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工程原理(2).ppt
合集下载
食品工程原理实验 ppt课件

➢叶片不断转动,液体不断被吸入、排出,形成连续流动。
泵压头(扬程H)的测定
如右图所示,在泵的进出 口处分别安装真空表和压力 表,在真空表与压力表之间 列柏努得方程式,即
压强表 真空计
离心泵
储槽
H h p m p v u 2 2 u 1 2 0 g 2 g
H f
(2-1)
式中:pM —压力表读出压力(表压),N/m2; pV—真空表读出的真空度,N/m2;
图上绘有三种曲线
H-Q曲线 N-Q曲线 η-Q曲线
4B20
26
n=2900r/min
η
80
24
70
22
H
60
20
50
18
8 40
16
N
6 30
14
4 20
12
2 10
10
00
0 4 8 12 16 20 24 28 32 Q,l/s
0 20 40 60 80 100 120 m3/s
离心泵的特性曲线
三、实验装置
1-风机;2-管道;3-进风口;4-加热器;5-厢式干燥器;6-气流均布器; 7-称重传感器; 8-湿毛毡; 9-玻璃视镜门; 10,11,12-蝶阀 图1 实验装置流程示意图
四、实验步骤
➢ 1.放置托盘,开启总电源,开启风机电源; ➢ 2.打开仪表电源,旋转加热按钮至适当加热电压。在U型
湿漏斗中加入一定水量,并关注湿球温度,干燥室温度 (干球温度)要求达到恒定温度(例如70℃); ➢ 3.将恒重过的毛毡加入一定量的水并使其润湿均匀,注意 水量不能过多或过少;
➢ 4.当干燥室温度恒定在70℃时, 将湿毛毡十分小心地放置 于称重传感器上;
➢ 5.立刻记录时间和脱水量,每分钟记录一次重量数据;每 两分钟记录一次干球温度和湿球温度;
泵压头(扬程H)的测定
如右图所示,在泵的进出 口处分别安装真空表和压力 表,在真空表与压力表之间 列柏努得方程式,即
压强表 真空计
离心泵
储槽
H h p m p v u 2 2 u 1 2 0 g 2 g
H f
(2-1)
式中:pM —压力表读出压力(表压),N/m2; pV—真空表读出的真空度,N/m2;
图上绘有三种曲线
H-Q曲线 N-Q曲线 η-Q曲线
4B20
26
n=2900r/min
η
80
24
70
22
H
60
20
50
18
8 40
16
N
6 30
14
4 20
12
2 10
10
00
0 4 8 12 16 20 24 28 32 Q,l/s
0 20 40 60 80 100 120 m3/s
离心泵的特性曲线
三、实验装置
1-风机;2-管道;3-进风口;4-加热器;5-厢式干燥器;6-气流均布器; 7-称重传感器; 8-湿毛毡; 9-玻璃视镜门; 10,11,12-蝶阀 图1 实验装置流程示意图
四、实验步骤
➢ 1.放置托盘,开启总电源,开启风机电源; ➢ 2.打开仪表电源,旋转加热按钮至适当加热电压。在U型
湿漏斗中加入一定水量,并关注湿球温度,干燥室温度 (干球温度)要求达到恒定温度(例如70℃); ➢ 3.将恒重过的毛毡加入一定量的水并使其润湿均匀,注意 水量不能过多或过少;
➢ 4.当干燥室温度恒定在70℃时, 将湿毛毡十分小心地放置 于称重传感器上;
➢ 5.立刻记录时间和脱水量,每分钟记录一次重量数据;每 两分钟记录一次干球温度和湿球温度;
食品工程原理第二讲

T 20 40 30 ℃
2
di 0.02m
(2)查取定性温度下的物性。
995.7kg / m3, 80.12105 pa s,
C p 4.174kJ /(kg k ),
0.6171w /(m k )
中新口腔
(3)计算水的对流传热系数
L3 150 60
di 0.02
解:定性温度
T 82.2 7.8 45 ℃
2
定性尺寸 L=0.051m
在附录中查得45℃、101.3kpa下空气物性如下:
1.935105 pa s, 2.791102 w /(m k ) 1.111kg / m3 , Pr 0.6985 Re Lu 3.572104 3105
δ1
1 2 3
q T3
T4
x
δ2 δ3
中新口腔
某冷库壁面由0.076m厚的混凝土外层,0.100厚的软木中间层及0.013m厚的松 木内层组成。其相应的热导率为:混凝土0.762W/(m·K);软木0.0433W/(m·K). 松木0.151W/(m·K).冷库内壁面温度为-18℃,外壁面温度为24℃.求进入冷库 的热流密度以及松木与软木交界面的温度。
准数
Lu 流动状态的准数
中新口腔
准数的符号与意义
准数名称 符号 准数式
意义
普兰特 (Prandtl)
Pr
Cp
物性影响的 准数
格拉斯霍夫 (Grashof)
Gr
gTL3 2 自然对流影
2
响的准数
中新口腔
流体在管内作强制对流
流体外绕壁面强制对流 流体在搅拌槽内强制对流 大空间自然对流传热 蒸气冷凝放热 沸腾传热
Pr 0.6985 0.6
食品工程原理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ppt课件全篇

热量传递(heat transfer): 物体被加热或冷却的过程也称为物体的传热过程。凡是遵循传热基本规律的单元操作,到可以用热量传递的理论去研究。
质量传递(mass transfer): 两相间物质的传递过程即为质量传递。凡是遵循传质基本规律的单元操作,到可以用质量传递的理论去研究。
食品工程原理
Principles of food Engineering
教材简介
学时安排
李云飞,葛克山主编,食品工程原理,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总学时:64计划学时
高福成。食品工程原理,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8。 姚玉英,黄凤廉,陈常贵等。化工原理,上下册,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王志魁。化工原理。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87。 [美]J 金克普利斯著,清华大学化工组译。传递过程与单元操作。1985。 华南工学院等。发酵工程与设备。北京:轻工业出版社。 姚玉英。化工原理例题与习题。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8。
4.5 经济核算(economic evaluations)
食品工程原理—绪 论
绪论结束!
1.教材:李云飞,葛克山。《食品工程原理》,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2。 2.主要参考书 [1] 无锡轻工学院等。《食品工程原理》上、下册,北京:轻工业出版社,1985。
[2] 谭军。《食品工程原理实验讲义》,武汉:华中农业大学教务处,1992。 [3] 天津大学化工原理教研室编,《化工原理》上、下册,北京:天津科技出版社1983。 [4] 上海化工学院等编,《化学工程》一、二册,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80。 [5]. 谭天恩等编,《化工原理》上、下册,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84。 [6] Stanley E. Charm, The Fundamentals of Food Engineering. AVI Publishing inc 1978 [7] Dennis R.Heldman. Food Process Engineering. AVI Publishing Company inc:1981
质量传递(mass transfer): 两相间物质的传递过程即为质量传递。凡是遵循传质基本规律的单元操作,到可以用质量传递的理论去研究。
食品工程原理
Principles of food Engineering
教材简介
学时安排
李云飞,葛克山主编,食品工程原理,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总学时:64计划学时
高福成。食品工程原理,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8。 姚玉英,黄凤廉,陈常贵等。化工原理,上下册,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王志魁。化工原理。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87。 [美]J 金克普利斯著,清华大学化工组译。传递过程与单元操作。1985。 华南工学院等。发酵工程与设备。北京:轻工业出版社。 姚玉英。化工原理例题与习题。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8。
4.5 经济核算(economic evaluations)
食品工程原理—绪 论
绪论结束!
1.教材:李云飞,葛克山。《食品工程原理》,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2。 2.主要参考书 [1] 无锡轻工学院等。《食品工程原理》上、下册,北京:轻工业出版社,1985。
[2] 谭军。《食品工程原理实验讲义》,武汉:华中农业大学教务处,1992。 [3] 天津大学化工原理教研室编,《化工原理》上、下册,北京:天津科技出版社1983。 [4] 上海化工学院等编,《化学工程》一、二册,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80。 [5]. 谭天恩等编,《化工原理》上、下册,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84。 [6] Stanley E. Charm, The Fundamentals of Food Engineering. AVI Publishing inc 1978 [7] Dennis R.Heldman. Food Process Engineering. AVI Publishing Company inc:1981
食品工程原理 2.

颗粒的特性
表述颗粒特性的主要参数为颗粒的形状、大小(体积)和 表面积。
单一颗粒特性 ➢ 球形颗粒——直径(粒径)
V d3
6
S d 2
6
d
➢ 非球形颗粒——当量直径、形状系数
1、体积当量直径(de)
6V
dev 3
2、形状系数(球形度)(φs)
s
S Sp
3、非球形颗粒的特性参数
➢ 滞流区(Ret<1)
24
=
Ret
➢ 过渡区(1<Ret<500)
18.5
= Re0t .6
➢ 湍流区(500<Ret < 2×105) = 0.44
➢ 滞流区或斯托克斯(stokes)定律区(Ret<1)
24 Ret
ut
d2
s 18
g
——斯托克斯公式
➢ 过渡区或艾伦定律区(Allen)(1<Ret<500)
非均相物系
分散相 分散物质
处于分散状态的物质 如:分散于流体中的固体颗粒、 液滴或气泡
连续相 分散相介质
包围着分散相物质且处于连续 状态的流体 如:气态非均相物系中的气体
液态非均相物系中的连续液体
在两相物系中,不论作为连续相处于静止还是作某 种运动,只要分散相的密度与连续相密度存在差异,那 么在重力场中,分散相与连续相将在重力方向上做相对运 动,在离心力场中,则在径向上相对运动。
沉降室长度: L=DHu/ut=0.45×0.5/0.136=1.65m 取L=1.8m,降尘室宽度:
B=qv/[(n+1)DHu]=1.23/(4×0.45×0.5)=1.37m 取B=1.4m。室内烟气实际流速:
u=qv/[(n+1)DHB]=1.23/(4×0.45×1.4)=0.488m/s 该降尘室能捕集的最小粒径:
食品工程原理(全套课件366P)

大气压强,符号pa,简称大气压。 (1)绝对压强 以绝对零压计算的压强(p)
(2)相对压强 :以当地大气压强为基准用测压仪表测出的压强,
分为表压强pg 和真空度pvm。
其中: pg = p - pa
pvm = pa - p
注意:pg 、p、pa、pvm 的范围,而且pvm = -pg
p
pg
pvm
2、液位的测量与控制 3、液封高度的计算
止流体内部,任一点处流体静压强在
各个方向上都相等。
2、压强的单位
SI单位N/m2,称帕斯卡,符号Pa。 1atm=1.033kgf/cm2=760mmHg
=10.33mH2O=1.0133×105Pa=1.0133bar
1at=1kgf/cm2=735.6mmHg=10mH2O=9.81×104Pa=0.981bar 3、压强的表示方法
食品加工科学化进展的一个重 要方面是在食品加工领域引入和应用 了化工单元操作过程,它促使食品工 业朝着大规模、连续化、自动化的工 业生产方向发展。
一、食品工程与单元操作
将食品加工与化工单元操作 过程科学而巧妙地结合起来,形成了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食品工程的基 础之一就是单元操作——食品加工过 程中普遍采用的、操作原理相同、设 备相近、具有相同作用的一些物理性 典型操作过程。
流体-----液体和气体的通称。 流体特性:流动性、可压缩性、粘性等。 食品加工过程所处理的原辅料、半成品、产品,很大一部分
以流体状态存在,操作过程往往是在流动条件下进行。因此 流体的输送、流动的状态、流量的控制、过程进行的程度、 操作效率等都与流体的流动有关,本章讨论流体流动的基本 原理,重点流体在管内流动时m的规律及其应用。 讨论前提:流体为连续介质。V
(2)相对压强 :以当地大气压强为基准用测压仪表测出的压强,
分为表压强pg 和真空度pvm。
其中: pg = p - pa
pvm = pa - p
注意:pg 、p、pa、pvm 的范围,而且pvm = -pg
p
pg
pvm
2、液位的测量与控制 3、液封高度的计算
止流体内部,任一点处流体静压强在
各个方向上都相等。
2、压强的单位
SI单位N/m2,称帕斯卡,符号Pa。 1atm=1.033kgf/cm2=760mmHg
=10.33mH2O=1.0133×105Pa=1.0133bar
1at=1kgf/cm2=735.6mmHg=10mH2O=9.81×104Pa=0.981bar 3、压强的表示方法
食品加工科学化进展的一个重 要方面是在食品加工领域引入和应用 了化工单元操作过程,它促使食品工 业朝着大规模、连续化、自动化的工 业生产方向发展。
一、食品工程与单元操作
将食品加工与化工单元操作 过程科学而巧妙地结合起来,形成了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食品工程的基 础之一就是单元操作——食品加工过 程中普遍采用的、操作原理相同、设 备相近、具有相同作用的一些物理性 典型操作过程。
流体-----液体和气体的通称。 流体特性:流动性、可压缩性、粘性等。 食品加工过程所处理的原辅料、半成品、产品,很大一部分
以流体状态存在,操作过程往往是在流动条件下进行。因此 流体的输送、流动的状态、流量的控制、过程进行的程度、 操作效率等都与流体的流动有关,本章讨论流体流动的基本 原理,重点流体在管内流动时m的规律及其应用。 讨论前提:流体为连续介质。V
食品工程原理-第二章 传热

物体的温度分布是空间坐标和时间的函数,即
t = f (x,y,z,τ)
式中:t —— 温度(℃或K); x, y, z —— 空间坐标; τ—— 时间(S)。
温 ➢不稳定温度场:温度场内各点温度随时间而改变。
度
相应的传热称为非定态热传导。
场 ➢稳定温度场:温度场内各点温度不随时间而改变。
相应的传热称为稳定传热
随温度变化,视为常数;
➢平壁的温度只沿着垂直于壁面
的x轴方向变化,故等温面皆为垂
直于x轴的平行平面。
➢平壁侧面的温度t1及t2恒定。
t1
Q
t2
tb t1 t2
ob
x
根据傅立叶定律
Q A dt
dx
分离积分变量后积分,积分边界条件:当x=0时,t= t1; x=b时,t= t2,
Q
b
A(t1 t2 )
b1
t t1
b2
b3
t2 t3
Q t4
x
第一层
Q1
1
b1
A(t1 t2 )
Q1
b1
1 A
t1
t2
t1
第二层
Q2
b2
2 A
t2
第三层
Q3
b3
3 A
t3
对于稳定导热过程:Q1=Q2=Q3=Q
Q( b1
1 A
b2
2 A
b3 )
3 A
t1
t2
t3
Q t1 t2 t3
t1 t4
( b1 b2 b3 ) ( b1 b2 b3 )
t1
t2 b
t1 t x
t t1 bx(t1 t2) 单层平壁内温度分布为直线
t = f (x,y,z,τ)
式中:t —— 温度(℃或K); x, y, z —— 空间坐标; τ—— 时间(S)。
温 ➢不稳定温度场:温度场内各点温度随时间而改变。
度
相应的传热称为非定态热传导。
场 ➢稳定温度场:温度场内各点温度不随时间而改变。
相应的传热称为稳定传热
随温度变化,视为常数;
➢平壁的温度只沿着垂直于壁面
的x轴方向变化,故等温面皆为垂
直于x轴的平行平面。
➢平壁侧面的温度t1及t2恒定。
t1
Q
t2
tb t1 t2
ob
x
根据傅立叶定律
Q A dt
dx
分离积分变量后积分,积分边界条件:当x=0时,t= t1; x=b时,t= t2,
Q
b
A(t1 t2 )
b1
t t1
b2
b3
t2 t3
Q t4
x
第一层
Q1
1
b1
A(t1 t2 )
Q1
b1
1 A
t1
t2
t1
第二层
Q2
b2
2 A
t2
第三层
Q3
b3
3 A
t3
对于稳定导热过程:Q1=Q2=Q3=Q
Q( b1
1 A
b2
2 A
b3 )
3 A
t1
t2
t3
Q t1 t2 t3
t1 t4
( b1 b2 b3 ) ( b1 b2 b3 )
t1
t2 b
t1 t x
t t1 bx(t1 t2) 单层平壁内温度分布为直线
食品工程原理完整PPT课件

其余前后处理中的操作步骤则以物理加工为主要 特征,为反应器中的过程提供优惠条件,但它们 却占据生产过程的大部分,占据企业大部分的设 备投资和操作费用。
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
主讲人:刘伟民 (查询教师请登录学院网页)
江苏大学《食品工程原理》课件
食品工业中的物理过程或物理操作步骤,对食品 工程师、科研人员及管理人员而言,非常重要。
processes is unified and simplified.
工业和过程生产线按单元操作分割,以统一和简
化描述。
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
主讲人:刘伟民 (查询教师请登录学院网页)
江苏大学《食品工程原理》课件
0.2.2 单元操作的特点
都是物理操作; 都是共有的操作; 原理相同,设备通用(不同过程中,设备的个数
的 设 计 指动量、热量、 浓 度 ( 指单 位 体积 物 差除以传递阻 一 求 传 (3)数学模型辅助实验测
主 设备 物质量)
理量)梯度乘系数
力
递阻力 (4)实验测掩盖求通量
线
完成 选用 设计 计算
选用 动量 型 设备
需求出设备的动 量通量(指单位 面积单位时间的 动量)
运用规律:动量通量 绝对值等于速度梯度 乘比例系数动力粘度 或表观动力粘度
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
主讲人:刘伟民 (查询教师请登录学院网页)
江苏大学《食品工程原理》课件
对涉及生物、化学加工的食品加工过程而言,过 程的核心应当是生物化学或化学反应过程和设备 (反应器)。
为了过程得以经济有效地进行,反应器中应保持 某些优惠条件,如适宜的压强、温度、浓度、界 面积。
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
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
主讲人:刘伟民 (查询教师请登录学院网页)
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
主讲人:刘伟民 (查询教师请登录学院网页)
江苏大学《食品工程原理》课件
食品工业中的物理过程或物理操作步骤,对食品 工程师、科研人员及管理人员而言,非常重要。
processes is unified and simplified.
工业和过程生产线按单元操作分割,以统一和简
化描述。
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
主讲人:刘伟民 (查询教师请登录学院网页)
江苏大学《食品工程原理》课件
0.2.2 单元操作的特点
都是物理操作; 都是共有的操作; 原理相同,设备通用(不同过程中,设备的个数
的 设 计 指动量、热量、 浓 度 ( 指单 位 体积 物 差除以传递阻 一 求 传 (3)数学模型辅助实验测
主 设备 物质量)
理量)梯度乘系数
力
递阻力 (4)实验测掩盖求通量
线
完成 选用 设计 计算
选用 动量 型 设备
需求出设备的动 量通量(指单位 面积单位时间的 动量)
运用规律:动量通量 绝对值等于速度梯度 乘比例系数动力粘度 或表观动力粘度
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
主讲人:刘伟民 (查询教师请登录学院网页)
江苏大学《食品工程原理》课件
对涉及生物、化学加工的食品加工过程而言,过 程的核心应当是生物化学或化学反应过程和设备 (反应器)。
为了过程得以经济有效地进行,反应器中应保持 某些优惠条件,如适宜的压强、温度、浓度、界 面积。
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
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
主讲人:刘伟民 (查询教师请登录学院网页)
食品工程原理第二章 换热器

最外层换热管中心至壳体内表面的距离不应小于 [(换热管外径的一半)+10mm]。
46
三、管箱、折流板、挡板
1、管箱
管箱是位于换热器两端的重 要部件。它的作用是接纳由进口 管来的流体,并分配到各换热管 内,或是汇集由换热管流出的流 体,将其送入排出管输出。
47
2、折流板与支承板
(1)提高壳程流体的流速; (2)增加流体流动的湍动程度; (3)控制壳程流体的流动方向与管束垂直,以增大传 热系数。 (4)在卧式换热器中,折流板还起着支撑管束的作用。
5
四、换热器的基本类型 按传热方式或工作原理分类
1、混合式换热器
热流体
冷流体
冷却塔 气压冷凝器 在传质的同时进行传热的塔设备等。
热流体
结构简单,传热效果好
局限:不能用于发生反应或有影响的
冷流体
流体之间,只适用于允许两流体混合
的场合。 6
2、蓄热式 蓄热室蓄热
气体的余热及其冷量的利用
冷流体
结构简单,耐高温。
局限:设备体积较大,有交叉 污染,温度波动大。不能用于 两流体不允许混合的场合。
热流体
热流体
冷流体
7
蓄热室流动与换热示意图
蓄热式浮动盘管换热器
8
3、间壁式 固体壁面换热
应用最为广泛,形式多种多样
夹套式换热器 沉浸式蛇管换热器 套管式换热器
板式换热器 喷淋式换热器 列管式换热器
9
第二节 间壁式换热器的主要类型
管间距≥1.25d0,便于管子与管板间的连接,因为 对于胀接或焊接来讲,管子间距离太近,那么都 会影响连接质量。最外层管壁与壳壁之间的距离 为10mm,主要是为折流板易于加工,不易损坏。
45
46
三、管箱、折流板、挡板
1、管箱
管箱是位于换热器两端的重 要部件。它的作用是接纳由进口 管来的流体,并分配到各换热管 内,或是汇集由换热管流出的流 体,将其送入排出管输出。
47
2、折流板与支承板
(1)提高壳程流体的流速; (2)增加流体流动的湍动程度; (3)控制壳程流体的流动方向与管束垂直,以增大传 热系数。 (4)在卧式换热器中,折流板还起着支撑管束的作用。
5
四、换热器的基本类型 按传热方式或工作原理分类
1、混合式换热器
热流体
冷流体
冷却塔 气压冷凝器 在传质的同时进行传热的塔设备等。
热流体
结构简单,传热效果好
局限:不能用于发生反应或有影响的
冷流体
流体之间,只适用于允许两流体混合
的场合。 6
2、蓄热式 蓄热室蓄热
气体的余热及其冷量的利用
冷流体
结构简单,耐高温。
局限:设备体积较大,有交叉 污染,温度波动大。不能用于 两流体不允许混合的场合。
热流体
热流体
冷流体
7
蓄热室流动与换热示意图
蓄热式浮动盘管换热器
8
3、间壁式 固体壁面换热
应用最为广泛,形式多种多样
夹套式换热器 沉浸式蛇管换热器 套管式换热器
板式换热器 喷淋式换热器 列管式换热器
9
第二节 间壁式换热器的主要类型
管间距≥1.25d0,便于管子与管板间的连接,因为 对于胀接或焊接来讲,管子间距离太近,那么都 会影响连接质量。最外层管壁与壳壁之间的距离 为10mm,主要是为折流板易于加工,不易损坏。
4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材与参考资料
食品工程原理,李云飞、葛克山主编,中国农 业大学出版社,2004年
食品工程原理——概念与习题解答,李云飞, 葛克山主编,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4
化工原理,陈敏恒,丛德滋,方图南等,化学 工业出版社,2001
Food Engineering 2000,Edited by Pedro Fito, International Thomson Publishing, New York,1997
课程相关信息
国外:Principles of Food Engineering 国内:食品工程原理
化工原理 食品工程原理与化工原理的异同:基础理论部
分一致;基本原理部分有差异,食品工程原理 强调食品材料加工过程中的品质保护问题,因 此,与化工原理比较,更加强调低温技术,冷 冻干燥技术。在食品工程原理课程中始终贯穿 着各种技术原理与食品色、香、味的关系问题。
特点:基本原理部分各章内容相对独立
讲课要点:根据学时和食品工业应用情况,选择讲授。
课程概论
食品工程是在机械工程、动力工程和化 学工程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兴学科;
将先进的工业技术应用于食品加工业, 使食品工业从以手工操作为主发展到以 机械操作为主;
各道工艺从零散发展到连续化、自动 或半自动化;
随着生物技术与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 一些生物技术和光电技术在食品工程中 的原理将不断出现。
食品工程原理
主讲教师:李云飞 等
课程内容
基础理论部分
➢流体力学(重点) ➢传热学(重点) ➢传质学(部分了解) ➢热力学(部分了解) 特点:涉及理论多、是本课程较难掌握的部分。 讲课要点:突出与食品工业相关的理论知识。
课程内容
基本原理部分
➢食品冷冻技术 ➢搅拌与气液混合 ➢粉碎与筛分 ➢溶液浓缩 ➢吸收与蒸馏 ➢液体吸附与离子交换 ➢浸出与萃取 ➢膜分离 ➢食品干燥原理
教学与成绩计算方法ຫໍສະໝຸດ 多媒体与 板书并重;突出基本 原理与食 品工业应 用关系
实验对原 理的理解 非常重要
成绩计算方法
20%
80%
第一章流体力学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