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思泉语文李白第一课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时-古诗三首

部编版 语文 三年级 上册
一起解诗意
形容被月光笼罩的洞庭湖。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比喻句
青绿色的螺。这 里用来形容洞庭湖 中的君山。
了洞将诗庭浮意湖在:山水远水中远的的望美君去丽山,,比洞表喻庭现成湖了白如作银同者盘白对子银洞里盘庭的,风青盛光螺放的,着喜写像爱出 和青赞螺美一之样情的。君山。
一、把下列诗句补充完整。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部编版 语文 三年级 上册
二、把相关的诗句写下来。
1.在春天的西湖边漫步,你会不由自主地赞叹: _____欲__把__西__湖___比__西__子__,___淡__妆__浓__抹___总__相__宜。 2.看到湖面的风光和月色相映衬,你会想到: _____湖__光__秋__月___两__相__和_ 。
夜晚的洞庭湖湖 光和秋月相互映照, 优美、平静。
部编版 语文 三年级 上册
一起解诗意 潭面无风镜未磨
洞庭湖湖面微波荡漾,就像一块没有打磨的镜子。
部编版 语文 三年级 上册
一起解诗意
和谐,这里指水色 与月光融为一体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湖面的波光 互相 映衬
指湖面
未经打磨 的铜镜
诗意:秋夜,洞庭湖上月光和水色交相融和, 湖面无风,平静得如同未经打磨的铜镜。
我觉得他会被这壮观的景 色所震撼!
我觉得他会吟诗来赞美这 壮丽的景色。
部编版 语文 三年级 上册
背诵积累,补充诗句
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 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 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部编版 语文 三年级 上册
看图,读句子,联想诗句
三年级思泉语文李白第一课

12
13
14
15
16
17
18
玉 真 公 主
6
李白与杜甫
《寄李太白二十韵》 昔年有狂客,号尔谪仙人。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名声从此大,汩没一朝伸。 文采承殊渥,流传必绝伦。 …………………………………………
7
饮中八仙之六李白
李 白
杜甫
与
李白斗酒诗百篇,
杜
长安市上酒家眠。
甫
天子呼来不上船,
自称臣是酒家仙。
8
9
10
11
3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两句看似写景但景中情深李白对朋友的一片深厚情谊尽在不言之中
思泉大语文体系
三年级 秋季 第二课 【古】李白(下)
司教者: 魏钦文 2017年 9月 16日
1
1、李白,字
号
号
。
,又
2、李白和
、白居易号称唐代三
大诗人。但他和另两位诗人的创作风
格却截然不同。
3、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
“
,
。”
两句看似写景,但景中情深,李白对朋
友的一片深厚情谊尽在不言之中。
4、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
3
行
路
难
,
行
路
难
,
多
歧
路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 今
安
在
?
4
一生豪迈不羁,高傲脱俗。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中国文坛最为飘逸浪漫的伟大诗人。
5
玉真仙人词
玉真之仙人,时往太华峰。 清晨鸣天鼓,飙欻腾双龙。 弄电不辍手,行云本无踪。 几时入少室,王母应相逢。
三年级古诗三首第一课

三年级古诗三首第一课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三年级古诗三首第一课是小学三年级语文课本中的一篇重要课文,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可以感受到古代诗人的风采,了解古代文学的魅力。
本文将分析三年级古诗三首第一课的内容和特点,并探讨学生如何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三年级古诗三首第一课共包含了三首古代诗歌,分别是《古诗十九首》中的《思美人》、《登鹳雀楼》和《悯农》。
这三首诗各具特色,反映了不同的主题和情感。
首先是《思美人》,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对美人深深的思念之情,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这首诗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开头,通过描绘美丽的月光和霜,表现了诗人对美人的思念之情。
整首诗情感真挚,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珍惜。
其次是《登鹳雀楼》,这首诗描写了诗人站在高楼俯视风景的情景,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和美丽。
诗中“百里乌烟涌,千山暮雪白”等描述,刻画出了气势恢宏的场面,使人感受到山水之美。
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之美的欣赏和赞美。
最后是《悯农》,这首诗描写了农民的艰辛劳作和忍受疾苦的生活情况,表现了对农民的同情和关怀。
诗中“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等描述,生动展现了农民在田间辛勤劳作的场景,令人感受到农耕文明的美好。
这首诗通过对农民生活的描绘,表达了对农民的尊重和关怀。
通过学习三年级古诗三首第一课,学生可以感受到古代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珍惜,了解大自然的美丽和壮丽,以及对农民的尊重和关怀。
通过学习这些古代诗歌,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和情感表达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引导学生认真品读这三首古诗,帮助他们理解诗歌的意境和内涵。
老师还可以通过讲解古诗背后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引导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诗歌的意义和价值。
通过诗歌朗诵、赏析和讨论,学生可以更好地领略古代诗歌的魅力,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和审美能力。
第二篇示例:三年级的学生们在课堂上学习古诗三首,这是他们的第一课。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教学课件精品课件PPT小学优质优秀公开课

课文讲解
要求:自读诗歌,理解题目的含义。
作者在西湖上畅饮 时,起初阳光明媚,后 来就下起了雨。
课文讲解
要求:理解诗句大意。
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微波 粼粼,波光艳丽,看起来很美;雨天 时,在雨幕的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 山迷迷茫茫,若隐若现,也显得非常 奇妙。若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淡妆 浓抹都是那么得适宜。
西施和西湖同在“越 地”,同有一个“西”字; 同样具有天生丽质、婀娜 多姿的美。
望洞庭
【唐】 刘禹锡
资料宝袋
刘禹锡(772-842),唐朝著名文 学家、哲学家。曾任太子宾客,世称 “刘宾客”为官时,非常关心百姓疾苦。 受人民爱戴。
刘禹锡(772-842),字 梦得唐代诗人,被白居易 称作“诗豪”。他的许多 作品,立意新颖,思想深 刻;七言绝句受到民歌的 启发,写得明快清新,富 有生活气息和地方色彩。
我会认
yì mǒ
yí
亦抹宜
我会写
饮(冷饮) 奇(奇怪)
初(初晴) 蒙(空蒙) 妆(化妆) 浓(浓烟)
我会写
潋滟:波光闪动的样子。 方:正。 空蒙:云雾迷茫的样子。 亦:也。 西子:即西施,春秋时代越国的美女。 相宜:也显得十分美丽。
课文讲解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准节奏。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 苏 轼
u为什么李白不说“两岸青山相对立”而说“两
岸青山相对出”?
本句诗写远望天门山所
见的雄姿,这里的“出”字
使本来静止不动的山有了动
态美,不但逼真地表现了舟
行途中天门山特有的姿态,
而且寓含了诗人的喜悦之情。
(整理)思泉大语文1-6年级的目录 (2)

思泉语文课程目录一年级上册:?第01课:第一课阿凡提的故事第02课:小猪变形记第03课:成语故事数字篇第04课:没头脑和不高兴第05课:史记(一)第06课:三十六计第07课:史记(二)第08课:随风而来的玛丽波平斯阿姨第09课:假话国历险记第10课:神奇校车?一年级下册:?第01课:《三字经》【上】第02课:《三字经》【下】第03课:《小鳄鱼GUJI-GUJI》第04课:《爱心树》第05课:《我家是动物园》第06课:《朝代歌》[上]第07课:《朝代歌》[下]第08课:《小阿力的大学校》第09课:《长袜子皮皮》第10课:《木偶奇遇记》二年级上册:?第01课:汲取《增广贤文》中的智慧结晶第02课:时间—妙趣科学第03课:百家姓第04课:小小朗诵家第05课:弟子规第06课:想看海的青蛙第07课:《论语》第08课:《夏日历险》第09课:《蚂蚁与西瓜》第10课:《左传》第11课:《查理和巧克力工厂》第12课:《环游世界做苹果派》二年级下册:第01课:听听先秦的声音第02课:《爷爷一定有办法》第03课:伊索寓言第04课:字词大比拼第05课:高空走索人第06课:淘气包马小跳第07课:一个孩子的诗园第08课:学学唐朝的文化第09课:读读明清的小说第10课:有那么一天第11课:老鼠的梦想第12课:魔法师的帽子第13课:小王子第14课:和我一起玩第15课:基础知识总动员?三年级上册:01三年级上第一课王勃与初唐四杰02三年级上第二课王高适与岑参03三年级上册第三讲唐文学王昌龄与王之涣04三年级上册第四课王维与孟浩然05三年级上册第五讲唐文学李白06三年级上册第六课杜甫07三年级上册第七讲古埃及文明08三年级上册第八讲文明古国文学导希腊神话09三年级上册第九讲文明古国文学导印度史诗10三年级上册第十课圣经故事11三年级上册第十一讲文明古国文学导读山海经12三年级上册第十二课西方寓言13三年级上册第十三课中国古代寓言故事14三年级上册第十四课写作人物百态15三年级上册第十五课片段作文四季变化16三年级上册第十六课天气变化姜天一17三年级上册第十七课喜怒哀乐18三年级上册第十八课视听触嗅19三年级上册第十九课课间活动20三年级上册第二十课我爱我家郭华粹?三年级下册01三年级下册第一课韩愈02三年级下册第二课柳宗元03三年级下册第三课刘禹锡04三年级下册唐代文学第四课白居易05三年级下册第五课李商隐与杜牧06三年级下册第六课孟郊与贾岛07三年级下册第七课中国民间故事08三年级下册第八课外国民间故事09三年级下第九课西方童话--姜天一10三年级下册第十课中国童话11三年级下册第十一课儿童文学之情感12三年级下册第十二课儿童文学之绘本13三年级下册第十三课儿童文学之冒险14三年级下册第十四课童话主人公15三年级下册第十五课故事新编-姜天一16三年级下册第十六课色彩系列17三年级下册第十七课修辞系列-郭华粹18三年级下册第十八课-小小家庭欢乐多19三年级下册第十九课-礼仪之邦郭华粹20三年级下册第二十课我的世界地图?四年级上册:01四年级上册第一课李煜02四年级上册第二课柳永?03四年级上册第三课晏殊04四年级上册第四课范仲淹05四年级上-宋代文学-第五课:欧阳修06四年级上-宋代文学-第六课:王安石07四年级上册第七课苏轼?08四年级上-宋代文学-第八课:秦观09四年级上—欧洲文学导读—第九课:但丁10四年级上册第十课塞万提斯11四年级上册第十一课莎士比亚12四年级上册第十二课笛福?13四年级上册第十三课卢梭?14四年级上册第十四课哥德?15四年级上册第十五课雨果16四年级上册第十六课大仲马17四年级上册第十七课漫画式外貌描写18四年级上-基础描写技法-第十八课:夸张式动作描写19四年级上册第十九课个性化寓言描写?20四年级上册第二十课幻觉式心理描写21四年级上册第二十一课人物描写22四年级上册第二十二课读后感23四年级上册第二十三课假如我有一棵七色花?四年级下册:01四年级下册第一课李清照02四年级下册第二课陆游?03四年级下册第三课辛弃疾04四年级下册第四课岳飞?05四年级下册第五课周邦彦与姜夔06四年级下册第六课关汉卿与马致远07四年级下册第七课王实甫?08四年级下册第八课巴尔扎克09四年级下册第九课福楼拜10四年级下册第十课莫泊桑11四年级下册第十一课狄更斯12四年级下册第十二课勃朗特三姐妹?13四年级下册第十三课英国三大诗人14四年级下册第十四课法布尔?15四年级下册第十五课凡尔纳16四年级下册第十六课-叙事顺序与叙事要素17四年级下册第十七课记叙文的线索18四年级下册第十八课先抑后扬19四年级下-叙事章法与特色作文-第十九课:记叙文设置悬念20四你年级下册第二十课回环21四年级下册第二十一课开山十讲之定格?五年级上册:?01五年级上册第一课诗经02五年级上册第二课楚辞?03五年级上册第三课汉乐府04五年级上册第四课曹操05五年级上册第五课陶渊明06五年级上册第六课嵇康与阮籍07五年级上册第七课南北朝民歌08五年级上册第八课六朝文言小说09五年级上册第九课鲁迅10五年级上册第十课现代诗歌11五年级上册第十一课茅盾?12五年级上册第十二课巴金?13五年级上册第十三课老舍14五年级上册第十四课曹禺15五年级上册第十五课徐志摩16五年级上册第十六课冰心?17五年级上册第十七课动静结合写场面18五年级上册第十八课点面结合?19五年级上册第十九课同衬与反衬20五年级上册第二十课动静结合写夏天21五年级上册第二十一课秋天与冬天22五年级上册第二十二课与名人对话23五年级上册第二十三课小标题大故事?五年级下册:?01五年级下册第一课:孔子?02五年级下册第二课:孟子与荀子03五年级下册第三课:老子与庄子04五年级下册第四课:韩非子与墨子05五年级下第五课:鬼谷子06五年级下第六课:《左传》与《战国策》07五年级下第七课:司马迁08五年级下第八课:司马相如与汉赋09五年级下第九课:海明威10五年级下第十课:欧·亨利11五年级下第十一课:马克·吐温12五年级下第十二课:高尔基13五年级下第十三课:托尔斯泰14五年级下第十四课:普希金15五年级下-第十五课19-20世纪外国文学导读-第十五课:川端康成?16五年级下第十六课《泰戈尔》17五年级下作文第十七课-《在岁月的港湾垂钓-虚实结合》18五年级下作文第十八课: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19五年级下作文第十九课:科幻作文20五年级下作文第二十课:游记21五年级下第二十一课:镜头剪接法22五年级下作文第二十二课恍悟·换位思考与穿越时空23五年级下作文第二十三课:恍悟·机遇与成功六年级上册:?01六年级上—明清文学—第一课:三国演义02六年级上—明清文学—第二课:水浒传03六年级上—明清文学—第三课:西游记04六年级上—明清文学—第四课:红楼梦05六年级上—明清文学—第五课:儒林外史06六年级上-明清文学-第六课:聊斋志异?07六年级上—外国文学汇总—第七课:文明古国文学汇总08六年级上-外国文学汇总-第八课:文艺复兴文学汇总09六年级上—外国文学汇总—第九课:现实主义文学汇总10六年级上—外国文学汇总—第十课:浪漫主义文学汇总11六年级上—外国文学汇总—第十一课:20世纪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举例12六年级上-外国文学汇总-第十二课:外国文学汇总补遗13六年级上-叙事章法与主题作文-第十三课:记叙文写作之思路创新14六年级上-叙事章法与主题作文-第十四课凤头豹尾与过渡15六年级上-叙事章法与主题作文-第十五课:给材料作文16六年级上-叙事章法与主题作文-第十六课:基础说明文写作17六年级上作文第十七课:基础议论文写作-姚老师18六年级上-叙事章法与主题作文-第十八课:书信体叙事、日记体叙事六年级下册:??01六年级下-中国古代文学汇总-第一课:先秦文学汇总02-03六年级下-中国古代文学汇总-第二、三课:两汉文学汇总04六年级下-中国古代文学汇总-第四课:唐代文学汇总05六年级下-中国古代文学汇总-第五课:宋代文学汇总06六年级下-中国古代文学汇总-第六课:元明清文学汇总07-08六年级下-中国现当代文学汇总-第七、八课:中国现代文学之诗歌散文篇09六年级下-中国现当代文学汇总-第九课:中国现代文学之戏剧篇10六年级下-中国现当代文学汇总-第十课:中国现代文学之小说篇11六年级下-中国现当代文学汇总-第十一课:中国现代文学之重点国学家举例12六年级下—第十二课:中国当代美文欣赏之诗歌篇13六年级下-中国现当代文学汇总-第十三课:中国当代美文欣赏之散文篇14六年级下-综合主题作文-第十四课:文史大知识串联15六年级下-综合主题作文-第十五课:寻找天才16六年级下-综合主题作文-第十六课:我爱北京小升初考试题型讲座?小升初考试题型讲座-阅读技巧及答题规范7讲小升初考试题型讲座基础字词8讲小升初考试题型讲座文学常识8讲小升初考试题型讲座写作技巧4讲新初一衔接班课程?01新初一衔接班-第一讲:《曹刿论战》与叙事性散文02新初一衔接班-第二讲:汤姆索亚历险记及外国小说03新初一衔接班-第三讲:初中近现代散文名家及名篇阅读04新初一衔接班第四课给材料作文05新初一衔接班-第五讲:《水经注?三峡》与游记散文06新初一衔接班第六课现代小说07新初一衔接班第七课茶馆08新初一衔接班第八课情感作文09新初一衔接班-第九课:作文讲评与古诗词四首10新初一第十课阅读训练?编外课程?编外课程中国近代文学名人--沈从文古代文学---讲建安七子与竹林七贤讲义古代文学---四书选读讲义六年级编外课程半命题作文三年级编外课程大小系列三年级编外课程:彼得潘三年级编外课程:那列狐的故事三年级古代文学系列Ⅴ-之汉字五千年四年级编外课程纳兰性德五年级编外课程:毛泽东。
思泉语文必备古诗词-注释版

思泉语文必备古诗词-注释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悯农二首唐李绅春种一粒粟,秋成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注解:春天播种下一粒种子,到了秋天就可以收获很多的粮食。
天下没有一块不被耕作的田,可仍然有种田的农夫饿死。
农民在正午烈日的暴晒下锄禾,汗水从身上滴在禾苗生长的土地上。
又有谁知道盘中的饭食,每颗每粒都是农民用辛勤的劳动换来的呢?赠汪伦唐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注解:李白乘舟将要离别远行,忽听岸上传来踏歌之声。
桃花潭水即使深至千尺,也比不上汪伦送我之情。
七步诗三国·魏曹植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注解:煮豆来做豆羹,过滤的豆子做成汁。
豆杆在锅下燃烧,豆子在锅里哭泣。
豆杆和豆子本是从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为什么要相互煎熬逼迫得那么狠呢?归园田居魏晋陶渊明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注解:南山下田野里种植豆子,结果是草茂盛豆苗疏稀。
清晨起下田地铲除杂草,暮色降披月光扛锄回去。
狭窄的小路上草木丛生,傍晚时有露水沾湿我衣。
身上衣沾湿了并不可惜,只愿我不违背归隐心意。
清明杜牧唐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注解: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
借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遥指杏花山村。
月下独酌(节选)作者:李白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注解:花丛中摆下一壶好酒,无相知作陪独自酌饮。
举杯邀请明月来共饮,加自己身影正好三人。
凉州词唐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注解:美酒倒满了华贵的酒杯,当将士们正要畅饮的时候,马上琵琶突然不停地响起,在催促他们快点上前作战。
部编三年级上册《古诗三首(第一课时)》语文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古诗三首(第一课时)》语文教案教学目标:1.学习第1首古诗《望天门山》,借助抓关键字理解诗意,想象画面。
2.积累古诗学习的方法,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3.有感情朗读、背诵、默写《望天门山》。
教学重点: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感悟诗歌美的意境。
教学难点:如何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孩子抓住关键字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感受诗歌的意境。
教学流程:一、回忆旧知,导入诗文。
(一)出示诗题《望庐山瀑布》,齐背。
(二)唐玄宗开元十三年,25岁的李白第一次离开自己的家乡四川,他乘船顺着长江东下,被波澜壮阔的长江从天门山中间奔流东去的雄奇景色所震撼,于是,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诗--《望天门山》。
(三)齐读课题,读准字音,读出韵味。
二、抓关键字,了解诗题。
(一)从题目中,你读懂了什么?方法引导:抓住关键字,理解题目意思。
1.干什么--望:看;2.地点--天门山:长江上;3.谁--谁乘船顺着长江东下:李白。
(二)现在谁能用自己的话连起来说说题目的意思?(三)李白常常在写诗题的时候会告诉我们一些写诗时的背景,带着理解再读诗题。
(四)小结:了解诗题是我们学习古诗的第一步,接下来就让我们--熟读古诗。
三、读熟诗文,想象画面。
(一)学习第一句诗--了解山的雄奇。
1.指名读第一句,这句诗里,写到了两个景,分别是什么?(板书:天门楚江)2.结合插图、字理理解“断”“开”(1)出示“断”篆文,猜一猜什么字?讲解断的意思。
指导书写“断”(2)结合诗句,插图,“断”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3.用自己的话说说句意,想象:这是一种怎样的景象?汹涌的江水原先被天门山阻挡,现在天门一开,就像万马奔腾一样,一起喷涌而出。
4.小结:这一句看是写山,实际上是借山势写出了浩荡东流的楚江勇往直前,冲破天门奔腾而去的壮阔气势。
(指名读,齐读第一句。
)(二)学习第二句诗--感受水的壮阔。
1.继续读诗,指名读第二句。
2.想象画面:第一句中的“断”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水劈山断的壮丽画面,那么,这一句中的哪一个字也向我们展示了独特的意境呢?“回”是什么意思?由“回”字联想:读到这一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水狠狠地、猛烈地撞击岩石,发出震耳欲聋的声音……)3.交流画面,读悟结合。
第一课《古诗词三首》

古诗概意:仰望天空,只见几只鸟儿向远处
飞去,直到看不见影子;一片白云也慢 悠悠地越飘越远,四周一片寂静。我静 静凝视着山,觉得山也在看着我,好像 在互相交流,彼此总是看不够。此时此 刻,我的心里似乎只有那座敬亭山了。
表达了诗人与敬 亭山之间的互为 知己的感情。
白居易曾在江南做官十年,为人 民作了很多好事,他带领老百姓治理 西湖,修筑湖堤,蓄水灌溉农田,并 疏通城中水井,以利饮用。后来,他 生病了,不得不谢任苏州刺史一职, 在他离任回洛阳时,苏州的人们不舍 得他走,都哭着为他送别。他的好友 刘禹锡曾在《白太守行》中写道: “苏州十万户,尽作婴儿啼”。白居 易的江南,留有他的播种,留有他的 心血,这样的江南之忆,收获的自然 是甜甜的慰藉和温馨。
既同音又形近:庭(家庭)(庭院)
廷(宫廷)(朝廷) 亭 (亭子)(亭台) 停(停止)(暂停)
字义:
相看两不厌。 满足 (1)因次数多而不喜欢。(2)排斥 (3)满足 湖光秋月两相和。和谐 (1)和顺、温和(2)和谐 (3)和平
三、词
近义词 :众——多 望——看 翠——青、绿 孤——独 反义词 :高——低 遥——近 旧——新
李白
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众鸟:鸟儿们; 高飞尽:都飞远了; 孤云:一片白云; 独去闲:独自飘来飘去悠闲自在。 鸟儿飞得没有了踪迹,天上飘浮的孤云 也不愿意留下,慢慢向远处飘去。
●从这两句诗句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李白很孤独 、寂寞)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刘禹锡(772-842), 字梦得, 唐代诗人,被白居易称作“诗豪”。 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 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 称“刘白”,有《陋室铭》《竹枝词》 《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他 的许多作品,立意新颖,思想深刻; 七言绝句受到民歌的启发,写得明快 清新,富有生活气息和地方色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
2
-
3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
今行 安路 在难 ?,
行 路 难 , 多 歧 路 ,
4
一生豪迈不羁,高傲脱俗。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中国文坛最为飘逸浪漫的伟大诗人。
-
5
玉真仙人词
玉真之仙人,时往太华峰。 清晨鸣天鼓,飙欻腾双龙。 弄电不辍手,行云本无踪。 几时入少室,王母应相逢。
-
主玉 真 公
6
李白与杜甫
《寄李太白二十韵》
昔年有狂客,号尔谪仙人。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名声从此大,汩没一朝伸。 文采承殊渥,流传必绝伦。 …………………………………………
-
7
饮中八仙之六李白
杜甫 李白斗酒诗百篇,
李 白 与
长安市上酒家眠。
杜
天子呼来不上船,
甫
自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臣是酒家仙。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思泉大语文体系
三年级 秋季 第二课
【古】李白(下)
司教者: 魏钦文 2017年 9月 16日
-
1
1、李白,字
号
号
。
,又
2、李白和
、白居易号称唐代三
大诗人。但他和另两位诗人的创作风
格却截然不同。
3、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
“
,
。”
两句看似写景,但景中情深,李白对朋
友的一片深厚情谊尽在不言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