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石力学总复习资料
《岩石力学》综合复习资料

《岩石力学》综合复习资料一、填空题1、当岩石孔隙度增大或孔隙压力增大时,岩石强度(1);当围压增大时,岩石强度(2)。
2、对于岩石而言,破坏前的应变或永久应变在(3)可作为脆性破坏,(4)作为延性破坏,(5)为过渡情况。
3、围压影响着岩石的残余强度。
随着围压加大,岩石的残余强度逐渐增加,直到产生(6)或(7)。
4、随着围压的增加,岩石的破坏强度、屈服应力及延性都(8)。
5、抗剪强度一般有两种定义:一种是指(9);另一种定义为(10)。
前者考虑到剪切破坏时岩石中包含(11)和(12);后者仅仅取决于(13)。
因此,亦有人称前者为(14),称后者为(15)。
确定岩石抗剪强度的室内实验常采用(16),从岩石三轴实验可知,当围压较低时,岩石剪切破裂线近似为(17);但当围压较高时则为(18)。
6、岩石的抗拉强度是指(19)。
可采用(20)方法来测定岩石的抗拉强度,若试件破坏时的拉力为P,试件的抗拉强度为σ,可用式子(21)表示。
7、在物理环境不变的条件下,若盐岩颗粒较大,则蠕变应变率(22)。
岩石蠕变应变率随着湿度的增加而(23)。
8、为了精确描述岩石的复杂蠕变规律,许多学者定义了一些基本变形单元,它们是(24)、(25)、(26)。
将这些变形单元进行不同的组合,用以表示不同的变形规律,这些变形模型由(27)、(28)、(29)。
9、在岩体中存在大量的结构面(劈理、节理或断层),由于地质作用,在这些结构面上往往存在着软弱夹层;其强度(30)。
这使得岩体有可能沿软弱面产生(31)。
10、Griffith理论说明了裂缝(32),但不能说明裂缝(33)。
11、在加压过程中,井眼的切向或垂向的有效应力可能变成拉应力,当此拉应力达到地层的(34)时,井眼发生破裂。
此时的压力称为(35)。
当裂缝扩展到(36)倍的井眼直径后停泵,并关闭液压系统,形成(37),当井壁形成裂缝后,围岩被进一步连续地劈开的压力称为(38)。
岩石力学复习资料

岩石力学复习资料岩石力学是研究岩石在地壳内的力学性能和岩石体受力行为的科学。
它是岩土工程学和地质科学等学科的基础,对于岩土工程设计和地质灾害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回顾岩石力学的基本概念、岩石的力学参数以及岩石的力学行为。
一、岩石力学基本概念1. 岩石力学的定义岩石力学是研究岩石在地壳内受力行为和力学性能的科学。
2. 岩石力学的分类岩石力学可以分为静力学和动力学两个方面,静力学研究岩石在静态力下的受力行为,动力学研究岩石在动态力下的受力行为。
3. 岩石力学的应用领域岩石力学广泛应用于岩土工程设计、地质工程、矿山工程、地震工程等领域。
二、岩石的力学参数1. 岩石的强度参数强度参数是描述岩石抵抗外力破坏的能力的物理参数,包括抗压强度、抗拉强度、抗剪强度等。
2. 岩石的变形参数变形参数是描述岩石受力后变形行为的物理参数,包括弹性模量、切变模量、泊松比等。
3. 岩石的破裂参数破裂参数是描述岩石破坏过程的物理参数,包括岩石的裂纹扩展速率、割裂强度等。
三、岩石的力学行为1. 岩石的离散性与连续性岩石具有离散性与连续性两个特点,离散性体现为岩石的裂缝和节理,连续性体现为岩石的均质性和各向同性。
2. 岩石的强度与变形特性岩石的强度和变形特性是岩石力学的核心内容,强度特性决定了岩石的抗破坏能力,变形特性描述了岩石在受力下的变形行为。
3. 岩石的破坏机理岩石的破坏机理是研究岩石力学行为的重要内容,常见的岩石破坏机理包括拉裂破坏、压碎破坏、剪切破坏等。
四、岩石力学实验岩石力学实验是研究岩石力学行为的重要手段,常用的岩石力学实验包括压缩试验、拉伸试验、剪切试验等。
五、岩石力学在工程中的应用1. 岩土工程设计岩石力学为岩土工程设计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和实验方法,通过岩石力学参数的测定和工程实例的分析,可以有效评估岩土体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2. 地震工程岩石力学对地震工程的设计和评估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岩石的动力学特性和破坏机理的研究,可以预测地震对岩石体的影响,提高地震工程的抗震能力。
岩石力学复习

这是影响岩石力学性质和物理性质的三个重要因素 。
1 .岩石的基本构成与分类
岩石结构是指岩石总矿物颗粒相互之间的关系,包括颗粒的 大小、形状、排列、结构连结特点及岩石中微结构面(内部 缺陷) 结构连结:结晶连结和胶结连结 结晶连结:岩石中矿物颗粒通过结晶相互嵌合在一起,岩石 的强度较大。 胶结连结:岩石中颗粒与颗粒之间通过胶结物连接在一起。
• 这个指数也可在实验室内借助耐崩解仪按有关规定。
14
第二章:岩石的强度
15
1.概 述
岩石的强度性质: 岩石抵抗外力破坏的能力—岩石的强度。
岩石的极限强度: 岩石发生破坏时所能承受的最大载荷叫做极
荷,用单位面积表示则称为极限强度。
限载
2.岩石的破坏形式
1、脆性破坏: 特点:破坏前没有显著变形(突然性)。 原因:可能是岩石中裂隙的发生和发展的结果。 规律性:坚硬岩石在一定的条件下都表现出脆性破坏的性质。
微结构面: 矿物颗粒内部的微小弱面及空隙。包括矿物的节理面。
1 .岩石的基本构成与分类
岩石分类
岩浆岩:强度高、均质性好
沉积岩:强度不稳定,各向异性 变质岩:强度稳定性与变质程度和
原岩性质有关
2 .岩石与岩体的关系 岩体
结构面
岩块
不连续面: 包括节理、裂隙、 孔隙、断面、孔洞、 层面。
• 岩块是指从地壳岩层中切取出来的、无显著软弱面的岩石块体。
特点:沿结构面滑动。 原因:弱面剪切破坏。由于岩层中存在节 理、裂隙、层理、软弱夹层等弱结构面,岩 层的整体性受到破坏。在荷载的作用下,这 些弱结构面上的剪应力大于该面上的强度时, 岩体就发生沿着弱面的剪切破坏。 规律性:明显存在弱面的岩石常表现出弱 面剪切破坏。例如,岩基和岩破沿着裂隙和 软弱层的滑动以及小块试件沿着潜在破坏面 的滑动。
岩石力学复习重点资料

岩石力学复习重点资料岩石力学复习重点第一章、绪论1.岩石材料的特殊性:岩石材料不同于一般的人工制造的固体材料,岩石经历了漫长的地质构造作用,内部产生了很大的压应力,具有各种规模的不连续面和孔洞,而且还可能含有液相和气相,岩石远不是均匀的、各向同性的弹性连续体。
2.岩石与岩体的区别:(1)岩石:是组成地壳的基本物质,他是由矿物或岩屑在地质作用下按一定规律凝聚而成的自然地质体。
(2)岩体:是指一定工程范围内的自然地质体,他经历了漫长的自然历史过程,经受了各种地质作用,并在地应力的长期作用下,在其内部保留了各种永久变形和各种各样的地质构造形迹如不整合褶皱断层层理节理劈理等不连续面。
重要区别就是岩体包含若干不连续面。
起决定作用的是岩体强度,而不是岩石强度。
3.岩体结构的两个基本要素:结构面和结构体。
结构面即岩体内具有一定方向、延展较大、厚度较小的面状地质界面,包括物质的分界面与不连续面。
被结构面分割而形成的岩块,四周均被结构面所包围,这种由不同产状的结构面组合切割而形成的单元体称为结构体。
第二章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1.名词解释:孔隙比:孔隙的体积(Vv)与岩石固体的体积的比值。
孔隙率:是指岩石试样中孔隙体积与岩石总体积的百分比。
吸水率:干燥岩石试样在一个大气压和室温条件下吸入水的重量与岩石干重量之比的百分率。
其大小取决于岩石中孔隙数量多少盒细微裂隙的连通情况。
膨胀性:是指岩石浸水后体积增大的性质。
崩解性:岩石与水相互作用时失去粘结力,完全丧失强度时的松散物质的性质。
扩容:岩石在压缩载荷作用下,当外力继续增加时,岩石试件的体积不是减小,而是大幅度增加的现象。
蠕变:应力恒定,变形随时间发展。
松弛:应变恒定,应力随时间减少。
弹性后效:在卸载过程中弹性应变滞后于应力的现象。
长期强度:当岩石承受超过某一临界应力时,其蠕变向不稳定蠕变发展,当小于该临界值时,其蠕变向稳定蠕变发展,称该临界值为岩石的长期强度。
2.岩石反复冻融后强度下降的原因:①构成岩石的各种矿物的膨胀系数不同,当温度变化时由于矿物的涨缩不均而导致岩石结构的破坏;②当温度减低到0℃以下时岩石孔隙中的水将结冰,其体积增大约9%,会产生很大的膨胀压力,使岩石的结构发生改变,直至破坏。
岩石力学复习资料

岩石力学复习资料1、岩石力学——研究岩石的力学性状和岩石对各种物理环境的立场产生效应的一门理论科学。
2、岩石——组成地壳的基本物质,它是由矿物或岩屑在地质作用下按一定规律聚集而成的自然体。
3、岩体——岩体是地质体,一定工程范围内的自然地质体,经过各种地质运动,内部含有构造与裂隙。
4、岩石结构——岩石矿物颗粒的大小、形状、表面特征、颗粒相互关系、脉结类型。
5、岩石构造——岩石的组成部分在空间排列的情况。
6、渗透系数——表征岩石渗透性能的大小。
7、软化系数——岩石试件的饱和抗压强度与干抗压强度的比值。
8、弹性——在一定应力范围内,物体受外力作用产生全部变形,而去除外力后立即回复其原有的形状和尺寸大小的性质,称为弹性。
产生的变形称为弹性变形。
9、岩石的变形指标有弹性模量、变形模量、泊松比。
10、弹性模量——在单向压缩条件下,弹性变形范围为轴向应力与试件轴向应变之比。
11、变形模量——在单轴压缩条件下,轴向应力与轴向总应变之比。
12、泊松比——横向应变与轴向应变之比。
13、单轴抗压强度——岩石试件在无侧隙的条件下,受轴向压力作用至破坏时,单位横截面积上所承受的最大压应力。
14、抗拉强度——岩石在拉伸载荷作用下达到破坏时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应力。
15、抗剪强度——岩石在剪切载荷作用下抵抗剪切破坏的最大剪应力。
16、流变性——指介质在外力不变的条件下,应力或应变随时间变化的性质。
17、蠕变——介质在大小和方向均不改变的外力作用下,其变形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增大的现象。
18、松弛——介质的变形保持不变时,内部应力随时间变化而降低的现象。
19、弹性后效——对介质加载或卸载时,弹性应变滞后于应力的现象。
20、结构面——指岩体中存在着各种不同成因和不同特性的地质界面,包括物质的分界面、不连续面。
21、准岩体强度——由完整岩石试件的强度和完整性系数K确定。
22、完整性系数——弹性波在岩体中传播纵波速度的平方与在岩石中传播纵波速度的平方之比。
岩石力学复习资料共20页

第一章1 岩石的造岩矿物有哪些?P13答:有正长石,斜长石,石英,黑云母,白云母,角闪石,辉石,橄榄石,方解石,白云石,高岭石,赤铁矿等2岩石的结构连接类型有结晶连接,胶结连接。
P153何谓岩石的微结构面?主要是指那些?P13岩石中的微结构面,是指存在于矿物颗粒内部或矿物颗粒及矿物集合体之间微小的弱面及空隙。
包括矿物解理,晶格缺陷,晶粒边界,粒间空隙,微裂隙等。
4 岩石按地质成因分类,分三类,有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P17岩浆岩:岩浆不断向地壳压力低的地方移动,以致冲破地壳深部的岩层,沿着地缝上升,上升到一定的高度,温度、压力都发生降低,当岩浆的内部压力小于上部岩层压力时,迫使岩浆停留,凝成岩浆岩。
水成岩:也叫沉积岩,是由风化剥蚀作用或火山作用形成的物质,在原地或被外力搬运,在适当的条件下沉积下来,经胶结和成岩作用而形成的,其矿物成分主要是粘土矿物,碳酸盐和残余的石英长石等,句层理结构,岩性一般哟明显的各项异性,按形成条件及结构特点,沉积岩分为:火山碎屑岩,粘土岩,化学岩和生物化学岩变质岩:是在已有岩石的基础上,经过变质混合作用后形成的,温度和压力的不同,生成比不同的变质岩。
5岩石物理性质的主要指标及其表达方式是什么?P24-29有容重,比重,孔隙率,含水率吸水率,渗透系数,抗冻系数。
重点是:比重、容重、吸水率、透水性的公式看看。
岩石在一定的条件下吸收水分的性能称为岩石的吸水性,含水率=岩石中水的质量与岩石烘干质量的比值。
岩石的透水性是岩石能被水透过的的性能。
可用渗透系数来衡量。
P30 岩石在反复冻融后强度降低的主要原因是:一构成岩石的各种矿物的膨胀系数不同,当温度变化时,由于矿物的胀、缩不均匀二导致岩石的结构破坏;二当温度降到O°C一下时,岩石空隙中的水讲结冰,其体积增大约9%,会产生很大的膨胀压力,使岩石结构发生改变,直至破坏。
6 岩石的的强度及岩石单轴压缩破坏有几种形式?P31岩石在各种载荷的作用下达到破坏的时所能承受的最大压力称为岩石的强度。
岩石力学复习材料

1、岩石的物理性质(1)容重:单位体积岩石的重量称为岩石的容重。
一般来说,岩石的容重越大,岩石的力学性质也越好。
(2)比重:岩石固体部分的重量和4℃时同体积纯水重量的比值。
(3)孔隙性:岩石的孔隙率是岩石孔隙的体积与岩石总体积的比值。
岩石的孔隙率是岩石孔隙的体积与岩石总体积的比值。
孔隙率是衡量岩石工程质量的重要物理指标之一。
岩石的孔隙率反映了孔隙裂隙在岩石中所占的百分率,孔隙率越大,岩石中的孔隙裂隙就越多,岩石的力学性能就越差。
(4)水理性:岩石与水互相作用时所表现的性质,包括吸水性、透水性和抗冻性。
①岩石的天然含水率:天然状态下岩石中水的质量与岩石的烘干质量的比值。
②岩石的吸水性:岩石在一定条件下吸收水分的性能。
℃的温③岩石的抗冻性:岩石抵抗冻融破坏的性能。
岩石的抗冻系数是指岩样在25度区间内,反复降温、冻结、升温、融解,其抗压强度有所下降,岩样抗压强度的下降值与冻融前抗压强度的比值,即为抗冻系数。
岩石在反复冻融后其强度降低的主要原因是:构成岩石的各种矿物的膨胀系数不同,当温度变化时,由于矿物的胀、缩不均而导致岩石结构的破坏;当温度降到0℃以下时,岩石孔隙中的水将结冰,其体积增大约9%,会产生很大的膨胀压力,使岩石的结构发生改变,直至破坏。
2、岩石的力学性质(1)岩石的强度:岩石在各种荷载作用下,达到破坏时所能承受的最大应力。
(2)进行岩石力学试验所选用的试件必须是完整的岩块,不应包含节理裂隙。
(3)岩石的固有性质:凡是不受试件的形状、尺寸、采集地、采集人等影响而保持不变的特征。
如岩石的颜色、密度。
(4)岩石的强度指标受下列因素的影响:①试件尺寸:一般情况下,随着试件尺寸增大,岩石强度?②试件形状: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等③试件三维尺寸比例:圆柱体试件的高径比④加载速率:单轴抗压强度与加载速率成(正比/反比)⑤湿度:水饱和岩石试件与干试件相比,其强度(低/高)(5)国际岩石力学学会(ISRM)对岩石强度试验所使用的试件的形状、尺寸、加载速率和湿度等先后制定了标准。
《岩石力学》复习总结资料(考试用)

岩石力学补充资料第一章绪论1.1.1 岩石力学就是用力学的理论,观点和方法去研究岩石材料的力学行为及其工程应用的学科。
(实际上也称为“岩体力学”,是水利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1.1.2 岩石力学的特点1)研究的广泛性:a、既古老,又年轻 b、跨行业2)研究对象的复杂性:a、组成:岩石——地质体(单独的力学性质+耦合效应);岩块、结构面→组合形成;块状结构、破碎结构、离散结构b、背景:地质力学环境的复杂性(地应力、地下水、物理、化学作用等)3)工程应用性(实践性)非常强4)社会经济效益显著§1.3 岩石力学的研究方法a.物理模拟 b,数学模型 c.理论分析第二章岩石的物理性状(性质)§2.1 岩体的结构特性岩石(根据成因)可分为:a.岩浆岩b.沉积岩c.变质岩☐断层:规模较大,宽度几米~几十米,延伸长度几百米~几公里;☐节理:规模中等,宽度几十厘米,延伸长度几米~几十米;☐裂隙:规模较小,宽度几厘米甚至更小,延伸长度几十厘米;§2.2 岩石的不连续性、不均匀性及各向异性由于岩石中存在各种规模的结构面(断裂带、断层、节理、裂隙)→致使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不连续、不均匀、各向异性2.2.1 岩石的裂隙性平面裂隙率:指岩石单位面积上各类裂隙面积所占比重。
2.2.2 各向异性:岩石的强度、变形指标(力学性质)随空间方位不同而异的特性。
(从岩石的不同方向施加荷载,其抵抗破坏的能力不同)a.正交各向异性(三个材料主轴、定义材料参数)b.横观各向同性(层状)§2.3 岩石的物理性质指标2.3.9 软化系数:岩石浸水饱和后强度降低的性质,称为软化性,用软化系数(ηc)表示。
ηc讨论:ηc愈小则岩石软化性愈强。
研究表明:岩石的软化性取决于岩石的矿物组成与空隙性。
当岩石中含有较多的亲水性和可溶性矿物,且含大开空隙较多时,岩石的软化性较强,软化系数较小。
第三章岩石/岩体的强度§3.7 岩石中水对强度的影响在前面已经谈及,水工建设中岩体不可避免会遇到水,例如水的影响:改变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胶结构被破坏,化学溶蚀等)渗透压力→“空隙压力”→降低有效应力→强度降低§3.8 岩体强度分析岩体的强度分析包括结构体强度分析和结构面强度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蒙古科技大学岩石力学总复习(适用于由蔡美峰主编的岩石力学与工程)1、岩石力学是一门认识和控制岩石系统的力学行为和工程功能的科学。
2、岩石力学的研究方法:工程地质研究方法、科学实验方法、数学力学分析方法、整体综合分析方法。
(工科数整)3、岩石的吸水性指标:吸水率、饱水率、饱水系数。
4、岩石的软化性:是指岩石在饱水状态下其强度相对于干燥状态下降低的性能。
5、岩石在各种荷载作用下达到破坏时所能承受的最大应力称为岩石的强度。
6、试件在单轴压缩荷载作用下破坏时,在测件中可产生四种破坏形式(岩石破坏有几种形式):(1)X状共轭斜面剪切破坏;(2)单斜面剪切破坏;(3)拉伸破坏;(4)塑性流动变形。
7、岩石变形有弹性变形、塑性变形和粘性变形三种。
8、岩石的横向应变与纵向应变的比值称为泊松比。
9、影响岩石力学性质的因素很多,如水、温度、风化程度、加荷速率、围压的大小、各向异性等,对岩石的力学性质都有影响。
10、岩石中的水的赋存形式:一种称之为结合水或束缚水,一种为重力水或称为自由水,它们对岩石力学性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连接作用、润滑作用、水楔(xie)作用、孔隙压力作用、溶蚀及潜蚀作用等。
11、不同成因、不同特性的地质界面统称为结构面。
12、软弱结构面-Ⅰ级岩体结构;坚硬结构面-Ⅱ级岩体结构。
13、结构面是具有一定方向、延展较大而厚度较小的二维面状地质界面。
14、根据结构面的形成原因,其可分为:原生结构面、构造结构面及次生结构面。
15、原生结构面包括所有在成岩阶段所形成的结构面。
根据岩石成因的不同,可分为沉积结构面、火成结构面及变质结构面三类。
16、地下水对岩体的物理作用:润滑作用、软化和泥化作用、结合水的强化作用。
17、影响岩体分类的因素:①岩石的质量;②岩石的完整性;③结构面条件;④岩体及结构面的风化程度;⑤地下水的影响;⑥地应力。
18、工程岩体分类方法:①普氏分类法;②单轴压应力分类;③按岩体完整性系数分类;④按岩芯质量指标分类;⑤以弹性波速度分类;⑥RMR分类;⑦巴顿岩体质量分类。
19、地应力的成因:①地幔热对流;②板块边界受压;③岩浆侵入;④岩体自重应力场;⑤地质构造应力;⑥地表剥蚀;⑦水压力、热应力。
20、地应力是存在于地层中的未受工程扰动的天然应力,也称岩体初始应力、绝对应力或原岩应力。
21、原岩:未经工程开挖而又不受开挖影响仍处于自然平衡状态的岩体,称为原岩。
22、围岩:受工程开挖影响应力发生重新分布的岩体,称为围岩。
23、围岩压力:地下工程开挖以后,作用在支护结构体上的重新分布的压力。
24、重力作用和构造运动是引起地应力的主要原因,其中尤以水平方向的构造运动对地应力的形成影响最大。
当前的应力状态主要由最近一次的构造运动所控制,但也与历史上的构造运动有关。
25、地应力分布的基本规律:①地应力是一个具有相对稳定性的非稳定应力场,它是时间和空间的函数;②实测垂直应力基本等于上覆岩层的重量;③水平应力普遍大于垂直应力;④平均水平应力与垂直应力的比值随深度增加而减小,且趋近于1;⑤最大水平主应力和最小水平主应力也随深度呈线性增长关系;⑥最大水平主应力和最小水平主应力之值一般相差较大,显示出很强的方向性;⑦地应力的上述分布规律还会受到地形、地表剥蚀、风化、岩体结构特征,岩体力学性质、温度、地下水等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地形和断层的扰动影响最大。
26、材料在受到外荷载作用时,其内部贮存的应变能快速释放产生弹性波,发出声响,称为声发射。
27、全应力解除法即是使测点岩体完全脱离地应力作用的方法。
通常采用套钻的方法实现套孔岩芯的完全应力解除,因而也称套孔应力解除法。
28、应力解除法原理:地下某点的岩体处于三向压缩状态,如用人为的方法解除其应力,必然发生弹性恢复,测定其恢复的应变,利用弹性力学公式则可算出岩体初始应力。
29、孔径变形法:通过测定钻孔孔径变形求解岩体应力。
其应力解除工序为:①打大孔至测点,磨平孔底;②打同心小孔,安装孔径变形计探头;③延伸大钻孔解除应力,同时测量孔径变形。
30、孔底应力解除法测定岩体应力的步骤:①打大孔至测点,磨平孔底;②在孔底粘贴电阻应变花探头;③解除应力,测量其应变;④取出岩心,测其弹性参数;⑤计算岩体应力。
31、孔壁应变法应力解除工序:①打大孔至测点,磨平孔底;②打同心小孔,安装应变花探头;③套孔解除应力,超过小孔底部5cm,同时测量孔壁变形;④取出岩心,测其弹性参数;⑤计算岩体应力。
32、流变性质就是指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与时间因素有关的性质,材料变形过程中具有时间效应的现象称为流变现象。
岩石的流变包括蠕变、松弛和弹性后效。
蠕变是当应力不变时,变形随时间增加而增长的现象。
松弛是当应变不变时,应力随时间增加而减小的现象。
弹性后效是加载或卸载时,弹性应变滞后于应力的现象。
33、根据应变速率的不同,其蠕变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减速蠕变阶段、等速蠕变阶段、加速蠕变阶段。
34、流变方程主要包括本构方程、蠕变方程、松弛方程。
35、流变模型的三个基本元件:弹性元件(H)、粘性元件(N)、塑性元件(C)。
36、注意掌握胡克体、库伦体、牛顿流体、圣维南体、马克斯威尔体、开尔文体。
37、岩石强度理论:研究岩石破坏的原因和破坏的条件的理论。
库伦准则:①岩石破坏为剪切破坏;②岩石抗能力由两部分组成(内聚力和内摩擦力);③强度准则形式-直线性。
对库伦准则的评价:①是最简单的强度准则,是莫尔强度理论的一个特例;②不仅适用于岩石压剪破坏,也适用于结构面压剪破坏;③不适用于受拉破坏。
38、维护岩石地下工程稳定的基本原则:⑴合理利用和充分发挥岩体强度;⑵改善围岩的应力条件;⑶合理支护;⑷强调监测和信息反馈。
39、锚喷支护是锚杆与喷射混凝土联合支护的简称。
锚杆力学作用:①悬吊作用;②减跨作用;③组合梁作用;④整体加固作用。
40、斜坡应力重分布特征:⑴最大主应力平行坡面;⑵坡脚应力差增大,剪应力增高,易剪坏;⑶坡肩(顶)张力带发育,易产生拉裂;⑷最大剪应力迹线呈弧形,凹向坡面;⑸坡面附近呈二向应力状态(径向为零)。
斜坡变形类型:⑴拉裂;⑵蠕滑;⑶弯折、倾倒。
斜坡破坏的主要类型及斜坡失稳的基本方式:崩落、滑落、(扩离)。
滑坡活动阶段:蠕滑阶段、滑动阶段、剧滑阶段、稳定阶段。
滑坡力学分类(按始滑部位分为):牵引、推移、平移、混合四种形式。
(五个特征、三个形式、两种类型、四个阶段、滑坡分类(力学分类))41、崩塌(落)形成条件:地形、岩性、构造、诱发因素(气候、地震、爆破、下部采空等)。
斜坡稳定性的影响因素:⑴岩土性质;⑵地质构造;⑶地形地貌;⑷水的作用;⑸地震;⑹人工扰动。
斜坡稳定性评定:⑴自然历史分析法;⑵半定性半定量评定;⑶数学力学计算法;⑷工程地质比拟法。
42、斜坡变形破坏防治:⑴正确选择场地;⑵查清影响因素;⑶及时处理;⑷防治时提出合理的整治方案。
43、斜坡变形破坏防治的工程措施:⑴支挡;⑵排水;⑶减载反压;⑷其它(护坡、防御绕避、改善岩土性质)。
44、滑坡活动阶段及特征:⑴蠕滑阶段-坡肩张拉,体内局部剪,向贯通性滑面发展,持时较长;⑵滑动阶段-滑面贯通,各种裂隙形成,局部坍塌,位移增速;⑶剧滑阶段-坡速剧增,坍塌严重,坡体高速前移,滑距大,持时短;⑷稳定阶段-滑体重心降低,滑面强度有所提高,速率减至停止。
45、岩石是地质作用下产生的一种或多种矿物以一定规律组成的自然集合体。
基本构成是造岩矿物和微结构面。
岩石:岩块、岩体。
岩块:孤立的岩石碎块,各向同性。
岩体:岩块+结构面,各向异性。
岩石中结构连接的主要类型:结晶连接和胶结连接。
46、直接测量法:扁千斤顶法、刚性包体应力计法、水压致裂法、声发射法。
间接测量法:全应力解除法、局部应力解除法、松弛应变测量法、孔壁崩落测量法、地球物理探测法。
47、套孔应力解除法可分为孔径变形法、孔底应变法、孔壁应变法、空心包体应变法和实心包体变形法。
48、水压致裂法:对测试段钻孔用特制封隔器密封起来,然后对密封段加高压水直至孔壁岩石产生张裂隙。
49、材料的应力从其历史最高水平释放后,再重新加载,当应力未达到先前最大应力值时,很少有声发射产生,而当应力达到和超过历史最高水平后,则大量产生声发射,这一现象叫做凯泽效应。
从很少产生声发射到大量产生声发射的转折点称为凯泽点。
50、应力分量不随Z而变化,这种问题称为平面应力问题。
所有变形都发生在XY面平面内,这种情况称为平面应变。
51、蠕变有稳定蠕变和不稳定蠕变两种类型。
52、岩石地下工程是指在地下岩石中开挖并临时或永久修建的各种工程。
53、地下工程稳定性分析途径(研究稳定性问题的方法):解析法、数值法、试验法。
54、平衡微分方程、几何方程、本构方程。
55、围岩与支护形成一种共同体;共同体两方面的耦(ou)合作用和互为影响的情况称为围岩-支护共同作用。
56、围岩与支护共同作用原理:如果改变支护的刚度,就可以改变支护的受力状态;岩体性质越软,变形越大;支护时间越长,支护工作压力也越低。
57、锚杆,是一种杆体,其中置入岩体部分与岩体牢固锚结;部分长度裸露在岩体外面,挤压住围岩或使锚杆从里面拉住围岩。
58、锚喷支护中喷射混凝土的特点:⑴在施工中岩面一经暴露就可以用混凝土覆盖,除起一定支护作用外,还及时封闭岩面,隔绝水、湿气和风化对岩体的不利作用,防止岩体强度降低;⑵喷射混凝土常配合锚杆使用,可以克服锚杆容易因岩面附近活石风化、冒落而失效的特(弱)点。
59、岩石试件在单轴压缩荷载作用下产生变形的全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全应力-应变):⑴孔隙裂隙压密阶段,岩石试件中的孔隙裂隙被压密,形成早期的非线性变形;⑵弹性变形至微弹性裂隙稳定发展阶段;⑶非稳定破坏发展阶段,微裂隙的发展出现质的变化,破裂不断发展,直至试件完全破坏;⑷破裂后阶段,轴压力达到试件的峰值强度以后,试件内部结构遭到破坏,但试件基本保持整体状。
60、在传统的压缩试验中,岩石达到其峰值强度后发生突发性破坏的根本原因是试验机的刚度不够大,这类试验机称为“软”性试验机。
使用刚性试验机能获得岩石在受压过程中的全应力-应变曲线,获得岩石在超过峰值强度破坏后的变形和强度特征。
61、全应力-应变曲线能显示岩石在受压破坏过程中以及超过峰值强度破坏后的应力、变形特性和强度特征。
全应力-应变曲线的用途(工程意义):①揭示岩石试件破裂后,仍具有一定的承载能力;②预测岩爆;③预测蠕变破坏;④预测循环加载条件下岩石的破坏。
写在后面的话:本文由内蒙古科技大学学生整理并提供,感谢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