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热点知识总结之丝绸之路

合集下载

丝绸之路高三知识点

丝绸之路高三知识点

丝绸之路高三知识点丝绸之路,作为中国古代的一条重要商业通道,是东西方文化交流和贸易往来的重要桥梁。

它连接了中国和欧亚大陆,不仅在历史上起到了促进各国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播的作用,也是高中历史课程中的重要知识点。

本文将从地理位置、历史演变和文化影响三个方面介绍丝绸之路的相关知识。

一、地理位置丝绸之路地理位置广泛,主要贯穿亚欧大陆,连接了中国、中亚、西亚和欧洲等地。

丝绸之路的东端起点是中国的长安(今天的西安),西端终点则有两条路径,一条是通过塔里木盆地向南,通过南亚和印度洋抵达印度;另一条是通过喀喇昆仑山口,经过中亚和伊朗到达地中海沿岸。

二、历史演变丝绸之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汉代,当时丝绸成为了中国最重要的出口商品之一。

随着时间的推移,丝绸之路从一个单纯的贸易道路逐渐发展成为了文化交流和政治往来的重要通道。

在汉朝时期,丝绸之路主要经过河西走廊和天山走廊,与中亚和西亚贸易往来频繁。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丝绸之路的路径逐渐发生变化,通过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山脉向南经过南亚到达印度洋地区。

到了隋唐时期,丝绸之路进一步延伸到了中亚和西亚地区,并与欧洲贸易开展了联系。

三、文化影响丝绸之路不仅仅是商品贸易的通道,也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随着商业往来的增强,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等商品被带到了西方,而西方的黄金、马匹、宝石等商品也通过丝绸之路引进到中国。

这种商品交流带动了中外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东西方文明得以互相借鉴和发展。

例如,佛教在印度传入中国,对中国的宗教、艺术和哲学等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此外,丝绸之路还成为了各种文化传播的媒介,如希腊艺术、波斯故事、阿拉伯语言和天文学知识等都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丰富了中国的文化内涵。

总结起来,丝绸之路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商业通道,也是文化交流的桥梁。

它连接了东西方,通过商品贸易和文化传播,促进了各国经济和文化的繁荣。

了解丝绸之路的地理位置、历史演变和文化影响对于高中历史的学习十分重要,也是了解中国古代和世界历史发展的关键一步。

历史知识点丝绸之路的影响与意义

历史知识点丝绸之路的影响与意义

历史知识点丝绸之路的影响与意义丝绸之路的影响与意义丝绸之路是一条有着悠久历史的贸易路线,连接了东方与西方,也成为了不同文明交汇融合的桥梁。

在经济、文化、科技等各个领域,丝绸之路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世界的发展与演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 经济影响丝绸之路是古代最重要的贸易路线之一,使得东方与西方的经济交流成为了可能。

通过丝绸之路,中国以丝绸、瓷器、茶叶等商品向西方输出,西方则通过此路将珍宝、香料、玛瑙等商品输送至东方。

这种贸易交流促进了各国间的繁荣与发展,丝绸之路也成为了东方与西方商业交流的重要桥梁。

2. 文化交流除了经济贸易,丝绸之路还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随着商人和旅行家的来往,东西方文化在交流中产生了碰撞与交融。

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宗教的传播,希腊罗马文化的影响,以及中医、铁器制作、造纸术等科技的传播,都与丝绸之路有着密切的联系。

这种文化交流不仅促进了世界文化的多元发展,也有利于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3. 科技传播丝绸之路对科技的传播与发展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东方的火药、造纸术、指南针等科技成果通过丝绸之路向西方传播,西方的农业技术、医学知识等也通过此路传入东方。

这种科技传播有助于促进不同文明间的交流与合作,拓宽了人们的眼界,推动了科技的进步与发展。

总结起来,丝绸之路的影响与意义深远而广泛。

它促进了经济的繁荣与贸易的发展,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促进了科技的传播与进步。

丝绸之路是人类历史上一段激动人心的篇章,它不仅让东方与西方相互了解与交流,也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我们应该珍视丝绸之路的历史遗产,将其传承与发扬下去,为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作出更大的贡献。

丝绸之路历史课堂小结

丝绸之路历史课堂小结

丝绸之路历史课堂小结
总结回顾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
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其他亚欧大陆国家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也是东西方文明互动的重要桥梁。

丝绸之路的开辟不仅推动了经济繁荣,拓宽了文化交流渠道,还促进了民族融合与共同繁荣。

回顾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总结:
1. 经济交流的推动:丝绸之路的开辟,将古代中国的丝绸、茶叶等特产产品出口到中亚、西亚及欧洲地区,带动了丝绸之路沿线各国的经济繁荣和贸易活动的发展。

同时,西方的商品、技术也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丰富了经济结构,推动了经济发展。

2. 文化交流的拓展:丝绸之路的开辟不仅是一条经济贸易通道,也是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渠道。

在丝绸之路沿线,各种宗教、文化、学问相互交流、碰撞,相互借鉴,互学互鉴。

例如,佛教的传播就通过丝绸之路传到了中国,佛教艺术和宗教文化在中国的发展也与丝绸之路的开辟有着密切关系。

3. 民族融合与共同繁荣:丝绸之路的开辟促进了中亚、西亚与中国的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推动了各种文明的相互交流与融合,形成了丝绸之路上的国际大交流局面,也为后世的外交、贸易和文化交流奠定了基础。

丝绸之路的发展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共同繁荣。

中国历史丝绸之路总结

中国历史丝绸之路总结

中国历史丝绸之路总结丝绸之路是世界历史上一条重要的贸易通道,起源于中国,连接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中心,对于沟通不同文明和促进世界交流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对中国历史丝绸之路进行总结,以及其对中华文明的影响。

丝绸之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汉代,当时中国丝绸制造技术卓越,并且中国的丝绸制品在国际市场上极具竞争力。

丝绸之路自西起长安(今陕西西安),经过中国的河西走廊,穿越中亚,最终到达地中海沿岸地区。

河西走廊的绿洲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中转站,供应商队补给和休息,也是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

丝绸之路上的商贩们带着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等商品,途经葡萄牙、希腊、罗马等国家,最终到达罗马帝国和其他欧洲国家。

这些贸易活动不仅促进了欧洲和亚洲之间的经济交流,也带来了文化的传播。

中国的文化也通过丝绸之路传到了西方,比如佛教的传播,将中国的佛教艺术和哲学带到了印度、中亚、西亚和欧洲。

丝绸之路的贸易不仅仅是商品的交换,更重要的是思想和文化的交流。

丝绸之路是一个多元文化的交汇点,各种文明和宗教都在此交融。

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外来宗教经过长时间的磨合和适应,先后在中国本土化。

而中国的文化也通过丝绸之路传播到了其他地区,影响了中亚、西亚、印度等地的文化和艺术。

丝绸之路也为西方带来了诸多科学技术的革新。

中国的火药、造纸、印刷术等技术通过丝绸之路传到了欧洲,对于欧洲的工业革命有一定影响。

丝绸之路也为西方带来了很多有价值的动植物物种,丰富了西方的农业和食物。

丝绸之路也是政治和军事上的重要通道。

随着中国的统一和疆域不断扩大,丝绸之路也成为中国政府对外施展影响力的重要手段。

汉代时,丝绸之路是汉朝和西域诸国进行贸易和外交往来的桥梁。

魏晋南北朝时期,丝绸之路成为中国北方和南方政权争夺的重要战略要地。

总体来说,中国历史丝绸之路对中华文明影响深远。

它促进了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经济贸易和文化交流,使中华文明能够充分吸收外来文明的精华并发扬光大。

同时,丝绸之路也为西方带来了丰富的文化和科技,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丝绸之路高考知识点

丝绸之路高考知识点

丝绸之路高考知识点丝绸之路是一条自古以来连接东西方的重要贸易路线,通过陆路与海上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发挥了东西方文明交流的作用。

在高考中,丝绸之路也是一个重要的考点,与历史、地理、文化等学科密切相关。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来探讨丝绸之路与高考知识点的关系。

一、历史考点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可追溯到汉代,当时汉朝与西域各国之间的贸易逐渐繁荣起来。

高考历史考点中,丝绸之路的开通和发展是不可忽视的内容。

考生需要了解丝绸之路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变化,比如在唐朝时期,丝绸之路达到了全盛时期,贸易活动也达到了巅峰。

此外,考生还需要了解丝绸之路贸易活动中涉及到的商品和文化交流。

丝绸、茶叶、瓷器等中国商品通过丝绸之路传到西方,而安息、波斯、罗马等地的香料、宝石等也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这些商品交流促进了双方的经济繁荣,也推动了文化交流。

二、地理考点丝绸之路穿越了亚洲大陆,涉及的地理知识也是高考地理考点之一。

考生需要了解丝绸之路的起点和终点,以及途经的主要城市和沿途的自然条件。

比如丝绸之路的起点是中国的长安(今天的西安),终点有罗马和拜占庭等地。

在丝绸之路途经的地理考点中,天山、帕米尔高原、塔克拉玛干沙漠等都是重要的内容。

考生需要了解这些地理特征对丝绸之路贸易活动的影响,比如天山作为中国和中亚之间的天然屏障,阻碍了贸易活动的畅通。

三、文化考点丝绸之路不仅仅是贸易的通道,还承载着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命。

在高考文化考点中,丝绸之路的文化交流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方面。

通过丝绸之路,佛教和伊斯兰教传入中国,对中国的宗教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中国的丝绸、瓷器等也传入了西方,推动了艺术和工艺的发展。

此外,丝绸之路上的民俗文化也是考生需要了解的内容。

比如,在丝绸之路的各个城市,都形成了独特的风情和特色。

如敦煌莫高窟中的壁画、西域的佛塔和丝绸之路沿途的驿站等都是具有独特文化意义的。

四、影响考点丝绸之路的开通和发展对东西方各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也是高考考点之一。

丝绸之路知识点总结

丝绸之路知识点总结

丝绸之路知识点总结一、丝绸之路的定义。

丝绸之路是指起始于古代中国,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商业贸易路线。

狭义的丝绸之路一般指陆上丝绸之路,广义上又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

二、陆上丝绸之路。

1. 开辟背景。

- 汉朝国力强盛,经济繁荣,尤其是丝织业发达。

- 汉武帝时期,为了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派张骞出使西域。

2. 路线。

- 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河西走廊,出玉门关或阳关,穿过白龙堆到罗布泊地区的楼兰。

- 分南北两道,北道西行,经渠犁(今库尔勒)、龟兹(今库车)、姑墨(今阿克苏)至疏勒(今喀什)。

南道自鄯善(今若羌),经且末、精绝(今民丰尼雅遗址)、于阗(今和田)、皮山、莎车至疏勒。

- 从疏勒西行,越葱岭(今帕米尔高原)至大宛(今费尔干纳)。

由此西行可至大夏(在今阿富汗)、粟特(在今乌兹别克斯坦)、安息(今伊朗),最远到达大秦(罗马帝国)的犁靬(又作黎轩,在埃及的亚历山大城)。

3. 交流内容。

- 商品交流。

- 中国输出的主要商品有丝绸、瓷器、茶叶等。

丝绸是最具代表性的商品,深受西方各国喜爱,在罗马帝国,丝绸甚至成为贵族身份的象征。

- 西方传入中国的商品有良马、葡萄、苜蓿、石榴、胡桃、胡麻(芝麻)、胡豆(蚕豆)等。

例如,大宛的汗血宝马传入中国,对中国的军事和畜牧业发展有一定影响;葡萄等农作物的传入丰富了中国的农作物种类。

- 文化交流。

- 宗教方面,佛教传入中国。

佛教起源于印度,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后,对中国的哲学、文学、艺术、建筑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如敦煌莫高窟等佛教石窟艺术就是佛教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的产物。

- 艺术方面,西域的乐舞传入中原,如胡旋舞等,丰富了中国的舞蹈艺术形式。

中原的绘画艺术也对西域有一定的影响。

- 科技方面,中国的造纸术、印刷术等四大发明通过丝绸之路传播到西方,对西方的文化传播和社会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西方的天文历法、数学等知识也传入中国,如印度的天文历法知识在中国古代天文研究中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丝绸之路知识点

丝绸之路知识点

丝绸之路知识点一、引言丝绸之路是古代最重要的贸易和文化交流通道之一,连接了东西方的文化、商品和思想。

它不仅是一系列陆地和海上的路线,而且是一个复杂的网络,促进了不同文明之间的互动。

二、丝绸之路的历史1. 时间起源:丝绸之路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世纪的汉朝,当时的中国皇帝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通往中亚的贸易路线。

2. 路线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丝绸之路的路线不断扩展,包括了从中国出发,经过中亚、西亚,直至欧洲的陆上路线,以及通过海路连接中国和东南亚、南亚、中东及东非的海上丝绸之路。

3. 历史变迁:丝绸之路在历史上经历了多次兴衰,尤其在唐宋时期达到鼎盛,后来随着奥斯曼帝国的崛起和欧洲大航海时代的开启,陆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性逐渐下降。

三、丝绸之路的路线1. 陆地路线:- 北线:从中国的长安(今西安)出发,经过甘肃、新疆,穿越中亚,到达地中海东岸。

- 中线:从长安出发,经过甘肃、青海,进入南亚,再通过西亚到达地中海。

- 南线:从四川出发,经过云南、缅甸或西藏,进入印度,再通过西亚连接到地中海。

2. 海上路线:- 从中国的南方沿海出发,经过南海、印度洋,到达印度、阿拉伯半岛,最后抵达东非和地中海沿岸。

四、贸易与商品1. 主要商品:丝绸之路上交易的商品包括丝绸、茶叶、瓷器、香料、珠宝、金属制品等。

2. 贸易影响:丝绸之路上的贸易促进了商品的流通和经济的发展,也带动了技术和知识的传播。

五、文化交流1. 宗教传播: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宗教通过丝绸之路传播到不同的地区。

2. 艺术交流:音乐、舞蹈、绘画、雕塑等艺术形式在丝绸之路上得以交流和发展。

3. 科技传播:造纸术、火药、印刷术等中国四大发明,以及数学、天文学、医学等知识通过丝绸之路传播到西方。

六、现代意义1. 文化遗产:丝绸之路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对于研究古代文明和文化交流具有重要价值。

2. 现代合作:丝绸之路的精神在当今世界依然具有重要意义,促进了“一带一路”等国际合作项目的提出和实施。

中国古代丝绸之路历史高考知识点

中国古代丝绸之路历史高考知识点

中国古代丝绸之路历史高考知识点“丝绸之路”是指起始于古代中国,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陆上商业贸易路线。

狭义的丝绸之路一般指陆上丝绸之路。

广义上讲又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

以下是本人为你整理的中国古代丝绸之路历史高考知识点,希望能帮到你。

中国古代丝绸之路历史高考知识点一:陆上丝绸之路①开通:西汉张骞出使西域以后,陆上丝绸之路开通。

路线:长安—河西走廊-新疆-安息-西亚-大秦。

②意义:A.中国与中亚、西亚、南亚诸国进行了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

B.中国的铁器、丝绸和养蚕缫丝技术,以及铸铁术、井渠法、造纸术先后西传。

C.两汉之际,佛教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2、海上丝绸之路①汉武帝时,开通了海上丝绸之路。

路线:广东-印支半岛-马来半岛-马六甲海峡-孟加拉湾-印度半岛南端。

②意义:A、加强了中国与东南亚、南亚各国的关系,扩大了秦汉文化对外的影响。

B、从海路沟通了东、西方外交联系,拓展了中国、亚洲濒海地区、欧洲一些国家的外交活动范围。

中国古代丝绸之路历史高考知识点二:唐朝丝绸之路的拓展1、陆路方面:隋唐时期陆路上的“丝绸之路”达到鼎盛时期,东起长安,经中亚,一条至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另两条至地中海进入欧洲、或西北行进入欧洲。

2、海路方面:从广州出发,最远可以到达波斯湾。

中国古代丝绸之路历史高考知识点三:明朝郑和下西洋1、目的①宣扬国威,宣传明王朝的强盛。

②加强与海外诸国的联系,即发展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

③为宫廷购回奢侈品,即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

2、概况:从1405年到1433年,郑和先后七次航海,访问过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地区。

3、特点:①倡导不欺寡,不凌弱,友好相处,共享太平。

②不是发展海外贸易,采取的事不计经济效益的政策4、历史意义①郑和下西洋期间倡导的不欺寡、不凌弱、友好相处、共享太平,为亚非国家之间的交往,确立了不成文的准则,对后世影响深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历史热点知识总结之丝绸之路2016年04月21日14:01文/王天昊浏览61次2016年都有哪些省份取消了三本∙2016高考历史热点事件整理∙高考历史新航路开辟的知识点∙高考历史第一次鸦片战争知识点∙2016高考历史国庆阅兵相关考点文科的学习与我们的日常生活乃至国家大事都有着广泛的联系,往往社会上的热点,就会成为我们高考中的考点。

随着我国“一带一路”政策的实施,联系到我们历史中的知识,丝绸之路也许就会成为今年高考中的试题。

那么我们就来一起复习一下关于丝绸之路的相关知识点。

1西汉开通两条丝绸之路1、陆上丝绸之路①开通:西汉张骞出使西域以后,陆上丝绸之路开通。

路线:长安—河西走廊-新疆-安息-西亚-大秦。

②意义:A.中国与中亚、西亚、南亚诸国进行了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

B.中国的铁器、丝绸和养蚕缫丝技术,以及铸铁术、井渠法、造纸术先后西传。

C.两汉之际,佛教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2、海上丝绸之路①汉武帝时,开通了海上丝绸之路。

路线:广东-印支半岛-马来半岛-马六甲海峡-孟加拉湾-印度半岛南端。

②意义:A、加强了中国与东南亚、南亚各国的关系,扩大了秦汉文化对外的影响。

B、从海路沟通了东、西方外交联系,拓展了中国、亚洲濒海地区、欧洲一些国家的外交活动范围。

2唐朝丝绸之路的拓展1、陆路方面:隋唐时期陆路上的“丝绸之路”达到鼎盛时期,东起长安,经中亚,一条至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另两条至地中海进入欧洲、或西北行进入欧洲。

2、海路方面:从广州出发,最远可以到达波斯湾。

3明朝郑和下西洋1、目的①宣扬国威,宣传明王朝的强盛。

②加强与海外诸国的联系,即发展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

③为宫廷购回奢侈品,即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

2、概况:从1405年到1433年,郑和先后七次航海,访问过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地区。

3、特点:①倡导不欺寡,不凌弱,友好相处,共享太平。

②不是发展海外贸易,采取的事不计经济效益的政策4、历史意义①郑和下西洋期间倡导的不欺寡、不凌弱、友好相处、共享太平,为亚非国家之间的交往,确立了不成文的准则,对后世影响深远。

②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主动外交,极大加强了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关系,促进了与亚非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

③其规模之大,历时之久,航程之远,在世界航海史上也是空前的。

与欧洲航海家相比,郑和下西洋早半个多世纪。

不愧是世界航海事业的先驱。

④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不是发展对外贸易,导致不计经济效益的做法,其结果必然造成巨大经济负担,因此也不可能持久。

2016高考历史国庆阅兵相关考点2016年04月11日15:03文/王天昊浏览116次2016年都有哪些省份取消了三本∙2016高考历史热点事件整理∙高考历史新航路开辟的知识点∙高考历史第一次鸦片战争知识点∙2016高考历史国庆阅兵相关考点2015年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重要日子,这一天里庄严隆重的的阅兵仪式也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全世界的目光都关注到了中国这一重要的纪念日。

2015年阅兵式如此重大的事件必然成为2016年高考的命题热点,同时习近平主席当天发表的重要演讲里面也释放出众多重大的信息,都一定会成为2016年高考必考的热点话题。

首先,我们先一起了解一下这次阅兵的背景和意义,在其中给我们不但能看到一些重要的信息,也能够理帮助高三考生们理清它的重要性,认真对待这次非常关键的抗战胜利纪念日。

9月3日是中国首个法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本次大阅兵是新中国历史上第十五次大阅兵,进入21世纪以来第二次大阅兵同时也是第一次在非国庆节举行的大阅兵。

阅兵首次设计八路军、新四军、东北抗联、华南游击队等英模部队代表编组受阅,首次安排将军领队参阅,首次邀请外国军队代表参加。

同时阅兵是展映国力的强大、展露装备的先进、展现军人的风采、展示不朽的军魂的伟大仪式,以多种形式铭记家国之殇,深思抗战精神,夯实我们的国家记忆,夯实一个大国的理性和责任。

同时向世界人民呼唤着我们追求和平共处的美好愿景。

这也是习近平同志担任党和国家领导人以来的首次大型阅兵,更是改革开放以来第一次有外国首脑出席的阅兵,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可想而知的是,2016年的高考,“抗战”的相关知识会是高考重点之一,包括今年阅兵的背景、意义等也都会是热点。

那么,从2016年高考的命题角度出发,9月3日的抗战胜利纪念阅兵式会在高考的哪些科目、哪些题型中出现呢?下面各位高三考生们来一起看看专家们的解读吧。

这次阅兵与中国的近现代史息息相关,同时习近平主席当时发表的关于和平、裁军等重要讲话内容也与高考政治考题息息相关,所以,今天的分析主要以历史和政治考点为主。

1.重要史实1931年,侵华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后,完全侵占中国东北,并成立伪满洲国,此后陆续在华北、上海等地挑起战争冲突,国民政府则采取妥协政策避免冲突扩大。

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北平附近挑起卢沟桥事变,中日战争全面爆发。

1941年12月7日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后,美国的罗斯福政府正式对日宣战,同年12月9日国民政府对日宣战,中国战场成为二战的主战场之一。

1945年8月15日,日本向同盟国无条件投降。

1945年9月2日,在美国“密苏里”号战列舰上,日本政府代表终于在投降书上签字,宣布无条件投降。

2.抗日战争(1)背景日本:从大陆政策到“国策基准”的既定国策,新一轮经济危机的冲击加剧了侵略的野心,日本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中国:国共十年内战。

国际:世界大国、大国集团和国际组织多采取“不干涉”的绥靖政策,从而在客观上起到了放纵日本对中国侵略的作用。

(2)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全民族抗战(根本原因);②中共领导的人民军队起了中流砥柱作用;③国民党爱国官兵的英勇抗战;④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有力支持和配合(苏联的援助、美国的原子弹);⑤日本发动的是侵略的、非正义的法西斯战争。

(3)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抗日战争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抵御外敌入侵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它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是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的转折点。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的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推动了世界民族解放运动,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当然作为考试考点只是一方面,更主要的是我们要知道这段历史对于我们中国人的真正意义,而不仅仅是作为高考中的一道题,学习历史是为了以史为鉴。

作为中国公民,我们有责任承担起国家的未来建设和树立正确的民族意识,希望同学们在高考之中答好每一道题的同时,也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高考历史新航路开辟的知识点2016年04月13日10:43文/王天昊浏览167次2016年都有哪些省份取消了三本∙2016高考历史热点事件整理∙高考历史新航路开辟的知识点∙高考历史第一次鸦片战争知识点∙2016高考历史国庆阅兵相关考点新航路的开辟对于世界历史的影响是深远的,不得不说,西方人的探索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同学们在这方面一定要学习前人之所长,而避免前人所犯的错误,这才是学习历史的意义。

下边我们就来回顾一下新航路开辟的整个过程以及它的影响有哪些。

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客观条件(背景):①经济根源: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导致了对贵金属货币需求量增加,同时也增强了对市场的需求。

②社会根源:欧洲狂热地追求货币和渴望获得制造货币的贵金属。

③商业危机:土耳其奥斯曼帝国控制东西方传统商路。

④15世纪晚期,已经完成中央集权的葡萄牙、西班牙同时热衷于传播天主教,使穆斯林和其他异教徒皈依天主教,这也是新航路开辟的动力之一。

(2)客观条件:①西欧生产力的进步;②天文、地理知识的进步;③航海、造船技术的发达新航路开辟的经过:1、1488年迪亚士到达好望角。

2、1497-1498年达伽马绕过好望角,开辟了通往印度的新航路。

3、1492年哥伦布开辟了通往美洲的新航路。

4、1519-1522年麦哲伦完成了人类首次环球航行。

新航路开辟的影响:1、引起了“商业革命”:①扩大了世界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和文化联系,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②欧洲与亚、非贸易扩大与美洲联系开始。

③欧洲的商路和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2、引起了“价格革命”:①大量贵金属流入欧洲,造成金银价格下降,物价猛涨。

②工商业资产阶级获利,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加速了封建制度的衰落。

③葡萄牙和西班牙开始进行殖民扩张和争夺,加速了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

以上就是对新航路开辟这一历史事件的知识点总结,同学们在复习中如果有所遗漏,这篇文章希望帮助大家查缺补漏,如果同学们已经完全掌握了这部分知识,那我们就让知识记忆得更加牢固,最后小编祝大家在高高考政治热点之“一带一路”知识点2016年04月15日10:15文/王天昊浏览188次2016年都有哪些省份取消了三本∙高考政治选修3必背试题∙高考政治冲刺想得高分这样复习最好∙高考前一个月政治提分技巧∙高考政治掌握了基础知识但不会做题怎么办高三的同学们可能已经对于“一带一路”的政策内容大致有所了解,作为今年高考的热点,我们还需要将这一热点与我们的教材内容相联系。

那么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它与我们所学过的知识有哪些关联。

背景材料“一带一路”既“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

“一带一路”的原则是:共商、共享、共建。

恪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遵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坚持开放合作,坚持和谐包容,坚持市场运作,坚持互利共赢。

“一带一路”比马歇尔计划内涵丰富得多,肩负着三大使命:1.探寻经济增长之道。

2.实现全球化再平衡。

3.开创地区新型合作。

“一带一路”战略有近60个国家参与支持。

已经有50多个国家明确表示愿意参与“一带一路”战略。

这意味着,在欧亚大陆上至少有一半的国家已经明确表示愿意参与,愿意参与的国家数量还在不断增加中。

“一带一路”战略目标是要建立一个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国将充分发挥国内各地区比较优势,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加强东中西互动合作,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

中国政府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加强与沿线国家的沟通磋商,推动与沿线国家的务实合作,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努力收获早期成果。

与教材知识的联系经济常识1、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2、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表现,也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结果。

3、我国坚持对外开放战略,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有利于提高我国对外开放的水平。

4、有利于优势互补,有利于在全球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

政治常识1、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共同利益是国家间合作的基础。

2、体现了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