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标点符号用法
高中语文2024届新高考标点符号用法和解题技巧整理

新高考语文标点符号知识讲解一、标点符号用法(一)突出强调作用在书面语言中,标点符号的常见修辞功用是起突出的强调作用,这一点是非常普遍的作用。
1.我没有亲见;听说,她,刘和珍君,那时是欣然前往的。
(鲁迅《记念刘和珍君》)【解析]在“她”和“刘和珍君”之后用了逗号作停顿,突出强调了“人”。
2.粥!它的成分可并不和一般通用意义一样。
……粥菜?这是不可能有的事了,……(夏衍《包身工》)超然客公众号【解析]分别运用感叹号和和问号,突出强调了“物”——粥、粥菜,表现出包身工生存环境的恶劣,也是对包身工罪恶制度的有力控诉。
(二)描绘神态作用在书面语言中,借助标点符号描绘人物的神态,有时比单用文字描写更富有表现力。
2.“对……对不起!我……大概是走错门了。
”(曹禺《雷雨》)【解析]借助省略号准确地描绘出了鲁侍的惊慌神态和个性特点:虽然语言显得结巴,但仍不失“礼节”和“身份”,能够较好地体现出人物的坎坷经历和遭遇。
3.“我的朋友啊。
”他说:“我——我——”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都德《最后一课》)【解析]借助破折号形象地描绘出韩麦尔老师欲言不能、悲痛哽咽的神态。
(三)刻画心理作用在书面语言中,借助标点符号刻画人物的心理,有时能产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
4.“再过两天……”她绝望地悲声念着这四个字,好象不懂它们的意义,过后又茫然问道:“再过两天?……””(巴金《家》)两个省略号倾注了作家的心血,它既拉开了鸣凤的悲剧的帷幕,又生动刻画出了鸣凤的悲怆心理:“赖以生活的爱情”、“不能推倒的墙壁”、做人妾、为爱情、生、死、希望、绝望……如泣如诉,是泪在流淌,是血在飞溅。
5.“这正好。
你是识字的,又是出门人,见识得多。
我正要问你一件事”——她那没有神采的眼睛忽然发光了。
我万料不到她却说出这样的话来,诧异地站着。
“就是”——她走近两步,放低了声音,秘似极密的切切地说,“一个人死了之后,究竟有没有灵魂的?”(鲁迅《祝福》)超然客公众号两个破折号,既表示语言的停顿,便于插入祥林嫂神情动作的描写,又有助于刻画已成为“末路人”的祥林嫂的矛盾、悲哀、惊恐的心理。
最新标点符号和数字的用法

谈谈新的《标点符号用法》2011年12月30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了新的《标点符号用法》,于2012年6月1日起实施。
跟1995年发布的《标点符号用法》比较起来,新的《标点符号用法》细致一些。
有的规定是1995年的标准中所没有的。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运用新标准,下面指出新标准中的一些新规定以及一些容易被忽略的地方。
1.反问句末尾一般用问号。
反问句如果语气强烈,可用叹号,也可以问号、叹号连用,这时语气显得更强烈些。
例如:(1)有这么办事的吗?(2)有这么办事的吗!(3)有这么办事的吗?!也有人主张反问语气委婉时,反问句可用句号。
不过最好不采用这种方法。
因为使用句号时,反问句在形式上就跟陈述句相同了,不易辨认出反问语气。
应当注意,问号跟叹号连用时,仅占一个字的位置。
2.注意正确使用序次语。
常见的序次语是“第一,第二,第三”等。
应当注意“首先,其次,再次,最后”不宜跟“第一,第二⋯⋯”混用。
例如不宜说“首先⋯⋯,其次⋯⋯,第三⋯⋯”。
另外,新标准规定序次语的顺序是:一、⋯⋯(一)⋯⋯ 1.⋯⋯(1)⋯⋯① / a.⋯⋯应当注意,这五个层次要按照上述顺序来写。
如果认为叙述的问题较小,可以直接出现后面的序次语。
也就是说,可以缺少某个层次的序次语,直接出现更小层次的序次语。
例如在“一”后,可以根据需要出现“1”。
但是序次语的层次不能逆向出现。
例如不能在“1”后出现“(一)”。
3.并列的引号、书名号之间不使用顿号。
例如:(4)这篇文章中的“胸有成竹”“削足适履”“养痈遗患”等几个成语使用得很准确。
(5)他中学就读过《论语》《古文观止》里的部分文章。
如果最后两项之间有“和”时则前面要使用顿号。
例如:(6)这篇文章中的“胸有成竹”、“削足适履”和“养痈遗患”等几个成语用得很准确。
(7)他中学就读过《论语》和《古文观止》里的部分文章。
这样做的好处是,能一目了然看出几项之间是并列关系,而不会将“和”前的几项看成一个成分。
16种标点符号的用法及写法

16种标点符号的用法及写法一、引言标点符号作为书写的辅助工具,在文本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不仅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的结构和意义,还能够使句子更加准确、流畅地传达作者的思想。
本篇文章将介绍常见的16种标点符号的用法及正确写法,以帮助读者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
二、逗号(,)逗号是最为常见的标点符号,其作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用于分隔并列词语或短语:例如,“他带来了水果、蛋糕和鲜花。
”2. 用于分隔相对独立的成分:例如,“我在下午四点等你,如果你有时间。
”3. 用于修饰性插入语之前后:例如,“请注意,这是一个重要问题。
”4. 用于连接并列句子时,需要与连词配合使用:例如,“今天天气晴朗,但温度较低。
”三、句号(。
)句号标志一个完整的句子结束,并表示陈述或断言。
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出现在陈述句末尾:例如,“我喜欢你。
”2. 出现在祈使句末尾时,表示命令或请求:例如,“请开灯。
”3. 出现在特殊疑问句中,表示陈述:例如,“你怎么会迟到呢。
”四、问号(?)问号用于表示疑问句,并传递询问的意义。
以下是相关的用法:1. 出现在一般疑问句末尾:例如,“你明天来吗?”2. 用于反复提问或表达怀疑:例如,“这是什么东西?”五、感叹号(!)感叹号通常用于表示强调、惊讶或喜悦的情感。
以下为其应用场景:1. 用于表示感情强烈的陈述句:例如,“真不敢相信!”2. 在祈使句中,表示命令或请求具有强烈的口气:例如,“快点过来!”六、分号(;)分号一般作为连接具有紧密关系的两个主要分句之间的标点符号。
它在以下几种情况下常被使用:1. 用于连接具有递进关系的两个主要分句:例如,“他很努力学习;因此,取得了好成绩。
”2. 用于连接同时包含并列分句的复合句:例如,“我们去了北京;游览了故宫,长城和颐和园。
”七、冒号(:)冒号主要用于引出解释、举例或总结之前的内容。
以下为其主要使用场景:1. 用于引述对话或说明陈述的来源:例如,“他对我说:‘加油吧!’”2. 用于引出解释、说明或详细列举:例如,“有三种动物是羊:山羊、绵羊和骆驼羊。
新版标点符号用法

新版标点符号用法新版标点符号用法之间隔号01 间隔号的定义和形式标号的一种,标示某些相关联成分之间的分界。
间隔号的形式是“·”。
02 间隔号的基本用法①标示外国人名或少数民族人名内部的分界。
如:a.克里丝蒂娜·罗塞蒂b.阿依古丽·买买提②标示书名与篇(章、卷)名之间的分界。
如:《淮南子·本经训》③标示词牌、曲牌、诗体名等和题名之间的分界。
如:a.《沁园春·雪》b.《天净沙·秋思》c.《七律·冬云》④用在构成标题或栏目名称的并列词语之间。
如:《天·地·人》⑤以月、日为标志的事件或节日,用汉字数字表示时,只在一、十一和十二月后用间隔号;当直接用阿拉伯数字表示时,月、日之间均用间隔号(半角字符)。
如:a.“九一八”事变“五四”运动b.“一·二八”事变“一二·九”运动c.“3·15”消费者权益日“9·11”恐怖袭击事件⑥当并列短语构成的标题中已用间隔号隔开时,不应再用“和”类连词。
如:《水星·火星和金星》(误)《水星·火星·金星》(正)新版标点符号用法之书名号01 书名号的定义和形式标号的一种,标示语段中出现的各种作品的名称。
书名号的形式有双书名号“《》”和单书名号“〈〉”两种。
02 书名号的基本用法①标示书名、卷名、篇名、刊物名、报纸名、文件名等。
如:a.《红楼梦》(书名)b.《史记·项羽本纪》(卷名)c.《论雷峰塔的倒掉》(篇名)d.《每周关注》(刊物名)e.《人民日报》(报纸名)f.《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文件名)②标示电影、电视、音乐、诗歌、雕塑等各类用文字、声音、图像等表现的作品的名称。
如:a.《渔光曲》(电影名)b.《追梦录》(电视剧名)c.《勿忘我》(歌曲名)d.《沁园春·雪》(诗词名)e.《东方欲晓》(雕塑名)f.《光与影》(电视节目名)g.《社会广角镜》(栏目名)h.《庄子研究文献数据库》(光盘名)i.《植物生理学系列挂图》(图片名)③标示全中文或中文在名称中占主导地位的软件名。
新版标点符号”正确用法

新版标点符号”正确用法
新版标点符号的正确用法在很大程度上与传统标点符号相似,
但也有一些微小的变化。
首先,新版标点符号中的双引号应当使用
直角引号(“”)而不是传统的直角引号("")。
其次,逗号、句号、分号和冒号的使用方式与传统相同,用于表示句子结构和语气。
另外,新版标点符号中引号的使用也有所变化,引号内部的标点符
号应当放在引号外部,这与传统标点符号有所不同。
在新版标点符号中,破折号的使用也有所变化,应当使用全角
破折号(——)而不是传统的半角破折号(--)。
另外,省略号的
使用也有所变化,应当使用全角省略号(……)而不是传统的半角
省略号(...)。
这些微小的变化可能需要一定时间来适应,但它们的
目的是为了使标点符号在排版和阅读中更加清晰和规范。
除了以上提到的变化之外,新版标点符号的其他使用方式与传
统标点符号相似。
它们仍然用于表示句子的结束、语气的变化、列
举项目等等。
总的来说,新版标点符号的正确用法需要我们在书写
和编辑时多加注意,逐渐适应这些微小的变化,以便使我们的文字
表达更加规范和清晰。
标点符号的使用方法(非常详细)

4.省略号(……) ⑴、用法 ①表示引文或引述的话里 有省略的。例如:
我第一次听见唱:二 月里来,好风光,家家户 户种田忙……
②表示重复词语的省略。 例如:
孔乙己低声说道: “跌 断,跌、跌……” 他的脸 色,很像恳求掌柜,不要 再提。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③表示列举同类事物的省 略。例如:
(场长)介绍给我们看 董昆他们打的野物皮子: 狐 狸、貉子、獾、水獭、野 猫……种类实在不少。
⑷、冒号(:)
A.用在书信、发言稿开 头的称呼后面,有引起 他人注意的意思;用在 “某某说”之后,表示 下面是引用的话。
B.用在总括后面的话,表示 后面分项说明或表示冒号前 面的话引起后面的话。例如:
纺线有几种姿势:可以 坐着矮板纺,也可以把纺车 垫得高高的站着纺。
C.用在提示的话的末尾, 表示后面有要说的话、所 想的内容或所作的分析。 例如:
原来如此! ……
注意点: A、省略号就是表示 “等”“等等”,所以省略 号后面不必再用“等”“等 等”。 B.省略号占两个字的位置, 一共六个圆点。如果省略的 是一大段文字或几段文字或 诗行,可以用十二个圆点表
5.书名号(《》<>)
书名号表示书籍、篇章、 报刊、剧作、歌曲等名称。 例如:
《中学生》《语文报》 《涛声依旧》
例如:
①明天是你去监考呢,还 是我去监考呢?
②站在他们的前头领导他 们呢? 还是站在他们的 后头指手画脚地批评他们 呢?还是站在人民的对立
C.有些表示委婉语气 的祈使句,句末用问 号。
例如:
①请你稍微挪一 下凳子好吗?
②你来一下好吗?
D.有的问句,主语和 谓语倒置,应注意把 问号放在句末。
例如:怎么啦,你?
《新国标标点符号用法》操作要点解析

《新国标标点符号用法》操作要点解析《新国标标点符号用法》操作要点解析作者/ 栾照钧栾瑞光2011年12月30日发布的国家标准《际点符号用法》(以下简称新《标点用法》或新国标)已于2012年6月1日起实施。
新国标对原国标做了重大修改和补充,进一步明确了各种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更换了大部分示例,增加了规范性附录和资料性附录,规定简明、全面,示例通俗、规范,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在学习、贯彻《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和《党政机关公文格式》的时下,学习、贯彻好新《际点用法》显得至关重要。
由于目前很多人尚不知晓新《标点用法》有哪些规定,对于一些标点符号如何规范使用仍感到困惑,因此笔者特撰此文,对新国标操作要点及与原规定的不同点进行梳理综括,以便与同人切磋交流。
(本文将新国标的规范性附录和资料性附录统称作“补充规则”。
)一、标点符号的种类新国标规定,标点符号分为两大类:一是点号,其作用是点断,主要表示停顿和语气,分为句末点号和句内点号。
用于句末的点号,表示句末停顿和句子的语气,包括句号、问号和叹号。
用于句内的点号,表示句内各种不同性质的停顿,包括逗号、顿号、分号和冒号。
二是标号,其作用是标明,主要标示某些成分(主要是词语)的特定性质和作用,包括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连接号、间隔号、书名号、专名号和分隔号。
补充规则明确了不同点号表示停顿长短的排序:句号=问号=叹号>冒号(指涵盖范围为一句话的冒号)>分号>逗号>顿号。
与原规定相比,新国标除增加了标点符号和语段的定义,修改了复句、分句和句末点号的定义,强调了句末点号与句子语气之间的关系外,主要变化有二:一是将常用的标点符号由16种增加到17种,增加了分隔号;二是明确了不同点号表示停顿长短的排序,更利于理解和实际操作。
二、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一)句号的基本用法新国标规定,句号的基本用法是:1.用于句子末尾,表示陈述语气(取决于有较大停顿、带有陈述语气和语调,并不取决于句子的长短);2.有时也可以表示较缓和的祈使语气和感叹语气。
新版国家标准 标点符号规范

GB/T15834—2011《标点符号用法》(文中简称《新用法》)代替GB/T15834—1995《标点符号用法》(文中简称“旧用法”),于2012年6月1日实施。
《新用法》对《旧用法》做了全面修改,现将主要变化摘要如后。
一、问号(?)“基本用法”增加了两条用法(一)在多个问句连用或表达疑问语气加重时,可叠用问号。
通常应先单用,再叠用,最多叠用三个问号。
例:这就是你的做法吗?像你这个经理是怎么当的??你怎么竟敢这样欺骗消费者(二)问号也有标号用法,即表示存疑或不详。
例1:马致远(1250?—1321)例2:钟嵘(?—518)二、叹号( ! )“基本用法”增加了两条用法(一)表示声音巨大或声音不断加大时,可叠用叹号;表达强烈语气时也可以叠用叹号,最多叠用三个叹号。
例1:轰!!在这天崩地塌的声音中,女娲猛然醒来。
例2:我要揭露!我要控诉!!我要以死抗争!!!(二)当句子包含疑问、感叹两种语气且都比较强烈时(如带有强烈感情的反问句和带有惊愕语气的疑问句),可在问号后再加叹号(问号、叹号各一)。
例1:这点困难就把我们吓倒了吗?!例2:他连这点起码的常识都不懂,还敢说自己是高科技人才?!三、顿号(、)“基本用法”增加了两条用法(一)相邻或相近两数字连用表示概数通常不用顿号。
例1:飞机在6000米高空水平飞行时,只能看到两侧八九公里和前方一二十公里范围内的地面。
例2:这种凶猛的动物常常三五成群地外出觅食和活动。
(二)标有引号的并列成分之间、标有书名号的并列成分之间通常不用顿号。
若有其他成分插在并列的引号之间或并列的书名号之间(如引语或书名号之后还有括注),宜用顿号。
例1:“日”“月”构成“明”字。
例2:店里挂着“顾客就是上帝”“质量就是生命”等横幅。
例3:《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是我国长篇小说的四大名着。
例4: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秋浦歌》)、“朝如青丝暮成雪”(《将进酒》)都是脍炙人口的诗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标点符号用法(2018.3)一、句号1.图片或表格的短语式说明文字,中间可用逗号,末尾不用句号。
如:小区公园一角2.即使文字较长,前面已出现句号,末尾不宜加句号。
如:小区公园一角。
清晨,居民在健身二、问号1.选择问句的三种情况(1)选项较短而在语气上没有停顿,只在句末用问号。
如:这到底是仁慈还是虚伪?(2)选项较多(如三项),可以在每个选项后用问号。
如:这首曲调如此组合,是想表现人和自然的和谐?还是热情和理智的重合?还是……?(3)选项为两项时,前一项通常用逗号,为了表示选项的独立性,也可都用问号。
如:①这到底是乐曲出了问题,还是演奏出了问题?②这到底是乐曲出了问题?还是演奏出了问题?2.问号可以叠用,但最多只能用三个。
如:怎么可以涂改出厂日期?你们心里还有没有群众利益??你这个经理是怎么当的???3.问号有标号的作用,可以表示存疑或者不详。
(1)马致远(1250?—1321),元戏曲作家。
(2)下一个节目是小合唱(笛子独奏?二胡独奏?)。
三、逗号句内并列成分,如带有语气词,应由顿号改为逗号。
如:远远望去,大桥啊,轮船啊,码头啊,宾馆啊,历历在目。
四、顿号1.相邻数字连用要分清是概数还是缩略形式,前者不加顿号,后者宜加顿号。
(1)一出手就买下了三四栋。
(2)三、四栋住着小王和小李。
2.标有引号或书名号的并列成分之间,通常不用顿号。
若有其他成分插入,宜用顿号。
(1)“伟大”“壮烈”“崇高”都是形容词。
(2)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子夜》(矛盾)、《骆驼祥子》(老舍)、《倪焕之》(叶圣陶),都是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品。
五、冒号1.一个句子内部一般不应套用冒号。
在列举式或条文式的表述中,如果不得不套用冒号,宜另起段落来分清层次。
出席今天会议的有:山东:张华、陈芸河北:余新、郭坤2.冒号不能用于非提示性话语。
(1)《淮南子》记载:“今夫举大木者,前呼邪(ye)许,后亦应之。
此举重劝力之歌也。
”(2)据《淮南子》记载,先民们“举重”谓“劝力之歌”,原始歌谣便由此产生。
3.冒号的提示范围应与提示性话语保持一致。
艾滋病有三个传播途径: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
(按,这里不用逗号,用句号,表示冒号的提示到此)日常接触是不会感染艾滋病的。
4.冒号不能用在无停顿处。
中国政府再次发出“钓鱼岛自古以来是我国神圣的领土,不容任何人侵犯”的警告。
(按,“发出”后不能加冒号)5.冒号不能和提示语并用。
章鱼有一个最大的本领:就是被敌人咬住不放时,……(按,句中冒号和“就是”不能同时用。
)六、引号独立成段的引文,如果不止一段,每段开头用前引号,只在最后一段的末尾加上后引号。
七、括号1.括号有四种形式:圆括号()、方括号[]、六角括号〔〕、方头括号【】。
2.括号避免套用,必须套用时,采用不同形式的括号。
一般用()国籍或朝代用[]〔〕公文发文年份用〔〕电讯稿消息来源用【】词条用〔〕【】八、连接号有一字线,半字线,浪纹线三种,新规去掉了两字线,因其易与破折号混淆。
三种连接号分工明确:(1)短横(半字线)用于连接。
如:021-********WZ-10直升机。
(2)一字线表示起止,有的也用浪纹线,用汉字表示时,为避免与一误会,用浪纹线。
如:上海—北京高铁。
(3)浪纹线表示数值范围。
如:15~30天。
九、书名号1.标示各种作品的名称:纸质读物,声像制品,电脑软件等。
2.标示作品的简称。
如《现汉》。
3.标示栏目的名称。
如《社会广角》。
十、分隔号1.分行: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2.分节:横眉/冷对/千夫指。
3.分隔供选择或可转换的两项,表示“或”。
如:接下来是魔术/杂技。
4.分隔层级或类别。
点号按停顿时间长短分为顿号/逗号,句号,冒号/分号,句号/问号/感叹。
老标点符号误区一、问号的误区1.虽然有疑问代词或疑问格式,但整个句子不是疑问句,不能用问号。
(1)鲁迅为什么写《自嘲》这首诗?是值得一谈的问题。
(2)他完全知道这件事该不该谈?(按,第一句中,问号应改为逗号;第二句中,问号应改为句号。
)2.疑问句中问号错放在句中。
什么时候动身?老师。
(按,句中问号改逗号,句末用问号)二、叹号的误区3.主语、状语等成分倒置的感叹句,以及呼语在感叹句句末,叹号不能用在句中,必须放在句末。
多美啊!黄山的风景。
(主谓倒装)歌唱吧!为迎接这辉煌的胜利。
(状中倒装)再见吧!妈妈。
(呼语放在句末)(按,句中感叹号改逗号,句末用叹号)三、顿号的误区4.在用了“和”、“跟”、“与”等连词的地方,用了顿号。
孩子们给地里劳动的父母送开水、红薯、和煎饼。
5.在朗读不需停顿的并列词语内部用了顿号。
每人都要面对生、老、病、死。
6.在表示约数的数字之间用了顿号。
这名小学生看上去八、九岁的样子。
7.次序语用了括号,后面误用了顿号。
(1)、不得迟到。
(2)、中途不得退场。
四、冒号的误区8.句中在没有较大的停顿处错用冒号。
班主任都在开会,讨论:高三的复习课该怎么上。
9.冒号一般一直管到句末,下面的句子冒号用错了。
当主任宣布:张义获得博士学位时,大厅里顿时想起了热烈的掌声。
参加国庆献礼的影片:《大决战》、《风暴》等,也将在各大城市放映。
五、引号的误区10.后引号和点号连用时,引文是完整地引用别人的话,引文末尾的点号误放在后引号之后;当引文是作为句子的一部分时,点号错放在引号之前。
例如:张教授教导学生:“一定要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不要强不知以为知”。
终于踏上了奔赴高校的求学之路,耳边总是回荡着父母叮嘱的“出门要当心。
”这句话。
11.剧作、影视、歌曲、报刊、电视栏目等名称误用了引号(该用书名号)。
“扬子晚报”上刊登了最近播放的电影“让子弹飞”的广告,还有一位专家写的影评文章“一部颇有新意的力作”。
江苏卫视今晚将在“我看电影”栏目里还要作介绍。
六、省略号的误区12、省略号后面误用了点号。
特务拿着匕首恶狠狠地向少年刺去……。
13、句中用了“等”、“等等”,后面误用了省略号。
参加运动会的运动员来自不同的省市或地区,如北京、香港、澳门、台湾等……新标点符号的常见错误1.你今年去过北京、天津、上海……?(问号不能省略)2.春节后,我去过北京、天津、上海……,北京雄伟,上海时尚。
(两句可能会发生粘连,省略号后需加标点)3.省略号前通常不加标点,但后句省略的内容与前句无关系时,前句后要加标点。
4.这到底是为什么?!(问号和感叹号可以连用,表示两种语气兼有)5.巴金在那一年获得了《但丁奖》。
(奖项不能用书名号,改引号。
各种证件名称也不能用书名号)6.《辞海》已形成一个“家族”,《辞海(彩图版)》便是这个家族的新成员。
【()放到书名号外】7.《三言两拍》是我国古代短篇小说的宝库。
【《》改“”,作品集合不能用《》】8.关于男人到底要什么?想弄清楚这个问题,还是先看男人的进化吧。
(句内成分误用问号:前面是短语不是句子,问号应改为逗号。
)9.“这照片到底还拍不拍?我的大摄影家。
”杨英一脸的不高兴。
(倒装句问号放句末。
问号改为逗号,引号内的句号改问号。
)10.天很蓝、地很绿、水也很清。
我们的城市越来越美。
(句子之间不能用顿号,顿号改逗号。
前面三句是句子,不是短语,顿号应改逗号。
)11.一要有法制意识。
知道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二要有学习自觉。
抓紧时间我读好书;三要有感恩之心。
要懂得回报父母,回报社会。
(不能先用句号,再用分号。
句中一二三后的三个句号改逗号。
)12.①正如孔子所说:“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②正如孔子所说“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完整引用时,句末先写句号,再写下引号;非完整引用时,先写引号,再写句号)13.“我们的海军是这样的”,毛泽东抬起左手晃了晃小手指,对海军政委苏正华说,“管海军靠你。
海军要搞好,使敌人怕。
”(误)“我们的海军是这样的,”毛泽东抬起左手晃了晃小手指,对海军政委苏正华说,“管海军靠你。
海军要搞好,使敌人怕。
”(正)(句中前面”,应改为,”)14.句末句号不能放在括号外面。
金庸的《射雕英雄传》在台湾出版时,书名被迫改为《大漠英雄传》。
(因担心书名中的“射雕”二字,有人会联想到毛泽东的“只识弯弓射大雕”)。
【末尾应改为。
)】15.并列成分若用·就都用·,不能与和同用。
电视机一打开,又是《篱笆·女人和狗》。
我已看了三遍。
(应去掉·)16.书名和版本不能间隔使用。
请繁体字派注意,早在十多年前,《人民日报·海外版》已经由繁体字改变为简化字。
(应改为《人民日报》海外版。
)17.序次后标点的用法。
首先、其次、最后后面用逗号。
第一、第二后用顿号。
数字后用圆点。
(1)(2)后不用标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