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到我的家乡来》设计及反思
部编版7.请到我的家乡来-第一课时优质教学设计-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7.请到我的家乡来教学设计第1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为家乡的建设做出贡献的人物及事迹,并抱以感激、敬佩之情。
2.学生通过调查活动,学会运用观察、访问、调查资料等方式去探究和解决问题。
3.通过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认识家乡,激发他们对家乡的热爱。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为家乡作贡献的情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你的家乡自爱家乡在哪里?今天我们随着这几位同学的介绍来看看他们的家乡。
2、请两名学生介绍自己的家乡。
二、学习新课(一)、猜猜我的家乡在哪里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师:有几位同学要介绍他们的家乡,通过他们的描述,你能猜出这几位同学的家乡在哪里吗?1、我家乡的电话区号是010。
2、我家乡的简称是“苏”。
3、我的家乡有美丽的漓江。
4、紫荆花是我家乡的区花。
回答:区号是010的地方是北京,第一位同学的家乡是北京;江苏简称“苏”,第二位同学的家乡是江苏;广西桂林有美丽的漓江,第三位同学的家乡是广西桂林;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区花是紫荆花,第四位同学的家乡是香港。
(拓展:请学生结合课件说说自己家乡的区号区花简称以及有代表的风景)师:出示《中国行政区划图》,你能在地图上找到自己所在的省级行政区吗?请大家在教材43页的《中国行政区划图》上找一找,然后描出它的轮廓。
(1)学生描出轮廓后,小组进行展示(2)同学们仔细观察河北省的轮廓像什么?(像耳朵、像问号……)师:请你在地图上找一找家乡的邻省。
学生找出后回答。
设计意图:通过区号、省市简称以及《中国行政区划图》找自己所在的省级行政区加深对各个省份的印象。
三、我是家乡小导游1、假如有远方的朋友要去你的家乡游玩,你愿意做他的导游吗?你都收集了哪些资料?咱们来做一个比赛吧,比一比哪个小组介绍得最精彩。
(1)小组合作整理收集来的资料。
(2)每个小组选一个最有代表性的景点进行介绍。
3、哪位同学收集到了关于家乡风景名胜的神话、传说或故事?给大家讲讲吧。
《请到我的家乡来》设计及反思

精心整理《请到我的家乡来》实践活动课教学设计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小学三年级2.学科:品德与社会3.学生准备:学生利用百度搜索有关泰兴旅游景点的资料;学生利用百度搜索有关泰兴的特产资源;学生利用百度搜索了解有关泰兴的人文历史。
教学课题: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请到我的家乡来》教材分析:俗语说“甜不甜,家乡水,亲不亲,家乡人!”常年与小孩打交道的我发现,现在的小学生知识面越来越宽,而人情味却越来越淡薄,尤其是家乡情!位于长江之畔的美丽泰兴,是个古朴的小镇,具有悠久的文化、历史,拥有千年古建筑、千年古银杏,还是红色革命根据地。
其银杏品质优良畅销国内外,数万人的建筑大军遍布全国各地,特级战斗英雄杨根思烈士陵园不绝国际友人。
身为家乡人的新一代理应对她有所了解,并为之而感到骄傲自豪。
因此,在设计、实施“请到我们的家乡来”这节实践活动课时,我安排学生进行课前搜集资料、走访景点、调查了解相关历史等实践活动;课中,引导学生介绍家乡的景点和特产,制作“一日游”日程安排表,讲故事、唱歌、三句半表演等。
让学生真正了解泰兴、认识家乡,从而产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请到我的家乡来》是苏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学期第四个话题,是根据《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要求设置的,课标指出:“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和经济特点及其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感受家乡的变化与发展,萌发对家乡热爱之情。
”教材意图通过“我的家乡在哪里”、“请到我的家乡来”、“可爱的家乡人”、“我们共同的家”、等几个板块的学习达到上述目标。
本课是以“请到我的家乡来“为题,首先,让孩子们明白自己的家乡在哪里,泰兴就是我们的家乡,这一概念在教材的第一部分“我的家乡在哪里”中解决,而这一课更是让孩子们以一种自豪、骄傲的心态去认识自家的家乡,并能对家乡各方面情况进行讲解,向游客们介绍泰兴。
教材的第一部分“看看我的家乡景”,从孩子们身边说起,孩子们都游玩过哪些家乡景,一下子就打开了孩子们的话匣子,从课堂走向孩子们的现实生活。
12.请到我的家乡来教学反思

12.请到我的家乡来教
学反思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请到我的家乡来教学反思
《请到我的家乡来》一课,设置的教学目标是:了解家乡的自然景物和特产,从中体会家乡的可爱,萌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材以给“手拉手”活动的伙伴当导游为主线,开展系列活动。
教学中教者能根据教学实际,从远道而来的游客引入,自然拉近课堂与生活的距离,用“客人老朋友好多都是第一次到扬州,作为扬州的小主人你可以为客人们做些什么”这个问题激发起学生小主人翁的使命感,接下来,教者就围绕“看看我的家乡景”这一重点引导学生开展他们喜欢的“家乡一日游”活动。
在动手安排“家乡一日游”的行程这一环节,教材列举的是虎跳峡景区游览日程安排及旅游线路图,学生对此很陌生,教学时教者改用“石塔旅行社”的一日行程安排及线路图作为学生范例,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2。
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第7课《请到我的家乡来》(第一课时)

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第7课《请到我的家乡来》(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理解并抒发出对乡村和城市之间的差异,感受到乡村的美好和城市的便利,增进对于各地人民、各种文化的了解。
2.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于家乡、土地、乡情的深厚感情,鼓励学生爱护环境、保护家乡,珍惜与家乡相伴的美好时光。
3.能力目标:通过教学,训练学生的阅读、理解、抒发能力,增强学生主动思考、观察、发现未知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第七课(第一课时)《请到我的家乡来》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培养学生对于家乡、乡村的感情,深刻地体验乡村文化。
2.难点:让学生理解文化、乡情、家乡的内涵,抒发出自己的感受,达到互相了解、欣赏、珍惜的目的。
四、教学方法1.引导式探究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认真探究乡村文化。
2.小组合作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互动。
3.情境教学法:通过情景的设定,让学生深入体验乡村的美好,感受乡情。
五、学情分析本课内容具有现实性、感性、情感性、趣味性,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意愿,收到良好的感性认识和体验效果。
但因教材内容过于简单,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设置一些拓展的问题和活动,以达到更加丰富的教学效果。
六、教学过程设计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引入:“家乡在哪里?家乡有什么特别的东西?” | 听讲,思考自己的回答 | 激发学生对于家乡的好奇心和思考兴趣,为接下来的活动做铺垫。
主题讲解:老师讲述自己的家乡、乡村文化等相关东西 | 听讲,做思考筆記 | 呈现乡村的美好景象,为学生了解乡情、积累情感素材。
小组讨论:让学生自由分享、交流自己家乡的特色、地域文化等 | 分组讨论,一起分享 | 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主动思考、探究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不同的地域文化和地域差异。
抒发情感:让学生抒发自己对于家乡、乡情的思考和感受 | 抒发思考,归纳总结自己的情感体验 | 让学生将对于家乡、乡情的情感焕发出来,加深自己对于家乡的认识和感情。
《请到我的家乡来》教学反思

《请到我的家乡来》教学反思
在教学《请到我的家乡来》这首诗歌时,我对学生进行了一系列的反思和总结。
首先,我认为这首诗歌的选取是非常合适的,它能够引起学生对于家乡的思考和回忆,激发他们对家乡的情感。
在教学中,我通过多媒体展示了一些关于我的家乡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对我的家乡有了一个直观的了解。
我还组织了一次实地考察活动,带领学生一起去我的家乡参观,让他们亲身感受家乡的美丽和魅力。
在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我让学生仔细观察诗中描绘的景色,并用他们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
同时,我鼓励他们运用想象力,想象自己置身于这个美丽的家乡中,感受其中的温馨和乐趣。
除了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我还注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我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诗歌朗诵的活动,并提供一些表达技巧和方法,让他们能够更好地展示自己的诗歌朗诵。
在教学中,我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我让学生欣赏其他与家乡相关的诗歌作品,让他们了解到家乡在文学中的重要性和美好之处。
同时,我也鼓励学生创作一些关于自己家乡的诗歌,让他们能够通过自己的笔触展现出家乡的独特之处。
通过这次教学反思,我认识到在教学《请到我的家乡来》这首诗歌时,除了注重学生的情感和思维的培养外,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
只有全方位地培养学生的能力,才能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歌,并从中获得更多的启发和感悟。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课例《7请到我的家乡来》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课例《7请到我的家乡来》教学设计及
总结反思
(1)你介绍的特产有什么特点?
(2)它这么有名是因为什么?
(3)请给这个特产设计一条广告语。
2、特产发布会....
每个小组选代表到前面介绍他的产品。
活动二:我的家乡人
师:我们家乡的景美、物类,家乡的人更美。
家乡哪些人令你佩服呢你佩服他们什么呢
生:小组内说说自己知道的。
集体汇报关于自己知道的人和事,汇报给全班同学听。
师:讲述家乡突出的人物事迹给大家听。
师:由于环境和历史的原因,不同地方的人们在生活与饮食习惯等方面往往会有不同,甚至在体形外貌、性格特征上也会有所差异。
例如:山西人以面食为主。
在山西众多风味面食中,首推刀削面。
有顺口溜赞日:一叶落锅一叶飘,一叶离面又出刀。
银鱼落水翻白浪,柳叶乘风下树梢。
陕北人的腰鼓极有特色。
它豪迈粗犷的动作,刚劲奔放的舞姿,充分体现着陕北高原民众憨厚朴实、悍勇威猛的性格。
师:你觉得家乡人有什么特别的生活习惯喜欢什么东西或活动善于做什么事情。
新统编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请到我的家乡来》优质教学设计

第七课《请到我的家乡来》【教学目标】1.通过探寻古商城特产和“家乡特产展销会”活动展示,探究家乡丰富特产及其成为特产的原因。
2.通过“寻找最美家乡人”活动,总结家乡人共有的令人敬佩尊重的精神品质,学会理解并尊重“新家乡人”。
3.通过对家乡特产和家乡人的探究学习,感受家乡的物丰人美,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探究家乡丰富特产及其成为特产的原因;了解总结家乡人共有的令人敬佩尊重的精神品质。
教学难点:通过对家乡特产和家乡人的探究学习,感受家乡的物丰人美,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泱泱齐风,悠悠鲁韵,在齐鲁大地的中央,坐落着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也是同学们的家乡——周村。
上节课我们跟着家乡小导游了解了周村的地理位置和风景名胜。
老师想考考大家,周村都有哪些别称?(列举周村别称)今天让我们再一次走近周村,走近这座“活着的工商业博物馆”,去探寻丰富的家乡物产,探访最美家乡人。
(板书:请到我的家乡来)【设计意图】复习回顾第一课时内容,通过一个问题能有效的集中学生地注意力,使学生迅速地进入“角色”。
二、探究活动活动一:古商城里探特产——视频情境1.播放自制视频:古商城内探特产。
2.结合视频判断以下商品哪些是周村特产?(学生答,教师板书)3.拓展不常见特产:猪胰子(黑肥皂)具有滋润皮肤的作用。
4.除了上述特产,周村还有哪些特产?(生答并找出特产贴上)5.看到这么多特产,你想说些什么?(随机回答:多、丰富·····)6.小结:周村特产数量丰富,种类多样。
(板书:丰富多样)【设计意图】实地录制视频,贴近学生生活,吸引学生注意力。
在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上进行知识拓展,让学生认识了解到更多的家乡特产,总结出家乡特产的特点丰富多样。
活动二:古商城特产销售员——情景表演1.特产这么多的周村被越来越多的人知道。
一到节假日,许多外地人都会慕名来到古商城里游览,都想带点特产回去送给家人。
2020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请到我的家乡来》说课稿 附反思含板书 【共两套说课稿】

2020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我在这里长大《请到我的家乡来》说课稿一、说教材本课由四个板块组成。
第一个板块的话题是“我的家乡在哪里”,目的是让学生能运用简单的地图知识,了解自己的家乡所在省级行政区的位置。
第二个板块的话题是“我是家乡小导游”,目的是让学生在当小导游活动中增进对家乡自然风光的了解,感知家乡的美。
第三个板块的话题是“家乡的特产真不少”,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家乡特产发布会”活动,感知家乡丰富的物产。
第四个板块的话题是“我的家乡人”,目的是在探究活动中了解和感知家乡人的可爱。
本课先引导学生知道自己家乡的地理位置,在此基础上了解家乡独特的自然风光,懂得它的独特与地理位置有关;进而理解家乡丰富的特产也与家乡的地理位置有关;最后了解让自己佩服的家乡人以及家乡人的特点,体会“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含义。
让学生对家乡的认识与情感建立在环境和人这两个维度上,从而获得立体的、完整的感受。
二、学情分析通过本单元前两课的学习,学生已经认识到社区对自己成长的重要性,对社区产生归属感,体会到邻里生活种饱含的温暖。
在此基础上,本课引导学生扩大视野,了解自己的家乡。
三年级学生对于“家乡”的概念是模糊的,对于家乡的自然环境、物产和人们也未必认真地观察、思考过。
为让学生深入了解自己的家乡,逐步从情感上认同自己的家乡,需要启发他们从自己的日常生活中能感知到的事物入手,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物产情况以及家乡人的特点,感知家乡人的可爱,实现对家乡的地理认同,树立家乡观念,激发学生的家乡情。
三年级学生刚刚接触地图,因而对地图的学习侧重于简单读图,并初步具备最基本的使用地图技能。
能利用地图直观地了解家乡的空间位置,增进对家乡的认识。
三、教学目标:1.能运用简单的地图知识,了解自己的家乡所在省级行政区的位置。
2.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和物产情况以及家乡人的特点,感知家乡人的可爱,激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家乡的自然风光,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心整理《请到我的家乡来》实践活动课教学设计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小学三年级2.学科:品德与社会3.学生准备:学生利用百度搜索有关泰兴旅游景点的资料;学生利用百度搜索有关泰兴的特产资源;学生利用百度搜索了解有关泰兴的人文历史。
教学课题: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请到我的家乡来》教材分析:俗语说“甜不甜,家乡水,亲不亲,家乡人!”常年与小孩打交道的我发现,现在的小学生知识面越来越宽,而人情味却越来越淡薄,尤其是家乡情!位于长江之畔的美丽泰兴,是个古朴的小镇,具有悠久的文化、历史,拥有千年古建筑、千年古银杏,还是红色革命根据地。
其银杏品质优良畅销国内外,数万人的建筑大军遍布全国各地,特级战斗英雄杨根思烈士陵园不绝国际友人。
身为家乡人的新一代理应对她有所了解,并为之而感到骄傲自豪。
因此,在设计、实施“请到我们的家乡来”这节实践活动课时,我安排学生进行课前搜集资料、走访景点、调查了解相关历史等实践活动;课中,引导学生介绍家乡的景点和特产,制作“一日游”日程安排表,讲故事、唱歌、三句半表演等。
让学生真正了解泰兴、认识家乡,从而产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请到我的家乡来》是苏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学期第四个话题,是根据《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要求设置的,课标指出:“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和经济特点及其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感受家乡的变化与发展,萌发对家乡热爱之情。
”教材意图通过“我的家乡在哪里”、“请到我的家乡来”、“可爱的家乡人”、“我们共同的家”、等几个板块的学习达到上述目标。
本课是以“请到我的家乡来“为题,首先,让孩子们明白自己的家乡在哪里,泰兴就是我们的家乡,这一概念在教材的第一部分“我的家乡在哪里”中解决,而这一课更是让孩子们以一种自豪、骄傲的心态去认识自家的家乡,并能对家乡各方面情况进行讲解,向游客们介绍泰兴。
教材的第一部分“看看我的家乡景”,从孩子们身边说起,孩子们都游玩过哪些家乡景,一下子就打开了孩子们的话匣子,从课堂走向孩子们的现实生活。
教材的第二部分内容“为游客设计家乡一日游的行程安排”,这一环节引导学生动手安排“家乡一日游”的行程,根据孩子的思路设计旅游线路图,试图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会合理地安排,进一步了解家乡的景点。
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心理年龄和现有的知识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我使用了谈话法、讨论法、指导法、实验法、实践作业法等。
活动目标:1.情感目标:唤起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激发他们对家乡的亲切感和自豪感。
2.知识目标:了解家乡的自然景物和物产,从中体会家乡的可爱。
3.过程、方法与能力:在儿童日常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积极搜集信息、处理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1.教师:多媒体课件。
2.学生:搜集并整理有关家乡自然景物和物产的资料。
活动过程:情境导入:师:今天先请同学们欣赏一首歌。
播放MTV:《泰兴颂》师:通过刚才的看和听,同学们有什么感想?:我们泰兴的银杏真多!生1:我们家乡的物产很丰富。
生2生:我们家乡泰兴很美,城市建筑风格独有。
3……师:知道我们家乡有哪些美名吗?(银杏之乡、建筑之乡、教育之乡)师:家乡泰兴有这么多的美誉,我们有必要宣传自己,并邀请人们来泰兴作客。
(板书课题:请到我的家乡来)(生齐读)。
[设计意图:课首播放《泰兴颂》,激昂的歌声及迷人的景色,让学生为之陶醉,并发出感叹,总结家乡“三项美誉”,让学生对家乡概况有所了解,初步激发其爱乡之情。
]师: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我们的手拉手伙伴(陕西省勉县的同学)接受我们的邀请,就要来泰兴了。
我们该用什么方式接待他们呢?:带他们游玩家乡美丽的景点。
生1:请他们品尝我们家乡的特产小吃。
生2:带他们到我市最繁华的鼓楼步行街游逛购物。
生3……(师相机板书:风光景点,特产小吃)师:我们现在把听课的老师当作来自陕西的客人,请你来做导游,好吗?[设计意图:将听课老师假设为来自陕西的客人,让学生做导游,设置了情境,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引发了学生的责任心,增强主人翁意识。
]活动一:介绍家乡的文化遗址,旅游景点师:小导游们想带客人们去哪些地方游玩呢?(学生黑板前介绍家乡的文化遗址,旅游景点,并出示相关录像、照片:庆云寺、仙鹤湾风光带、古银杏森林公园、鼓楼中心广场、襟江书院、朱东润故居、黄桥东进纪念馆、泰兴新公园、仿古一条街、杨根思烈士陵园、泰兴新区……[设计意图:让学生上台介绍家乡景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通过现场交流,给每个学生一个充分实践、展示的机会,从而大大地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师:同学们的介绍真精彩,家乡的风光景点十分优美,(板书:优美)有许多值得一玩的地方。
但百闻不如一见,课前我们“寻泰兴之美”摄制小组还为我们摄制了一组录像呢。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
观看“寻泰兴之美”摄制小组的录像。
[设计意图:将学生课前亲自拍摄的录像在课上播放,进一步体现了实践性。
]活动二:设计旅游路线师:客人们只能在泰兴逗留一天,我们要事先做好准备,为他们制定好“一日游”的行程安排。
这儿有一张行程安排表,大家看看时间、项目以及路线安排是否合理。
生1:现在天亮得比较早,7:00出发太晚了,可改成6:30,这样中午热的时候可以多休息一会儿。
(师将7:00改成6:30)家乡“一日游”行程安排表时间项目安排7:00-9:00 从学校出发到朱东润故居参观9:00-11:30 游玩仙鹤湾,及仿古一条街11:30-12:30 在仿古一条街用餐,并休息12:30-14:00 参观襟江书院、奎文阁14:00-15:30 游览泰兴新公园15:30-16:20 参观特级战斗英雄杨根思的家乡16:20-17:30 参观古银杏森林公园品尝宣堡小馄饨17:30-18:30 返回学校生2:奎文阁就在仙鹤湾里面,没有必要分开来。
(师将“奎文阁”划去)生3:我发现安排的路线是由南向北的,没有走重复的路。
……师:制作一份合理的“家乡‘一日游’行程安排表”要注意什么?生:时间是否合理,路线是否恰当。
师:对,在确定旅游路线时,我们先要确定去哪几个地方,然后想想时间安排是否合理,最后才能决定。
师:各位小导游想不想自己制作一张?(学生四人小组讨论制作,然后交流)[设计意图:小组合作设计“家乡‘一日游’行程安排表”,把课堂变成了生活中的情境。
]活动三:品尝家乡的特产、小吃师:我们让客人们玩好还不够,还可以请客人们品尝家乡特产,有哪些可供选择呢?(学生边出示相关图片、照片、录像边介绍,银杏、宣堡小馄饨、曲霞汤包、黄桥烧饼、桂香糖……然后分送相关食品给听课“客人”品尝。
)师:知道吗?着名作家周作人曾经写过一篇关于他家乡小吃的文章《故乡的野菜》。
(配乐让学生朗读)师:这篇文章写得美吗?课后同学们找些时间也写写我们家乡的特产、小吃。
[设计意图:以三句半、口诀、歌曲、传说等形式介绍家乡的特产小吃,并请客人品尝特产小吃,学生在快乐有趣的活动中了解、认识了更多的家乡特产小吃,效果非常好。
通过“美文欣赏”把学生的感情升华为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活动四:家乡的特产、礼品送给你师:时间过得真快,一天的游览结束了,客人们要回陕西了,作为小主人,我们可不能让他们空手回去,那怎么办呢?:我们可以送客人们一点家乡特产。
生1生:我想把手抄报送给客人们,让他们更多地了解泰兴。
2:画一幅我们家乡的风景画送给客人。
生3……(学生将自己准备的礼物分送。
)[设计意图:通过挽留客人、及当场赠送、展现学生制作的手抄报,体现出已将爱乡之情落实到行动中去。
]本课总结。
师:同学们,本课就要结束,你有什么感想?想对客人老师说些什么吗?生:我为自己是泰兴人而感到骄傲、自豪。
1:我要认真学习,将来更好的建设我们的家乡。
生2生:我们的家乡能这么美丽富绕,是因为我们泰兴人民的勤劳、智慧,今后我会更加认真学3习,将来挣更多的钱来建设我们的家乡,走更多的地方去宣传我们的家乡,像朱东润和杨根思一样成为泰兴人民的骄傲。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说感想让孩子们的爱乡之情自然流露,让课堂气氛再次掀起高潮。
孩子是未来、是希望,从这些孩子身上我们看到泰兴更美好的明天。
]教学反思:《请到我的家乡来》教学反思一、结合教学目标,灵活使用教材,激发主人翁意识。
《请到我的家乡来》一课,设置的教学目标是:了解家乡的自然景物和特产,从中体会家乡的可爱,萌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材以给“手拉手”活动的伙伴当导游为主线,开展系列活动。
教学中教者能根据教学实际,从远道而来的游客引入,自然拉近课堂与生活的距离,用“客人老朋友好多都是第一次到泰兴,作为泰兴的小主人你可以为客人们做些什么?”这个问题激发起学生小主人翁的使命感,接下来,教者就围绕“看看我的家乡景”这一重点引导学生开展他们喜欢的“家乡一日游”活动。
在动手安排“家乡一日游”的行程这一环节,教材列举的游览日程安排及旅游线路图,学生很陌生,教学时改用“泰兴一日游”的一日行程安排及线路图作为学生范例;在旅游同时我们需要水和食物,将“我的家乡特产”很自然的穿插到设计旅游路线后展示,并准备了真正的食品,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二、以学生为主体设计活动,体验合作带来的快乐。
教学中“设计一日游行程安排及旅游线路图”这一活动中,教者放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思路动手设计,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这是个难点。
首先,教者选择以“泰兴一日游”的日程安排作为范例,引导学生观察设计线路,说说不合理的地方,从而引导学生明白设计旅游路线的要求:(1)时间安排是否合理?(2)路线安排是否顺道?为下面的“学生评价”提供了内容与标准。
第二,增强学生小组合作、团结协作的意识,让他们从中体验到合作带来的收获与快乐。
教学设计时,考虑到提高小组合作的效率,给各小组合理分工、明确职责,再通过合作完成设计任务,设计科学合理。
同样,在“办家乡小报”活动中,教者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巡视过程中给学生以信心,鼓励学生相信自己,给他们施展自己聪明才智的空间,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三、展示活动成果,增强热爱家乡的情感。
最后一个环节,小客人们要回家了,通过小主人翁挽留客人、及当场赠送、小礼物(特产之类)、展现学生制作的手抄报,体现出同学们的爱乡之情,并已将爱乡之情落实到行动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