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三角形面积最小值的计算

合集下载

【经典压轴题】三角形面积最值问题30题含详细答案

【经典压轴题】三角形面积最值问题30题含详细答案

试卷第1页,总14页………外…………○…………订…………○……学: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内…………○…………订…………○……三角形面积最值问题30题含详细答案1.如图,抛物线2y ax bx c =++与x 轴交于点(1,0)A -,点(3,0)B ,与y 轴交于点C ,且过点(2,3)D -.点P 、Q 是抛物线2y ax bx c =++上的动点.(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当点P 在直线OD 下方时,求POD ∆面积的最大值.(3)直线OQ 与线段BC 相交于点E ,当OBE ∆与ABC ∆相似时,求点Q 的坐标.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已知抛物线22y ax x c =-+与直线y kx b =+都经过(0,3)A -、(3,0)B 两点,该抛物线的顶点为C . (1)求此抛物线和直线AB 的解析式;(2)设直线AB 与该抛物线的对称轴交于点E ,在射线EB 上是否存在一点M ,过M 作x 轴的垂线交抛物线于点N ,使点M 、N 、C 、E 是平行四边形的四个顶点?若存在,求点M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设点P 是直线AB 下方抛物线上的一动点,当PAB ∆面积最大时,求点P 的坐标,并求PAB ∆面积的最大值.3.如图,抛物线25(0)y ax bx a =+-≠经过x 轴上的点A (1,0)和点B 及y 轴上的点C ,经过B 、C 两点的直线为y x n =+.试卷第2页,总14页……订…………○……※※内※※答※※题※※……订…………○……①求抛物线的解析式.②点P 从A 出发,在线段AB 上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向B 运动,同时点E 从B 出发,在线段BC 上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向C 运动.当其中一个点到达终点时,另一点也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 秒,求t 为何值时,△PBE 的面积最大并求出最大值. ③过点A 作AM BC ⊥于点M ,过抛物线上一动点N (不与点B 、C 重合)作直线AM 的平行线交直线BC 于点Q .若点A 、M 、N 、Q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求点N 的横坐标.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抛物线22(0)y ax bx a =++≠与x 轴交于()1,0A -),()3,0B 两点,与y 轴交于点C ,连接BC .(1)求该抛物线的解析式,并写出它的对称轴;(2)点D 为抛物线对称轴上一点,连接CD BD 、,若DCB CBD ∠=∠,求点D 的坐标;(3)已知()1,1F ,若(),E x y 是抛物线上一个动点(其中12x <<),连接CE CF EF 、、,求CEF ∆面积的最大值及此时点E 的坐标.(4)若点N 为抛物线对称轴上一点,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M ,使得以,,,B C M N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所有满足条件的点M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试卷第3页,总14页…○…………外………………订…………………线…………○……___________考号:______…○…………内………………订…………………线…………○……5.如图1,在Rt △ABC 中,∠A =90°,AB =AC ,点D ,E 分别在边AB ,AC 上,AD =AE ,连接DC ,点M ,P ,N 分别为DE ,DC ,BC 的中点.(1)观察猜想:图1中,线段PM 与PN 的数量关系是 ,位置关系是 ; (2)探究证明:把△ADE 绕点A 逆时针方向旋转到图2的位置,连接MN ,BD ,CE ,判断△PMN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3)拓展延伸:把△ADE 绕点A 在平面内自由旋转,若AD =4,AB =10,请直接写出△PMN 面积的最大值.6.已知抛物线y =a (x ﹣1)2过点(3,4),D 为抛物线的顶点.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若点B 、C 均在抛物线上,其中点B (0,1),且∠BDC =90°,求点C 的坐标: (3)如图,直线y =kx +1﹣k 与抛物线交于P 、Q 两点,∠PDQ =90°,求△PDQ 面积的最小值.7.如图,抛物线y =ax 2+bx+c 经过A (0,3)、B (﹣1,0)、D (2,3),抛物线与x试卷第4页,总14页装…………○……………○…………线※要※※在※※装※※订※答※※题※※装…………○……………○…………线轴的另一交点为E ,点P 为直线AE 上方抛物线上一动点,设点P 的横坐标为t . (1)求抛物线的表达式;(2)当t 为何值时,△PAE 的面积最大?并求出最大面积;(3)是否存在点P 使△PAE 为直角三角形?若存在,求出t 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8.如图,四边形ABCD 是边长为2,一个锐角等于60°的菱形纸片,小芳同学将一个三角形纸片的一个顶点与该菱形顶点D 重合,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三角形纸片,使它的两边分别交CB 、BA (或它们的延长线)于点E 、F ,∠EDF=60°,当CE=AF 时,如图1小芳同学得出的结论是DE=DF .(1)继续旋转三角形纸片,当CE≠AF 时,如图2小芳的结论是否成立?若成立,加以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2)再次旋转三角形纸片,当点E 、F 分别在CB 、BA 的延长线上时,如图3请直接写出DE 与DF 的数量关系;(3)连EF ,若△DEF 的面积为y ,CE=x ,求y 与x 的关系式,并指出当x 为何值时,y 有最小值,最小值是多少?9.已知ABC 和ADE 都是等腰三角形,AB AC =,AD AE =,DAE BAC ∠=∠. (初步感知)(1)特殊情形:如图①,若点D ,E 分别在边AB ,AC 上,则DB __________EC .(填>、<或=)试卷第5页,总14页…………○………………○………………○…………………○……学校: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2)发现证明:如图②,将图①中的ADE 绕点A 旋转,当点D 在ABC 外部,点E 在ABC 内部时,求证:DB EC =.(深入研究)(3)如图③,ABC 和ADE 都是等边三角形,点C ,E ,D 在同一条直线上,则CDB ∠的度数为__________;线段CE ,BD 之间的数量关系为__________.(4)如图④,ABC 和ADE 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90BAC DAE ∠=∠=︒,点C 、D 、E 在同一直线上,AM 为ADE 中DE 边上的高,则CDB ∠的度数为__________;线段AM ,BD ,CD 之间的数量关系为__________.(拓展提升)(5)如图⑤,ABC 和ADE 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90BAC DAE ∠=∠=︒,将ADE 绕点A 逆时针旋转,连结BE 、CD .当5AB =,2AD =时,在旋转过程中,ABE △与ADC 的面积和的最大值为__________.试卷第6页,总14页…○…………外………订…………○………………○……※内※※答※※题※※…○…………内………订…………○………………○……10.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反比例函数(0)m y x x =>的图像经过点34,2A ⎛⎫⎪⎝⎭,点B 在y 轴的负半轴上,AB 交x 轴于点C ,C 为线段AB 的中点.(1)m =________,点C 的坐标为________;(2)若点D 为线段AB 上的一个动点,过点D 作//DE y 轴,交反比例函数图像于点E ,求ODE 面积的最大值.11.如图,直线l :y =﹣3x +3与x 轴、y 轴分别相交于A 、B 两点,抛物线y =ax 2﹣2ax +a +4(a <0)经过点B ,交x 轴正半轴于点C . (1)求该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2)已知点M 是抛物线上的一个动点,并且点M 在第一象限内,连接AM 、BM ,设点M 的横坐标为m ,△ABM 的面积为S ,求S 与m 的函数表达式,并求出S 的最大值及此时动点M 的坐标;(3)将点A 绕原点旋转得点A ′,连接CA ′、BA ′,在旋转过程中,一动点M 从点B 出发,沿线段BA ′以每秒3个单位的速度运动到A ′,再沿线段A ′C 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运动到C 后停止,求点M 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用时最少是多少?12.(问题提出)试卷第7页,总14页……○…………外装…………○……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内装…………○……(1)如图①,在等腰Rt ABC 中,斜边4AC =,点D 为AC 上一点,连接BD ,则BD 的最小值为 .(问题探究)(2)如图2,在ABC 中,5AB AC ==,6BC =,点M 是BC 上一点,且4BM =,点P 是边AB 上一动点,连接PM ,将BPM △沿PM 翻折得到DPM △,点D 与点B 对应,连接AD ,求AD 的最小值.(问题解决)(3)如图③,四边形ABCD 是规划中的休闲广场示意图,其中135BAD ADC ∠=∠=︒,30DCB ∠=︒,AD =,3AB km =,点M 是BC 上一点,4MC km =.现计划在四边形ABCD 内选取一点P ,把DCP 建成商业活动区,其余部分建成景观绿化区.为方便进入商业区,需修建小路BP 、MP ,从实用和美观的角度,要求满足PMB ABP ∠=∠,且景观绿化区面积足够大,即DCP 区域面积尽可能小.则在四边形ABCD 内是否存在这样的点P ?若存在,请求出DCP 面积的最小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O 是原点,四边形AOBC 是矩形,点(5,0)A ,点(0,3)B .以点A 为中心,顺时针旋转矩形AOBC ,得到矩形ADEF ,点O B C ,,的对应点分别为D E F ,,.(1)如图①,当点D 落在BC 边上时,求点D 的坐标;(2)如图②,当点D 落在线段BE 上时,AD 与BC 交于点H .求点H 的坐标; (3)记K 为矩形AOBC 对角线的交点,S 为KDE 的面积,求S 的取值范围(直接写出结果即可).试卷第8页,总14页……外…………○……………订…………○…※※请※※线※※内※※答※※题※※……内…………○……………订…………○…14.(1)如图1,四边形ABCD 中,//AD BC ,点E 为DC 边的中点,连接AE 并延长交BC 的延长线于点F ,求证:ABF ABCD S S ∆=四边形.(S 表示面积)(2)如图2,在ABC ∆中,过AC 边的中点P 任意作直线EF ,交BC 边于点F ,交BA 的延长线于点E ,试比较EBF ∆与ABC ∆的面积,并说明理由.(3)如图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一次函数y kx b =+的图像过点()2,4P 且分别于x 轴正半轴,y 轴正半轴交于点A 、B ,请问AOB ∆的面积是否存在最小值?若存在,求出此时一次函数关系式;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5.△ABC 为等边三角形,AB =8,AD ⊥BC 于点D ,E 为线段AD 上一点,AE =.以AE 为边在直线AD 右侧构造等边三角形AEF ,连接CE ,N 为CE 的中点. (1)如图1,EF 与AC 交于点G ,连接NG ,求线段NG 的长;(2)如图2,将△AEF 绕点A 逆时针旋转,旋转角为α,M 为线段EF 的中点,连接DN ,MN .当30°<α<120°时,猜想∠DNM 的大小是否为定值,并证明你的结论; (3)连接BN .在△AEF 绕点A 逆时针旋转过程中,当线段BN 最大时,请直接写出△ADN 的面积.16.如图,已知A ,B 是线段MN 上的两点,4MN =,1MA =,1MB >,以A 为中心顺时针旋转点M ,以B 为中心逆时针旋转点N ,使M ,N 两点重合成一点C ,构成ABC ,设AB x =.试卷第9页,总14页…外…………○………………○…………订………○……学校:_____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内…………○………………○…………订………○……(1)求x 的取值范围; (2)求ABC 面积的最大值.17.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265y x mx =-+与y 轴的交点为A ,与x 轴的正半轴分别交于点B (b ,0),C (c ,0).(1)当b =1时,求抛物线相应的函数表达式;(2)当b =1时,如图,E (t ,0)是线段BC 上的一动点,过点E 作平行于y 轴的直线l 与抛物线的交点为P .求△APC 面积的最大值;(3)当c =b + n .时,且n 为正整数.线段BC (包括端点)上有且只有五个点的横坐标是整数,求b 的值.18.如图,抛物线2y ax bx c =++与坐标轴交于点()()()0, 31,03,0A B E --、、,点P 为抛物线上动点,设点P 的横坐标为t .(1)若点C 与点A 关于抛物线的对称轴对称,求C 点的坐标及抛物线的解析式; (2)若点P 在第四象限,连接PA PE 、及AE ,当t 为何值时,PAE ∆的面积最大?最大面积是多少?(3)是否存在点P ,使PAE ∆为以AE 为直角边的直角三角形,若存在,直接写出点P试卷第10页,总14页…外…………○…※…内…………○…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19.综合与实践问题情境:在综合与实践课上,老师让同学们以“两个大小不等的等腰直角三角板的直角顶点重合,并让一个三角板固定,另一个绕直角顶点旋转”为主题开展数学活动,如图1,三角板ABC 和三角板CDE 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90C ∠=︒,点D ,E 分别在边BC ,AC 上,连接AD ,点M ,P ,N 分别为DE ,AD ,AB 的中点.试判断线段PM 与PN 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探究展示:勤奋小组发现,PM PN =,PM PN ⊥.并展示了如下的证明方法:∵点P ,N 分别是AD ,AB 的中点,∴PNBD ,12PN BD =. ∵点P ,M 分别是AD ,DE 的中点,∴PM AE ∥,12PM AE =.(依据1)∵CA CB =,CD CE =,∴BD AE =,∴PM PN =. ∵PNBD ,∴DPN ADC ∠=∠.∵PM AE ∥,∴DPM DAC ∠=∠.∵90BCA ∠=︒,∴90ADC CAD ∠+∠=︒.(依据2)∴90MPN DPM DPN CAD ADC ∠=∠+∠=∠+∠=︒.∴PM PN ⊥. 反思交流:(1)①上述证明过程中的“依据1”,“依据2”分别是指什么? ②试判断图1中,MN 与AB 的位置关系,请直接回答,不必证明;(2)创新小组受到勤奋小组的启发,继续进行探究,把CDE △绕点C 逆时针方向旋转到如图2的位置,发现PMN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请你给出证明;(3)缜密小组的同学继续探究,把CDE △绕点C 在平面内自由旋转,当4CD =,10CB =时,求PMN 面积的最大值.20.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四边形 OABC 为菱形,点 C 的坐标为(4,0),∠AOC = 60°,垂直于 x 轴的直线 l 从 y 轴出发,沿 x 轴正方向以每秒 1 个单位长度的速度运动,设直线 l 与 菱形 OABC 的两边分别交与点 M 、N (点 M 在点 N 的上方).○…………外…………订………………○……级:___________考号:__○…………内…………订………………○……(1)求 A 、B 两点的坐标;(2)设 OMN 的面积为 S ,直线 l 运动时间为 t 秒(0 ≤t ≤6 ),试求 S 与 t 的函数表达 式;(3)在题(2)的条件下,t 为何值时,S 的面积最大?最大面积是多少.21.如图,抛物线y=ax 2+bx+c 经过点A (﹣1,0),C (0,3),抛物线的顶点在直线1x =上.(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若点P 为第一象限内抛物线上的一点,设△PBC 的面积为S ,求S 的最大值并求出此时点P 的坐标; 22.综合与探究如图,已知抛物线()20y ax bx c a =++≠与x 轴交于A 、()20B ,两点,与y 轴交于点C ,顶点坐标为点1924D ⎛⎫⎪⎝⎭,. (1)求此抛物线的解析式;(2)点P 为抛物线对称轴上一点,当PA PC +最小时,求点P 坐标;(3)在第一象限的抛物线上有一点M ,当BCM ∆面积最大时,求点M 坐标; (4)在x 轴下方抛物线上有一点H ,ABH ∆面积为6,请直接写出点H 的坐标.○…………装………○…………线…………※※请※※不※※要※※在※※○…………装………○…………线…………23.如图,已知抛物线23y ax bx =++与x 轴交于A 、B 两点,过点A 的直线l 与抛物线交于点C ,其中A 点的坐标是(1,0),C 点坐标是(4,3).(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抛物线的对称轴上是否存在点D ,使△BCD 的周长最小?若存在,求出点D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点P 是抛物线上AC 下方的一个动点,是否存在点p ,使△PAC 的面积最大?若存在,求出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二、填空题24.如图,直线AB 交坐标轴于A(-2,0),B(0,-4),点P 在抛物线1(2)(4)2y x x =--上,则△ABP 面积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25.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半径为2的O 与x 轴的正半轴交于点A ,点B 是O 上一动点,点C 为弦AB 的中点,直线334y x =-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点D 、E ,则CDE △面积的最小值为________.………○…………装………………订……………线…………○……学校:___________姓名:_级:___________考号:………○…………装………………订……………线…………○……26.如图,30AOB ∠=,C 是BO 上的一点,4CO =,点P 为AO 上的一动点,点D 为CO 上的一动点,则PC PD +的最小值为 ________,当PC PD +的值取最小值时,则OPC ∆的面积为________.27.如图,已知直线433y x =-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A ,B 两点,P 是以(0,1)C 为圆心,1为半径的圆上一动点,连接PA ,PB ,当PAB ∆的面积最大时,点P 的坐标为__________.28.如图,在Rt ABC ∆中,90ACB ∠=︒,4AB =,点D ,E 分别在边AB ,AC 上,且2DB AD =,3AE EC =连接BE ,CD ,相交于点O ,则ABO ∆面积最大值为__________.…………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内※※答※※题※※…………装…………○…订…………○……线…………○……29.如图,在△ABC 中,∠ACB =120°,AC =BC =2,D 是AB 边上的动点,连接CD ,将△BCD 绕点C 沿顺时针旋转至△ACE ,连接DE ,则△ADE 面积的最大值=_____.30.如图,∠AOB=45°,点M 、N 分别在射线OA 、OB 上,MN=7,△OMN 的面积为14,P 是直线MN 上的动点,点P 关于OA 对称的点为P 1,点P 关于OB 对称点为P 2,当点P 在直线NM 上运动时,△OP 1P 2的面积最小值为_____参考答案1.(1)抛物线的表达式为:223y x x =--;(2)POD S ∆有最大值,当14m =时,其最大值为4916;(3) Q -或(或1122⎛-+- ⎝⎭或⎝⎭. 【分析】(1)函数的表达式为:y=a (x+1)(x-3),将点D 坐标代入上式,即可求解; (2)设点()2,23P m m m --,求出32OG m =+,根据()12POD D P S OG x x ∆=⨯-1(32)(2)2m m =+-2132m m =-++,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即可求解; (3)分∠ACB=∠BOQ 、∠BAC=∠BOQ ,两种情况分别求解,通过角的关系,确定直线OQ 倾斜角,进而求解. 【详解】解:(1)函数的表达式为:(1)(3)y a x x =+-,将点D 坐标代入上式并解得:1a =, 故抛物线的表达式为:223y x x =--…①;(2)设直线PD 与y 轴交于点G ,设点()2,23P m m m --,将点P 、D 的坐标代入一次函数表达式:y sx t =+并解得,直线PD 的表达式为:32y mx m =--,则32OG m =+, ()12POD D P S OG x x ∆=⨯-1(32)(2)2m m =+-2132m m =-++,∵10-<,故POD S ∆有最大值,当14m =时,其最大值为4916; (3)∵3OB OC ==,∴45OCB OBC ︒∠=∠=,∵ABC OBE ∠=∠,故OBE ∆与ABC ∆相似时,分为两种情况:①当ACB BOQ ∠=∠时,4AB =,BC =AC = 过点A 作AH ⊥BC 与点H ,1122ABC S AH BC AB OC ∆=⨯⨯=⨯,解得:AH =,∴CH 则tan 2ACB ∠=,则直线OQ 的表达式为: 2 y x =-…②,联立①②并解得:x =故点Q -或(; ②BAC BOQ ∠=∠时,3tan 3tan 1OC BAC BOQ OA ∠====∠, 则直线OQ 的表达式为: 3 y x =-…③,联立①③并解得:x =故点13,22Q ⎛⎫-+- ⎪ ⎪⎝⎭或1322⎛⎫-+ ⎪ ⎪⎝⎭;综上,点Q -或(或1122⎛-+- ⎝⎭或13,22⎛-+ ⎝⎭.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二次函数综合运用,涉及到解直角三角形、三角形相似、面积的计算等,其中(3),要注意分类求解,避免遗漏.2.(1)抛物线的解析式为223y x x =--,直线AB 的解析式为3y x =-,(2)(2,1)-或33(22+-+.(3)当32m =时,PAB∆面积的最大值是278,此时P 点坐标为33(,)22-. 【解析】 【分析】(1)将(0,3)A -、(3,0)B 两点坐标分别代入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和一次函数解析式即可求解;(2)先求出C 点坐标和E 点坐标,则2CE =,分两种情况讨论:①若点M 在x 轴下方,四边形CEMN 为平行四边形,则CE MN =,②若点M 在x 轴上方,四边形CENM 为平行四边形,则CE MN =,设(,3)M a a -,则2(,23)N a a a --,可分别得到方程求出点M 的坐标;(3)如图,作//PG y 轴交直线AB 于点G ,设2(,23)P m m m --,则(,3)G m m -,可由12PAB S PG OB ∆=,得到m 的表达式,利用二次函数求最值问题配方即可. 【详解】解:(1)∵抛物线22y ax x c =-+经过(0,3)A -、(3,0)B 两点,∴9603a c c -+=⎧⎨=-⎩,∴13a c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223y x x =--, ∵直线y kx b =+经过(0,3)A -、(3,0)B 两点,∴303k b b +=⎧⎨=-⎩,解得:k 1b 3=⎧⎨=-⎩,∴直线AB 的解析式为3y x =-,(2)∵2223(1)4y x x x =--=--,∴抛物线的顶点C 的坐标为(1,4)-, ∵//CE y 轴, ∴(1,2)E -, ∴2CE =,①如图,若点M 在x 轴下方,四边形CEMN 为平行四边形,则CE MN =, 设(,3)M a a -,则2(,23)N a a a --,∴223(23)3MN a a a a a =----=-+, ∴232a a -+=,解得:2a =,1a =(舍去), ∴(2,1)M -,②如图,若点M 在x 轴上方,四边形CENM 为平行四边形,则CE MN =,设(,3)M a a -,则2(,23)N a a a --,∴2223(3)3MN a a a a a =----=-, ∴232a a -=,解得:a =,a =(舍去),∴M ,综合可得M 点的坐标为(2,1)-或33(22+-+. (3)如图,作//PG y 轴交直线AB 于点G ,设2(,23)P m m m --,则(,3)G m m -, ∴223(23)3PG m m m m m =----=-+, ∴22211393327(3)3()2222228PAB PGA PGB S S S PG OB m m m m m ∆∆∆=+==⨯-+⨯=-+=--+, ∴当32m =时,PAB ∆面积的最大值是278,此时P 点坐标为33(,)22-.【点睛】本题是二次函数综合题,考查了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二次函数求最值问题,以及二次函数与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有关的问题.3.①265y x x =-+-;②当2t =时,△PBE 的面积最大,最大值为;③点N 的横坐标为:4或52+或52.【解析】 【分析】①点B 、C 在直线为y x n =+上,则B (﹣n ,0)、C (0,n ),点A (1,0)在抛物线上,所以250505a b an bn n +-=⎧⎪+-=⎨⎪=-⎩,解得1a =-,6b =,因此抛物线解析式:265y x x =-+-; ②先求出点P 到BC 的高h为sin 45)BP t ︒=-,于是211)22)22PBE S BE h t t t ∆=⋅=-⨯=-+2t =时,△PBE 的面积最大,最大值为③由①知,BC 所在直线为:5y x =-,所以点A 到直线BC的距离d =N 作x轴的垂线交直线BC 于点P ,交x 轴于点H .设()2,65N m m m -+-,则(,0)H m 、(,5)P m m -,易证△PQN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即NQ PQ ==4PN =,Ⅰ.4NH HP +=,所以265(5)4m m m -+---=解得11m =(舍去),24m =,Ⅱ.4NH HP +=,()25654m m m ---+-=解得152m +=,252m =(舍去),Ⅲ.4NH HP -=,()265[(5)]4m m m --+----=,解得152m =(舍去),252m =.【详解】解:①∵点B 、C 在直线为y x n =+上, ∴B(﹣n ,0)、C (0,n ), ∵点A (1,0)在抛物线上,∴250505a b an bn n +-=⎧⎪+-=⎨⎪=-⎩, ∴1a =-,6b =,∴抛物线解析式:265y x x =-+-;②由题意,得,4PB t =-,2BE t =,由①知,45OBC ︒∠=,∴点P 到BC 的高h 为sin 45)2BP t ︒=-,∴211(4)2(2)2222PBE S BE h t t t ∆=⋅=⨯-⨯=-+当2t =时,△PBE 的面积最大,最大值为③由①知,BC 所在直线为:5y x =-,∴点A 到直线BC 的距离d =过点N 作x 轴的垂线交直线BC 于点P ,交x 轴于点H .设()2,65N m m m -+-,则(,0)H m 、(,5)P m m -,易证△PQN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即NQ PQ ==∴4PN =,Ⅰ.4NH HP +=,∴265(5)4m m m -+---=解得11m =,24m =,∵点A 、M 、N 、Q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4m =;Ⅱ.4NH HP +=,∴()25654m m m ---+-=解得152m =,252m =, ∵点A 、M 、N 、Q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5m >,∴m =,Ⅲ.4NH HP -=,∴()265[(5)]4m m m --+----=,解得1m =,2m = ∵点A 、M 、N 、Q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0m <,∴52m =,综上所述,若点A 、M 、N 、Q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点N 的横坐标为:4或52或52-. 【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熟练掌握二次函数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是解题的关键.4.(1)224233y x x =-++,对称轴1x =;(2)11,4D ⎛⎫ ⎪⎝⎭;(3)面积有最大值是4948,755,424E ⎛⎫ ⎪⎝⎭;(4)存在点M 使得以,,,B C M N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2,2M 或104,3M ⎛⎫- ⎪⎝⎭或102,3M ⎛⎫-- ⎪⎝⎭. 【解析】【分析】(1)将点A (-1,0),B (3,0)代入y=ax 2+bx+2即可;(2)过点D 作DG ⊥y 轴于G ,作DH ⊥x 轴于H ,设点D (1,y ),在Rt △CGD 中,CD 2=CG 2+GD 2=(2-y )2+1,在Rt △BHD 中,BD 2=BH 2+HD 2=4+y 2,可以证明CD=BD ,即可求y 的值; (3)过点E 作EQ ⊥y 轴于点Q ,过点F 作直线FR ⊥y 轴于R ,过点E 作FP ⊥FR 于P ,证明四边形QRPE 是矩形,根据S △CEF =S 矩形QRPE -S △CRF -S △EFP ,代入边即可;(4)根据平行四边形对边平行且相等的性质可以得到存在点M 使得以B ,C ,M ,N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点M (2,2)或M (4,-103)或M (-2,-103); 【详解】 解:(1)将点()()1,0,3,0A B -代入22y ax bx =++, 可得24,33a b =-=, 224233y x x ∴=-++; ∴对称轴1x =;(2)如图1:过点D 作DG y ⊥轴于G ,作DH x ⊥轴于H ,设点()1,D y ,()()0,2,3,0C B ,∴在Rt CGD ∆中,()222221CD CG GD y =+=-+,∴在Rt BHD ∆中,22224BD BH HD y =+=+,在BCD ∆中,DCB CBD ∠=∠CD BD ∴=,22CD BD ∴=()22214y y ∴-+=+14y ∴=, 11,4D ⎛⎫∴ ⎪⎝⎭;(3)如图2:过点E 作EQ y ⊥轴于点Q ,过点F 作直线FR y ⊥轴于R ,过点E 作FP FR ⊥于P ,90EQR QRP RPE ︒∴∠=∠=∠=,∴四边形QRPE 是矩形,CEF CRF EFP QRPE S S S S ∆∆∆=--矩形,()()(),,0,2,1,1E x y C F ,111•222CEF SEQ QR EQ QC CR RF FP EP ∴=⋅-⨯⋅-⋅- ()()()()111121111222CEF S x y x y x y ∆∴=----⨯⨯--- 224233y x x =-++, 21736CEF S x x ∆∴=-+ ∴当74x =时,面积有最大值是4948, 此时755,424E ⎛⎫ ⎪⎝⎭; (4)存在点M 使得以,,,B C M N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设()()1,,,N n M x y ,①四边形CMNB 是平行四边形时,1322x += 2x ∴=-102,3M ⎛⎫∴-- ⎪⎝⎭ ②四边形CNBM 时平行四边形时,3122x += 2x ∴=,()2,2M ∴;③四边形CNNB 时平行四边形时,1322x +=, 4x ∴=,104,3M ⎛⎫∴- ⎪⎝⎭; 综上所述:()2,2M 或104,3M ⎛⎫-⎪⎝⎭或102,3M ⎛⎫-- ⎪⎝⎭; 【点睛】本题考查了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解析式,二次函数的图象及性质,勾股定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及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熟练掌握二次函数的性质、灵活运用勾股定理求边长、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是解题的关键.5.(1)PM =PN ,PM ⊥PN ;(2)△PMN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理由见解析;(3)S △PMN 最大=492. 【分析】(1)由已知易得BD CE =,利用三角形的中位线得出12PM CE =,12PN BD =,即可得出数量关系,再利用三角形的中位线得出//PM CE 得出DPM DCA ∠=∠,最后用互余即可得出位置关系;(2)先判断出ABD ACE ∆≅∆,得出BD CE =,同(1)的方法得出12PM BD =,12PN BD =,即可得出PM PN =,同(1)的方法由MPN DCE DCB DBC ACB ABC ∠=∠+∠+∠=∠+∠,即可得出结论;(3)方法1:先判断出MN 最大时,PMN ∆的面积最大,进而求出AN ,AM ,即可得出MN 最大AM AN =+,最后用面积公式即可得出结论.方法2:先判断出BD 最大时,PMN ∆的面积最大,而BD 最大是14AB AD +=,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1)点P ,N 是BC ,CD 的中点,//PN BD ∴,12PN BD =, 点P ,M 是CD ,DE 的中点, //PM CE ∴,12PM CE =, AB AC =,AD AE =,BD CE ∴=,PM PN ∴=,//PN BD ,DPN ADC ∴∠=∠,//PM CE ,DPM DCA ∴∠=∠,90BAC ∠=︒,90ADC ACD ∴∠+∠=︒,90MPN DPM DPN DCA ADC ∴∠=∠+∠=∠+∠=︒,PM PN ∴⊥,故答案为:PM PN =,PM PN ⊥;(2)PMN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由旋转知,BAD CAE ∠=∠,AB AC =,AD AE =,()ABD ACE SAS ∴∆≅∆,ABD ACE ∴∠=∠,BD CE =, 利用三角形的中位线得,12PN BD =,12PM CE =, PM PN ∴=,PMN ∴∆是等腰三角形,同(1)的方法得,//PM CE ,DPM DCE ∴∠=∠,同(1)的方法得,//PN BD ,PNC DBC ∴∠=∠,DPN DCB PNC DCB DBC ∠=∠+∠=∠+∠,MPN DPM DPN DCE DCB DBC ∴∠=∠+∠=∠+∠+∠BCE DBC ACB ACE DBC =∠+∠=∠+∠+∠ACB ABD DBC ACB ABC =∠+∠+∠=∠+∠,90BAC ∠=︒,90ACB ABC ∴∠+∠=︒,90MPN ∴∠=︒,PMN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3)方法1:如图2,同(2)的方法得,PMN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MN ∴最大时,PMN ∆的面积最大,//DE BC ∴且DE 在顶点A 上面,MN ∴最大AM AN =+,连接AM ,AN ,在ADE ∆中,4AD AE ==,90DAE ∠=︒,AM ∴=在Rt ABC ∆中,10AB AC ==,AN =MN ∴==最大,22211114922242PMN S PM MN ∆∴==⨯=⨯=最大.方法2:由(2)知,PMN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12PM PN BD ==, PM ∴最大时,PMN ∆面积最大,∴点D 在BA 的延长线上,14BD AB AD ∴=+=,7PM ∴=,2211497222PMN S PM ∆∴==⨯=最大. 【点睛】此题属于几何变换综合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断和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的综合运用;解(1)的关键是判断出12PM CE =,12PN BD =,解(2)的关键是判断出ABD ACE ∆≅∆,解(3)的关键是判断出MN 最大时,PMN ∆的面积最大.6.(1)y =(x ﹣1)2;(2)点C 的坐标为(2,1);(3)1【分析】(1)将点(3,4)代入解析式求得a 的值即可;(2)设点C 的坐标为(x 0,y 0),其中y 0=(x 0﹣1)2,作CF ⊥x 轴,证△BDO ∽△DCF 得BO DF DO CF=,即1=00x 1y -=()01x 1-,据此求得x 0的值即可得; (3)过点D 作x 轴的垂线交直线PQ 于点G ,则DG =4,根据S △PDQ =12DG•MN 列出关于k 的等式求解可得.【详解】解:(1)将点(3,4)代入解析式,得:4a =4,解得:a =1,所以抛物线解析式为y =(x ﹣1)2;(2)由(1)知点D 坐标为(1,0),设点C 的坐标为(x 0,y 0),(x 0>1、y 0>0),则y 0=(x 0﹣1)2,如图1,过点C 作CF ⊥x 轴,∴∠BOD =∠DFC =90°,∠DCF+∠CDF =90°,∵∠BDC =90°,∴∠BDO+∠CDF =90°,∴∠BDO =∠DCF ,∴△BDO ∽△DCF , ∴BO DF DO CF=, ∴1=00x 1y -=()01x 1-,解得:x 0=2,此时y 0=1,∴点C 的坐标为(2,1).(3)设点P 的坐标为(x 1,y 1),点Q 为(x 2,y 2),(其中x 1<1<x 2,y 1>0,y 2>0), 如图2,分别过点P 、Q 作x 轴的垂线,垂足分别为M 、N ,由y=(x-1)2 ,y=kx+1-k ,得x 2﹣(2+k )x+k =0.∴x 1+x 2=2+k ,x 1•x 2=k .∴MN =|x 1﹣x 2|=|2﹣k|.则过点D作x轴的垂线交直线PQ于点G,则点G的坐标为(1,1),所以DG=1,∴S△PDQ=12DG•MN=12×1×|x1﹣x2|=12|2﹣k|,∴当k=0时,S△PDQ取得最小值1.【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二次函数的综合问题,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及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等知识点.7.(1)y=﹣x2+2x+3;(2)t=32时,△PAE的面积最大,最大值是278;(3)t的值为1.【分析】(1)由A、B、C三点的坐标,利用待定系数法可求得抛物线解析式;(2)由抛物线的对称性可求得E点坐标,从而可求得直线EA的解析式,作PM∥y轴,交直线AE于点M,则可用t表示出PM的长,从而可表示出△PAE的面积,再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可求得其最大值即可;(3)由题意可知有∠PAE=90°或∠APE=90°两种情况,当∠PAE=90°时,作PG⊥y轴,利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得到关于t的方程,可求得t的值;当∠APE=90°时,作PK⊥x 轴,AQ⊥PK,则可证得△PKE∽△AQP,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得到关于t的方程,可求得t的值.【详解】解:(1)由题意得:0 4233a b ca b cc-+=⎧⎪++=⎨⎪=⎩,解得:123abc=-⎧⎪=⎨⎪=⎩,∴抛物线解析式为y=﹣x2+2x+3;(2)∵A(0,3),D(2,3),∴抛物线对称轴为x=1,∴E(3,0),设直线AE的解析式为y=kx+3,∴3k+3=0,解得,k=﹣1,∴直线AE的解析式为y=﹣x+3,如图1,作PM∥y轴,交直线AE于点M,设P(t,﹣t2+2t+3),M(t,﹣t+3),∴PM=﹣t2+2t+3+t﹣3=﹣t2+3t,∴12PAE PMA PMES S S PM OE=+=⋅=()21332t t⨯⨯-+=23327228t⎛⎫--+⎪⎝⎭,∴t=32时,△PAE的面积最大,最大值是278.(3)由图可知∠PEA≠90°,∴只能有∠PAE=90°或∠APE=90°,①当∠PAE=90°时,如图2,作PG⊥y轴,∵OA=OE,∴∠OAE=∠OEA=45°,∴∠PAG=∠APG=45°,∴PG=AG,∴t =﹣t 2+2t+3﹣3,即﹣t 2+t =0,解得t =1或t =0(舍去), ②当∠APE =90°时,如图3,作PK ⊥x 轴,AQ ⊥PK ,则PK =﹣t 2+2t+3,AQ =t ,KE =3﹣t ,PQ =﹣t 2+2t+3﹣3=﹣t 2+2t , ∵∠APQ+∠KPE =∠APQ+∠PAQ =90°, ∴∠PAQ =∠KPE ,且∠PKE =∠PQA , ∴△PKE ∽△AQP , ∴PK KEAQ PQ=, ∴222332t t t t t t-++-=-+,即t 2﹣t ﹣1=0,解得:t 或t 0(舍去),综上可知存在满足条件的点P ,t 的值为1或12+. 【点睛】本题考查了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解析式、二次函数与几何面积最值问题以及二次函数与特殊三角形的问题,解题的关键是灵活运用二次函数的性质及几何知识.8.(1)成立,证明见解析;(2)DF=DE .(3)当x=0时,y 最小值 【分析】(1)如图1,连接BD .根据题干条件首先证明∠ADF=∠BDE ,然后证明△ADF ≌△BDE (ASA ),得DF=DE ;(2)如图2,连接BD .根据题干条件首先证明∠ADF=∠BDE ,然后证明△ADF ≌△BDE(ASA ),得DF=DE ;(3)根据(2)中的△ADF ≌△BDE 得到:S △ADF =S △BDE ,AF=BE .所以△DEF 的面积转化为:y=S △BEF +S △ABD .据此列出y 关于x 的二次函数,通过求二次函数的最值来求y 的最小值. 【详解】(1)DF=DE .理由如下: 如图1,连接BD .∵四边形ABCD 是菱形, ∴AD=AB . 又∵∠A=60°,∴△ABD 是等边三角形, ∴AD=BD ,∠ADB=60°, ∴∠DBE=∠A=60° ∵∠EDF=60°, ∴∠ADF=∠BDE . ∵在△ADF 与△BDE 中,ADF BDE AD BDA DBE ∠=⎧∠=∠=∠⎪⎨⎪⎩, ∴△ADF ≌△BDE (ASA ), ∴DF=DE ;(2)DF=DE .理由如下: 如图2,连接BD .∵四边形ABCD 是菱形, ∴AD=AB . 又∵∠A=60°,∴△ABD 是等边三角形, ∴AD=BD ,∠ADB=60°, ∴∠DBE=∠A=60° ∵∠EDF=60°, ∴∠ADF=∠BDE . ∵在△ADF 与△BDE 中,ADF BDE AD BDA DBE ∠=⎧∠=∠=∠⎪⎨⎪⎩, ∴△ADF ≌△BDE (ASA ), ∴DF=DE ;(3)由(2)知,△ADF ≌△BDE .则S △ADF =S △BDE ,AF=BE=x . 依题意得:y=S △BEF +S △ABD =12(2+x )xsin60°+12×2×2sin60°x+1)2.即x+1)20, ∴该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向上, ∴当x=0即点E 、B 重合时,y 最小值=29.(1)=;(2)证明见解析;(3)60°,BD=CE ;(4)90°,AM+BD=CM ;(5)7【分析】(1)由DE ∥BC ,得到DB ECAB AC=,结合AB=AC ,得到DB=EC ; (2)由旋转得到的结论判断出△DAB ≌△EAC ,得到DB=CE ;(3)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证明△DAB ≌△EAC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求出结论;(4)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和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到结论;(5)根据旋转的过程中△ADE 的面积始终保持不变,而在旋转的过程中,△ADC 的AC 始终保持不变,即可. 【详解】[初步感知](1)∵DE ∥BC , ∴DB ECAB AC=, ∵AB=AC , ∴DB=EC , 故答案为:=, (2)成立.理由:由旋转性质可知∠DAB=∠EAC , 在△DAB 和△EAC 中AD AE DAB EAC AB AC ⎪∠⎪⎩∠⎧⎨===, ∴△DAB ≌△EAC (SAS ), ∴DB=CE ;[深入探究](3)如图③,设AB ,CD 交于O ,∵△ABC 和△ADE 都是等边三角形, ∴AD=AE ,AB=AC ,∠DAE=∠BAC=60°,∴∠DAB=∠EAC , 在△DAB 和△EAC 中AD AE DAB EAC AB AC ⎪∠⎪⎩∠⎧⎨===, ∴△DAB ≌△EAC (SAS ), ∴DB=CE ,∠ABD=∠ACE , ∵∠BOD=∠AOC , ∴∠BDC=∠BAC=60°;(4)∵△DAE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AED=45°, ∴∠AEC=135°, 在△DAB 和△EAC 中AD AE DAB EAC AB AC ⎪∠⎪⎩∠⎧⎨===, ∴△DAB ≌△EAC (SAS ), ∴∠ADB=∠AEC=135°,BD=CE , ∵∠ADE=45°,∴∠BDC=∠ADB-∠ADE=90°,∵△ADE 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M 为△ADE 中DE 边上的高, ∴AM=EM=MD , ∴AM+BD=CM ;故答案为:90°,AM+BD=CM ; 【拓展提升】 (5)如图,由旋转可知,在旋转的过程中△ADE 的面积始终保持不变, △ADE 与△ADC 面积的和达到最大, ∴△ADC 面积最大,∵在旋转的过程中,AC 始终保持不变, ∴要△ADC 面积最大, ∴点D 到AC 的距离最大, ∴DA ⊥AC ,∴△ADE 与△ADC 面积的和达到的最大为2+12×AC×AD=5+2=7, 故答案为7. 【点睛】此题是几何变换综合题,主要考查了旋转和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旋转过程中面积变化分析,解本题的关键是三角形全等的判定.10.(1)m=6,()2,0;(2)当a=1时,ODE 面积的最大值为278【分析】(1)将点34,2A ⎛⎫ ⎪⎝⎭代入反比例函数解析式求出m ,根据坐标中点公式求出点C 的横坐标即可;(2)由AC 两点坐标求出直线AB 的解析式为3342y x =-,设D 坐标为33,(04)42D a a a ⎛⎫-<≤ ⎪⎝⎭,则6,E a a ⎛⎫⎪⎝⎭,进而得到2327(1)88ODESa =--+,即可解答【详解】解:(1)把点34,2A ⎛⎫ ⎪⎝⎭代入反比例函数(0)m y x x=>,得:324m =,解得:m=6,∵A 点横坐标为:4,B 点横坐标为0,故C 点横坐标为:4022+=, 故答案为:6,(2,0);(2)设直线AB 对应的函数表达式为y kx b =+.将34,2A ⎛⎫ ⎪⎝⎭,(2,0)C 代入得34220k b k b ⎧+=⎪⎨⎪+=⎩,解得3432k b ⎧=⎪⎪⎨⎪=-⎪⎩. 所以直线AB 对应的函数表达式为3342y x =-. 因为点D 在线段AB 上,可设33,(04)42D a a a ⎛⎫-<≤ ⎪⎝⎭, 因为//DE y 轴,交反比例函数图像于点E .所以6,E a a ⎛⎫ ⎪⎝⎭. 所以221633333273(1)2428488ODESa a a a a a ⎛⎫=⋅⋅-+=-++=--+ ⎪⎝⎭. 所以当a =1时,ODE 面积的最大值为278. 【点睛】本题考查了函数与几何综合,涉及了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三角形面积、坐标中点求法、二次函数的应用等知识点,解题关键是用函数解析式表示三角形面积.11.(1)y =﹣x 2+2x +3;(2)S 与m 的函数表达式是S =252m m --,S 的最大值是258,此时动点M 的坐标是(52,74);(3)点M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用时最少是3秒. 【分析】(1)首先求出B 点的坐标,根据B 点的坐标即可计算出二次函数的a 值,进而即可计算出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高二关于求阿基米德三角形面积最小值的解法

高二关于求阿基米德三角形面积最小值的解法

抛物线的弦与过弦的端点的两条切线所围成的三角形称为阿基米德三角形。

角形有一些有趣的性质,如若抛物线的弦过焦点,则过弦的端点的两条切线的交点在其准线上。

设抛物线y2=2px (p>0),弦AB 过焦点,△ ABQ为其阿基米德三角形,则△ ABQ的面积的最小值为___ 。

_P £解:抛物线y2= 2px (p>0 )的焦点F②0),可设直线AB的方程为x= ty +J ,代入y2= 2px 得y2—2pty —p2=0设点 A (x i, y i) , B (X2 , y2) (y i>0 , y2<0 )贝9 y i + y2= 2pt , y i y2=—p2,|AB| = |FA|+|FB| = ( x i +P) + ( x2 +」)=x i + X2 + p y/ 芝;"i*珥)」£珀坯tzpt) !十即[ =2卩+即+ p = 2卩+ p = 即+ p = 2p ( 1 + t2)y/ pPh-H,设切线AQ:y= k i (x—环)+ y i = k i x + —环—,代入y2= 2px 得,切线AQ的方程:y =切线BQ的方程:1 2 ■ I 山、亍L22 - |AB| - d = P ⑴ t)>P可见t=0 (即直线AB: x=与x轴垂直)时取等号,△ ABQ的面积最小值为p2阿基米德三(k i x + 即) —2px,整理得X+ =0=0,整理(两同乘;,再用平方差公式)(4pfe1y12p2) ( -2p2)=0=0, ( k i y i—p) 2= 0 , k i =',从而设切线BQ: y = k2 (x —X2)+ y2 = k2(x —即)+ y2, 同理可得,k2=联立①②,解得(y=—=p L于是点Q (,pt),其到直线AB的距离d==P T1+?从而S △ ABQ =k i2x2+财P冲亦)1延伸:点Q坐标:(,pt)表明点Q在抛物线准线上,2_L= _=_B L=_]从k i K2 =儿儿一儿$厂一,可知切线AQ、BQ互相垂直。

椭圆中一类三角形面积最大值与最小值的探究

椭圆中一类三角形面积最大值与最小值的探究

首先给出下面的引理.
引理
x2 y2 已 知 倾 斜 角 为 θ 的 直 线 l 与 椭 圆 a2 + b2 =
1(a > b > 0) 相交于不同的两点 A, B, 坐标原点 O 到直线
l 的距离为 √d, c 为椭圆的半焦距, 记 t = a2 − c2 cos2 θ, 则
d2 1
|AB| = 2ab
t = 1, x1 = −2, y1 = −2, 故 M (−2, −2). 又点 M 在反射光
线上, 从而得出反射光线得方程: 5x + 2y + 14 = 0.
练习
1. 求 与 圆 C : (x + 2)2 + (y − 6)2 = 1 关 于 直 线
3x − 4y + 5 = 0 对称的圆的方程. [人教 A 版必修 2P144]
bl
√ 4a2

l2.
4a
证明 设直线 AB 的倾斜角为 θ, 椭圆中心点 O 到直线
AB 的距离为 d, 椭圆的半焦距为 c, 设 t = a2 − c2 cos2 θ,
又 b2
a2 − c2 cos2 θ
a2, 所√以 t ∈ [b2, a2], 记 A =
[b2, a2]. 由 引 理 知: |AB| = 2ab
+
1 .
t

π
d2 1
不难验证 θ = 2 时, |AB| = 2ab − t2 + t 也成立, 故引理
成立.
注: 直 线 l 与 椭 圆 相 交 于 不 同 的 两 点 A, B, 要 求
d2 − t2
+
1 t
>
0,

2021重庆中考复习数学第18题专题训练一(含答案解析) (1)(1)

2021重庆中考复习数学第18题专题训练一(含答案解析) (1)(1)

2021 重庆中考复习数学第 18 题专题训练一(含答案解析)一、线段最小值问题例1、(2016•内乡县二模)如图,边长为6 的等边三角形ABC 中,E 是对称轴AD 上的一个动点,连接EC,将线段EC 绕点C 逆时针转60°得到FC,连接DF.则在点E 运动过程中,DF 的最小值是练习:如图,在△ABC 中,∠BAC=90°,D 是BC 的中点,E 是直线AD 上的一个动点,连接EC,将线段EC 绕点 C 逆时针旋转45°得到FC,连接DF,则在点 E 运动过程中,DF 的最小值是.例2、如图,边长为8 的正方形ABCD 中,动点P 在CD 边上,以AP 为直角边向上作等腰Rt△APE,边PE 与BC 交于点F,连接BE.则线段BE 在运动过程的最小值为.练习:如图,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2,点E、F 分别是边AB、CD 上的动点,且AE=CF,连接EF,将线段EF 绕点E 逆时针旋转90°得到线段EG,连接DG,则线段DG 长的最小值为.例3、(2019 春•鄞州区期末)如图,矩形ABCD 中,AB=2,BC=4,点E 是矩形ABCD 的边AD 上的一动点,以CE 为边,在CE 的右侧构造正方形CEFG,连结AF,则AF 的最小值为.练习:(2019 春•梁溪区期末)如图,正方形ABCD 中,AB=4,点E 为边AD 上一动点,连接CE,以CE 为边,作正方形CEFG(点D、F 在CE 所在直线的同侧),H 为CD 中点,连接FH.点E 在运动过程中,HF 的最小值为.AGE DH例4、(2019•惠山区一模)如图,正方形ABCD 中,O 是BC 边的中点,点 E 是正方形内一动点,OE=2,连接DE,将线段DE 绕点D 逆时针旋转90°得DF,连接AE,CF,OF.则线段OF 长的最小值练习:(2019•南充模拟)如图,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O 是BC 边的中点,P 是正方形内一动点,且OP =2,连接DP,将线段DP 绕点D 逆时针旋转90°到DQ,连接AP,CQ,PQ,则线段PQ 的最小值为.例5、(2019•宿迁)如图,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4,E 为BC 上一点,且BE=1,F 为AB 边上的一个动点,连接EF,以EF 为边向右侧作等边△EFG,连接CG,则CG 的最小值为.练习:1、(2019 秋•东台市期中)如图,正方形ABCD 中边长为6,E 为BC 上一点,且BE=1.5,F 为AB 边上的一个动点,连接EF,以EF 为边向右侧作等边△EFG,连接CG,则CG 的最小值为.2、如图,长方形ABCD 中,AB=6,BC=8,E 为BC 上一点,且BE=2,F 为AB 边上的一个动点,连接EF,将EF 绕着点 E 顺时针旋转45˚到EG 的位置,连接FG 和CG,则CG的最小值为.例6、(2019•锡山区一模)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A(2,4)、P(1,0),B 为y 轴上的动点,以AB 为边构造△ABC,使点C 在x 轴上,∠BAC=90°.M 为BC 的中点,则PM 的最小值为.练习: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A(4,8)、P(2,0),B 为y 轴上的动点,以AB 为边构造△ABC,使点C 在x 轴上,∠BAC=90°.M 为BC 的中点,则PM 的最小值为.例7、(2017 秋•上虞区期末)如图,矩形ABCD 中,已知AB=6,BC=8,点E 是边AD 上一点,以CE 为直角边在与点D 的同侧作等腰直角△CEG,连结BG,当点E 在边AD 上运动时,线段BG 长度的最小值是练习:(2017•龙华区二模)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矩形OABC 的顶点A 在x 轴上,OA=4,OC=3,点D 为BC 边上一点,以AD 为一边在与点B 的同侧作正方形ADEF,连接OE.当点D 在边BC 上运动时,OE 的长度的最小值是.例8、如图,线段AB=8,D 为AB 的中点,点E 是平面内一动点,且满足DE=2,连接BE,将BE 绕点E 逆时针旋转90°得到EC,连接AC、BC,则线段AC 长度的最大值为.二、线段和最小值问题例1、如图,在正方形ABCD 中,AB=6,E 是BC 边的中点,F 是CD 边上的一点,且DF=2,若M、N 分别是线段AD、AE 上的动点,则MN+MF 的最小值为.练习:如图,矩形ABCD 中,AB=4,AD=6,点E,F 分别是AB,BC 边上的两动点,且EF=2,点G 为EF 的中点,点H 为AD 边上一动点,连接CH,GH,则GH+CH 的最小值为9 .例2、(2016 春•青山区期中)如图,在矩形ABCD 中,AB=2,BC=4,点E 和点F 分别是AC 和BC 上的动点,在点E 和点F 运动的过程中,BE+EF 的最小值为练习:1、(2017 春•东西湖区期中)如图,在▱ABCD 中,AB=2,AB AC ,∠D=60°,点P、Q 分别是AC和BC 上的动点,在点P 和点Q 运动的过程中,PB+PQ 的最小值2、如图,矩形ABCD 中,AB=3,BC=4,点M、点N 分别在BD、BC 上,则CM+MN 的最小值为.例3、(2019 春•新吴区期末)如图,菱形ABCD 的边长为4,∠A=60°,E 是边AD 的中点,F 是边AB 上的一个动点将线段EF 绕着点E 逆时针旋转60°得到EG,连接BG、CG,则BG+CG 的最小值为.练习: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M 是AD 边的中点,N 是AB 边上一动点,将线段MN 绕点M 逆时针旋转90 至MN′,连接N′B,N′C,则N′B+N′C 的最小值是.例4、(2015•石家庄模拟)如图,已知在矩形ABCD 中,AB=4,BC=2,点M,E 在AD 上,点F 在边AB 上,并且DM=1,现将△AEF 沿着直线EF 折叠,使点A 落在边CD 上的点P 处,则当PB+PM 最小时,ME 的长度为例5、(2019 春•张家港市期末)如图,矩形ABCD 中,AB=8,BC=4,P,Q 分别是直线AB,AD 上的两个动点,点E 在边CD 上,DE=2,将△DEQ 沿EQ 翻折得到△FEQ,连接PF,PC,则PF+PC 的最小值为练习:(2019 春•邗江区校级月考)如图,矩形ABCD 中,AB=2,BC=4,P,Q 分别是BC,AB 上的两个动点,AE=1,△AEQ 沿EQ 翻折形成△FEQ,连接PF,PD,则PF+PD 的最小值是.例6、(2018•朝阳区二模)如图,在矩形ABCD 中,AB=1,AD=2,E 是边AD 的中点,F 是边AB 上的一个动点,连结EF,过点E 作EG⊥EF 交BC 于点G.则AF+EF+CG 的最小值为 2 .练习:如图,在矩形ABCD 中,AB=4,AD=8,E 是边AD 的中点,F 是边AB 上的一个动点,连结EF,过点E 作EG⊥EF 交BC 于点G.则AF+EF+CG 的最小值为.例7、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已知点A(1,0),点C 是y 轴上的动点,线段CA 绕着点C 按逆时针方向旋转90°至线段CB,CA=CB,连接BO、BA,则BO+BA 的最小值是.例8、如图,矩形ABCD 中,AB=3,AD=4,点E、F 分别是边BC 和对角线BD 上的动点,且BE=DF,则AE+AF 的最小值是.例1、(2018 秋•成都期末)如图,在矩形ABCD 中,AB=6,AD=3,M 是AD 边的中点,N 是AB 边上的一动点,将△AMN 沿MN 所在直线翻折得到△A'MN,连接A'C.在MN 上存在一动点P.连接A'P、CP,则△A'PC 周长的最小值是.例2、(2019 春•雨花区校级期中)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AB=10,AD=16,∠A=60°,P 是射线AD 上一点,连接PB,沿PB 将△APB 折叠,得△A'PB.当点P 为AD 中点时,点F 是边AB 上不与点A,B 重合的一个动点,将△APF 沿PF 折叠,得到△A'PF,连接BA',则△BA'F 周长的最小值为.练习: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AB=8,AD=12,∠A=60°,P 是射线AD 上一点,连接PB,沿PB 将△APB 折叠,得△A'PB.当点P 为AD 中点时,点F 是边AB 上不与点A,B 重合的一个动点,将△APF 沿PF 折叠,得到△A'PF,连接BA',则△BA'F 周长的最小值为.例1、如图,已知,在矩形ABCD 中,AD=2,AB=4,点E,F 是边CD 上的动点(点F 在点E 右侧),且EF=1,则四边形ABFE 周长的最小值为.练习:1、(2018 秋•金牛区校级月考)在矩形ABCD 中,AB=8,BC=10,G 为AD 边的中点.如图,若E、F为边AB 上的两个动点,且EF=4,当四边形CGEF 的周长最小时,则求AF 的长为.G例2、(2019•长丰县二模)如图,矩形ABCD 中,AB=5,AD=10,点E,F,G,H 分别在矩形各边上,点F,H 为不动点,点E,G 为动点,若要使得AF=CH,BE=DG,则四边形EFGH 周长的最小值为练习:(2018•保定一模)如图,矩形ABCD 中,AB=8,BC=6,点E,F,G,H 分别在矩形ABCD 各边上,且AE=CG,BF=DH,则四边形EFGH 周长的最小值为五、三角形面积最小值问题例1、(2018•无锡)如图,矩形ABCD 中,AB=4,AD=2,E 为边AD 上一个动点,连结BE,取BE 的中点G,点G 绕点E 逆时针旋转90°得到点F,连结CF,则△CEF 面积的最小值是例2、(2016•江东区一模)如图,点E 为正方形ABCD 中AD 边上的动点,AB=2,以BE 为边画正方形BEFG,连结CF 和CE,则△CEF 面积的最小值为.例3、(八中定时练习六18 题2019•无锡)如图,在△ABC 中,AB =AC = 5, BC = 4 ,D 为边AB 上一动点(B 点除外),以CD 为一边作正方形CDEF,连接BE,则∆BDE 面积的最大值为.例4、(2019 秋•青山区期中)如图,在△ABC 中,∠BAC=120°,AB=AC=6,D 为边AB 上一动点(不与B 点重合),连接CD,将线段CD 绕着点D 逆时针旋转90°得到DE,连接BE,则△BDE 的面积的最大值为.5例5、(2018 秋•西安期末)如图,△ABC 中,点 D 是边AB 上任意一点,以CD 为边在AD 的右侧作等边△DCE,连接BE,则△BDE 面积的最大值为.例6、(2013 春•建湖县期中)如图,在△ABC 中,∠BAC=90°,AB=AC,点D 为射线BC 上一动点,以AD 为边作正方形ADEF,连接CF.当点D 在线段BC 上时,若BC=2,CF 交DE 于点P,连接AP,则△ACP 的面积的最大值为.六、四边形面积最小值问题例1、如图,已知在菱形ABCD 中,AB=1,且∠A=30°,E、F、G、H 分别时AB、BC、CD、DA 上的点,且AE=BF=CG=DH.设AE=x(0≤x≤1).则四边形EFGH 的面积的最小值为练习:如图,已知在菱形ABCD 中,AB=4,且∠A=30°,E、F、G、H 分别时AB、BC、CD、DA 上的点,且AE=BF=CG=DH.设AE=x(0≤x≤1).则四边形EFGH 的面积的最小值为例2、如图.矩形ABCD 中,AB=6,BC=8,点E 是AB 边上一点,且AE=4,点F 是EC 边上的任意一点,把△BEF 沿EF 翻折,点B 的对应点为G,连接AG、CG,当四边形AGCD 的面积有最小值时,BF 的长度为.练习:1、(2019•龙泉驿区模拟)如图,矩形ABCD 中,AB=3,BC=4,点E 是AB 边上一点,且AE=2,点F是边BC 上的任意一点,把△BEF 沿EF 翻折,点B 的对应点为G,连接AG,CG,则四边形AGCD 的面积的最小值为.2、如图,矩形ABCD 中,AB=3,BC=4,点E 是AB 边上一点,且AE=2,点F 是BC 边上的任意一点,把△BEF 沿EF 翻折,点B 的对应点为G,连接AG、CG,当四边形AGCD 的面积最小时,BF 的长度为.2020 重庆中考复习数学第 18 题专题训练一(含答案解析)一、线段最小值问题例1、(2016•内乡县二模)如图,边长为6 的等边三角形ABC 中,E 是对称轴AD 上的一个动点,连接EC,将线段EC 绕点C 逆时针转60°得到FC,连接DF.则在点E 运动过程中,DF 的最小值是解:取线段AC 的中点G,连接EG,如图所示.∵△ABC 为等边三角形,且AD 为△ABC 的对称轴,∴CD=CG=AB=3,∠ACD=60°,∵∠ECF=60°,∴∠FCD=∠ECG.在△FCD 和△ECG 中,,∴△FCD≌△ECG(SAS),∴DF=GE.当EG∥BC 时,EG 最小,∵点G 为AC 的中点,∴此时CD=.练习:如图,在△ABC 中,∠BAC=90°,D 是BC 的中点,E 是直线AD 上的一个动点,连接EC,将线段EC 绕点C 逆时针旋转45°得到FC,连接DF,则在点E 运动过程中,DF 的最小值是2﹣.解:如图,在AC 上取一点G,使CG=CD,连接EG,∵AB=AC=2,∠BAC=90°∴∠ACB=45°,∴CD=2•cos45°=2,∵旋转角为45°,∴∠ECD+∠DCF=45°,又∵∠ECD+∠GCE=∠ACB=45°,∴∠DCF=∠GCE,∵AD 是等腰直角△ABC 的对称轴BC,∵CD=CG,又∵CE 旋转到CF,∴CE=CF,在△DCF 和△GCE 中,,∴△DCF≌△GCE(SAS),∴DF=EG,根据垂线段最短,EG⊥AD 时,EG 最短,即DF 最短,EN 2 +NB2(8 -x)2 +x22(x - 4)2 ) + 32∵∠CAD=×90°=45°,AG=AC﹣CG=2 ﹣2,∴EG=AG•sin45°=(2 =2﹣,∴DF=2﹣.例2、如图,边长为8 的正方形ABCD 中,动点P 在CD 边上,以AP 为直角边向上作等腰Rt△APE,边PE 与BC 交于点F,连接BE.则线段BE 在运动过程的最小值为.MN解:如图,过点E 作EM⊥CD 于M,过点E 作EN⊥CB 于N.设CP=x,则EN=MC=8﹣x,NB=x,∴BE ===,∴当x = 4 时,BE 的值最小,最小值为.练习:如图,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2,点E、F 分别是边AB、CD 上的动点,且AE=CF,连接EF,将线段EF 绕点E 逆时针旋转90°得到线段EG,连接DG,则线段DG 长的最小值为.解:如图,过点F 作FM⊥AB 于M,过点G 作GH⊥AD 于H,GN⊥AB 于N,∵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AB=BC=AD=CD=2,∠B=∠C=∠BAD=90°,且FM⊥AB,GH⊥AD,GN⊥AB,∴四边形BCFM,四边形AHGN 是矩形,∴BM=CF,NG=AH,AN=GH,MF=BC=2,∵将线段 EF 绕点 E 逆时针旋转 90°得到线段 EG ,∴EG =EF ,∠GEF =90°,∴∠NEG +∠FEM =90°,且∠NGE +∠NEG =90°,∴∠FEM =∠NGE ,且∠N =∠FME =90°,EF =EG ,∴△EGN ≌△EFM (AAS )∴NE =MF =2,EM =NG ,设 AE =CF =a ,∴EM =2﹣2a =NG =AH ,AN =2﹣a =GH ,∴HD =AD ﹣AH =2﹣(2﹣2a )=2a , ∵GD =∴当 时,GD 有最小值,例 3、(2019 春•鄞州区期末)如图,矩形 ABCD 中,AB =2,BC =4,点 E 是矩形 ABCD 的边 AD 上的一动点,以 CE 为边,在 CE 的右侧构造正方形 CEFG ,连结 AF ,则 AF的最小值为 3.解:过 F 作 FH ⊥ED ,∵正方形 CEFG ,∴EF =EC ,∠FEC =∠FED +∠DEC =90°,∵FH ⊥ED ,∴∠FED +∠EFH =90°,∴∠DEC =∠EFH ,且 EF =EC ,∠FHE =∠EDC =90°,∴△EFH ≌△EDC (AAS ),∴EH =DC =2,FH =ED , ==∴当 AE =1 时,AF 的最小值为 3练习:(2019 春•梁溪区期末)如图,正方形 ABCD 中,AB =4,点 E 为边 AD 上一动点,连接 CE ,以 CE 为边, 作正方形 CEFG (点 D 、F 在 CE 所在直线的同侧),H 为 CD 中点,连接 FH .点 E 在运动过程中, HF 的最小值为.A GBC图 1EDH解:如图1,连接DF,过点F 作FM⊥AD,交AD 延长线于点M,过点F 作FN⊥CD 的延长线于点N,∵△EFM≌△CED,∴CD=EM,DE=FM,∴CD=AD=EM,∴AE=DM,设AE=x=DM,则DE=4﹣x=FM,∵FN⊥CD,FM⊥AD,ND⊥AD,∴四边形FNDM 是矩形,∴FN=DM=x,FM=DN=4﹣x∴NH=4﹣x+2=6﹣x,在Rt△NFH 中==∴当x=3 时,HF 有最小值=3.例4、(2019•惠山区一模)如图,正方形ABCD 中,O 是BC 边的中点,点 E 是正方形内一动点,OE=2,连接DE,将线段DE 绕点D 逆时针旋转90°得DF,连接AE,CF,OF.则线段OF 长的最小值解法一:如图,连接DO,将线段DO 绕点D 逆时针旋转90°得DM,连接OF,FM,OM,∵∠EDF=∠ODM=90°,∴∠EDO=∠FDM,∵DE=DF,DO=DM,∴△EDO≌△FDM(SAS),∴FM=OE=2,∵正方形ABCD 中,AB=2 ,O 是BC 边的中点,∴OC=,∴OM=,∵OF+MF≥OM,∴OF≥.故选:D.解法二:如图,由于OE=2,所以E 点可以看作是以O 为圆心,2 为半径的半圆上运动,延长BA 到P 点,使得AP=OC,连接PE,∵AE=CF,∠PAE=∠OCF,∴△PAE≌△OCF,∴PE=OF,当O、E、P 三点共线时,PE 最小==5 ,∴PE=OF=OP﹣OE=5﹣2,∴OF 的最小值是﹣2.练习:(2019•南充模拟)如图,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O 是BC 边的中点,P 是正方形内一动点,且OP =2,连接DP,将线段DP 绕点D 逆时针旋转90°到DQ,连接AP,CQ,PQ,则线段PQ 的最小值为.解:连接OD,如图所示DP,OD===5,∵OP+DP≥OD,∴DP≥OD﹣OP=5﹣2=3,∴PQ≥3,∴线段PQ 的最小值为.例5、(2019•宿迁)如图,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4,E 为BC 上一点,且BE=1,F 为AB 边上的一个动点,连接EF,以EF 为边向右侧作等边△EFG,连接CG,则CG 的最小值为.解:由题意可知,点F 是主动点,点G 是从动点,点F 在线段上运动,点G 也一定在直线轨迹上运动将△EFB 绕点E 旋转60°,使EF 与EG 重合,得到△EFB≌△EHG,从而可知△EBH 为等边三角形,点G 在垂直于HE 的直线HN 上,作CM⊥HN,则CM 即为CG 的最小值,作EP⊥CM,可知四边形HEPM 为矩形,则EC=1+=,CG 的最小值.练习:1、(2019 秋•东台市期中)如图,正方形ABCD 中边长为6,E 为BC 上一点,且BE=1.5,F 为AB 边上的一个动点,连接EF,以EF 为边向右侧作等边△EFG,连接CG,则CG 的最小值为.解:由题意可知,点F 是主动点,点G 是从动点,点F 在线段上运动,点G 也一定在直线轨迹上运动将△EFB 绕点E 旋转60°,使EF 与EG 重合,得到△EFB≌△EHG,从而可知△EBH 为等边三角形,点G 在垂直于HE 的直线HN 上,作CM⊥HN,则CM 即为CG 的最小值,作EP⊥CM,可知四边形HEPM 为矩形,则CM=MP+CP=HE+ EC==,故CG 的最小值为:.2、如图,长方形ABCD 中,AB=6,BC=8,E 为BC 上一点,且BE=2,F 为AB 边上的一个动点,连接EF,将EF 绕着点 E 顺时针旋转45˚到EG 的位置,连接FG 和CG,则CG的最小值为.解析:例6、(2019•锡山区一模)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A(2,4)、P(1,0),B 为y 轴上的动点,以AB 为边构造△ABC,使点C 在x 轴上,∠BAC=90°.M 为BC 的中点,则PM 的最小值为.解:如图,作AH⊥y 轴于H,CE⊥AH 于E.则四边形CEHO 是矩形,OH=CE=4,∵∠BAC=∠AHB=∠AEC=90°,∴∠ABH+∠HAB=90°,∠HAB+∠EAC=90°,∴∠ABH=∠EAC,∴△AHB∽△CEA,∴=,∴=,∴AE=2BH,设BH=x 则AE=2x,∴OC=HE=2+2x,OB=4﹣x,∴B(0,4﹣x),C(2+2x,0)∵BM=CM,∴M(1+x,),∵P(1,0),∴PM==,∴当x=时,PM 有最小值,最小值为.x 2+ (8-x )2 25 x 2 - 4x + 16 4 练习: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 A (4,8)、P (2,0),B 为 y 轴上的动点,以 AB 为边构造△ABC ,使点 C在 x 轴上,∠BAC =90°.M 为 BC 的中点,则 PM 的最小值为.解:如图,作 AH ⊥y 轴于 H ,CE ⊥AH 于 E .则四边形 CEHO 是矩形,OH =CE =8,∵∠BAC =∠AHB =∠AEC =90°,∴∠ABH +∠HAB =90°,∠HAB +∠EAC =90°, ∴∠ABH =∠EAC ,∴△AHB ∽△CEA ,∴ = ,∴ 4 = BH ,8 AE ∴AE =2BH ,设 BH =x 则 AE =2x ,∴OC =HE =4+2x ,OB =8﹣x ,∴B (0,8﹣x ),C (4+2x ,0)∵BM =CM ,∴M (2+x , 8 - x),∵P (2,0),2∴ PM = = =∴当 x = 8 时,PM 有最小值 4 30.5 5例 7、(2017 秋•上虞区期末)如图,矩形 ABCD 中,已知 AB =6,BC =8,点 E 是边 AD 上一点,以 CE 为直角边在与点 D 的同侧作等腰直角△CEG ,连结 BG ,当点 E 在边 AD 上运动时,线段 BG 长度的最小值是解:如图作 GH ⊥BA 交 BA 的延长线于 H ,EM ⊥HG 于 M ,交 BC 于 N .则 MN ⊥BC .设 AE =m .∵∠EMG =∠ENC =∠CEG =90°,∴∠MEG +∠CEN =90°,∠CEN +∠ECN =90°,∴∠MEG =∠ECN ,∵EG =EC ,∴△MEG ≌△NCE (AAS ),∴EM =CN =AH =8﹣m ,MG =EN =6, 在 Rt △BHG 中==,∴当 m =4 时,BG 有最大值,最大值为.5 (x - 8)2 + 96 4 5 5练习:(2017•龙华区二模)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矩形OABC 的顶点A 在x 轴上,OA=4,OC=3,点D 为BC 边上一点,以AD 为一边在与点B 的同侧作正方形ADEF,连接OE.当点D 在边BC 上运动时,OE 的长度的最小值是 5 .解:如图所示:过点D 作DG⊥OA,过点E 作HE⊥DG.∵DG⊥OA,HE⊥DG,∴∠EHD=∠DGA=90°.∴∠GDA+∠DAG=90°.∵四边形ADEF 为正方形,∴DE=AD,∠HDE+∠GDA=90°.∴∠HDE=∠GAD.在△HED 和△GDA 中,∴△HED≌△GDA.∴HE=DG=3,HD=AG.设D(a,3),则DC=a,DH=AG=4﹣a.∴E(a+3,7﹣a).∴OE==.当a=2 时,OE 有最小值,最小值为.例8、如图,线段AB=8,D 为AB 的中点,点E 是平面内一动点,且满足DE=2,连接BE,将BE 绕点E 逆时针旋转90°得到EC,连接AC、BC,则线段AC 长度的最大值为 6 .解:以BD 为直角边在BD 上方作等腰直角三角形BOD,如图,连接CO、AO.则,又.∵E 点运动轨迹是以E 为圆心,DE=2 为半径的圆,∴C 点运动的轨迹是以O 为圆心为半径的圆.∵AC≤AO+OC,AO=4,OC=2.∴AC 最大值为+2=6.二、线段和最小值问题例1、如图,在正方形ABCD 中,AB=6,E 是BC 边的中点,F 是CD 边上的一点,且DF=2,若M、N 分别是线段AD、AE 上的动点,则MN+MF 的最小值为.解:作点F 关于AD 的对称点G,过G 作GN⊥AE 与N,交AD 于M,则GN 的长度等于MN+MF 的最小值,∵△DGM≌△DGF,∴∠DMF=∠GMD,∵∠GMD=∠AMN,∠AMN+∠MAN=∠MAN+∠BAE=90°,∴∠FMD=∠BAE=∠AMN,∴△ABE∽△DMF∽△AMN,∴,∵AB=6,∴BE=3,∵DF=2,∴DM=4,∴AM=2,∵,∴MN=,∵GM=2 ,∴GN=GM+MN=MN+MF=+2 .∴MN+MF 的最小值.练习:如图,矩形ABCD 中,AB=4,AD=6,点E,F 分别是AB,BC 边上的两动点,且EF=2,点G 为EF 的中点,点H 为AD 边上一动点,连接CH,GH,则GH+CH 的最小值为9.解:由已知,点G 在以B 圆心,1 为半径的圆在与长方形重合的弧上运动.作C 关于AD 的对称点C′,连接C′B,交AD 于H,交以D 为圆心,以1 为半径的圆于G 由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此时C′B 的值最小,则GH+CH 的最小值C′G=10﹣1=9.例2、(2016 春•青山区期中)如图,在矩形ABCD 中,AB=2,BC=4,点E 和点F 分别是AC 和BC 上的动点,在点E 和点F 运动的过程中,BE+EF 的最小值为AP解:如图,作点B 关于 AC 的对称点 B ′,过点 B ′作 B ′F ⊥BC 于 F ,交 AC 于 E ,连接 CB ′交 AD于 P ,连接 BE ,∵四边形 ABCD 是矩形,∴AD ∥BC ,∴∠BCA =∠PAC ,∵点 B 关于 AC 的对称点是 B ′,∴∠PCA =∠BCA ,∴∠PAC =∠PCA ,∴PA =PC .令 P A =x ,则 PC =x ,PD =4﹣x .在 Rt △CDP 中,∵PC 2=PD 2+CD 2,∴x 2=(4﹣x )2+22,∴x =2.5, ∵co s ∠B ′CF =co s ∠CP D ,∴CF :B ′C =DP :CP ,∴CF :4=1.5:2.5,∴CF =,∴B ′F ==,∴BE +EF 的最小值为. 练习:1、(2017 春•东西湖区期中)如图,在▱ABCD 中,AB =2, AB ⊥ AC ,∠D =60°,点 P 、Q 分别是 AC 和 BC 上的动点,在点 P 和点 Q 运动的过程中,PB +PQ 的最小值FDBC解:作点 B 关于 AC 的对称点 F ,连接 CF ,作 FQ ⊥ BC 交 AC 于点P ,则 FQ 的长即为 PB +PQ 的最小值(垂线 段 最 短 ), 易 知 △BCF 是 等 边 三 角 形 ,∴BP +PQ 的 最 小 值 为. 2 、如图,矩形 ABCD 中,AB =3,BC =4,点 M 、点 N 分别在 BD 、BC 上,则 CM +MN 的最小值为.解:如图,作出点C 关于BD 的对称点E,过点E 作EN⊥BC 于N,交BD 于M,连接CM,此时CM+MN =EN 最小;∵四边形ABCD 是矩形,∴∠BCD=90°,CD=AB=3,根据勾股定理得,BD=5,∵CE⊥BC,∴BD×CF=BC×CD,∴CF==,由对称得,在Rt△BCF 中=,∴sin∠BCF=,在Rt△CEN 中=;即:CM+MN 的最小值;例3、(2019 春•新吴区期末)如图,菱形ABCD 的边长为4,∠A=60°,E 是边AD 的中点,F 是边AB 上的一个动点将线段EF 绕着点E 逆时针旋转60°得到EG,连接BG、CG,则BG+CG 的最小值为.解:如图,取AB 的中点N.连接EN,EC,GN,作EH⊥CD 交CD 的延长线于H.∵四边形ABCD 是菱形,∴AD=BD,∵AE=ED,AN=NB,∴AE=AN,∵∠A=60°,∴△AEN 是等边三角形,∴∠AEN=∠FEG=60°,∴∠AEF=∠NEG,∵EA=EN,EF=EG,∴△AEF≌△NEG(SAS),∴∠ENG=∠A=60°,∵∠ANE=60°,∴∠GNB=180°﹣60°﹣60°=60°,∴点G 的运动轨迹是射线NG,易知B,E 关于射线NG 对称,∴GB=GE,∴GB+GC=GE+GC≥EC,在Rt△DEH 中,∵∠H=90°,DE=2,∠EDH=60°,∴DH=DE=1,EH=,在Rt△ECH 中=2 ,∴GB+GC≥2 ,∴GB+GC 的最小值为.练习: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M 是AD 边的中点,N 是AB 边上一动点,将线段MN 绕点M 逆时针旋转90 至MN′,连接N′B,N′C,则N′B+N′C 的最小值是2 .解:如图,作ME⊥AD 交AB 于E,连接EN′、AC、作CF⊥AB 于F.∵∠MAE=45°,∴△MAE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MA=ME,∵∠AME=∠NMN′=90°,∴∠AMN=∠EMN′,∵MN=MN′,∴△AMN≌△EMN′,∴∠MAN=∠MEN′=45°,∴∠AEN′=90°,∴EN′⊥AB,∵AM=DM=,AB=4,∴AE=2,EB=2,∴AE=EB,∴N′B=N′A,∴N′B+N′C=N′A+N′C,∴当A、N′、C 共线时,N′B+N′C 的值最小,最小值=AC,在Rt△BCF 中,∠CBF=∠DAB=45°,∴CF=BF=2,在Rt△ACF 中=2例4、(2015•石家庄模拟)如图,已知在矩形ABCD 中,AB=4,BC=2,点M,E 在AD 上,点F 在边AB 上,并且DM=1,现将△AEF 沿着直线EF 折叠,使点A 落在边CD 上的点P 处,则当PB+PM 最小时,ME 的长度为解:延长AD 到M′,使得DM′=DM=1,连接PM′,如图.当PB+PM 的和最小时,M′、P、B 三点共线.∵四边形ABCD 是矩形,AB=4,BC=2,∴DC=AB=4,AD=BC=2,AD∥BC,∴△DPM′∽△CPB,∴==,∴DP=PC,∴DP=DC=.设AE=x,则PE=x,DE=2﹣x,在Rt△PDE 中)2=x2,解得,∴ME=AE﹣AM=﹣1=.故选:B.例5、(2019 春•张家港市期末)如图,矩形ABCD 中,AB=8,BC=4,P,Q 分别是直线AB,AD 上的两个动点,点E 在边CD 上,DE=2,将△DEQ 沿EQ 翻折得到△FEQ,连接PF,PC,则PF+PC 的最小值为解:作点C 关于AB 的对称点H,连接PH,EH,如图所示:∵矩形ABCD 中,AB=8,BC=4,DE=2,∴CE=CD﹣DE=AB﹣DE=6,CH=2BC=8,∴EH===10,∵点C 与点P 关于AB 对称,∴CP=PH,∴PF+PC=PF+PH,∵EF=DE=2 是定值,∴当E、F、P、H 四点共线时,PF+PH 值最小,最小值=10﹣2=8,∴PF+PC 的最小值为8.练习:(2019 春•邗江区校级月考)如图,矩形ABCD 中,AB=2,BC=4,P,Q 分别是BC,AB 上的两个动点,AE=1,△AEQ 沿EQ 翻折形成△FEQ,连接PF,PD,则PF+PD 的最小值是 4 .解:如图作点D 关于BC 的对称点D′,连接PD′,ED′.在Rt△EDD′中,∵DP=PD′,∴PD+PF=PD′+PF,∵EF=EA=1 是定值,∴当E、F、P、D′共线时,PF+PD′定值最小,最小值=5﹣1=4,∴PF+PD 的最小值为4,例6、(2018•朝阳区二模)如图,在矩形ABCD 中,AB=1,AD=2,E 是边AD 的中点,F 是边AB 上的一个动点,连结EF,过点E 作EG⊥EF 交BC 于点G.则AF+EF+CG 的最小值为 2 .解:如图,过点E 作EH⊥BC 于点H.∵四边形ABCD 是矩形,∴AB∥BC,∠A=90°.∴AB=EH,∠A=∠EHG=∠AEH=90°.∴∠FEH+∠AEF=90°.∵EG⊥EF,∴∠FEH+∠HEG=90°.∴∠AEF=∠HEG.∵AD=2AB,AD=2AE,∴AE=AB.∴AE=HE 且∠AEF=∠HEG,∠A=∠EHG ∴△AEF≌△HEG.∴EF=GE.∵AB=1,AD=2,∴AE=DE=1∵∠D=∠C=90°,EH⊥BC∴DCHE 是矩形∴DE=CH=1∵△AEF≌△EHG∴AF=HG,EF=EG,EH=AE=1∴AF+EF+CG=HG+CG+EG=CH+EG=1+EG由两平行线之间垂线段最短,当EG⊥BC 时,AF+EF+CG 的值最小,即EG=1 时,AF+EF+CG 的最小值为2练习:如图,在矩形ABCD 中,AB=4,AD=8,E 是边AD 的中点,F 是边AB 上的一个动点,连结EF,过点E 作EG⊥EF 交BC 于点G.则AF+EF+CG 的最小值为.例7、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已知点A(1,0),点C 是y 轴上的动点,线段CA 绕着点C 按逆时针方向旋转90°至线段CB,CA=CB,连接BO、BA,则BO+BA 的最小值是.如图作BH⊥OH 于H.设点C 的坐标为(0,m),由(1)知:OC=HB=m,OA=HC=1,则点B(m,1+m),则+,BO+BA 的值,相当于求点P(m,m)到点M(1,﹣1)和点N(0,﹣1)的最小值,相当于在直线y=x 上寻找一点P(m,m),使得点P 到M(0,﹣1),到N(1,﹣1)的距离和最小,作M 关于直线y=x 的对称点M′(﹣1,0),易知PM+PN=PM′+PN≥NM′,M′N=,故:BO+BA 的最小值.例8、如图,矩形ABCD 中,AB=3,AD=4,点E、F 分别是边BC 和对角线BD 上的动点,且BE=DF,则AE+AF 的最小值是.解法一:如图,作点D 关于BC 的对称点G,连接BG,在BG 上截取BH,使得BH=AD,连接AH.作HM⊥AB 交AB 的延长线于M.∵四边形ABCD 是矩形,∴AB=CD=3,BC=AD=4,AD∥BC,∴∠ADF=∠DBC,∵DC=CG,BC⊥DG,∴BD=BG,∴∠DBC=∠CBG,∴∠ADF=∠HBE,∵DA=BH,DF=BE,∴△ADF≌△HBE(SAS),∴AF=EH,∴AE+AF=AE+EH≥AH,在Rt△BCD 中=5,由△BHM∽△DBC,可==,∴==,∴BM=,MH=,∴AM=3+=,在Rt△AMH 中,AH=,∴AE+AF≥,∴AE+AF 的最小值.解法二:如图,作FG⊥AD于G.∵BE=DF,∴设BE=DF=x,∵矩形ABCD,AB=3,AD=4,∴∠BAD=∠ABC=90°根据勾股定理得,∵FG⊥AD,∴∠FGD=90°,∴∠BAD=∠FGD=90°∵∠ADB=∠GDF,∴△BAD∽△FGD,∴即∴GF=x,GD=x,AG=4﹣x在Rt△ABE 中,∠ABE=90°,根据勾股定理得AE=在Rt△AGF 中,∠AGF=90°,根据勾股定理得AF==,AE+AF=+可以看成是在平面直角坐标系里点(x,0)和点(0,3)的距离与点(x,0)和点,﹣)的距离之和.,当点(0,3)、(x,0)、,﹣)三点共线时,AE+AF 值最小,就是点(0,3)、,﹣)之间的距离,=.三、三角形周长最小值问题例1、(2018 秋•成都期末)如图,在矩形ABCD 中,AB=6,AD=3,M 是AD 边的中点,N 是AB 边上的一动点,将△AMN 沿MN 所在直线翻折得到△A'MN,连接A'C.在MN 上存在一动点P.连接A'P、CP,则△A'PC 周长的最小值是﹣+3 .解:分两步:①连接AP,则AP=AP′,∴△A'PC 周长=A′P+PC+A′C=AP+PC+A′C,∵A′P+PC≥AC,当A、P、C 三点共线时,A′P+PC 有最小值,是AC 的长,∴AC 与MN 的交点就是点P,由勾股定理得=3,②连接CM,∵A′C≥CM﹣A′M,∴当M、A′、C 三点共线时,A′C 有最小值,此时,∵M 是AD 的中点=,由折叠得:AM=A′M=1.5,∴A′C=MC﹣A′M=﹣1.5,∴△A'PC 周长的最小值是:+3 ,例2、(2019 春•雨花区校级期中)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AB=10,AD=16,∠A=60°,P 是射线AD 上一点,连接PB,沿PB 将△APB 折叠,得△A'PB.当点P 为AD 中点时,点F 是边AB 上不与点A,B 重合的一个动点,将△APF 沿PF 折叠,得到△A'PF,连接BA',则△BA'F 周长的最小值为.解:如图,作BH⊥AD 于H,连接,∴PB==,由翻折可知:PA=PA′=8,FA=FA′,∴△BFA′的周长=22 + (4 3)2 E F32 +42FA ′+BF +BA ′=AF +BF +BA ′=AB +BA ′=10+BA ′,∴当 BA ′的周长最小时,△BFA ′的周长最小 ﹣8,∴BA ′的最小值为 ﹣8,∴△BFA ′的周长的最小值为 ﹣8=2+2.练习:如图,在平行四边形 ABCD 中,AB =8,AD =12,∠A =60°,P 是射线 AD 上一点,连接 PB ,沿 PB 将△APB 折叠,得△A 'PB .当点 P 为 AD 中点时,点 F 是边 AB 上不与点 A ,B 重合的一个动点,将△APF 沿 PF 折叠,得到△A 'PF ,连接 BA ',则△BA 'F 周长的最小值为 .解:如图,作 BH ⊥AD 于 H ,连接,∴ PB = = = 2 ,由翻折可知:PA =PA ′=6,FA =FA ′,∴△BFA ′的周长=FA ′+BF +BA ′=AF +BF +BA ′=AB +BA ′=8+BA ′,∴当 BA ′的最小时,△BFA′的周长最小,∵BA ′≥PB ﹣PA ′,∴BA ′≥ 2 ﹣6,∴BA ′的最小值为2 ﹣6,∴△BFA ′的周长的最小值为 8+ 2 ﹣6= 2 +2.四、四边形周长最小值问题例 1、如图,已知,在矩形 ABCD 中,AD =2,AB =4,点 E ,F 是边 CD 上的动点(点 F 在点 E 右侧), 且 EF =1,则四边形 ABFE 周长的最小值为 10 .AMBDCN解:在 AB 上截取 AM =EF ,作点 M 关于直线 DC 的对称点 N ,连接 BN 交 CD 于 F ,此时四边形 AEFB的周长最小.四边形 AEFB 的周长的最小值=AB +EF +AE +BF =AB +EF +MF +BF =AB +EF +NF +BF =AB +EF +NB =4+1+ =10,PH 2 + BH 2 13 13 13 13 13练习:1、(2018 秋•金牛区校级月考)在矩形ABCD 中,AB=8,BC=10,G 为AD 边的中点.如图,若E、F为边AB 上的两个动点,且EF=4,当四边形CGEF 的周长最小时,则求AF 的长为.G解:∵E 为AB 上的一个动点,∴如图,作G 关于AB 的对称点M,在CD 上截取CH=4,然后连接HM 交AB 于E,接着在EB 上截取EF=4,那么E、F 两点即可满足使四边形CGEF 的周长最小.∵在矩形ABCD 中,AB=8,BC=10,G 为边AD 的中点,∴AG=AM=5,MD=15,而CH=4,∴DH=4,而AE∥CD,∴△AEM∽△DHM,∴AE:HD=MA:MD,∴AE===,∴AF=4+=.例2、(2019•长丰县二模)如图,矩形ABCD 中,AB=5,AD=10,点E,F,G,H 分别在矩形各边上,点F,H 为不动点,点E,G 为动点,若要使得AF=CH,BE=DG,则四边形EFGH 周长的最小值为解:作点F 关于CD 的对称点F′,连接F′H 交CD 于点G,此时四边形EFGH 周长取最小值,过点H 作HH′⊥AD 于点H′,如图所示.∵AF=CH,DF=DF′,∴H′F′=AD=10,∵HH′=AB=5,∴F′H==5,∴C 四边形.练习:(2018•保定一模)如图,矩形ABCD 中,AB=8,BC=6,点E,F,G,H 分别在矩形ABCD 各边上,且AE=CG,BF=DH,则四边形EFGH 周长的最小值为解:作点E 关于BC 的对称点E′,连接E′G 交BC 于点F,此时四边形EFGH 周长取最小值,EF=E'F,过点G 作GG′⊥AB 于点G′,如图所示.∵AE=CG,BE=BE′,∴E′G′=AB=8,∵GG′=AD=6,∴E′G==10,∴C 四边形EFGH=2(GF+EF)=2E′G=20.五、三角形面积最小值问题例1、(2018•无锡)如图,矩形ABCD 中,AB=4,AD=2,E 为边AD 上一个动点,连结BE,取BE 的中点G,点G 绕点E 逆时针旋转90°得到点F,连结CF,则△CEF 面积的最小值是解:过点F 作AD 的垂线交AD 的延长线于点H,∵∠A=∠H=90°,∠FEB=90°,∴∠FEH=90°﹣∠BEA=∠EBA,∴△FEH∽△EBA,∴,设x,EH=2,DH=x,∴△CEF 面积=,∴当x=1 时,△CEF 面积的最小值.例2、(2016•江东区一模)如图,点E 为正方形ABCD 中AD 边上的动点,AB=2,以BE 为边画正方形BEFG,连结CF 和CE,则△CEF 面积的最小值为.解:(方法一)过点 F 作FM⊥AD 延长线于点M,令EF 与CD 的交点为N 点,如图所示.则CN•ME.∵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四边形BEFG 为正方形,∴∠A=90°,∠BEF=90°,BE=EF,∴∠AEB+∠ABE=90°,∠MEF+∠MFE=90°,∠AEB+∠BEF+∠MEF=180°,∴∠AEB=∠MFE,∠ABE=∠MEF.在△ABE 和△MEF 中,,∴△ABE≌△MEF(ASA).∴MF=AE,ME=AB.∵CD⊥AD,FM⊥AD,∴ND∥FM,∴△EDN∽△EMF,∴.设AE=x,则ED=AD﹣AE=2﹣x,EM=AB=2,MF=AE=x,∴DN==﹣x2+x=﹣(x﹣1)2+≤.∴CN=CD﹣DN≥2﹣≥.∴△CEF 面积的最小值CN•ME=××2=.(方法二)连接CG,如图所示.在△ABE 和△CBG 中,,∴△ABE≌△CBG(SAS).设AE=x,则BE2=AB2+AE2=4+x2,∴S 正方形BEFG=BE2=4+x2.∴S△CEF+S BCG=S 正方形x2,∴S△CEF=S 正方形x2﹣S△ABE=2+x2﹣x=(x﹣1)2+,当x=1 时,△CEF 面积最小,最小值为.例3、(八中定时练习六18 题2019•无锡)如图,在△ABC 中,AB =AC = 5, BC = 4 ,D 为边AB 上一动点(B 点除外),以CD 为一边作正方形CDEF,连接BE,则∆BDE面积的最大值为.解:过点C 作CG⊥BA 于点G,作EH⊥AB 于点H,作AM⊥BC 于点M.∵AB=AC=5,BC=4 ,∴BM=CM=2 ,易证,∴,∴GB=8,设BD=x,则DG=8﹣x,易证△EDH≌△DCG(AAS),∴EH=DG=8﹣x,∴S△BDE===,当x=4 时,△BDE 面积的最大值为8.5。

解三角形中的最值、范围问题--高考数学【解析版】

解三角形中的最值、范围问题--高考数学【解析版】

专题25 解三角形中的最值、范围问题近几年高考对解三角形问题考查,大多放在解答题的第一题,主要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正、余弦定理、三角形面积公式等知识解题,解题时要灵活利用三角形的边角关系进行“边转角”“角转边”,另外要注意22,,a c ac a c ++三者的关系. 高考中经常将三角变换与解三角形知识综合起来命题,如果式子中含有角的余弦或边的二次式,要考虑用余弦定理;如果遇到的式子中含有角的正弦或边的一次式时,则考虑用正弦定理实现边角互化;以上特征都不明显时,则要考虑两个定理都有可能用到.而三角变换中主要是“变角、变函数名和变运算形式”,其中的核心是“变角”,即注意角之间的结构差异,弥补这种结构差异的依据就是三角公式.与平面几何相结合的问题,要注重几何图形的特点的利用.由于新教材将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列入平面向量的应用,与平面向量相结合的命题将会出现.另外,“结构不良问题”作为实验,给予考生充分的选择空间,充分考查学生对数学本质的理解,引导中学数学在数学概念与数学方法的教学中,重视培养数学核心素养,克服“机械刷题”现象.同时,也增大了解题的难度.【重点知识回眸】(一) 余弦定理变形应用:变式()()2221cos a b c bc A =+-+在已知,a A 的情况下,配合均值不等式可得到b c +和bc 的最值(二)三角形中的不等关系(1)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在判定是否构成三角形时,只需验证较小的两边之和是否比第三边大即可.由于不存在等号成立的条件,在求最值时使用较少(2)在三角形中,边角以及角的三角函数值存在等价关系:sin sin cos cos a b A B A B A B >⇔>⇔>⇒<其中由cos cos A B A B >⇔<利用的是余弦函数单调性,而sin sin A B A B >⇔>仅在一个三角形内有效.(三)解三角形中处理不等关系的几种方法 1.三角形中的最值、范围问题的解题策略和步骤(1)转变为一个变量的函数:通过边角互化和代入消元,将多变量表达式转变为函数,从而将问题转化为求函数的值域(最值) (2)利用均值不等式求得最值 (3)①定基本量:根据题意或几何图形厘清三角形中边、角的关系,利用正、余弦定理求出相关的边、角或边角关系,并选择相关的边、角作为基本量,确定基本量的范围.②构建函数:根据正、余弦定理或三角恒等变换将待求范围的变量用关于基本量的函数解析式表示.③求最值:利用基本不等式或函数的单调性等求最值. 2.求解三角形中的最值、范围问题的注意点(1)涉及求范围的问题,一定要搞清已知变量的范围,利用已知的范围进行求解,已知边的范围求角的范围时可以利用余弦定理进行转化.(2)注意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如A +B +C =π,0<A <π,b -c <a <b +c ,三角形中大边对大角等.【典型考题解析】热点一 三角形角(函数值)相关的最值(范围)问题【典例1】(2021·山西·祁县中学高三阶段练习(理))在锐角ABC 中,角A ,B ,C 所对的边为a ,b ,c ,若sin a c B =,则tan A 的最大值为( ) A .1 B .32C .43D .54【答案】C【分析】先由正弦定理化简得111tan tan C B+=,结合基本不等式求得tan tan 4B C ≥,再由正切和角公式求解即可.【详解】在ABC 中,sin a c B =,所以sin sin sin A C B =,又()sin sin A B C =+,整理得:sin cos cos sin sin sin B C B C B C +=,又sin sin 0B C ≠,得到111tan tan C B+=,因为角A 、B 、C 为锐角,故tan A 、tan B 、tan C 均为正数, 故112tan tan B C≥整理得tan tan 4B C ≥,当且仅当tan tan 2B C ==时等号成立,此时tan tan tan tan 1tan tan()11tan tan 1tan tan 1tan tan B C B CA B C B C B C B C+⋅=-+=-=-=---⋅,当tan tan B C 取最小值时,1tan tan B C 取最大值,11tan tan B C-取最小值,故111tan tan B C-⋅的最大值为43,即当tan tan 2B C ==时,tan A 的最大值为43.故选:C .【典例2】(2021·河南·高三开学考试(文))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若sin tan sin sin A A B C =,则cos A 的最小值为________. 【答案】23【分析】先根据题目条件和正弦定理得到2cos a A bc=,结合cos A 的余弦定理表达式,得到,,a b c 的关系,利用此关系求cos A 的最小值.【详解】由条件可知,2sin cos sin sin A A B C=,由正弦定理得2cos a A bc =,由余弦定理得,2222cos 2b c a a A bc bc +-==,化简可得2223a b c =+.所以222222223cos 2333b c b c b c bc A bc bc bc ++-+==≥=,当且仅当b c =时取得等号,cos A 取得最小值23. 故答案为:23【典例3】(2020·浙江·高考真题)在锐角△ABC 中,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且2sin 30b A a =. (I )求角B 的大小;(II )求cos A +cos B +cos C 的取值范围. 【答案】(I )3B π=;(II )3132⎤+⎥⎝⎦ 【解析】 【分析】(I )方法二:首先利用正弦定理边化角,然后结合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即可确定角B 的大小;(II )方法二:结合(Ⅰ)的结论将含有三个角的三角函数式化简为只含有角A 的三角函数式,然后由三角形为锐角三角形确定角A 的取值范围,最后结合三角函数的性质即可求得cos cos cos A B C ++的取值范围. 【详解】 (I )[方法一]:余弦定理由2sin 3b A a =,得222233sin 4a a A b ==⎝⎭,即22231cos 4a A b -=.结合余弦定222cos 2b c a A bc +-=,∴2222223124b c a a bc b ⎛⎫+--= ⎪⎝⎭,即224442222222242223b c b c a b c b a c a a c ----++=, 即444222222220a b c a c a b b c +++--=, 即44422222222222a b c a c a b b c a c +++--=,即()()22222a c b ac +-=,∵ABC 为锐角三角形,∴2220a c b +->, ∴222a c b ac +-=,所以2221cos 22a c b B ac +-==,又B 为ABC 的一个内角,故3B π=.[方法二]【最优解】:正弦定理边化角由2sin 3b A a =,结合正弦定理可得:32sin sin 3,sin B A A B =∴=ABC 为锐角三角形,故3B π=.(II )[方法一]:余弦定理基本不等式 因为3B π=,并利用余弦定理整理得222b a c ac =+-,即223()ac a c b =+-.结合22a c ac +⎛⎫≤ ⎪⎝⎭,得2a c b +≤. 由临界状态(不妨取2A π=)可知3a cb+= 而ABC 为锐角三角形,所以3a cb+> 由余弦定理得2222221cos cos cos 222b c a a b c A B C bc ab+-+-++=++, 222b a c ac =+-,代入化简得1cos cos cos 12a c A B C b +⎛⎫++=+⎪⎝⎭ 故cos cos cos A B C ++的取值范围是3132⎤+⎥⎝⎦.[方法二]【最优解】:恒等变换三角函数性质 结合(1)的结论有: 12cos cos cos cos cos 23A B C A A π⎛⎫++=++- ⎪⎝⎭131cos cos 22A A A =-+311cos 22A A =++1sin 62A π⎛⎫=++ ⎪⎝⎭.由203202A A πππ⎧<-<⎪⎪⎨⎪<<⎪⎩可得:62A ππ<<,2363A πππ<+<,则3sin 6A π⎤⎛⎫+∈⎥ ⎪⎝⎭⎝⎦,1313sin 622A π⎤+⎛⎫++∈⎥ ⎪⎝⎭⎝⎦. 即cos cos cos A B C ++的取值范围是3132⎤+⎥⎝⎦.【整体点评】(I )的方法一,根据已知条件,利用余弦定理经过较复杂的代数恒等变形求得222a c b ac +-=,运算能力要求较高;方法二则利用正弦定理边化角,运算简洁,是常用的方法,确定为最优解;(II )的三种方法中,方法一涉及到较为复杂的余弦定理代入化简,运算较为麻烦,方法二直接使用三角恒等变形,简洁明快,确定为最优解. 【总结提升】求角(函数值)的最值(范围)问题一般先将边转化为角表示,再根据三角恒等变换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转化为一个角的一个三角函数表示,然后求解. 热点二 三角形边(周长)相关的最值(范围)【典例4】(2018·北京·高考真题(文))若ABC 2223)a c b +-,且∠C 为钝角,则∠B =_________;c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 【答案】 60 (2,)+∞ 【解析】 【分析】根据题干结合三角形面积公式及余弦定理可得tan 3B =3B π∠=;再利用()sin sin C A B =+,将问题转化为求函数()f A 的取值范围问题. 【详解】)22231sin 2ABC S a c b ac B ∆=+-=, 22223a c b ac +-∴=cos 3B =sin 3,cos 3B B B π∴∠=,则231sin cos sin sin 311322sin sin sin tan 2A A Ac C a A A A A π⎛⎫⎛⎫---⋅ ⎪ ⎪⎝⎭⎝⎭====+, C ∴∠为钝角,,036B A ππ∠=∴<∠<,)31tan ,3,tan A A ⎛∴∈∈+∞ ⎝⎭,故()2,ca∈+∞.故答案为3π,()2,+∞. 【典例5】(2022·全国·高考真题(理))已知ABC 中,点D 在边BC 上,120,2,2ADB AD CD BD ∠=︒==.当ACAB取得最小值时,BD =________. 31##3-【解析】 【分析】设220CD BD m ==>,利用余弦定理表示出22AC AB 后,结合基本不等式即可得解.【详解】设220CD BD m ==>,则在ABD △中,22222cos 42AB BD AD BD AD ADB m m =+-⋅∠=++, 在ACD △中,22222cos 444AC CD AD CD AD ADC m m =+-⋅∠=+-,所以()()()2222224421214441243424211m m m AC m m AB m m m mm m ++-++-===-+++++++ ()44233211m m ≥=-+⋅+, 当且仅当311m m +=+即31m =时,等号成立, 所以当ACAB取最小值时,31m =. 31.【典例6】(2018·江苏·高考真题)在ABC 中,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120ABC ∠=︒,ABC ∠的平分线交AC 于点D ,且1BD =,则4a c +的最小值为________. 【答案】9 【解析】 【详解】分析:先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得条件、再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详解:由题意可知,ABC ABD BCD S S S =+△△△,由角平分线性质和三角形面积公式得111sin1201sin 601sin 60222ac a c ︒=⨯⨯︒+⨯⨯︒,化简得11,1ac a c a c =++=,因此11444(4)()5529,c a c a a c a c a c a c a c+=++=++≥+⋅当且仅当23c a ==时取等号,则4a c +的最小值为9.【典例7】(2020·全国·高考真题(理))ABC 中,sin 2A -sin 2B -sin 2C =sin B sin C . (1)求A ;(2)若BC =3,求ABC 周长的最大值. 【答案】(1)23π;(2)33+ 【解析】 【分析】(1)利用正弦定理角化边,配凑出cos A 的形式,进而求得A ;(2)方法一:利用余弦定理可得到()29AC AB AC AB +-⋅=,利用基本不等式可求得AC AB +的最大值,进而得到结果. 【详解】(1)由正弦定理可得:222BC AC AB AC AB --=⋅,2221cos 22AC AB BC A AC AB +-∴==-⋅,()0,A π∈,23A π∴=. (2)[方法一]【最优解】:余弦+不等式由余弦定理得:2222cos BC AC AB AC AB A =+-⋅229AC AB AC AB =++⋅=, 即()29AC AB AC AB +-⋅=.22AC AB AC AB +⎛⎫⋅≤ ⎪⎝⎭(当且仅当AC AB =时取等号), ()()()22223924AC AB AC AB AC AB AC AB AC AB +⎛⎫∴=+-⋅≥+-=+ ⎪⎝⎭,解得:3AC AB +≤AC AB =时取等号),ABC ∴周长323L AC AB BC =++≤+ABC ∴周长的最大值为33+[方法二]:正弦化角(通性通法) 设,66ππαα=+=-B C ,则66ππα-<<,根据正弦定理可知23sin sin sin a b cA B C===23(sin sin )b c B C +=+23sin sin 66ππαα⎤⎛⎫⎛⎫=++- ⎪ ⎪⎥⎝⎭⎝⎭⎦233α=≤当且仅当0α=,即6B C π==时,等号成立.此时ABC 周长的最大值为33+ [方法三]:余弦与三角换元结合在ABC 中,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由余弦定理得229b c bc =++,即2213924⎛⎫++= ⎪⎝⎭b c c .令13sin ,20,223b c c θπθθ⎧+=⎪⎛⎫∈⎨ ⎪⎝⎭⎪=⎩,得3sin 3b c θθ+==23236πθ⎛⎫+≤ ⎪⎝⎭6C π=时,max ()23b c +=所以ABC 周长的最大值为323+ 【整体点评】本题考查解三角形的相关知识,涉及到正弦定理角化边的应用、余弦定理的应用、三角形周长最大值的求解问题;方法一:求解周长最大值的关键是能够在余弦定理构造的等式中,结合基本不等式构造不等关系求得最值. 方法二采用正弦定理边化角,利用三角函数的范围进行求解最值,如果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或有限制条件的,则采用此法解决.方法三巧妙利用三角换元,实现边化角,进而转化为正弦函数求最值问题.【典例8】(2022·全国·高考真题)记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已知cos sin 21sin 1cos2A BA B=++.(1)若23C π=,求B ; (2)求222a b c+的最小值. 【答案】(1)π6;(2)425. 【解析】 【分析】(1)根据二倍角公式以及两角差的余弦公式可将cos sin 21sin 1cos2A BA B=++化成()cos sin A B B +=,再结合π02B <<,即可求出; (2)由(1)知,π2C B =+,π22A B =-,再利用正弦定理以及二倍角公式将222a b c +化成2224cos 5cos B B +-,然后利用基本不等式即可解出. (1) 因为2cos sin 22sin cos sin 1sin 1cos 22cos cos A B B B B A B B B ===++,即()1sin cos cos sin sin cos cos 2B A B A B A BC =-=+=-=, 而π02B <<,所以π6B =;(2)由(1)知,sin cos 0B C =->,所以πππ,022C B <<<<, 而πsin cos sin 2B C C ⎛⎫=-=- ⎪⎝⎭,所以π2C B =+,即有π22A B =-. 所以222222222sin sin cos 21cos sin cos a b A B B Bc C B+++-==()2222222cos11cos 24cos 5285425cos cos B BB BB-+-==+-≥=. 当且仅当22cos B =222a b c +的最小值为425.【规律方法】求边(周长)的最值(范围)问题一般通过三角中的正、余弦定理将边转化为角的三角函数值,再结合角的范围求解,有时也可将角转化为边,利用均值不等式或函数最值求解. 热点三 求三角形面积的最值(范围)【典例9】(2023·山西大同·高三阶段练习)在ABC 中,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且2cos 2b A a c =+,且2b =,则ABC 面积的最大值为___________. 3133【分析】利用余弦定理进行角化边后,结合基本不等式,三角形面积公式求解.【详解】由余弦定理,2cos 2b A a c =+可化为222222b c a b a c bc +-⋅=+,整理可得2224c a ac b ++==,由余弦定理2221cos 22a cb B ac +-==-,又(0,)B π∈,故23B π=,根据基本不等式22423a c ac ac ac ac =++≥+=,23a c ==取得等号,故133sin 243ABC S ac B ac ==≤,即ABC 面积的最大值为33. 故答案为:33. 【典例10】(2022·全国·高三专题练习)已知A ,B ,C 分别是椭圆22143x y +=上的三个动点,则ABC 面积最大值为_____________. 【答案】92##4.5【分析】作变换'2'3x x y y =⎧⎪⎨=⎪⎩之后椭圆变为圆,方程为224x y '+'=,A B C '''是圆的内接三角形,圆的内接三角形面积最大时为等边三角形,则ABC A B C S bS a'''=,求出A B C S ''',代入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作变换'2''3x x y y y =⎧⎪⎨==⎪⎩之后椭圆变为圆,方程为224x y '+'=, A B C '''是圆的内接三角形,设A B C '''的半径为R ,设,,A B C '''所对应边长为,,a b c ''',所以 211sin 2sin 2sin sin 2sin sin sin 22A B C Sa b C R A R B C R A B C ''''''''''==⋅⋅⋅=⋅⋅'' 32sin sin sin 23A B C R ++⎛⎫≤ ⎝''⎪⎭',当且仅当3A B C π===时取等, 因为sin y x =在()0,π上为凸函数,则sin sin sin sin 33A B C A B C ''''+'+≤'++,3332222sin sin sin 3322sin 2sin 3334A B C A B C A B C SR R R R π'''++++⎛⎫'⎛⎫⎛⎫=≤==⎪ ⎪ ⎪⎝⎭⎝⎭⎝⎭''''',当且仅当3A B C π===时取等, 所以圆的内接三角形面积最大时为等边三角形,因此2333343344A B C S R '''==⨯=,又因为ABC A B C S b S a '''=, ∴393322ABC A B C b SS a'''==⨯=. 故答案为:92.【典例11】(2019·全国·高考真题(理))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已知sin sin 2A Ca b A +=. (1)求B ;(2)若ABC ∆为锐角三角形,且1c =,求ABC ∆面积的取值范围. 【答案】(1) 3B π=;(2)33(). 【解析】 【分析】(1)利用正弦定理化简题中等式,得到关于B 的三角方程,最后根据A,B,C 均为三角形内角解得3B π=.(2)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1sin 2ABCSac B =⋅,又根据正弦定理和1c =得到ABCS 关于C 的函数,由于ABC 是锐角三角形,所以利用三个内角都小于2π来计算C 的定义域,最后求解()ABCS C 的值域.【详解】 (1)根据题意sin sin 2A C a b A +=,由正弦定理得sin sin sin sin 2A CA B A +=,因为0A π<<,故sin 0A >,消去sin A 得sinsin 2A CB +=. 0<B π<,02AC π+<<因为故2A C B +=或者2A C B π++=,而根据题意A B C π++=,故2A CB π++=不成立,所以2A CB +=,又因为A BC π++=,代入得3B π=,所以3B π=.(2)因为ABC 是锐角三角形,由(1)知3B π=,A B C π++=得到23A C π+=, 故022032C C πππ⎧<<⎪⎪⎨⎪<-<⎪⎩,解得62C ππ<<.又应用正弦定理sin sin a cA C=,1c =, 由三角形面积公式有:222sin()111sin 33sin sin sin 222sin sin ABCC a A Sac B c B c B c C Cπ-=⋅=⋅=⋅22sincos cos sin 3321231333(sin cos )sin 3tan 38tan C CC C C ππππ--= 又因3,tan 62C C ππ<<>331338tan C << 33ABCS <<. 故ABCS的取值范围是33(【典例12】(2021·河北省曲阳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三阶段练习)在ABC 中,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是,,a b c ,)sin 3cos b C a b C =-.(1)求角B 的大小;(2)若点D 满足=a AD cDC ,且||23BD =ABC 面积的最小值. 【答案】(1)π3B = (2)43【分析】(1)由正弦定理把边化为角,再结合三角恒等变换即可求解;(2)由题意得||||=a DC c AD ,进而利用三角面积可转化1sin ||21||sin 2⋅⋅⋅∠===⋅⋅⋅∠△△BCD ABD BC BD DBC DC S BC S AB AD AB BD ABD ,从而有sin sin ∠=∠DBC ABD ,再由面积公式与基本不等式求解即可(1)因为()sin 3cos b C a b C =-,所以()sin sin 3sin sin cos B C A B C =-. 因为sin sin()sin cos cos sin A B C B C B C =+=+,所以sin sin 3(sin cos cos sin sin cos )3cos sin =+-=B C B C B C B C B C . 因为sin 0C ≠, 所以tan 3B =. 又因为0πB <<, 所以π3B =.(2)因为=a AD cDC , 所以点D 在线段AC 上,且||||=a DC c AD . 因为1sin ||21||sin 2⋅⋅⋅∠===⋅⋅⋅∠△△BCDABDBC BD DBC DC S BC S AB AD AB BD ABD , 所以sin sin ∠=∠DBC ABD , 即BD 为ABC ∠的角平分线. 由(1)得π3B =, 所以π6ABD CBD ∠=∠=. 由ABC ABD BCD S S S =+△△△,得1π1π1πsin sin sin 232626ac a BD c BD =⋅+⋅,即2()4=+≥ac a c ac ,得16≥ac ,当且仅当a c =时,等号成立,11sin 16sin 432323=≥⨯=△ABC S ac ππ.故ABC 面积的最小值为43. 【规律方法】求三角形面积的最值(范围)的两种思路(1)将三角形面积表示为边或角的函数,再根据条件求范围.(2)若已知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不妨设为A),及其对边,则可根据余弦定理,利用基本不等式求bc 的最值从而求出三角形面积的最值.【精选精练】一、单选题1.(2022·上海市松江一中高三阶段练习)在ABC 中,a 、b 、c 分别是角A 、B 、C 所对的边,B 是A 、C 的等差中项,则a c +与2b 的大小关系是( )A .2a c b +>B .2a c b +<C .2a c b +≥D .2a c b +≤【答案】D【分析】根据等差中项的性质及内角和的性质求出B ,再由余弦定理及基本不等式计算可得.【详解】解:依题意,在ABC 中B 是A 、C 的等差中项,所以2A+C =B , 又A C B π++=,所以3B π=,由余弦定理2222cos b a c ac B =+-()22222233a c ac a c ac ac a c ac =+-=++-=+-,又22a c ac +⎛⎫≤ ⎪⎝⎭,当且仅当a c =时取等号,所以2332a c ac +⎛⎫-≥- ⎪⎝⎭,所以()()()222213324a c a c ac a c a c +⎛⎫+-≥+-=+ ⎪⎝⎭,即()2214b ac ≥+,即()224b a c ≥+,所以2a c b +≤; 故选:D2.(2022·贵州贵阳·高三开学考试(理))已知ABC 的内角,,A B C 对应的边分别是,,a b c , 内角A 的角平分线交边BC 于D 点, 且 4=AD .若(2)cos cos 0b c A a C ++=, 则ABC 面积的最小值是( ) A .16 B .3C .64 D .643【答案】B【分析】利用正弦定理及诱导公式可得23A π=,然后利用三角形面积公式及基本不等式即得. 【详解】∵(2)cos cos 0b c A a C ++=, ∴2sin cos sin cos sin cos 0B A C A A C ++=, 即()2sin cos sin 2sin cos sin 0B A C A B A B ++=+=, 又()0,B π∈,sin 0B >,∴2cos 10A +=,即1cos 2A =-,又()0,A π∈,∴23A π=, 由题可知ABCABDACDS SS=+,4=AD ,所以1211sin4sin 4sin 232323bc c b πππ=⨯+⨯,即()4bc b c =+, 又()48bc b c bc =+≥,即64bc ≥, 当且仅当b c =取等号,所以1213sin 641632322ABCSbc π=≥⨯⨯=. 故选:B.3.(2022·河南·郑州四中高三阶段练习(理))在等腰ABC 中,AB =AC ,若AC 边上的中线BD 的长为3,则ABC 的面积的最大值是( ) A .6 B .12C .18D .24【答案】A【分析】利用余弦定理得到边长的关系式,然后结合勾股定理和基本不等式即可求得ABC 面积的最大值. 【详解】设2AB AC m ==,2BC n =,由于ADB CDB π∠=-∠,在ABD △和BCD △中应用余弦定理可得:2222949466m m m n m m+-+-=-,整理可得:2292m n =-,结合勾股定理可得ABC 的面积:22222111()2434222S BC AC BC n m n n n =⨯-=⨯⨯-=- 222243(43)62n n n n +-=-≤⨯=,当且仅当22n =时等号成立. 则ABC 面积的最大值为6. 故选:A.4.(2023·全国·高三专题练习)在△ABC 中,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120ABC ∠=︒ ,∠ABC 的平分线交AC 于点D ,且BD =1,则4a c + 的最小值为( ) A .8 B .9 C .10 D .7【答案】B【分析】根据三角形面积可得到111a c +=,将4a c +变为11(4)()a c a c++,展开后利用基本不等式,即可求得答案.【详解】由题意得111sin120sin 60sin60222ac a c =+ ,即ac a c =+ ,得111a c+=,得 114(4)()a c a c a c +=++45c a a c =++≥425459c aa c⋅+=+=, 当且仅当4c aa c=,即23c a ==时,取等号, 故选:B . 二、多选题5.(2020·全国·高三专题练习)如图,ABC 的内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3cos cos 2sin a b c a C c A b B +=,且3CAB π∠=.若D 是ABC 外一点,1,3DC AD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ABC 的内角3B π= B .ABC 的内角3C π=C .四边形ABCD 533 D .四边形ABCD 面积无最大值 【答案】AB【分析】根据正弦定理进行边化角求角B ,从而判断选项A ,B 正确;把四边形ABCD 的面积表示成ADC ∠的三角函数,从而根据三角函数求最值 【详解】因为()3cos cos 2sin a C c A b B +=,所以由正弦定理,得()23sin cos sin cos 2sin A C C A B +=,所以()23sin 2sin A C B +=,又因为A B C π++=,所以()sin sin A C B +=,所以23sin 2sin B B = 因为sin 0,B ≠所以3sin 2B =, 又因为3CAB π∠=,所以20,3B π⎛⎫∈ ⎪⎝⎭, 所以3B π=,所以3C A B ππ=--=,因此A ,B 正确;四边形ABCD 面积等于231sin 42ABC ACDS SAC AD DC ADC +=+⋅⋅∠()22312cos sin 42AD DC AD DC ADC AD DC ADC =⨯+-⋅⋅∠+⋅⋅∠ ()31916cos 3sin 42ADC ADC =⨯+-⋅∠+⨯∠ 533sin 23ADC π⎛⎫=+∠- ⎪⎝⎭, 所以当32ADC ππ∠-=即sin 13ADC π⎛⎫∠-= ⎪⎝⎭时,ABCACDSS+取最大值5332+, 所以四边形ABCD 面积的最大值为5332+, 因此C ,D 错误 故选:AB6.(2022·云南·高三阶段练习)如图,在长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4AB AD ==,13AA =,点M 满足12A M MA =,点P 在底面ABCD 的边界及其内部运动,且满足4AMP π∠≤,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点P 所在区域面积为4πB .线段1PC 17C .有且仅有一个点P 使得1MP PC ⊥D .四面体11P A CD -的体积取值范围为[6,8]【答案】AD【分析】A 选项,由1MA AP ==时,MP 与底面ABCD 的所成角4πθ=求解判断; B 选项,若PC 取最小值时,则线段1PC 长度最小,由A ,P ,C 三点共线求解判断; C 选项,由点P 与点F 重合,由点P 与点E 重合,利用余弦定理求解判断;,D 选项,由点P 位于AE 上时,此时点P 到平面11A CD 的距离最大,当P与点F 重合时,此时点P 到平面11A CD 的距离最小求解判断. 【详解】如图所示:A 选项,当1MA AP ==时,MP 与底面ABCD 的所成角4πθ=,故点P 所在区域为以A 为圆心,1为半径的圆在正方形ABCD 内部部分(包含边界弧长),即圆的14,面积为211144π⨯=π,A 正确;B 选项,当PC 取最小值时,线段1PC 长度最小,由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可知:当A ,P ,C 三点共线时,PC 取得最小值,即min ||421PC =-,则221min (421)34282PC =-+=-,B 错误; C 选项,不妨点P 与点F 重合,此时2221134PC FB BC C C =++=,由余弦定理得:1cos MFC ∠=22211123436022234MF C F C M MF C F +-+-==⋅⨯⨯,则12MFC π∠=,同理可得:12MEC π∠=,故多于一个点P 使得1MP PC ⊥,C 错误;D 选项,当点P 位于AE 上时,此时点P 到平面11A CD 的距离最大,最大距离341255AH ⨯==,此时四面体11P A CD -的体积为11111124583325A CD S AH ⋅=⨯⨯⨯⨯=△,当P 与点F 重合时,此时点P 到平面11A CD 的距离最小,最小距离为FK ,因为BFK BAH ∽△△,所以34FK AH =,所以最小体积为3864⨯=,故四面体11P A CD -的体积取值范围为[]6,8 ,D 正确, 故选:AD . 三、填空题7.(2022·贵州遵义·高三开学考试(文))在△ABC 中,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若sin sin 2B Cb a B +=,2a =△ABC 周长的最大值为________.【答案】32【分析】根据正弦定理,结合三角恒等变换可得3A π=,再根据余弦定理与基本不等式求解周长最大值即可.【详解】由正弦定理,sin sin 2B C b a B +=即sin sin sin sin 22A B A B π⎛⎫-= ⎪⎝⎭,又sin 0B ≠,故sin sin 22A A π⎛⎫-= ⎪⎝⎭,即cossin 2AA =. 由二倍角公式有cos2sin cos 222A A A =,因为0,22A π⎛⎫∈ ⎪⎝⎭,故cos 02A ≠,所以1sin 22A =,所以26A π=,即3A π=.由余弦定理22222cos 3b c bc π=+-,结合基本不等式有()()2222332b c b c bc b c +⎛⎫=+-≥+-⨯ ⎪⎝⎭,即()2124b c +≤,()28b c +≤,故22b c +≤,当且仅当2b c ==时取等号. 故△ABC 周长的最大值为a b c ++的最大值为22232+=. 故答案为:328.(2021·江西南昌·高三阶段练习)已知ABC 的内角,,A B C 所对应的边分别为,,a b c ,且满足2224,4c c a b ==+, 则ABC 的面积取得最大值时,cos C =______.【答案】33434-【分析】根据余弦定理结合同角三角函数的关系可得sin C ,进而表达出ABCS ,结合基本不等式求解ABCS的最值,进而求得cos C 即可.【详解】由余弦定理,()222222243cos 222a b a b a b c b C ab ab a+-++-===-,又()0,C π∈,故2222349sin 1cos 122b a b C C a a -⎛⎫=-=--=⎪⎝⎭,故 2222114949sin 2224ABCa b b a b Sab C ab a --===. 又222416a b c +==,故()2222416496425564254420ABCb b b b b b b S----===222564258405b b +-≤=,当且仅当22256425b b =-,即425b =时取等号. 此时2322721642525a =-⨯=,即4175a =. 故ABC 的面积取得最大值时,42333345cos 23441725b C a ⨯=-=-=-⨯. 故答案为:33434-【点睛】易错点睛: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时,要注意其必须满足的三个条件:(1)“一正二定三相等”“一正”就是各项必须为正数;(2)“二定”就是要求和的最小值,必须把构成和的二项之积转化成定值;要求积的最大值,则必须把构成积的因式的和转化成定值;(3)“三相等”是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时,必须验证等号成立的条件,若不能取等号则这个定值就不是所求的最值,这也是最容易发生错误的地方9.(2021·河南·高三开学考试(理))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若sin tan sin sin A A B C =,则sin A 的最大值为________,此时cos B =________. 【答案】5366【分析】由已知条件结合正余弦定理可得2223b c a +=,再利用余弦定理结合基本不等式可求出cos A 的最小值,从而可求出sin A 的最大值,则可求出cos2B ,再利用二倍角公式可求出cos B . 【详解】由条件可知,2sin cos sin sin AA B C=,由正弦定理得2cos a A bc =,由余弦定理得,2222cos 2b c a a A bc bc+-==,则2223a b c =+. 所以222222223cos 2333b c b c b c bc A bc bc bc ++-+==≥=, 当且仅当b c =时取得等号,cos A 取得最小值23. 因为()0,A π∈, 所以25sin 1cos 3A A =-≤,当且仅当b c =时取得等号, 故sin A 的最大值为53. 此时B C =,所以2cos2cos()cos 3B A A π=-=-=-,所以222cos 13B -=-,因为角B 为锐角, 所以6cos 6B =. 故答案为:53,66 10.(2022·全国·高三专题练习)ABC 的外接圆半径为1,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若cos cos 3a B b A +=0CA CB ⋅<,则C ∠=________;32a b +的最大值为_________【答案】23π27 【分析】由余弦定理求得c ,由向量数量积可得C 为锐角,再由正弦定理结合外接圆半径可求得C ,用正弦定理把32a b +表示为A 的三角函数,利用两角和与差的正弦公式变形化函数为一个角的一个三角函数形式,然后利用正弦函数性质得最大值.【详解】222222cos cos 322a c b c b a a B b A a b c ac cb+-+-+=⋅+⋅==,又22sin c R C ==,所以3sin 2C =, 0CA CB ⋅<,所以C 是钝角,所以23C π=, 由2sin sin a bA B==得2sin a A =,2sin b B =, 326sin 4sin 6sin 4sin()3a b A B A A π+=+=+-316sin 4(cos sin )4sin 23cos 22A A A A A =+-=+2327(sin cos )77A A =+, 设2cos 7ϕ=,3sin 7ϕ=(ϕ为锐角),则3227sin()a b A ϕ+=+,由23C π=得03A π<<,31sin 27ϕ=>,ϕ为锐角,则62ππϕ<<, 所以2A πϕ=-时,32a b +取得最大值27.故答案为:23π;27. 四、解答题11.(2022·湖北·襄阳五中高三阶段练习)在ABC 中,4tan ,3CAB D ∠=为BC 上一点,32=AD(1)若D 为BC 的中点,32BC =ABC 的面积;(2)若45DAB ∠=︒,求ABC 的面积的最小值. 【答案】(1)9 (2)92【分析】(1)根据中线向量公式可得,b c 关系,结合余弦定理可求452bc =,从而可求面积. (2)根据不同三角形的面积关系可得34355b c bc +=,利用基本不等式可求bc 的最小值,从而可求面积的最小值. (1)因为D 为BC 的中点,所以()12AD AB AC =+, ()222124AD AB AC AB AC ∴=++⋅. 记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 因为4tan 3A =,故A 为锐角,所以43sin ,cos 55CAB CAB ∠∠==, 则221318245c b bc ⎛⎫=++⋅ ⎪⎝⎭. 又由余弦定理得:2231825c b bc =+-⋅两式联立解得:452bc =,所以11454sin 92225ABCS bc CAB ∠==⨯⨯=. (2)445,tan 3DAB A ∠==,()41113tan tan ,sin 475213CAD CAB DAB CAD ∠∠∠∠-∴=-===+, 1132sin 32sin 22ABCCAD BADSSSb CADc DAB ∠∠=+=⋅+⋅ 1sin 2bc CAB ∠=, 即34355b c bc +=, 即34345323,5554b c bc b c bc +=≥⋅≥(当且仅当153,22b c ==时取得最小值)所以114549sin 22452ABCSbc CAB ∠=≥⨯⨯=.12.(2022·广东广州·高三开学考试)在ABC 中,设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且满足()2a b b c +=.(1)求证:2C B =; (2)求4cos a bb B+的最小值. 【答案】(1)证明见解析 (2)43【分析】(1)由已知及余弦定理可推出2cos b a b C =-,利用正弦定理边化角结合两角和差的正弦公式化简可得()sin sin B C B =-,即可证明结论; (2)利用(1)的结论将4cos a b b B +边化角,结合三角恒等变换可得43=4cos cos cos a b B b B B++,由基本不等式可求得答案. (1)证明:在ABC 中,由已知及余弦定理,得()2222cos a b b c a b ab C +==+-,即2cos b a b C =-,由正弦定理,得sin sin 2sin cos B A B C =-,又()πA B C =-+, 故()sin sin 2sin cos sin cos cos sin 2sin cos B B C B C B C B C B C =+-=+-cos sin sin cos B C B C =-()sin C B =-.∵()0sin sin B C B <=-,∴0πC B C <-<<, ∵()πB C B C +-=<,∴B C B =-,故2C B =. (2)由(1)2C B =得()30,πB C B +=∈,∴π0,3B ⎛⎫∈ ⎪⎝⎭,1cos ,12B ⎛⎫∈ ⎪⎝⎭,由(1)()12cos a b C =+,2C B =得()2522cos 1452cos 52cos 2cos cos cos cos B a b C B b B B B B+-+++===334cos 24cos 43cos cos B B B B =+≥⋅=, 当且仅当ππ0,63B ⎛⎫=∈ ⎪⎝⎭时等号成立, 所以当π6B =时,4cos a bb B+的最小值为43.13.(2022·广东·高三开学考试)已知锐角ABC 中,角A 、B 、C 所对边为a 、b 、c ,tan tan 33B C ++=(1)求角A ;(2)若4a =,求b c +的取值范围. 【答案】(1)π3A = (2)(43,8⎤⎦【分析】(1)利用两角和的正切公式及诱导公式计算可得;(2)利用正弦定理将边化角,再转化为关于B 的三角函数,根据B 的取值范围及正弦函数的性质计算可得. (1)解:因为tan tan 33tan tan B C B C++=,所以tan tan 33tan tan B C B C ++=,所以tan tan 3(tan tan 1)B C B C +=-,从而tan tan 31tan tan B CB C +=--, 即tan()3B C +=-,所以tan 3A =,因为(0,π)A ∈,所以π3A =. (2)解:因为4a =,π3A =,由正弦定理,有83sin sin sin 3b c a B C A ===所以83sin 3b B =,83832π833143sin sin cos sin 4cos sin 3333223c C B B B B B ⎛⎫⎛⎫==-=+=+ ⎪ ⎪ ⎪⎝⎭⎝⎭, 所以π43sin 4cos 8sin 6b c B B B ⎛⎫+=+=+ ⎪⎝⎭,又因为ABC 为锐角三角形,所以π022ππ032B B ⎧<<⎪⎪⎨⎪<-<⎪⎩,即ππ62B <<,所以ππ2π363B <+<,所以3πsin 126B ⎛⎫<+≤ ⎪⎝⎭,从而b c +的取值范围为(43,8⎤⎦. 14.(2022·河南·高三开学考试(文))已知,,a b c 分别为ABC 的内角,,A B C 所对的边,且()()sin sin sin sin a c b A C B c B +--+=(1)求角A 的大小;(2)若23a =ABC 面积的最大值.【答案】(1)3π; (2)33.【分析】(1)由正弦定理化角为边,再利用余弦定理及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即得;(2)由余弦定理表示出,a b 关系,再由基本不等式得出ab 的最大值,从而可得面积最大值;或利用正弦定理边角互化,然后利用三角恒等变换及三角函数的性质即得. (1)在ABC 中,由题意及正弦定理得()()a c b a c b bc +--+=, 整理得222b c a bc +-=,由余弦定理得2221cos 222b c a bc A bc bc +-===, 因为0A π<<, 所以3A π=;(2)方法一:由(1)知,3A π=,又23a =,所以22122b c bc bc bc bc =+--=,所以12bc ,当且仅当23b c ==时,等号成立, 所以()max 113sin 1233222ABC Sbc A ==⨯⨯=; 方法二:由(1)知,3A π=,又23a =,所以由正弦定理,知234sin sin sin sin3a b c A B C π====, 所以4sin ,4sin b B c C ==, 所以13sin 8sin sin 43sin sin 22ABCSbc A B C B C ==⨯=, 又因为23B C π+=, 所以23143sin sin 43sin sin 43sin cos sin 322B C B B B B B π⎛⎫⎛⎫=-=+ ⎪ ⎪ ⎪⎝⎭⎝⎭31cos223sin222B B ⎛⎫-=+= ⎪ ⎪⎝⎭23sin 236B π⎛⎫-+ ⎪⎝⎭,因为23B C π+=,所以270,23666B B ππππ<<-<-<,所以当262B ππ-=,即3B π=时,ABC 的面积取得最大值,最大值为33.15.(2022·上海·模拟预测)在如图所示的五边形中,620AD BC AB ===,,O 为AB 中点,曲线CMD 上任一点到O 距离相等,角120DAB ABC ∠=∠=︒,P ,Q 关于OM 对称;(1)若点P 与点C 重合,求POB ∠的大小; (2)求五边形MQABP 面积S 的最大值, 【答案】(1)33arcsin 14(2)2874【分析】(1)利用余弦定理求出OC ,再利用正弦定理即可得出答案; (2)根据题意可得,QOMPOMAOQBOPS SSS==,则()2AOQQOMMQABP S SS=+五边形,设QOM POM α∠=∠=,则2AOQ BOP πα∠=∠=-,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结合三角函数的性质即可得出答案.(1)解:若点P 与点C 重合,连接OC ,10,6,120OB BC BP ABC ===∠=︒,在OBP 中,2222cos 1003660196OC OB BP OB BP OBP =+-⋅∠=++=, 所以14OC =, 因为sin sin BC OCPOB OBP=∠∠,所以36sin 332sin 1414BC OBPPOB OC ⨯⋅∠∠===, 所以33arcsin14POB ∠=;(2)解:连接,,,QA PB OQ OP ,因为曲线CMD 上任一点到O 距离相等, 所以14OP OQ OM OC ====, 因为P ,Q 关于OM 对称, 所以,QOMPOMAOQBOPSSSS==,设QOM POM α∠=∠=,则2AOQ BOP πα∠=∠=-,则()2AOQQOMMQABP S SS=+五边形112sin sin 222OQ OA OQ OM παα⎡⎤⎛⎫=⋅⋅-+⋅ ⎪⎢⎥⎝⎭⎣⎦196sin 140cos αα=+()2874sin αϕ=+,其中5tan 7ϕ=, 当()sin 1αϕ+=时,MQABP S 五边形取得最大值2874, 所以五边形MQABP 面积S 的最大值为2874.16.(2022·广东·广州市真光中学高三开学考试)在平面四边形ABCD 中,30CBD ∠=,4BC =,23BD = (1)若ABD △为等边三角形,求ACD △的面积. (2)若60BAD ∠=,求AC 的最大值. 【答案】(1)3 (2)232+【分析】(1)利用余弦定理求出CD 的长,结合勾股定理可知90BDC ∠=,进而可求得ADC ∠的大小,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可求得ACD △的面积;(2)设()0120ADB αα∠=<<,利用正弦定理可得出AD ,利用余弦定理可得出2AC 关于α的表达式,利用三角恒等变换结合正弦型函数的基本性质可求得AC 的最大值. (1)解:在BCD △中,由余弦定理,得2222cos CD BC BD BC BD CBD =+-⋅⋅∠. 即231612242342CD =+-⨯⨯⨯=,所以2CD =, 所以222BD CD BC +=,因此90BDC ∠=,因为ABD △为等边三角形,所以60ADB ∠=,23AD BD ==,所以150ADC ∠=.所以111sin 2323222ACD S AD CD ADC =⋅⋅⋅∠=⨯⨯⨯=△.(2)解:设()0120ADB αα∠=<<,则120ABD α∠=-, 在ABD △中,由正弦定理得sin sin AD BDABD BAD=∠∠,即()23sin60sin 120AD α=-,所以()4sin 120AD α=-. 在ACD △中,由余弦定理,得2222cos AC AD CD AD CD ADC =+-⋅⋅∠, ()()()224sin 120424sin 1202cos 90AC ααα⎡⎤=-+-⨯-⨯⨯+⎣⎦ 231314cos sin 16cos sin sin 483sin2162222αααααα⎡⎤⎛⎫⎛⎫=++++=+⎢⎥ ⎪ ⎪ ⎪ ⎪⎢⎥⎝⎭⎝⎭⎣⎦, 0120α<<,则02240α<<,故当290α=时,即当45α=时,2AC 取到最大值8316+,即AC 的最大值为232+.17.(2023·河北·高三阶段练习)已知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若4b =,在 ①()(sin sin )(sin sin )b c B C A C a +-=-,②cos2()3cos 1A C B ++= 两个条件中任选一个完成以下问题: (1)求B ;(2)若D 在AC 上,且BD AC ⊥,求BD 的最大值. 【答案】(1)π3B = (2)23【分析】(1)选①,利用正弦定理得到222a c b ac +-=,再利用余弦定理求出π3B =;选②:利用诱导公式和二倍角公式得到1cos 2B =,从而求出π3B =;(2)法一:利用余弦定理得到2216a c ac =+-,利用基本不等式求出16ac ≤,求出面积的最大值,从而求出BD 的最大值;法二:利用正弦定理ABC 外接圆的直径,进而利用正弦定理表示面积,利用三角函数的有界性求出面积最大值,进而求出BD 的最大值. (1)若选①,由正弦定理得,()()()b c b c a c a +-=- 即222b c a ac -=-,即222a c b ac +-= ∴2221cos 222a cb ac B ac ac +-===, ∵(0,π)B ∈,∴π3B =, 若选②,∵cos 2()3cos cos 2(π)3cos cos 23cos 1A C B B B B B ++=-+=+=, ∴22cos 13cos 1B B -+=,即22cos 3cos 20B B +-=, 即cos 2B =-(舍)或1cos 2B =, ∵(0,π)B ∈,∴π3B =, (2)∵BD AC ⊥,BD 为AC 边上的高,当面积最大时,高取得最大值 法一:由余弦定理得,22222162cos b a c ac B a c ac ==+-=+-, 由重要不等式得162ac ac ac ≥-=, 当且仅当a c =时取等, 所以1sin 432ABC S ac B =≤△ 所以AC 边上的高的最大值为432312b = 法二:由正弦定理得ABC 外接圆的直径为832sin 3b R B ==, 利用正弦定理表示面积得:118383sin sin sin sin 2233ABC S ac B A C B ==⋅△ 1838332π1632πsin sin sin sin 2332333A A A A ⎛⎫⎛⎫=⋅⋅⋅-=- ⎪ ⎪⎝⎭⎝⎭。

一道三角形面积最小值的计算

一道三角形面积最小值的计算

来路、思路、出路——一道求三角形面积最小值问题题目:如图,已知点P (2,3),过点P 的直线l 交y 轴的正半轴于点A ,交x 轴的正半轴于点B.求△ABC 的面积s 的最小值.来路:由三角形面积公式可知,12s OA OB =⋅,观察图象,A 、P 、B 三点共线,当OB 增大时,OA 减小.反之,当OB 减小时,OA 增大.若设点A 的坐标为(0,b ),则由A (0,b )、P (2,3)两点坐标用待定系数法可求得直线l 的解析式为32b y x b -=+.进而可求出点B 的坐标为(23b b -,0),因此212233b b s b b b =⨯⋅=--.从中可看出s 是b 的函数.但遗憾的是此函数模型并非初中学生所熟悉的,因此解题至此陷入困境.思路:当解决问题受阻时,不防退一步,从特殊情形出发(赋值法).设4b =,则241643s ==-; 设5b =,则2512.553s ==-; 设6b =,则261263s ==-; 设7b =,则2712.2573s ==-…… 此时,我们便可猜想:当4b =时,s 最小为12.我们再反过来思考:若s =16,则2163b b =-,去分母后解得14b =,212b =.结合图象思考,就是当△ABC 的面积为16时,对应的直线l 有两种位置,即过点(0,4)或过点(0,12);若s =12,则2123b b =-,去分母后解得126b b ==.结合图象思考,就是当△ABC 的面积为12时,对应的直线l 只有一种位置情况,即过点(0,6).结合图象分析△ABC 的面积变化情况可知,s 只有最小值,没有最大值.当s 为最小值时,直线l 对应的位置是唯一的,而非最小值时,直线l 对应的位置有两个.因此,s 的最小值应为12.出路:由以上探究可知,s 与b 是相互关联的,即23b s b =-.又直线l 与两数轴的正半轴有交点A 、B ,显然30b ->,因此有230b sb s -+=.对于此方程,我们可以作以下理解:(1)s 表示△ABC 的面积,b 表示直线l 与y 轴交点的纵坐标,即表示直线l 的位置;(2)s 作关于b 的一元二次方程的系数,它保证该方程有实数解;(3)我们要求s 的最小值.基于以上思考与认识,于是我们找到以下解题出路:解:设点A 的坐标为(0,b ),因为直线l 经过点P (2,3)和点A (0,b ),所以直线l 的解析式为32b y x b -=+.当0y =时,得23b x b =-,即B (23b b -,0). 所以△ABC 的面积212233b b s b b b =⨯⋅=--. 因为直线l 与两数轴的正半轴有交点A 、B ,所以30b ->,因此,去分母并整理可得230b sb s -+=.又因为关于b 的一元二次方程有实数解,所以2()4130s s ∆=--⨯⨯≥,解得12s ≥(0s ≤舍去),因此,所求△ABC 的面积s 的最小值为12.。

一类三角形面积最小值的多种解法及其推广

一类三角形面积最小值的多种解法及其推广

一类三角形面积最小值的多种解法及其推广一、最小面积三角形解法1、用正弦定理:正弦定理是用于计算三角形的属性的定理,其核心是当三边的长度为a,b,c,角的大小为α,β,γ时:a/sinα=b/sinβ=c/sinγ。

因此,当给定三边的长度时,我们可以求出三角形的夹角,从而求出最小面积的三角形。

2、用勾股定理:勾股定理是一个很有用的定理,它指出了三角形的边长之间的关系:在三角形中,两边长之和要大于第三边。

这意味着如果将三角形的两个边使用勾股定理连接起来,其两边之和最小(就是最小面积的三角形)。

3、有效的顶角:每个三角形都会有一个有效的顶角,即边和邻边之间的夹角。

可以通过将这个角设置为最小值或最大值来获得最小面积的三角形。

二、最小面积三角形推广1、已知两边长度:假设它们是a和b,那么,找出一个最大的夹角α,使得另外一条边(c)满足a/sinα + b/sinα = c,即可求出最小面积三角形。

2、已知面积:假设已知三角形的面积值,即A = 1/2ab/sinC,其中A是三角形的面积,a、b是两边的长度,C是夹角。

我们可以通过解析已知的A、a、b值,来求出最小面积的三角形。

3、已知三角形两个夹角:假设已知三角形的夹角α和β,这种情况的解法类似于已知三边的情况:求出另外一条边的长度c,使得a/sinα +b/sinβ = c,并且最大夹角γ也要满足a/sinα + b/sinγ = c。

三、最小面积三角形总结总体来说,通过以上正弦定理、勾股定理以及三角形有效顶角与已知条件等方法,我们可以求出最小面积的三角形,它们在一些特定情况下也有着重要的应用。

在实际工程中,许多实际问题需要用到三角形来解决,比如:地形分析,工程测量,机械设计,无线通信等等,所以,求最小面积三角形的应用也显得尤为重要。

【高考数学经典题型】抛物线与圆,求三角形面积最值(一题多解)

【高考数学经典题型】抛物线与圆,求三角形面积最值(一题多解)

1/ 5试题出处:2020届湖北省“荆、荆、襄、宜”四地七校联考(改编)抛物线与圆,求三角形面积最值若点P 是抛物线22x y =上的动点,点,M N 在x 轴上,圆22(1)1x y +−=内切于,PMN ∆求PMN ∆面积的最小值. 答案:8解法一:动点设一个参数,利用勾股定理列等式如图,不妨设点2(2,2)P t t (1)t >,圆心为C ,两切点为,D E .分别过点P 作PH x ⊥,作PG x 轴,过点M 作x 轴垂线与PG 交于点G ,且,OM m ON n ==. 在Rt PCE ∆中,由勾股定理得,22222244(21)14PE PC CE t t t =−=+−−=,即22PE t =.在Rt PNH ∆中,由勾股定理得222,PN PH NH =+ 即()224224(2)t n t t n +=+−,可得1t n t =+. 在Rt PMG ∆中,由勾股定理得222,PM PG GM =+ 即()224224(2)t m t t m +=++,可得1t m t =−. 42224122()21121PMNt S m n t t t t ∆∴=⋅+⋅==−− 又2242111111()244t t t −=−−+≥ ∴当22t =时,PMN S ∆有最小值8.2 / 5解法二:动点设两个参数,利用直线与圆相切列等式 设00(,),(,0),(,0)P x y M a N b ,其中02y >且a b <.∴直线PN 的方程为:00()y y x b x b=−−, 直线PN 与圆相切,∴圆心(0,1)到直线PN 的距离为1, ∴1=∴()2000220y b x b y −+−= 同理可得,()2000220y a x a y −+−=.∴实数,a b 是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2000220y x x x y −+−=的两根, ∴0000222x a b y y a b y −⎧+=⎪−⎪⎨−⎪⋅=⎪−⎩, ∴()()()22220002044842x y y a b a b ab y +−−=+−=−,2002x y =∴()()2202042y a b y −=−,0022y a b y −=− 20000014()248222PMNy S b a y y y y ∆∴=⋅−⋅==−++≥−− ∴当04y =时,PMN S ∆有最小值8.解法三:动点设两个参数,利用内切圆性质列等式 设点00(,),(,0),(,0)P x y M a N b −圆心为(0,1)C ,两切点为,D E . 在Rt PCD ∆中,PD =2002x y =,∴0PD y = PM PD DM PD MO =+=+3 / 5∴0y a =+,化简得20000002()x y MO a y x y x ===−−同理,可得20000002()x y NO b y x y x ===++0000000011()()22PMN y y S MO NO y y y x y x ∆∴=⋅+⋅=+⋅−+ 32000220000424822PMNy y S y y x y y ∆∴===−++≥−−− ∴当04y =时,PMN S ∆有最小值8.解法四:动点设一个参数、再设直线斜率,利用直线与圆相切列等式 设21(,)(2)2P m m m >,直线,PM PN 的斜率一定存在,分别设其为12,k k ,则直线PM 的方程为:211()2y m k x m −=−,1=,化简得:22342111(1)(2)04m k m m k m m −+−+−=……..① 同理可得:22342221(1)(2)04m k m m k m m −+−+−=……..②∴实数12,k k 是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223421(1)(2)04m x m m x m m −+−+−=的两根, ∴31224212221141m m k k m m m k k m ⎧−+=⎪−⎪⎨−⎪⋅=⎪−⎩, 分别令方程①,②中的0y =,得21,2M m x m k =−22,2N m x m k =−222112121122M N k k m m MN x x k k k k −=−=⋅−=2412121228PMNk k m m S MN k k ∆−∴=⋅⋅=⋅48m =4/ 5化简得4222116(48)82824PMNm S m m m ∆==−++≥−− ∴当28m =时,PMN S ∆有最小值8.解法五:动点设两个参数,利用内切圆性质列等式如图,设00(,),P x y 切点分别为,D E 且PMN ∆的内切圆半径1r = 则011()22PMN S MN y PM PN MN r ∆=⋅=++⋅1()2PM PN MN =++ 1()2PMN S OM PE ON PE MN MN PE ∆∴=++++=+MN MN ==0MN y MN =+≥012y MN ∴⋅≥ 016y MN ∴⋅≥0182PMN S y MN ∆∴=⋅≥ ∴PMN S ∆有最小值8.评论与赏析:圆锥曲线中求三角形面积的最值一直是考试的热点、难点问题.解法1跳出了解析几何的大量计算,两次用勾股定理将线段长用动点中的参数表示出.解法2利用直线与圆相切的性质及韦达定理找到线段整体与动点中的参数的关系.解法3利用三角形内切圆的性质和坐标运算将线段长用动点中的参数表示出来.解法4设切线斜率利用韦达定理找到线段与动点中的参数的关系.解法5巧妙利用三角形内切圆性质、这一题的数量特点及基本不等式直接得出面积的最值.5 / 5推广:过抛物线22(0)x py p =>上一点000(,)(2)P x y y p ≥作圆222:()C x y p p +−=的两条切线,分别与x 轴交于,M N 两点,则PMN ∆的最小值为28p .相似题: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过点2(2,21)P t t +作圆22:(1)(1)1E x y −+−=的两条切线,PM PN ,切点分别为,M N .当(1,)t ∈+∞时,设切线,PM PN 与y 轴分别交于点,,B C 求PBC ∆面积的最小值. 答案: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来路、思路、出路
——一道求三角形面积最小值问题
(于都三中 蔡家禄)
题目:如图,已知点P (2,3),过点P 的直线l 交y 轴的正半轴于点A ,交x 轴的正半轴于点B.求△ABO 的面积s 的最小值.
来路:由三角形面积公式可知,12
s OA OB =⋅,观察图象,A 、P 、B 三点共线,当OB 增大时,OA 减小.反之,当OB 减小时,OA 增大.若设点A 的坐标为(0,b ),则由A (0,b )、P (2,3)两点坐标用待定系数法可求得直线l 的解析式为32b y x b −=
+.进而可求出点B 的坐标为(23
b b −,0),因此212233b b s b b b =⨯⋅=−−.从中可看出s 是b 的函数.但遗憾的是此函数模型并非初中学生所熟悉的,因此解题至此陷入困境.
思路:当解决问题受阻时,不防退一步,从特殊情形出发(赋值法).
设4b =,则2
41643
s ==−; 设5b =,则2
512.553
s ==−; 设6b =,则2
61263
s ==−; 设7b =,则2
712.2573
s ==−…… 此时,我们便可猜想:当6b =时,s 最小为12.
我们再反过来思考:
若s =16,则2
163
b b =−,去分母后解得14b =,212b =.结合图象思考,就是当△ABO 的面积为16时,对应的直线l 有两种位置,即过点(0,4)或过点(0,12);
若s =12,则2
123
b b =−,去分母后解得126b b ==.结合图象思考,就是当△ABO 的面
积为12时,对应的直线l 只有一种位置情况,即过点(0,6).结合图象分析△ABO 的面积变化情况可知,s 只有最小值,没有最大值.当s 为最小值时,直线l 对应的位置是唯一的,而非最小值时,直线l 对应的位置有两个.因此,s 的最小值应为12.
出路:由以上探究可知,s 与b 是相互关联的,即2
3
b s b =−.又直线l 与两数轴的正半轴有交点A 、B ,在2
3
b s b =−中,显然30b −>,因此可化为230b sb s −+=.对于此方程,我们可以作以下理解:
(1)s 表示△ABO 的面积,b 表示直线l 与y 轴交点的纵坐标,即决定直线l 与y 轴交点的位置;
(2)s 可以看作是关于b 的一元二次方程的系数,它保证该方程有实数解;
(3)求s 的最小值.
基于以上思考与认识,于是我们找到以下解题出路:
解:设点A 的坐标为(0,b ),则经过点P (2,3)和点A (0,b )的直线l 的解析式为32b y x b −=
+.当0y =时,得23b x b =−,即B (23
b b −,0). 所以△ABO 的面积2
12233
b b s b b b =⨯⋅=−−. 因为直线l 与两数轴的正半轴有交点A 、B ,所以30b −>,因此,去分母并整理可得230b sb s −+=.又因为关于b 的一元二次方程有实数解,所以2()4130s s ∆=−−⨯⨯≥,解得12s ≥(0s ≤舍去),因此,所求△ABC 的面积s 的最小值为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