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 21. 古诗三首(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精品】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出塞》教学课件

【精品】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出塞》教学课件

疏通诗意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万里”指边塞和内 地相距万里,虽属虚指, 却突出了空间辽阔。
“人未还”使人联想 到战争给人带来的灾难, 表达了诗人悲愤的情感。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诗句大意:依旧是从秦汉时期延续至今 的明月和边关,征战万里、守边御敌的 将士至今还没有归来。
疏通诗意
四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23.古诗三首
出塞 王 昌 龄
学习任务一
阅读单元导读,明确语文要素
人文主题:家国情怀
“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 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指向概括能力的培养,这是 中年级阅读的重点。
要求能用正确的
格式写一封信,做到 内容清楚。同时,能 正确书写信封。
语文要素: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 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品悟画面
痛渴 恨望 战和 争平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想象一下,面对着 这一轮明月,守关将士 的亲人又在做什么呢?
白发苍苍的父母,遥望边关__万__里__长__征__儿__未__还__。 勤劳善良的妻子,遥望边关_ 万__里__长__征__夫__未__还__。 天真无邪的孩子,遥望边关__万__里__长__征__父__未__还__。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但使:只要。
龙城飞将:汉朝名将李广。 这里泛指英勇善战的将领。
胡马:指侵扰中原地区的北 方游牧民族骑手。
阴山:位于今内蒙古中部及 河北中部。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诗句大意:倘若还有像飞将军 那样英勇善战的将领在,绝不 会允许外敌南下越过阴山。
学习任务四
习作要素:学习写信
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 第21课 古诗三首 教学课件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 第21课 古诗三首 教学课件

第十四页,共三十八页。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只要。
令Hale Waihona Puke 使。指侵扰中原 的北方游牧 民族骑兵。
诗义:倘若龙城的飞将李 广而今健在,绝不许匈奴南下 牧马度过阴山。
第十五页,共三十八页。
位于今内蒙 古中部及河 北北部。
思考:诗句中的"龙城飞将”指的是谁?诗句又 表达了什么愿望?
“龙城飞将”指的是汉朝名将李广。匈奴惧 怕他,称他为“飞将军”。在诗中泛指英勇善 战的将领。诗句写出了人民不堪战争,渴望和 平安定的愿望。
第五页,共三十八页。
作者简介
李清照 号易安居士,宋代
女词人,婉约派词人代表,语言 清丽典雅,著有《易安居士文集 》。代表作有《声声慢》《如梦 令》《一剪梅》等。
第六页,共三十八页。
我会认
sài
出塞
jiàng
将士
qín
秦国
jié
杰出
zhēng
征战
第七页,共三十八页。
多音字
j_iā_n_g_( 将军 )
第三十五页,共三十八页。
2.结合注释,说说 下列诗句的意思。你从中体会 到了什么?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解析: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而今健在,绝不许匈奴
南下牧马度过阴山。这两句诗既有抒情,也有议论,抒 发了戍边战士巩固边防的愿望和保卫国家的壮志,洋溢 着爱国激情和民族自豪感。从中我体会到作者对多一些
第三十页,共三十八页。
知识拓展
边塞诗名句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唐 王维《使至塞上》 芜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唐 王之涣《出塞》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唐 李白《关山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第21课《古诗三首》教学课件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第21课《古诗三首》教学课件

初读课文
点击图标,听范读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诗,把古诗读正确、读流利。
/
/
/
/
/
/
/
/
学写字


cuī

拼音开关zu醉ì源自重难点字书写指导cuī
zuì
单人旁的竖在竖中线上。 右下四个横画长短不一, 第四横最长。
笔画较多,写紧凑。“酉” 瘦长,不要漏写里面的横; “卒”的下部竖要出头。
互动课堂
小组合作,借助注释,理解诗句意思。 “秦时明月汉时关”,
只是说秦朝的明月和汉朝的 边关吗?怎么理解这句诗?
“秦时明月汉时关”是互文的写法,这句诗 的意思是秦汉时期的明月照着秦汉时期的边关。
诗歌描绘了一个什么样的边关?
寂寞 孤独 冷清 荒凉
夜深了,一轮明月照耀着清冷荒凉的 边关。提起明月,我们就会想起哪些其他 描写明月的诗句?
看拼音,写词语。
chū sài
hú zi
jié chū
( 出 塞 ) ( 胡 子 ) (杰 出 )
guǐ xióng cuī rén lèi xià
( 鬼雄 ) ( 催人泪下 )
qín ( 秦 )朝
zhēng 长( 征 )
cuī ( 催 )促
zuì 喝( 醉 )
xiàng ( 项)羽
先解释加点词的意思,再解释整句的意思。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背诵指导
结合画面,背诵相关诗句。
秦时明月汉时关, 葡萄美酒夜光杯, 至今思项羽, 万里长征人未还。 欲饮琵琶马上催。 不肯过江东。
主题概括
《夏日绝句》是一首借古讽今、抒发悲愤的怀古 诗。诗人通过表达对生与死的态度,歌颂项羽的悲壮 之举来讽刺南宋当权者 不思进取 、苟且偷生 的 无耻行径。

【精品】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凉州词》教学课件

【精品】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凉州词》教学课件

体悟情感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豪放、旷达 视死如归
战争的残酷 悲壮的氛围
战争来临,投身战场, 为国捐躯,又有何惧!
再读古诗
朗读指导:《凉州词》可以想象着 画面来朗读。前两句语调明快,突 出宴会欢快的气氛:后两句,感情 有几分沉重:语言却十分豪迈,朗 读时语调可高亢,语速稍慢。
主题思想
君:古代用于第二人称 的一种尊称。
疏通诗意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诗句大意:
如果我醉倒在战场上,请 不要笑话我,从古至今外出 征战又有几人能回?
学习任务三
想象画面,体悟豪迈情感
想象画面
再读古诗,思考:
1.通过前两句,你想象到了怎样的画面? 2.“醉卧沙场”表现了将士们怎样的情怀?
想象画面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从这两句诗中, 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听到了什么?
我仿佛看到了将士们举起 酒杯,正要痛饮葡萄酒时,马上 就听到了催人出发的琵琶声和战 马的嘶鸣。
想象画面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将士们不惧怕战斗的 来临,却不免惋惜这场 豪饮的终止。
错综矛盾的情景和心情 战争的紧张
古诗大意:远远奔流而来的黄河, 好像与白云连在一起,玉门关孤零零 地耸立在高山之中,显得孤峭冷寂。 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折 杨柳》去埋怨春光迟迟呢,原来玉门 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
拓展延伸
凉州词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这首诗写戍边士兵的怀乡情。 写得苍凉慷慨,悲而不失其壮, 虽极力渲染戍卒不得还乡的怨情, 但丝毫没有半点颓丧消沉的情调, 充分表现出盛唐诗人的豁达旷达 的胸怀。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21《古诗三首 出塞》 教学课件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21《古诗三首 出塞》 教学课件
资料2:西汉时,匈奴犯境,民不聊生。英勇善战的 将领参军抗击匈奴。他们舍生忘死,屡建奇功,终 于赶跑了匈奴,消除了北方的边患。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讽刺朝廷用人不当,使将帅不得其人,才造 成如今烽火长燃、征人不还的局面 以大局为重,战争是正义的,借对前朝名将 的怀念,表达希望边关巩固、国家安全与统 一能够实现的心情
出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
凉州词
夏日绝句
唐 王翰
宋 李清照
葡萄美酒夜光杯, 生 当 作 人 杰 ,
欲饮琵琶马上催。 死 亦 为 鬼 雄 。
醉卧沙场君莫笑, 至 今 思 项 羽 ,
古来征战几人回? 不 肯 过 江 东 。
出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塞:关塞,在边境险要 的地方设置的守卫处所。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边关忧患的历史已经十分悠久。
战乱
(次数)
10
401
71 356 178 88 193
从秦朝到汉朝再到唐朝,经历了将近一千年,明月仍 然是秦汉时的明月,边关依旧是秦汉时的边关,时光穿越 千年,可在遥远的边塞,有什么一直没变?
家白犹白黄可
——
——
——
沈 彬 《 吊 边 人 》
陈人犹自骨乱是深闺骨已枯ɡ尘足uī怜无定 陶《陇西行》寄寒衣陈 陶 《 陇 西 行 》 蓬蒿hā梦里人o 沙上草今古河边骨,
资料: 据《资治通鉴》记载,至唐天宝年间,仅山东
戍边将士还者十无二三。
想一想:面对着这一轮明月,守关将士 的亲人在做什么呢?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1 古诗三首 夏日绝句 课件(共25张PPT)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1 古诗三首 夏日绝句  课件(共25张PPT)
鬼雄
xiàng
项羽
二、读诗文
夏日绝句
[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三、解诗意
夏日绝句
题解:“夏日”:夏天。
绝句每首四句,通常有五言、七言两种, 简称五绝、七绝。
人中的豪杰。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鬼中的英雄。
诗文大意:活着的时候,应当做人中豪杰; 就是死了,也要成为鬼中的英雄。 人杰:抗疫英雄钟南山,航天英雄杨利伟、聂海 胜…… 鬼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精忠报国岳飞……
公元前202年,项羽退守垓下,突 围乌江。最后霸王别姬,自刎于乌江 旁。
怀念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诗文大意:直到今天人 们还在思念项羽,是因 为他不肯苟且偷生,退 回江东。
四、悟诗情
项羽为什么不肯过江东?
因为他不肯苟且偷生,他宁 死不屈。
因为八千子弟,无一生还, 无颜见江东父老。
因为败局已定,过江东只会 让百姓再受战乱之苦。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本句运用对偶(对仗)的手法
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 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应或相近或 意思相同的修辞方式。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项 羽 ( 公 元 前 232 年 ― 公 元 前 202 年),名籍,字羽,今江苏宿迁市区 人。秦末农民起义领袖,杰出军事家, 楚国名将项燕之孙。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六、续诗韵
➢ 1、把古诗唱给家长听。 ➢ 2、课后收集有关爱国的古诗
及其背后的故事,举行一次 爱国主义诗歌分享会!

四年级上册语文课件-21古诗三首 出塞 人教部编版(共28张PPT)

四年级上册语文课件-21古诗三首 出塞 人教部编版(共28张PPT)
这里秦、汉、月、关交错使用, 互相补充,是“互文”的写法。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这是怎样的边关?
荒凉
冷清 寂寞
孤独
诗人笔下的明月都与什么有关?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思念家乡,思念亲人
远离家乡和亲人,守卫边关的将士们把思乡之苦都寄托 在了这一轮皎洁的明月上。他们能回到日思夜想的故乡吗? 他们能回家与亲人团聚吗?
你是怎么理解这 句话的?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21 古诗三首
出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解诗题
出塞
到边关去守卫边疆。
出塞 边塞 堵塞 塞住
边塞
边疆地区的要塞。 有坚固的防御设施的据点, 就像一道屏障,阻挡敌人入侵。
边塞诗
唐玄宗时期,一位年轻的诗人来到西域游 历,看到了边塞风光,见证了边塞的金戈 铁马,挥笔写下了被视为唐人七绝的压卷 之作《出塞》,这位诗人就是27岁的王昌 龄。
了解诗人
王昌龄 字少伯,唐 朝时期大臣,著名边塞诗 人。其诗以七绝见长,尤 以边塞诗最为著名,有 “诗家夫子”、“七绝圣 手”之称。著有《王江宁 集》六卷。
读通古诗
自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结合诗句意 思,读准诗中的多音字。
出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 汉时/关,
万里/长征/ 人/未还。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唐)李颀《古从军行》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面对着这一轮明月,守关将士的亲人又在做什么呢?
白发苍苍的父母,遥望边关__万__里__长__征__儿__未__还__。__ 勤劳善良的妻子,遥望边关__万__里__长__征__夫__未___还__。_ 天真无邪的孩子,遥望边关___万__里__长__征__父__未__还__。_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21古诗三首--夏日绝句》教学课件(共18张PPT)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21古诗三首--夏日绝句》教学课件(共18张PPT)

知识拓展
课堂集中营
借古讽今(借评论古代的人和事来评论现实,寄予 感情):古代封建社会中许多有识之士大多仕途坎坷、 怀才不遇,心中的不满又不可明说,特别是揭露时弊, 指斥朝政更是不便明说,于是他们往往从历史人物和事 件中去寻求载体,以便委婉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想法。理 解这类古诗,必须结合诗人写作的时代背景和创作时的 心境。
古诗三首--夏日绝句
课堂集中营
夏日绝句 [宋]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作者简介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 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 叹身世,情调感伤。情势上善用白描手 法,语言清丽。 主要作品:《武陵春》《醉花阴》《如 梦令》《声声慢》等。
课堂小结
课堂集中营
做人要像李清照那样,做一个热爱祖国的人,做 一个顶天立地的人。从小就要树立远大的理想,勤奋 学习,把爱国落实到具体行动中去。源自实战练习一、填空。
历史回顾:历史上被称为“西楚霸王”的是__项__羽____, 他与__刘__邦____争夺天下。他在战争中失败,觉得无颜 见江东父老,拒绝渡江,自杀身亡。 作者的观点:希望活着时做_人__中___的__豪__杰____,死后也 要做_鬼__中__的___英__雄__。 感受:_作__者__虽__然___是__位__女__子__,___但__却__具__有___男__子__的__凛___ _然___风__骨__,__令___人__敬__佩___。
整体感知
课堂集中营
诗的前两句言理,从生与死两方面来阐述 人生哲理,志存高远,极富大丈夫之气。
句段解读
课堂集中营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思: 思忆,怀念。 项羽:秦朝末年的起义军领导,后来与刘邦争夺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项羽早年跟随叔父项梁在吴中起义反秦, 项梁阵亡后他率军渡河救赵王歇,于巨鹿之战 击破章邯、王离领导的秦军主力。秦亡后称西 楚霸王,定都彭城,实行分封制,封灭秦功臣 及六国贵族为王。
而后汉王刘邦从汉中出兵进攻项羽,项 羽与其展开了历时四年的楚汉战争,期间虽 然屡屡大破刘邦,但项羽始终无法有固定的 后方补给,粮草殆尽,又猜疑亚父范增,最 后反被刘邦所灭。公元前202年,项羽兵败 垓下(gāi),突围至乌江(今安徽和县乌 江镇)边自刎而死。
在朗读时,如何把握全诗的感情基调?
该诗描写边塞生活,即暗示古代战 争生活的热烈紧张,更凸显诗人慷慨豪 迈的悲壮意味。全诗充满昂扬向上的情 调。阅读时注意,后两句尤其要读得音 韵悠长,感情激昂。
中心思想
这首诗描写战士们战前饮酒的 情景,表达了戍边战士早已把生死 置于度外的情怀。
夏 日 绝 句李
清 照
李清照诗借用西楚霸王项羽失败后不肯 苟且偷生、乌江自刎的历史故事来讽刺南宋 小朝廷的投降逃跑主义,表示了希望抗战, 恢复故土的思想感情。“生当作人杰,死亦 为鬼雄”两句,尤其铿锵有力。
课堂小结
《夏日绝句》的作者是(南宋)的(李清照),采用了 (借古讽今)表现手法,诗人用了( 三 )个典故。赞颂了 ( 项羽的宁死不屈 ),讽刺了(南宋统治者的苟且偷安 ), 表达了诗人( 抗击侵略、收复故土的爱国情怀 )。
诗人借这个故事希望朝廷起任良 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争,使国家得到 安宁,人民过上安定生活的美好愿望。
凉 州 词王

凉州词是什么意思呢?
凉州词就是古代凉州这个地方 唱歌的歌词。
作者简介
王翰:字子羽,晋阳(今山 西太原)人。唐代著名的边塞诗 人,《凉州词二首》是唐代边 塞诗中传诵千古的名篇。他恃 才不羁,性情豪放,以豪放之 情写军中生活。
诗句理解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活着应该做人中的豪杰,死后应该做 鬼中的英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人们为什么至今还思念项羽,就因为 他不苟且偷生回江东。
合作探究
1.这首诗中李清照用了两个词语赞颂 项羽的英雄气概,找到了吗?
人杰: 人中的豪杰、人中俊杰、了不起 的人物、杰出的人、出色的人。
鬼雄: 鬼中的英雄。
整体感知
夏日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重点词语
夏日绝句
宋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亦:也。
不肯过江东。
人杰:人中 的豪杰。
鬼雄:鬼中 的英雄。
资料补充
项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项 氏,名籍,字羽,楚国下相(今江苏宿迁)人, 楚国名将项燕之孙,军事家。
作者简介
王昌龄(698-757),字 少伯,长安(今属西安市) 人。开元十五年中进士,历 任汜水尉、校书郎,天宝元 年贬江宁丞,天宝七年又贬 为龙标尉,世称王江宁或王 龙标。他著有《王昌龄集》, 被誉为“七绝圣手”。
写作背景
《出塞》应当是王昌龄早年赴西域时所做, 《出塞》是乐府旧题。王昌龄所处的时代,正 值盛唐,这一时期,唐在对外战争中屡屡取胜, 全民族的自信心极强,故边塞诗人的作品中, 多能体现一种慷慨激昂的向上精神,和克敌制 胜的强烈自信。 同时,频繁的边塞战争,也使 人民不堪重负,渴望和平,《出塞》正是反映 了人民的这种和平愿望。
琵琶:弹拨乐器,源于波拉伯,汉代经西 域传入我国,军中弹奏琵琶常在马上。
诗句意思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举起晶莹的夜光杯。斟满 殷红的葡萄美酒。正要开 怀畅饮,忽然,铮铮的琵 琶声马上传来。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醉就醉吧,醉卧在沙场有 什么呢,请不要见笑,从 古至今征战的人有几个是 活着回来的。
出塞
秦:秦朝
【唐】王昌龄 汉:汉朝
秦 时 明 月 汉 时 关,
关:边关
万 里 长 征 人 未 还。
但使:只 要,要是
但 使 龙 城 飞 将 在, 未还:没有回家 不 教 胡 马 度 阴 山。
不教:不让
胡马:外族 入侵的骑兵
度:越过
诗句意思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诗句赏析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西域人有骑在马上弹奏他们特有的琵琶以 助兴的习俗。
诗句赏析
诗中提到的“酒”“杯”你能够想到一个 怎样的场面?这两句诗描绘的是军中的情景, 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一“酒”一“杯”,使读者仿佛看到军 人们豪饮的热闹场面。而第二句又使我们仿 佛听到了催促出征的琵琶号角。寥寥几笔, 写出了边关既热闹又紧张的、悲壮的氛围。
他曾经与匈奴交战七十多次,每次制敌先 机,匈奴称他为“飞将军”。武帝在位时派他 镇守右北平,匈奴听说他来了,都畏惧得争相 逃避,多年不敢侵入境内。他一生为人清廉, 爱兵如子。他每得赏赐就和士卒共享。他深受 边关军民的爱戴,在历代的边疆士兵中都有着 崇高的威望,是一位“才气天下无双”的将军。
作者借李广这个典故表达了怎样的思 想感情?
想象:久未回家的边关战士,面对明 月会想些什么?
(战士对战争的怨恨,对家乡和 亲人的思念。对和平的期待。)这两 句诗句反映了作者对守卫边疆的将士 们久征未能回家的无比哀叹和同情。
李广的典故
李广将军,陇西成纪人,
西汉著名军事将领。他的先祖
名李信,秦朝时担任将军。李
广家世代传习射箭。他射得一
飞将:西汉名将李广。英 手好箭,以打硬仗而闻名。他 勇善战,百发百中,威震 一生皆在边关御敌,以骁勇善 边疆,被誉为“飞将军”。 射、智谋超群著称。
理解诗句“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即使喝醉了躺卧在沙场上,你们也不要见笑,自 古以来出征的将士有几个能够返回?今朝有酒就让自 己痛饮沉醉,即使醉卧沙场也毫不在意。这是及时行 乐的洒脱,也是对生命的达观,更有厌恶战争的悲愤。 这两句诗生动地表现了边关将士们的豪放和为国战斗、 视死如归的气概。
作者简介
李清照:(1084—约1151) 自号易安居士,宋朝著名女词人。
她出身于一个具有文化传统的士大夫 家庭,父亲李格非是一位散文家兼学 者。十八岁时她与太学生赵明诚结婚, 婚后居住在汴京,生活幸福。建炎元 年,李清照因靖康之耻南下,建炎三 年,赵明诚病逝于金陵,李清照只身 逃难,几年后转寓临安,孤苦伶仃地 度过寂寞的晚年。
整体感知
自读古诗,借助拼音、注释,将 古诗读通,读顺,了解古诗大意,画 出不理解的词语。
将要 战场 自古以来
凉州词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不要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您
传说周穆王时西 域胡人用晶莹的白玉 精制成的酒杯,有如 光明夜照故称夜光杯。 这里指精美的酒杯。
2.你知道成语词典中有哪两个成语给我们 展示了项羽的英雄气概吗?
拔山盖世:项羽说自己的力量足以拔起一座大 山,自己的气概足以超越天下人。形容力大勇 猛,无人能比。
破釜沉舟:项羽跟秦兵打仗,过河后就命令士 兵把锅都打破,把船都弄沉,激励士兵拼死作 战,不打胜仗决不生还。比喻下定决心不顾一 切地干到底。
3.能不能把“不肯”换成“不愿” “不想”“不能”?
不能,“ 不 肯 ” 一 词 , 写 出 了 项羽以死相报,无愧于八尺男儿之 身,无愧于江东父老之托,无愧于 “人杰鬼雄”之名。
4.同学们,楚汉战争以项羽的失败而告终。 “至今思项羽”,宋朝的李清照为什么要去 追思一位一千多年前的失败的英雄呢?
整体感知
自读古诗,借助拼音、注释,将 古诗读通,读顺,了解古诗大意,画 出不理解的词语。
出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我会有节 奏地朗读
出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重点词语
21 古诗三首

出塞:乐府旧题。 塞,边塞。出塞,
就是到边防线上

去戍守边疆。
王 昌 龄
资料宝库
《出塞》,是边塞诗的著名题目。主 要以描写边疆的军旅生活与军事行动为主。 有一定的主关民族意识,因与其所处历史 时期及生存环境有关。间接的表达了战争 的残酷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被人们称为 “唐朝七绝之首”。
课后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 《出塞》《夏日绝句》。
2.用自己的话说说《出塞》《凉州词》 《夏日绝句》的意思。
明月照耀着边关,自秦汉 时一直如此,至今没有什 么变化,而边患依旧没有 消除。远离家乡的士兵不 能回归故乡和家人团聚。
假如有李广那样的名将戍 守边关,匈奴的军队就不 敢越过阴山南下入侵了。
诗句赏析
“秦时明月汉时关”描写了怎样的景象? 静静的月夜,守卫边关的战士们
面对边塞荒凉的关山,孤寂凄清,举 头望见那千里与共的明月,思念起故 乡的亲人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