国。
石勒死后,其侄石虎杀太子石弘,自立为帝,石虎极其荒淫残暴,355年迁都邺,滥杀百姓。
石虎死,诸子争位,互相残杀,石虎养孙,汉人冉闵于350年乘机起兵,仍都邺,冉闵大杀羯族和其他少数民族。
352年鲜卑族首领慕容俊进入冀州,冉闵兵败被杀,慕容俊迁都邺,国号燕,史称前燕。
慕容俊死后,慕容暐即位,政治日趋腐朽,此时氐族首领苻建在关中长安建立前秦,国力渐强,与前燕形成东西对峙之势,此外北方还建立了仇池、前凉、代等政权,故北方实际上是五国并存局面。
355年苻建死,子苻生继位,其残暴嗜杀,357年被苻建侄苻坚所杀。
苻坚夺取政权后,任命汉族地主王猛为谋士,励精图治,369年灭前燕。
370至376年先后攻占甘肃氐族的仇池,东晋汉中成都等地,并攻灭前凉和鲜卑拓跋氏建立的代国,统一了北方,是十六国版图最大的一个。
苻坚统一北方后,想建大同之业,进攻东晋,383年淝水之战,草木皆兵前秦大败,北方又陷于分裂混乱状态。
原在苻坚控制下的各族上层分子纷纷独立,3年之间在北方出现了十几个政权,分布在关东、关中、河西走廊:有后燕【鲜卑】、后秦【羌】、西燕【鲜卑】、西秦【鲜卑】、北魏【鲜卑】、后凉【氐】、南凉【匈奴】、西凉【汉】、北凉【匈奴】、夏【匈奴】,而前秦仅保留了很小的地盘。
首先建立政权的是淝水之战中保有实力的鲜卑贵族慕容垂,史称后燕,后燕灭了西燕,前秦在关东的势力占据了北方东部大部分地区。
淝水之战次年,羌人姚苌称秦王,次年杀苻坚,都长安,史称后秦,先后灭掉了鲜卑人伏乞周仁在甘肃建的西秦【西秦灭了鲜卑人秃发乌孤间的南凉,氐人吕党所建的后凉】。
占据了北方西部大部分地区,与后燕称为东西对峙的强国。
395年后燕攻北魏失败,慕容垂死,其子慕容宝即位,政局不稳,397年北魏攻后燕,后燕分裂,398年慕容德建南燕,为东晋刘裕所灭。
409年后燕大臣汉人冯跋夺权,史称北燕,后被北魏所灭。
417年后秦被东晋刘裕所灭,不久匈奴赫连勃大败刘裕攻占关中,自称大夏王,国号夏,431年为北魏所灭。
此时北魏逐渐强盛,肥水之战后,前秦瓦解,386年鲜卑拓拔首领拓跋珪起兵,称代王,同年改国号为魏,史称北魏或后魏,389年迁都平成【山西大同】,次年称帝,重视发展农业,423年魏太武帝拓跋焘即位,任用以崔浩为代表的汉族门阀地主,436年灭北燕,439年灭北凉【北凉灭了汉人
李暠建立的西凉】,统一了北方。
■一种说法,西秦被夏所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