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册

合集下载

五年级语文上册10.2琥珀教案长春版

五年级语文上册10.2琥珀教案长春版

10.2 琥珀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课点1.学会12个生字,理解“琥珀、飒飒、拂拭、热剌剌、前俯后仰、吞没、汹涌、黏稠、推断、松脂等词语。

2.理解科学家是如何想象这块琥珀形成的过程以及这样想象的依照。

3.领会文章的表达次序。

4.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二)能力训练点1.培育学生的默读、朗诵、理解能力。

2.培育学生的想象能力。

(三)德育浸透点激发学生研究大自然神秘的兴趣。

二、学法指引(一)教师教法教师指引学生自读自悟,议论沟通并媒体,帮助学生打破重、难点。

(二)学生学法读、思、画、议、标注、沟通。

三、要点·难点·疑点及解决方法(一)要点1.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和一定具备的条件。

2.领会科学家合理想象的依照。

3.理清文章的表达次序。

(二)难点理解科学家想象的依照。

(三)疑点这块琥珀对于研究昆虫有何价值呢?(三)解决方法议论、沟通并媒体(琥珀的图片、动画显示形成过程)和感情朗诵理解课文内容。

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一)教师活动设计1.组织学生阅读、思虑、议论、沟通。

2.借助电教媒体帮助学生理解。

(二)学生活动设计1.自学、议论、沟通。

2.感情朗诵课文。

五、教课步骤第一课时(一)揭露课题,怀疑揭题,板题。

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学生可能提出:琥珀是什么?它是如何形成的?谁发现的?)(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课文,教师出示要求:1)读准字音,读禁止的借助工具书或咨询老师和同学。

2)边读边画出带生字的词,联合语言环境加以理解。

3)思虑:琥珀是什么?课文讲了相关琥珀的哪些内容?琥珀有何特色?2.小组内议论沟通。

3.集体沟通。

1)自己拿禁止的字音或不理解的词虚心向班上任何一位同学讨教,答对者给小组加分,激励同学自学、长进的意识,加强小组荣誉感。

在同学沟经过程中,教师合时指引点拨。

2)第3个思虑题,小组议答,全班沟通。

(琥珀是古代松柏树脂的化石。

本文所讲的琥珀里面裹着一个苍蝇,一个蜘蛛,并且这两个小东西的“腿的周围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课文主要讲了依据一块裹有苍蝇和蜘蛛的琥珀想像这块琥珀形成和发现的过程,并且判断它在科学上的价值。

五年级语文上册1.1林海教案长春版

五年级语文上册1.1林海教案长春版

林海一、教材简析:《林海》这篇课文是长春版小学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一板块的第一课,课文选自老舍访问内蒙时写下的游记《内蒙风光》。

这一板块的主题是秀丽山河。

本文作者就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兴安岭的美丽风光,抒发了自己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

并有景展开联想,赞美了大兴安岭在祖国经济建设方面起到的巨大作用。

这篇散文景丽、物美、情挚。

读后,令人不由得产生一种亲切舒服的感觉。

景丽。

老舍先生宛如一位技艺精湛的丹青妙手,在他的笔下,大兴安岭的山势是“横着的,顺着的,高点儿的,矮点儿的,长点儿的,短点儿的……”绵延起伏,温柔可亲。

他写林海,工于调色,在他的调色板上,绿色是那样变化无穷:“深的,浅的,明的,暗的,绿得难以形容。

”特别是“在阳光下,大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不是像海边的浪花吗?”这一囊括比喻、拟人、反问三重修辞格的句式,简直给我们描绘出一幅立体、绚丽的画卷,使人感到一种说不出来的美。

他写花更具特色,你看:“青松作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

”恰当的比拟,敏锐的观察,绘声绘色的描绘,美不胜收,妙不可言,怎不令人折服?物美。

作者从千山一碧、万古长青的林海,联想到广厦、木材,直至日用家具,“有多少省市用过这里的木材呀!”此句将大兴安岭同祖国各地紧紧联系在一起,使人感到了它的存在,认识到它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所起的举足轻重的作用,“亲切、舒服”之感顿涌心头。

情挚。

通览全文,字里行间处处流露出作者的一腔赞美之情。

作者正是凭借这真挚的感情,讴歌了大兴安岭,讴歌了绿色宝库——林海。

“所以,我们美丽的兴安岭真是越看越可爱!”由此可见,老舍笔下的林海,景丽、物美、情挚,构成了文章鲜明的特色,给人以清新、流畅、亲切、舒服之感,其艺术魅力、感染力极深。

二、编写意图: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使学生进一步感受祖国自然风光的美,并了解自然资源在祖国建设中的作用;二是引导学生欣赏著名作家老舍先生质朴而优美的语言。

三、理清脉络:全文先总起,后分述,先写我初入大兴安岭的总印象,再从“岭”、"林"、“花”这三个方面分述所见,又从大兴安岭与祖国建设分述所思,从而具体表现了大兴安岭的美丽风光和巨大贡献。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0.3、荔枝图序 ▎ 长春版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0.3、荔枝图序 ▎ 长春版

文本解读:《荔枝图序》是一篇介绍荔枝特点的说明文,是白居易为他身边画工所绘的荔枝图写的一篇序。

图和序的目的,正如白居易所说“为不识者与识而不及一二三日者”而作。

文章运用简洁的语言将荔枝的形、色、香、味等特点描绘得栩栩如生,为我们展示了荔枝独特的风采。

课前准备:1.搜集、整理与白居易相关的信息,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

2.朗读课文,预习本文生字词,扫除朗读障碍。

3.借助工具书及课下注释,试疏通文意,初步感知文章内容。

相关课程标准:“能够阅读浅显文言文,并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及“通过诵读,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学习目标:1.正确熟练的朗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2.疏通文意,理清作者写作思路。

3.学习条理清晰的说明顺序及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说明语言。

评价任务:1.通过自学,能够掌握课文相关的文学常识。

2.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

3.小组合作交流,体会本文层次清晰的说明顺序。

4.课下写作,借鉴文章写法,培养学以致用的能力。

学习过程:一、抛砖引玉,导入新课1.出示荔枝的图片及苏东坡的《惠州一绝》,导入新课。

学生活动:⑴学生欣赏图片。

⑵齐读《惠州一绝》。

2.明确学习目标:学生齐读,明确学习任务。

3.认识一位作家:(指名简介作者,其余学生补充,教师出示课件归纳。

)学生1:白居易:字乐天,晚年自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

学生2:他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提出了“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观点。

学生3:他一生作诗很多,以讽喻诗最为有名,语言通俗易懂,被称“老妪能解”。

代表作品有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等。

著有《白氏长庆集》。

4.了解一种文体:序: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一般写在著作正文之前的文章。

有作者自己写的,多说明写书宗旨和经过,也有别人写的,多介绍或评论本文内容。

《荔枝图序》是作者为他身边画工所绘的荔枝图写的一篇序。

长春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教案

长春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教案

长春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教案学习目标★有感情地朗读陆游写的这首爱国诗。

★背诵和默写课文。

★在拓展阅读中体会陆游的诚挚的爱国情怀。

教学准备★教师制作课件.学习过程一、诵读全书,感悟诗语音韵美.师 (板书:秋)秋在很多文人的眼中是凄凉的,伤感的.伟大的爱国诗人陆游(板书:陆游)面对秋夜(板书:夜)迎着习习凉风,他伤感(板书:感)什么呢?我们来学他写的一首诗,拿出本子,和老师一起把课题完整地写下来。

师:凭感觉,你认为这个题目该怎么读?(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师:出现了好几种停顿的读法,到底哪一种恰当呢?我们理解了这个题目的意思就知道了.我们看,这个“晓"指什么?生:“晓”是指天亮的意思。

师:整个题目呢?生:秋天的后半夜,将要时候,陆游走出篱笆做成的门迎着习习的凉风深有感慨。

师:把题目的意思自由讲一讲。

(全体学生练讲诗题目的意思)师:根据题目的意思,我们能够再来读一读课题。

生:(齐)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师:我们学古诗离不开一个“读”字,请同学们放开嗓子读课文,多读几遍,读准没个字音,把这首诗读顺口为止。

生:(自由朗读)师:(大屏幕显示诗)我请几位同学读一读诗.师:这首诗中有两个生字,请同学们抄一抄。

抄写完后再自己读一读,读到背诵出为止。

生:(抄生字,并且背诵.)师:(巡视)老师发现有好多同学都已经背诵出来了。

少儿好记性,咱们是应该趁这大好时光多背诵一些诗词名句.我们一起背一遍。

二、理解诗意,领悟诗语精练美。

师:读了好多遍诗,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你看到的画面吗?咱们能够借助书上重点词语的解释(板书:释)请同学们读一读这些解释。

生:(自由读)师:我们能够尝试着把自己从诗中读到的画面说一说。

生:(自由练说,教师巡视)师:谁能把第三句的画面说清楚。

(发现有几位学生举手,指一名学生上讲台说)生:“在金兵统治地区的人民受尽了折磨,眼泪都哭干了。

长春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表达: 画里有“话”

长春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表达:  画里有“话”
2.表达清晰,语言流畅,观点鲜明。
教学准备、资源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同学们喜欢漫画吗?通过看漫画你有什么收获?今天我们来欣赏几幅漫画,看一看在这些漫画里有什么“话?”
二、观察漫画,表达观点。
1.教师出示漫画,然后让学生观察漫画,然后说一说从漫画上你知道了什么?先独立思考,再练习说一说漫画上的内容。
2.在小组内练习说一说,先说清漫画的内容,然后让学生发表自己对漫画的看法。
3.全班交流,说一说画面上的内容,然后说一说你的观点,想:作者的用意是什么?学生讨论,明确几幅漫画要表达的观点。
4.联系生活中的事例谈自己的感受,也可大胆想象故事情节。
5.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表达自己的见解,帮助学生打开思路。
三、学生写习作,将漫画内容写清楚,并将自己的观点表达明确。教师边巡视边指导。
四、交流评改。教师对能充分表达自己观点的习作要给予展示和鼓励,并着重指导学生将感受写清楚。
作业设计
完成习作
板书设计
表达
画里有“话”
教学反思
一分钟安全教育
1.上下楼梯不要拥挤、礼让慢行。在教室内不互相追逐疯打。
2.课间活动不要做危险的游戏,观看别人进行体育活动,要注意自己的位置是否安全,避免飞来的篮球、足球等伤及自己。
学校(五)年级( 语文 )学科教案
检查时间:验Leabharlann 执教时间:2018年月日教学单元
第五单元:走进童话
总(2)课时
课题
表达:画里有“话”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能认真观察给出的漫画,说清自己的观点。
2.能把画面上的内容写下来,而且能结合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写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教学重点及难点

整理长春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整理长春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二、直奔主题,感悟“梅花魂”
1、学生自主学习。(3分钟)
2、学生交流
3、引导分析:(这梅花,是我们……秉性才好。)
(1)秉性是什么意思?
(2)这段话讲了几层意思?
(3)从中能知道“魂”“梅花魂”指什么了吗?
4、重点探究“为什么要用梅花来比喻中华民族?”(10分钟)
(1)品读“这梅花……最有骨气的!”说说发现了什么?能用自己的话概括梅花的秉性吗?
教学设计模板
教学主题
6.梅花魂
教材版本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教材章节
第二单元
学科
语文
学段
第一学期
课堂教学实录
一、引入
1、读课题;
2、思考从疑问开始。读了课题,你能提几个有价值的问题吗?
(预设:魂是什么意思?梅花魂是什么?)
3、小结:同学们都很善于思考,围绕梅花魂提出自己的疑问,但是,文章仅仅是写梅花吗?作者要通过梅花魂表达什么感情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最能表现梅花特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段落,认真读一读,看能不能发现些什么。
5、那么,外祖父讲这段话仅仅是为了向我介绍梅花和中国人的秉性吗?
三、拓展迁移
1、借梅花寄托思乡之情,这叫借物抒情。(板书:借物抒情)情到深处,一草一物都能沟起人的相思。请同学们阅读拓展三里面的文章,想想这几篇文章和《梅花魂》有什么相同之处。(都是通过一些事物或事情表达作者的感情。)
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但认识了梅花,还了解了借物抒情的写法。你最喜欢的是什么花,你觉得它代表了什么品格,模仿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话。
整理丨尼克
本文档信息来自于网络,如您发现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您联系我修正;如您发现内容涉嫌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及时处理。

长春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宽宏大量的品德》教案

长春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宽宏大量的品德》教案

长春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宽宏大量的品德》教案【知识目标】1.了解《宽宏大量的品德》的故事情节和背景知识;2.学习领会孔子“做人,谦让为要”的道理;3.能够用朴实的语言叙述故事情节,运用自己的生活实例理解故事中的品德。

【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关注周围环境的意识,增强品德的自我意识;2.锻炼学生朴实的语言表达能力;3.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在生活中树立宽容、宽宏大量的品德;在团队合作中培养团结、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1.简单易懂地讲解孔子“做人,谦让为要”的道理;2.分析故事中仲尼的宽容、大度,让学生体会“敬而远之”的坏处;3.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宽容包容、不与人斗、与善人居等。

【教学难点】1.让学生真正了解并理解宽容、大度的内涵;2.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自我生活的重要性,培养出良好的品德。

【教学方法】1.讲授法2.互动讨论法3.观看小视频辅助教学【教学过程】一、导入1.大屏幕播放《宽宏大量的品德》的视频片段,让学生观看并感受故事中的情节。

2.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仲尼(孔子)的品德,并简单阐述孔子“做人,谦让为要”的道理。

二、讲课1.通过本篇课文的教学,让学生了解故事背景、情节、人物、结局等内容;2.重点讲解故事中仲尼的宽容、大度,让学生感受到宽容的力量;3.引导学生思考敬而远之的坏处,在讲述仲尼、季氏之间的矛盾时,教育学生不要与人斗争,而是要用宽容、大度的姿态去处理矛盾。

三、互动探究1.分组讨论:学生自己发表心中的想法,分享自己在生活中的宽容经历;2.教师牵引,引导学生在分享中,理解宽容的含义,体会宽容的力量;四、延伸拓展1.学生分组自行编排一场故事,在故事中用自己的语言体现出宽宏大量的品德;2.让学生在团队的合作中,体会到“不与人斗”的理念。

五、总结1.对课文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深化对课文的理解;2.引出结论:“有宽容心胸,才会有成功的路”。

让学生意识到生活中培养宽容的价值。

【教学评估】1.多次引导学生,通过讲解、互动等方式,引导学生体会宽容的力量,掌握孔子“做人,谦让为要”的道理;2.对学生的讨论展开评价,评估学生的语言表达、思维能力等;3.在学生自主编故事过程中,评估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长春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相濡以沫》教案

长春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相濡以沫》教案

长春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相濡以沫》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中的内容及其蕴含的道理;2.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3.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中的意思,抓住课文的重点和难点;2.提高阅读理解水平,对课文进行解读;3.培养合作精神,通过团队合作完成任务。

教学难点1.在团队合作中有良好的交流和沟通;2.提高对课文的解读和理解能力;3.学会将课文中的道理运用到生活中。

教学过程导入环节1.利用课前阅读的相关问题,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了解,进而吸引学生的兴趣;2.利用PPT或者图片等方式,向学生展示一些有关“合作”的图片或者场景,提前引起学生的思考和思考;主体部分课文理解1.课文阅读:老师在课堂上为同学们大声朗读故事,并适当强调某些段落或者情节,提高同学们的听力;2.学生回答问题:将课文中的问题与学生们分享并激励学生思考,了解课文的内容及其蕴含的道理;3.理解课文:根据学生提供的答案,帮助学生去理解课文,抓住课文的重点和难点;4.解读课文:通过让学生思考孟子“相濡以沫”的含义,启发学生去思考文章中的合作精神。

分组讨论1.团队分组:老师将全班同学分为若干团队,每个团队由3-5人组成;2.分组讨论:将团队成员分配到一个小组中,让每个小组去讨论文中的“相濡以沫”,并思考是否自己有过相类似的经历;3.团队交流:小组中讲述一个人的故事,各小组成员逐个讲述自己关于“相濡以沫”的故事,各组成员共同分享和学习;合作任务1.团队合作:每个小组共同合作,评选出其中一个同学带头去完成诸多个人无法完成的任务;2.控制耗时:任务尽量选择10-15分钟左右就可以完成的,控制任务耗费时间不要过长;3.任务完成:完成任务即任务完成,其领先人家完成任务的团队普遍被认为是群体中较为成功的团队。

结束环节1.活动总结:让学生们分享任务后的感性体验,以及对此次活动的看法和感悟;2.提供小结:在最后展示出来任务完成过程的场景以及各组的分数,以便自我反思和改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春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册1教学目标:1.掌握7个一类生字,识记7个二类生字。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及其蕴含的丰富情感。

3.感受自然美景,了解大兴安岭景物的特点,体味作者的喜爱之情,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1.了解大兴安岭景物的特点,学习课文叙述的顺序。

2.体会作者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

3.概括并体会大兴安岭景物特点,学习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有关大兴安岭的文字、图片资料。

教学时数:3课时基础知识:1.生字:峻高山峻岭、险峻、崇山峻岭俏俏货、俏丽、俏皮、俊俏桦桦树、白桦蝴蝴蝶、黄蝶矿矿石、矿物、矿产恰恰好、恰如其分、恰巧、恰当、恰似厦大厦、广厦2.多音字: 厦shà(大厦) xià(厦门)3.正音字: 摸[mō] 峻[jùn] 桦[huà]4.词语:奇峰怪石:奇形怪状的山峰和岩石。

高不可攀:攀,攀登。

高得没法攀登。

形容难以达到。

云横秦岭:云与秦岭平行,形容秦岭很高很险。

孤峰突起:孤,单独。

突起,高耸。

指单独的一个山峰高高地耸立着。

盛气凌人:盛气,骄横的气焰。

凌,欺侮。

傲慢的气势逼人。

目之所及:及,达到。

指眼睛所能看到的。

千山一碧:许许多多的山岭都是一种碧绿的颜色。

万古长青:这里指永远苍翠。

常用来比喻高尚的精神或深厚的友谊永不衰退。

椽柱:椽,放在檩子上架着屋面板和瓦的木条。

椽子和柱子。

疾驶:(车辆等)急速行驶。

疾驰¬:(车马等)奔驰。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识记生字,初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 你看过海吗?它什么样?2. 那你见过林海吗?今天就让我们随着作家老舍的脚步走入林海,看看置身其中的感觉吧!3. 出示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三、学习基础知识。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理解课文内容,梳理层次。

教学过程:一、回顾导入,自然入文。

1.作者初到大兴安岭的感觉怎样?(亲切、舒服)2.指导朗读,读出这种亲切、舒服的感觉。

3.自由读课文,思考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描写林海的?二、精读重点,领悟林海之美。

1.学习第2自然段。

(1)指读第2自然段,思考岭有什么特点?(多、美、温柔)(2)作者是怎样抓住岭的特点写的?按照“读句子—抓特点—谈理解”的步骤说说自己的理解。

(3)自由练读并读出感情。

2.自由读3、4自然段,看看林的特点是什么。

(绿而像海)3.指读第5自然段,思考这一段还写了什么?(花)(1)花有什么特点?(数量多,种类多,多姿多彩)(2)你觉得这段中哪句话写得好?读一读。

4.读最后一段,思考:作者为什么觉得兴安岭越看越可爱?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林海之美,语言之美。

第三课时教学内容:总结全文,完成课后习题。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1.有感情地配乐朗读课文。

2.指名读课文。

二、完成课后习题。

(答案如下)1.作者是从山岭、树木和花朵这三方面来写林海的。

2.作者是按照由远到近,由上到下的顺序来描写的。

3.(1)这句话是用拟人和对比的方法突出了兴安岭温柔的特点。

(2)这句话将连绵不断的山岭比作了波浪,可见森林之大,树木之多,不愧为“林海”这一称号。

(3)这句话运用了反问和比喻的修辞方法,说明了白桦树又多又美,像海边的浪花。

(4)这句话用拟人的方法把静止的景物写活了,从而充分表达了作者对兴安岭的喜爱之情。

板书设计:岭多温柔林海林绿像海热爱花繁绚丽长春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册2:买椟还珠教学目标★落实朗读,疏通文意,掌握积累文言词语;★分析故事情节,多角度概括寓意。

重点难点★在理解古文的基础上落实有节奏感的朗读★多角度分析理解寓言,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教法指导★读寓言——借助多种形式朗读,疏通文意,概括情节。

★品寓意——分析故事人物形象,谈谈对寓意的理解、认识。

★写寓言——从郑人的角度来重新改写寓言故事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前一阶段,我们学习吟诵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词,感受古人“寄情山水”的情怀,今天来接触凝结古人智慧的另一种载体——古代寓言。

二、指导学习《买椟还珠》(一)读寓言1、出示古文语段——请同学们根据注释散读古文,读给同桌听,请划分节奏停顿2、请一位同学朗读,正音,标停顿请同学评点其朗读,并示范朗读,落实节奏停顿;同桌对译,再读古文,有哪些字需要积累落实,或者有哪些字无法解决需要提出交流,落实一些文言实词;教师示范朗读——学生散读——学生代表朗读(请朗读的同学,读出古文感觉来)——全班齐读(二)品寓言1、故事的起因是:楚人“卖其珠”落实“珠”的含义:价值连城的明珠为了“卖珠”,他做了哪些准备工作?——为木兰之柜,薰以……缀以……他为什么要这样做?想象一下他会有怎样的神情、动作、心理?——请为楚人设计一段内心独白:(四位同学一组,一人记其余几人补充想象,一人朗读)(用儿童的语言去消化故事,检查学生是否读懂故事,考查学生语言的表达与运用能力)2、学生交流写作片断——2-3人,可借助动作、神情来表达心理活动,读出楚人的踌躇满志来(注意引导学生,“珠”的价值远胜于“椟”,这样做是为了抬高明珠的身价,使明珠包装华美更易卖出,包装再华美也只是用以彰显明珠价值的附属品……)3、故事的结果是: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讨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楚人此时的心理活动会是怎样?郑人最终是取“椟”而舍“珠”了,你如何看待他的选择?——参考点:楚人的过度包装使得喧宾夺主;郑人舍本逐末,取舍不当4、古文可概括为成语:买椟还珠,作者(战国,韩非)引出寓言:用简单的小故事,讲一个深刻的道理作者写这个故事的意图是:?——讽刺了那些舍本逐末,不分主次的人再读古文,思考我们可以从中获得哪些启示?——形式可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我们不能只看到形式,而忽略了内容;要分清主次,不能舍本逐末……5、小小的故事蕴含着古代先哲大大的人生智慧,再来读一读这则智慧的结晶你还知道哪些成语寓言?三、布置作业(一)展开丰富想象(二选一)1、补充郑人的言行心理,将古文改写为200字左右的故事2、为故事设计情节,编写一幕简单的课本剧(二)积累2个寓言故事,准备课前两分钟演讲主题(二选一)1、“引经据典”,介绍寓言/成语故事,并根据寓意谈谈启示2、“寓意一点通”,2-3人表演故事,请同学猜出其寓言典故长春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册3:相濡以沫教学目标:1.认识3个生字,会写2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会讲这个寓言故事,了解“相濡以沫”的寓意,会用这个成语。

教学重点:熟读背诵课文,理解文意教学准备:挂图、有条件的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备课人:初鹏备课时间:上课时间: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自己读课文,读正确2、教师范读,注意断句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3、学习生字:濡沫涸4、练读课文,读熟练二、学习课文1、借助书下注释,试着自己讲讲课文的意思2、指导理解文意1)泉涸:涸:干涸,泉水干枯的意思2)鱼相与处于陆:(许多)鱼一起(就)呆在陆地上。

相与:表示同时同地做某件事。

可译为“共同”。

于:在3)相呴以湿:(它们)互相哈气用来湿润(对方)。

呴:张口呼气;嘘气。

以湿:使湿润。

4)相濡以沫:互相用水沫(使对方)沾湿。

3、朗读背诵课文4、总结:庄子是一个洒脱的人。

庄子的意思其实是说,与其两人身处困境,相濡以沫,相扶前行,不如大家都开开心心,没有身入困境,也彼此从来不曾认识对方。

三、拓展阅读【原文】“ 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

人之有所不得与,皆物之情也。

彼特以天为父,而身犹爱之,而况其卓乎,人特以有君为愈乎己,而身犹死之,而况其真乎?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呵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

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

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

”【译文】死生是天命,人世有夜昼的永恒是自然。

人对此不能参与其中,这都是事物的常情。

那人只把天当作父亲,还终身很爱戴它,何况那卓越的真人呢?人们只认为国君胜过自己,还终身很情愿为他去死,何况那真人呢?水源干枯了,鱼儿一起在陆地上,用湿气互相呼吸,用口沫互相沾湿,还不如在江湖里互相忘掉。

与其称颂尧而谴责桀,不如把两者忘掉来归化那道。

天地赋予形体让我承受,赋予生命让我劳累,赋予衰老让我安逸,赋予死亡让我安息。

所以把自己活着看作是乐事,也就是把自己死去看作是乐事了。

四、布置作业:语文书后给出了四个成语“杞人忧天”“塞翁失马”“画蛇添足”“铁杵磨针”,查找资料了解这几个寓言的内容,并了解寓意。

板书设计:相濡以沫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呵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