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伯牙绝弦》(1)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伯牙绝弦及点评9篇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伯牙绝弦及点评9篇伯牙绝弦及点评 1一、说教学内容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25课《伯牙绝弦》。
《伯牙绝弦》是一篇文言文,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俞伯牙与钟子期的真挚情谊令人感动。
本文行文简洁、流畅,不足百字,而且古今字义差别不大。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借助注释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意;二是积累中华优秀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三是体会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及学生的实际学情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1.读通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读懂课文:借助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读出自己的感悟,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读好课文:感受朋友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
4.背诵课文:积累中华经典诗文。
三、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让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背诵积累。
教学难点: 体会伯牙,子期之间真挚的友情。
四、说教学准备《高山流水》的乐曲自制课件五、说教学方法1、注意朗读和默读的训练,让学生在自主的读书中学习,思考,读中理解内容,体悟感情,增强语感。
调动学生的情感积累和知识积累,在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上下功夫;默读比朗读的速度快,更利于训练思维,要让学生一边默读,一边思考每句话的意思,默读后,要有自己的感受,并组织相应的汇报交流活动。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是阅读教学的重要方面。
这篇课文虽篇幅短小,但毕竟是文言文,因此开课伊始要求学生首先将课文读通顺,读出节奏,读出感情,然后要结合已有经验,参照注释,参看插图,查阅相关资料理解句意,把握主要内容;之后入情入境地读课文,拓展阅读,想象当时的情景,把自己的情感纳入到课文的人物和情节中去,了解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从而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最后背诵课文。
【小学文言文阅读】《伯牙绝弦》原文及译文翻译

【小学文言文阅读】《伯牙绝弦》原文及译文翻译伯牙绝弦的原文及意思翻译伯牙绝弦,是讲述知音难求的一个故事,俞伯牙与钟子期是一对千古传诵的至交典范。
俞伯牙善于演奏,钟子期善于欣赏。
这就是“知音”一词的由来。
后钟子期因病亡故,俞伯牙悲痛万分,认为知音已死,天下再不会有人像钟子期一样能体会他演奏的意境。
所以就“破琴绝弦”,终生不再弹琴了。
原文: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
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
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
吾于何逃声哉?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语文书版本:伯牙仁义鼓琴,钟子期仁义听到。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圣子,峨峨兮但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圣子,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子期死去,伯牙曰世再并无知音,实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锣。
注释:绝:切断善:擅长,善于。
鼓:弹。
志在高山:心里想起高山。
哉:语气词,表示感叹也表示"啊"的意思。
峨峨:山山中的样子兮:语气词,相当于“啊”。
若:像是……一样。
洋洋:广大。
读:心里所想的。
必:一定,必定。
之:他。
曰:指出。
知音:理解自己心意,有共同语言的人。
实乃:就。
复:再,又。
弦:在这里读成“闲”的音。
译文伯牙擅于弹琴,钟子期擅于聆听。
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起巍峨的泰山,钟子期听到了惊叹道:“不好啊!这琴声就像是巍峨的泰山!”伯牙弹琴时,心里想起势不可挡的江河,钟子期惊叹道:“不好啊,这琴声犹如B90汹涌的江河!”无论伯牙想起什么,钟子期都能够精确地讲出他心中所想的。
钟子期去世后,伯牙指出世界上再也没比钟子期更介绍自己的知音了。
于是,他把自己心爱的琴弄倒了,切断了琴弦,终生不再弹琴。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伯牙绝弦》课后习题含答案

第25课《伯牙绝弦》课后习题含答案一、语音标注(给下列汉字注音)弦()兮()哉()谓()二、火眼金睛(辨字组词)。
峨()弦()谓()泰()娥()眩()渭()秦()蛾()舷()猬()奏()三、各就各位(选择字义,填序号)。
善:①擅长,长于②好,表示赞同③言行、品质好④容易,易于⑤办好,弄好⑥熟悉1.伯牙善鼓琴。
()2.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3.这个叔叔很面善。
()4.心怀不善。
()5.他这个人狡猾善变。
()6.要想办法做好善后工作。
()四、字词解释(解释加点的词)。
1.洋洋兮若江河。
()2.峨峨兮若泰山。
()3.伯牙所念。
()4.乃破琴绝弦。
()5.伯牙谓世再无知音。
()6.志在高山。
()五、一一对应(古字与今义连线)。
曰好像绝再,重新鼓于是,就复断若弹乃说,道六、古句今译。
1.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七、择优录取(选出停顿正确的项,打“√”)。
1.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2.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3.峨峨兮∕若泰山!4.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八、佳句赏析。
1.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从上文我们可以感受到伯牙琴技__________,钟子期欣赏水平__________。
《伯牙绝弦》优质课教学PPT课件--统编教材·部编新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

伯牙绝弦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 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 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 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 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 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此子 曲期 终子 兮期 不兮 复, 弹你 ,我 三千 尺金 瑶义 琴; 为 君 死 !
课后作业:
1.明代小说家冯梦龙根据这个传说创作了《俞伯 牙摔琴谢知音》,收在《警世通言》这本书中,课 后去读读。《列子》《吕氏春秋》也是千古传唱的 经典之作,课后也去读一读吧。
2.搜集体现知音良朋的诗文和名言佳 句。
统编教材·部编新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
25 伯牙绝弦
25 伯牙绝弦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 “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 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 “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 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 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
伯牙鼓琴,志在清风,钟子期曰:“善哉,徐徐 兮若清风!”
伯牙鼓琴,志在 ,钟子期曰:“善哉,
在 ,钟子期曰:“善哉,
!”
!”志
波光粼粼 白雪皑皑 炊烟袅袅 雨雪霏霏 杨柳依依
潺潺流水 绵绵细雨 皎皎明月
……
志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得遇钟子期,感慨道:“善哉! 善哉! 子之听夫,志想像犹吾心也。 ”
由于这个传说,人们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做“知音”,用“高山流水”比 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
关于俞伯牙、钟子期的诗句: 借问人间愁寂意,伯牙弦绝已无声。 高山流水琴三弄,明月清风酒一樽。
钟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
《伯牙绝弦》1PPT课件

感谢聆听
不足之处请大家批评指导
Please Criticize And Guide The Shortcomings
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课堂讨论
•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 2、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用
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 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
友情。
总结
由于这个故事,人们把“高山流水”比 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便也有《高山流 水》的古筝曲。把“知音”比作理解自己 知心朋友,同自己有共同语言的的人,这 个故事也是“知音”一词的由来。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
伯牙绝弦
主要内容:
伯牙绝弦,讲的是知音难求的故事。 俞伯牙与钟子期是一对千古传诵的至 交典范。俞伯牙善于演奏,钟子期善 于欣赏。这就是“知音”一词的由来。 后来钟子期因病亡故,俞伯牙悲痛万 分,认为知音已死,天下再不会有人 像钟子期一样能体会他演奏的意境。 所以,终生不再弹琴了。
拓展阅读
•伯牙学琴
春秋时期,有一个人名叫伯牙,随成连 先生学古琴。他掌握了各种演奏技巧,但 是老师感到他演奏时,常常是理解不深, 单纯地把音符奏出来而已,少了点神韵, 不能引起欣赏者的共鸣。老师想把他培养 成一位真正的艺术家,有一天,成连先生 对伯牙说:“我的老师方子春,居住在东 海,他能传授培养人情趣的方法。我带你 前去,让他给你讲讲,能够大大提高你的 艺术水平。”于是师徒两人备了干粮,驾 船出发。到了东海蓬莱山后,成连先生对 伯牙说:“你留在这里练琴,我去寻师 父。”说罢,就摇船渐渐远离。
人教版小学语文《伯牙绝弦》课文原文及赏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课《伯牙绝弦》课文原文及赏析《伯牙绝弦》课文原文: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赏析:
《伯牙绝弦》是《吕氏春秋·本味篇》中的一则故事,讲述了古代音乐家伯牙与知音钟子期的深厚友谊。
首先,文章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伯牙和钟子期的特长——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擅长听琴。
这种独特的设定为后面的故事发展奠定了基础。
其次,文章通过描写伯牙弹奏不同曲目的场景,展现了钟子期对音乐深刻的理解和感知能力。
无论伯牙的琴声表达的是高山的峻岭还是江河的浩渺,钟子期都能准确理解和感受,并用诗意的语言进行赞美。
这不仅体现了钟子期的音乐鉴赏力,也揭示了他与伯牙心灵相通的深厚友情。
最后,当钟子期去世后,伯牙感到世间再无理解自己音乐之人,于是决定“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这一举动表达了伯牙对钟子期深深的怀念和对失去知音的痛苦,同时也展现了他对音乐的执着和对友情的坚守。
总的来说,《伯牙绝弦》通过讲述一个关于音乐和友情的故事,传达了对艺术、理解和友情的深刻理解,启发读者珍视真正的知己和追求艺术的真谛。
这篇课文以其深情而富有哲理的内容,深受小学生的喜爱和教师的推荐。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课件《伯牙绝弦

伯牙鼓琴,子期听琴
重点字词解析
01
绝:断绝
02
鼓:弹奏
03
志:心志,情志
04
善哉:赞美之词,表示赞叹
句子解读与赏析
“伯牙鼓琴,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这句话通过比喻的手法,将琴声比作流水,生动形象 地表现了伯牙琴技的高超。同时,子期的赞美之词也表达了 他对伯牙琴声的深刻理解和高度评价。
孤独
伯牙在失去知音后,深感孤独, 这从他的决定中可以看出,他觉 得世上再无知音,因此决定不再
弹琴。
钟子期的人物形象
音乐鉴赏家
钟子期虽然不是专业的琴师,但他的音乐鉴赏能力极高,能够听 懂伯牙琴声中的深意。
忠诚
尽管钟子期家境贫寒,但他始终坚守与伯牙的友情,即使在伯牙名 声大噪之后,也从未改变对伯牙的忠诚。
课堂问答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通过互动交流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学生思考题布置
01
请简要描述伯牙和子期 的关系。
02
伯牙为什么要绝弦?他 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03
你认为子期的音乐造诣 如何?从哪些描写中可 以看出来?
04
请谈谈你对“知音”的 理解。你生活中有“知 音”吗?
课外拓展资源推荐
01
《高山流水》音乐欣赏
故事传递了诚实守信、珍惜友情等传统美德,对 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伯牙绝弦》的现实意义
友谊的珍贵
01
故事提醒人们珍惜身边的友谊,努力寻找和培养真正的知音。
音乐的教育功能
02
通过伯牙弹琴表达情感,子期听琴理解情感的故事,强调了音
乐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心灵的共鸣
03
故事启示人们在生活中寻找心灵的共鸣,通过理解和欣赏他人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伯牙绝弦》课件

伯牙绝弦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 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 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 “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 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 /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 /不复鼓。
伯牙绝弦
炊烟袅袅
清风 徐徐 春雨 潇潇 芳草 萋萋 云雾 蒙蒙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 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 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 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 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 终身不复鼓。
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
——荀子·劝学篇
注释: 秣——牲口的饲料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 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 若泰山!”
曲,正当他完全沉醉在优美的琴声之中的时候, 猛然看到一个人在岸边一动不动地站着。俞伯 牙吃了一惊,手下用力,“啪”的一声,琴弦 被拨断了一根。俞伯牙正在猜测岸边的人为何 而来,就听到那个人大声地对他说:“先生, 您不要疑心,我是个打柴的,回家晚了,走到 这里听到您在弹琴,觉得琴声绝妙,不由得站 在这里听了起来。”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 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 洋洋兮若 江河!”
徐徐清风 袅袅炊烟 灼灼霞光 潇潇春雨 声声燕啼
依依杨柳 流水淙淙 萋萋芳草 皎皎明月 霏霏雨雪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 知音,乃破琴绝弦,终生不 复鼓。
伯牙作为楚国著名的宫廷乐师, 名满天下,虽然听者众多,但听到的 都是那些毫无价值的、没有意义的、 空虚的、肤浅的赞美,他始终觉得无 人真正听懂他的琴声,所以独自一人 来到山间排遣内心的孤独和寂寞,他 万万没想到,此时,此地,此人,钟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辑课件
1
伯牙鼓琴图
编辑课件
2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 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 “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 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 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 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 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编辑课件
3
资料袋: 伯牙是当时著名的琴师,善弹七弦琴,技艺高超。既是弹琴能手,又 是作曲家,被人尊为“琴仙”。《荀子·劝学篇》中曾讲“伯牙鼓琴而 六马仰斜”,可见他弹琴技术之高超。《吕氏春秋·本味篇》记有伯牙 鼓琴遇知音,钟子期领会琴曲志在高山、流水的故事。《琴操》记载: 伯牙学琴三年不成,他的老师成连把他带到东海蓬莱山去听海水澎湃、 群鸟悲鸣之音,于是他有感而作《水仙操》。琴曲《高山》《流水》 和《水仙操》都是传说中伯牙的作品。后人以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 为题材还创作了琴歌《伯牙吊子期》。
4
编辑课件
5
编辑课件
6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 “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 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编辑课件
7
相传伯牙学琴三年,虽技巧娴熟, 但缺少神韵。于是他的老师成连把他 送到东海蓬莱山。伯牙独自在岛上, 每日面对浩瀚的大海,倾听澎 湃的 涛声,远望山林,鸟鸣深涧.十多日 后,这些景象使他突然觉得自己的心 胸像大海一样奔腾于宇宙间,情操像 高山一样屹立于天地中,伯牙把这些 融于创作中, 谱写了一曲《高山流 水》。
钟子期,名徽,字子期。春秋战国时代楚国(今湖北武汉汉阳)人。 相传钟子期是一个戴斗笠、披蓑衣、背冲担、拿板斧的樵夫。历史上 记载伯牙探亲回国时,在汉江边鼓琴,钟子期正巧遇见,感叹说:“ 巍巍乎若高山,洋洋乎若江河。”因兴趣相投,两人就成了至交。钟 子期死后,俞伯牙认为世上已无知音,终生不再鼓琴。
编辑课件
编辑。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 “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 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 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 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 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编辑课件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