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现状、原因及对策
我国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我国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我国食品安全问题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监管不到位:我国食品监管体系存在缺陷,监管部门的职责不够明确,监管手段不够先进,导致监管效果不佳。
2.生产环节问题:部分食品生产企业缺乏生产资质,生产设备不符合标准,原材料采购不规范,生产流程不规范等,导致食品质量问题。
3.流通环节问题:食品流通环节中存在假冒伪劣、掺假掺杂等行为,导致食品质量不可靠。
4.消费者问题:部分消费者对食品安全认识不足,对食品质量要求低,导致食品企业没有足够的市场压力,从而出现质量问题。
为了解决我国食品安全问题,需要采取以下对策:
1.加强监管:加强监管部门的人员配备和监管手段,规范监管流程,建立安全风险评估机制,提高监管效果。
2.加强生产企业管理:完善食品生产企业的资质管理,加强对生产设备的检查验收,规范原材料采购和生产流程,提高食品质量。
3.加强流通环节管理:加强对食品流通环节的监管,建立追溯体系,打击假冒伪劣和掺假掺杂行为,提高食品质量可靠性。
4.提高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加强食品安全知识宣传,提高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认识和要求,形成对食品企业的市场压力,促进食品质量提高。
综上所述,我国食品安全问题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多方面共同努力,才能够得到有效解决。
2023年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现状的分析及对策报告

a. 介绍食品安全监测的重要性和作用; b. 分析我国食品安全监测体系的现状与问题,强调监测不足和监测结果及时性不高的局限性; c. 提供国内外食品安全事件的数据和案例,以展示食品安全监测的重要性; d. 强调食品安全预警的必要性,介绍国内外食品安全预警机制,并提供我国食品安全预警的现状和改进方案。
民众教育
食品安全意识 宣传教育
食品安全素养
食品消费观念
培训和教育活动
食品安全信息
TEAM
02问题分析与原因探究 Problem Analysis and Reason Exploration PART TWO
食品安全现状
食品安全问题现状
1. 食品安全事件频发:根据中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 数据,2019年全国共发生食品安全事件154起,其中涉 及食品召回的达48起,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和不安。 2. 食品质量不合格率居高不下:据中国质检总局统计, 2019年我国食品抽检不合格率达到8.4%,比前一年度上 升了.3个百分点,尤其是生鲜食品和加工食品的不合格率 较高。
食品安全监督法规
1. 监督力度不足:目前,我国食品安全监督法规在 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监督力度不足的问题。一方面, 监管部门在食品生产和销售环节的监督力度相对较 弱,导致一些不法商家存在漏洞可乘,从而滥用添 加剂、掺假伪劣等不合格食品进入市场;另一方面, 法规对于食品监管过程中的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不 够严厉,难以起到有效的威慑效果。 2. 法规漏洞存在:近年来,随着食品工业的发展和 技术的进步,一些新型食品添加剂、保鲜剂等新产 品不断涌现,但目前的食品安全监督法规却未及时 进行相应的更新和完善。因此,一些新型食品添加 剂的使用、标识等问题在法规上存在较大的漏洞, 导致监管部门对于这类食品的监督难度加大,食品 安全隐患存在。
《2024年我国食品安全监管问题及对策研究》范文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问题及对策研究》篇一一、引言食品安全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是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
然而,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给人民群众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本文旨在探讨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提供参考。
二、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现状及问题(一)监管体系不完善当前,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存在诸多问题。
首先,监管部门多头管理,职责不明确,导致监管效率低下。
其次,监管标准不统一,缺乏全国性的统一标准,导致各地监管标准存在差异。
此外,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尚不完善,存在法律空白和漏洞。
(二)企业主体责任不落实部分食品生产企业主体责任不落实,忽视食品安全管理,甚至存在违法添加、使用禁用物质等行为。
此外,一些企业为了降低成本,采用劣质原料,严重影响食品安全。
(三)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有待提高消费者在购买食品时,往往只关注价格和口感,忽视食品安全。
部分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知识了解不足,缺乏辨别真假食品的能力。
三、对策与建议(一)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1. 明确监管部门职责,加强部门间的协调与配合,形成监管合力。
2. 制定全国统一的食品安全标准,统一监管尺度,提高监管效率。
3. 完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填补法律空白和漏洞,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法律保障。
(二)强化企业主体责任1. 加强食品生产企业监管,严格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建立食品安全追溯体系,确保食品从生产到销售的每一个环节都可追溯。
2. 加大对企业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形成有效的震慑。
3. 鼓励企业加强自身建设,提高食品安全管理水平,推动企业诚信经营。
(三)提高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1. 加强食品安全知识宣传教育,提高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
2. 开展食品安全知识普及活动,提高消费者辨别真假食品的能力。
3. 鼓励消费者积极参与食品安全监督,对发现的食品安全问题及时向有关部门举报。
四、结论食品安全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是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必然要求。
现阶段我国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和防治对策

现阶段我国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和防治对策食品安全是关乎人民生命健康的重要问题,而我国在食品安全方面存在诸多问题。
食品安全问题的产生原因复杂多样,主要包括生产环节的质量监管不足、食品加工过程中使用非法添加剂和劣质原料、以及流通环节的管理不到位等。
为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综合的防治对策。
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1. 生产环节的质量监管不足。
一些农业生产企业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忽视对农药、化肥等农产品生产环节的管理,导致农产品中残留的农药、化肥超标问题严重。
2. 食品加工过程中使用非法添加剂和劣质原料。
为了提高产品的口感和颜色,一些食品加工企业使用了非法添加剂,严重影响了食品质量和安全。
一些企业为了节省成本,使用劣质原料进行加工,同样对食品安全构成了威胁。
3. 流通环节管理不到位。
在食品流通环节,一些商家为了追求利润,为食品进行了过期销售和不合格产品销售等行为,给食品安全带来了隐患。
防治对策:1. 加强监管和监督。
政府部门需要加强对农产品生产企业和食品加工企业的监管力度,严格执行质量标准,建立健全生产环节的质量监管制度,切实保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2. 加强食品安全教育宣传。
通过各种宣传途径,提高消费者对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视程度,增强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引导消费者理性消费。
3. 完善法律法规。
加强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修订,加大对食品安全违法行为的惩罚力度,形成对违法行为的震慑。
4. 建立健全全程追溯制度。
建立食品全程追溯体系,推行食品“源头管理”,通过科技手段追踪食品流通过程中的每个环节,确保食品安全。
5. 提高技术和设备水平。
通过技术和设备的升级,提高食品生产加工的水平,减少使用非法添加剂的现象,提高食品质量和安全。
6. 加强产业自律和行业协会组织。
食品行业应当积极组织自身力量,加强规范自律,形成行业共识,做好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
在现阶段,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广泛关注的社会问题,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
现阶段我国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和防治对策

现阶段我国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和防治对策食品安全一直是我国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引起了社会广泛的关注和担忧。
造成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非常复杂,主要包括生产加工环节和监管管理环节存在的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才能有效地解决食品安全问题,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
就是食品生产加工环节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我国食品生产加工环节存在许多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生产加工环节标准不严格。
有些企业为了追求利润,并未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和法规进行生产加工,导致了食品安全隐患。
2. 食品添加剂滥用。
一些企业为了降低成本、提高食品的口感,滥用食品添加剂,严重影响了食品的质量和安全。
3. 生产设备陈旧破损。
一些企业由于投资不足或者管理不善,导致生产设备陈旧破损,进而对食品质量产生影响。
是监管管理环节存在的问题。
食品安全问题的出现,也与食品监管部门的不足有很大关系。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监管措施不力。
有些地区的食品监管部门监管措施不力,导致了食品安全隐患的出现。
2. 监管部门贿赂问题。
一些食品生产企业通过行贿等手段逃避监管,使得食品安全隐患难以得到有效控制。
3. 食品监管部门人员素质不高。
有些食品监管部门的人员素质不高,导致了监管工作的不到位,无法有效地监管食品安全问题。
上述问题的存在,导致了我国食品安全问题频发。
为了有效地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才能有效地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
1. 强化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监管。
加大对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监管力度,规范企业的生产加工行为,严格把关食品的质量和安全。
2. 加强食品安全标准的制定和执行。
制定更为严格的食品安全标准,并加大对标准的执行力度,保障食品的质量和安全。
3. 加大对食品添加剂滥用的打击力度。
严格禁止食品添加剂的滥用行为,加强对食品添加剂的监管,保障食品的安全。
4. 提升监管部门的能力和素质。
加大对食品监管部门的投入,提升监管部门的能力和素质,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力度。
食品安全问题的现状和应对措施

食品安全问题的现状和应对措施
一、食品安全问题的严峻形势
食品安全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
水平的提高和食品供应链的复杂化,食品安全问题愈发凸显。
从农
田到餐桌,食品安全环节众多,涉及农药残留、添加剂超标、假冒
伪劣等问题,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巨大威胁。
二、食品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
食品安全问题的根源在于利益驱动,一些不法商家为了谋取暴利,不惜使用有害物质或采取不正当手段,导致食品安全隐患层出
不穷。
同时,监管不力、法律法规不完善也是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
重要原因。
三、应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措施
为了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
首先,加强监管力度,建立健全的监管体系,加大对食品生产、流通环节
的监督检查力度,严厉打击违法行为。
其次,加强食品安全宣传教育,提高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让消费者学会甄别食品安全隐患,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此外,加强科技支撑,推动食品安全检测技术
的创新,提高食品安全监测水平,及时发现和解决食品安全问题。
四、结语
食品安全问题事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是一项关乎全局的重大工程。
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有效解决食品安全问题,保障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
希望通过不懈努力,我们能够建设一个食品安全、健康的社会,让每个人都能吃到放心食品,健康生活。
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现状及对策

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现状及对策我国食品安全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 农药、化肥残留问题。
在一些农村地区,农民对化肥、农药的使用程度较高,导致这些有害物质越来越多地残留在农产品中。
2. 病菌污染问题。
由于生产加工环节中卫生条件不佳、操作不规范,以及运输、储存等方面的问题,导致食品容易被病菌污染。
3. 食品添加剂问题。
一些食品生产商为了追求更好的口感、颜色、保质期等方
面的效果,使用大量的化学添加剂,导致食品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4. 假冒伪劣问题。
一些不法商家利用技术手段制造出假冒伪劣的食品,通过部
分销售渠道进行销售,严重影响了消费者的健康安全。
为从根本上解决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对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不断完善法律体系,严格监管。
建立更加完善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强化
对食品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等环节的监管力度。
2. 提升企业生产质量意识,加强市场监管。
提高企业生产质量意识,建立自我
检测制度和质量管理体系,同时加强市场监管,对不合格和假冒伪劣的食品进行制止和处罚。
3. 加强科技支撑,推广绿色食品生产技术。
积极推广绿色食品生产技术和管理
模式,引导消费者选择更加健康、安全的食品,同时推动食品科技技术创新,提高食品生产水平。
4. 加强消费者教育,提高食品安全意识。
加强食品安全教育,提高消费者食品
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切实保障消费者的健康和权益。
中国食品安全现状及相关建议

中国食品安全现状及相关建议中国食品安全的现状非常值得关注。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凸显。
以下是中国食品安全的现状及相关建议。
中国食品安全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生产过程缺乏规范、有些企业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监管力度不够、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不足等。
这些问题导致了食品安全风险的存在,给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带来了潜在威胁。
针对中国食品安全问题,以下是一些建议:1. 提高食品安全监督力度:政府应加大对食品安全监管的力度,加强对食品生产企业和经营者的监督检查,确保食品生产、流通环节的规范运作。
2. 完善法律法规:制定和完善食品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严厉打击食品安全违法行为,加大对违法食品生产者的处罚力度,提高执行力度。
3. 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引进国外先进的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和设备,提高中国的食品安全检测水平。
建立食品安全信息化系统,加强对食品安全信息的采集、分析和共享,确保食品安全信息的及时传递。
4. 强化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加大对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教育,提高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和辨别能力。
通过媒体宣传、社区活动等渠道,向公众普及食品安全知识,引导消费者选择合格、安全的食品。
5. 加强国际合作:与国际上有经验的食品安全监管机构和组织进行合作,借鉴他们的经验和技术,加强信息共享,共同应对国际食品贸易中的食品安全问题。
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解决需要政府、企业和消费者的共同努力。
政府应加强监管和立法,企业应按照规范化的生产流程生产食品,消费者应提高食品安全意识,共同维护食品安全。
只有通过多方合作,才能有效解决中国食品安全问题,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现状、原因及对策中国食品安全现状本周,关于“自来水合格率仅50%”的消息在网上迅速流传。
消息源于2009 年住建部对全国4457 个城镇自来水厂的普查,其中城市自来水厂出厂水质达标率仅为58.2%。
媒体人杨永平微博讲了个故事,或许只是个段子:某自来水厂带瓶自来水去荷兰参观人家的自来水厂,并请他们检测。
结果是,重金属严重超标,达不到欧洲污水排放标准。
段子未必可信,但折射了国人对自来水危机的心态,而自来水危机,又应置于普遍的食品安全危机中。
有网友戏谑说:中国人就是一张化学周期表——2006 年,苏丹红;2008 年,三聚氰胺;2009 年,瘦肉精;2010 年,地沟油;2011 年,染色馒头;2011 年,牛肉膏;2011 年,毒豆芽;2011 年,塑化剂;2012 年,皮鞋胶囊;2012 年,人造猪耳;2012 年,“农残”茶;2012 年,甲醛白菜;2012 年,蓝矾韭菜⋯⋯新鲜韭菜上竟有蓝色粉末,摸一摸还会染蓝手指。
日前,有媒体报道称,南京市民在市场里购买到了“蓝矾韭菜”,商贩为了保鲜而给蔬菜喷上了蓝矾水,过量食用可能造成铜中毒。
最近的蔬菜界有点热闹,先是传出卖白菜的菜农为保鲜而在白菜上喷上甲醛,当百姓还在思考怎么应对甲醛白菜的时候,蓝矾韭菜又来了。
近日一些不法菜贩为了给韭菜保持保鲜,竟在在韭菜上喷蓝矾水。
专家表示, 蓝矾吃多了会腹泻,严重者甚至肾衰竭而死。
“蓝矾是一种工业化学原料,在和蔬菜发生反应的过程中会渗入蔬菜中,对胃肠道有强烈刺激作用,一次食用多量可能造成呕吐、腹泻、黑便等症状,导致急性胃肠炎、黄疸,严重者会导致肾功能衰竭甚至是死亡。
、、、大连等城市均作了市场调查,未发现蓝矾韭菜关于“猪肉白菜炖粉条的忧郁”的一则凄凉段子也在微博广传。
问:“粉条,怎么只你一个人来了”?答:“猪肉前些天出了事,来不了;白菜这两天也出了事,也来不了⋯⋯”不过,网友迅速补充说,粉条也来不了啦,请自行搜索“墨汁粉条”、“硫磺粉条”。
“易粪相食”,话糙理不糙,我相信能得到社会广泛的共鸣与认同。
自己制造的垃圾食品,自己当然不会吃的,但是,当我们被垃圾食品包围、蒙蔽时,每个人吃的都可能是垃圾食品。
譬如,我不吃含工业明胶的果冻,却难免不吃工业明胶造的胶囊;你不吃含瘦肉精的猪肉,却难免不吃地沟油;你不喝有毒的牛奶,却难免不喝含农药残留的茶叶⋯⋯无论愿意与否,在食品安全问题中,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没有人能够独善其身。
现在我们吃的有些不是食品,而是垃圾;我们身体补充的不是营养,而是“毒素”。
当“问题食品”呈泛滥之势时,“易粪相食”堪称现实生活的形象写照,这是国人共同的悲哀。
更让国人费解和愤懑的是,虽然我们已经到了“易粪相食”的尴尬境地,虽然三聚氰胺、“大头娃娃”等食品安全事件震惊中外,但“问题食品”还是频繁曝光,行政机关部门的市场监管依然乏力,十几个“大盖帽”管不住一根有毒的豆芽、一桶地沟油也是不争的事实⋯⋯中国食品安全问题原因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是复杂的,既有国内原因,也有国外原因;既有生产者问题,也有消费者、监管者问题。
下面我门就从几个方面简单讲一下。
1. 源头控制不严:食品行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其原材料直接来源于农牧渔业农牧渔产品的质量状况决定着最终食品的质量水平。
但是,在农牧渔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影响其质量的因素很多。
如在农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大气、水、土壤等环境污染,农药的不合理使用等都会直接影响农产品的质量。
在牧业和渔业, 环境污染、抗生素滥用和违禁药品的使用,饲料添加剂的不安全使用等,都会使有害物质进入动物体内,并随着动物的生理活动,在动物体内产生富集。
这些富集了有害物质的动物体本身或者动物生产的蛋、奶等产品必然不符合基本的安全卫生要求。
2. 生产者缺乏社会责任感,一心向钱:对于一个负责任的食品企业而言,提供安全的产品应该是他们最基本的社会责任。
但是在生产过程中,由于要追求利润, 质检过严必然提高成本。
因此,并不是每一个企业对产品质量控制都十分严格。
相对而言大企业控制严些,但是三鹿“三聚氰胺”事件的发生让我们看到了所谓大企业的严格质量控制形同虚设。
大企业如此,而不少的小企业呢,质量安全问题更多,大多没有完善的质量控制措施。
更有一些不法食品生产者为了短期的金钱利益,置消费者生命安全与不顾,擅自使用各种化学方法“伪装” 或“美化”产品。
3. 消费者:消费者缺乏食品方面的常识,也可能会引起食物安全问题的产生。
首先,消费者缺乏购买安全食品的常识。
中国众多的消费者由于收入水平低下,没有足够的消费能力,加上缺乏相应的常识,所以在购买食品时安全意识淡漠,往往只图便宜,不顾及食品的质量、卫生问题。
还有一些消费者在购买便宜食品、特价食品、无质量保证食品时,总是抱着侥幸心理,认为大家都在买,并且别人过去多年吃这些便宜食品,没吃出什么问题,现在再吃也不会有事,在消费者这种心理的支持下,就为问题食品的销售打开了门路。
其次,很多消费者缺乏科学食用食物的常识,由此可能会引发一些疾病的产生,甚至导致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
消费者维权难。
对食品安全引发的消费者权益损害,消费者却面临着索赔难的困境,在与经营者交涉中,消费者明显处于弱势地位。
其原因在于,食品发生质量问题,责任不易认定,消费者举证存在困难,经营者往往推卸责任;鉴定费用高,面对高额维权的成本,消费者往往采取自认倒霉的态度;消费者在购买食品过程中索证难及自身索证意识差,也是造成权益受损后索赔难的重要原因。
4. 管理部门:多头管理。
中国的食品监管一直采取分段管理为主、品种管理为辅的方法,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各职能部门之间要么会出现争着监管、重复执法的现象,要么会出现争着不管、相互推诿扯皮的现象,这就给某些食品行业违法生产、销售不合格食品提供了可乘之机。
我国媒体曾批评《八个部门管不好一头猪食品安全监管引人关注》,对于多头管理的危害,消费者有目共睹,出了问题,哪个部门都有责任,哪个部门都不负责,所以,有必要改变多头管理的局面。
5. 执法部门的不作为:对于食品进行免检,是执法部门最大的不作为,其次还有对于消费者的投诉处理慢,推诿扯皮现象比较突出。
6. 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一方面,现有的一些食品安全的标准水平规定偏低,许多指标远远低于国际标准,许多重要的标准至今还尚未制定出来,这就为那些不法厂商、企业违法生产超低标准、不合标准的食品提供了可乘之机。
另一方面,中国的《食品卫生法》规定,对违法企业只能是责令“停止生产经营”、“没收违法所得”,或者处以额度不高的罚款(一般都是在3 万元以下),只有“情节严重”才会被“吊销卫生许可证”可。
见,中国法律中对食品犯罪的处罚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相比都要轻得多。
这样轻的处罚,使生产经营者的违法成本比守法成本还要低,所以这对于打击制造低劣、伪冒食品者几乎起不到威慑作用7. 新闻媒体不负责任,盲目跟风报道,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有头无尾,过度膨胀了某些所谓食品安全问题,引起人们的恐慌。
8. 转基因食品大量上市,安全与否尚未知,也在一定程度上给我们的食品安全埋下了一个潜在的炸弹。
例如,我国大豆市场以及与此相关的大豆制油企业几乎全部被外国尤其是美国控制,转基因大豆油和其他大豆制品占据了我们日常生活食品领域一定的比重,所以它的影响也是极广泛的。
一旦转基因食品爆发问题,那么后果不可想象。
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一些对策1.强化企业责任:作为一个食品企业,生产安全的食品,不仅是它长期生存的基本前提和根本保证,也是其应该具备的社会责任和基本道德。
因此,必须严格按照食品标准生产和加工食品。
要建立从原材料进厂到成品出厂的全程质量监控,不能仅仅把重点关注在最终产品的监测上,而是要对原辅材料的供应、食品加工、流通等每一个环节进行分析、控制,建立质量信息的可追溯机制。
完善食品安全快速反应机制,发现质量问题,及时处理,把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
要提高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实现规模种植或规模养殖,控制原料质量。
2.政府应当切实履行好其监管职责,加强对食品质量的安全监管。
集成食品安全管理主体,变多头管理为责任主体明确的单一垂直管理体系。
加强食品质量的安全监管应当成为政府的头等大事,这就要求政府:要加强对食品的准入市场管制,提高食品的准入市场门槛,严防“三无”食品流入市场;要有效规范食品生产者的生产、经营行为,坚决取缔无证生产、无证加工食品的行为;要整合食品安全监督、检测资源,更新检测装备,加强对食品质量安全的监测,对食品从生产、加工、管理、贮运、包装到销售的全过程都要进行严格的监控;要全面严厉打击生产、销售假劣食品和不合格食品的违法犯罪活动;要加强源头控制,治理环境污染,推广可持续农业技术,减少农牧业中化学制药的使用,保障消费者获得安全的食物供应。
3.完善中国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
首先,应当建立科学、完善的食品安全标准系统。
我们可以借鉴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进一步细化和规范食品安全生产领域内的法律制度,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食品安全方面的具体标准。
同时,要提高中国的食品安全标准,使中国的食品安全标准与国际标准相接轨。
其次,要加强法律法规对危害食品安全行为的惩罚力度。
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巨额赔偿制度,对生产和销售质量不合格、不安全食品的厂商处以高额罚款,情节严重的还应当加重追究其刑事责任,以达到足以震慑其危害食品安全行为的作用。
4.向广大消费者宣传、普及食品安全方面的知识。
通过加大对消费者进行食品安全方面的宣传教育,使消费者了解更多的食品安全常识和健康饮食知识,使消费者增强食品安全意识,提高辨别问题食品的能力,自觉抵制“问题食品”,把食用不合格食品杜绝于消费者的消费观念之外。
对此,我们可以通过网络、电视、报纸、杂志、广播等工具,定期组织健康饮食宣传活动,有计划地报道食品安全知识,并且要及时曝光生产、销售假冒伪劣食品的一些不法厂商及其商品,披露最近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以保障消费者的消费知情权。
5.新闻媒体要严守职业道德,避免跟风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