牦牛
关于牦牛相关

地理分布牦牛是中国的主要牛种之一,仅次于黄牛、水牛而居第三位。
牦牛牦牛自古至今是青藏高原牧区的优势种家畜和当家畜种,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牦牛是牛属动物中,能适应高寒气候而延续至今的珍稀畜种资源,是世界动物中地理分布很有限的少数家畜之一。
全世界现有牦牛1400多万头,大都分布在中国青藏高原及其周围海拔3 000m我国是世界牦牛的发源地,全世界90%的牦牛生活在我国青藏高原及毗邻的6个省区。
其中青海490万头,占全国牦牛总数的38%,居全国第一;西藏390万头,占30%,居全国第二;四川310万头,占23%,居全国第三;甘肃88万头,占7%,居全国第四;新疆17万头,占1.3%,居全国第五;云南5万头,占0.4%,居全国第六。
据记载,百年前野牦牛分布范围较广,占据了喜马拉雅山北坡,昆仑山及其毗邻的山脉。
近几十年的野外调查则表明,由于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野牦牛分布范围已缩小至海拔4000——5000米的雅鲁藏布江上游、昆仑山脉、阿尔金山脉和祁连山两端环绕的约140万平方公里的耸山寒漠中。
据估计,我省野牦牛数量目前约在近万只以内。
以往野牦牛在本省的分布区较为广泛,但由于无计划的乱猎,至使分布区日渐缩小。
据调查以往在柴达木盆地以南,青藏公路以东的范围内,野牦牛的活动也是相当普遍,但至今为数已经不多。
目前只在青藏公路以西,柴达木盆地南部和北部还较丰富的野牦牛资源。
另外在天峻县西北阳康地区(与乌兰县交界一带)还分布着少量的野牦牛。
青藏高原牦牛:有野牦牛混群,体形高大,生产性能高,屠宰率52%,净肉率42%,早期生长快;4~5月产乳量最高,6月后产乳量下降,平均日产奶 1.25~1.79kg,乳脂率6.37%;产粗毛0.72kg,绒毛0.71kg;阉牛驮运50~100kg,日行30km,乘骑奔跑速度快,达294m/min。
其中:毛色多为黑褐色,占71.8%,嘴唇、眼眶周围和背线处的短毛为灰白色或污白色。
青海高原牦牛产于青海南部、北部两高寒地区,包括果洛藏族自治州和玉树藏族自治州两个州的十二个县,黄南藏族自治州的泽库县和河南蒙古族自治县,海西蒙古族藏族哈萨克崐族自治州的天峻县和格尔木市唐古拉山公社,海北藏族自治州的祁连县和海南藏族自治州的兴海县西的公社,大多在海拔3700m,甚至4000m以上的高寒地区。
牦牛

牦牛是高寒地区的特有牛种,草食性反
刍家畜。牦牛是世界上生活在海拔最高 处的哺乳动物。主要产于中国青藏高原 海拔3000米以上地区。适应高寒生态条 件,耐粗、耐劳,善走陡坡险路、雪山 沼泽,能游渡江河激流,有“高原之舟” 之称。
牦牛
中文学名:天祝白牦牛
门:脊索动物门
纲:哺乳纲 目:偶蹄目 科:牛科 属:牛属
野牦牛
问题
1牦牛主产于哪里?
主要产于中国青藏高原海拔3000米以上地区。
2牦牛什么门,纲,目,科,属,种?
中文学名:天祝白牦牛 门:脊索动物门 纲:哺乳纲 目:偶蹄目 科:牛科 属:牛属被称为
“神牛”,黑牦牛代表着 “神圣、正义、 威严、力量、权威”,白牦牛是“吉祥、 平安、善良、美好” 的象征。牦牛的肉经 过盐卤,切成薄片,拌上辣椒不失为一道 好的下酒菜,当然,酒要喝当地的青稞酒。 牛全身都是宝,肉可食,皮可缝制成衣, 靴、袋等。牛头可加工成工艺品,牛尾可 制作成弹扫灰尘的扫帚,牦牛因其常年生 活在海拔几千米米以上地区,这些地方生 长着许多野生药种如贝母、虫草等,牦牛 常食这些药材,其肉鲜美无比,杀后可炒 红烧、清沌或凉晒成千巴等,其咪独特。
种:牦牛
‘‘高原之舟”
牦牛的用途
牦牛全身都是宝。藏族人民衣食住行烧耕都
离不开它。人们喝牦牛奶,吃牦牛肉,烧牦 牛粪。它的毛可做衣服或帐篷,皮是制革的 好材料。它既可用于农耕,又可在高原作运 输工具。牦牛还有识途的本领,善走险路和 沼泽地,并能避开陷阱择路而行,可作旅游 者的前导。
牦牛的特点
牦牛肉
俗称“万能种”的牦牛终身无劳役,逐水草而居的
半野生放牧方式、原始自然的生长过程,一生中摄 入大量的虫草、贝母等名贵中草药,使牦牛肉质细 嫩,味道鲜美。牦牛肉富含蛋白质和氨基酸,以及 胡萝卜素、钙、磷等微量元素,脂肪含量特别低, 热量特别高,对增强人体抗病力、细胞活力和器官 功能均有显著作用。牦牛肉极高的营养价值是其他 牛肉所无法比拟的,《吕氏春秋》载“肉之美者, 牦象之肉”,在当今港澳和西欧市场上,牦牛肉被 誉为“肉牛之冠”。牦牛肉以富含蛋白质和低脂肪 而名列肉类前茅,是国际市场上稀少的高级肉类, 它以名、优、稀、特征服了世界各地的消费者
最新-高原动物——牦牛作文优秀6篇

高原动物——牦牛作文优秀6篇我在四川看见了牦牛,牦牛比我们湖南的牛要矮要肥,有黑色的、白色的,牦牛有长长的'毛,都要拖到地上了,因为它生活在高原上很冷,所以它就长了长长的毛,就像穿了一件厚厚的皮袄。
牦牛的角好漂亮啊!它可以做鱼、烟斗、痒痒勺还有许多的装饰品。
我看上了一个烟斗,可是妈妈没有给我买。
牦牛肉也很好吃,导游告诉我们牦牛是世界上没有污染的三大动物食品之一,它全身都是宝。
高原动物——牦牛作文1如果你走进甘南藏族自治州,就会看见碧绿的草原上有很多黑色的棋子在不停地移动,你猜那是什么?告诉你吧!是高原之舟——牦牛。
牦牛的毛又厚又长,可以抵御严寒;角又大又弯,呈弓形,可以赶走敌人;一双尖尖的耳朵隐藏在长长的毛里,很难被人发现;鼻子又大又黑,在寒冷的天气里,鼻孔冒着热乎乎的。
气;蹄子很大,好似一块乌黑透亮的铁块;一条硬鞭似的尾巴不停地赶走身边的蚊蝇。
牦牛的颜色不同,命运就自然而然的不一样了,比如黑色,或者黑白相间的,被人们养大之后,就会卖到市场上,随后被宰杀。
然而白色的却大不一样,他们被人们当做神,养在家里,绝不卖出去,这让我知道了一个道理:物你别看牦牛高大威武,其实他们一个个都胆小如鼠,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告诉你吧!有一次,我和爸爸、妈妈来到桑科草原上,看见几头牦牛在静静地吃草,我们就小心翼翼地站在旁边仔细观察,生怕遭到牦牛的攻击,过了一会儿,我们发现牦牛一点也不可怕,于是,我们壮着胆子慢慢走向那群牦牛,突然牦牛叫了一声,我们刚要逃走,可是它们先跑掉了。
我们这才知道,原来,牦牛也怕生人。
虽然牦牛很胆小,但是你也不要追赶它们,因为如果你把它们追急了,以它们那极快的速度,和老虎见了也要让三分的大角,合起来杀伤力也不是开玩笑的。
牦牛最大的用途就是可以让人骑在背上,这样不要说大草原了,就是在世界上攀爬起来有高难度的喜马拉雅山都不在话下,所以牦牛爬高山的时候比奔腾的马儿还要实用,就是因为有平常动物都没有的这个特点,人们才把牦牛叫做“高原之舟”。
中国主要牦牛品种(类群)分布在哪些地区

中国主要牦牛品种(类群)分布在哪些地区1、四川九龙牦牛分布:四川省九龙、康定等地。
主要特性:分为高大和多毛两个类型,毛多型产绒量比一般牦牛高5-10倍。
额宽头较短,额毛丛生卷曲,公母有角,角间距大。
四肢、胸前、腹侧裙毛着地,全身被毛为多(3/4)黑色,少数黑白相间。
母牛初配年龄为2-3岁,公牛为4-5岁,一般3年2胎,繁殖率为68%,成活率为62%。
2、四川麦洼牦牛分布: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主要特性:被毛全黑为主。
头大小适中,额宽平,额毛丛生卷曲,绝大多数有角,角尖略向后、向内弯曲。
颈较薄,髻甲较低而单薄,背腰平直,腹大不下垂,尻部较窄略倾斜。
成年公牛平均剪毛量为1.4kg,母牛为0.4kg。
公牛肩毛平均长38cm,股毛平均长47.5cm;裙毛平均长37cm,背毛平均长10.5cm,尾毛长者超过60cm,公牛初配年龄3-4岁,母牛3岁,3年2胎,繁殖成活率为44%。
3、青海高原牦牛分布:青海省南、北部的高寒地区。
主要特性:该牦牛由于混有野牦牛的遗传基因,因此带有野牦牛的特性,结构紧凑,黑褐色占72%,嘴唇、眼眶周围和背线处短毛,多为灰白色或污白色。
头大,角粗,母牛头小,额宽,有角髫甲高长而宽,前躯发达,后躯较差,乳房小,成碗碟状,乳头短小。
成年公牛平均体高为129cm,母牛为111cm,平均体重分别为440kg和260kg。
成年阉牛屠宰率为53%,净肉率为43%。
公牛2岁性成熟,母牛为2-2.5岁,繁殖成活率为60%,1年1胎占60%,双犊率为3%。
4、甘肃天祝白牦牛分布: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
主要特性:结构紧凑,全身被毛白色,皮肤粉红色。
公牛头大而额宽,额毛卷曲,角粗长,母牛头俊秀,额较窄,角细长,角向外上方或外后上方弯曲。
颈粗,垂皮不发达。
前躯发育良好,甲显著隆起,胸深,后躯发育差,尻多呈屋脊状,四肢较短。
成年公牛平均体高为121cm,平均体重为260kg;成年母牛分别为108cm和190kg。
牦牛的简单介绍

牦牛的简单介绍牦牛,又称高原牛,是一种适应高寒、高原环境的牛种。
它们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地区的青藏高原,是当地人民重要的畜牧资源之一。
牦牛体型较大,体重可达600至800公斤,肩高可达1.5至1.8米。
其体型魁梧,四肢强健,适应在高寒环境下生存。
牦牛的体毛非常厚实,能够有效保护它们不受严寒的侵袭。
它们的毛色一般为黑色或棕色,有时会有一些白色的斑纹出现。
牦牛是草食性动物,主要以青稞、高原草等植物为食。
它们的胃容量较大,能够在短时间内摄食大量的植物。
由于生活在高寒的青藏高原,植被相对较少,因此牦牛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能够在贫瘠的高原上找到足够的食物。
牦牛是青藏高原地区人们重要的交通工具之一。
它们具有较强的耐力和适应力,能够在恶劣的高原环境下长时间工作。
人们常常利用牦牛搭载货物,跋涉在崎岖的山路上。
牦牛的背部有一层坚厚的垫肉,可以有效减轻背部负担,使其成为理想的运输工具。
牦牛在青藏高原地区还有很重要的经济价值。
人们可以利用牦牛的毛制作毛衣、毛毯等保暖用品。
牦牛的皮毛质地细腻,保暖性能极好。
同时,牦牛的肉也是当地人民的重要食物来源之一。
牦牛肉肉质鲜嫩,营养丰富,是高原地区人们喜爱的美食。
牦牛是一种天然的生态资源,对于保护和维护青藏高原的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它们善于寻找食物,在高寒的高原上采食,能够有效控制植被的生长,维持高原草原的稳定。
同时,牦牛的粪便也是优质的有机肥料,可以促进植物的生长,为高原地区的农业提供了重要的资源。
牦牛是一种适应高寒、高原环境的牛种,分布在我国西北地区的青藏高原。
它们具有较大的体型,厚实的体毛和强健的四肢,能够在恶劣的环境下生存。
牦牛是草食性动物,主要以青稞、高原草等植物为食。
它们不仅是当地人民重要的畜牧资源和交通工具,还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生态意义。
牦牛是青藏高原地区的独特风景,也是我国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牦牛生长影响因素和相关改善措施

牦牛生长影响因素和相关改善措施牦牛是一种在高寒地区生长繁衍的特殊动物,它们对生长环境要求严格,需要适合的温度、高山草地和适量的食物。
牦牛的生长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气候、饲养管理、疾病等。
本文将深入探讨牦牛生长的影响因素以及相应的改善措施。
一、气候因素牦牛生长的第一个影响因素就是气候,它们生活在青藏高原等高原地区,气温低,氧气稀薄,日晒时间长,夜间温差大。
这种特殊的气候环境对牦牛的生长具有重要影响。
高原地区有着寒冷的冬季和炎热的夏季,极端气温会影响牦牛的食欲和生长情况。
改善措施:1. 提供适宜的牲畜舍在高原地区,建造牲畜舍对保障牦牛足够的休息和避风避雨非常重要。
舒适的牲畜舍可以帮助牦牛减少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促进它们的正常生长。
2. 合理调整饲料在气温低的冬季,牦牛需要更多的能量来维持体温,因此需要适当增加饲料的比例,同时在夏季减少饲料的比例,保证牦牛的适宜生长。
二、饲养管理饲养管理是影响牦牛生长的关键因素之一。
饲养管理包括日常喂养、饲料配置、饮水管理等。
良好的饲养管理可以帮助牦牛更好地吸收营养,促进其生长发育。
改善措施:1. 合理的喂养量和周期喂养牦牛应该注意合理的喂养量和周期,根据牦牛的年龄和生长状态,确定适宜的饲养量和周期,保证其能够获得充分的营养,促进生长发育。
2. 注重饮水管理牦牛在高原地区生长,水源供应可能不足,因此在饲养管理中要特别注重饮水管理,保证牦牛能够随时饮水,促进其消化吸收,促进生长发育。
三、疾病防控疾病防控是影响牦牛生长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牦牛在高原地区生长,容易受到高原反应、口蹄疫、疟疾等疾病的影响,导致生长发育受阻。
改善措施:1. 定期做好疫苗注射定期对牦牛进行疫苗注射,预防常见的疾病,保证牦牛健康生长。
2. 加强卫生管理加强牦牛圈舍的清洁和卫生管理,做好消毒工作,减少疾病传播的可能,确保牦牛的健康生长。
四、饲料质量饲料质量是影响牦牛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高原地区的天气条件恶劣,草场生长条件有限,需要合理配置饲料,保证牦牛的充分营养。
牦牛

牦牛开放分类:偶蹄目动物动物学哺乳动物哺乳纲牦牛(学名:Bos grunniens,威利:g.yag),古作犛牛(牦、犛分别为máo、lí),是一种生活在青藏高原的长毛的牛属动物,是世界上生活在海拔最高处的哺乳动物。
主要产于中国青藏高原海拔3000米以上地区。
适应高寒生态条件,耐粗、耐劳,善走陡坡险路、雪山沼泽,能游渡江河激流,有“高原之舟”之称。
在西藏是一种被驯养的牲畜。
野牦牛是濒危动物。
编辑摘要牦牛是高寒地区的特有牛种,草食性反刍家畜。
牦牛是世界上生活在海拔牦牛最高处的哺乳动物。
主要产于中国青藏高原海拔3000米以上地区。
适应高寒生态条件,耐粗、耐劳,善走陡坡险路、雪山沼泽,能游渡江河激流,有“高原之舟”之称。
牦牛全身都是宝。
藏族人民衣食住行烧耕都离不开它。
人们喝牦牛奶,吃牦牛肉,烧牦牛粪。
它的毛可做衣服或帐篷,皮是制革的好材料。
它既可用于农耕,又可在高原作运输工具。
牦牛还有识途的本领,善走险路和沼泽地,并能避开陷阱择路而行,可作旅游者的前导。
牦牛 - 物种介绍英文名:Wild Yak牦牛别名:野牛野牦牛分类位置:偶蹄目 Aritodactyla牛科 Bovidae牛亚科 Bovinae牛属 Bos分类争议:一说可以把牦牛从牛属中分离出来单列牦牛属IUCN濒危等级:易危国家重点保护等级:一级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等级:易危牦牛为大型有蹄类。
体长2.5~3.2米,肩高1.8~2米,体重500~820千克。
肩部中央具显著凸起的隆肉,站立时略显前高后低。
体侧下部、肩部、胸腹部及腿部均披长达40cm以上的长毛。
尾端长毛形成簇状。
两性均具角,角形相似,但雄兽的角比雌性者大。
通体褐色,吻周、下唇、脸面以及脊背一带呈现微弱的灰白色调。
野牦牛为家牦牛的祖先,二者的区别在于野牦牛的体型比约大一倍,角和蹄也相应粗大。
牦牛 - 起源牦牛是中国青藏高原为起源地的特产家畜,也是“世界屋脊”著名的景观牛种。
牦牛的饲养管理步骤

牦牛的饲养管理步骤牦牛是一种适应能力强、耐寒性好的牲畜,被广泛饲养于高寒地区。
为了确保牦牛的健康和生产性能,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饲养管理。
下面将介绍牦牛的饲养管理步骤。
一、牧场建设牧场建设是牦牛饲养管理的基础,包括牛舍建设、饲草地建设、饲水设施建设等。
牛舍应符合牦牛的生活习性和生理需求,保证其有充足的活动空间和安全的休息环境。
饲草地应选用优质的牧草种类,进行合理的耕作管理,保证牦牛有足够的饲草供应。
饲水设施应便于牦牛饮水,保证水源清洁卫生。
二、饲料供应牦牛以草为主食,可以适量添加精料和粗料。
饲料应保证新鲜、干燥、无霉变,以免引起消化道问题。
在饲料供应上要科学合理,根据牦牛的生长发育阶段和生产需求,合理配置饲料,保证其营养需求的平衡。
三、定期体检定期体检是保证牦牛健康的重要措施。
定期体检可以及时发现牦牛的疾病和健康问题,采取相应的治疗和预防措施。
体检内容包括体温测量、粪便检查、眼、鼻、口、耳部检查等,可以通过观察牦牛的精神状态、食欲、运动情况等来判断其健康状况。
四、疫病防治疫病防治是牦牛饲养管理的重要环节。
牦牛容易患上一些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如口蹄疫、疯牛病、肺病、瘟疫等。
为了防止疫病的发生,可以进行疫苗接种、环境消毒、定期驱虫等措施。
同时,要做好疫病的监测和报告工作,及时采取措施防止疫情扩散。
五、合理配种牦牛的合理配种可以提高繁殖效益和品种改良。
在配种时,应根据牦牛的生产性能和遗传背景,选择优良的种牛进行配种。
配种的时间应在牦牛的发情期内,注意保证配种的卫生和安全。
六、科学饲养科学饲养是保证牦牛健康和生产性能的关键。
在饲养过程中,要注意饲养密度的控制,保证牦牛有充足的活动空间。
饲喂要定时定量,合理配置饲料,避免过度或不足,同时要保证饮水量充足。
饲养期间要注意观察牦牛的食欲、精神状态和排便情况,及时调整饲养管理措施。
七、环境卫生牦牛的饲养环境应保持清洁卫生,减少疾病传播的风险。
定期清理牛舍,更换饲料和饮水容器,消毒饲喂设备,保持牛舍内外的清洁卫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牦牛
牦牛被喻为“雪域之舟”,是西藏高山草原特有的牛种,主要分布在喜马拉雅山脉和青藏高原。
牦牛全身一般呈黑褐色,身体两侧和胸、腹、尾毛长而密,四肢短而粗健。
牦牛生长在海拔3000米~5000米的高寒地区,是世界上生活在海拔最高处的大型哺乳动物。
牦牛全身都是宝,藏族人民衣食住行烧耕都离不开它。
人们喝牦牛奶,吃牦牛肉,烧牦牛粪。
它的毛可做衣服或帐篷,皮是制革的好材料。
牦牛素有“高原之舟”的美称,既可用于农耕,又可在高原作运输工具。
牦牛肉
青海牦牛长期生长在高寒的青藏高原,由于气候寒冷,植被较薄牦牛吃草边走边吃,处于半野生状态。
因此,其肉质鲜嫩、营养丰富、无污染,是纯天然绿色食品,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
牦牛肉性熟热,冬食可抗寒,蛋白质含量高,脂肪、胆固醇含量低,是青海各族人民喜食的主要肉食品之一。
简介
牦牛——高原之舟,是西藏高山草原特有的牛种,主要分布在喜马拉雅山脉和青藏高原。
牦牛全身一般呈黑褐色,身体两侧和胸、腹、尾毛长而密,四肢短而粗健。
牦牛生活在海拔3000米一5000米的高寒地区,能耐零下30℃一40℃的严寒,而爬上6400米处的冰川则是牦牛爬高的极限。
牦牛是世界上生活在海拔最高处的大型哺乳动物。
牦牛全身都是宝。
藏族人民衣食住行烧耕都离不开它。
人们喝牦牛奶,吃牦牛肉,烧牦牛粪。
它的毛可做衣服或帐篷,皮是制革的好材料。
牦牛素有“高原之舟”之称。
它既可用于农耕,又可在高原作运输工具。
牦牛还有识途的本领,善走险路和沼泽地,并能避开陷阱择路而行,可作旅游者的前导。
牦牛是青藏高原上特有的物种,体格健壮,适宜在高寒地带生存,又善跋涉,有“高原之舟”的美称。
牦牛分为野牦牛和家养牦牛,而家养牦牛是从野牦牛驯化而来的,驯服并饲养野牦牛,是藏族先民的一大成就。
现在野牦牛主要分布在藏北高原一带,而且自上一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野牦牛的种群数量在减少,其活动的空间正在缩小。
人类在高原上的频繁活动,早已威胁到了野牦牛的生存。
高原野生动
物中的霸主,已需要人类的关爱和保护。
牦牛精神
历史上,青藏高原曾出现过凶猛的野牦牛统治的时代,一些高原部族都是以牦牛为图腾、崇拜牦牛而形成了灿烂的牦牛文化的,今天通过牦牛图腾文化,我们依稀可以感受到笼罩在神秘宗教气氛之中的隔世青藏高原,凶悍的野牦牛不时出没于亘古荒原之地,顽强的游牧民族不时策马扬鞭而过的情景……其粗犷雄健,睥睨万物,充满生命力,个性张扬,象征藏民族豪迈的性格。
今天我们从牦牛那坚定的步伐和沉重的喘息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牦牛那种披荆斩棘,征服自然不屈不挠的精神。
牦牛因全身密集丰厚的绒毛而得名,是青藏高原特有的牛种,主要分布在玉树、果洛、海北、海南、黄南州。
牦牛善走陡坡险道,跋山涉水如行平地,能驮善耕,素称“高原之车“、”冰河之舟”,是产区主要役畜和牧民必不可少的生活资料。
牦牛全身是宝,其肉质细嫩、味美可口、低脂肪、高蛋白、有野味风格而受到欢迎。
传说
据藏族古籍记载:古代的藏区曾被牛魔王统治。
野牦牛用力大无比的头和尖利的角降伏了高原的诸山神,这些山神多变化为牦牛。
这使人想起了许多苯教神灵所乘的坐骑,诸如“长着六只角的白牦牛”、“水晶色的白牦牛”、“口鼻喷着雪暴的白牦牛”,显然,在牦牛图腾崇拜中,白牦牛又居于特殊的地位,时至今日,在许多藏区及土族地区还保留着崇拜白牦牛的习俗,当然这早巳不是图腾崇拜了。
与宗教关系
牦牛图腾崇拜与苯教有密切关系,佛教未传入青藏高原之前,牦牛即做为“神牛”被人们供奉。
苯教的许多宗教活动中,充溢着对牦牛的崇拜,黑色牦牛被作为神圣、威猛、正义、强大的象征;白色牦牛则做为平安吉祥、美好的象征。
大凡有重大活动必要选择一高大雄健的公牦牛,用神箭射死后在头部刻上咒符、经文,经过祈祷诵祝等仪式。
将其与利刃一柄,全牛尾一起深埋于地下谓之“驱邪镇山之宝”,以求祛祸除灾,迎福祈祥,保佑部族平安,吉祥。
苯教徒认为牦牛头集中了牦牛的灵魂和精气,是其精神力量的象征。
而牦牛角则集中体现了其神力和攻击性,而被作为法器为人们所供奉。
在藏区随处可见供奉在玛尼石堆上及门庭顶部的牦牛头骨,苯教寺院还将刻有六字真言等符咒的牦牛骨供奉在佛龛之中,藏传寺院一般将牦牛尾放置在经幢经幡的顶部,据说牦牛尾具有镇魔祛邪的法力。
同青藏高原的隆起一样,藏族的先民在这块土地上经历了艰难而缓慢的历程,通过图腾文化的昭示,我们仿佛感受到隔世的青藏高原笼罩在神秘的宗教氤氲之中,凶悍的野牦牛出没于亘古荒野之间。
顽强的游牧之民不时策马而过。
我们仿佛感受到他们坚定的步伐和沉重的喘息,也感受到他们改变命运和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
数千年来,牦牛在藏族人民的生活中建立起自己不可更替的特殊位置,在藏族人精神家园中有着崇高的地位:成为其不屈不挠、任劳任怨、勇往直前、勇于奉献这样一种精神力量的象征。
藏族同胞超越自身,最终融入青藏高原,成为青藏高原的人类主体,并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游牧文明。
今天,这个年青而又古老的民族正以坚定的步伐迈向更加辉煌的明天。
几千年前,则牦牛应是高原上种群繁盛的动物。
野公牦牛身形高大,长着硕大而锐利的双角,毛色发亮,高原上难有其它动物与它为敌。
藏族的民间歌谣中,野牦牛是人们颂扬的动物之一,常以野牦牛来比喻英雄。
与虎一样,野牦牛是英勇的象征,成为民间文化中的一种符号。
藏文史籍中还有一则雅拉香波山神的神话,传说吐蕃的第八代赞普止贡被其属下罗昂杀害,两位王子逃难于外,王妃沦为牧马人,罗昂窃取了王位。
有一天晚上王妃梦见雅拉香波山神前来与她交合,早上醒来时,见一只白牦牛从她身旁走了出去。
后来,王妃生下一子,帮助王子复夺王位。
这两则神话,表明吐蕃王族的保护神雅拉香波山神原是图腾神白牦牛,而且显示了图腾神对部落的保护功能。
吐蕃部落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内,保持着对白牦牛神的崇拜。
随着佛教的传播,本土的神灵不断地被改造,逐渐失去了其原始的形态,成为不仅具有神性、人格,而且形体也从动物脱胎为类似于人的形体。
像雅拉香波山神也成为地道的密宗护法神,只是其坐骑白牦牛,还仍保留着一丝原有的风貌。
牦牛与牧民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所以牦牛受到藏族人民的格外尊敬。
他们亲切地称牦牛为“诺尔布”即宝贝之意。
因为他们吃的是牦牛肉和牦牛产的奶制品,垫的是牦牛皮,住的是牦牛毛制成的帐篷,用的是牦牛绳、牦牛皮口袋,甚至烧的也是牦牛粪,所以牦牛成了青藏高原上人人喜爱的动物。
尤其在大大小小的喜庆日子里,牦牛舞是传统的保留节目;各种绘画石刻,牦牛也是必不可少的艺术形象。
无论寺院画师,还是普通画家,都不约而同地喜欢画牦牛。
从这尊青铜器牦牛身上我们能感受到远古时代藏族先民们那规模宏大的宗教祭祀活动的壮观场面,听到藏人崇圣的雅拉香波山神、岗底斯山神化身白牦牛时所发出的震彻山谷的吼声,那茫茫雪域高原上许许多多任劳任怨、耐寒负重、坚韧不拔的牦牛,难道不正是这种伟大神力的物质化体现吗?它们所蕴涵的精神力量和物质财富是藏民族世世代代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生命与力量的源泉。
几千年来,牦牛为藏人的生存、繁衍、发展与强盛奉献出了自己的一切。
这就是牦牛精神,在这种伟大精神的激励下,藏民族在与大自然艰苦卓越的斗争中,勇敢而顽强地生存了下来,并且创造出了光辉灿烂令世人瞩目的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