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创业典型事迹
农村创业典型事迹材料

农村创业典型事迹材料
农村创业典型事迹材料:祁连山上的李家花园
李家花园位于中国西北地区的青海省祁连山脉腹地,距离县城约80公里,海拔3000多米,是一个风景秀丽、气候宜人的地方。
李家花园的主人李建军是当地的一位农民,他从小就热爱花草,对农田有着深厚的感情。
然而,由于长期种植传统农作物,土壤开始变得贫瘠,李建军决定改变种植方式,进行创业。
李建军开始通过阅读相关书籍和亲自实践,学习了许多新的农业技术和种植方法。
他了解到,祁连山地区的气候条件适合种植特色花卉和中药材。
于是,他利用自家的土地开始尝试种植不同的花卉和中药材,同时探索研究如何更好地保护土壤和提高产量。
经过几年的摸索和实践,李建军逐渐摸索出适合祁连山地区的花卉种植和中药材栽培的方法,并通过与专家和科学研究机构的交流合作,进一步提高了产量和品质。
他还利用自家的花园设计了一些特色的观赏点,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参观和购买花卉。
随着李家花园在当地的知名度逐渐提高,李建军逐渐扩大了自己的种植规模,并与当地的一些农民合作,提供种植技术和销售渠道。
他还积极参加各种农业展览和种植技术培训,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和影响力。
李建军的创业不仅给自己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收益,也为当地的
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李家花园的成功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和投资者,带动了周边农民的脱贫致富,极大地改善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
总结起来,李建军通过自己的努力和不断的学习实践,成功创办了李家花园,为祁连山地区的农村创业树立了榜样。
他坚持创新,勇于尝试,注重科学研究和技术合作,最终获得了丰硕的成果。
他的事迹向我们展示了农村创业的艰辛与机遇,并传递出了信念和希望的力量。
农民创业成功案例3个

农民创业成功案例3个农民创业是指农民依托农村、依靠家庭组织或者依靠新创建的组织,通过投入一定的生产资本以开展一项新的事业,或者扩大改变现有生产规模、生产类型来实现财富增加并谋求发展的过程。
以下是店铺分享给大家的关于农民创业成功案例,欢迎大家前来阅读阅读!农民创业成功案例篇1:76岁农村老妇创业种茶3月23日,76岁程世莲老人在自己承包的荒山上开辟茶园,她对未来充满着希望。
程世莲在茶园里锄草。
安徽省六安市霍山县衡山镇牛角冲村的一处荒山坡上,76岁的程世莲老人常常起早贪晚,弯着腰身,和请来的村民们一起开荒劳作。
两年前还是满目荒芜的山坡,如今已经茶树满园,披上绿装。
程世莲老人当过基层妇干和民办教师,1993年,她退养回乡务农,在平静的岁月里,老人却命途多舛,屡受挫折坎坷。
1986年,程世莲的丈夫因意外事故不幸去世,丢下程世莲和儿子相依为命。
儿子娶妻生子后,虽然一家人日子过的清苦,也充满了天伦之乐。
天有不测风云,2011年,程世莲49岁的儿子患骨髓癌,为给儿子看病,程世莲欠下20多万元债务,还是没能挽救儿子的生命。
2014年,唯一的儿子病逝离她而去,这一年陈世莲已是74岁。
在遭遇了中年丧夫,老年丧子之痛后,命运再次将老人逼向绝境,2015年,儿媳吴华清又查出患乳腺癌,程世莲又借债2万多元为儿媳手术。
面对巨额债务和儿媳后续的治疗费用,坚强、乐观的程世莲毅然决定创业增收还债,为儿媳撑起一片蓝天。
2013年,她承包山地培植茶苗,由于没有经验,眼睁睁地看着地里的茶苗一棵棵地枯萎。
程世莲是名老党员,在她心里,信义如天,为了早日还清债务,她不顾年事已高,到几十公里外的茶苗良种基地学习技术,总结失败的教训。
2014年,她又扩大种植规模,苦心人,天不负,当年种植的万株茶苗喜获成功。
2015年,她培植的3万余株茶苗被周边乡村的茶农抢购一空。
取得成功的程世莲看到了希望。
今年,她又承包了4亩多山地,建立茶苗培育基地,培植茶苗,栽种茶树。
农民创业事迹

农民创业事迹篇一:回乡农民工创业先进事迹远离家乡学本领扎根五汛创大业――回乡农民工杨朝江创业纪实杨朝江,**群瑞电子有限公司总经理,一九六五年出生于**县五汛镇汛西村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这个昔日农家娃,如今已成为带领群众致富,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能手,成为该镇企业纳税大户。
回忆他那奋斗之路,可算是“一份辛勤,一份收获”(一)在1991年,他夫妻俩被人介绍至**市打工,来到一家广播电视器材厂,主要生产音频变压器,他对一切都感到陌生,不知从何做起,只能做一个辅助工,几个月下来挣钱仅能维持基本生活,看到别人的工资比他们俩高几位,只因为自己不懂技术,不能独自操作生产,他决心从头做起,成为企业的技术骨干,他花了210元钱到市新华书店购买了《用电知识手册》、《音频变压器生产技术》等书籍,刻苦学习,用心钻研,夫妻俩双双拜该厂高级工程帅周祥瑞先生为师傅,老老实实地学,恭恭敬敬地学,经过几个月的勤奋努力,熟练地掌握生产各道工序技术,生产的产品合格率均在98%以上,荣获厂先进工作者,他也同由一名学徒工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操作工。
为开发新品,他大胆创新,刻苦钻研,试制生产音频变压器20多种新品,为企业创造巨额利润,先后受企业和地方政府表彰奖励。
他富了不忘家乡亲友,在**期间先后介绍30多人到苏南打工,而且精心培养,毫不保留地教,不分早晚地帮,使他们在一年左右都能成为企业的生产骨干。
篇二:返乡农民工创业先进事迹返乡农民工先进事迹长湖岭上春来早岭上刘家农庄好他是一个返乡农民工、家底薄弱、无任何固定收入,为了创业,背上一身债务;为了创业,他使出浑身解数……到深圳做客运,到山东烟台经商,在家乡做装潢……经过数十年的奋斗、拼搏,他被锻炼成了一个具有新思想、新观念的新农民。
再次回到家乡,他决心在农村这块广阔天地里,以新时代新农民的新气魄来创办一番新事业,以引导父老乡亲们共同致富奔小康。
他就是XX县XX乡XX村的XXX,集“XX省科技示范户”、“XX市科枝示范户”、“XX市科普带头人”、“XX县新农村建设带头人”、“XX县科普惠农先进个人”和“XX乡优秀***员”、“产业发展标兵”等多种荣誉于一身的新农民。
农村创业先进个人主要事迹

农村创业先进个人主要事迹一、艰苦创业精神他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自幼就体验到了农村生活的艰辛。
但艰苦的环境并没有压垮他,反而激发出他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创业精神。
他深知,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在农村这片广阔的土地上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二、创新发展理念他坚信,创新是农村发展的不竭动力。
在农业生产中,他不断尝试新的种植技术和模式,引入现代化的农业设备,大大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同时,他还利用互联网平台,将农村的特色产品推向更广阔的市场,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三、带动共同富裕他深知,一个人的富裕并不是真正的富裕,只有带领全村人共同富裕,才是真正的成功。
因此,他积极分享自己的经验和资源,帮助村民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拓宽销售渠道。
在他的带动下,村民们的收入逐年提高,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四、绿色发展观念他非常注重绿色发展,坚持走生态、环保的农业发展道路。
他倡导绿色种植,采用有机肥料代替化肥,减少农药的使用量,确保农产品的安全和健康。
同时,他还积极参与植树造林、水土保持等环保活动,为农村的生态环境保护做出了积极贡献。
五、科技引领进步他坚信,科技是推动农村发展的重要力量。
为了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他引进了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广智能化的农业装备。
同时,他还组织农民参加科技培训,提高他们的科技素质和创新能力,为农村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六、社会责任担当他始终牢记自己的社会责任,积极参与公益事业。
他捐资助学、关爱留守儿童和老人,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在自然灾害发生时,他总是第一时间伸出援手,为灾区人民送去温暖和关爱。
他的善举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和尊重。
七、营销与品牌建设他深知品牌的重要性,积极推动农村特色产品的营销和品牌建设。
他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拓展销售渠道,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同时,他还注重产品的包装和宣传,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品牌,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农民工创业典型事迹材料

农民工创业典型事迹材料农民工创业需要自己不断磨合与充实,并非一件简单之事,以下小编为大家提供农民工创业典型,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农民工创业典型事迹材料范文(一)董**,男,汉族,1954年3月出生于黑龙江省富裕县,现任山东省青岛市双融篷布责任有限公司总经理,青岛市诚信工艺品公司总经理兼董事长。
董**年轻时就在生产队任过队长,在村小学当过民办教师、教导处主任。
由于家庭人口多,家境贫寒,在学校工资低,生活极为困难,他天性好强能吃苦耐劳,始终有一种不服输的韧劲,于是,他毅然决然地带着年幼的孩子外出打拼。
1994年,董**一家来到了山东青岛胶州李哥庄,最初是给单位或企业打零工,当过保安、包过医院食堂、开过饭店,什么活都干。
后来有很多家外企在这里落户办企,他又到企业找活干。
他勤奋好学、善于思考,短短的时间内就摸索出了做副食生意的门道。
经过几年的努力,个人手头上有了一些积蓄,通过自筹,在XX年5月他开办了一处首饰加工厂,自己单独开始经营企业。
经营的过程中,他逐步摸出了两条制胜之道:一是注重商品质量,绝不经营假冒伪劣商品,保证所售货物货真价实;二是诚信经营、礼貌待人,从不坑蒙欺骗,坚持诚信第一的原则。
由于他经营有方,管理到位,商品货真价实,他的商品总是能赢得顾客的信赖,生意十分红火。
随着生意的做大,他又于XX年在山东青岛注册了诚信工艺品有限公司。
面对全新的领域,他不断思考,不断探索。
他认为,开公司、办企业,就不能像以前开加工点那样,只要诚信经营,雇佣三、四个人就行了。
要把企业办好一定要真正的会经营、会管理。
管理出人才、管理出效益、管理促发展。
在注重借鉴传统管理经验的同时,他不断创新经营方式。
在实践中他摒弃了一些旧的用人做法,坚持“能者上,庸者下,平者让”的用人原则,全面推行多劳多得、工效挂钩的工薪制度,大大增强了员工的紧迫感、危机感和竞争意识,把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内容纳入规范之中,全方位、高标准地规范全体员工的思想、道德和工作行为。
返乡创业个人先进事迹材料(精选10篇)

返乡创业个人先进事迹材料(精选10篇)返乡创业个人先进事迹材料返乡创业就是外来人员或者本村出去人员返回村里,开始经营某些产业,开展种植业,养殖业。
用新的创业思路,结合农村的实际情况去创新当前农业的发展模式。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返乡创业个人先进事迹材料(精选10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返乡创业个人先进事迹材料1杨宏斌,男,现年40岁,合水县西华池镇孙家寨沟行政村宋堡子自然村村民,现任合水县怡露水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从1997年部队转业回乡,到2012年创办怡露水业有限责任公司,2014年注册创办怡露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怡露门窗建筑装饰有限责任公司,2015年建立合水县怡露种植专业合作社。
走过了一段艰辛创业的风雨历程,也取得了创业的丰厚回报。
2014年,怡露水业总产值达2000万元,实现利税65万元,安排下岗工人和农村剩余劳动力60人,为我镇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一、不甘贫穷,立志创业。
杨宏斌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家子弟。
1975年出生在合水县西华池镇孙家寨沟行政村宋堡子自然村,交通不便、信息闭塞。
儿时的贫困经历,造就了他吃苦耐劳的精神,三年的从军生涯培养了他坚忍不拔的品质。
1997年,从部队转业后,他回到家乡合水县孙寨沟村,当了一名普通农民。
当时,党和国家改革开放的春风和惠农政策的落实,在全国涌起创业发展脱贫致富的新浪潮。
经过深思熟虑,他踏上了漫漫的打工路。
二、努力创新,艰辛创业。
在北京一家门窗工厂,他开始了自己的打工生涯,先从最基本的工序开始,慢慢积累经验、增强技术。
经过九年的磨砺,他迈出了自主创业的第一步。
2006年他在北京成立了自己的门窗加工公司,万事开头难,当时处于“三无”状态的他,经过几年的努力,凭着过硬的产品品质和优质的服务理念赢的了客户的信赖,终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了脚跟。
伴随着企业的迅速发展壮大,他组建了过硬生产及销售团队。
北京公司总资产1400多万元,年创利润200万,并在当地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和信誉度。
草根英雄的事迹材料

草根英雄的事迹材料草根英雄是指那些来自普通人家庭,没有特殊背景和资源,但凭借自己的努力和才华,取得了非凡成就的人。
他们的事迹鼓舞着无数人,成为了社会的榜样。
下面是一些草根英雄的事迹材料,让我们一起了解他们的故事。
1. 张小平:中国农民工中的创业典范张小平,来自中国贫困农村的农民工,他的创业故事令人感动。
年轻时,他辍学外出打工,历经艰辛,却始终怀揣着创业的梦想。
他利用工地上的废弃材料,自学修建房屋的技巧,并在闲暇时间经营小生意。
凭借勤奋和聪明才智,他逐渐积攒了一笔资金,成功创办了一家建筑公司。
如今,他的公司已发展成为一家知名的建筑企业,为社会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
2. 玛拉拉·优素福扎伊:女权教育斗士玛拉拉·优素福扎伊是巴基斯坦的一位女孩,她为女性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她的家乡,女性受到严重的歧视和限制,被剥夺了接受教育的权利。
玛拉拉不甘心接受这样的命运,她勇敢地站出来,公开发表演讲,呼吁社会关注女性教育问题。
然而,她的勇气也引来了恐怖分子的威胁,最终导致她被极端分子开枪击中。
幸运的是,她经过手术获救,并继续坚持她的事业。
她的事迹激励了全球范围内的人们,为女性争取平等权益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3. 马克·扎克伯格:社交网络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是著名的社交网络Facebook的创始人之一。
他出生在普通的家庭,没有特殊的背景,但他天赋异禀,对计算机和编程有着深厚的兴趣。
在大学期间,他与几位同学共同创办了Facebook,通过不懈努力和创新思维,将其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社交媒体平台之一。
他的成功故事鼓舞了无数年轻人,证明了只要有梦想和努力,任何人都有机会取得成功。
4. 霍华德·舒尔茨:星巴克创始人霍华德·舒尔茨是星巴克咖啡公司的创始人,他的事迹被誉为现代商业的奇迹。
年轻时,舒尔茨来自一个贫困家庭,曾经靠打工支付自己的大学学费。
他在一家咖啡公司工作期间,看到了咖啡文化的巨大潜力,并决心创办自己的咖啡店。
农民创业致富带头人事迹材料

农民创业致富带头人事迹材料创业是一辈子的过程,成长也是一辈子的过程,所以任何在大学时候注重班内名次的人都是很少有出息的。
很多人创业成功都是返乡后成功的,那么下面是店铺分享的农民创业致富带头人事迹材料,就随小编一起去看看吧,希望能够有所帮助。
农民创业致富带头人事迹材料一蔡甸“米王”创新湖北豆丝加工工艺赚大钱这个夏天,夏长兴格外忙碌:一方面,新米即将上市,他的米业公司进入生产旺季;另一方面,他设在玉贤的加工厂正大批量生产湖北特色美食——豆丝,以及油炸兰花豆和花生米等休闲食品。
“湖北人爱吃豆丝,但过去受时令限制,一般只在秋冬两季做。
经过创新加工工艺,今年7月起,我们就能不受季节限制全年加工豆丝,而且还开发出杂粮、莲藕、绿豆等多种口味。
”夏长兴自豪地说。
从1994年辞职下海,夏长兴在长达20余年的时间里,基本上只做了一件事:卖大米。
“创业就是把一件事做精做透,自然也就成功了。
”如今,他创办的天安米业有限公司已经成为蔡甸米业加工的龙头企业,年产值上亿元。
“武汉好爸爸”为儿治病辞职卖大米如果不是因为儿子,或许,夏长兴不会迈出创业第一步。
辞职下海前,夏长兴在蔡甸区粮食局下属的柏林粮管所工作,当过营业员,下乡收过粮油,后来做到了业务经理。
当时,虽然收入不高,但粮食系统是铁饭碗,依然有不少人羡慕。
1993年,儿子的出生,彻底改变了夏长兴的生活。
儿子刚生下来就连续高烧不退,送到医院检查,被确诊为先天性心脏病,如不能及时治疗会有生命危险。
而当时他和妻子的月工资加在一起还不到500元,为给儿子治病,他背上了十几万元的巨额债务。
为了救儿子,为了还债,夏长兴毅然辞职,用身上仅有的几百元钱买了一辆三轮车,开始了卖大米的生涯。
创业之初异常艰辛,夏长兴每天清早起床,骑着三轮车到粮油店批发大米,再走街串巷叫卖,经常到晚上八九点钟,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
好在,一年下来,他攒下2万多元,也有了一些固定客户。
同时,他也敏锐地意识到,要扩大经营就得有固定的场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民工创业典型事迹
农民工创业典型事迹
最近,在我镇有一个名字被人们交口传颂,他就是调南村委会的符增品,别看符增品今年仅30来岁,但他的经历却非常丰富,是我镇外出务工返乡创业的典范。
符增品前几年到广东打工,一年走了四五个地方,无论到哪里,干的是最重的活,拿的是最低的工资,别说养家糊口,有时连他自己的生活都难以保证。
20__年,碰到金融危机,公司经济效益不好,他自己也被裁员。
符增品多次努力寻找工作,由于经济危机和自己没有什么技术,屡次碰壁。
满意工作的他既没有资金,又没有技术,生活一度陷入困境,在这种情况下,他于去年3月便带着行李和无奈回到家乡。
我镇历年来重视对农民工的培训,利用农民工返乡机会,组织农民工学本领,强技能。
在省人力资源开发局和市有关部门的支持下,举办橡胶技术、电焊、中式烹饪班等培训班4期,受训农民500人。
在全镇范围利用各种有效的手段进行全方位的宣传、发动。
这时符增品再也坐不住了,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参加了电焊技术培训班。
,几次培训下来,符增品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心胸开阔了,信心有了,成天抱着一本《农村百事通》翻来翻去,培训一完,符增品便迫不及待的再次“出山”,与上次不同的是,这次
符增品想自己创业自己给自己打工。
符增品充分利用培训学回来的技术,开了个修理店,因自己技术过硬态度积极受到了顾客的好评;生意蒸蒸日上。
生意火了,自己一个人忙不过来。
符增品就把一些返乡回来的农民招到自己的店里。
解决了6名农民工的就业问题,其中有一名是残疾人。
工人们常说他们老板是个老好人,没有老板架子。
不仅跟他们同吃住,而且在店里最困难的时候都没有想过裁员。
生意一天比一天好,富起来的符增品并没有忘记自己在最困难的时候是党和政府帮了自己,饮水思源。
符增品多次出钱支持村里公益事业,为解决村民出行难,出行安全的问题,自己出钱拉石仔水泥等铺路,方便了村民的出行。
在调南村委会大家都流行一句话就是:好人符增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