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子厚墓志铭知识整理教师版

合集下载

唐宋散文10-韩愈·柳子厚墓志铭(上课用)

唐宋散文10-韩愈·柳子厚墓志铭(上课用)



一旦临(遇上)小利害,仅如毛发比(类似),反 眼若不相识,落陷阱,不一引手救,反挤之,又下 (投下)石焉者,皆是也。此宜(应是)禽兽夷狄 (野蛮人)所不忍为,而其人自视以为得计,闻子 厚之风,亦可以少愧矣。 但是一旦遇上了很小的利害关系,仅仅像头发丝儿 一样大,转眼之间就反目好像不认识一样,别人掉 到陷阱里不伸手去救,反而去推他,又往井里扔石 头,这种情况到处都是这样。这种行为应是禽兽、 野蛮人都不忍心做的,那些人却自认为心意得到了 满足。他们听说了柳宗元这种行为,也应该稍稍有 一点羞愧吧。ຫໍສະໝຸດ 柳子厚墓志铭韩愈柳宗元
柳宗元墓
教学目标:
1.了解墓主一生主要经历和事迹,理
解有识之士在封建社会的倾轧中生存 的痛苦和愤慨。 2.认识文章既重叙事、又重议论,两 者相得益彰地表现人物特点和作者思 想感情的写作特点。 3.领会作者概括的“士穷乃见节义” 的生活哲理和“文穷而后工”的艺术 规律。

柳宗元和韩愈是亲密的朋友, 都是著名文学家。二人齐名(并列 入“唐宋八大家”),都是“古文 运动”的积极倡导者。但在政治上, 二人属于不同的政治派别。柳宗元 是革新的王叔文、王伾集团的重要 成员。而韩愈对二王是深恶痛绝的, 在柳宗元仕宦得意时,韩愈却远贬 阳山。
一、时代背景

王叔文集团
唐朝中期,社会危机四伏:藩镇割据、宦 官专权,朋党相争,中央政权实力逐渐削弱。贞 元二十一年(公元805年),唐顺宗即位,力图 改革朝政,提拔重用了一批拥护自己又具有革新 思想的人,如王叔文、王伓(pī)等。当时柳宗元 仅33岁,与王叔文交谊很深,政治见解又一致, 被王叔文提拔为礼部员外郎,又团结了其他人, 如:刘禹锡、韩秦、韩晔、陈练、凌准、程异、 韦执谊等(加上柳宗元共八人)。

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教学案:专题十一 第31课 柳子厚墓志铭 含答案

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教学案:专题十一 第31课 柳子厚墓志铭 含答案

“碑表”“碑文”等,是古代刻于石碑上的纪念性文辞。

根据立在墓前或埋入地下的位置,碑志又可分为墓表、墓志铭等。

一般来说,墓志铭(墓志、墓铭、墓记)是指埋入地下的勒石文字,墓表、墓碑是墓前立石上的文字,都用于叙述墓主的生平、官职,赞颂其学行品德。

它一般由标题、正文和落款三部分组成。

①标题:一般由死者名和文种名组成。

如《柳子厚墓志铭》。

②正文:一般分为“志”“铭”两部分。

“志”用散文,记述死者姓氏、仕履及一生主要事迹;“铭”用韵文,表示对死者的赞颂和哀悼。

起先,一般将墓志铭刻石,埋入墓中,后来则立石于墓前,成为墓碑。

③落款:注明立碑的单位名称、撰文者姓名,同时署上成文日期。

有的墓志铭立碑单位名称或撰文者个人姓名已写在标题下,所以落款只注明成文日期即可。

墓志铭属碑志类,碑志往往由死者的家人或门生故吏请当时的文章名家撰写,既有赞颂之情,而又含蓄典重。

第31课柳子厚墓志铭(对应学生用书P97)走近作者韩愈(见《原毁》)相关背景柳宗元被贬到永州当了十年司马,多年的被贬生活使他接触了下层百姓的生活,开阔了视野。

他刻苦钻研经史百子,研究古往今来的重大课题,取得了很大的文学成就,创作了许多好作品,如《永州八记》《封建论》等。

公元817年,他又被贬到柳州。

公元819年唐宪宗大赦时,把柳宗元召回朝廷,但诏书下来时柳宗元已病死,年仅47岁。

韩愈、柳宗元虽政见不同,但韩愈对柳宗元的为人品行、文学成就非常欣赏,二人友情深厚。

韩愈为柳宗元的去世连写了三篇纪念文章,即《柳子厚墓志铭》《柳州罗池庙碑》和《祭柳子厚文》。

其中,以《柳子厚墓志铭》写得最好。

子厚讳宗元。

七世祖庆为拓跋魏侍中,子厚,名叫宗元。

七世祖柳庆,做过北魏的侍中,封济阴公。

被封为济阴公。

————皇考讳镇,以事母父亲叫柳镇,因为侍奉母弃太常博士,求为县令江南,其后以亲放弃了太常博士的官位,请求到江南当县令,后来因为他不能媚权贵失御史;权贵人死,乃复不肯向权贵献媚,丢掉了御史官;直到那位权贵死了,才又拜侍御史。

柳子厚墓志铭人教版高三下册语文教案

柳子厚墓志铭人教版高三下册语文教案

柳子厚墓志铭人教版高三下册语文教案《柳子厚墓志铭》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一篇散文,在袁州任刺史时所作。

题中柳子厚即柳宗元。

文章综括柳宗元的家世、生平、交友、文章,侧重论述其治理柳州的政绩和文学风义。

以下是作者整理的柳子厚墓志铭人教版高三下册语文教案,欢迎大家鉴戒与参考!《柳子厚墓志铭》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墓主一生主要经历和事迹,知道有识之士在封建社会的倾轧中生存的痛楚和愤慨。

2、认识文章既重叙事、又重议论,两者相得益彰地表现人物特点和作者思想感情的写作特点。

3、领会作者概括的“士穷乃见节义”的生活哲理和“文穷而后工”的艺术规律。

教学重点:认识文章夹叙夹议的写法特点。

教学难点:体会“士穷乃见节义”“文穷而后工”的哲理。

第一课时教学要点:指导学生读懂文句,理清文章思路。

教学进程:一、简介。

1、介绍柳宗元:参见教材P92“柳宗元小传”。

2、介绍碑文:碑文自古以来,在情势上不拘一格,几种常用的碑文有:(一)墓碑墓碑通常有抬头、正文、题名三部分组成。

1.抬头:抬头主要写死者的生前职务、职业等,有的也能够省去不写。

2.正文:正文主要写明立碑者对死者的称谓及死者的姓名。

如“先考王君大人之墓”。

3.题名:题名写明立碑人的身份、姓名。

立碑时间可写可不写。

(二)墓志铭墓志铭常常由标题、正文和题名三部分组成。

1.标题:一样由死者名和文种名组成。

如《柳子厚墓志铭》。

2.正文:一样分为“志”“铭”两部分。

“志”用散文,记述死者姓氏、仕履及一生主要事迹;“铭”用韵文,表示对死者的赞美和哀悼。

起先,一样将墓志铭刻石,埋入墓中,后来则立石于墓前,成为墓碑。

3.题名:注明立碑的单位名称、撰文者姓名,同时署上成文日期。

有的墓志铭立碑单位名称或撰文者个人姓名已写在标题下,所以题名只注明成文日期即可。

(三)功德碑:通常也有标题、正文、题名三部分组成。

1.标题:通常由功德人姓名称谓和文种名称构成。

如《某某先生捐资建校纪念碑》。

2.正文:叙述在何时、何地、为何原因、何人作了什么好人好事,同时正文也要阐明立碑单位或个人的感激之情。

柳子厚墓志铭教案

柳子厚墓志铭教案

柳子厚墓志铭教案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了解柳宗元及其作品《柳子厚墓志铭》的背景。

2. 理解墓志铭的定义和特点。

教学内容:1. 介绍柳宗元的生平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 解释墓志铭的概念和作用。

3. 阐述《柳子厚墓志铭》的重要性和艺术价值。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柳宗元的生平及其作品。

2. 问答法:引导学生思考墓志铭的意义和特点。

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提问学生对柳宗元的了解。

2. 讲解柳宗元的生平及其作品。

3. 讲解墓志铭的定义和作用。

4. 强调《柳子厚墓志铭》的重要性和艺术价值。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2. 提问学生对墓志铭的理解。

第二章:文本解析教学目标:2. 掌握并运用相关文学鉴赏方法。

教学内容:1. 分析《柳子厚墓志铭》的文意和主题。

2. 探讨作品中使用的文学手法和语言特点。

教学方法:1. 解析法:分析文本内容和相关手法。

2. 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

教学步骤:1. 分配阅读材料:分发《柳子厚墓志铭》的文本。

2. 引导学生阅读并理解文意。

3. 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作品的主题和手法。

4. 分享和总结:邀请学生分享小组讨论的成果,并进行总结。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提问学生对作品的主题和手法的理解。

第三章:文学鉴赏方法教学目标:1. 学习和掌握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

2. 运用文学鉴赏方法分析《柳子厚墓志铭》。

教学内容:1. 介绍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

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

2. 实践法:引导学生运用方法分析文本。

教学步骤:1. 讲解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包括主题分析、人物描写分析、情节结构分析等。

2. 引导学生运用这些方法分析《柳子厚墓志铭》。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 提问学生对文本的分析理解。

第四章:课堂讨论与思考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2.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和分析《柳子厚墓志铭》。

《柳子厚墓志铭》知识点整理(教师版)

《柳子厚墓志铭》知识点整理(教师版)

《柳子厚墓志铭》知识点整理一、本文要点及翻译子厚,讳宗元。

七世祖庆,为拓跋魏侍中,封济阴公。

曾伯祖奭,为唐宰相,与褚遂良、韩瑗俱得罪武后,死高宗朝..(尊称死去的父亲)讳镇,以事母弃太常博士,....(指出句式省略句、状语后置句)。

皇考求为县令江南......(指出句式状语后置句)。

其后以不能媚权贵,失御史。

权贵人死,乃复拜.(被授予)侍御史。

号为刚直,所与游皆当世名人。

译文:子厚,名叫宗元。

七世祖柳庆,做过北魏的侍中,被封为济阴公。

曾伯祖柳奭,做过唐朝的宰相,同褚遂良、韩瑗都得罪了武后,在高宗朝时被处死。

父亲叫柳镇,为了侍奉母亲,放弃了太常博士的官位,请求到江南做县令。

后来因为他不能向权贵献媚,丢了御史的官职。

那位权贵死了,才又被任命为侍御史。

他为人以刚毅正直著称,与他交往的都是当时名人。

子厚少精敏,无不通达。

逮.(到,在)其父时,虽少年..(独立成人),能取进士..(年轻),已自成人第,崭然..(本形容山高险峻的样子,这里形容出类拔萃、高超的样子)见.(通“现”,体现、显现)头角。

众谓柳氏有子.(能继承家业、光大大祖业的好儿子)矣。

其后以博学宏词,授.(被授予)集贤殿正字。

俊杰廉悍..(正直勇敢),议论证据..(今古之事),出入经..(名词活用为动词,意动用法,以……为证据)今古史百子,踔厉风发....(形容意气风发,踔厉:跳跃的样子。

风发:像风一样快。

),率.(常常)常屈.(使……理短)其座人。

名声大振,一时皆慕与之交。

诸公要人,争欲令出我门下,交口荐誉之。

译文:子厚少年时就精锐敏捷,没有不明白通晓的事。

当他父亲在世时,他虽然年轻,但已经独立成人,能够考取进士,突出地显露出才华,大家都说柳家有能继承家业、光大大祖业的好儿子了。

后来又因为通过博学宏词科的考试,被授予集贤殿的官职。

他才能出众,正直勇敢,发表议论时能引证今古事例为依据,精通经史百子典籍,议论时意气风发,滔滔不绝,常常使在座的人折服。

〈柳子厚墓志铭〉讲义汇总

〈柳子厚墓志铭〉讲义汇总

〈柳子厚墓誌銘〉講義一.文體說解(一)祭弔文:1、意義:(昔) 用以祭告天地、山川、社稷、宗廟、但只限於禮祀頌祝。

(今) 用以祭奠死者藉致哀思。

2、種類:(1) 傳狀類:行狀、逸事狀……(2) 哀祭類:祭文、誄辭、哀辭……*祭文一般以駢儷的韻文寫成,唐以後由韓愈開以散文書寫之先例。

如〈祭十二郎文〉。

後世著名祭文:歐陽脩〈祭石曼卿文〉、袁枚〈祭妹文〉。

(3) 碑誌類:墓碑(表)、阡表、壙銘、墓誌銘……歐陽修〈瀧岡阡表〉(二)墓誌銘1、題:置於碑誌之首行,用以標明墓主的身分與姓氏,並以( 官銜)稱呼。

2、誌:記也,以( 散文)書寫,以記死者的生平事蹟等。

3、銘:名也,或稱「辭」、「頌」,以頌揚死者行誼為主,多以( 韻文)撰寫。

二.柳宗元簡介(一)英雄出少年順宗時,曾與王叔文及韋執誼共謀政治革新,但此政治改革僅八個月便結束。

憲宗時與韋執誼、劉禹錫等人俱被貶為司馬,時人稱八司馬。

(二)十年困頓永州寄情山水,化解心靈苦悶,完成膾炙人口的永州八記。

(三)謫死荒僻柳州 --做了四件興利除弊的大事:1廢除奴俗,解放奴婢2宣揚教化,破除陋習3挖井開荒,發展生產4興辦學堂,發展教育文化。

(四)多樣的文學表現1.山水遊記:繼承六朝山水詩文的傳統,刻畫山川景物,藉以抒懷。

代表作永州八記。

2.寓言:包含深厚諷刺意義,使寓言具獨立地位成為文體的一種。

代表作捕蛇者說、蝮蝂傳。

3.人物傳記:大多取材於小人物,具有明確的褒貶,諷諭目的。

如〈捕蛇者說〉、〈種樹郭橐駝傳〉。

4、詩風:「深沉簡峭、清新淡雅」。

三.韓愈簡介(一)事蹟1.曾因直言不諱,力言宮市之弊及請求減免災民之賦稅,而觸怒權貴,被貶陽山令。

2.當國子先生時,曾作《進學解》一文,托詞寄諷執政者的沒有重用他。

3.得罪憲宗,被貶為潮州刺史。

作詩:《左遷至藍關示姪孫湘詩》:「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州路八千。

欲為聖明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

知汝遠來應有意,好收吾骨瘴江邊。

高中语文《柳子厚墓志铭-》教学-苏教版

高中语文《柳子厚墓志铭-》教学-苏教版

识记知识点
第一段:
皇考讳镇,以事母弃太常博士, 求为县令江南。
句式
交友经历
第二段:一时皆慕与之交 句式
诸公要人,争欲令出我门下,交口荐誉之
第三段:遇用事者得罪,例出为刺史。
第七段:其得归葬也,费皆出观察使河东裴 君行立。行立有节概,重然诺,与子厚结交, 子厚亦为之尽,竟赖其力。
葬子厚於万年之墓者,舅弟卢遵。 遵,涿人,性谨慎,学问不厌。自子厚之斥, 遵从而家焉,逮其死不去。既往葬子厚,又 将经纪其家,庶几有始终者。
标题:不以官衔称 朋友相交以字
正文:夹叙夹议 阐发“士穷乃见节义” “文穷而后工”的哲
理。 褒贬兼用
拓展训练 你如何看待韩愈对柳宗元的批评?Fra bibliotek布置作业
请再举两个“文穷而后工”的实例, 并
以此为中心写成一篇小论文。
虚词: 免而归者且千人 皆以子厚为师
活用: 约不时赎 观察使下其法于他州
古今异义: 其经承子厚口讲指画为文词者 悉有法度可观
识记知识
第三段:
未至,又例贬永州司马。 居闲,益自刻苦,务记览,为 词章,泛滥停蓄,为深博无涯 涘。而自肆于山水间。
句式
永州作品: “永州八记” 《捕蛇者说》 《三戒》
《段太尉逸事状》
要求:共4题。实词训练,人物评价,文段内 容理解,翻译句子。
2请把课上拓展训练的第二题整理成一篇小论 文。
《柳子厚墓志铭》 韩愈
朗读第四段,注意字音。
尝例召(zhào)至京师 又偕(xié)出为刺史 约不时赎(shú) 子本相侔(móu) 则没为奴婢(bì)
实词: 又偕出为刺史 是岂不足为政邪 因其土俗 其俗以男女质钱 子本相侔 子厚与设方计 悉令赎归 比一岁

初三柳子厚墓志铭

初三柳子厚墓志铭

初三:柳子厚墓志铭柳子厚墓志铭(节选)元和中,尝例召至京师;又偕出为刺史,而子厚得柳州。

既至,叹曰:“是[1][2][3]岂不足为政耶!”因其土俗,为设教禁,州人顺赖。

其俗以男女质钱[4],约不时[5]赎,子本相侔[6],则没为奴婢。

子厚与设方计,悉令赎归;其尤贫力不能者,令书其佣[7],足相当,则使归其质。

观察使下[8]其法于他州,比一岁,免而归者且千人。

其召至京师而复为刺史也,中山刘梦得禹锡亦在遣中,当诣播州[9]。

子厚泣曰:“播州非人[10]所居,而梦得亲[11]在堂,吾不忍梦得之穷[12],无辞以白其大人。

且万无母子俱往理!”请于朝,将拜疏,愿以柳易播,虽重得罪,死不恨。

遇有以梦得事白上者,梦得于是改刺连州。

呜呼!士穷乃见节义。

今夫平居里巷相慕悦,酒食游戏相征逐[13],诩诩[14]强笑语以相取[15]下,握手出肺肝相示,指天日涕泣,誓生死不相背负,真若不信;一旦临小利害,仅如毛发比,反眼若不相识。

落陷井,不引一手救,反挤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

此宜禽兽夷狄[16]所不忍为,而其人自视以为得计。

闻子厚之风,亦可以少愧矣!注释:[1]为政:做出政绩。

[2]教禁:教谕和禁令。

[3]顺赖:顺从信赖。

[4]质钱:典当,抵押。

[5]不时:不按时。

[6]子:子金,即利息。

本:本金。

相侔(móu):相等。

[7]书:写,记下。

佣:当雇工。

此指雇工劳动所值,即工资。

[8]观察使:又称观察处置使,是中央派往地方掌管监察的官。

下:推行。

[9]播州:今贵州绥阳县。

[10]人:中原人。

[11]亲:母亲。

[12]穷:困窘。

[13]征逐,往来频繁。

[14]诩诩:夸大的样子,讨好取媚的样子。

[15]相取下:相互取悦。

[16]夷狄:这里指野蛮人。

阅读演练1. 解释下列语句中的加点词。

(1)子本相侔,则没为奴婢(2)其尤贫力不能者,令书其佣(3)落陷井,不引一手救(4)闻子厚之风,亦可以少愧矣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A 是岂不足为政耶 B其俗以男女质钱C 约不时赎 D虽重得罪,死不恨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1)既至,叹曰:“是岂不足为政耶!”(2)愿以柳易播,虽重得罪,死不恨4.简要概括选文第一段的大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柳子厚墓志铭知识整理
教师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柳子厚墓志铭知识整理一.实词
亦在遣中(被贬出京城)
当诣(前往)播州
吾不忍梦得之穷(困窘)
无辞(借口,理由)以白(告诉)其大人
将拜疏(上呈奏章)
死不恨(遗憾)
梦得於是改刺(用作动词,任职)连州
酒食游戏相征(约之来)逐(随之去)
诩诩(融洽地聚在一起的样子)强笑语以相取下
不一引(伸,拉)手救
闻子厚之风(风尚,节操)
亦可以少(稍微)愧矣
又偕(一起)出为刺史
是岂不足(能)为政邪
因(顺着,按照)其土俗
其俗以男女质(典当,抵押)钱
子本相侔(相等)
子厚与设方计(方法)
悉(都)令赎归
比(及,等到)一岁
益(更加)自刻苦
务(致力于)记览
崭然(高峻突出貌)见(通“现)头角
不自贵重顾藉(顾惜)
谓功业可立就(成就,成功)
故坐(因为犯罪)废退
故卒(最后)死于穷裔(穷困的边远地方)
亦自不斥(贬谪)
必不能自力(自我努力)
二.虚词
士穷乃(才)见节义
愿以(用)柳易播
遇有以(把)梦得事白上者
而其人自视以为(认为)得计
免而归者且(将近)千人
其后以(凭借)博学宏词
以(用)彼易此
孰得孰(那一个)失
使(如果)子厚在台省时
虽使(让)子厚得所愿
三.词类活用
又下(名词动用,扔下)石焉(兼词,于之,在那里)者
约不时(名词作状语,按时)赎
观察使下(名词动用,推行)其法于他州
议论证据(意动,引据今古事例作证)今古
率常屈(使动,使之屈服)其座人
穷不极(形容词动用,达到极点)
例(按例)出为刺史
四.古今异义
其经承子厚口讲指画(指点)为文词者
悉有法度(章法)可观
泛滥(文笔汪洋恣肆)停蓄(文笔雄厚凝炼)
出入(融会贯通,深入浅出)经史百子
虽少年,已自成人(长大成人)
遇用事者得罪(获罪)
无辞以白其大人(父母)
四.句子翻译
1.其尤贫力不能者,令书其佣,足相当,则使归其质。

那些特别穷困没有能力赎回的,就让债主记下子女当佣工的工钱,到应得的工钱足够抵消债务时,就让债主归还被抵押的人质。

2.虽使子厚得所愿,为将相于一时,以彼易此,孰得孰失,必有能辨之者。

即使让子厚实现他的愿望,一度官至将相,拿那个换这个,何者为得,何者为失?一定有能辨别它的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