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尿频的几个穴位
10大立竿见影的董氏奇穴绝招

10大立竿见影的董氏奇穴绝招2018-10-27 21:53:531、重子穴治久年背痛,立竿见影,十四经穴无出其右者定位:手掌虎口下一寸,在大拇指掌骨与食指掌骨之间,与手背大白穴相通。
解剖:有桡骨神经、桡骨动脉、肺分支神经。
取穴:掌心向上,当大拇指掌骨与食指掌骨之间,虎口下一寸处是穴。
可与大白穴相通。
归经:入肺经。
穴性:疏风解表,清泄肺气。
主治:肺炎、肺癌、肺气肿、感冒、咳嗽、气喘、心悸、退烧、喉炎、背痛、胸痛、膝盖痛。
针刺法:直刺一—二寸。
治小儿疾患以三棱针刺出血特效。
针感:酸胀疼痛感。
说明:重子与重仙两穴近传统十四经肺经,亦入肺经,因此同鱼际一样可治与肺有关的疾病。
2、肾关穴治尿频定位:肾关穴在天皇穴下一寸五分。
主治:胃酸過多、倒食症、眼球歪斜、散光、貧血、癲癇病、神經病、眉酸骨痛、鼻骨痛、頭暈。
針法與應用:五分至一寸。
補腎深二寸。
治胃酸過多、倒食症為天皇穴之配針。
3、木穴治鹅掌风木二穴定位:手掌面食指第一节正中央内侧三分处。
即中间穴内侧三分处。
解剖:固有掌侧指神经、肝神经。
、取穴:掌心向上,当食指第一节正中央(即中间穴)内侧三分处是穴。
归经:入肝经。
穴性:疏肝理气,活血去风。
主治:脾气暴躁、干活旺盛、肩膀紧痛、右胁下痛、项强痛、胆固醇过高、胃胀痛。
针刺法:五分针,直刺二—四分。
针感:局部酸胀疼痛感。
应用:双手取穴效果更佳。
说明:(一)在董公著作中,木穴主治范围不广,而胡师扩大其范围,而赖著在其书中将木穴又称为感冒穴,赖说木穴对流泪、发汗、止汗、感冒效果不错,其谓木穴能止感冒流涕于片刻,而笔者认为如要治疗感冒流涕单取木穴,不如再配三叉三穴、灵骨、大白,再加足感冒穴,则效果当更佳。
(二)木穴在人体脏器全息律投影上为肝区,所以称木穴,因此取本穴对治右胁下痛,有特效。
木一穴定位:手掌面食指第一节正中央内侧三分下二分半。
解剖:固有掌侧指神经、肝神经。
取穴:掌心向上,当木二穴下二分半处是穴。
归经:入肝、胃、肺三经。
尿频病中医诊疗方案

尿频病(尿道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试行)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的《中医临床诊疗术语(国家标准GB/)》和《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年5月)。
主要症状:尿频、尿急。
次要症状:小便灼热、滴沥不尽、尿失禁、神疲乏力、腰膝酸软、情志不舒等。
2.西医诊断:参照《现代泌尿外科》(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年)。
(1)具有典型的症状:如尿频、尿急、尿痛、排尿不适、排尿困难及尿潴留等。
(2)排除尿路感染:尿常规多正常,清洁中段尿培养阴性或多次清洁中段尿培养菌落计数< 105/ml;排除结核菌、厌氧菌及真菌等特殊尿路感染。
(3)排除器质性病变:如膀胱结石、异物、尿道憩室、息肉及膀胱尿道神经病变、老年性尿道炎、神经源性疾病、糖尿病所致的膀胱功能障碍等。
(4)正规的抗生素疗程治疗效果不明显。
综合考虑上述症状、体征、病史和检查,可明确尿道综合征的诊断。
(二)证候诊断1. 肾气亏虚证:尿频或夜尿频数,尿后有余沥或失禁,腰脊酸痛,胫酸膝软或足跟痛,下腹部或尿道下坠感,耳鸣或耳聋,发脱或齿摇,头晕目眩,舌淡,或边有齿印,苔白,脉沉细弱。
2. 心肾阴虚证:尿频或尿急,排尿不适,时有心烦,失眠多梦,腰酸困不适,下腹部坠胀,五心烦热,舌质红、苔少,脉细或细数。
3. 中气下陷证:尿频、尿急,劳累则发,下腹部或尿道下坠感,或直肠坠胀感,纳少,便溏,声低气怯,四肢欠温,神疲乏力,舌淡红,边有齿印,苔薄白,脉细弱。
4. 肝气郁结证:尿频、尿急,常与精神紧张、站立过久有关,腰骶部沉重隐痛,烦躁易怒,情志抑郁,胁肋胀痛,善太息,下腹部不适,乳房作胀,舌淡红,脉细弦。
5. 下焦湿热证:尿频、尿急、尿痛,溲赤灼热,口渴,便秘,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二、治疗方案(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1. 肾气亏虚证治法:补益肾气,缩泉止遗。
推荐方药:五子衍宗丸合缩泉丸等加减。
菟丝子、枸杞子、五味子、车前子、覆盆子、乌药、桑螵蛸、益智仁、山药、山茱萸、熟地黄、煅牡蛎等。
【董氏奇穴】专治老年尿频、尿不尽的特效穴

【董氏奇穴】专治老年尿频、尿不尽的特效穴
岐黄名家经方
1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学习岐黄名家秘方偏方大全
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的阳气不足,越来越多的中老年人会出现夜尿频多、尿不尽、尿嘀嗒的现象(即西医的前列腺增生病),本节为大家分享一组专门治疗夜尿频多的特效穴、董氏奇穴。
1、灵骨穴
【定位】:在手背虎口处,第1、2掌骨结合部前方。
【针刺】:直刺1.0~1.5寸
【按摩】:手拇指掐按的3~5分钟,局部出现酸麻胀痛为宜。
2、大白穴
【定位】:第1、2掌骨中间凹陷中。
【针刺】:直刺1.0~1.5寸。
【按摩】:用手拇指掐按3~5分钟,局部出现酸麻胀痛为宜。
3、肾关穴
【定位】:小腿内侧,胫骨前下缘凹陷(阴陵泉),下1.5寸。
【针刺】:直刺1.5~2.0寸。
【按摩】:手拇指指腹揉按3~5分钟,每天2次。
【治疗方法】:患者平卧位,穴位局部皮肤消毒后,取双侧灵骨穴、大白穴、肾关穴针刺,针刺得气后,行捻转补法,留针60分钟,期间行针两次。
每日针刺一次,7次为一疗程。
一般1~2个疗程。
【中医经络】通经络养气血,平衡身体阴阳。
针灸治疗尿频的三个穴位见效快

针灸治疗尿频的三个穴位见效快很多人总是要在晚上起夜,每每如此就不能拥有一个好的睡眠时间了,而且现在尿急尿频是日常生活中的一种常见疾病,还是可以利用一些中医针灸的方法来治疗的。
以下是小编推荐针灸治疗尿频的穴位知识,欢迎阅读!针灸治疗尿频的三个穴位以脾肾双补、温阳固涩为治疗原则,取关元、气海、神阙三穴。
在针灸时让患者仰卧子在治疗床上,这种方式能使穴位得以充分暴露。
针灸者右手保持持笔写字状,使艾条与局部皮肤成45°角,将艾条点燃后端对在准穴位,点燃端的艾头与皮肤的距离约一寸左右最为合适,以局部温热、泛红但不致烫伤皮肤为度。
施温和灸,顺序是关元、气海、神阙,由下向上,依次每穴15分钟。
每日一次,15次一个疗程。
需要注意的是神阙穴施灸结束后,一定要用手掌心按捂10余分钟,防止受凉。
关元、气海、神阙都是人体要穴。
关元位于脐下3寸处,系三阴与任脉之会、小肠之募穴,具有培元固本、补益下焦之功。
现代研究证实,按揉或震颤刺激关元穴后,可通过调节内分泌来达到治疗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的目的。
气海位于脐下1.5寸,属任脉。
可治疗虚脱、形体羸瘦、疲惫乏力等气虚病。
神阙位于脐窝正中,又名脐中,属任脉。
尿频的治疗偏方1、盐2份,大蒜1份。
共同捣烂,用油纱布包好,压成饼状,加热后在中极穴、关元穴处敷。
1次30分钟,每日2次。
2、小茴香、糯米适量。
将小茴香加盐,炒熟,研末,再将糯米蒸熟,以小茴香粉拌糯米饭食用,每日1次。
3、蒲公英60克,水煎代茶饮。
此方适用于小便频数而腰痛。
4、以核桃仁30克油炒,拌入切段之韭菜200克及虾肉若干,用盐调味佐餐。
可补肾壮阳。
5、猪膀胱一个,莲子肉、芡实各20克,田七片6克或田七末3克,陈皮半片,煲汤或炖服。
能补脾固肾,散瘀缩尿。
尿频尿急的症状1、急性膀胱炎:它的主要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但是膀胱炎患者主要以排尿终末疼痛为主。
2、急性肾盂肾炎:它的主要表现为突发性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
缓解青少年尿频问题的中医方法

缓解青少年尿频问题的中医方法青少年期是一个人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然而一些青少年可能会面临尿频问题,给他们的生活带来困扰。
尿频不仅对身体健康造成影响,还可能影响到青少年的学习和社交生活。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一些中医方法,帮助缓解青少年尿频问题。
一、中医对尿频问题的认识中医认为,尿频问题可能是因为膀胱功能失调、寒湿内阻或是肾气不足等引起。
因此,中医治疗尿频问题的重点在于调理膀胱和肾脏功能,以及调整体内的阴阳平衡。
二、中医调理尿频问题的方法1. 饮食调理:中医强调饮食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对于尿频问题,青少年应该避免辛辣食物、咖啡因和碳酸饮料等刺激性食物和饮品。
同时,增加摄入一些温补食材,如黑豆、山药和龙眼等,有助于调节肾脏功能。
2. 中草药调理:中医草药在调理尿频问题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
一些常用的中草药如猪苓、车前草和木通等,具有利尿消肿的功效。
可以通过中医师的指导下,使用这些中草药制成中药汤剂或者草药浸泡水来进行调理。
3. 针灸疗法:针灸作为中医的独特疗法,可以用于改善尿频问题。
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针灸可以调理膀胱和肾脏的功能,激活身体的自愈能力。
然而,针灸的操作需要由经验丰富的中医师进行,个体差异也需要考虑。
4. 中医按摩:按摩是中医常用的物理疗法之一,可以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和经络,来调理身体的功能。
对于尿频问题,可以采用膀胱经和肾经相关的按摩手法,帮助缓解膀胱的过敏和改善肾脏的功能。
5. 中医养生:中医注重人体整体的调养和养生,青少年可以通过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来缓解尿频问题。
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过度疲劳,保持心情舒畅,都有助于调整身体的阴阳平衡和加强肾脏功能。
三、中医方法的注意事项1. 寻求专业中医师的指导和治疗,因为对于尿频问题的判断和治疗需要医生准确的诊断和个体化的方案。
2. 中医方法需要持续进行,多数情况下不是立竿见影的,青少年和家长需要耐心等待效果。
3. 如果尿频问题持续存在或者有其他不适症状,及时就医并寻求专科医生的诊断和治疗。
输尿管积液针灸方案

输尿管积液针灸方案引言输尿管积液是指在输尿管内积聚了一定量的液体,并且由于输尿管的狭窄,无法顺利排出体外。
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内科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但这些方法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和风险。
本文将介绍一种新的治疗方法——输尿管积液针灸方案,以期为患者提供更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
背景输尿管积液是一种常见的泌尿系疾病,通常表现为腰痛、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
传统的治疗方法大多采用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
但药物治疗存在副作用和疗效不稳定的问题,而手术治疗则有一定的风险和恢复期长的特点。
因此,有必要寻找一种更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输尿管积液针灸方案1.穴位选择–足三里穴(ST36):位于下肢前部,距胫骨前缘3寸。
具有调节水液代谢的作用。
–大椎穴(GV14):位于颈背部,第7颈椎棘突下。
能够调节神经功能和免疫功能。
–腧穴(EX-B2):位于脐周,用于调节脾胃功能,促进水液代谢。
2.针灸操作–清洁穴位和周围皮肤,采用无菌针具进行针刺操作。
–针刺足三里穴(ST36)和大椎穴(GV14)时采用一次插入法,插入深度约为2-3寸。
–针刺腧穴(EX-B2)时采用浅刺法,插入深度约为0.2-0.5寸。
–经络感应法: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可配合选择其他相关穴位进行针灸操作。
3.针灸疗程–一般建议进行10次疗程,每周2-3次,每次20-30分钟。
–针灸后,患者应保持适当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同时饮食上应注意清淡、健康。
输尿管积液针灸方案的作用机制1.改善输尿管狭窄:针灸可以通过刺激穴位,调节身体的生理机能,促进输尿管的扩张,改善输尿管的狭窄情况,增加尿液的排出。
2.促进水液代谢:针灸可以通过调节穴位,促进身体的水液代谢,增加尿液的排出量,减少积液的发生。
3.调节免疫功能:针灸可以刺激穴位,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机体的抵抗力,减少输尿管积液的发生。
临床效果评估输尿管积液针灸方案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在临床上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通过对一定数量的患者进行观察和随访,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症状缓解:输尿管积液针灸方案可以明显缓解患者的症状,如腰痛、尿频、尿急等。
董针处方学第二十一章 泌尿系统疾病(肾、膀胱、尿道)

第二十一章泌尿系统疾病(肾、膀胱、尿道)(一)治疗肾脏疾病常用穴道1、下三皇穴(天皇穴、地皇穴、人皇穴)2、腕顺一穴、腕顺二穴3、通肾穴、通胃穴、通背穴4、水金穴、水通穴5、五形穴6、肾关穴7、三神穴深刺(二)治疗泌尿道疾病常用穴道1、下三皇穴(天皇穴、地皇穴、人皇穴),特效2、针通肾穴、通胃穴、通背穴,特效3、针其门穴、其正穴、其角穴,特效(三) 急慢性肾脏炎1、针五形穴,特效。
2、针腕顺一穴、腕顺二穴,中白穴,特效。
3、针水金穴、水通穴,配马金水穴,特效。
4、针通肾穴、通胃穴,配下三皇穴,有卓效。
5、针上士穴、正水穴,效佳。
6、针灵骨穴,配肾关穴,有卓效。
7、针玉火穴,配水中穴、水腑穴,有卓效。
8、先在五形穴放血,然后针水相穴、水仙穴、下三皇穴。
9、病位区点刺放血,可加针侧下三里、水愈穴、腕顺穴、三神穴。
10、肾炎:(1)针通肾穴、通胃穴、通背穴,甚效。
(2)水俞穴,三棱针刺出黄水。
11、肾脏炎:(1)水俞穴扎出黄水点刺放血(2)腑巢二十三穴点刺放血(3)肾脏周围点刺放血。
(四)尿蛋白过高1、五形穴放血、针下三皇穴、三神穴、分枝穴。
2、针通肾穴、通胃穴,配下三皇穴。
3、针五形穴。
(五)肾盂炎1、可针三叉三穴、中白穴、三海穴、正水穴,配灵骨穴、下三皇穴。
2、针通肾穴、通胃穴,配下三皇穴。
3、针五形穴。
(六)水肿(肾炎引起)1、针双灵一穴、双灵二穴、分水穴、水清穴、三叉三穴,配下三皇穴。
2、针通肾穴、通胃穴,配下三皇穴。
3、针五形穴。
4、治腿肿:针通天穴。
5、治脸肿及全身肿:针通肾穴、通胃穴、通背穴。
(七)四肢浮肿1、针下三皇穴、通天穴。
2、针通肾穴、通胃穴,配下三皇穴。
3、针五形穴。
(八)肾结石痛1、针马金水穴、马快水穴,配下三皇穴、三神穴、水愈穴。
2、针马金水穴。
(九)小便癃闭1、针下三皇穴,配李白穴、云白穴,有卓效。
2、针五形穴,有效。
3、针肩中穴,云白穴,下曲穴。
4、针下三皇穴。
5、针水曲穴、六完穴,配还巢穴、中白穴、下白穴。
中医针灸调理人体泌系统的功效

中医针灸调理人体泌系统的功效中医针灸作为一门传统的中医疗法,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
针灸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理人体的气血运行,以达到治疗疾病和维持健康的目的。
其中,针灸在调理人体泌尿系统方面具有显著的功效。
本文将就中医针灸如何调理人体泌尿系统进行详细的探讨。
一、中医针灸对泌尿系统的认识中医理论认为,泌尿系统是由肾与膀胱组成的,主要功能是排泄废物、调节体液平衡以及维持内环境的稳定。
而肾脏在中医理论中被视为是人体的“根本之本”,其功能直接关系到泌尿系统的正常运行。
针灸作为一种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调理人体器官功能的疗法,可以通过调理肾经和其他相关经络,增强肾脏功能,从而达到调理泌尿系统的效果。
二、中医针灸对尿频、尿急、尿痛的调理作用1. 针灸调理肾经肾经是中医学中与肾脏相对应的经络,通过刺激肾经上的穴位,可以促进肾脏的功能活化,达到调理泌尿系统的目的。
例如,针灸肾俞穴可以调节肾脏功能,增强肾脏对尿液的排泄能力,从而改善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
2. 针灸调理膀胱经膀胱经是与膀胱相对应的经络,针灸膀胱经上的穴位可以增强膀胱的收缩力,改善尿急症状。
例如,针灸关元穴可以调节膀胱的功能,增强膀胱收缩力,减少尿急的发生。
三、中医针灸对肾虚、尿失禁的调理作用1. 针灸补肾中医认为,肾虚是泌尿系统常见的病理状态,而肾虚可以导致尿失禁等症状。
针灸可以通过补充肾脏的精气和营养,来改善肾虚的病理状态,并减少尿失禁的发生。
例如,针灸肾俞穴可以补肾益气,增强肾脏功能,改善尿失禁的症状。
2. 针灸调理膀胱经针灸膀胱经上的穴位可以增强膀胱的收缩力和控制尿液的能力,对肾虚导致的尿失禁有一定的调理作用。
例如,针灸中极穴可以增强膀胱的收缩功能,帮助控制尿液,减少尿失禁的发生。
四、中医针灸与西医药物治疗的结合在实际的临床应用中,中医针灸可以与西医药物治疗相结合,取长补短,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在泌尿系统疾病的治疗中,针灸可以缓解尿频、尿急、尿失禁等症状,并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针灸治疗尿频的几个穴位
导语:不少人都有夜里爬起来小便的习惯,特别是一些上了年纪的男性,夜里都起来好几次,其实有这个习惯并不是什么好事,说明你的泌尿系统已经出现
不少人都有夜里爬起来小便的习惯,特别是一些上了年纪的男性,夜里都起来好几次,其实有这个习惯并不是什么好事,说明你的泌尿系统已经出现问题了。
医学上叫做尿频,很多男性就想着用针灸来治疗尿频,那么治疗尿频的穴位又有哪几个呢?下面就让小编给大家介绍一下,希望大家能够有个初步的了解。
尿急尿频是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会给人们的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
就目前来讲,可以利用针灸来治疗尿频,其效果也是非常明显的。
中医理论认为,肾主水,司开阖,膀胱贮藏尿液,故夜间尿多尿频多责之于肾与膀胱,实为阳气虚衰所致。
素体阳虚或年高久病致肾阳不足,封藏失职,膀胱失约,摄纳无权;或命门火衰不能温煦脾阳;或脾阳虚衰不能充养肾阳致脾肾两虚,下元温摄不固,均会导致夜尿增多。
笔者采用灸法治疗,收效满意。
以脾肾双补、温阳固涩为治疗原则,穴取关元、气海、神阙。
施术时令患者取舒适体位,仰卧于治疗床上,充分暴露穴位处。
术者右手如持笔写字状,使艾条与局部皮肤成45°角,将艾条点燃端对准穴位处,点燃端的艾头与皮肤的距离约一寸左右,以局部温热、泛红但不致烫伤皮肤为度。
施温和灸,顺序是关元、气海、神阙,由下向上,依次每穴15分钟。
每日一次,15次一个疗程。
注意神阙穴施灸结束后,一定要用手掌心按捂10余分钟,防止受凉。
关元、气海、神阙均是人体要穴。
关元位于脐下3寸处,系三阴与任脉之会、小肠之募穴,具有培元固本、补益下焦之功。
现代研究证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