牦牛全程饲养管理技术规范

合集下载

牦牛规模化养殖技术

牦牛规模化养殖技术

牦牛规模化养殖技术牦牛是青藏高原地区常见的家畜,具有耐寒、耐饥、适应力强等特点,对于提供高寒地区的农牧民群众的食品和经济来源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牦牛养殖业的发展,规模化养殖技术的应用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介绍牦牛规模化养殖技术的相关内容。

一、选种繁殖牦牛规模化养殖需要选取品种好、品质优的种牛和种母牛作为基础,通过人工配种或人工授精的方式进行繁殖。

选取的牛只应具备生长快、育肥良好、繁殖力强的特点,同时具有良好的耐寒性和适应力。

二、饲养管理牦牛饲养管理是牦牛规模化养殖的核心环节。

首先是合理的饲养制度,包括合理的饲料配置、合理的喂养量和喂养频率,确保牛只摄入充足的营养物质。

其次是牦牛舍饲设施的建设,牦牛舍应保持通风、保暖、除湿和卫生,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

还需要定期对牦牛进行疫病防治和繁殖管理,注重牦牛的生产性能和健康状况。

三、饲料管理牦牛规模化养殖需要合理的饲料管理,以保证牦牛的饲养效益。

牦牛饲料主要有牧草、青贮料、饲料添加剂等,需要根据牛只的生长发育阶段和季节,进行合理的饲料配置和投喂。

还需要合理利用当地的饲料资源,如草原资源和农副产品等,降低饲料成本,提高养殖效益。

四、疾病防控疾病防控是牦牛养殖的重要环节。

牦牛常见的疾病有病毒病、细菌病、寄生虫病等,需要进行疫苗接种、药物预防和疫病监测等措施,以防止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需要加强牛只的日常养护和卫生管理,保持牧场的卫生环境,以减少疾病的发生风险。

五、科学养殖牦牛规模化养殖需要科学养殖方法,提高牦牛养殖效益。

可以借助现代养殖技术,如免疫遗传技术、信息技术等,对牦牛进行管理和监测,以提高牦牛的繁殖力、生长速度和生产性能。

还可以开展科学研究,深入了解牦牛的生物学特性和生理特性,以更好地开展牦牛规模化养殖。

牦牛规模化养殖技术的应用对于提高养殖效益、保护生态环境和促进农牧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选种繁殖、饲养管理、饲料管理、疾病防控和科学养殖等措施,可以实现牦牛规模化养殖的全面发展。

牦牛养殖管理

牦牛养殖管理

牦牛养殖管理牦牛是一种适应高海拔环境的家畜,其在高寒地区养殖良好,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社会文化价值。

不同于其他畜牧动物,牦牛有着特殊的养殖特点和管理要求。

本文将介绍牦牛养殖管理的相关知识。

一、饲养场地牦牛是群居动物,在高寒地区获得食物和水源具有一定难度。

牛舍的位置应当选在地势较高的位置,以防止洪水灾害。

农户在早春和秋季进行草原轮换,以便牦牛在各种草原上获得食物,并防止土地沙化。

值得一提的是,冬季应当为牦牛提供足够的饲料和水源,同时牛舍内部也应当保持干燥温暖,以防止抵抗力下降和寒冷空气的伤害。

二、饲料管理牦牛饮食急剧变化可能导致牦牛患上一系列疾病,因此饲料管理非常重要。

牦牛一天需摄入20KG各类植物食物,包括青草、稻草和饲料。

米糠和玉米也可以作为食物供给,然而不宜过度。

牦牛的饮水也非常重要。

在冬季,应为牦牛随时提供温暖的饮水,防止冻伤和腹泻。

夏季则应注意水源的清洁和稳定供应,以保证牦牛的饮水安全。

三、疾病防治牦牛患上病害会严重影响生产和养殖,常见的疾病有腹泻、肺炎、口蹄疫等等。

预防和控制方法主要是加强饲料管理、建设环境卫生、预防疫苗接种等。

在发现牦牛患上病害的情况下,及时处理非常重要。

四、精细化管理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养殖的精细化管理变得越来越必要。

通过远程控制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对牦牛进行健康监测,以及对牦牛饮食和牛舍环境的精细化控制,可以确保牦牛的生长和生产表现更为优异,同时减少人工管理的成本和投入。

近年来,不少科技公司的智能养殖设备投入到了牦牛的生产中,例如智慧稻草,人工智能摄像头等等,帮助养殖户提高管理效率和牛的养殖质量。

总结而言,牦牛的养殖和管理需要农户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并且保持精益求精的态度。

严格管理饲养场地、健康饲料管理和及时防治牛病,可以提高牛的产量和品质,同时维护生产环境和牛群的健康。

在科技设备的普及下,可以借助智能设备来实现精细化管理,优化养殖效果和提高农户的收益水平。

牦牛的饲养管理

牦牛的饲养管理

牦牛的饲养管理牦牛是一种适应能力强、耐寒耐饥的家畜,其饲养管理对于牦牛的生长发育和繁殖能力具有重要影响。

在牦牛的饲养管理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牦牛的饲养环境要保持适宜。

牦牛生活在高原地区,对气候的适应能力较强,但仍需要注意保持饲养环境的适宜性。

饲养场所应干燥通风,避免过度潮湿或高温。

同时,牦牛需要有足够的活动空间,以保证其正常的运动和休息。

牦牛的饲料要合理搭配。

牦牛是以草为主要饲料的反刍动物,对饲料的质量和种类有较高的要求。

在饲养牦牛时,应根据不同生长阶段和用途的需要,合理搭配饲料。

一般情况下,牦牛的饲料主要包括青贮料、干草和浓缩饲料等,其中青贮料是牦牛饲养中重要的饲料来源,可以提供丰富的营养物质。

牦牛的饮水要充足。

水是牦牛生命活动的基本需求,也是保证其健康和生产能力的重要因素。

在饲养牦牛时,应保证牦牛的饮水来源清洁卫生,并确保饮水量充足。

特别是在炎热季节和高温条件下,牦牛需要更多的水分来维持体温和新陈代谢的正常运行。

牦牛的疫病防控要做好。

牦牛饲养中常见的疾病有口蹄疫、病毒性腹泻、炭疽病等,这些疾病对牦牛的生长发育和繁殖能力都有较大影响。

为了防止疾病的发生和传播,饲养者应定期对牦牛进行疫苗接种和驱虫,并加强饲养环境的卫生管理,保持牦牛的健康状态。

牦牛的繁殖管理要科学规划。

牦牛是重要的肉、毛和乳品生产动物,其繁殖能力对于提高牦牛产业的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在牦牛的繁殖管理中,应根据牦牛的生理特点和繁殖规律,合理安排配种时间和配种方法,提高繁殖率和生产效益。

同时,对于牦牛的产犊和哺乳过程,也需要给予适当的关注和管理,以保证牦牛后代的健康和成长。

牦牛的饲养管理是保证牦牛健康和生产能力的重要环节。

通过合理的饲养环境、科学的饲料搭配、充足的饮水供应、疾病防控和繁殖管理,可以提高牦牛的生长发育和繁殖能力,进而提高牦牛产业的效益。

饲养者应加强对牦牛饲养管理的学习和实践,不断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为牦牛的健康和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牦牛的饲养管理

牦牛的饲养管理

牦牛的饲养管理牦牛是高原地区常见的一种牲畜,也是当地居民的重要经济来源。

为了保证牦牛的健康和高产,饲养管理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牦牛的饲养管理方法,帮助养殖户提高牦牛的生产效益。

一、饲料管理牦牛的饲料主要以牧草为主,适量添加精料。

在高寒地区,应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牧草进行种植。

同时,要注意饲料的质量和新鲜度,保证牦牛的饲料充足和营养均衡。

二、饮水管理牦牛对水的需求量较大,每头牦牛每天需要饮水10-15升。

因此,要确保牦牛有充足的饮水来源,并及时清洗和更换饮水设备,防止污染和传染病的传播。

三、疫病防控牦牛容易感染一些疫病,如口蹄疫、炭疽病等。

为了预防疫病的发生和传播,养殖户应定期给牦牛进行疫苗接种,并注意牦牛的卫生环境,清理牧场和饲养设备,防止细菌和病毒的滋生。

四、环境管理牦牛适应高寒地区的环境,但也需要适宜的生活环境来保证其健康和生产能力。

养殖户应建立牦牛舒适的栏舍,保持适宜的温度和通风条件。

同时,要注意牦牛的日常清洁和消毒,减少病原体的滋生。

五、繁殖管理牦牛的繁殖周期较长,一般为一年一胎。

为了提高繁殖效益,养殖户应注意牦牛的配种时间和方法。

同时,要注意牦牛的孕期和哺乳期的饲养管理,给予适宜的饲料和营养补充,保证母牛和新生牛犊的健康。

六、定期检查和观察养殖户应定期对牦牛进行身体检查和观察,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同时,要注意牦牛的行为和食欲变化,及时调整饲养管理措施,确保牦牛的健康和生产能力。

七、科学饲养和管理为了提高牦牛的饲养效益,养殖户应根据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科学制定饲养计划和管理措施。

要根据牦牛的年龄、体重和生产状态,合理调整饲料和营养的供给量,确保牦牛的健康和生产能力。

牦牛的饲养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需要养殖户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和牦牛的特点,制定科学的饲养计划和管理措施。

只有做好饲养管理工作,才能保证牦牛的健康和高产,提高养殖户的经济效益。

希望本文对牦牛的饲养管理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牦牛的饲养管理

牦牛的饲养管理

牦牛的饲养管理牦牛(学名:Bos grunniens)是我国高原地区常见的一种畜牲,在我国西部地区广泛饲养和利用。

牦牛饲养管理是牦牛养殖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以下将从饲养环境、饲料供给、疾病防治等方面介绍牦牛饲养管理的相关知识。

一、饲养环境牦牛是适应高寒地区的动物,对低温和缺氧有较强的耐受能力。

因此,在牦牛饲养管理中,首先要确保牦牛的饲养环境适宜。

牦牛舍应选择在适宜的海拔高度,一般在3000米以上为宜。

牦牛舍的建筑要结实耐用,能够防风保暖,并保持良好的通风性。

饲养场地要保持干燥清洁,避免积水和污染。

二、饲料供给牦牛是以草为主食的反刍动物,饲料供给是牦牛饲养管理的关键。

牦牛的饲料需求主要包括粗饲料和浓饲料两部分。

粗饲料以牧草为主,如高山草、苜蓿等。

牦牛对饲料的要求较低,但要保证饲料的质量,避免霉变和污染。

浓饲料可以适量添加玉米、糠麸等,以提供更多的能量和蛋白质。

在饲料供给方面,要根据不同阶段的牦牛需求进行合理搭配,并定时定量地供给。

三、疾病防治牦牛饲养过程中,疾病防治是重要的一环。

牦牛是高原地区特有的动物,对疾病有一定的抵抗力,但也容易感染一些常见的疾病。

因此,在牦牛饲养管理中,要加强疾病监测和预防工作。

定期进行疫苗接种,如针对牛瘟、口蹄疫等疾病进行预防。

同时,要注意牦牛的饮水卫生和环境清洁,减少病原菌的传播。

四、管理措施牦牛饲养管理还需要注意一些细节。

首先,要合理安排牦牛的饲养密度,避免过度拥挤,影响牦牛的生长和健康。

其次,要定期清理牦牛舍,保持干净整洁的环境,减少疾病的传播。

同时,要根据牦牛的生长发育情况进行定期体重测量和生长监测,及时调整饲养管理措施,保证牦牛的健康成长。

牦牛的饲养管理对于提高牦牛的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合理的饲养环境、科学的饲料供给和疾病防治措施,可以提高牦牛的养殖效益,促进畜牧业的发展。

希望广大牦牛饲养者能够重视牦牛饲养管理,不断提升自身的养殖技术水平,为牦牛养殖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牦牛饲养及管理技术

牦牛饲养及管理技术
无 明 显 的 四 季 之 分 。 因 而 一 般 将 牧 场 ,或 由夏牧 场 回冬牧场 的过渡性
受牦 牛分布地 区生态环境 条件 、生 寒 草地气候 ,只有冷 、暖季之别 ,
宗 教信仰等 因素的制约 和影 响 ,不 场 划分为夏秋 ( 暖季 )和冬春 ( 冷 牧场 。陔地 区多以 山沟 、林 边草地
堆 砌。方法是每 天用新鲜牛粪 堆积 越界和狼 群偷袭 ,放牧 员可选择一 可减 少牧草 的浪 费。在牧草质量 较 1 5 2 0 e a r 高 的一层 ,过~ 昼夜 ,牛 处与牦 牛群 有一定距离 ,能顾及全 好 的牧 地 上 放 牧 时 ,要 控 制 好 牛
粪 冻 结 而 坚 固 ,第 二 天 又 再 往 上 堆 群 的高地进行守护 和嘹望 。控制牦 群 ,使牦牛成 横队采食 ,保 证每头
地 牧 草 枯 萎 、饲 草 缺 乏 的情 况 下 ,

放牧牦牛 的草地上 ,除棚罔及 些简易 的配 种架 、供预 防接种的 牦牛 的棚 圈只建于冬 春牧地 , 供 牛 群 夜 间 使用 。 多数 是 就 地 取
山顶地 带 ;冬 春牧场则选 在定居点 巷 道 圈 外 ,一 般 很 少 有 圈 舍 设 施 。 雪 的 阳坡 低 地 。
除少 数体弱 、难 以度春 的幼龄 牦牛 附 近 ,海拔较低 ,交通方 便 ,避风 和母牦 牛 ,补给 少量的干草或青 牧草 外 ,无法做到 更多的补饲 。牦 牛群 的管理 ,则 随气候季节而定 。 l 牦牛的放牧 牦 牛的放牧 ,多数地 区根 据不
牦 牛 分 布 的 一 些 地 区 属 高 山 材 ,有永 久性 、半 永久性和 临时性 峡 谷 地 形 ,牦 牛 可 利 用 的 草地 总 面 的几种类 型。 积 虽 很 广 阔 ,但 被 深 谷 分 隔 为 相 对 1 . 2 . 1 泥 圈

牦牛规模化养殖技术

牦牛规模化养殖技术

牦牛规模化养殖技术牦牛是我国高寒地区中的特有动物,适应性强,肉质鲜美,且是羊绒的重要来源。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寒地区的经济发展以及牦牛肉的市场需求增加,牦牛的养殖也进入了一个规模化发展的阶段。

下面将从饲养管理、繁殖技术和疾病防治三个方面介绍牦牛规模化养殖技术。

一、饲养管理(一)粗饲料的配比牦牛以饲草为主食,需要合理的粗饲料配比,以满足其生长和繁殖的需要。

根据不同生长期牦牛的营养需求特点,应合理地进行粗饲料配比,尽量使其能够达到牦牛的最佳生产性能。

(二)饲喂管理1.注意饲喂时间。

牦牛的饲喂时间应按照固定的时间点进行。

每天应按时定量饲喂,避免饲料过剩或者供应不足的情况。

2.注意饲喂方式。

牦牛应采用集中饲喂方式,按照固定的饲料量进行饲喂。

同时,也要确保牦牛有充足的饮水和饲料质量。

3.定期清理牛舍。

牦牛养殖时应定期对牛舍进行清理,保持良好的卫生环境,避免疾病发生。

二、繁殖技术(一)选种选种是牦牛繁殖的关键,应根据牦牛品种、性状和生产性能,选择具有良好遗传基础、体质健康的种牛和母牛进行繁殖。

(二)配种1.人工授精。

采用先进的人工授精技术,确保种牛的遗传优势得以遗传。

2.自然交配。

可通过均衡饲养和定期检查等措施,促进牦牛成年后自然交配。

(三)妊娠管理1.孕前饲养。

在配种成功后,应尽快将母牛饲喂到营养充足的状态,以促进胎儿的自然生长。

2.分娩后护理。

在母牛分娩后,要对新生仔牛进行适当的护理,保证仔牛正常生长发育。

三、疾病防治(一)常见疾病1.支气管炎。

应及时处理牦牛舍内的积水,保持通风良好的环境,加强营养保健。

2.口蹄疫。

应定期做好口蹄疫的防疫工作,及时接种疫苗,做好消毒和隔离工作。

(二)预防和治疗方法1.饲养管理上要注意防止病原菌的引入和传播,保证牛舍清洁卫生。

2.定期饲喂抗生素等药物,根据需要采取对症治疗措施。

综上所述,对于牦牛的规模化养殖来说,饲养管理、繁殖技术和疾病防治都是至关重要的。

只有科学合理地进行管理和防治,才能保证牦牛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性能,提高养殖效益。

牦牛规模化养殖技术

牦牛规模化养殖技术

牦牛规模化养殖技术牦牛(Mush ox)是牛科动物,也被称为“北方野牛”。

牦牛主要分布在北美洲、欧洲和亚洲的寒冷地区。

由于其适应低温的特点,牦牛成为了高寒地区的重要经济动物之一。

牦牛的养殖技术对于提高牦牛的养殖效益和规模化发展非常重要。

下面将重点介绍牦牛规模化养殖技术。

1. 牧场选择:选择适宜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

牦牛喜欢寒冷的气候,适应能力强,但在炎热的地区会出现生长迟缓和疾病易发等问题。

选取适宜的草原或山地作为牧场是非常重要的。

2. 圈舍建设:牦牛是大型动物,对敞开式圈舍的要求较高。

圈舍应建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以防止疾病的传播。

圈舍应保持清洁,定期清理粪便,避免积累。

3. 饲料供应:牦牛是草食性动物,主要以青草、苔藓和灌木等为食。

在草原地区进行养殖时,应提供丰富的草料。

在寒冷的冬季,可以适量补充饲料。

除了草料,还可以适度提供饲料浓缩料,以满足其能量和营养需求。

4. 疾病防控:牦牛容易感染某些疾病,如牛结核、口蹄疫等。

定期进行兽医检查,及时接种疫苗,做好疫病的预防工作。

保持圈舍的清洁卫生,加强环境卫生管理,也是防控疾病的重要手段。

5. 追加饲料和营养补充:在养殖牦牛的过程中,根据季节和气候的变化,可以适量地追加饲料和营养补充剂,以补充牦牛身体所需的能量和营养。

可以根据牦牛的生长发育和繁殖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饲养管理措施。

6. 繁殖管理:牦牛是繁殖能力较弱的动物,繁殖率较低。

为了提高繁殖率,可以采用人工授精和优良品种的选育等手段。

牦牛最适合繁殖的时期是在冬季或初春,此时提供适宜的环境和饲料,有利于繁殖的顺利进行。

牦牛规模化养殖技术是一个复杂而细致的工作,需要有牦牛养殖经验和专业知识的人士指导。

通过合理的管理和科学的养殖技术,可以提高牦牛的养殖效益和规模化发展,为农牧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CS65.020.30
B 40 DB63 青海省地方标准
DB63/T XXXXX—2019
牦牛全程饲养管理技术规范
(报批稿)
XXXX-XX-XX发布XXXX-XX-XX实施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青海省农牧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青海省大通种牛场。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马进寿、李青云、刘更寿、保广才、李吉叶、张国模、杨德青、周九德、彭云飞、常占青、李生福、张润生、杨海金、王进龙、吴国庆、张元兴、王晨章、李宝森、张健、刘晓梅。

牦牛全程饲养管理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牦牛生产全过程中的饲养、管理、选育、繁殖、卫生防疫、补饲、出栏、养殖档案建立、产品追溯等环节中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牦牛种牛场、养殖场、合作社和青藏高原牧区牦牛的饲养与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NY/T 1764 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操作规程 畜肉
NY 2766 牦牛生产性能测定技术规范
DB63/T 546.3 青海牦牛繁殖技术规范
DB63/T 546.4 青海牦牛选育技术规范
DB63/T 704 高寒牧区牦牛冷季补饲育肥技术规程
DB63/T 1079 牦牛人工授精技术操作规程
DB63/T 1162 冷季母牦牛妊娠期和哺乳期补饲技术规程
DB63/T 1164 母牦牛体况评分标准
DB63/T 1165 牦牛犊保育技术规程
DB63/T 1243 牦牛种公牛选育技术规程
DB63/T 1501 放牧牦牛规模化生产出栏技术规程
DB63/T 1502 牦牛种牛标识和建档立卡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牦犊牛
出生至1周岁的牦牛。

3.2
育成牛
1周岁至3周岁的牦牛。

4 牦牛饲养
4.1 牦犊牛饲养
4.1.1 牦犊牛在2周龄后即可采食牧草,3月龄左右时可大量采食,随年龄的增长哺乳量逐渐减少。

4.1.2 牦犊牛饲养参照DB63/T 1165执行。

4.2 育成牛饲养
在水草充足的草场放牧,合理利用草场,先远后近,先山后滩,对体况较差的进行补饲。

4.3 成年牛饲养
4.3.1 暖季饲养(6~10月份)
4.3.1.1 要早出牧、晚归牧,延长放牧时间,多采食、饮水。

4.3.1.2 天气炎热时,在凉爽的地方反刍和卧息。

4.3.1.3 出牧后由低逐渐向通风凉爽的高山放牧。

4.3.1.4 由牧草质量差或适口性差的牧场,逐渐向牧草质量好的草场放牧。

4.3.2 冷季饲养(11月份至翌年5月份)
4.3.2.1 放牧要晚出牧,早归牧,并进行补饲。

4.3.2.2 晴天放较远的山坡和阴山,风雪天近牧。

4.3.2.3 保证充足的饮水。

5 牦牛管理
5.1 组群
5.1.1 按年龄、性别分别组群。

5.1.2 根据养殖规模、草场、基础设施等状况确定组群的数量。

5.2 牦犊牛管理
5.2.1 育犊
牦牛3~4月份开始产犊,注意防冻保暖。

对初产牛和难产牛助产。

5.2.2 哺乳
牦犊牛采用随母哺乳的方式,在产后0.5h~2.0h内让牦犊牛吸吮初乳。

5.2.3 佩戴耳标
按照DB63/T 1502规定执行。

5.2.4 体尺测量
测定初生、6月龄生长阶段的体重、体高、体斜长、胸围、管围等生长发育指标。

5.2.5 建档立卡
按照DB63/T 1502规定执行。

5.2.6 断奶
自然哺乳至4~6月龄时进行断奶并分群饲养。

5.3 育成牛管理
选出后备牦公牛和后备牦母牛,公母隔离放牧,防止早配。

5.4 成年牛管理
5.4.1 牦公牛管理
5.4.1.1 在配种季节采取补饲措施。

5.4.1.2 非配种季节和牦母牛分群放牧,有条件的应少量补饲。

5.4.2 牦母牛管理
5.4.2.1 空怀期牦母牛应在牧草较好的草场放牧,投放矿物质营养舔砖,使牦母牛体况尽快恢复。

5.4.2.2 妊娠牦母牛放牧时避免剧烈运动、拥挤等易造成流产的事件发生。

避免在冰滩地放牧,不宜在早晨及空腹时饮水。

5.4.2.3 哺乳期牦母牛采用放牧结合补饲的饲养方式,在出牧前和归牧后补饲。

5.4.2.4 根据草场的质量、牦犊牛的生长发育、牦母牛的产奶量及体况等来调节牦牛的挤奶量。

6 选育
6.1 牦公牛选育
按照DB63/T 1243的要求执行。

6.2 牦母牛选育
6.2.1 按照DB63/T 546.4执行。

6.2.2 每年按照DB63/T 1164的要求进行一次评定,淘汰不良的个体。

6.2.3 建立个体档案,选留优秀后备母牛。

7 繁殖
7.1 牦牛繁殖参照DB63/T 546.3执行。

7.2 配种时间6~9月份,7~8月份为发情旺季。

7.3 自然交配按照公母牦牛1﹕15~1﹕20为宜。

7.4 人工授精按照DB63/T 1079操作。

8 生产性能测定
按照NY 2766规定执行。

9 卫生防疫
9.1 圈舍、运动场保持干燥、透光、通风、清洁,做到用具、饮水卫生。

防止饲草料发霉变质。

9.2 严格消毒制度,净化周围环境,减少病原微生物滋生和传播。

9.3 定期驱虫及对粪便、污水进行消毒。

粪便及污物要及时清除,并用生物堆肥方法处理。

9.4 根据当地疫病的种类、发生季节和规律、流行情况,定期进行预防注射,接种相关疫(菌)苗。

9.5 牛群的防疫要严格按照有关要求执行。

10 补饲
10.1 补饲时间、日量组成及饲喂量参照DB63/T 704执行。

10.2 妊娠期和哺乳期牦母牛补饲按照DB63/T 1162执行。

10.3 添加矿物质营养舔砖自由舔食。

11 适时出栏
按照DB63/T 1501规定执行。

12 建立养殖档案
内容包括牧户信息、草场情况、引种、选留、配种、产犊、断奶、鉴定、调群、生产性能、系谱记录、饲草料来源、用量、日粮配方及各种添加剂使用和疫病防治、出栏、死亡淘汰、销售、无害化处理等。

13 产品追溯
13.1 根据牦牛养殖档案,建立养殖信息数据库。

13.2 产品信息采集、管理、编码等按照NY/T 1764执行。

13.3 与国家有关部门数据库衔接,建立牦牛产品追溯监管系统,确保产品质量及安全。

14 引种和购牛
14.1 引进种牛要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的要求。

14.2 购入牛要在隔离场(区)观察不少于30d,经兽医检查确定为健康合格后,方可转入生产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