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投稿须知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投稿须知

1 •内容:立意新颖,观点明确,内容充实,论证严密,语言精炼,资料可靠,能及时反映所研究领域的最新 成果。本刊尤为欢迎有必备与顺序:标题、作者、作者单位、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或参考文献、英文摘要及关键词。如 为基金项目资助论文,请在文稿首页左下方脚注中注明基金项目名称,并列出批准文号。篇幅以6000字以 上为宜。
6•来稿一经采用,出刊迅速,刊物精美,出版后送两本样刊。 7.依据《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请作者来稿时务必规范论文的参考文献。各种 参考文献的类型,根据GB3469-83《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规定,以单字母方式标识:M—普通图书,C论文集,N—报纸文章,J—期刊文章,D—学位论文,R—报告,G—汇编,K—参考工具。对于其他未说明的文 献类型,采用单字母“Z”标识。其格式为: ① 普通图书、论文集、资料汇编、学位论文、报告——[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 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示例:[1 ]周振甫•周易译注[M].北京冲华书局,1991 :55,
4.本刊实行无纸化办公,来稿一律通过E-mail: wlxbsk@ 投送,也可以通过我刊投稿系统(搜索 校园网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编辑部进入)发送。严禁抄袭,文责自负,来稿不退。
5•本刊来稿宜接由编辑人员审阅,疑难重点稿件送交相关专家审阅,本刊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客观” 的审稿原则,实行“三审三校”制度。
[2]陈私.五四前后东西方文化问题论文选[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67-69. [3 ]陈桐生•中国史官文化与《史记》[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文学研究所,1992. [4]白永秀,刘敢,任侏平.西安金融、人才、技术三大要素市场培育与发展研究[R].西安:陕西师
投稿须知(人文社科)

投稿须知(人文社科)
本刊是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期刊,是RCCSE中国核心期刊、中国高校民族类特色科技期刊。
全年6期,第1、3、4、6期刊登人文社科领域论文,第2、5期刊登自然科学及相关交叉学科领域论文。
1•人文社科内容的刊期,除开设各学科的基础栏目外,“南海研究”将作为重点培养栏目,发表有关南海范围内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研究的学术论文,同时欢迎关于海南民族、旅游、生态、文化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欢迎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赐稿。
2.稿件须为原创性的学术论文;本刊不发表一般工作研究类的文章,原则上不发表综述类、鉴赏类、书评类及调研报告类论文。
3.作者请按本刊《文科体例模板》(见本刊网站)做好论文的格式规范。
4.投稿一律使用Word电子稿,发至文科信箱:qznxbwk@,不得发给编辑个人。
一个月内未收到录用通知的作者可对稿件另行处理。
5.本刊保留对稿件的修改权;如作者不同意修改,请专门说明。
6.本刊被“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CNKI系列数据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维普系列数据库”“超星域出版平台”“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等全文收录。
本刊享有对录用稿件的网上优先发表、复制、发行、网络传播、翻译、汇编等权利。
7.本刊不向作者收取任何费用。
作者稿费、著作权使用费,已与专家审稿费、印刷费等冲抵,本刊不再向作者支付任何费用(约稿除外)。
中国社会科学发文格式

《投稿须知》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编辑出版的学术期刊《中国社会科学》,热诚欢迎海内外作者投寄稿件或推荐优秀作品。
为保证学术研究成果的原创性和严谨性,倡导良好的学术风气,推进学术规范建设,敬请作者赐稿时遵照如下规定:第一,所投稿件须系作者独立研究完成之作品,对他人知识产权有充分尊重,无任何违法、违纪和违反学术道德的内容。
按学术研究规范和《中国社会科学》编辑部的有关规定,认真核对引文、注释和文中使用的其他资料,确保引文、注释和相关资料准确无误。
如使用转引资料,应实事求是注明转引出处。
本刊采用页下注(脚注)方式,引文出处注请遵照《<中国社会科学>关于引文注释的规定》。
(详见附录)第二,凡向本刊投稿,承诺该文未一稿两投或多投,包括未局部改动后投寄其他报刊,并保证不会将该文主要观点或基本内容先于《中国社会科学》在其他公开或内部出版物(包括期刊、报纸、专著、论文集、学术网站等)上发表。
如未注明非专有许可,视为专有许可。
第三,所投稿件应遵守相关的国家标准和法规,如关于标点符号和数字使用的规范等。
第四,本刊整体版权属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所有,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方式复制、选编。
经我社许可需在其他出版物上发表或转载的,须特别注明“本文首发于《中国社会科学》”。
第五,本刊实施专职编辑三级审稿与社外专家匿名审稿相结合的审稿制度。
请在注册、提交稿件时按要求填写作者信息,提供的文稿中不要出现作者姓名及其他有关作者的信息。
第六,研究论文需有200-300字的摘要和3-5个关键词;有条件的作者请提供中文摘要和关键词的英文译稿,供编辑参考。
第七,文稿请参照刊物版式。
内文为简体横排,论文为5号宋体通栏,41字×40行;学术综述、会议综述、读者评议等文章为小5号宋体双栏,46字×46行。
注释采取页下注,注文排小5号宋体。
第八,本社有权对来稿做文字性修改,如因违背上述规定,而给《中国社会科学》造成不良影响,将承担全部责任,并接受编辑部采取相应措施予以警示,这些措施包括:停发或追回稿费、书面批评、载名通报、10年内禁止本人的任何作品在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主办的刊物(《中国社会科学》、《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中国社会科学院报》、《历史研究》、《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中国社会科学内部文稿》等)上发表,或其他适当警示措施。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投稿须知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投稿须知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热诚欢迎海内外作者向《中国社会科学》、《中国社会科学内部文稿》和《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投稿。
为保证学术研究成果的原创性和严谨性,倡导良好的学术风气,敬请作者投稿时注意如下事项:一、请登录“中国社会科学网”或“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点击“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投稿系统”或“投稿系统”进行投稿。
1、投稿方法:注册→登录→填写稿件标题→选择稿件类别→点击“保存”→点击“添加WORD”、“添加图片”或“添加音视频”→点击“保存并投稿”→选择所投刊物及学科并保存。
2、注册信息必须真实有效,请按要求填写相关信息,以便联系。
3、请在文章正文后面附上作者姓名、学位、职称、工作单位、联系电话、电子邮箱、通信地址及邮政编码等基本信息。
4、投稿类别以学科划分为基础,涵括马克思主义理论、哲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社会学、历史学、文学、国际关系学、新闻传播学、公共管理学、教育学、语言学、民族学等各学科以及跨学科研究的论文、调查报告、学术综述等。
其中,英文原创性稿件请一律投至“英文稿”类别,供《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使用。
5、所投中文稿件本社默认可以为《中国社会科学》、《中国社会科学内部文稿》两刊中的任一刊选用。
作者如对所投刊物有特定要求,投稿时请予以说明。
6、稿件状态分为四种:“已投稿”、“审核中”、“退稿”、“拟刊用”。
其中,稿件处于编审流程中时为“审核中”,“退稿”、“拟刊用”则为稿件最终处理结果。
二、所投稿件须系作者独立研究完成之作品,对他人知识产权有充分尊重,无任何违法、违纪和违反学术道德的内容;文中引文、注释和其他资料,应逐一核对原文,确保准确无误;如使用了转引资料,应实事求是注明转引出处;如使用了外文资料,作者有责任将相关内容及版权页的纸质复印件或PDF等格式的电子文件提交给本刊编辑部备查。
三、投给本社刊物的稿件,应确保未一稿两投或多投,包括未局部改动后投寄其他报刊,且稿件主要观点或基本内容,不得先于我社刊物在其他公开或内部出版物(包括期刊、报纸、专著、论文集、学术网站等)上发表。
《社会科学家》投稿经验分享

《社会科学家》投稿经验分享
作为一个社会科学家,我想分享一些投稿经验,希望对其他社会科学家有所帮助。
首先,选择合适投稿的期刊非常重要。
社会科学领域有许多期刊,每个期刊的范围和要求都可能有所不同。
在选择投稿期刊时,一定要仔细阅读期刊的目的和范围,确保你的研究内容与期刊的关注点相契合。
同时,要留意期刊的声誉和影响力,选择有一定影响力的期刊可以增加你文章被接受的可能性。
其次,写作和组织你的文章时,一定要注意清晰和逻辑性。
社会科学研究通常涉及大量的数据和分析,所以在写作时要将你的研究过程和结果以逻辑清晰的方式呈现出来。
一个好的文章应该有清晰的研究问题和目的,并通过严格的方法和数据分析来回答这些问题。
同时,需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凝练性,避免废话和冗长的句子。
另外,一定要充分阅读和引用相关的文献。
社会科学研究是一个学术性很强的领域,所以在写作时要充分阅读和引用已有的研究成果。
这不仅可以为你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和背景知识,同时也是对前人的尊重和致谢。
在引用时要遵守相关的引用规范,确保你的文章的学术性。
最后,投稿前一定要进行仔细的审查和修改。
在提交之前,要对你的文章进行多次的审查和修改,确保语言的准确性和逻辑的连贯性。
可以邀请同行或相关专家进行审稿,从他们的反馈中找到文章的问题和改进的方向。
此外,还要仔细检查文章的
格式、字数和引用格式等,确保符合期刊的要求。
总之,投稿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但只要努力并遵守以上的建议,相信你的投稿经验将会更加顺利。
祝愿每位社会科学家能够在学术研究上取得成功!。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投稿须知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投稿须知1本刊是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㊁由江苏省教育厅主管㊁南京中医药大学主办的学术性季刊,国内外公开发行㊂2本刊主要刊登与医学相关的哲学㊁社会学㊁文化学㊁语言学㊁民俗学㊁历史学㊁心理学㊁经济学㊁决策学㊁法学㊁教育学㊁伦理学等社会科学方面的研究成果㊂3来稿要求观点鲜明㊁材料翔实㊁论证得力,具有新理论㊁新观点㊁新方法㊁新材料㊂4题名不超过20字,每篇稿件须有不超过300字的摘要,客观陈述全文的中心内容,不进行评论㊂摘要中避免出现 本文 作者 等字样㊂5来稿请直接登录网上投稿系统h t t p://x b.n j u t c m.e d u.c n㊂6正文中的文献号码,请写于引用处的右上角,用方括号㊂引用文献一般不超过20篇㊂引文必须准确,与原始书刊资料核对无讹误㊂其著录格式如下:(1)专著:编号作者.书名.版本,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2)连续出版物:编号作者.题名.刊名(外文刊名可缩写,缩写后的首字母大写),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3)论文集:编号作者.题名.主编.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7来稿研究内容如属各级基金资助项目,须在首页脚注标明其名称,并注明编号㊂8来稿请写明详细通讯地址及联系电话,并附作者简介,内容如下:姓名㊁出生年㊁性别㊁民族(汉族可省略)㊁籍贯㊁学位㊁职称和最高学术职务及研究方向㊂9根据‘著作权法“,并结合本刊具体情况,来稿1个月内未接到稿件处理通知者,系仍在审阅中,作者如欲投他刊,请与本刊联系,切勿一稿两投㊂本刊严格执行三审制,编辑部收稿后2周内即完成编辑初审并送专家审稿,一般1个月内反馈专家审稿意见,稿件最终经终审后决定是否发表㊂10来稿政治㊁学术等内容文责自负㊂编辑部对来稿有修改权,如不愿被修改者,请在来稿时说明㊂修改稿逾1个月不修回者,视为自动撤稿㊂11本刊免收版面费㊂来稿刊用后酌致稿酬,优稿优酬㊂12来稿一经接受刊登,由作者亲笔签署论文专有版权授权书,专有使用权即归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编辑部所有,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有权以电子期刊㊁光盘版等其他方式出版接受刊登的论文,未经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编辑部同意,该论文的任何部分不得转载他处㊂13本刊不受理不适合刊物发表的稿件,如工作小结㊁宣传报道㊁心得体会等㊂14本刊联系方式为:南京仙林大学城仙林大道138号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编辑部收,邮政编码210023;电话:025 ********㊂。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投稿须知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投稿须知
佚名
【期刊名称】《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24(24)3
【摘要】《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是教育部主管、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主办的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术刊物,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核心期刊。
根据《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人文社会科学·2023版)》,本刊复合影响因子3.907,位于Q1区。
【总页数】1页(PF0004-F000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3
【相关文献】
1.《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投稿须知
2.《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投稿须知
3.《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投稿须知
4.《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投稿须知
5.《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投稿须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社会心理学评论》投稿须知

《中国社会心理学评论》投稿须知《中国社会心理学评论》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主办的学术集刊。
本集刊继承华人社会心理学者百年以来的传统,以“研究和认识生活在中国文化中的人们的社会心理,发现和揭示民族文化和社会心理的相互建构过程及特性,最终服务社会,贡献人类”为目的,发表有关华人、华人社会、华人文化的社会心理学原创性研究成果,以展示华人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多重视角及最新进展。
本集刊自2005年开始出版第一辑,每年一辑。
从2014年开始每年出版两辑,分别于4月中旬和10月中旬出版。
为进一步办好《中国社会心理学评论》,本集刊编辑部热诚欢迎国内外学者投稿。
一、本集刊欢迎社会心理学各领域与华人、华人社会、华人文化有关的中文学术论文、调查报告等;不刊登时评和国内外已公开发表的文章。
二、投稿文章应包括:中英文题目、中英文作者信息、中英文摘要和关键词(3~5个)、正文和参考文献。
中文摘要控制在500字以内,英文摘要不超过300个单词。
正文中标题层次格式:一级标题用“一”,居中;二级标题用“(一)”;三级标题用“1”。
尽量不要超过三级标题。
凡采他人成说,务必加注说明。
在引文后加括号注明作者、出版年,详细文献出处作为参考文献列于文后。
文献按作者姓氏的第一个字母依A-Z顺序分中、外文两部分排列,中文文献在前,外文文献在后。
中文文献以作者、出版年、书(或文章)名、出版地、出版单位(或期刊名)排序。
例:费孝通,1948,《乡土中国》,北京:三联书店。
杨中芳、林升栋,2012,《中庸实践思维体系构念图的建构效度研究》,《社会学研究》第4期,第167-186页。
《中国社会心理学评论》投稿须知191外文文献采用APA格式。
例:Bond,M.H.(Ed.)(2010).The Oxford Handbook of Chinese Psychology.New York,NY:Oxford University Press.Hong,Y.Y.,Morris,M.W.,Chiu, C.Y.,&Benet-Martinez,V. (2000).Multicultural minds:A dynamic constructivist approach to culture and cognition.American Psychologist,55,709-720.统计符号、图表等其他格式均参照APA格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社会科学》投稿须知
《中国社会科学》热诚欢迎海内外作者投稿。
为保证学术研究成果的原创性和严谨性,倡导良好的学术风气,敬请作者投稿时注意如下事项:
一、请登陆“中国社会科学网”(http://www.cssn.cn),点击“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投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所投稿件须系作者独立研究完成之作品,对他人知识产权有充分尊重,无任何违法、违纪和违反学术道德的内容;文中引文、注释和其他资料,应逐一核对原文,确保准确无误;如使用了转引资料,应实事求是注明转引出处;如使用了外文资料,作者有责任将相关内容及版权页的纸质复印件或PDF等格式的电子文件提交给本刊编辑部备查。
三、投给本刊的稿件,应确保未一稿两投或多投,包括未局部改动后投寄其他报刊,且稿件主要观点或基本内容,不得先于《中国社会科学》在其他公开或内部出版物(包括期刊、报纸、专著、论文集、学术网站等)上发表。
四、本刊实行双向匿名专家审稿制度。
稿件中请勿出现作者个人资讯,行文亦请避免可能透露作者身份的信息。
五、单篇稿件字数,研究论文、调研报告、学术述评等,一般以1.5—2万字为宜;专题研究一般以每组3—5篇,每篇8000—10000字为宜;笔谈文章一般以每组3—5篇,每篇5000—6000字为宜;讨论与评议等文章,一般以每篇3000—4000字为宜。
六、请提供300字以内的中文提要和3—5个关键词。
有条件的作者请提供中文摘要和关键词的英文译稿,供编辑参考。
七、稿件请用A4纸格式,正文简体横排,研究论文类稿件宋体小4号,36字×35行;学术述评、读者评议等稿件5号宋体双栏,38字×40行;注释请用页下注,注文排5号仿宋体,格式请遵照“《〈中国社会科学〉关于引文注释的规定”》。
八、本刊有权对来稿做文字表述及其他技术性修改,来稿审理期限一般不少于90个法定工作日。
通过初审的稿件,本刊将在此期限内向作者寄送“拟用稿通知”或通过电话、电子邮件等通知作者。
逾期未接获通知者,可将稿件改投他刊。
九、稿件一经采用,编辑部即会向作者支付稿酬,寄送样刊,出刊后还会将其编入《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CNKI系列数据库及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平台等数据库,编入数据库的著作权使用费包含在编辑部所付稿酬之中。
十、本刊对所刊登的稿件拥有长期专有使用权,且拥有在《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上优先刊发其英文版的权利。
作者如需将在本刊所发的文章收入其他公开出版物中发表,须事先征得本刊编辑部同意,并详细注明该文在本刊的原载卷次。
作者如就该文接受媒体采访,应事先告知本刊编辑部,并保证对所发言论负责。
作者对此如有异议或有其他特殊要求,请与本刊编辑部协商。
本须知自2014年1月1日起生效,并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负责解释。
投稿咨询电话:(010)85886569 技术咨询电话:(010)85886803
《中国社会科学》编辑部 2014年1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