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学总论》课程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外科学》总论教学大纲(八年制)

《外科学》总论教学大纲(八年制)

《外科学》总论教学大纲(八年制)前言外科学是临床医学的—个重要学科,让学生掌握外科的基本理论及基本技术是十分重要的,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造就开拓型人才更显重要。

本大纲参照了卫生部制定的医学院校外科教学大纲的基础上,根据我校教学实践以及教学时数的要求而制定的。

遵照大纲所要求的教学内容,是可以达到预定的教学目的。

要求教师必须严格按大纲要求的内容进行教学活动。

医学生必需学习和掌握常见外科学疾病的临床知识和临床诊断、治疗技能,为日后从事临床、医学研究和教学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当前外科学发展的特点:1.由于自然科学和基础医学的迅速发展,对外科疾病发生、发展的了解迅速深入。

2.新技术广泛、深入、迅速应用于外科疾病的诊断、治疗和研究。

3.随着科学知识的普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病人对自身疾病的治疗及生产质量要求越来越高。

因而医学生在外科学习中不仅要深入掌握外科学不断更新的基础理论和知识,更主要的是能够应用学到的基础知识去跟踪、拓展新知识和具有应用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并且有勇于形成,提出自己新见解的独创精神。

二、外科学教学的目的是:1.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外科疾病发生、发展、诊断和治疗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2.使学生了解当前外科学各领域的发展;3.使学生能联系实践,主动学习,主动探讨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方法;4.在实践中培养学生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和关心病人、尊重病人人格和身体,视病人健康高于一切的人道主义精神。

四、本大纲的编写基础和适用对象本大纲是依据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新编八年制规划教材内容和程序,并参考国外近年相关原版教材编写的。

供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用。

学时分配外科学总论课程总学时60学时,每学时40分钟。

【教学内容和时数】外科总论理论课时数见习课时数总课时数绪论 1 1无菌 1 1 2围手术期处理 2 3 5外科体液平衡失调 3 3 外科体液平衡失调(PBL) 6 6 输血 1 1 外科休克(PBL) 6 6 外科营养 2 2 多脏器衰竭 3 3 麻醉 3 3 6 外科重症监护与治疗 1 1 2 皮肤软组织外科伤病 2 2 外科感染 3 1 4 创伤 2 2 灼伤 3 3 6 整复外科 1 1 器官移植 1 1 组织工程 1 1 肿瘤 3 3 内镜、腔镜外科技术 1 1 外科学总论考试 2 2 共计46+2 12 58+2绪论【目的要求】1.了解外科学的范畴和发展历史。

《外科学总论》教学大纲

《外科学总论》教学大纲

《外科学总论》教学⼤纲《外科学总论》教学⼤纲⼀、课程性质必修课、专业课⼆、课程教学⽬的外科教学任务是通过教学使学⽣掌握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防治的理论和技能,为今后从事临床医学⼯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本课程的教学⽅法及使⽤现代化教学⼿段⽅⾯的要求1.教书育⼈,态度认真,作风严谨。

2.按照教学⼤纲的要求,认真备课,书写教案,努⼒做到讲课熟练,重点突出,层次分明。

3.语⾔⽣动,调动学⽣积极性,培养其⾃学能⼒,合理安排时间,适时归纳⼩结。

4.通过教学改⾰,⽤CAI、PBL、引导式、讨论式、案例式、情景式等教学⽅法,引导学⽣主动参与教学,培养其交流能⼒、批判性思维、主动学习能⼒和终⾝学习的技巧。

5.授课中恰当运⽤外⽂,充分利⽤现代化教学⼿段,如幻灯、录像、多媒体课件等授课。

6.见习带教应突出体现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启发式教学,加强学⽣临床思维能⼒的培养,利⽤模拟器具、动物实验等⼿段,加强动⼿能⼒的培养。

四、本课程成绩考核⽅法及评定标准本课程考核采⽤考试的⽅法包括理论考试和临床技能操作考试两部分。

理论考试采⽤闭卷考试⽅式,百分制评分;技能操作考试多采⽤模拟器具,考核学⽣⽆菌观念及操作要点,⼒求使考试内容能全⾯评价学⽣的知识掌握程度、临床思维能⼒和解决问题的能⼒。

五、教材及参考书选⽤卫⽣部规划教材:1.吴在德,吴肇汉主编.《外科学》第六版(五年制)北京:⼈民卫⽣出版社20042.陈孝平,陈义发,主编.《外科⼿术基本操作》第⼀版(五年制、七年制),北京: ⼈民卫⽣出版社2002参考资料:1.吴阶平主编.《黄家驷外科学》第6版,北京:⼈民卫⽣出版社,20052.《克⽒外科学》⼗四版.北京:⼈民卫⽣出版社,2000,4.六、课程各章节学时分配第⼀章绪论(Introduction of Surgery)【基本要求】⼀、掌握外科学的学习⽬的,⽅法和要求。

⼆、熟悉外科学的范畴。

三、了解外科学的发展历史。

外科学总论教学大纲

外科学总论教学大纲

《外科学总论》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外科学总论课程编号:英文名称:forensic sursery课程性质: 必修课总学时:32 讲课学时:28 实践学时:4学分:2适用对象: 临床医学专业先修课程:《系统解剖学》、《内科学》、《病理学》、《生理学》等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外科学总论是临床外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涵外科各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各项基本技能操作。

通过对外科学总论的教学,使学生能了解世界外科发展史,熟悉现代外科学的范畴及其分类,并由此理解学习和掌握外科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掌握常见外科疾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预防和治疗原则;训练学生外科手术学的基本操作技术和培养学生严格的无菌技术和无瘤观念,外科学总论还着重对学生临床思维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强调树立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思想,自觉地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和教改基本要求该课程的教学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与自学相结合、灌输与启发相结合、讲解与提问相结合、讨论和发言相结合,阐述了外科疾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预防和治疗原则。

三、课程各章重点与难点、教学要求与教学内容第二章无菌术【目的要求】1、树立无菌观念。

2、了解常用的灭菌法和消毒法(抗菌法)。

3、掌握洗手、穿无菌手术衣和戴手套的方法。

4、学会手术区的消毒和辅无菌巾。

5、掌握手术进行中的无菌原则。

6、了解手术室的建立和管理要求。

【教学内容】无菌术的要领和组成,灭菌法和消毒法,高压蒸气灭菌法,煮沸灭菌法,炎烧法,药液浸泡消毒法,甲醛蒸气熏蒸法,手术人员术前的一般准备:手臂消毒(肥皂刷手法、紧急手术简易洗手法),穿无菌手术衣和戴手套的方法。

手术区的准备:消毒范围,使用药物,注意事项及铺巾方法。

外科总论教学大纲

外科总论教学大纲

外科总论教学大纲一、引言- 外科总论的定义和概述- 本课程的目标和重要性二、外科总论的基础知识A. 外科学的发展历史1. 外科学的起源和演变2. 重要外科医生和里程碑事件B. 外科学的基本原理1. 术前准备与评估2. 术中操作与技术3. 术后护理与康复C. 外科手术的分类与特点1. 依据手术部位的分类2. 依据手术目的的分类3. 依据手术器械和切口的分类4. 依据手术风险和复杂程度的分类三、外科疾病与治疗A. 外科疾病的常见类型1. 外科常见疾病的定义和病因2. 外科疾病的临床表现与诊断方法3. 外科疾病的处理原则和策略B. 主要外科手术的介绍1. 心脏外科手术2. 脑外科手术3. 胸腔外科手术4. 腹腔外科手术5. 骨科手术6. 神经外科手术7. 整形外科手术8. 泌尿外科手术9. 妇科外科手术10. 耳鼻喉科手术11. 眼科手术12. 皮肤科手术四、外科实践与研究A. 外科实践的基本原则1. 外科手术的团队合作与角色分工2. 术前准备与手术操作流程控制3. 术中安全措施与风险管理4. 术后并发症管理与患者康复B. 外科研究的重要性与方法1. 临床研究和基础研究的关系2. 外科研究常用的研究方法与设计3. 学术论文写作与发表技巧五、外科伦理与法律A. 外科伦理的基本原则1. 尊重患者的自主权与隐私权2. 关注患者的福祉与利益3. 公正和公平的资源分配B. 外科法律的法规与规定1. 外科医生的执业要求和责任2. 医疗事故的法律责任与风险防范六、总结与展望- 外科总论的教育意义和学科发展趋势注意:以上仅为教学大纲的示例,实际编写时需要根据教学计划和要求进行具体安排,内容和章节结构可以适当调整。

外科学总论教学大纲

外科学总论教学大纲

临床专业《外科学总论》教学大纲(2010)课程编号:01020010课程名称:外科学总论学分:3总学时:56学时理论课学时:30学时实验课学时:26学时先修课程要求:生理学、病理生理学、病理学、人体解剖学适应专业:临床医学五年制教材:1、外科学,吴在德、吴肇汉主编. 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参考教材:2、克氏外科学.王植炳主编.第十五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一、课程在培养方案中的地位、目的任务外科学总论作为外科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实践的桥梁,其范畴包括外科各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各项基本技能操作。

学习外科学必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观,贯彻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通过对外科学总论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世界外科发展史,熟悉现代外科学的范畴及其分类,熟悉和掌握外科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为学生进入临床外科学习、进行外科领域的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大纲是根据吴在德等主编的《外科学》全国统编教材(第7版)编写。

二、课程基本要求1、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1)掌握常见外科疾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预防和治疗原则。

(2)掌握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外科营养、输血、围手术期处理、外科休克、感染(一般及特异性感染)、损伤、烧伤的有关理论知识及临床表现特征和诊治原则。

(3)掌握常见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及病理特点,根据临床表现做出诊断并拟定治疗原则。

(4)掌握麻醉前准备,用药、生理指标检测和麻醉管理级常见麻醉并发症的原因和处理。

(5)熟悉外科多系统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的诊断要点和防治原则及器官移植的一般知识。

(6)了解麻醉发展概况和常用方法。

(7)了解重症监测和心肺复苏的基本方法。

2、基本技能(1)树立无菌观念,掌握吸收、穿无菌衣、戴无菌手套的方法。

(2)掌握手术进行中的无菌原则及手术人员和手术区的准备(3)掌握外科基本技能如清创、换药、脓肿切开引流、胃肠减压、导尿等。

(4)掌握人工呼吸、心脏按摩法及常用的创伤急救包扎及搬运等方法。

外科学总论教学大纲

外科学总论教学大纲

《外科学总论教学大纲》本科课程质量标准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外科学总论英文名称:SURGERY 总学时:72学时。

(理论课:48学时;实验课:24学时)学分:自主学习:17学时适用对象:临床医学本科、临床整形美容本科、医学影像本科使用课程考核:终结性考核,占总成绩60% 形成性考核,占总成绩40%。

其中包括实验课成绩考核(40%)外科学是一门重要的临床医学学科。

主要研究外科疾病的发生与发展规律、诊断、治疗和预防方法、手术技能及术前术后的处理。

外科学是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课。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掌握外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手术是外科治疗中的—个重要手段,应重视疾病的围手术期处理,并加强与相关学科的联系。

了解外科学的新动向、新进展。

外科学教学强调实践性教学,重点培养学生临床逻辑思维能力、临床实践技能、临床独立处理问题能力,以及临床科研思路。

通过外科学理论教学和临床实践,使学生掌握外科学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掌握临床医师应具备的基本技能,从而为从事外科临床工作奠定基础,为学习其它临床各学科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

外科学总论涉及无菌术、外科病人的体液失调、营养代谢、围手术期处理、感染、休克、麻醉、重症监测与复苏、疼痛治疗、创伤、肿瘤、移植等,是学习外科学各论的基础。

第一章绪论与无菌术目的要求:一、掌握: 1. 无菌术的概念、内容组成。

2. 手术人员的术前准备。

二、熟悉: 1. 外科学的范畴。

2. 外科学的学习方法。

3. 常用的灭菌、消毒方法,适用范围。

4. 手术进行中的无菌原则。

5. 手术人员及病人手术区域的准备。

三、了解:1. 外科学的发展。

2. 我国在外科学方面的成就。

3. 外科学的发展趋势及前沿。

4. 手术室的管理。

学时安排:理论课:4学时。

自主学习:1学时。

教学内容:一、基本概念或关键词:外科学,外科学医师,无菌术,消毒,灭菌二、主要教学内容:1. 外科学的范围。

临床医学《外科学总论》教学大纲

临床医学《外科学总论》教学大纲

《外科学总论》课程教学大纲(Surgery general introduction)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号:14232035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适用专业:临床医学专业专业学分:2总学时:48学时其中理论学时:32 , 实验学时:16先修课程:解剖学、药理学、病理学、生理学、病理生理学等后续课程:外科学Ⅰ选用教材:[1] 陈孝平,汪建平.外科学.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2] 吴孟超,吴在德主编,《黄家驷外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必读书目:[1] 吴孟超,吴在德主编,《黄家驷外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 韩显林主编,北京协和医院外科住院医师手册,第二版,人民卫生出版社[3] NCCN 指南系列[4] Barry D.Mann主编,熊俊主译,外科医生临床基本功,中南大学出版社[5] Atul Gawande著,阿图医生,华文出版社选读书目:[1] 石美鑫,《实用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 贝克、费希尔,临床外科学,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3] 王洪主编,西医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4] 魏保生主编,外科学笔记,科学出版社[5] H.George Burkitt ,Clive R.G.Quick,Dennis Gatt主编,外科学基础,科学出版社二、课程教学目标三、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1.绪论(支撑课程教学目标1、2、3)教学要求:了解:外科学的范畴和我国外科方面的成就。

树立:学习外科的正确观点。

教学内容①外科疾病,外科专科分科。

✹②怎样学习外科。

(重点)③外科学的发展史。

2.无菌术(支撑课程教学目标1、2、3、4)教学要求了解:手术室的管理。

理解:无菌观念及手术时的无菌操作规则。

掌握:洗手、穿无菌手术衣和戴无菌手套。

手术区皮肤的消毒和铺巾。

灵活运用:手术进行中的无菌原则。

教学内容①常用的灭菌法和消毒法(示范)。

②洗手、穿无菌手术衣和戴无菌手套,手术区的准备。

(示教和实际操作)3.外科病人的体液和酸碱平衡失调(支撑课程教学目标1、2、3、4)教学要求了解:各型缺水、低血钾症和高血钾症、代谢性酸中毒和碱中毒的病因、病理生理。

《外科学总论》教学大纲

《外科学总论》教学大纲

《外科学总论》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必修课、专业课二、课程教学目的外科教学任务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防治的理论和技能,为今后从事临床医学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本课程的教学方法及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方面的要求1.教书育人,态度认真,作风严谨。

2.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认真备课,书写教案,努力做到讲课熟练,重点突出,层次分明。

3.语言生动,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其自学能力,合理安排时间,适时归纳小结。

4.通过教学改革,用CAI、PBL、引导式、讨论式、案例式、情景式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培养其交流能力、批判性思维、主动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的技巧。

5.授课中恰当运用外文,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幻灯、录像、多媒体课件等授课。

6.见习带教应突出体现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启发式教学,加强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利用模拟器具、动物实验等手段,加强动手能力的培养。

四、本课程成绩考核方法及评定标准本课程考核采用考试的方法包括理论考试和临床技能操作考试两部分。

理论考试采用闭卷考试方式,百分制评分;技能操作考试多采用模拟器具,考核学生无菌观念及操作要点,力求使考试内容能全面评价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临床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材及参考书选用卫生部规划教材:1.吴在德,吴肇汉主编.《外科学》第六版(五年制)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陈孝平,陈义发,主编.《外科手术基本操作》第一版(五年制、七年制),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参考资料:1.吴阶平主编.《黄家驷外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克氏外科学》十四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4.六、课程各章节学时分配第一章绪论(Introduction of Surgery)【基本要求】一、掌握外科学的学习目的,方法和要求。

二、熟悉外科学的范畴。

三、了解外科学的发展历史。

【教学时数】 1 学时【基本内容】一、重点讲解怎样学习外科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科学总论》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和目的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管理要点》第16条规定:“制定课程教学大纲。

大纲可参照国家教委提出的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依据学校制(修)订教学大纲规定,组织有关教师编写,经系(院)、校相继认定,批准执行;教学大纲要努力贯彻正确的指导思想,体现改革精神,符合培养目标要求,服从课程结构及教学安排的整体需要”。

原有的“外科学总论教学大纲”主要供五年制(临床医学、口腔医学、预防医学专业)学生使用;为适应我国高等医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我教研室组织教师在原有基础上重新修订了专供五年制预防医学专业使用的“外科学总论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按①特定的对象,是预防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学生;②特定的要求是培养从事预防医疗工作的高层次医学人才;外科学是医学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外科学总论是临床医学外科学及全科医师的专业基础课。

外科学的范畴是在整个医学的发展历史中形成,并且不断更新变化的,它包括许多疾病,并涉及到这些疾病的病因、发生、发展、病理、诊断、预防和治疗等的知识。

通过对外科学总论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外科学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操作技能。

外科学总论主要讲述外科疾病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即外科疾病的病因、发展规律、病理、临床表现、系统检查、诊断要点、鉴别诊断、预防和治疗原则、手术适应症等。

同时要学习外科基本操作技能,主要是培养医学生建立严格的无菌观念、得到规范的无菌操作和手术基本操作技术的训练。

外科学总论的教学过程包括课堂讲授、见习和实习,同时,为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有部分章节安排为自学内容。

讲授内容主要以基础理论为主,以常见病、多发病为重点,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适当介绍国内外医学的新成就,以反映现代医学科学的发展水平,并强调基础理论和临床的结合。

对于要“掌握”的内容,教师应讲深、讲透,学生应深入领会其基本知识或基本理论,以便运用于临床实践;对要“熟悉”的内容,教师应重点地讲解,学生应在全面理解其内容的基础上抓住重点;对要“了解”的内容,教师可作概括的讲解,学生则对此有一般的认识。

对自学内容,也对学生在自学时作了不同的要求。

教学方法方面,要重视外科学与临床医学其他各科的内在联系,要注意启发式和循序渐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上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参观手术、观察大体标本、观看教学资料片和X线片、结合典型病例作示范性讨论以及动物实验等各种教学手段,以提高教学质量。

学习外科学总论必须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要重视外科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刻苦钻研业务技术,精益求精,努力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课程讲授时数及分配总表二、理论课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外科绪论【目的要求】1.掌握外科疾病的分类。

2.了解外科学的发展史及现代外科学的发展方向及趋势,树立学习外科学的正确观点。

3.了解学好外科学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操作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教学时数】1学时【教学内容】1.一般介绍外科学的范畴,外科学和其它学科的关系。

2.详细讲解外科学疾病的内容。

3.一般介绍外科学的发展史及现代外科学的发展方向及趋势,我国外科学发展的成就。

无菌术(asepsis)【目的要求】1.掌握无菌术的基本概念及无菌操作原则。

2.掌握手术人员的术前准备步骤和方法。

3.熟悉常用的灭菌法和消毒法。

4.熟悉病人的手术区域的准备步骤和方法。

【教学方法】实习课讲授及练习、自学【教学时数】3学时【教学内容】(一)讲授内容:1.常用的灭菌法和消毒法(示范)。

2.术前洗手、穿无菌手术衣和戴无菌手套,以及手术区的准备(示范和实际操作)。

3.介绍外科常见的外用消毒药物。

(二)自学内容:无菌术的概念和组成。

手术人员术前准备。

病人手术区的皮肤准备。

无菌操作规则。

外科病人的体液失调【目的要求】1.掌握各型缺水、低钾血症和高钾血症的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

2.掌握代谢性酸中毒和碱中毒的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3.熟悉钙失调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4.了解镁失调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5.了解磷失调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6.了解体液酸碱平衡失调的综合防治方法。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教学时数】4学时【教学内容】(一)讲授内容:1.水、电解质代谢和酸碱平衡的概念、缺水和缺钠的关系。

2.等惨性缺水(isotonic dehydration)、低渗性缺水(hypotonic dehydration)和高渗性缺水(hypertonic dehydration)的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方法。

低钾血症的原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钙、磷失调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3.代谢性酸中毒(metabolic acidomsis)和代谢性碱中毒(metabolic alkalosis)的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4.水、电解质代谢和酸碱平衡失调的综合防治的原则、步骤和治疗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问题。

(二)自学内容:血液PH值平衡计测定方法在诊断酸碱平衡失调中的价值。

体内镁的异常。

输血(blood transfusion)【目的要求】1.掌握输血的适应症和并发症的防治。

2.熟悉成分输血的目的、血液制品的特点及其临床应用。

3.熟悉输血的注意事项和自身输血的意义。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教学时数】0.5学时【教学内容】(一)讲授内容::1.血液科教师讲解配血试验,库血的保存时间、温度及血库的工作制度。

2.结合输血病例、输液病例讲解有关输血、输液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3.教师讲解有关输血的适应症和并发症及防治。

简述自体输血的作用。

简述血液成分和血浆增量剂(Plasma voiume expander)成分和用途。

(二)自学内容:输血的适应症和途径。

配血试验,库血的保存时间、温度等。

自体输血的种类及其应用方法;血浆增量剂和血液成分的应用。

外科休克(surgery shock)【目的要求】1.掌握外科休克的病因和病理生理变化。

2.掌握外科休克的临床表现。

3.熟悉外科休克病人的诊断和治疗。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教学时数】2.5学时【教学内容】1.详细讲解外科休克发生的原因和基本的病理生理变化,休克的监测。

2.重点讲解失血性休克(hemorrhagic shock)、损伤性休克(traumaticshock)和感染性休克(seplic shock)的病理变化特点;外科休克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自学内容:休克的分类。

观察休克病人的一些指标。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目的要求】1.掌握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主要防治方法。

2.熟悉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

3.了解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概念、发病机制及防治。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自学【教学时数】3学时【教学内容】1.介绍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概念、发病机制及防治。

2.详细讲解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主要病因、发病原理和临床表现。

3.重点介绍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分类诊断、治疗和预防。

自学内容: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和血液透析(hemodialysis)疗法的原理。

麻醉(anesthesia)【目的要求】1.掌握麻醉前一般准备工作。

根据病情和手术要求了解麻醉选择和处理的原则。

2.掌握麻醉意外和麻醉并发症的防止和处理要领。

3.熟悉麻醉的概念和临床任务。

4.熟悉全身麻醉(general anesthesia)的常用方法,气管内麻醉术和肌松药(muscle relaxants)的应用。

了解常用全身麻醉药的临床药理。

5.熟悉常见小手术的局麻技术。

熟悉常用神经阻滞的实施原则,常用局麻药及剂量(及其应用范围),掌握局麻药毒性反应的症状、预防和正确处理。

6.了解椎管内麻醉的实施原则,了解其操作步骤、管理方法及并发症的防治。

7.了解麻醉前准备的必要性和麻醉中观察病人及术后观察病人的重要性。

8.了解控制性降压和全身低温、针刺麻醉的概况。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实习课见习、自学【教学时数】4+1.5学时【教学内容】(一)讲授内容:麻醉的概念,麻醉学的发展和现状,麻醉的临床任务。

麻醉前准备,包括病人体格和精神方面的准备,麻醉技术和器材的准备,决定麻醉前用药或基础麻醉。

麻醉期间各项生理指标的观察以及麻醉后的护理。

全身麻醉:以静脉麻醉为例讲授,掌握全身麻醉期间生命征的变化,掌握麻醉深度的辨认要点,静脉麻醉用药。

肌肉松驰药的临床应用。

全麻的意外及并发症的防止和处理要领。

局部麻醉(local anesthesia)、普鲁卡因(procaine)、丁卡因(tetracaine)、利多卡因(lidocaine)、布比卡因(pupivacaine)的临床药理。

各种常用的局麻方法、剂量及浓度。

毒性反应的识别、防止和处理。

椎管内麻醉(intrathecal anestyesia):蛛网膜下腔麻醉(spinal anesthesia)和硬脊膜外腔麻醉(epidural anesthesia)的生理影响和临床应用。

麻醉意外和麻醉后并发症的防止和处理。

(二)自学内容:1.乙醚吸入麻醉分期。

乙醚开放点滴入麻醉的具体操作和注意事项。

气管内麻醉。

2.臂丛神经阻滞、肋间神经阻滞、腹股沟疝修补术的局部麻醉。

3.椎管的解剖生理。

椎管内麻醉的操作方法。

4.麻醉治疗及其它应用。

5.针刺麻醉概况及应用。

(三)实习:1.讲解常用麻醉器械、示范使用方法。

示范麻醉机的使用。

2.在动物上示范静脉麻醉的全过程,示范使用麻醉药:硫喷妥钠(thiopental sodium)、氯胺酮(ketamine)、羟丁酸钠(sodium hydioxybutyrate)、安定(Diazepam)。

麻醉前使用阿托品(atropine)。

3.示范气管内插管,示范麻醉机的使用。

重症监测治疗与复苏(intensive care unit,ICU)【目的要求】1.掌握心跳、呼吸停止的诊断标准及判断方式。

2.掌握现场心肺脑复苏的操作步骤及方法(即ABC)。

3.掌握胸外心脏按压的正确操作。

了解开胸心脏按压(open chest compressin)的原理。

4.熟悉脑复苏(cerebral resuscitation)的意义及处理原则,心肺脑复苏的常用药物、给药途径和剂量。

5.了解重症监测治疗与复苏的概念及其社会意义。

了解人工呼吸(breathing)原理。

6.了解脑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的基本方法。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实习课见习、自学【教学时数】3+1.5学时【教学内容】(一)讲授内容:1.一般介绍重症监测治疗的概念及发展概况、复苏的概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