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名句鉴赏参考答案
10套古诗词鉴赏试题及阅读答案与赏析

10套古诗词鉴赏试题及阅读答案与赏析【阅读理解题目】:咏素蝶诗刘孝绰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
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
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
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
注: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
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
(1)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是怎样描写的?(2)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参考答案】:(1)这首诗描写了素蝶随蜂悠游,遇雀躲藏;映衬日光腾起,顺着风势返回;在花丛中时出时没,于树叶间上下翻飞。
是通过素蝶和周围事物的关系、对不同情况的反应来描写的。
(2)这首诗通过对素蝶活动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在现实生活中的悲欢、沉浮,最后两句突出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依恋和向往。
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赏析】:这首《咏素蝶诗》是南朝齐梁之际有“神童”兼“彭城才子”之誉的刘孝绰所作。
此诗在形式上采用了白描手法描写蝴蝶在风中、花中的飞舞的情况,同时运用了对比手法,以及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将蝴蝶飞舞的姿态描写得十分形象和逼真。
诗人仅仅用了四十字就把蝴蝶的性格、姿态、情感表现出来,让人如于风和日丽之时,见蝴蝶随着蜂儿转于绿蕙丛中,时而避雀隐,时而浴日舞,令人叹为观止。
联系刘孝绰虽然自负才华自视甚高,但一生仅做到秘书监,一直得不到提拔的遭遇,可知诗中蕴含着期盼得遇明主之意。
“嘉树欲相依”为全诗主旨。
素蝶即白蝶,诗首联写蝴蝶为了躲避天敌(“蜂”、“雀”)时而绕着草花飞,时而躲藏在草花丛中。
颔联写蝴蝶在阳光照射下随风翩翩起舞。
颈联写出蝴蝶在花草树木间出没。
诗的前三联采用白描的手法,使红花、绿草、白蝶、阳光、嘉树,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卷,充满了无限生机。
最后写出蝴蝶的期盼:希望这些提供蝴蝶栖息的花草树木能够永远存在。
这首咏物诗传达了古人朴素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良好愿望。
二、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梦中作①欧阳修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
古诗鉴赏30首(附参考答案)

古诗鉴赏30首(附参考答案)1.饮酒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注]南山,即庐山,当时是佛教、道教云集的胜地。
(1)这首诗记叙、描写、议论、抒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请选这四种表达方式中的任一种,作简要评析。
答:.一、二句记叙,概括写出诗人生活环境,第二句揭示的情境对于第一句是极少的例外,所以用一“而”字作坚决地转折。
三、四两句议论,以自设宾主的设问方式揭示出心志淡远是在“人境”中独享安闲的缘由。
五---八句细致的描写采菊的过程,并以所见写心境,“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中自有“悠然”的心境。
收尾两句抒发感情:“忘言”中渗透出诗人对隐居生活的由衷喜爱。
(2)历来论者对这首诗的第六句持不同见解:有认为“悠然见南山”好的,也有认为“悠然望南山”好的。
请简明扼要地谈谈你的看法。
答:“见”字好,“见”更能显示出诗人采菊时,未留心、不经意间与庐山美景猝然相遇的“悠然”情态,从而标志出诗人悠然、淡泊,超脱于尘杂之外的情愫,自然真切。
“望”字好--“望”表示有意识地凝目眺望,更能寄托诗人对僧道云集的庐山胜地一往情深的向往,是诗人隐逸思想的真实外化,体现着艺术形式服从于思想内容的创作原则。
2、从军行塞上听吹笛王昌龄高适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①旧别情。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借问梅花②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注]①关山:系乐曲《关山月》。
②梅花:系乐曲《梅花落》①填空:以内容分类,唐诗有“送别诗”、“咏史诗”等等,这两首诗属于边塞诗。
两首诗都写了乐曲声和月色,借以抒发戍边者的情怀,可谓“…声色‟传情”。
①简答:为什么说《塞上听吹笛》的三、四句有“语意双关”的特点?答:②字面上,似乎写塞上梅花盛开,在风中,一夜间花散落于关山处处。
实际上,“梅花落”是笛子曲,风将笛声吹送到关山处处。
(完整版)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典型题及答案

1、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下题。
山寺夜起江湜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
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
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
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
(1).三四两句中的“烟”有哪些特点?诗人是如何描写的?(2).结合全诗分析诗人“不眠”的原因。
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春日耕者苏辙阳气先从土脉知,老农夜起饲牛饥。
雨深一尺春耕利,日出三竿晓饷①迟。
妇子同来相妩媚,乌鸢飞下巧追随。
纷纭政令②曾何补,要取终年风雨时。
【注】①晓饷,指送早饭到田间。
②政令,指当时王安石变法所颁布的各种法令。
(1)请对颈联作简要赏析。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
3、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小题。
放慵陈与义暖日薰杨柳,浓春醉海棠。
放慵真有味,应俗苦相妨。
宦拙从人笑,交疏得自藏。
云移稳扶杖,燕坐独焚香。
(1).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
本诗第二句哪个字用得好?试分析其表达效果。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结合全诗,请作简要分析。
4、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唐叔良溪居【明】张羽高斋每到思无穷,门巷玲珑野望通。
片雨隔村犹夕照,疏林映水已秋风。
药囊诗卷闲行后,香灺灯光静坐中。
为问只今江海上,如君无事几人同?【注】灺(xiè):灯烛灰,此指香灰。
(1).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2).本诗虽无惊人之笔,但措词亦值得品味,颔联中“犹”“已”就颇见功力,请分析这两词语的妙处。
5、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题。
早行(宋)刘克庄店妪明灯送,前村认未真。
山头云似雪,陌上树如人。
渐觉高星少,才分远烧新。
何烦看堠子①,来往暗知津。
【注】①堠(hòu)子:标记里程的土堆。
(1).本诗颔联运用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早行途中景物__________的特征。
(2).本诗围绕一个“真”字落笔,反写正写,构思巧妙,试作简要分析。
6、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题。
海棠(宋)王安石绿娇隐约眉轻扫,红嫩妖娆脸薄妆。
古诗词鉴赏题及答案

古诗词鉴赏题及答案【篇一:初中课外古诗赏析练习题及答案】>阅读下列各首古诗, 然后回答问题。
一、墨梅王冕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注释】①墨梅:水墨画的梅花。
②洗砚池:写字、画画后洗笔洗砚的池子。
1、诗中的梅花有哪些特点?2、诗人借墨梅要表达怎样的思想品格?(答案:1、花色淡墨,花香清芬。
2、表现了诗人鄙薄流俗,独善其身,孤芳自赏的品格。
)二、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注释】①董大:指唐代著名的琴师董庭兰。
②黄云:乌云。
③曛:昏暗。
白日曛,即太阳黯淡无光。
1、“千里”,有人写作“十里”,你认为用那个字更好?为什么?2、诗的后两句表达了对友人怎样的情谊?这两句与王维送别诗“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格调有什么不同?(答案:1、用“千”字好。
“千里”境界壮阔,可以着力渲染凄寒悲苦的气氛,又与诗的后两句情调相谐。
2、表达了对友人的劝慰和赞美之情,鼓励朋友乐观豪迈,积极进取。
这两句诗气势雄壮,胸襟开阔,一扫缠绵忧怨的老调,是壮伟之音。
)三、渡汉江宋之问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注释】①这首诗写于作者贬谪岭南逃归途中。
1、诗歌前两句里的“断”和“复”反映诗人怎样的贬谪生活?2、按常理说后两句似乎写作“近乡情更切,急欲问来人”更恰当,这里的“怯”和“不敢”反映了怎样的心理?(答案1、作者贬居岭外,思念亲人,又长期得不到家人的任何音讯,精神极为痛苦。
2、因为一方面固然日夜在思念家人,另一方面却又时刻担心家人的命运,怕他们由于自己的牵累或其他原因遭到不幸。
这种抒写,更显真切、耐人咀嚼。
)四、山行留客张旭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注释】①物态:景物的样子,这里指(山中的)景色。
②便拟归:就打算回去。
1、首句的“弄”字历来为人称道,请从修辞和表达效果上品味这个炼字。
单招古诗鉴赏试题答案

单招古诗鉴赏试题答案试题:一、选择题1. 下列诗句中,哪一项是唐代诗人杜甫的《春望》中的名句?A.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B.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C.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D.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2. 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中,“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两句诗,描绘的是庐山瀑布的什么特点?A. 高峻B. 壮观C. 清澈D. 湍急3.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A. 思乡之情B. 壮志未酬C. 忧国忧民D. 旷达豁达二、填空题1. 请填写《静夜思》中的名句:床前明月光,_________。
2. 请填写《悯农》中的名句:春种一粒粟,_________。
三、简答题1. 请简述《江雪》这首诗的意境和诗人柳宗元的创作背景。
2. 请分析《将进酒》中李白如何通过诗歌表达对人生的态度。
四、论述题1. 《水调歌头》是苏轼的代表作之一,请论述这首诗在艺术上的成就。
2. 请结合《滕王阁序》的创作背景,分析王勃如何通过这篇文章表达自己的政治抱负。
答案:一、选择题1. B2. B3. D二、填空题1. 疑是地上霜2. 秋收万颗子三、简答题1. 《江雪》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江面雪景的宁静画面,诗人柳宗元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以及对尘世纷扰的超脱。
这首诗作于唐代,当时柳宗元因政治原因被贬,身处逆境,但诗中并未流露出悲观的情绪,反而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
2. 在《将进酒》中,李白用豪放的笔触,表达了对人生短暂和及时行乐的哲学思考。
诗中“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等句,既描绘了黄河的壮观景象,又暗喻了人生的无常。
李白通过这首诗,鼓励人们要把握当下,尽情享受生活。
四、论述题1. 《水调歌头》是苏轼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在艺术上的成就主要体现在其深刻的思想内容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上。
苏轼在诗中表达了对人生无常、世事变迁的感慨,同时也展现了他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高中古诗赏析试题及答案

高中古诗赏析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诗句中,哪一句是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静夜思》?A.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B.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C.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D.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答案:A、B2.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下一句是什么?A.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B.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C.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D.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答案:A二、填空题3. 杜甫的《春望》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下一句是“__________”。
答案: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4. 苏轼的《水调歌头》中,“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下一句是“__________”。
答案: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三、简答题5. 请简述《静夜思》中所表达的情感及其艺术特色。
答案:《静夜思》表达了诗人李白在月夜中对故乡的深切思念。
诗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以明月和霜的比喻,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夜晚的宁静与清冷。
而“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则通过抬头和低头的动作,表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无限眷恋。
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四、赏析题6. 阅读《登鹳雀楼》并分析其意境和诗人的情感。
答案:《登鹳雀楼》是王之涣的代表作之一,诗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观,展现了诗人面对大自然的宏伟景象时的豪迈情怀。
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则表达了诗人追求更高境界的渴望和不满足于现状的进取精神。
整首诗意境开阔,情感积极向上,给人以美的享受和精神上的鼓舞。
结束语:通过以上试题及答案,我们不仅复习了高中阶段的古诗文知识,还对古诗文的赏析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古诗文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希望同学们能够继续深入学习和研究,从中汲取智慧和灵感。
古诗词赏析鉴赏题答案解析

注:①君山:一名湘山,在洞庭湖中,由七十二个大小山峰 组成。②绾(wǎn)结:盘结。湘娥:楚辞神话传说中的湘 水女神。鬟:古代妇女梳的环形发髻。 材料:葛立方《韵语阳秋》:诗家有换骨法,谓用古人意而 点化之,使加工也。……刘禹锡云“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 盘里一青螺”山谷(黄庭坚)点化之,则云“可惜不当湖水 面,银山堆里看青山”……学诗者不可不知也。
参考答案: “城中桃李愁风雨”是愁苦之音,
感叹锦绣山河的残缺不全;“春在 溪头荠菜花”可看出辛弃疾对南宋 偏安局面还寄寓希望。
对《鹧鸪天》的词意的另一种理解
这是作者在罢官乡居期间对农村生活的欣赏流连和对城市 上层社会的鄙弃,并由此把词的思想意义向纵深方向拓展。 荠菜花的花瓣碎小,颜色也不鲜艳,只有浓郁的香味,在 城市人眼里,一般是算不上什么花的,作者却偏偏热情地 赞美,除此之外,引起作者注意并捕捉到的,还有桑芽、 幼蚕、细草、黄犊等等,多半是新鲜的、富有生命力的事 物。这些,连同那出现在画面上的山村茅店的酒旗,都体 现了一种健康的审美观。 词中关于“城中桃李”和“溪头荠菜花”的对比,还含有 对生活的哲理性的思考,荠菜花不怕风雨,占有春光,在 它身上仿佛体现了一种人格精神。
古诗词赏析
一、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天仙子 张先 时为嘉禾小倅①,以病眠,不赴府会。 水调数声持酒听②,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 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 沙上并禽池上瞑③,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 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注:①嘉禾小倅:作者当时任秀州通判,年五 十有二。嘉禾,秀州的别称,即今浙江嘉兴。 倅(cuì ),副职。②水调:曲调名,流行于 唐。③并禽:双栖的鸟,如鸳鸯之类。
十一、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问题: 相见欢 (南唐)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 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 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注:此词为南唐破国后所作,词作者当时 作为“违命侯”被囚于汴京。
古诗名句鉴赏参考答案

古诗名句鉴赏参考答案一、《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1.请从语言表达和情感两方面,对“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做简要赏析。
赏析:“抽刀断水水更流”是生活中的现象,用来比喻内心的苦闷无法排解,显得奇特而富有创造性。
李白一生借酒消愁,自想解脱,但就此“举杯销愁愁更愁”一句,道出了他不能解脱,只能愁上加愁的不得志的苦闷心情。
一句诗中三个“愁”字,足见愁绪之多。
2。
有评论说“明朝散发弄扁舟”中的“散”和“弄”两个动词用的妙,请你也大胆发表见解,说出你的认识。
赏析:这一句虽有消极避世不可取的一面,但一个“散”字足以看出李白已从借酒消愁的愁绪中走出来,变得豁达洒脱起来;一个“弄”字可见其隐居的乐趣。
二、《渔家傲》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1.词中的“异”字统领上阕,描绘了一幅奇异、荒凉的边塞图景,以此表现边塞将士戍守的艰苦。
2 。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一句表达出了守边将士内心复杂的情感,既有功业未立的惆怅,又有有家难回的抑郁。
3.“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一句营造了独特的边塞环境,你能把它描绘得更具体一点吗?“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一句营造了独特的边塞环境,在层峦叠峰之中,只见烽烟直上,夕阳残照,衬出一座早早闭门的孤城。
从“孤城闭“三个字中,也隐隐透出当时军事态势的严重。
三、《天净沙秋思》马致远1.这是一首元曲,“天净沙”是曲牌“秋思”是曲题;此曲描绘了一幅深秋晚景图,突出了景色的萧瑟凄清,作品中的“枯”“老”“昏”“古”“瘦”等字暗合了这种景色的基调。
2.请从表现的内容以及和其他句子的关系上分析“小桥流水人家”一句的妙处。
“小桥流水人家”营造出了温馨有活力的气氛,与曲中其它景物渲染的气氛迥然不同,衬托了游子的漂泊之苦和思乡之情。
四、《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受人称颂,请你根据自己理解,从修辞和内容方面做赏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名句鉴赏参考答案一、《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1.请从语言表达和情感两方面,对“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做简要赏析。
赏析:“抽刀断水水更流”是生活中的现象,用来比喻内心的苦闷无法排解,显得奇特而富有创造性。
李白一生借酒消愁,自想解脱,但就此“举杯销愁愁更愁”一句,道出了他不能解脱,只能愁上加愁的不得志的苦闷心情。
一句诗中三个“愁”字,足见愁绪之多。
2。
有评论说“明朝散发弄扁舟”中的“散”和“弄”两个动词用的妙,请你也大胆发表见解,说出你的认识。
赏析:这一句虽有消极避世不可取的一面,但一个“散”字足以看出李白已从借酒消愁的愁绪中走出来,变得豁达洒脱起来;一个“弄”字可见其隐居的乐趣。
二、《渔家傲》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1.词中的“异”字统领上阕,描绘了一幅奇异、荒凉的边塞图景,以此表现边塞将士戍守的艰苦。
2 。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一句表达出了守边将士内心复杂的情感,既有功业未立的惆怅,又有有家难回的抑郁。
3.“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一句营造了独特的边塞环境,你能把它描绘得更具体一点吗?“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一句营造了独特的边塞环境,在层峦叠峰之中,只见烽烟直上,夕阳残照,衬出一座早早闭门的孤城。
从“孤城闭“三个字中,也隐隐透出当时军事态势的严重。
三、《天净沙秋思》马致远1.这是一首元曲,“天净沙”是曲牌“秋思”是曲题;此曲描绘了一幅深秋晚景图,突出了景色的萧瑟凄清,作品中的“枯”“老”“昏”“古”“瘦”等字暗合了这种景色的基调。
2.请从表现的内容以及和其他句子的关系上分析“小桥流水人家”一句的妙处。
“小桥流水人家”营造出了温馨有活力的气氛,与曲中其它景物渲染的气氛迥然不同,衬托了游子的漂泊之苦和思乡之情。
四、《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受人称颂,请你根据自己理解,从修辞和内容方面做赏析。
本句诗运用了比喻手法,作者以“沉舟”“病树”自比,写出了自己命运的坎坷和仕途的失意,又以“千帆过”“万木春”来比喻在政治上春风得意之人。
两者对比体现了作者仕途坎坷和苦难身世的感慨,更突出地表现了刘禹锡决心摆脱阴影,以乐观的情怀振奋精神,重新投入新生活的热情和勇气。
五、《无题》李商隐请对“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在修辞和内容意义两方面进行赏析。
赏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两句,以象征手法描写至死不渝的爱情,成为歌颂爱情的千古名句。
现在人们通常用来赞美为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崇高品质。
六、《夜雨寄北》李商隐“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以独特的写法和深刻的情感被人称道,请你从这二方面作以赏析。
赏析:这两句是诗人通过想象,从眼前遥想异日相逢,烛光下共话巴山夜雨的情景。
七、《论诗》赵翼你对“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如何理解的?你从中受到什么启示?理解:国家代代都有才华出众的诗人出现,他们各自的影响不过只有几百年而已。
作者是主张诗歌创作要有时代精神与个人独创,反对泥古不化。
启示:诗人赵翼的论诗早在清代就提出创新的观点,我们作为新时代中学生更应该提倡并发扬这种观点,最实际的就是写一些有时代性的创新作文,凡事要有自己的见解,不能人云亦云。
(古诗文必背知识)八年级下(共14首)1、《闻雁》p30韦应物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
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2、《池鹤》p30【唐】白居易高竹笼前无伴侣,乱群鸡里有风标。
低头乍恐丹砂落,晒翅常疑白雪消。
转觉鸬鹚毛色下,苦嫌鹦鹉语声娇。
临风一唳思何事?怅望青田云水遥。
3、《迎燕》p31【宋】葛天民咫尺春三月,寻常百姓家。
为迎新燕入,不下旧帘遮。
翅湿沾微雨,泥香带落花。
巢成雏长大,相伴过年华。
4、《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p62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思想内容】本诗以谢朓自比,叹息其在世不称意,抒发了一种对于解除社会束缚的渴望和对于自由自在的生活的憧憬。
【名句赏析】“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意思是说,背弃我而离开的,是昨天的岁月,它已经不可挽回地消逝在历史的长河之中了;扰乱我心绪的,是现在的时光,它引起我的烦恼和忧愁。
“弃”字,刻划出了过去岁月对诗人的冷酷无情;“留”字,又显示出诗人对往昔时光流连不舍的矛盾心情。
李白曾经身怀报国宏图大志。
但是,现实无情地粉碎了他的幻想。
【艺术特色】思想感情的瞬息万变、波澜迭起和艺术结构的腾挪跌宕、跳跃发展,在本诗中被完美地统一起来。
5、《渔家傲—范仲淹》p64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思想内容】表现了诗人决心守边御敌的英雄气概,同时也反映了守边战士的思乡之情。
【名句赏析】“寨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以南归大雁的径去不留,反衬出边地的荒凉,这是托物寄兴。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一方面表现戍边将士归心似箭,另一方面表现将士们边患未平、功业未成的慨叹。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直道将军战士之感伤。
【艺术特色】词的上片着重写景,而景中有情;下片着重抒情,而情中有景。
用写实的笔法具体展示出塞外风光,而着重渲染战时的肃杀气象。
下片直抒胸臆和借景抒情相结合,表现边地的荒寒和将士的劳苦,流露出师老无功、乡关万里的怅恨心声,表现慷慨悲凉的思乡报国之情。
6、《天净沙•秋思—马致远》p67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思想内容】描画了秋天黄昏的景色,烘托浪迹天涯的游子思念故乡、傍惶悲苦的情怀。
【名句赏析】“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三组自然景物意象中,一共列出九种景物,“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都是色彩灰暗、气氛苍凉的,它们对游子的悲苦心清起到烘托作用。
而“小桥流水人家”,印画出宁静幽美、安逸舒适的村落人家风光,它们从反面衬出游子思乡的愁绪。
这句话渲染了悲凉气氛,烘托了游子的思乡之情。
7、《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p206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思想内容】这是古代酬赠诗中的一篇优秀之作,时间由过去到现在和未来,情调由低沉到高昂,恰当用典,含义丰富,耐人寻味。
作者在诗中不仅表达了长年被贬偏远之地、政治失意的愤懑,而且表示了对生活、对未来的积极、乐观精神。
【名句赏析】“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两句诗,以“沉舟”“病树”作为反衬,描绘出千帆竞发、万木争春的富于生机的景象,“沉舟”“病树”比喻自己,表现了诗人对仕宦升沉、世事变迁的豁达襟怀。
现在人们赋予它新的意义,常用它来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8、《无题—李商隐》p208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思想内容】写的就是恋人间的分离和相思。
【名句赏析】①“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诗人以“春蚕”“蜡炬”为喻,并运用了谐音的方法,以“丝”谐“思”。
巧用比喻和谐音淋漓尽致地表现主人公相思之情。
本义:我的思念如春蚕吐丝到死才能停,我的泪水像烛泪烧成灰烬方流尽。
今人常用来形容为国为民服务,尽心尽力死而后已的人,以及这种奉献精神。
【赏析手法】诗人以低回往复的手法层层深入地开拓“别难”的境界,如同一支动人的歌,久久留在读者的心上。
9、《同儿辈赋未开海棠》p218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10、《题红叶》p219韩氏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
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
11、《山中》p219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12、《城东早春》p219杨巨源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13、《夜雨寄北•李商隐》p248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名句赏析】“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是对未来团聚时的幸福想象。
心中满腹的寂寞思念,只有寄托在将来。
那时诗人返回故乡,同妻子在西屋的窗下窃窃私语,情深意长,彻夜不眠,以致蜡烛结出了蕊花。
他们剪去蕊花,仍有叙不完的离情,言不尽重逢后的喜悦。
这首诗既描写了今日身处巴山倾听秋雨时的寂寥之苦,又想象了来日聚首之时的幸福欢乐。
此时的痛苦,与将来的喜悦交织一起,时空变换,【赏析手法】此诗语言朴素流畅,情真意切。
“巴山夜雨”首末重复出现,令人回肠荡气。
“何当”紧扣“未有期”,有力地表现了作者思归的急切心情。
14、《论诗—赵翼》p249李杜诗篇万古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思想内容】诗歌创作要有时代精神与个人独创,反对泥古不化。
【名句赏析】后两句指出国家代代都有有才情的人出现,他们各自的影响也不过只有几百年而已。
诗歌赏析示例《渔家傲》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上阕写了哪些景,有何作用?一是大雁南飞,二是边声四起,三是孤城落日。
“雁去”“边声”“长烟”“落日”“孤城”,渲染出西北边地的荒漠,也暗示出将士们的思乡之情。
2、“将军白发征夫泪”,抒发了他们壮志难酬的感慨和思乡忧国的情怀。
3、这首词是范仲淹在西北军中所作,表现了他决心守边御敌的英雄气概,同时也反映了守边战士的思乡之情。
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这首散曲是如何借景抒情的?示例:借助秋天迟暮的自然景物,巧妙地传达出天涯游子寂寞愁苦的情思。
2、放飞思绪,想想曲中“断肠人”一旦与亲人相聚会说些什么?示例:倾诉示例:回家的感觉真好!(能表达欣慰之情即可)3、试分析“昏鸦”这个意象精妙之处。
示例:傍晚时栖息在树上的乌鸦能引起旅人思归之念。
4、有人说“小桥流水人家”是恬静明丽的景物,与全文渲染的孤寂凄楚的氛围似乎不太协调,你是怎么看的?示例:协调,因为旅人在荒郊野外见到如此安逸的人家,只会引起“日暮乡关何处是”的愁绪。
5、小令前三句写景的方法有什么特别之处?示例:每句都是三个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