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南州碌曲县郎木寺镇贡巴村牦牛养殖专业合作社

合集下载

牦牛养殖项目谋划方案书

牦牛养殖项目谋划方案书

青海贡本商贸有限公司湟中养殖分公司项目建议书青海贡本商贸有限公司湟中养殖分公司二零一二年二月第一章项目概况一、全县基本概况(一)自然地理条件湟中县位于青海省东部,西宁市西部,黄河支流湟水流域的中上游。

地理坐标为东经101°09′32″~101°54′50″,北纬36°13′32″~37°03′19″。

县境东西长68km,南北长91km,总面积2007.23km2。

全县海拔2225~4488m,西、南、北三面环围西宁市,东与平安县毗邻,南与化隆、贵德两县交界,西与海南州共和县、海北州的海晏县西南市湟源县接壤,北与大通县相邻。

湟中县是距离省会西宁市最近的卫星城。

青藏铁路、109国道、西(宁)湟(源)一级公路、西(宁)久(治)公路、西(宁)塔(尔寺)高速公路穿境而过,22条县乡公路纵横交错,交通十分便利。

县城鲁沙尔镇为全县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宗教旅游中心,北距西宁市25km,面积10.5 km2。

湟中县自古以来就是青藏高原的咽喉要道,青藏铁路、青藏公路109国道横穿多巴镇,形成铁路、干线公路为骨架的交通运输网络,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二)气候条件本县气候属高原大陆型气候,其特点是高寒、干旱、太阳辐射强、昼夜温差大。

平均气温0~5‴,年均降水350~650mm,降水多集于7~9月,且常以暴雨形式出现,年蒸发量900~1000mm,植物生长期115~225天,无霜期110~170天。

(三)资源条件全县土地总面积405.04万亩,占全省的0.37%,人均10.23亩。

其中耕地面积104.87万亩,占总面积的25.9%,草地面积183万亩(冬春草场29万亩,夏秋草场116万亩),可利用草场面积145万亩,占草场总面积的79.2%。

草地类型有山地草原类、山地草甸类、高寒草甸类和灌丛草甸类等四类,平均每亩产草量(鲜草)152kg,每10亩草场可载一只羊单位。

年均人工种植牧草10万亩,亩产3000kg以上,通过退耕还草工程的建设,已种植多年生牧草1.1万亩。

甘南牦牛产业化发展的制约因素与对策

甘南牦牛产业化发展的制约因素与对策

迫 的任 务 。近几 年来 , 国家 出台 了一 系列 支持 藏 区 发 展 的政策 , 着甘 肃 甘 南 黄 河 重要 水 源 补 给生 态 随
羊 、 麻 猪 等 。2 0 蕨 0 9年 末 各 类 牲 畜 存 栏 3 7 6 9 . 1万
头 ( , 中大 牲 畜 存 栏 1 4 0 只) 其 3 . 2万 头 ( 中牦 牛 约 其
对提高 农牧 民收入 , 促进 全 州 畜 牧 业 经 济 的 可 持 续
发 展有 着重 要 的意义 。
2 甘 南牦 牛产 业化 发 展 的政 策 背 景
随着人 民生 活 水 平 的 日益 提 高 , 们越 来 越 关 人 注 食 品安全 , 国内外 市 场 对 绿 色无 污染 食 品需 求 不 断扩大 , 如何 加快 甘南 牦牛产 业 化发 展 , 高畜 牧业 提
摘 要 : 南地 处青藏 高原 东北 部 , 甘 畜牧 业是本 地 的 主导 产 业 , 南牦 牛 是 当地 重要 的特 色 甘
畜 种 , 力发 展 甘 南牦 牛 产 业 对 当地 畜 牧 业 经 济 发 展 及 农 牧 民 增 收 具 有 重 要 作 用 。在 调 查 大
甘 南牦 牛 产业化 发展 的基 础上 , 分析 了甘 南牦 牛产 业化发 展 中存在 的 问题 , 并提 出了相 应对
县 约有 牦牛 2 . 6万 头 , 20 占全 州牦 牛总 数 的 2 . 12 ; 河县约有 牦牛 8 8 夏 . 9万 头 , 占全 州 牦 牛 总 数 的
8 5 ; . 5 卓尼 县约 有牦 牛 6 6万 头 , . 占全 州 牦牛 总数
的 6 5 ; . 2 合作 市 约有 牦 牛 5 7 . 4万 头 , 占全 州 牦 牛 总数 的 5 5 ; 部县 约有 牦 牛 2 2 .2 迭 . 5万 头 , 占全 州 牦 牛 总数 的 2 1 ; 潭县 约有 牦 牛 0 2 .6 临 . 4万 头 , 占 全 州牦 牛总 数 的 0 2 ; 曲县 约 有牦 牛 0 0 4万 .5 舟 .8 头, 占全州牦 牛 总数 的 0 0 7 [ 。 . 8 2 ]

牦牛生态养殖和产业发展工作措施

牦牛生态养殖和产业发展工作措施

牦牛生态养殖和产业发展工作措施一、背景介绍牦牛是一种常见的牲畜,主要分布在高海拔草原地带,包括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等地区。

牦牛的肉、皮毛、奶制品等都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因此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农牧业产业。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导致传统的农牧业产业面临着很大的压力,产业发展面临着很大的挑战。

而牦牛生态养殖则成为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途径。

二、牦牛生态养殖的意义1. 增加农牧民的收入牦牛生态养殖是一种可持续的产业模式,不仅可以增加农牧民的收入,还可以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

通过积极推广牦牛生态养殖,可以提升牧民的生活水平,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2. 保护生态环境与传统农牧业相比,牦牛生态养殖具有更好的环境适应性,能够有效保护生态环境的稳定性。

同时,牦牛生态养殖还能有效降低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和温室气体排放。

3. 促进现代化农牧业发展牦牛生态养殖作为一种新型的农牧业生产模式,也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通过引进现代化的技术和管理模式,可以进一步提高牦牛生态养殖的产能和质量,推动现代化农牧业的发展。

三、牦牛生态养殖和产业发展工作措施牦牛生态养殖和产业发展需要制定一系列的工作措施和政策支持,以促进农牧业的发展和保障生态环境。

1. 加强技术支持针对牦牛生态养殖技术不足的问题,需要引进专业技术和先进的管理模式,提高养殖效率和品质。

同时,加强技术推广和培训,提高农牧民的专业技能和管理水平,增加他们的自主创业能力。

2. 加强品种改良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和地理条件,选择合适的牦牛品种进行配种和改良,提高母牛的繁殖能力和仔牛的幸存率。

同时,注重对繁殖牛的优选和管理,保证繁殖家系的优良,改良品种的质量。

3. 推广合理的养殖方式推广合理的养殖方式,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避免破坏生态环境。

加强饲草管理和化粪池的建设,降低污染和废弃物的排放,提高养殖场的环境质量。

4. 加强品牌建设和宣传推广建立和推广特色牦牛品牌,加强品牌宣传和推广,提高市场竞争力。

牦牛养殖合作社项目实施方案

牦牛养殖合作社项目实施方案

牦牛养殖合作社项目实施方案一、项目背景牦牛养殖是一项重要的畜牧业项目,对于提高当地农民收入、促进牧区生态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推动牦牛养殖合作社项目的实施,本文制定了相应的实施方案。

二、项目目标1. 建立一支专业的养殖团队,提供养殖技术指导和技能培训。

2. 增加牦牛养殖规模,提高当地农民的经济收入。

3. 推动牧区生态环境的改善和保护。

三、项目内容1. 选址与场地准备根据当地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选择适宜的牦牛养殖场。

场地应具备良好的排水条件,避免积水和水污染。

对场地进行清理和修整,确保养殖环境的整洁。

2. 牦牛品种选择和引种根据养殖场地的条件和市场需求,选择适宜的牦牛品种。

引进优质的牦牛种源,确保养殖群体的遗传质量。

可以与相关机构或牦牛养殖专家合作,进行牦牛种源的引进和繁育工作。

3. 养殖设施建设根据养殖规模和投资预算,进行养殖设施的建设。

包括栏舍搭建、饲料储藏设备、牲畜喂养装置等。

设施建设应考虑到保暖、通风、清洁等要求,以提供良好的生活条件。

4. 养殖管理与技术支持组建养殖团队,包括兽医、畜牧师等专业人员。

根据养殖品种的特点和生长发育阶段,制定相应的饲养管理方案。

加强技术指导和培训,提高养殖人员的技能水平。

5. 饲料供应与营养管理建立饲料供应体系,保障养殖过程中饲料的质量和供应的稳定性。

根据养殖牦牛的需要,科学合理地配置饲料,保证其营养需求的满足。

定期对养殖牦牛进行体重、生长情况的监测,及时调整饲养方案。

6. 疾病预防与防控建立完善的疫病防控措施,制定预防接种计划和定期体检计划。

定期对养殖牦牛进行疫苗接种和驱虫等防治工作,确保养殖群体的健康。

7. 市场开拓与销售渠道与当地批发市场、农产品加工企业等建立合作关系,拓展销售渠道。

进行市场调研,了解市场需求和价格变动情况,制定销售策略,促进牦牛产品销售。

四、项目实施计划1. 选址与场地准备阶段(1个月)2. 牦牛品种选择和引种阶段(2个月)3. 养殖设施建设阶段(3个月)4. 养殖管理与技术支持阶段(长期)5. 饲料供应与营养管理阶段(长期)6. 疾病预防与防控阶段(长期)7. 市场开拓与销售渠道阶段(长期)五、项目风险及对策1. 自然灾害风险:加强防灾减灾意识,定期检查和维护养殖设施,备足应急草料和饲料。

养牛农民专业合作社典型材料

养牛农民专业合作社典型材料

养牛农民专业合作社典型材料“合作社可是我们养殖户的‘主心骨’,有了合作社,出栏一头牛每斤能多卖1毛到2毛钱,每头牛能多赚400元。

”。

XX旗敖润苏莫苏木海布日嘎嘎查养殖户告诉我们。

提起“XX旗海布日嘎养牛农民专业合作社”,海布日嘎嘎查人人都竖大拇指。

连外村人也羡慕地直说:“这个养牛合作社不简单!”。

XX旗海布日嘎养牛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9年2月份,总资产600万元,合作社社员36人。

目前合作社基础母牛存栏800多头,年出栏育肥牛500多头,全年产值可达300万元,纯收入可达75万元,户均纯收入近2万元。

一、合作社的成长之路海布日嘎嘎查是传统的牧区,该地属于科尔沁沙地南缘。

村民祖祖辈辈就以养殖放牧为主要生产方式。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当地农牧民在苏木党委、政府以及有关部门的倡导下,积极调整产业结构。

海布日嘎嘎查人工草场总面积为1万亩,年产优质牧草500万公斤,全村农田种植面积为7000亩(其中专业青贮种植面积4000亩),年产秸秆700万公斤,这些饲草料可供1.8万羊单位全年使用,另外全嘎查有牧场13万亩。

基于这些丰富的资源,嘎查支部和嘎查部提出“养殖立村、牛业富民”的发展思路,积极引导农牧民发展养殖业,重点发展肉牛养殖业。

到2008年年底,全嘎查肉牛产业已发展到存栏1500头,年出栏900头,全年存栏50头以上的大户有8户。

邵金权作为支部书记,此时心中有一个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就是“肉牛规模是扩大了,但是农牧民的收入增长怎么还是缓慢?”。

2008年初,他带着这一问题,到苏木政府以及旗畜牧业局讨教,得到的答案是:养牛成本较大,由于单门独户经营,市场劣势较大。

旗畜牧业局领导还告诉他“目前,要发展养殖业,一定要走合作社这条路”。

于是2008年5月起,邵金权就组织几户养殖大户到四家子镇塞沃、羊场牵牛星等已经成立并运作较好的几家养牛合作社进行实地学习,对合作社有了初步的了解。

在此基础之上,组织人员到北京和山东等较早成立合作社的地区进一步学习,同时,认真翻阅学习了《农民专业合作社法》。

甘南牦牛一年一产试验

甘南牦牛一年一产试验
牧饲养 , 管 理粗 放 , 冷 季 营养 匮 乏 ; 为 满 足 人 们 生 活 需要 , 母牛 产犊 后挤 奶 , 犊 牛 胎 儿 期 和 出 生 后 营 养 不
本试 验 通 过 改 善 母 牦 牛 妊 娠 期 营 养 条 件 , 使
7 0 以上牦 牛 实 现 了一 年 一 产 , 犊 牛 成 活 率 也 明显
中国牛 业科 学 2 0 1 3 , 3 9 ( 6 ) : 3 5 — 3 7 C h i n a C a t t l e S c i e n c e
科学 试验
甘 南 牦 牛 一 年 一 产 试 验
石 红梅 。 , 丁 考仁 青 ¨ , 杨 勤 , 祁 红 霞 , 马 登 录
2 . 2 试 验 材 料
良, 导 致甘 南牦 牛生 产性 能逐 年 下 降 。近些 年 , 草 场 退 化超 载 、 酥油 曲拉 价格 上涨 , 加 剧 了牦 牛 生产 性 能
的下 降 。甘 南 牦 牛 连 年 产 犊 的母 牛 据 李 恰 如 牧 场
( 1 9 9 3年 ) 调 查统 计约 占 2 O _ 】 ] 。在 卓 尼 县 、 夏 河
4 7 9 . 7 m, 年均 降水 量为 6 0 0  ̄8 0 0 mm, 夏季 气 温 1 2

2 0℃ 。耕 地 面 积 1 5 3 . 3 h m , 农 作 物 总播 种 面 积
4 6 . 6 h m。 , 草 场 面积 8 . 2万 h m ; 各类 牲畜 年末 存 栏 9 . 5 9 5 8 万头( 只) , 其 中牛 4 . 0 1 8 9万 头 , 绵羊 5 . 3 7 8 4 万 只 。尕海 乡 动植物 资源 丰 富 , 水 草茂 盛 , 尕海 草 原 是 亚洲 最优 良的草场 之一 。

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简介

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简介

***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简介(二零二零年)**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简介一、合作社基本情况。

(一)合作社信息。

**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由***理事长创建,于2018年5月在***工商局注册成立,法人代表***。

合作社位于******,总占地面积14亩,注册资金300万元。

主要经营范围为:开展牛、羊、猪的养殖,育肥、育种、销售服务。

合作社主要是一家以藏羊饲养、销售为主的团体合作社,现存栏育肥羊1000只,基础母羊600只,年可出栏580只。

合作社有员工26人,分办公科室、业务经营科室、生产养殖科室和财务科室等部门,办公设施齐全,管理先进,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和示范作用,2019年被评为县级示范社,2020年被评为市级示范社。

本社注重技术创新,不断提高管理水平,以促进农业增效,企业和农户增收为主要目的。

本合作社在近四年中取得了可观的利润,为入社成员和周边养殖户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效益,个人和社会信誉良好,无任何不良信誉和记录。

(二)养殖方式。

合作社养殖主要从事远山放牧和舍饲两种方式相结合,这里有得天独厚的远山放牧草场,从春三月开始到十月底,主要进行远山放牧,草场牧草优良,草资源丰富,适合牛羊饲喂的种类多,饲养处牛、羊、屠宰肉味鲜美,绿色无污染,冬十月至次年三月进行舍饲。

合作社牧草种植基地30多亩,主要的饲草种植包括紫花苜蓿,箭舍豌豆和青燕麦等。

(三)专业培训。

为了保证合作社的健康发展,本合作社努力探索先进科学的管理经营模式,适时开展牧畜疫苗注射,进行科学养殖,引进购置了部分检验检疫设备,养殖人员进行了牧畜疫情疫病防治专业培训,购置了相关的书籍图书资料。

(四)经营及发展前景。

牧畜贩运地理条件优越,本地的牧畜交易市场涵盖了**、**、**等市场,辐射带动了**、**及周边各乡镇,交通便利,信息流畅,对本专业合作社牛羊贩运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带来了明显的收益。

在此基础上我们努力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管理手段,提高养殖和防疫水平,不断提升产品档次。

甘南牦牛.编制说明[1]

甘南牦牛.编制说明[1]

《甘南牦牛——甘肃省地方标准(修订)》编制说明一、目的意义牦牛属世界第三大极地动物,其生活地区具有海拔高、气温低、昼夜温差大、牧草生长期短、辐射强、氧分压低的特点,牦牛具有很强的生活能力。

对耐粗饲、耐寒有一套独特的体质体态结构和生理机制,在终年放牧无棚圈不补饲的极为粗放饲养管理条件下能正常繁衍,几乎处于半野生状态,是高寒牧区最适宜发展的一个畜种,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牦牛已成为最能适应高寒牧区这种严峻生态环境的少数几种特殊畜种之一。

甘南藏族自治州是甘南牦牛中心产区位于甘肃省西南部,地处青藏高原的东北边缘,长江、黄河上游,甘、青、川交界处,是全国十个藏族自治州之一。

全州平均海拔3000米,具有典型的大陆性气候特点,高寒阴湿,四季不分明,年均气温1—6℃,年降水量444—783mm,无绝对霜期。

全州土地面积5811万亩,其中草地面积4084.9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70.28%,可利用草地面积3848.8万亩,占草地面积的94.2%,草地理论载畜量620万个羊单位,而实际载畜量为910万个羊单位。

得天独厚的天然草原孕育着丰富的畜种资源,这里广泛地分布着藏羊、牦牛、河曲马、等地方畜种,畜牧业依旧是甘南州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特色产业和主导产业。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国家更加重视西部地区生态农牧业的建设及发展,重点加强物种多样性的保护,甘南牦牛现已被国家列入畜禽品种保护名录。

加强甘南牦牛的保种选育工作,是完整地保护甘南牦牛优良基因库唯一出路。

为此,甘南州畜牧科学研究所提出《甘南牦牛—甘肃省地方标准(修订)》的编制工作,通过修订出甘南牦牛的新标准,旨在为今后的品种普查、保种选育工作提供科学的理论数据和参考依据。

二、《甘南牦牛—甘肃省地方标准(修订)》编制必要性和条件我州是一个以畜牧业为支柱产业的民族自治地区,畜牧业在州内社会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大力实施生态农牧业产业化经营,调整农牧业产业结构,提高畜产品的质量,产量和科技含量,增强畜产品市场竟争力,促进农牧民增收,是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碌曲县郎木寺镇贡巴村牦牛养殖专业合作社项目实施方案一、基本情况(一)项目背景为了贯彻落实好州县关于深入实施农牧村互补战略,全力推进贡巴村“一特四化”、促进牧民增收,抓住机遇发展高原绿色生态科技畜牧产业,进一步推动我村“一特四化”项目的顺利实施,不断调整、优化、改善我村畜种畜群结构,提高全村牧户的科学经营管理能力,依托我村被列为碌曲牦牛产业带的实际,组建了贡巴村牦牛养殖专业合作社,逐步向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经营迈进。

但由于我村牦牛养殖专业合作社成立不久,牲畜暖棚、活畜交易市场、牲畜药浴池、合作社办公用房等基础设施急需建设,资金周转十分紧张,为此特向担保公司申请贷款畜牧业生产资金800万元。

(二)项目区自然及社会经济发展状况1、自然条件:郎木寺镇贡巴村是纯牧业村,地处国道213线两侧。

平均海拔2800-4483米,内陆性气候特征明显,高寒湿润,降温频繁,雨雪天气多,年平均降水量650毫米左右,降水大多集中于七、八、九三个月。

贡巴村草场以高山草甸和低灌丛草甸为主体,载畜密度大,且水份涵养能力强,牧草生长期为155天,枯黄期210天。

2、社会经济条件:贡巴村通讯畅通,交通便利,国道213线贯穿村而过,周地边共有9个行政村,人口近万人。

草原面积约110万亩,周地边区2008年末各类牲畜饲养量为30.51万头数。

二、项目概况及资金来源贡巴村牦牛养殖专业合作社由贡巴村4个村民小组的253户,注册资金120万元;于2011年3月成立,现有可利用草场面积21.256万亩,圈滩种草面积886.65亩,半人工刈割草场面积16577.68亩;各类牲畜存栏23027(头只匹),其中牦牛14560头,能繁母牛8676头。

1、畜种改良项目需引进种公牛150头,每头5000元,共需资金75万元;需引进牦雌牛2000头,每头3500元,共需资金700万元;2、牲畜药浴池项目修建牲畜药浴池1座,共需资金12.4万元;3、活畜交易市场项目内容及投资:(1)合作社办公区、养殖区、屠宰区、活畜交易市场征地费:需征用草场180亩,每亩0.8万元,共需资金144万元;(2)活畜交易市场场地硬化及围墙修建费:场地硬化6000平方米,硬化费用180万元;交易棚2座,面积910平方米,总造价28万元。

修建交易市场宿舍面积为346.5平方米,总造价48.51万元,修建交易区铁艺栏杆500米,总造价费用为13.5万元,共计需资金270万元。

(3)修建养殖区、交易区、屠宰区围墙1200米,每米造价费用530元,计63.6万元。

4、合作社办公用房建设项目需修建一幢砖木结构合作社办公用房及宿舍、门卫建筑面积为940.6平方米,共计需建设资金188.12万元。

以上组建牦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共需各类建设项目资金1453.12万元。

为了解决资金困难,贡巴村253户群众克服困难,多方自筹资金211.58万元,急需申请办理“一特四化”专项担保贷款800万元。

项目缺口资金441.54万元。

建设资金来源:争取国家投资及地方配套450万元。

三、项目建设工期项目建设工期分两个阶段进行,(2011年10月-2012年10月)完成土地征用,养殖区、交易区的围墙,场地硬化,交易棚、办公区、交易市场宿舍等建设项目。

(2012年10月-2013年10月)完成屠宰区、冷冻库基础设施建设,并投入使用。

四、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必要性分析:1、转变生产和经营方式,发展合作经济组织,提高牧民组织化程度。

把全村农牧民组织到合作社生产的各个环节中,以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提高牧民组织化程度,在经营体制、经营方式、产品生产方式转变上取得根本性突破。

2、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全村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

依托我村牦牛养殖专业合作社的组建,把加强各类设施建设作为发展全村生态畜牧业的重要突破口,集中推进畜牧设施建设,兴建水利设施,推行基本草原灌溉,有效解决我村草场缺温、缺水、抗灾能力弱的问题,以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畜牧业集约化发展,为改善全村生态环境和发展生态畜牧业夯实基础。

3、加强畜种改良,优化畜种畜群结构。

立足贡巴村牦牛养殖的实际,加大品种选育和推广力度,积极引进种公牛、牦雌牛,不断改善和优化牦牛品种,扩大种畜繁育规模。

做好牲畜生产性能测定,品种选留和培育、配种方案的制定,种畜串换及引进、技术培训等工作,加快非生产畜出栏,优化畜群结构,提高母畜比例,以加快畜群结构调整促进良种推广,促进形成贡巴村牦牛良种品牌。

4、建立健全贡巴村社会化服务体系。

一是以加强贡巴村牦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基础设施建设为抓手,加快合作社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利用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的生产模式,示范、吸引、带动牧户,提升村级生产能力,吸收外部资本和引导龙头企业到牧区安家落户,从事畜产品开发,带动生态畜牧业基地建设。

二是做好贡巴村牦牛销售的市场营销,宣传和推介特色畜产品产品,力争把贡巴村建成郎木寺镇及周边乡镇的畜产品的集散地。

三是做好品牌建设,积极构建畜产品交易、初中高级畜产品加工链,实施产销一条龙,扎实推进贡巴村无公害、绿色、有机的牦牛肉、鲜奶等畜产品产地和产品认证,赋予生态内涵,增加生态元素,提高经济价值,增强市场竞争力。

四是加快农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通过建立贡巴村活畜交易市场,使农牧民更便利地参与市场经营。

可行性分析:1、经营模式:贡巴村牦牛养殖专业合作社按照合作生产经营的方式,实行自主经营、民主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受益、利益同享、风险共担。

其宗旨是以成员服务对象,为谋求全体成员的共同利益,提升成员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增强会员的生产能力,增加效益。

办社理念是以利民为核心,利益为纽带,协商为基础,章程为依据,利益共享为目标。

2、发展前景:郎木寺镇贡巴村位于碌曲县南部,平均海拔在3500米以上,独特高原地貌和高温差下的冷凉气候条件,为我们发展特色农牧业和生产绿色、有机农畜产品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纯天然、无公害的草场、没有化学污染和工业污染的大气、水源、土壤、生物等成为发展绿色生态畜牧业的天然净土。

牦牛肉、鲜牛奶营养价值高、无污染、低脂肪,具有天然野味的特点,同时,合作社在生产中基本不使用抗生素、驱虫药物等化学合成药物,接近有机畜产品生产要求。

生态畜牧业已成为21世纪世界畜牧业的主流和发展方向,有营养、更安全的有机生态食品将成为时代消费潮流,牦牛等畜产品具有无污染、纯天然绿色食品特点,市场需求大,为我村牦牛养殖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五、建设目标加快贡巴村高原特色生态畜牧业产业化发展,按照减畜增草、调整结构的思路,全面实施农牧互补“一特四化”建设,贯彻“以牦牛藏羊为主的高原特色生态畜牧产业培育成战略性主导产业,推进专业化布局、产业化经营、标准化生产、技能化培训”的战略思想,坚持“政府引导、科学规划、市场运作”的原则,不断优化畜牧业内部结构,调整优化畜牧业产业布局,进一步完成牦牛繁育带、藏羊繁育带等专业化布局任务。

建成以牦牛繁育为主的牦牛专业化养殖带,大力发展农牧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六、效益分析随着碌曲县小康社会建设进程步伐的加快,城乡人民群众收入增加、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改善,县内外群众尤其是外地对高原绿色生态鲜奶、鲜肉畜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贡巴村实施“一特四化”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后,向县内外城乡居民提供绿色生态环保牦牛肉和鲜奶等产品,可有力提高广大群众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改善膳食结构,不断提高城乡群众的健康水平,并有力提高贡巴村牧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增加收入。

其产生的经济效益是:1、牦牛养殖、短期育肥羊、种畜草等经济效益一是在建成后的贡巴村牦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场地可养殖牦雌牛1000头,其中可产鲜奶牦雌牛800头;旺季6个月(每年5月至10月份)每头牦雌牛每天可产绿色无污染高品质鲜奶3公斤,每头约产90公斤鲜奶;800头奶牛在产奶期可产鲜奶432000公斤,每公斤鲜奶出售价4元,鲜奶毛收入为172.8万元(加工酸奶等奶质品后附价值为259.2万元)。

贡巴村253户牧民熟悉和掌握牲畜养殖的基础技术,在充分发挥和调动牧民发展舍饲暖棚养殖技术的基础上,切实引进科学养畜、规模化养殖、生态养殖等新科学技术,从而走出一条适合当地发展的畜牧养殖新路子。

二是购进150头优质种公牛与牦雌牛交配后,2000头牦雌牛中1600头可每年产牛犊1600头,存活1500头牛犊,每头两岁牛犊出售价值为2000元,计300万元。

两年以后,每年淘汰牦雌牛为400头,每头出售价格为3500元,合计毛收入140万元。

三是每年冬季短期暖棚集中育肥养羊3600只,每只羊购进价为800元,计购进300只羊288万元;短期育肥出售后,毛收入1200元/只,计300只育肥羊毛收入960万元。

四是选择适宜贡巴村本地气候、土壤、生长环境的畜草种子,在县农牧局专家的指导帮助下,种植优质饲草,圈滩种草面积886.65亩,半人工刈割草场面积16577.68亩,以上种植饲草面积为17444.73亩;在克服多种自然灾害后,可每年收割加工饲草料9768吨,计毛收入598万元。

同时,发展贡巴村饲草饲料加工产业,从而带动贡巴村牧民舍饲暖棚养殖产业发展和畜牧业增收。

以上可产生毛收入为1950.8万元,直接经济效益为487.7万元。

2、贡巴村牲畜药浴池项目建成后经济效益我村牲畜药浴池项目投入使用后,除了给合作社100座暖棚养殖的150头种公牛和2000头牦雌牛、短期育肥3600只羊免费药浴;对我村4个村民小组和附近(加仓村3个村民小组、波海村4个村民小组、郎木寺3个村民小组)等3个村委会10个村民小组,共计14个村民小组890户牧民群众约9万多各类牲畜(头、只、匹、)每年药浴一次,每头牲畜不计大小收费0.5元,计年毛收入4.5万元,可产生直接经济效益2.3万元。

3、贡巴村活畜交易市场投入使用后的经济效益原来我村作为当地牲畜交易重点市场,存在着交易市场地点不固定、无续交易等问题,不断引发当地牧民与交易双方的纠纷和矛盾。

为了搞好畜产品交易市场,方便附近牧民群众牲畜交易,贡巴村活畜交易市场投入使用后,可带动郎木寺畜产交易带近1.5万多牧民群众参与(碌曲县郎木寺镇贡巴、波海、郎木、尕海乡加仓、秀哇等五个村委会,拉仁关乡则岔村委会、四川省若尔盖县麦溪乡俄仓村等)农畜产品市场交易,上市前景为可年交易牛约1万头、羊1.5万只、马约300匹;为当地牧民群众增加收入提供方便,贡巴村牦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可收取市场交易中介费、进场管理费等毛收入3万元,直接经济效益约1万元。

贡巴村专业合作社的成立和使用,可有效发挥“服务社员、带动农牧民、助农增收”的作用,使入社养殖户通过专业合作社获得资金、技术帮助,扩大养殖规模,增加经济效益,增强市场竞争力和抗御风险能力。

以上各项合计年毛收入为1958.3万元,可产生直接经济效益491万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