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与世界优秀教案上(1-10)
四年级下册天津与世界全册教案

四年级下册《天津与世界》全册教案第一章:认识天津【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天津的基本概况,包括地理位置、历史文化、经济发展等。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内容】1. 天津的地理位置2. 天津的历史文化3. 天津的经济发展【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展示天津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
2. 介绍天津的地理位置,引导学生了解天津在华北地区的地位。
3. 讲解天津的历史文化,引导学生了解天津的历史变迁和文化特色。
4. 介绍天津的经济发展,引导学生了解天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5.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谈谈对天津的认识。
【课后作业】1. 结合教材,深入了解天津的历史文化。
2. 观察身边的天津元素,如建筑、美食等,了解天津的特色。
第二章:天津的美食与文化【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天津的美食与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内容】1. 天津的美食2. 天津的文化特色【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展示天津美食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天津的美食,如狗不理包子、麻花等,引导学生了解天津的饮食文化。
3. 介绍天津的文化特色,如戏曲、民间艺术等,引导学生了解天津的文化底蕴。
4. 组织学生讨论,分享自己了解到的天津美食与文化。
5.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谈谈对天津美食与文化的认识。
【课后作业】1. 尝试品尝天津的美食,了解其制作工艺。
2. 深入了解天津的一种文化特色,如戏曲、民间艺术等,并与同学分享。
第三章:天津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天津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内容】1. 天津的自然景观2. 天津的人文景观【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展示天津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天津的自然景观,如黄崖关、盘山等,引导学生了解天津的自然美景。
3. 介绍天津的人文景观,如意式风情街、古文化街等,引导学生了解天津的历史文化底蕴。
2023年二年级上册天津与世界全册教案

第一课我们旳家乡——天津教学目旳:1、指导我们旳家乡是天津,从前是一片大海。
2、懂得天津是祖国旳一部分,天津在我国北方。
3、懂得天津离首都北京很近,又靠近大海。
4、懂得天津旳地形轮廓似海马。
5、懂得自己和同学旳家所在旳区、街、镇旳名称及天津部分区、县旳名称。
6、激发学生热爱家乡旳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天津和北京旳关系教学难点: 天津为何是首都旳门户教学准备:天津地理位置教学挂图教学过程:一、导入:师:首都旳门户——天津,同学们从这个题目中找到几种表达地名旳名字?生:两个,首都北京、天津师:首都和天津这里是怎么把它们联络在一起旳呢?生:天津是首都旳门户师:那天津究竟是不是首都旳门户呢?我们就来研究一下二、传授新知:师:对照书本第一页,谁来说说你对天津市有多少理解?生:……师:天津是四大直辖市之一,是中国北方国际港口大都市,是直辖市。
师:咱们再来看看,天津市旳地理位置,打开书第二页生:天津挨着北京,靠近渤海。
师:大家也都看到大沽口古炮了吧?这是防御外敌从海路入侵旳。
大沽口在塘沽区,谁懂得为何要把炮台建在大沽口呢?同学们讨论学生汇报师:对,初期外国侵略者都是从海上进入中国,他们要想最快旳进入北京,从水路到天津,再经天津到北京是近来最快旳路。
他们要想进入北京天津市他旳必经之地,天津像不像北京旳一道大门呢?生:像师:第三页有个旅行车,上面写着什么啊?生:天津——北京 一日游。
师:一日游是什么意思啊?一日游阐明天津和北京旳距离怎么样啊?生:一日游就是游玩一天,天津离北京很近,要否则就在北京玩不了了。
师:好,要是天津离北京很远,还能不能称作天津市首旳门户阿?生:不能师:京津路一头连着北京,一头连着天津,这阐明了什么?生:阐明了两地相距很近,天津旳位置很重要三、总结:天津旳地理位置如此旳重要和特殊,它是首都旳门户,我们应当热爱我们天津。
第二课从直沽寨到天津卫教学目旳:1、懂得初期天津从直沽寨发展到天津卫旳简朴历史。
四年级上册天津与世界教案

四年级上册《天津与世界》教案完整版第一章:认识天津【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天津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经济发展等特点。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内容】1. 天津的地理位置:海河、天津港2. 天津的历史文化:古文化街、天津之眼、津门故里3. 天津的经济发展:五个现代化建设、滨海新区【教学活动】1. 图片展示:展示天津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经济发展等图片,引导学生了解天津。
2.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天津的特点,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3. 视频观看:观看关于天津的宣传片,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天津的发展变化。
【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回家后向家长介绍天津的特点。
2.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天津的了解程度。
第二章:天津的文化底蕴【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天津丰富的文化底蕴,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2.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传承。
【教学内容】1. 天津的民俗文化:狗不理包子、麻花、相声、评剧2. 天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泥人张、杨柳青年画3. 天津的文化场所:天津博物馆、天津图书馆【教学活动】1. 故事分享:讲述天津的民俗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引发学生对天津文化的兴趣。
2. 小组探究:让学生分组探究天津的文化场所,了解文化底蕴。
3. 动手实践:学习制作泥人张或杨柳青年画,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回家后向家长介绍天津的文化底蕴。
2.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天津文化的了解程度。
第三章:天津的经济发展【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天津的经济发展状况,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2. 培养学生对经济学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1. 天津的五个现代化建设:交通、工业、科技、教育、旅游2. 天津的滨海新区:天津自贸区、天津港、天津波音3. 天津的经济发展前景: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带一路倡议【教学活动】1. 图片展示:展示天津的五个现代化建设和滨海新区的发展情况,引导学生了解天津的经济发展。
五年级《天津与世界》教案上册

五年级天津与世界上册教案第一课中国大学堂首家看北洋教学目标:一、知道天津大学的前身是北洋大学,北洋大学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大学。
二、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交流信息的能力,通过访问、调查等过程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与人交往的能力。
三、通过本课学习,激发学生对天津大学的热爱,对家乡及家乡人民的深厚情感,增强对家乡天津的自豪感。
教学过程:1、通过津津的话和天津大学校门、教学主楼、北洋大学堂纪念建筑和中国第一张大学毕业文凭的照片,主要介绍天津大学的前身——北洋大学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大学。
2、通过盛宣怀的照片和一段课文主要介绍北洋大学是如何诞生的。
3、通过四段课文和有关北洋大学有关实验室、图书馆和实验仪器的照片,主要介绍北洋大学的办学宗旨、开办学校时间、办学模式、专业及课程设置、师资结构等。
4、通过四段课文和丁家立的照片和资料,以及在西沽武库废址上重建的北洋大学堂照片和相关两幅图画及小统计,主要介绍北洋大学生的首任总教习丁家立的办学经历以及丁家立北洋大学总教习时所经历的三个故事,说明丁家立对北洋大学的贡献。
5、通过北洋大学校歌歌词及北洋大学的校训和哪吒的话,主要介绍北洋大学的办学主张。
6、通过海爷爷的话和相关课文驻及赵天林、张太雷、马寅初、王宠惠、茅以升、吴自良等到人物的照片,主要介绍北洋大学为祖国培养了众多优秀人才,为国家的建设做出重大贡献。
7、通过津津和天津大学老师对话和天津大学校园照片、校徽图案,主要介绍由北洋大学到天津大学的变迁,介绍今日天津大学的办学规模和知名度以及天津大学的发展前景。
第二课驰名中外的南开教学目标:一、知道南开是中国近现代民办教育的典范,知道“南开”系列学校包括南开小学、南开中学、南开女中、重庆南开中学、南开大学;知道严范孙、张伯岭的办学主格和创办“南开”的历程;知道“南开”学校的办学宗旨、校歌、校训、教育思想和办学成就及培养人才的情况;知道“南开”的新面貌和声誉,尤其是南开大学牵手世界的情况;知道人们对严范孙、张伯岭的评价;知道南开是驰名中外的学校。
六年级天津与世界教案上

六年级《天津与世界》教案上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天津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经济发展等方面的特点。
2. 培养学生对天津的自豪感和热爱家乡的情感。
3. 提高学生对不同国家文化的认知和尊重。
教学重点:1. 天津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经济发展等方面的特点。
2. 培养学生的自豪感和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难点:1. 天津的经济发展特点和与国际接轨的现状。
2. 学生对不同国家文化的认知和尊重。
教学准备:1. 课件、教案、参考资料。
2. 地图、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课件或视频展示天津的美丽景色和特色文化。
2. 引导学生关注天津的地理位置和在国际上的地位。
二、新课内容展示(10分钟)1. 介绍天津的地理位置:位于华北平原,东临渤海,北依燕山,是连接东北亚与欧洲的重要通道。
2. 讲解天津的历史文化:天津是中国近代开放的窗口,有着丰富的历史遗迹和文化传统,如天津古文化街、意式风情区等。
3. 阐述天津的经济发展:天津是北方重要的经济中心,拥有天津港、滨海新区等现代化设施,吸引了众多国际企业投资。
三、互动环节(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根据自己的了解,分享对天津的认识和感受。
2. 小组代表发言:每组选派一名代表向全班同学介绍本组讨论的成果。
四、案例分析(15分钟)1. 出示案例:介绍天津在国际合作中的几个典型案例,如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天津国际会议中心等。
2. 分析案例:引导学生从地理位置、历史文化、经济发展等方面分析案例的特点和意义。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学生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天津的特点和优势。
2. 教师反思:鼓励学生思考如何发挥天津的优势,为家乡的发展贡献力量。
六、实践活动(10分钟)1. 组织学生参观天津的博物馆、历史文化街区或经济发展区域,让学生亲身体验天津的魅力。
2. 引导学生记录参观过程中的所见所闻,结合所学知识,思考天津的发展变迁。
七、小组研究(15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国家,研究该国家与天津在地理位置、历史文化、经济发展等方面的联系。
四年级上册天津与世界教案

四年级上册《天津与世界》教案完整版第一章:认识天津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天津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经济发展等方面的知识。
2. 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1. 天津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文化。
2. 天津的经济发展。
教学难点:1. 天津的历史文化。
2. 天津的经济发展。
教学准备:1. PPT课件。
2. 相关图片。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天津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天津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文化。
2. 讲解:介绍天津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经济发展等方面的知识。
3. 互动: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天津的相关知识,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
4. 总结:强调天津的历史文化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第二章:天津的历史文化1. 让学生了解天津的历史文化,感受天津的独特魅力。
2. 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重点:1. 天津的历史文化。
2. 天津的独特魅力。
教学难点:1. 天津的历史文化。
2. 天津的独特魅力。
教学准备:1. PPT课件。
2. 相关图片。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天津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天津的历史文化。
2. 讲解:介绍天津的历史文化,让学生了解天津的独特魅力。
3. 互动: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天津的历史文化,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
4. 总结:强调天津的历史文化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第三章:天津的经济发展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天津的经济发展,认识到天津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2. 培养学生对经济发展的关注和理解。
1. 天津的经济发展。
2. 天津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教学难点:1. 天津的经济发展。
2. 天津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教学准备:1. PPT课件。
2. 相关图片。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天津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天津的经济发展。
2. 讲解:介绍天津的经济发展,让学生认识到天津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四年级上册天津及世界教案全

四年级上册天津及世界教案全第一章:认识天津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天津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经济发展等特点。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内容:1. 天津的地理位置:位于华北平原,东临渤海,北依燕山。
2. 天津的历史文化:天津是中国古代四大名镇之一,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3. 天津的经济发展:天津是中国的直辖市之一,有着重要的经济地位,是我国北方重要的工业基地和海港。
教学活动:1. 图片展示:展示天津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
2.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天津的历史、文化和经济等方面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 视频观看:播放关于天津的纪录片,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天津的发展变化。
第二章:天津的风土人情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天津的民间艺术、特色美食、民俗活动等风土人情。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内容:1. 天津的民间艺术:泥人张、杨柳青年画等。
2. 天津的特色美食:狗不理包子、耳朵眼炸糕等。
3. 天津的民俗活动:庙会、相声、评剧等。
教学活动:1. 图片展示:展示天津的民间艺术、特色美食、民俗活动等方面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
2.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天津的风土人情方面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 动手实践:让学生亲手制作天津的特色美食模型,增加学生的实践体验。
第三章:天津的名胜古迹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天津的名胜古迹,感受天津的历史文化底蕴。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内容:1. 天津的名胜古迹:意式风情区、古文化街、天津之眼等。
2. 天津的历史文化:天津是中国古代四大名镇之一,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教学活动:1. 图片展示:展示天津的名胜古迹、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
2.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天津的名胜古迹方面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 视频观看:播放关于天津名胜古迹的纪录片,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天津的历史文化底蕴。
四年级上册天津与世界教案

四年级上册天津与世界教案完整版第一章:认识天津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天津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经济发展等方面。
2. 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天津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经济发展。
教学难点:天津的历史文化和经济发展。
教学准备: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天津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天津的名称。
2. 学生分享对天津的了解。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天津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经济发展。
2. 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天津的认识。
三、课堂讲解(15分钟)1. 教师讲解天津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经济发展。
2. 学生观看天津的经济发展视频,加深对天津的了解。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教师强调天津的历史文化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第二章:天津的历史文化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天津的历史文化,感受天津的魅力。
2. 培养学生对家乡历史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天津的历史文化。
教学难点:天津的历史文化。
教学准备: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天津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天津的名称。
2. 学生分享对天津历史文化的了解。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天津的历史文化。
2. 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天津历史文化的认识。
三、课堂讲解(15分钟)1. 教师讲解天津的历史文化。
2. 学生观看天津的历史文化视频,加深对天津的了解。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教师强调天津的历史文化的重要性。
第三章:天津的经济发展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天津的经济发展,感受天津的活力。
2. 培养学生对家乡经济发展的关注之情。
教学重点:天津的经济发展。
教学难点:天津的经济发展。
教学准备: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天津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天津的名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津与世界三年级(上)备课人:***何静郭朝霞第一课我们的家乡——天津教学目标:通过对天津的地理位置、区县组成、名胜古迹等的认识和了解,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感,产生“我是天津人”的自豪感。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天津是我们的家乡。
天津是一座有着6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是充满活力的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中国北方经济中心,是美丽繁华世界闻名的大都市。
今天,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这个美丽的城市——我们的家乡“天津”。
二、认识天津1、天津的地理位置:游戏“找天津”2、天津的区县组成:小知识“话说区名”三、了解天津1、小组交流汇报把课前收集家乡的风景名胜的图片和资料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2、推荐组内交流最佳的同学在全班进行汇报,介绍天津的风景名胜周恩来故居位于南开区二纬路南开中学内的周恩来纪念馆,以十分丰富的展品展示了周恩来青少年时期学习、生活和投身革命的历史,是较为翔实的周恩来青年时代史料纪念馆。
古文化街天津古文化街位于海河之畔,全长600多米。
街上有天后宫等古建筑,天后宫是我国北方罕见的“妈祖庙”,是天津人祭海的地方。
古文化街上有一百多家店铺,全部是仿清建筑,经销各式各样的文物、工艺品、笔墨纸砚和其它文化用品。
其中最著名的有泥人张彩塑、杨柳青年画等。
广东会馆天津广东会馆现为天津戏剧博物馆,地处南开区南门内大街。
广东会馆的建筑非常精美,是天津乃至全国同类建筑中保存较为完好的。
广东会馆的主建筑是戏楼,设计和建造得非常精巧,梅兰芳当年曾在此演出过。
独乐寺独乐寺位于天津蓟县城西门内。
始建于唐代,寺内的观音阁和山门重建于辽统和二年,是国内现存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之一。
相传这里是唐朝“安史之乱”安禄山反叛起兵之地。
因安禄山喜独乐,不愿与天下人同乐,故此起名叫“独乐寺”。
盘山盘山风景名胜区,位于天津市蓟县西北15公里处,又因她雄踞北京之东,故有“京东第一山”之誉。
相传东汉末年,名士田畴不受献帝封赏,隐居于此,因此人称田盘山,简称盘山。
盘山风光秀美,以“上盘之松、下盘之水”闻名,奇石、怪松和清澈的泉水吸引众多游客。
乾隆游后感叹道:“早知有盘山,何必下江南”。
四、比比谁的知识多。
介绍自己了解的天津最美丽的地方。
如:著名学府:天津大学、南开大学、耀华中学博物馆:天津博物馆、天津自然博物馆、天津科技馆、周邓纪念馆五、总结天津正在不断地进步和发展,希望同学们用你们的知识和双手把我们的家乡建设的更加美丽!第二课海与河孕育了天津教学目标通过了解贝壳堤的形成,知道贝壳堤是古海岸遗迹。
通过了解海河及七里海这些古迹,培养学生爱护历史遗迹,自觉加以保护的意识。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观看贝壳堤的图片,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
二、退海成陆小知识在地质史上,由于受冰川期的影响,从第四纪以来,地球上曾发生大规模的海进海退有6次之多。
第四纪全新世早期以前(12000年),海水在大陆架以下。
全新世早期,进入了冰后期——北方期,气候逐步变暖,引发渤海湾西岸开始发生最后一次海浸。
于海面上升下,使海岸线由渤海大陆架处向西推进。
距今9000年时,海水接近现代海岸线位置。
全新世中期,距今7500年时,进入了最温暖的大西洋期,海浸向陆地加速推进。
距今6000年时,气候开始转凉,上升的海面有所减缓。
其后,海水停止西进,并有所回退。
大约4000年前,天津市区所在地才从海底露出。
三、小组交流,汇报。
1、把课前收集的贝壳堤和七里海的图片和资料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2、推荐组内交流最佳的同学在全班进行汇报。
第一道贝壳堤,位于海积冲积平原的西南部,距现代海岸线22——27公里。
由黄骅县苗庄起,经徐庄、大苏庄、至翟庄子,形成时间距今5000——4000年。
因年代久远,其堤多被土层掩埋或成为一个堆积点。
第二道贝壳堤,位于海积冲积平原西部,距现代海岸线11——35公里。
北起老铺,经芦台、俵口、东堤头、张贵庄、巨葛庄、沙井子、武帝台,至黄骅县常庄,形成时间距今3800——3000年。
其堤高出地面1——2米,宽100——500米。
第三道贝壳堤,位于海积冲积平原东部,距现代海岸线20——0公里。
由汉沽原党校,经淮淀、白沙岭、军粮城、西泥沽、上古林、岐口,至狼坨子,形成时间距今2500——1100年。
其堤高出地面2——3米,宽100——200米。
第四道贝壳堤,位于海积平原东部特大高潮线附近,大致平行于现代海岸线。
北起高上堡,经黑沿子、陡河口、蔡家堡、蛏头沽、海河口、高沙岭、马棚口,至岐口与第三道贝壳堤汇合,形成时间距今700——500年。
其堤高出地面0.5——1米,宽20——30米。
七里海湿地位于天津平原的北部,属于全新世海积冲积平原上的众多洼地之一,天津平原形成于第四纪的冰后期,是渤海海退过程中由河流泛滥沉积和海水回侵沉积共同形成的低平原,海拔高度2-4米。
地表组成主要是晚全新世的河流相和滨海泻湖相、海湾相沉积。
古河道、贝壳堤及洼地是本地区主要微地貌类型。
七里海湿地等所属的洼地是泛指平原上与周围高差1-2米的封闭或半封闭的碟形区,按成因可分为冲积扇间洼地、河间洼地、滨海洼地和古泻湖(以七里海湿地为代表)等多种类型。
这些能够蓄水的天然洼地在广袤的滨海平原上星罗棋布,构成了天津地区独特的地貌景观。
四、比比谁的知识多。
天津七十二沽,你能说出几个?城内二十一沽有丁字沽、西沽、东沽(东沽在窑洼,见明时窑洼元帝庙磬文“曰东沽港村”,今元帝庙改净土院)、三汊沽、小直沽、大直沽、贾家沽、邢家沽、咸水沽、葛沽、元沽、草头沽、桃源沽、盘沽、四里沽、邓善沽、郝家沽、东泥沽、中泥沽、西泥沽、大沽。
此二十一沽,从西潞河名也,西潞河一名西沽河。
在宝坻者二十九,曰翦子沽、南寨沽、五道沽、小塔沽、又小塔沽、王家沽、曹家沽、葫芦沽、青稗沽、于家沽、梁家沽、豹子沽、西鲁沽、东鲁沽、菱角沽、矼石沽、塔沽、半截沽、大淀沽、玛瑙沽、大骆里沽、小骆里沽、大沽、滩沽、北李子沽、南李子沽、八道沽、傍道沽、西壮沽。
在宁河者二十二沽,曰齐家沽、南沽、江石沽、大麦沽、傍道沽、捷道沽、麦子沽、东槐沽、中兴沽、北涧沽、盘沽、南涧沽、钩楼沽、汉沽、马杓沽、李家沽、又李家沽、蛏头沽、宁车沽、塘沽、田家沽、丰家沽。
此二县五十一沽,从东潞河名也,东潞河一名东沽河。
五、小结第三课从直沽寨到天津卫教学目标知道“天津”名称的由来,初步了解从直沽寨发展到天津卫的简单历史,知道并热爱这座历史文化名城。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天津还有一个名字是什么吗?天津也叫天津卫,你们知道他是怎么得名的吗?二、小组交流,汇报学习1、小组内交流课前搜集到的关于天津发展的图片和资料。
2、推荐组内交流最佳的同学在全班进行汇报,介绍天津的名称由来和建城经过。
2004年12月23日是天津设卫筑城600年的纪念日。
天津设卫建城600 年,决不是说天津只有600年的发展史。
从秦汉到宋元,历代在天津地区挖渠开河,运粮建寨,设官建制,发展鱼盐业生产等活动。
由于金、元两朝,建都北京,天津地位日显重要。
但是天津作为一个具有完整意义的都市却是从明朝开始的。
明太祖朱元璋在1368年建立明朝后,为了巩固王朝权利,将自己的儿子们封为王,分别驻守各地。
第四个儿子朱棣被封为燕王,驻守北京。
1398年,朱元璋病死。
因为太子早年夭折,所以由朱元璋的长孙朱允文继位,史称建文帝。
燕王朱棣经过几十年的苦心经营,在诸王中实力最强。
由于建文帝平庸无能,加上自己的政治野心,朱棣在1400年以“靖难”为名,发兵与其侄子建文帝争夺皇位。
朱棣率兵从天津的前身-直沽出发,偷袭沧州,并经过几年的战争,最终攻陷南京,夺取皇位。
1402年,朱棣即位,是为明成祖,年号“永乐”。
为了纪念开始发兵的“龙兴之地”,朱棣把“直沽”这个曾的“天子渡河之地”赐名为天津。
“天”是天子的意思,而“津”是指渡口的意思。
天津得到赐名后,于同年设置了军事部门。
“卫”是明朝的军事建制。
当时天津设有天津卫、天津左卫、天津右卫,统称三卫。
至今人们经常提到的“天津卫”一词,就是从此而来。
在军事部门设立的同时,天津卫也开始了筑城建设,初建时的天津城其实是个土城,这座土城周长9里多,城高3丈5尺,宽2丈5尺,城的形状是东西长、南北短,很像一把算盘,所以当时人们也把它称为“算盘城”。
天津建成以后经过百余年的发展,在明清两朝多次重建,规模不断扩大,原来的土城墙也换成了砖墙。
清朝雍正3年(1725),天津改卫为州,雍正9年(1731)又升州为府,并另设天津县,天津城也成为了地方行政中心。
为了加强防卫,同时兼顾防洪抗洪,天津城在雍正年间重修时将原来3丈5尺的城高降低为2丈4尺,将城基宽由原来的2丈5尺扩建为3丈2尺,使天津城城墙成为一个梯形。
重建后的天津城不仅扩大了东南西北四个城门,还在城墙上设置了守望塔和炮塔等防御设施。
至今天津还流传一首民谣说:“天津市三宗宝,鼓楼、炮台、铃铛阁。
”这些建筑也是在天津城重修中建设的。
建卫筑城后的天津各方面都有较快发展,特别是粮、盐两个经济支柱更为显著。
永乐帝建都北京后,南方的物资都需经天津转运,天津的航运开始了大规模的发展。
天津素有九河下梢之称,海河、南运河、北运河等众多河流均在天津交汇。
海河全长73公里,它穿越天津市中心,东入渤海,早在公元三世纪以前,海河作为天然河流,就成为中国北方人民的水运通道。
(东汉时期曹操开挖河渠工程,将海河平原上的300多条大小河流由分流入海改为众流归一,初步形成了成扇面型的海河水系),隋朝隋炀帝杨广下令开凿了全长1400多公里的大运河,沟通了海河与黄河、淮河、长江等水系的联系,奠定了天津四通八达、航运枢纽的地位,为天津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金、元以后,漕运开通,不论海漕还是河漕,江南的漕粮都要经过海河运抵京都,永乐帝建都北京以后,天津转输漕粮的任务更加繁重,到明朝宣德十年(1435),明朝政府专门在天津设置管理漕运的专门机构,当时大运河上粮船上万艘,转输漕粮500万石,繁荣景象另人叹为观止。
漕粮的转输带动了天津的运输业和商业的发展,在海河、南运河、北运河三河交汇的三岔河口逐渐形成了许多商业区,货栈、钱庄、会馆等行业应运而生,集市贸易也随即兴旺,十集一市的轮转也使当时的天津人有天天赶大集的感慨,商业的繁荣昌盛使天津也成为世人瞩目的城市。
这时的天津已远远超出单纯军事要地-“卫”的地位。
清初史学家谈迁经过天津时发出了“城镇百货交集”的感叹。
清朝顺治12年(1655),荷兰使节哥页在天津被“人烟稠密,交易频荣”的景象所震惊,他命随从人员将海河两岸的景象绘图带走,并把天津和广州、镇江并称为中国的三大港口。
明清时期的天津已经成为一个比较成熟而开放的城市。
三、比比谁的知识多1、介绍一个天津老城的故事2、说一说自己知道的老城的地名。
四、总结天津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沿海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