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侵物种

合集下载

全球十大有害入侵物种

全球十大有害入侵物种

全球十大有害入侵物种专题简介10种最臭名昭著的生态入侵者,它们都曾经或正在对当地的生态系统造成极大的破坏。

在这份榜单中,澳大利亚猖獗的野兔,能吞噬美洲鳄的美国外来巨蟒等均榜上有名。

1. 野葛野葛是一种美丽的观赏性攀援植物,源自中国南方和日本等地。

野葛也是这10种臭名昭著的入侵者中唯一的植物。

1876年,野葛第一次出现于美国费城百年纪念馆的展览厅内。

当时它被吹捧为一种“生命力坚强、可以快速生长”的地被植物,可以帮助当地人抑制土壤浸蚀问题。

基于这种目的,野葛正式被引入美国。

50多年后,也正是因为这两大优点,野葛获得了两个新外号,第一个外号是“吃掉南方的攀援植物”,第二个外号是“绿色危险物”。

如今,野葛在美国南方各州疯狂蔓延,泛滥成灾,甚至大有继续北上之势,触角最北端已伸到新泽西州。

美国土地上的野葛几乎没有任何天敌,它们的存在已经对美国南部各州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灾难。

现在美国人考虑的问题不再是利用它,而是如何铲除它。

野葛是什么东西为什么有的人把野葛也叫断肠草呢?我们中国的葛根和泰国野葛根的功效不一样吗?2. 野兔1859年,澳大利亚农场主汤姆斯-奥斯汀曾经这样写道,“农场里引入一些兔子,根本不会带来害处,甚至还可以为人们提供一个打猎的机会。

”不久后,他就将24只外地灰兔子放到了野外。

正是在这种认识的前提下,澳大利亚人对野兔的生长放任自流。

到19世纪末,野兔的群体呈现疯狂性的扩张之势,野兔对当地的植物、动物甚至土壤都产生了严重的威胁,澳大利亚的生态系统已处于崩溃边缘。

面对日益猖獗的野兔群体,澳大利亚人终于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1937年,澳大利亚科学与工业研究委员会曾经尝试利用多发性粘液瘤病毒来对付野兔。

政府专门在一些水池里投放病毒药水并引诱野兔前来喝水。

图中右下角显示的就是一群野兔正在“政府药池”旁喝水。

到1950年,这种病毒终被证明可以安全地用来对付野兔。

两年后,澳大利亚的野兔数量由最高峰时的6亿只左右下降到“只有”1亿只左右。

外来入侵物种普查

外来入侵物种普查

外来入侵物种普查概述外来入侵物种是指自然界外来的物种,因人类活动引入到新的地理区域,对现有物种和生态系统造成潜在威胁的物种。

外来入侵物种的普查是为了了解和评估该地区的物种多样性以及外来物种的种类、数量和分布情况,从而采取相应的管理和控制措施。

目的外来入侵物种普查的目的是为了:1.了解外来物种的入侵程度和影响范围;2.评估外来物种对当地生态系统和经济的潜在威胁;3.为制定科学的管理和控制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进行外来入侵物种普查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确定普查区域根据实际需求确定普查的地理范围,可以是一座城市、一个湖泊、一个国家公园等。

2. 确定普查时间普查时间的选择应尽量符合外来物种的繁殖季节和活动规律,以提高普查的准确性。

3. 采集样本采集样本是外来入侵物种普查的重要环节。

可以通过人工和自然方式收集样本,包括观察、问卷调查、捕捉、诱捕等。

4. 鉴定物种对采集到的样本进行鉴定工作,可以利用专业文献、图鉴、DNA分析等手段确立物种的身份。

5. 数据整理与分析将采集到的数据整理成表格或数据库,进行统计和分析工作。

可以利用数据处理软件进行数据可视化呈现,便于对外来物种的种类、数量和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和对比。

6. 编写报告根据普查结果编写报告,包括外来物种的名录、分布图和分析结果等内容。

报告要简明扼要地描述普查工作的过程和结果,以便后续的科学研究和管理决策。

重要性与挑战外来入侵物种普查对生态保护和环境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它可以帮助科学家和管理者更好地了解外来物种的入侵情况和危害程度,为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然而,外来入侵物种普查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物种识别困难、样本采集工作量大和数据分析复杂等。

结论外来入侵物种普查是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工作。

通过合理的普查方法和科学的数据处理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和评估外来物种的入侵情况,为保护生态环境提供科学依据和管理策略。

参考文献: 1. Colautti, R. I., & Dlugosch, K. M. (2017). FOUNDATIONS OF INVASION GENETICS: THE BAKER AND STEBBINS LEGACY. Chichester, West Sussex, UK : John Wiley & Sons Inc. 2. Simberloff, D. (2011). PRISONERS OF THE RED QUEEN: THE EVOLUTIONARY RACE BETWEEN AGRICULTURE AND WEEDS. Chicago :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生态学物种入侵的危害

生态学物种入侵的危害

(四)生物防治 从外来有害生物的原产地引进食性专一的天敌,将有 害生物的种群密度控制在生态和经济危害水平之下。 优点: 控效持久、防治成本相对低廉。 缺点: 具有一定的生态风险性,释放天敌前如不经过谨慎的、 科学的风险分析,引进的天敌很可能成为新的外来入侵生 物,从而带来"引狼入室"的后果。
天敌昆虫Cactoblastis cactorum曾成功地控制了澳大利亚、南非、夏威夷 等地的仙人掌Opuntiaspp.,但在1989年,美国的佛罗里达发现该虫威胁当地 的一种花卉植物仙人掌,成为一种严重的害虫。
谢 谢 !
破坏农业生产

危害 实例

我国常见的庭院绿化植物葛藤, 到了美国却像野马狂奔,迅速占 领了佐治亚、密西西比、亚拉巴 马等州 700 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使许多植物没有了栖息之地。
加速物种灭绝
20 世纪,在美国灭绝的鱼类中 有 68%与生物入侵有关。我国云 南水域中的 432 中土著鱼类中, 近五年来一直未采集到标本的 鱼类 130种,其他鱼类也呈现下 降的趋势,外来鱼类的引入是 主要原因,
(五)综合治理 将生物、化学、机械、人工、替代等单项技术有机融合起来 ,发挥各自优势、弥补各自不足,达到综合控制入侵生物目的。
以利用生物和化学防治综合治理入侵植物为例,具有以下特点:
1、速效性: 在实施的前期,在一些急需除掉有害植物的地方,将有选择地使用一定 品种和剂量的除草剂,以在短期内迅速抑制有害植物种群的扩散蔓延, 2、持续性: 由于除草剂只能取得短期防效,难以持久,因此,使用除草剂后,释放一 定数量的专食有害植物的天敌昆虫并使其建立种群定居,长期自我繁殖,并 逐渐达到和保持植物-天敌之间的种群动态平衡, 3、安全性: 与单一应用化学除草剂相比,综合治理对化学除草剂的品种、使用浓度、 剂量及应用次数都有严格的限制,所选择的除草剂对其它生物安全,使用浓 度、剂量、次数都大大低于常规用量,因此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外来物种入侵

外来物种入侵

2.
3.
第三章 凤眼莲
一、凤眼莲简介
学 名:Eichhornia crassipes(Mart.)Solms
英文名: Water Hyacinth
中文异名:凤眼蓝、水葫芦 分类地位:雨久花科Pontederiaceae
鉴别特征:水上部分高30-50(-100)cm,或更高。茎具长匍匐枝。叶基生呈莲座状,宽卵 形、宽卵形至肾状圆形,光亮,具弧形脉;叶柄中部多少膨大,内有多数气室。花紫色, 上方一片较大,中部具有黄斑。蒴果卵形。
薇甘菊
一、薇甘菊简介 学名:Mikaina micrantha H. B. K. 英文名:Mile-a-minute Weed 分类地位:菊科Compositae
鉴别特征:茎细长,匍匐或攀授,多分枝;茎中部叶三角状卵形至卵形, 基部心形;花白色,头状花序。
生物学特性:多年生草质或稍木质藤本,兼有性和无性两种繁殖方式。 其茎节和节间都能生根,每个节的叶腋都可长出一对新枝,形成新植株。
三、危害情况
虽说水葫芦本身有很强的净化污水能力,但大量的水葫芦覆盖河面,容易造 成水质恶化,影响水底生物的生长。水葫芦繁殖速度极快,生长时会消耗大量溶 解氧,几乎成了“污染”的代名词。滇池、太湖、黄浦江及武汉东湖等著名水体, 均出现过水葫芦泛滥成灾的情况,耗费巨资也无法根治。水葫芦给滇池造成损失 的案例是入侵物种危害的经典案例之一。20世纪80年代,昆明建成了大观河 — 滇池—西山的理想水上旅游路线,游客可以从市内乘船游览滇池、西山。但90年 代初,大观河和滇池里的水葫芦疯长成灾,覆盖了整个河面和部分滇池的水面, 致使这条旅游路线被迫取消,在大观河两岸兴建的配套旅游设施只好废弃或改做 其他用途,大观河也改建成地下河。这些只是直接的经济损失,由水葫芦造成的 生态损失却很难估量。 由于繁殖迅速,又几乎没有竞争对手和天敌,在我国南方江河湖泊中发展迅 速,成为我国淡水水体中主要的外来入侵物种之一。凤眼莲主要在中国南方分布; 由于北方河流有冻结期,凤眼莲无法在自然状态下生存。但近年来随着全球变暖 和它的自然选择进化,其危害区有向北拓展的趋势。入侵最严重的地区,最早被 报道的有滇池,其它还有太湖流域等。2009年6月央视报道了水浮莲对福建闽江 流域水口电站和沙溪口水电站的巨大压力,在库区已经形成数万亩的水浮莲聚集 带,壮观之极,犹如茫茫草原,人工打捞需要2个月以上,对发电航运和生态环 保构成极大压力。水浮莲的疯长和水电发展饱和、大坝过多、水体流动缓慢、水 体富营养化、COD含量严重超标有关。

物种入侵案例

物种入侵案例

物种入侵18种典型案例1、亚洲鲤鱼亚洲鲤鱼产于东南亚,包括草鱼、青鱼、鳙鱼、鲤鱼、鲢鱼等8种鱼。

上世纪70年代美国为解决淡水水藻泛滥问题而从中国引进,由于亚洲鲤鱼繁殖能力强,缺少天敌且美国人不爱吃,很快便泛滥成灾危害到当地生态系统,从2009年开始美国政府开始捕杀亚洲鲤鱼,但效果一直不理想。

2、舌头鱼舌头鱼又叫黑鱼、乌鱼、财鱼等是我国名贵淡水鱼,2002年被美国的钓鱼爱好者偶然在鱼塘发现,这是舌头鱼首次在美国被发现,与亚洲鲤鱼一样,在美国也成了影响严重的入侵物种之一,不过与亚洲鲤鱼入侵不同的是,舌头鱼是因为养鱼爱好者在鱼塘放养造成的。

3、葛根多年生的豆科类草质藤本植物,根茎叶均可做药材用在我国全身是宝而在美国却成了头疼的入侵物种。

1876年美国人引进葛根用作装饰自己的庭院,后来又因其耐寒耐旱保持水土,变大面积推广种植。

由于美国气候非常适合葛根生长,所以葛根在美国一发不可收拾,破坏了大量农田与森林。

4、野兔以前的澳大利亚本没有野兔,但如今让他们谈兔色变。

1859年墨尔本动物园从英国带来24只兔子,给人观赏。

但后来由于动物园发生火灾,兔子逃逸到草原上,从此灾难便开始降临,由于在澳大利亚兔子没有天敌,而且那里饲草丰美,兔子大量繁殖,数量激增,不仅造成了牧草损失还造成水土流失。

5、八哥1890年纽约的一个莎士比亚崇拜者,因莎士比亚戏剧中提到过八哥,便在中央公园放飞了从欧洲买了的60八哥,次年,又放飞40只。

他想让美国人都能看见这种鸟,但始料不及的是八哥繁殖速度很快,随后就给美国带来很大灾难,据说每年农业因为八哥损失达8亿美元。

6、缅甸蟒蛇原产地位于东南亚,在美国一些人开始把缅甸蟒蛇当宠物养,结果一段时间后蟒蛇的体型超乎其想象,因此他们便将蟒蛇弃养在野外。

2005年,在佛罗里达州的沼泽地发生蟒蛇与鳄鱼生死搏斗事件而进入美国人视野,当时就捕获230多条,数量之多已经给当地造成了威胁。

7、海蟾蜍因为其能消灭甘蔗里的害虫又称甘蔗蟾蜍,1935年时澳大利亚引进120只海蟾蜍用来消灭甘蔗的害虫,但最终由于其毒性大繁殖能力强给澳大利亚造成相当严重的损失。

关于我国外来入侵物种有哪些动物

关于我国外来入侵物种有哪些动物

关于我国外来入侵物种有哪些动物我国外来入侵物种有哪些动物1、水葫芦2、紫茎泽兰3、密西西比红耳龟4、豚草5、松材线虫6、空心莲子草7、雀鳝8、福寿螺9、美洲牛蛙10、小龙虾外来入侵物种知多少?——在中国已发现的660多种外来入侵物种中,215种已入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威胁当地物种和生态系统“这是什么怪鱼?能不能吃?”“长得很凶,会不会伤人?”近日,全国多地先后报告发现鳄雀鳝。

对这一外来入侵的新物种,不少人很好奇。

鳄雀鳝来者不“善”。

据介绍,鳄雀鳝原产于北美洲,是一种淡水巨型食肉鱼。

它是北美7种雀鳝鱼中最大的一种,能长到3米,繁殖能力极强,“胃口极大”,只要是水里的活物几乎通吃,坚硬的鱼鳞足以让它免受各种凶猛食肉动物的威胁。

其肉质有剧毒,不可食用。

“鳄雀鳝作为一种外来入侵物种,进入国内后处在水生食物链的顶端。

”农业农村部外来入侵生物防控重点实验室主任刘万学说,“一旦其进入了天然水域,很可能使当地的水体生态系统遭受灭顶之灾。

”目前,各地已发起围捕鳄雀鳝的运动。

类似鳄雀鳝的外来入侵物种还有很多,有的就分布在城市居民区。

“每次下完暴雨,花坛的枯叶下就会出现许多褐云玛瑙螺,也就是俗称的‘非洲大蜗牛’。

”家住深圳的张木岑对记者说,“据说这种螺跟福寿螺一样,有上百种寄生虫和细菌,是外来入侵物种。

我家小孩有时候在公园玩耍,我都会叮嘱她千万不要碰这种螺。

”何为外来物种入侵?根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定义,外来物种是在自然和半自然的生态系统和生境中建立的种群,当其改变和危害本地生物多样性时,就是一个外来入侵物种,其造成的危害就是外来生物入侵。

据统计,约有10%的外来物种能在新的生态系统中自行繁殖,可自行繁殖的外来种中约10%能造成生物灾害而成为外来入侵物种,即1%的外来物种成为外来入侵物种。

中国是遭受外来物种入侵危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

根据生态环境部去年5月发布的《2020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全国已发现660多种外来入侵物种。

物种入侵

物种入侵

物种入侵所谓的物种入侵,在百度百科中的定义是:某种生物从外地自然传入或人为引种后成为野生状态,并对本地生态系统造成一定危害的现象。

这些生物被叫做外来物种。

外来物种是指那些出现在其过去或现在的自然分布范围及扩散潜力以外的物种、亚种或以下的分类单元,包括其所有可能存活、继而繁殖的部分、配子或繁殖体。

外来物种入侵具有生态适应能力强,繁殖能力强,传播能力强等特点;被入侵生态系统具有足够的可利用资源,缺乏自然控制机制,人类进入的频率高等特点。

外来物种的“外来”是以生态系统来定义的。

中国古代历史上并未见到有明文记载的生物物种入侵事件,但不可否认,像玉米,红薯这些都属于外来物种,但并未在中国历史上造成巨大危害,反而形成了一种新的种植品种。

然而发展到近代,却出现了物种入侵,究其原因是如何。

首先,物种入侵在近代肆虐的一个原因是:交通系统的便利。

物种入侵的一个来源就是船只携带,这种引进方式虽然是人为引进的,但在主观上并没有引进的意图,而是伴随着进出口贸易,海轮或入境旅游在无意间被引入的。

在海洋中,经过亿万年所形成的数以万计的物种,由于受到外界环境的限制,如海洋间大陆的阻隔、温度的差别以及低盐的河口径流等,使许多种生物仅能生活在一个局部的海域,成为该海域的地方种或本地种。

也有些生物,由于其成体或幼体游动或漂浮,海流和海潮的传送,以及某些动物(如海龟、鲸和海鸟等)的携带,使其分布范围扩大,成为广布种。

但是有些种类的转移却与人类的船只携带有关。

携带的方式主要通过压舱水的异地排放。

压舱水一般来自船舶的始发港或途径的沿岸水域。

据估计世界上每年由船舶转移的压舱水有100亿吨之多。

因此许多细菌和动植物也被吸入并转移到下一个挂靠的港口。

我国沿岸海域有害赤潮生物有16种左右,其中绝大部分主要是通过压舱水等途径在全世界各沿岸海域传播。

外来赤潮生物种加剧了我国沿海赤潮现象的发生。

另一种通过船舶引入的方式是营固着生活的生物(如藤壶)等附着在船只上被带入新的领域。

应对外来生物入侵的措施

应对外来生物入侵的措施

应对外来生物入侵的措施
外来入侵物种的防控措施分为预防和控制两个方面:预防外来入侵物种首先要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有意引种的外来物种风险评估和监督管理,其次要加强检验检疫工作,加强拦截通过主要通道无意进入中国的外来物种。

控制外来入侵物种的方法主要分为四大类:
一、物理防控,主要包括人力灭除、利用专门设计制造的机械设备防治外来入侵物种;
二、化学防控,主要是用化学制剂控制外来物种的种群,具有效果迅速、使用方便、易于推广等优点,但容易对生态环境、本地物种以及人类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三、生物防控,包括生物替代和生物防治,生物替代是选用当地物种通过替代方法控制外来入侵物种,生物防治是通过在原产地引进天敌控制外来物种;
四、综合防控,将生物、化学、物理等单项技术有机结合,发挥各自优势、弥补单个技术的不足,综合治理外来入侵物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Why don’t we discuss a few more invasive species before today’s class ends? Now, although we’ve discussed a lot of harmful invasive species, please remember that they are not always detrimental to the local ecosystem. In fact, I could name a few that have actually been, well, beneficial. Don’t believe me? Okay, listen to this.
Everyone knows that Kansas is famous for wheat and Texas is celebrated for cows. Well, they are both, uh, invasive species. And they haven't done any harm to the environment. For example, wheat has not caused the extinction of any local wildlife. It doesn't use up an excessive amount of resources like some invasive species do. And cows, of course, are not predators, so no animals have been killed by them while they graze. Those are two examples of harmless invasive species. But how about invasive species that are, uh, beneficial? Yeah, it sometimes happens.
A perfect case is that of the Cane toad which was introduced for farmers down in Florida, among other places. Cane toads devour many harmful insects, so they keep the bug population down.Also, since the toads eat so many insects, farmers don't have to use any pesticides that could be dangerous to humans. So, cane toads are actually helpful to many people, showing that invasive species sometimes do have benefits.
我们为什么不在今天课程结束之前再多讨论一些入侵物种呢?现在,虽然我们讨论了很多有害的入侵物种,但请记住,入侵物种对当地的生态并不总是有害的。

事实上,我可以说出一些对生态有益的物种。

不信吗?好吧,听听这个。

众所周知. 堪萨斯州以小麦著称,而得克萨斯州以牛闻名于世。

但是,它们都是入侵物种,却对环境没有任何害处。

比如,小麦没有造成当地任何野生动植物的灭绝。

它们并没有像其他一些入侵物种一样消耗过多的资源。

而且,牛当然也不是捕食者,所以当它们吃草的时候并没有动物被它们杀害。

这是两个无害的入侵物种。

但有益的入侵物种情况如何呢?是的,这样的事情有时也会发生。

一个很好的例子是蔗蟾,一种被佛罗里达州和其他地方的农民引人的物种。

蔗蟾吃掉了很多害虫,使得害虫的数量大大减少。

而且,因为蔗螗吃掉了许多虫子,农民就不需要使用任何可能对人体有害的杀虫剂。

因此,蔗赡实际上对很多人有帮助,这表明入侵物种有时候的确有好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