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八年级物理下册 从地球变暖谈起教案 沪粤版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教案:4.1从全球变暖谈起

教案:沪粤版八年级物理教案:4.1从全球变暖谈起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沪粤版八年级物理教材第四章的第一节,主要内容包括:1. 了解全球变暖的原因和影响;2. 掌握温度、气温的概念及其测量方法;3. 理解热量、热传递的概念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4. 探究热量与温度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全球变暖的原因和影响,提高环保意识;2. 使学生掌握温度、气温的概念及其测量方法;3. 培养学生理解热量、热传递的概念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温度、气温的概念及其测量方法;热量、热传递的概念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难点:热量与温度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温度计。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教师展示一组关于全球变暖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全球变暖现象;(2)学生分享自己对全球变暖的了解和看法。
2. 知识讲解:(1)教师讲解全球变暖的原因和影响;(2)学生跟随教师学习温度、气温的概念及其测量方法;(3)教师讲解热量、热传递的概念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4)学生通过实例理解热量与温度的关系。
3. 例题讲解:(1)教师出示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2)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得出答案;(3)教师点评答案,讲解解题思路。
4. 随堂练习:(1)学生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1. 全球变暖的原因和影响;2. 温度、气温的概念及其测量方法;3. 热量、热传递的概念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4. 热量与温度的关系。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描述全球变暖的原因和影响;2. 解释温度、气温的概念及其测量方法;3. 举例说明热量、热传递的概念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4. 探究热量与温度的关系,完成实验报告。
答案:1. 全球变暖的原因:人类活动(如排放温室气体)、自然原因(如太阳辐射变化);影响:海平面上升、气候异常、生态系统受损等。
沪粤版初中物理八上 4.1 从全球变暖谈起 教案 (1)

《从全球变暖谈起》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
(2)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永昌渐渐温度计测量温度。
2、过程与方法:观察温度计的构造。
练习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尝试对环境温度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有保护环境及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一)教学重点1.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2.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二)教学难点摄氏温度计的分度法——“等分法”及测温原理中的“转换法”三、教学方法1.教法:小组合作学习2.学法:实验观察法、问题探究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导入:放映全球变暖引起的一些现象的视频,引发学生观看并顺势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活动探究,归纳提升)活动探究,小组合作活动一:凭感觉能判断“冷”和“热”吗1.拿三只相同的杯子,分别盛半杯冷水、温水和热水(热水以手感略烫为宜)。
先把两手分别插入冷水和热水中,几秒后,同时取出两手并立即浸到温水里,你两手感觉到的冷热程度一样吗?小组讨论,根据学生讨论的情况,教师给予评价,并总结单凭感觉判断冷热是不可靠的。
2.那么怎样才能准确地判断出物体的温度呢?用温度计(学生回答)活动二:观察温度计1.观察桌上的温度计,并回答书本P82页三个问题小组合作交流,学生说出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温度的单位和符号,教师对专有名词做出补充。
温度计的基本构造是:玻璃外壳、温度计的下端是一个玻璃泡,内装有液体,一般为水银、煤油或酒精等液体、管内的液体体积会上升或下降形成液柱、液体装在内径很细的玻璃管中、刻度和符号。
自制温度计模型1.在小瓶里装满带颜色的水。
给小瓶配一个橡皮塞,橡皮塞上插进一根细玻璃管,用橡皮塞塞住瓶口,如图所示,将小瓶放入热水中,观察细管中水柱的位置,然后把小瓶放入冷水中,观察水柱的位置。
得出实验现象:温度升高,体积变大,温度下降,体积变小。
粤教沪科初中物理八上《4.1 从地球变暖谈起》word教案 (3)

第二十二课时4.1从全球变暖谈起教学目标:1、知道温度的概念,能说出生活和自然环境中常见得温度值。
能用温度术语描述生活中的“热”现象。
2、了解体温计的工作原理,熟悉使用温度计的过程,掌握它的使用方法,并学会摄氏温度的读法和写法。
3、知道温度的常用单位和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
4、养成使用仪器和探究其物理原理的好习惯,体验学会使用一种新仪器的愉悦心情。
5、通过探究,使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6、体会对温度进行准确测量的必要性,养成采集准确数据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温度计的使用。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讲授法、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阅读法。
教具准备:演示实验器材:各种温度计(各1支)、各种温度计挂图(各1副)、演示温度计(1支)、烧杯(3只),分别盛冷水、温水、开水。
学生实验:烧杯(2只)盛半杯冷水,一杯热水、温度计(各1只)辅助教学资源:多媒体或小黑板。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热现象是指与物体的冷热程度有关的物理现象,例如,大家在小学自然课中学过的物体的热胀冷缩就属于热现象。
我们生活中都用哪些词来形容物体的冷热程度。
(学生思考探究)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用冷、热、温、凉、烫等有限的形容词来形容物体的冷热程度。
这样是否就能准确区分物体的冷热程度呢?学生议论。
教师讲述:这样的形容非常的粗糙。
如:开水和烧红的铁块都很烫,但它们烫的程度又有很大的区别(认同所研究的问题)。
所以,在物理学中,为了准确地描述物体的冷热程度,我们引入了温度这一概念。
用温度的数值比较准确区分物体冷热程度。
二、新课教学(一)温度与温度计1.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在生活与生产中常用摄氏度(℃)作为温度的单位。
在科学研究中使用热力学温度,有关热力学的温度。
2.单位:①常用单位:摄氏度(℃)②SI单位:开尔文(K)3.热力学温度(T)与摄氏温度(t)的换算关系:T=273+t教师讲述:温度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如:地球平均气温的升高使人们看到环境的污染导致“温室效应”;“SARS”传播期间,发病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体温升高……因此,我们需要了解有关温度和温度测量的知识。
2021年八年级物理上册 4. 从全球变暖谈起教案 粤教沪版

2021年八年级物理上册 4.1 从全球变暖谈起教案粤教沪版教学目标:1、知道温度的概念,能说出生活和自然环境中常见得温度值。
能用温度术语描述生活中的“热”现象。
2、了解体温计的工作原理,熟悉使用温度计的过程,掌握它的使用方法,并学会摄氏温度的读法和写法。
3、知道温度的常用单位和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
4、养成使用仪器和探究其物理原理的好习惯,体验学会使用一种新仪器的愉悦心情。
5、通过探究,使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6、体会对温度进行准确测量的必要性,养成采集准确数据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温度计的使用。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讲授法、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阅读法。
教具准备:演示实验器材:各种温度计(各1支)、各种温度计挂图(各1副)、演示温度计(1支)、烧杯(3只),分别盛冷水、温水、开水。
学生实验:烧杯(2只)盛半杯冷水,一杯热水、温度计(各1只)辅助教学资源:多媒体或小黑板。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热现象是指与物体的冷热程度有关的物理现象,例如,大家在小学自然课中学过的物体的热胀冷缩就属于热现象。
我们生活中都用哪些词来形容物体的冷热程度。
(学生思考探究)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用冷、热、温、凉、烫等有限的形容词来形容物体的冷热程度。
这样是否就能准确区分物体的冷热程度呢?学生议论。
教师讲述:这样的形容非常的粗糙。
如:开水和烧红的铁块都很烫,但它们烫的程度又有很大的区别(认同所研究的问题)。
所以,在物理学中,为了准确地描述物体的冷热程度,我们引入了温度这一概念。
用温度的数值比较准确区分物体冷热程度。
二、新课教学(一)温度与温度计1.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在生活与生产中常用摄氏度(℃)作为温度的单位。
在科学研究中使用热力学温度,有关热力学的温度。
2.单位:①常用单位:摄氏度(℃)②SI单位:开尔文(K)3.热力学温度(T)与摄氏温度(t)的换算关系:T=273+t教师讲述:温度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如:地球平均气温的升高使人们看到环境的污染导致“温室效应”;“SARS”传播期间,发病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体温升高……因此,我们需要了解有关温度和温度测量的知识。
八年级物理《4.1从全球变暖谈起》导学案 沪粤版

八年级物理《4.1从全球变暖谈起》导学案沪粤版4、1从全球变暖谈起》导学案(沪粤版)年级8科目物理主备审核课题4、1 从全球变暖谈起课型预习展示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知道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知道液体温度计的构造和原理。
3、知道摄氏温标,会正确使用液体温度计测液体温度和用体温计测人体的温度。
重点温度的概念及温度计的使用方法难点温度计的分度方法及测温原理自主学习一、温度和温度计1、温度是表示物体______的物理量。
凭感觉来判断物体的温度高低是(填“可靠”、“不可靠”)的。
要准确地测量物体的温度需要使用_____。
2、活动2:观察温度计。
完成课本P85方框内容。
同组同学交流一下。
温度计的原理:3、阅读课本P85-P87后填写:温度和温标温度的测量标准叫做、常用的有温标和_温标摄氏温标:规定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_______为零摄氏度(0℃);_______为100摄氏度(100℃)、在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分,为1摄氏度(1℃)、4、温度的读法:人体的正常体温记作“37℃”,读作" __”,漠河镇的最低气温达到过“一52、3℃”读作“ _”或者“ ”、5、热力学温度T与摄氏温度t之间的数量关系是:例如:沸水的温度是100℃,相当于___K。
二、用温度计测量温度1、活动3:正确使用温度计a、在测量前:①观察它的,并判断出是否适合所测物体的温度、②认清它的,以便你能按要求准确读数、b、在测量时:①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一段时间,直到当温度计中的液面时再读数、②如测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碰到容器的,也用温度计搅动被测的液体; c、在读数时:①温度计的玻璃泡离开被测物体(体温计除外);②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上表面,不可斜视。
2、探究活动:用温度计测水温实验操作:(1)、取三杯冷热程度不同的水,将其编号,先用手背轻轻碰一下杯的外壁,感觉一下水的温度,估计每一杯水的温度、(2)、用温度计进行实际测量,将测得的温度和你估测的温度记录在课本P88的同一表格中进行对比、被测物体估测温度t/℃实测温度t/℃热水温水冷水3、用体温计测体温体温计与实验室温度计的区别:实验室温度计体温计量程分度值内部构造内径均匀玻璃管下端有一个缩口外形一般是圆柱形______形,利用了光的折射原理使用时严格按照规则使用前要先_____几下。
沪粤版初中物理八年级4.1从全球变暖谈起学案

沪粤版初中物理八年级 4.1 从全球变暖谈起学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幼儿园教师,我对于如何设计一节有趣、有益的课程有着自己的理解和实践。
在设计本节课“从全球变暖谈起”的学案时,我的设计思路是以情境引入,让学生了解全球变暖的原因、危害和应对措施,从而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全球变暖的原因、危害和应对措施。
2.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他们保护地球的责任感。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全球变暖的原因、危害和应对措施。
2. 重点: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环保意识。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地球仪、温度计。
2.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
四、活动过程1. 情境引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全球变暖的纪录片,让学生了解全球变暖的现象和危害。
2. 知识讲解:利用地球仪和温度计,讲解全球变暖的原因和危害。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思考如何应对全球变暖,并将讨论结果进行分享。
4. 实践环节:让学生设计一份环保标语,并上台展示,以此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五、活动重难点1. 重点:让学生了解全球变暖的原因、危害和应对措施。
2. 难点: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环保意识。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案设计,我发现学生们对全球变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且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但在实践环节,部分学生表现出一定的紧张和害怕,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引导和鼓励。
2. 拓展延伸:可以组织学生们参加环保活动,如植树、垃圾分类等,将课堂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设计本节课“从全球变暖谈起”的学案时,我深刻认识到有几个关键细节需要重点关注。
情境引入的设计必须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对全球变暖产生浓厚的兴趣。
知识讲解环节要充分利用教具,如地球仪和温度计,以直观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全球变暖的原因和危害。
沪粤版初中物理八年级4.1从全球变暖谈起教案

沪粤版初中物理八年级4.1 从全球变暖谈起教案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我深刻认识到环保教育的重要性,因此,我设计了这节以“从全球变暖谈起”的环保教育活动。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和互动式教学法,通过引入实践情景,让孩子们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全球变暖的影响,从而引发他们对环保的思考。
活动的目的是让幼儿了解全球变暖的原因和危害,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行动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全球变暖的原因和危害。
2. 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和行动力。
3. 提高幼儿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了解全球变暖的原因和危害。
难点:如何让幼儿理解并行动起来,积极参与环保活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地球仪、图片、视频等。
2. 学具:画笔、画纸、环保小手册等。
五、活动过程1. 引入实践情景:通过播放一段关于全球变暖的视频,让孩子们直观地感受到全球变暖的影响。
2. 讲解全球变暖的原因和危害:借助地球仪和图片,向孩子们讲解全球变暖的原因和危害。
3. 互动讨论:让孩子们分成小组,讨论如何应对全球变暖,并鼓励他们提出具体的环保行动。
4. 制作环保手册:让孩子们用画笔和画纸制作环保手册,将他们讨论的环保行动记录下来。
5. 分享和展示:每个小组将自己的环保手册展示给大家,并分享自己的环保行动。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让幼儿了解全球变暖的原因和危害。
难点:如何让幼儿理解并行动起来,积极参与环保活动。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同时,我也会积极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也能够关注环保教育,共同培养孩子们的环保意识。
我还会组织一些实践活动,让孩子们能够亲身体验环保行动,从而更好地理解环保的重要性。
总的来说,我相信只要我们持之以恒,就能够培养出一代有环保意识的青少年,为我们的地球做出贡献。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我选择了视频这一媒体,以全球变暖的实践情景作为活动的起点。
视频中的画面直观地展示了全球变暖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生活的影响,如海平面上升、极地冰川融化、极端天气增加等。
从地球变暖谈起沪粤版八年级课件

甲: 冻(冷)死了! 乙: 热死我了!
从地球变暖谈起沪粤版八年级
3
从地球变暖谈起沪粤版八年级
4
• 我们在生活中用冷、热、凉、烫
等有限的词来形容物体的冷热程度。 但是这样的形容非常的粗糙,开水 和烧红的铁块都是好烫,但是它们 烫的程度又有很大的区别,所以, 在物理学中,为了准确的描述物体 的冷热程度,我们就引入了温度这 一概念。
第四章 物质的形态及 其变化
4.1 从全球变暖谈起 4.2 探究汽化和液化的特点 4.3 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4.4 升华和凝华 4.5 水循环与水资源
从地球变暖谈起沪粤版八年级
1
冰山熔化,海平面上升; 长期干旱,土地干裂; 树木干枯,易发生火灾
从地球变暖谈起沪粤版八年级
2
请各用一句简短的话描述甲、乙同学此时的感觉。
单位:开尔文 简称:开 ②热力学温标的规定:
符号: K
A.绝对零度:是温度的起点,大小为—273℃。 它是物质低温的极限值。
当接近绝对零度时,许多物质的性质会发生变化
B.每1开的大小:每1K的大小与每1℃大小相同
★ 热力学温度(T)与摄氏温度(t)之间的关系:
T=273+t
从地球变暖谈起沪粤版八年级
从地球变暖谈起沪粤版八年级
14
20
记作12℃
10
读作12摄氏度
0
从地球变暖谈起沪粤版八年级
15
39
记作38.2℃
38
读作38.2摄氏度
37
从地球变暖谈起沪粤版八年级
16
记作-4 ℃
负4摄氏度 或零下4摄氏度
读作
0
10
从地球变暖谈起沪粤版八年级
17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八年级物理下册从地球变暖谈起教案2 沪粤版
课程目标
1.知道物质的形态.2.理解温度的概念.3.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4.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一、备课要点
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2.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3.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
重点:温度的概念及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难点:温度计的分度方法及测温原理.
二、导入新课情境:“冷”和“热”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寒冬腊月,我国北方的哈尔滨在展现冰灯奇景.而南方的海南岛却仍鲜花盛开,新疆沙漠地区在盛夏
时节“早穿皮袄午穿纱,怀抱火炉吃西瓜”.你知道为什么会有这些差异吗?
三、知识点击
1.地球气候变暖,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影响
全球气候近20年来已明显变暖.按照目前二氧化碳的增长情况,到2050年,全球平均气温将上升1℃~3.5℃,到2102年,地球表面的温度将比1990年上
升6℃.气候变暖,将会出现:长期干旱,土地干裂;冰山熔化,海平面上升;树木干枯,经常出现森林火灾,这些将严重地影响人类的生活.
2.物质的形态
自然界中物质常见的形态有固态、液态和气态,不同的物质在不同的温度下将会发生物态之问的变化,例如:钢锭在高温下变成钢水;火山爆发时,岩石变成岩浆;干冰变化成二氧化碳气体等.除了常见的固态、液态、气态三种物质形态外,科学家还发现物质还有:第四态,叫做等离子态;第五态,叫做中子态.
3.温度和温标
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温度的测量标准叫做温标.常用的有摄氏温标和热力学温标·
摄氏温标:规定纯净水结冰时的温度为零摄氏度(0℃);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纯水沸腾时的温度为100摄氏度(100℃).在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摄氏度(10℃).常用的温度计上的温标符号为℃,表示采用的是摄氏温度.
4.温度的读法
例如,人体的正常体温记作“37℃”,读作"37摄氏度”,漠河镇的最低气温达到过“一52.3℃”读作“负52.3摄氏度”或者“零下52.3摄氏度”.
注意:温度的单位“摄氏度”不能分开读,例如20℃不能读作“摄氏二十度”,单位符号书写时要注意格式,字母左上角的小圆圈,既不能漏掉,也不能分开或者位置不对.
5.温度计
(1)作用:温度计是测量物体温度的仪器.
(2)原理: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里面的液体通常是水银或酒精.
(3)构造:常用温度计的基本构造是:玻璃外壳、毛细管、玻璃泡、刻度及温标.
(4)使用方法:
a.在测量前
①观察它的量程
温度计量程是指它能测量的温度范围,即最高能测多高的温度,最低能测多低的温度-如果待测物体的温度超过这一范围,不但测不出温度值,而且还可能损坏温度计.例如体温计的量程是35℃~42℃,一般寒暑表的量程是-30℃~50℃,实验用温度计的量程是-20℃~110℃.使用温度计以前要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并判断出是否适合所测物体的温度.
②认清它的分度值
温度计的分度值反映了温度计的准确程度.例如体温计的分度值为0.1℃,它的准确程度为O.10℃,0.1℃以下的靠估计,实验用的温度计分度值是1℃,它准确到1℃,l℃以下靠估计,使用温度计前要认清它的分度值,以便你能按要求准确读数.
b.在测量时
在测量时:①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一段时间;②如测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碰到容器的底部或侧壁,也不能用温度计作搅动器来搅动被测的液体;③当温度计中的液面不再升高或降低时再读数.
c.在读数时
在读数时:①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物体(体温计除外);②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上表面相平;③对于体温计的读数,视线要与体温计垂直,且转动体温计到读数最清楚的位置.
6.常用温度计的比较
7.热力学温标
热力学温标:以-273℃(精确值为-273.15℃)作为温度的起点,叫做绝对零度,热力学温标的单位叫开尔文,简称开,符号为K.1K的大小与1℃的大小相同.热力学温度T与摄氏温度t之间的数量关系是:T=273+t.
例如:沸水的温度是100℃,相当于多少开?
解:T=273+t=273+100=373(K)
四、探究活动
活动内容一
实验项目:1.估测水的温度2.测量水的温度
实验操作:1.取几杯冷热程度不同的水,将其编号,先用手背轻轻碰一下杯的外壁,感觉一下水的温度,估计每一杯水的温度.
2.用温度计进行实际测量,将测得的温度和你估测的温度记录在同一表格中进行对比.
3.与其他同学交流怎样正确使用温度计,并将交流的情况汇总,归纳总结出正确使用温度计的步骤和方法.
实验设计:设计记录测量结果的表格.
交流合作:l。
你用的温度计是利用什么规律制成的?
2.使用温度计时应注意些什么?
活动内容二
提供情景:用四个相同的杯子装入温度不同的水,请两个同学上来用手试水温,说出温度从高到低的顺序,结果是A、B、c、D.
提出问题:1。
B和c杯子里的水温相同,为什么两位同学都说B杯中的水温比c杯中水温高,凭感觉能否准确判断水的温度?
2.有一只口服液小瓶,大家讨论一下,能用这只小瓶分辨出桌面上的四杯水哪杯温度高?哪杯温度低吗?
大胆猜想:能,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还需要一些器材如吸管;将小瓶进行改进,使它能测出具体的温度值等.
探究准备:圆底烧瓶、软木塞、细玻璃管、大烧杯、带红颜色的水、热水。
探究过程:1.在软木塞中穿个孔,穿入玻璃管.
2.在圆底烧瓶中装满红色水,把软木塞盖住,记下玻璃管中液面的水位的高度.3.在大烧杯中装上半杯热水.
4.将圆底烧瓶放人热水中,观察玻璃管中水位上升的高度.
记录信息:圆底烧瓶中的水受热会膨胀.
交流总结:1.玻璃管中的水面上升明显.
2.玻璃管中的水面上升后超过管子的长度,水流出来了.所以要注意不要超过范围.
3.软木塞不塞紧,水面上升不明显.
4.在玻璃管旁刻上刻度就可以测出具体的温度值.
例1:(xx·广东广州)医用水银温度计使用后的消毒方法是( )
A.放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烤 B.放在沸水中煮
c.用清水冲洗 D.用医用酒精擦试
解析:A选项,放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烤,不行.体温表的量程是35℃~42℃,而火焰的温度远高于42℃,放在火焰上烤,很容易使温度计示数超过其量程,会损坏温度计.B选项,放在沸水中煮,不行.因为体温表的量程是35℃~42℃,最大只能测42℃,而沸水的温度是100℃,超过量程,会损坏温度计.C选项,用清水)中洗,不行.因为清水不能杀菌.D选项,用医用酒精擦试,行.因为酒精能杀菌.答案:D
例2:(xx·湖南长沙)某同学取出一支示数为39.6℃的体温表,没有将水银甩回玻璃泡而直接测量自己的体温,若他的实际体温是36.6℃,则测出来的体温是( )
A.36.6℃ B.39.6℃ C.3℃ D.76.2℃
解析:本题考查体温表的使用规则,体温表的示数为39.6℃,没有将水银甩回玻璃泡而直接测量自己的体温,违反了体温计的使用规则.由于体温计玻璃泡上方的缩口非常细,水银柱收缩不回去,仍指示原来的示数,为39.6℃.答案:B
课外活动:
“城市热岛”现象一般都比较明显,其原因有多方面,可以指导学生通过阅读科普资料、外出调查访问、上网等搜集一些信息,写成调查报告的形式,然后进行相互交流。
“城市热岛”的主要原因有:城市高楼林立,不易通风散热;
城市建筑物大多用水泥、瓷砖等建筑材料,而这些材料吸热后容易升温;城市路面用柏油、水泥等材料铺成,阻隔了地面下水分的蒸发,不易利用水的蒸发来散热;还有人口稠密、玻璃外墙的光污染等等.25742 648E 撎38521 9679 陹]34587 871B 蜛2 AQ21107 5273 剳- 37628 92FC 鋼34141 855D 蕝X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