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脉颗粒工艺验证方案
通脉颗粒制剂生产工艺规程

目的建立通脉颗粒制剂工艺规程,使产品生产规范化,标准化,保证生产的产品质量稳定、均一和有效。
范围适用于通脉颗粒制剂生产全过程。
责任主管总经理、质量管理部部长、生产技术部部长、固体制剂车间主任、技术员标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卫生部药品标准WS3-B-0824-91工艺规程的编制及管理规程(SMP.QA-GJ-01)内容1 产品概述1.1 品名:通脉颗粒汉语拼音:Tongmai Keli1.2 剂型:颗粒剂1.3 性状:本品为棕黄色的颗粒;气微,味甜、微苦。
1.4 功能与主治:活血通脉。
用于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动脉硬化,脑血栓,脑缺血,冠心病,心绞痛。
1.5 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10g,一日2~3次。
1.6 规格:每袋装10g。
1.7 贮藏:密封。
1.8 有效期:三年1.9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1.10 包装规格:10g×8袋×108盒2.1 处方2.2 处方依据:卫生部药品标准WS3-B-0824-913 生产工艺流程图见第3页通脉颗粒生产工艺流程及环境区域划分示意图4 通脉颗粒生产质量控制要点5 制剂过程及工艺条件5.1 蔗糖粉碎将检验合格的蔗糖,投入涡轮自冷式粉碎机中,粉碎,过80目筛,执行“TF-160B型涡轮自冷式粉粹机标准操作规程”(SOP.SJ-SZ-35),装入不锈钢桶中。
送入存料间,称重,挂上标志。
5.2 制粒:按每批2万袋从提取中间站领料,二人复核,准确称量1/4配方量的清膏,糖粉投入槽型混合机中,执行“CH200A槽型混合机标准操作规程”(SOP.SJ-SZ-38),混合,待色泽达到均匀一致,将软材投入整粒机中,执行“KZ-180快速粉碎整粒机标准操作规程”(SOP.SJ-SZ-65),制得大小均匀颗粒。
5.3 干燥:将湿颗粒投入高效沸腾干燥机的沸腾器中,执行“GFG-120高效沸腾干燥机标准操作规程”(SOP.SJ-SZ-40),温度60℃,干燥30分钟,下料。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通脉颗粒”中大豆苷的含量

辛开 苦 降法是 临床 中常用 的一种 治疗 疾病 的方
亦有所 减 轻 ,黄腻 舌苔较 前减 少 .但颈 部仍 有拘 紧 法 .我们 在 临床 中应 用该 法治 疗心血 管疾 病取 得 了 感, 拘 紧感 明显时胸 闷加 重 , 舌红苔 薄 黄 , 脉弦。 上方 明显 的 临床疗效 , 其 中多 应用 半夏泻 心汤 、 生姜 泻心 加葛 根 2 0 g 、 威 灵仙 1 5 g , 继 服 6剂 。 以左侧为主 , 时有叹息 , 舌脉同上 。上方加川芎 2 0 g 。
/ ;
芗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 通脉颗粒 ’ ’ 中大 豆苷 的含量
金 涛
( 泰 州 市人 民 医院 , 江 苏泰 州 2 2 5 3 0 0 )
关键词
通脉颗粒
大 豆 苷 高 效液 相 色谱 文 献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 6 7 2 — 3 9 7 X( 2 0 1 3 ) 1 2 — 0 0 5 9 — 0 2
食 品药 品 监 督 管 理 局 颁 布 的单 页 标 准 ( 标 准号 : 限公 司, 批号 : 1 2 0 4 0 4 、 1 2 0 6 2 2 、 1 2 1 0 0 9 ) 。 乙腈 为色
Y B Z 0 2 5 3 2 0 0 9 ) 。 方 中君 药葛 根 的主要有 效成 分 为葛 谱 纯 , 水 为超 纯水 , 其余试 剂 均为分 析纯 。 根素 、 大豆 苷 等具 有 生 物活 性 的异 黄 酮类 化 合 物【 1 J 。 2 方法 与结 果 已有 文献 报 道 采用 高效 液 相 色谱 法 测 定 “ 通 脉 颗 2 . 1 色谱 条件 色 谱 柱 : X B r i d g e C 8 柱 ( 4 . 6 m mx 粒” 中葛根 素 及采 用 紫外 法 测定 总 黄 酮『 2 。为 有 效 1 5 0 mm, 3 . 5 m) ; 流动 相 : 乙腈一 0 . 1 %磷 酸 ( 1 4 : 8 6 ) ; 检 控制 其 内在 质 量 , 本 实 验采 用 高效 液 相 色谱 法 对 方 测 波长 : 2 5 4 n m; 流速 : 1 . O m L / m i n ; 柱温 : 2 5 o C; 进样 量 中葛 根 所含 大 豆 苷进 行 含量 测 定 , 方 法简 便 、 快速 , 为 l O p &。
宁心通脉颗粒成型工艺的研究

2 . 3 . I 正交试 验因素水平设定
选择 赋形剂 ( 乳糖 ) 的加 入量 、
取处 方中川芎和柴 胡进 行水 蒸 汽蒸馏 提 取挥 发 油 , 提得 的 挥发油 以 B一环糊精包合 , 包合 物备用 ; 提 油后 的川芎 和柴胡 与
湿润剂( 乙醇 ) 的浓度及加 入量作为颗粒 成型工 艺条件的 3个 主
宁心通脉颗粒 由黄芪 、 丹参 、 川芎 、 柴胡, 茯苓 , 泽泻 6味中药 组方 , 处 方源 于临床经验方 。 具有活 血化瘀 , 宁心通 脉等作 用 , 用 于治疗心律不齐等 症具有 较好 疗效 。为 方便携 带 服用 , 拟 将其 制成颗粒剂 。本试验对制备成 颗粒剂 的成 型工艺 进行 了实 验研 究, 确定 了制备 宁心 通脉 颗粒 合 理 的成 型 工 艺参 数 , 现报 道 如
2 . 2 不 同赋 形荆对浸膏粉 吸湿性改善 的考察
用浸 膏粉、 乳糖及挥发油包合物总量) 作 为 评 价指 标 进 行 L 9
( 3 4 ) 实验考察 , 其因素水平设定 见表 2 。
表 2 因素水平表
B 水平 浸膏 粉 A : 乳糖 乙醇浓 度( %) 乙醇加入量 ( 乙 m L : 浸膏粉 g )
液( v / v ) ( 6 8 %、 5 7 %、 3 9 . 5 %、 3 4 %) 、 N a C 1 的饱 和水溶液 、 K C 1 的 饱和水溶 液 及 H 2 0分别 置于玻璃干燥器 中 , 存放 予 2 5 ℃的恒温
箱中 , 形成相应 的相对 湿度 , 结果 ( 见表 6 ) 。
乳糖及挥发油包合物 总量 x 1 0 0 %
---—
—
7 4 . - . — —
湖北 中医杂志 2 0 1 4年 o 6月第 3 6卷第 0 6 期 2 . 4 . 2 颗粒 的吸湿性 恒 温恒湿 条件 : 选择 不 同浓度 的硫 酸溶
通脉颗粒的生产工艺流程

通脉颗粒的生产工艺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通脉颗粒的生产工艺流程一、准备工作阶段在通脉颗粒的生产之前,需要进行一系列准备工作。
颗粒药剂工艺验证

颗粒药剂工艺验证引言颗粒药剂是一种常见的药剂形式,被广泛应用于制药工业中。
在药物生产过程中,颗粒药剂的质量和稳定性对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进行颗粒药剂工艺验证是确保药物质量的重要步骤。
本文将介绍颗粒药剂工艺验证的目的、步骤和方法。
目的颗粒药剂工艺验证的主要目的是验证颗粒药剂制备工艺的可行性、稳定性和一致性。
通过工艺验证,可以确保颗粒药剂符合相关质量标准和法规要求,并提供稳定的药物产品。
步骤颗粒药剂工艺验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初步验证:在实际生产环境中进行颗粒药剂工艺的初步验证。
这包括制备颗粒药剂的工艺参数的设定、原料选择、工艺操作流程的制定等。
2.设计验证实验:根据初步验证结果,设计验证实验来评估颗粒药剂的工艺参数对药物品质的影响。
验证实验应包括不同工艺参数的组合,以及对产品的关键质量属性进行测定。
3.数据分析:对验证实验的结果进行数据分析,以评估颗粒药剂工艺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数据分析可以采用统计学方法,如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等。
4.结果总结与报告:根据数据分析结果,总结颗粒药剂工艺验证的结果,并撰写验证报告。
报告应包括验证实验的详细步骤、结果、分析和结论等信息。
进行颗粒药剂工艺验证时,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工艺参数优化:通过对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如料液比、搅拌速度和干燥温度等,以获得最佳的颗粒药剂特性。
2.质量属性测试:对颗粒药剂的关键质量属性进行测试,如颗粒大小、溶解度、含量均匀性等。
测试方法应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要求。
3.工艺监控:建立合适的工艺监控系统,通过对关键工艺参数的监测和记录,及时发现和纠正工艺异常,保证颗粒药剂制备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4.系统验证:对整个颗粒药剂制备系统进行验证,包括设备、工艺和人员的验证。
保证制备过程的可控性和一致性。
颗粒药剂工艺验证是制药工业中确保颗粒药剂质量的重要步骤。
通过验证工艺的可行性、稳定性和一致性,可以确保颗粒药剂的质量满足相关标准和法规要求。
参草通脉颗粒丹酚酸B提取工艺研究

参草通脉颗粒丹酚酸B提取工艺研究目的探讨参草通脉颗粒主要药味丹参中丹酚酸B的最佳醇提取工艺条件,为丹参药材的综合利用提供试验依据。
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以丹酚酸B的提取量及浸膏得率为考察指标,优选回流法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
结果最佳乙醇回流工艺为:30%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1 h。
结论优选的提取工艺设计合理,丹酚酸B提取率较高。
标签:丹参;丹酚酸B;正交试验;提取工艺参草通脉颗粒是笔者经过长期临床实践总结得出治疗慢性心衰的经验方,具有益气活血、利水通脉的功效。
丹参是参草通脉颗粒的主要药味之一,本研究以总酚酸和丹酚酸B 的含量为考察指标,采用正交设计优化丹参总酚酸的提取工艺,旨在为丹参总酚酸的提取提供参考,为参草通脉颗粒的推广开发奠定基础。
1 仪器与试药Agilent 1100高效液相色谱仪,包括手动进样器、二极管阵列检测器(DAD);AR2140型电子分析天平(Ohaus Corps,USA):感量0.1 mg。
丹酚酸B对照品(供含量测定用,批号111562-200403,购自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丹参药材购自辽宁省中药饮片有限公司,经辽宁省组分中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鉴定为丹参的根;甲醇为色谱纯,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
2 方法与结果2.1 色谱条件色谱柱:Kromasil-C18柱(200 mm×4.6 mm,5 ?m);流动相:甲醇-水(80∶20);柱温:25 ℃;检测器:二极管阵列检测器(DAD);检测波长:270 nm;流量:1.0 mL/min。
理论塔板数按丹酚酸B计算不少于3 500,分离度大于1.5。
2.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2.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丹参粉末约 3 g(过三号筛),精密称定,按正交各试验条件回流提取2次,合并提取液,定容,摇匀,过0.45 ?m的微孔滤膜,备用。
2.4 测定方法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 ?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供试品中丹酚酸B的提取量。
通脉80℃提取实验方案

研发试验问题品种方案及结果
一、通脉颗粒80℃提取工艺方案
1、实验目的:考察丹参、葛根、川芎用80℃水温单提,混提浸膏收率值及丹酚酸B含量值。
2、实验器材:水浴锅、真空干燥箱,烧杯,玻璃棒。
3、实验步骤(方法)
3.1混提:
将丹参:100g葛根:100g川芎:100g,投入烧杯中,放入水浴锅中,80℃下提取两次,每次加入5倍量水为1.5kg水,第一次煎煮1.5小时,第二次煎煮1小时。
3.2单提:
将丹参:100g葛根:100g川芎:100g,分别投入烧杯中,放入水浴锅中,80℃下提取两次,每次加入5倍量水为0.5kg 水,第一次煎煮1.5小时,第二次煎煮1小时;丹参单提实验中两次提取药液分别浓缩。
3.3浓缩:采用水浴(80℃)自然蒸发浓缩。
一、实验考察结果:80℃、70℃、90℃。
五、车间提取含量:
实验统计
二、柴黄片方案
(一)目的:通过小试摸索出原药材标准、工艺过程、成品各项指标和参数(二)此方案设计结构图。
01-颗粒剂工艺验证

颗粒剂产品生产工艺及其变更验证文件目录1、验证的目的与计划1.1验证的目的1.2验证计划2、验证机构3、验证方案的起草与审批3.1验证方案的起草3.2验证方案的审核3.3验证方案的批准4、颗粒剂生产工艺验证方案4.1处方工艺及工艺流程4.1.1处方工艺4.1.2工艺流程4.2批生产记录与标准操作规程4.2.1批生产记录4.2.2标准操作规程4.3与工艺相关的验证文件4.4工艺验证4.4.1原辅料处理4.4.1.1目的4.4.1.2中间控制标准4.4.1.3收集验证资料4.4.1.4小结4.4.2混合制粒4.4.2.1目的4.4.2.2中间控制标准4.4.2.3收集验证资料4.4.2.4小结4.4.3颗粒包装4.4.3.1目的4.4.3.2中间控制标准4.4.3.3收集验证资料4.4.3.4小结4.4.4成品质量稳定性验证4.4.4.1目的4.4.4.2成品质量标准4.4.4.3收集验证资料4.4.4.4小结5、验证方案的实施与记录5.1处方工艺及工艺流程5.1.1处方工艺5.1.1.1处方5.1.1.2工艺5.1.2工艺流程5.2批生产记录与标准操作规程5.2.1批生产记录5.2.2标准操作规程5.3与工艺相关的验证文件5.4工艺验证5.4.1原辅料处理5.4.1.1验证资料5.4.1.2数据分析5.4.1.3小结5.4.2配料、制粒5.4.2.1验证资料5.4.2.2数据分析5.4.2.3小结5.4.3颗粒包装5.4.3.1验证资料5.4.3.2数据分析5.4.3.3小结5.4.4成品质量稳定性验证 5.4.4.1验证资料5.4.4.2数据分析5.4.4.3小结6、验证结果的总结及批准6.1验证结果的总结6.2验证结果的审核6.3验证结果的批准7、变更后的再验证8、附录1、验证的目的与计划1.1验证的目的根据98版GMP的要求,为了保证颗粒剂在生产过程中,质量稳定,中间控制符合内控要求,保证生产工艺在生产过程中的顺利进行,应该对生产工艺进行验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脉颗粒工艺验证方案目录1引言1.1验证小组成员及责任1.2概述1.3验证目的1.4验证依据及采用文件2验证项目、评价方法及标准2.1人员2.1.1培训2.1.2健康检查2.2生产环境2.2.1操作间温度和相对湿度2.2.2操作间尘埃粒子数2.2.3操作间空气微生物计数2.2.4操作间、设备、操作人员表面微生物计数2.2.5操作间压差2.2.6操作间清洁、清场2.3公用介质2.3.1纯化水2.3.2压缩空气2.4原辅料、包装材料2.4.1质量2.4.2贮存条件2.5设备2.5.1设备清洁2.5.2设备维护保养和运行状况2.6工艺文件2.7称量确认2.8制粒的确认2.8.1润湿剂的用量2.8.2快切慢混时间2.9颗粒干燥的确认2.9.1颗粒的干燥温度及时间的测试2.10批混合的确认2.10.1批混合确认的项目和方法2.10.2批混合时间的测试2.11颗粒包装的确认2.11.1颗粒包装确认的项目和方法2.11.2颗粒包装的转速测试2.12外包装的确认2.12.2成品质量检验2.12.3包装材料的物料平衡2.12.4成品物料平衡2.13质量保证2.13.1文件完整2.13.2正确的检验方法2.13.3检验结果正确3验证周期4结果评价及建议5验证报告及验证记录空白样张6验证方案的最终批准1引言1.1验证小组成员及责任1.1.1验证小组成员1.1.2验证小组责任验证小组组长—负责验证方案起草、验证方案实施及验证全过程的组织和完成验证报告;负责验证协调工作,以保证本验证方案按预定的规定项目顺利实施。
验证小组组员—分别负责方案实施中各工艺控制点的确认,负责收集各项验证记录,最终完成工艺验证方案的实施工作。
1.1.3验证工作中各部门责任验证委员会—负责工艺验证方案的批准;负责验证数据及结果的审核;负责验证报告的审批;负责验证证书的发放。
生产技术部—参加验证方案、验证报告、验证结果的会审会签;负责保证验证过程中设备的运行和调试符合验证方案要求,提供工艺验证方法,负责设备的维修保养及清洁符合验证方案要求,保证满足验证过程所需各种工器具。
质量管理部—负责组织验证方案、验证报告、验证结果的会审会签;负责协调验证小组进行有关验证协调工作,负责对验证全过程实施监控;负责建立验证档案,及时将批准实施的验证资料收存归档。
供应部—为验证过程提供物质支持。
生产车间—负责保证工艺验证期间各操作室清洁卫生符合要求,负责做好验证各项配合工作。
1.2概述1.2.1本公司于2002年月日完成通脉颗粒生产用厂房设施、主要生产设备的验证工作,空气净化系统、工艺用水处理系统、主要生产设备均符合设计要求以及生产工艺的要求。
1.2.2性状:本品为棕黄色的颗粒;气微,味甜、微苦。
1.2.3规格:每袋装10g。
1.2.4功能主治:活血通脉。
用于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动脉硬化,脑血栓,脑缺血,冠心病,心绞痛。
1.2.5通脉颗粒工艺流程简述净药材→称量→煎煮→过滤→浓缩→过滤→浓缩→混合→制颗粒→干燥→整粒→批混→↑↑↓蔗糖→干燥灭菌→粉碎过筛95%乙醇中间产品检验分装→包装↑↑↓1.3验证目的1.3.1工艺验证是在设备验证与系统验证合格的基础上进行的全过程的投料验证,以证明产品符合预定的质量标准。
1.3.2通过对通脉颗粒的工艺验证,确认该工艺是有效的、可重现的。
1.3.3经过预先设计的条件合适的测试,确认按规定的生产工艺生产的最终产品,符合有效性和安全性的所有出厂要求。
1.4验证过程严格按本方案规定的内容进行,若因特殊原因确需变更时,应填写验证方案变更申请及批准书,报验证委员会批准。
1.5验证依据及采用文件1.5.1验证依据1.5.1.1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1998修订)1.5.1.2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1998修订)附录1.5.1.3通脉颗粒生产工艺规程1.5.2采用文件1.5.2.1丹参质量标准及其检验操作规程。
1.5.2.2川芎质量标准及其检验操作规程。
1.5.2.3葛根质量标准及其检验操作规程。
1.5.2.4蔗糖质量标准及其检验操作规程。
1.5.2.5通脉颗粒中间产品质量标准及其检验操作规程。
1.5.2.6通脉颗粒成品质量标准及其检验操作规程。
1.5.2.7称量、提取浓缩、制粒干燥、整粒、批混合、颗粒包装岗位标准操作规程。
1.5.2.8提取浓缩、批混合、制粒干燥、整粒、批混合、颗粒包装岗位设备使用及维护保养标准操作规程。
1.5.2.9提取浓缩、批混合、制粒干燥整粒、批混合、颗粒包装岗位设备清洁规程。
2验证项目、评价方法及标准2.1人员列出参加生产操作及检验的所有人员的情况,评价其培训及健康检查情况是否符合GMP及操作要求。
2.1.1培训2.1.1.1评价方法:查阅培训档案,确认是否对有关操作者进行了相关培训,包括:GMP及药品管理法培训;安全防护规程;微生物基础及微生物污染的防范培训;所在岗位本相设备的操作、清洗、维护保养规程;进出生产洁净区更衣技术培训;岗位操作培训;生产过程质量控制培训。
2.1.1.2标准:上岗操作人员已经接受了相关的知识及操作技术培训,并经考核合格,培训及考核均在有效期内。
2.1.2健康检查2.1.2.1评价方法:查阅生产操作人员健康档案,考察参加生产操作的所有人员是否进行了健康检查,身体健康。
2.1.2.2标准:参加生产操作的人员均进行了规定项目的健康检查,各项指标正常,身体健康,健康检查在有效期内。
人员情况附件1。
2.2生产环境2.2.1操作间温度和相对湿度2.2.1.1目的:确认操作间温湿度控制符合产品工艺要求。
2.2.1.2评价方法:在每批产品生产准备开始前,检查并记录各操作间的温度及相对湿度,在操作过程中每隔1小时记录一次温度和相对湿度。
2.2.1.3标准:温度和湿度应在要求限度之内。
温度18-26℃,相对湿度45-65%。
2.2.2操作间尘埃粒子数2.2.2.1目的:确认操作间环境控制符合标准规定的要求。
2.2.2.2评价方法:按“洁净区环境监控操作规程”监测操作间的尘埃粒子数,上、下午各记录一次。
2.2.2.3标准:监测结果应符合相应洁净级别的要求。
2.2.3操作间空气微生物计数2.2.3.1目的:确认操作间环境控制符合标准规定的要求。
2.2.3.2评价方法:按“洁净区环境监控操作规程”监测空气中的微生物数(沉降菌),上、下午各记录一次。
2.2.3.3标准:空气中的微生物数应符合相应洁净区标准规定的要求。
2.2.4操作间压差2.2.4.1目的:确认操作间压差控制符合GMP及标准规定的要求。
2.2.4.2评价方法:生产操作前及生产操作过程中,每小时在自动空气压差表上读取并记录一次洁净区与其它区域的空气压差。
2.2.4.3标准:在生产操作过程中,洁净区应始终对一般生产区域保持相对正压,产尘工序对其它洁净间保持相对负压。
2.2.5操作间清洁、清场2.2.5.1目的:确认操作间的清洁清场能够有效防止污染与交叉污染。
2.2.5.2评价方法:在每批产品生产操作前,按照“清场管理规程”检查相应更衣室、气闸、操作间等清场、清洁情况。
2.2.5.3标准所有相关房间内应清洁、干燥,无关的任何物料与文件以及前一批产品的残余物。
生产环境检查情况见附件2。
2.3公用介质2.3.1纯化水2.3.1.1目的:确认纯化水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2.3.1.2评价方法:审查并记录下述各使用点的纯化水质量(理化检验与微生物限度检验);检查纯化水用点的功能室:清洁工具室、气闸室。
2.3.1.3标准:开始验证前连续3周中的检验结果符合纯化水质量标准要求,纯化水质量稳定并无逐渐接近不合格限度的趋势。
2.3.2压缩空气2.3.2.1目的:确认与产品直接接触的压缩空气的质量符合其质量标准的要求。
2.3.2.2评价方法:取样检测压缩空气的质量(包括微生物数和微粒数、油污)。
压缩空气用点的功能室:制粒干燥室、颗粒包装室2.3.2.3标准:应符合洁净压缩空气的标准要求。
公用介质检查见附件32.4原辅料、包装材料2.4.1质量2.4.1.1目的:确认验证生产的原辅料、包装材料符合质量标准的要求。
2.4.1.2检查通脉颗粒使用的原辅料、包装材料是否有既定的质量标准,能否严格按照质量标准及检验规程进行质量控制。
2.4.1.3标准:所有原辅料、包装材料均有符合法定要求的质量标准,验证所有的原辅料、包装材料按标准进行检验并符合质量标准要求。
2.4.2贮存条件2.4.2.1目的:确认原辅料、包装材料的贮存条件符合规定的要求。
2.4.2.2评价方法:检查各种物料特别是原辅料、内包装材料的贮存条件,是否按各自要求的条件贮存。
2.4.2.3标准:各种物料按正确的条件贮存。
2.5设备2.5.1设备清洁2.5.1.1确认设备清洁状况能够有效防止污染与交叉污染。
2.5.1.2评价方法:每批产品开始操作前,检查所使用的各种设备、容器、用具的清洁状况并记录。
2.5.1.3标准:所有设备、容器、用具等清洁干燥,无前一批产品的残余物。
2.5.2设备维护保养和运行状况2.5.2.1目的:确认设备维护保养状况符合标准规定的要求,运行状况良好。
2.5.2.2评价方法:每批产品开始操作前,检查所使用的各种设备维护保养情况及维护保养记录。
2.5.2.3标准:设备维护保养状况符合标准规定的要求,运行状况良好。
物料质量、贮存条件及设备状况检查记录见附件4。
2.6工艺文件2.6.1工艺文件的正确性2.6.1.1目的:确认工艺文件的正确性。
2.6.1.2评价方法:核对生产工艺规程是现否现行批准的文件,并已正确签发(核对产品批号)。
2.6.1.3标准:生产工艺规程是现行批准的文件,并已正确签发。
2.6.2生产(操作)指令的明确性2.6.2.1目的:确认生产指令的明确性2.6.2.2评价方法:在生产操作过程中,对照操作者的实际操作检查各项操作规程是否清楚、明确和充分。
2.6.2.3标准:已载入操作规程的指令清楚、充分,操作人员能够如实地遵守。
工艺文件检查记录见附件5。
2.7称量确认2.7.1提取:每批㎏,二人复核投料,称取。
按工艺要求水提。
2.7.2制剂:接提取车间水提清膏,蔗糖粉碎。
2.8制粒确认2.8.1制粒用湿润剂的确认乙醇浓度设定为:95%。
2.8.2切混时间的确认切混时间设定为:60秒,90秒。
按上述2.8.1、2.8.2分别用不同切混时间制出的颗粒程度(见附件6)。
标准:细粉≤8%2.9颗粒干燥的确认2.9.1干燥时间设定为:4分钟,5分钟。
按上述干燥时间干燥的颗粒,测定含水量(见附件7)。
2.9.2颗粒干燥的物料平衡和收率2.8批混的确认2.8.1批混的确认项目和方法批混时间设定10分钟、15分钟2.8.2批混时间的测试按上述设定的时间进行批混,每次取3个样品,从其样品均匀度判断哪个混合时间最为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