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补充习题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补充习题答案:第七章总复习

⑹7000700.07 ⑺﹢40℃﹣10℃ ⑻0.17 2:0.405____5 个千分之一 50.03____5 个十 12.85____5 个百分之一 0.577____5 个十分之一 105.3____5 个一 『即:①-----⑤②----①③----④4-----③⑤-----②』
5、⑴11∶45-7∶45=4(小时) 360÷4=90(千米/时) ⑵13:25 6、15:0016:15
补充习题第 58、59 页——四则运算答案 1、15000.30.1 9970.74 1/103/20
2、⑴A ⑵C ⑶C『提示:本题被除数可能为 0』 ⑷A 3、30100030.1 3.01301 4、1212 5、12……30
7/18x5/4+11/18÷4/5 =7/18x5/4+11/18x5/4 =5/4x(7/18+11/18) =5/4x1 =5/4
3、315-(79+15)45x0.99 =315-15-79=45x(1-0.01) =300-79=45x1-45x0.01 =221=45-0.45 =44.55
666÷(901-32X27)909×[﹙118+602﹚÷80] =666÷(901-864)=909×[720÷80] =666÷37=909X9 =18=8181
(1/2+1/6)X(1/3-1/4)3/5÷[3/8×(4/15+2/5) =2/3X1/12=3/5÷[3/8X2/3] =1/18=3/5÷1/4 =3/5x4 =12/5
2023年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七章《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3》学案

新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七章《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3》学案教学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多边形的外角与外角和,知道三角形外角与外角的关系并进行简单应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操作、计算认识多边形的外角,探索出三角形外角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观察、分析、操作概括等过程,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掌握三角形外角和的特点。
教学难点三角形外角和的特点的应用。
教学设计预习作业检查1、如图∠α,∠β,∠γ都是三角形ABC的外角多边形的外角是指2、(1)画出三角形的每个顶点处的一个外角,把3个外角剪下来,然后将它们的顶点A、B、C重合在同一点O,你发现什么?为什么∠α+∠β+∠γ=结论:三角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2)图中∠α+∠2= °∠1+∠2+∠3= °则∠α= ,同理可以得到∠β= ∠γ=结论:三角形的任意一个外角应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之和。
3、(1)根据三角形的外角画法画出五边形ABCDE的每个顶点处的一个外角。
(2)五边形的外角和等于多少度?仿照上面的方法试一试。
(3)你能求出六边形的外角和吗?(4)猜想:n边形的外角和等于多少度?结论:任意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过程思考与调整活动内容师生行为“15分钟温故、自学、群学”环节1、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多边形的外角和.六边形的内角和是,外角和是.2、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等于它的外角和,那么这个多边形是边形.3、n边形的每个外角都是300,n=4.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1=∠2,∠3=∠4,且∠D+∠C=220°,求∠AOB的度数.“20分钟展示、例1.(1)一个多边形,它的外角最多有几个是钝角?说说你的理由.EDCFBAγβα312CBA4321ODCBA第4题图交流、质疑、训练、点拨、提高”环节(2)一个多边形的外角和是内角和的15,它是几边形?例2.一个多边形的每一个外角都是72°,那么这个多边形的内角和为多少度?例3.一个零件的形状如图中阴影部分.按规定∠A应等于90º,∠B、∠C应分别是29º和21º,检验人员度量得∠BDC =141º,就断定这个零件不合格.例4如图,求∠A+∠B+∠C+∠D+∠E+∠F度数。
第7章补充习题

第7章 MCS-51的串行口一、填空1. MCS-51单片机的串行接口有种工作方式。
其中方式为多机通信方式。
2. 串行口中断标志RI/TI由置位,清零。
3. MCS-51串行接口有4种工作方式,这可在初始化程序中用软件填写特殊功能寄存器()加以选择.4. 用串口扩并口时,串行接口工作方式应选为方式。
5. 串行通信按照数据传送方向可分为三种制式: 、 和 。
6. 波特率定义为 。
串行通信对波特率的基本要求是互相通信的甲乙双方必须具有的 波特率。
7. 多机通信时,主机向从机发送信息分地址帧和数据帧两类,以第9位可编程TB8作区分标志。
TB8=0,表示 ;TB8=1,表示 。
8. 当从机 时,只能接收主机发出的地址帧,对数据不予理睬。
9. 多机通信开始时,主机首先发送地址,各从机核对主机发送的地址与本机地址是否相符,若相符,则置 。
二、判断1. 要进行多机通信,MCS-51串行接口的工作方式应为方式1。
()2. MCS-51的串行接口是全双工的。
()3. MCS-51上电复位时,SBUF=00H。
()。
三、简答1. 串行通信和并行通信有什么区别?各有什么优点?2. 什么是串行异步通信,它有哪些作用?并简述串行口接收和发送数据的过程。
3. 简述MCS-51单片机多机通信的特点。
4. 若异步通信按方式2传送,每分钟传送3000个字符,其波特率是多少?5. 什么是串行异步通信,它有哪些作用?并简述串行口接收和发送数据的过程。
6. 8051单片机四种工作方式的波特率应如何确定?7. 某异步通信接口,其帧格式由1个起始位(0),7个数据位,1个偶校验和1个停止位(1)组成。
当该接口每分钟传送1800个字符时,试计算出传送波特率。
8. 串行口工作方式在方式1和方式3时,其波特率与fosc、定时器T1工作模式2的初值及SNOD位的关系如何?设fosc=6MHz,现利用定时器T1模式2产生的波特率为110bps。
试计算定时器初值。
八年级下册物理补充习题答案【三篇】

【导语】知识可以产⽣⼒量,但成就能放出光彩;有⼈去体会知识的⼒量,但更多的⼈只去观赏成就的光彩。
以下是为您整理的⼋年级下册物理补充习题答案【三篇】,供⼤家学习参考。
第七章五、⼆⼒平衡答案 1、静⽌;匀速直线运动;平衡⼒;⼆⼒平衡 2、同⼀物体;⼤⼩;⽅向;直线;零 3、灯的重⼒;灯绳对灯的拉⼒ 4、150000;150000;不变 5、9.8×10¯⁵;不变 6、20;98;竖直向上 7、0;等于 8、10;25 10-13:BCCC 14-17:ADCA 18、物体G所受到的拉⼒和重⼒没有作⽤在⼀条直线上(改正图略)。
19、静⽌;匀速直线运动 (1)⽊质;光滑 (2)静⽌;静⽌ (3)同⼀直线 20、办法:①⽤细线拴住薄⽊板悬挂起来,当它静⽌时,在薄⽊板上沿着细线的 ⽅向标记⼀条直线;②⽤细线拴住薄⽊板的另⼀位置悬挂起来.当它重新静⽌时, ⽤同样的⽅法标记另⼀条直线;③两条标记线的交点就是薄⽊板的重⼼。
第七章六、学⽣实验:探究——摩擦⼒的⼤⼩与什么有关答案 1、相对运动;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相对运动 2、压⼒;接触⾯的粗糙程度;压⼒;⼤接触⾯粗糙 3、减少压⼒;使接触⾯光滑;增⼤压⼒;使接触⾯粗糙;滚动摩擦润滑油 4、2;⽔平向左;0 5、500;竖直向上;增⼤⼿对爬杆的压⼒ 6、压⼒⼤⼩;粗糙程度;减⼩ 7、滑动摩擦;静摩擦;滚动摩擦 8-12:A;A;B;D;B 13-17:D;D;D;C;D 18、(1)主要原因是:⽑地毯与⽔泥地⾯之间的摩擦⼒很⼤。
(2)参考办法:①可将⽑地毯卷起来再滚动。
②掀起⽑地毯远离⽬的地的⼀边, 然后不断抖动,使⽑地毯形成波浪式地前进,直到⽬的地为⽌。
19、变滑动摩擦为滚动摩擦,使摩擦⼒减⼩,推箱⼦更省⼒。
20、(1)猜想⼆ (2)把长⽊块侧(竖)放在⽔平长⽊板上,⽤弹簧测⼒计⽔平拉动⽊块沿直线匀速 滑动,读出弹簧测⼒计的⽰数F₄,并⽐较F₄与F₁的⼤⼩ (3)D (4)如研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21、(1)缠绕的圈数越多,摩擦⼒就越⼤ (2)①船靠岸时,将缆绳在缆柱上绕⼏圈;②两段电线拧在⼀起要相互缠绕;③系鞋带 (3)提出问魉⼀搜寻事实⼀归纳分析⼀得出结论。
数学补充习题七年级上册答案

数学补充习题七年级上册答案第一章:整数1. 填空题(1) -3 (2) 7 (3) -5 (4) -14 (5) 22. 选择题(1) D (2) B (3) C (4) A (5) D3. 解答题(1) 同号相加,异号相消;(2) 同号为正,异号为负;(3) (-6) + (+7) = (+1);(4) 借助数轴即可得出答案为8。
第二章:分数1. 填空题(1) 5/6 (2) 1/4 (3) 2/5 (4) 5/12 (5) 3/102. 选择题(1) B (2) C (3) D (4) B (5) A3. 解答题(1) 1 1/4;(2) 3/5;(3) 12/75;(4) 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其倒数。
第三章:代数式与简单方程1. 填空题(1) 4 (2) 24 (3) 4a (4) 9 (5) p2. 选择题(1) D (2) B (3) A (4) C (5) D3. 解答题(1) a = 3;(2) n = 5;(3) x = 10;(4) 3a + 8 = 23;(5) p/4 = 6;(6) y - 6 = 13。
第四章:图形的初步认识1. 填空题(1) 圆 (2) 正方形 (3) 矩形 (4) 梯形 (5) 三角形2. 选择题(1) A (2) C (3) B (4) D (5) B3. 解答题(1) 正方形的周长为4a;(2) 长方形的周长为2(a+b);(3) 三角形的周长为a+b+c;(4) 周长为10,设一边长为x,则另一边长为4-x,解方程2x + 2(4-x) = 10可以求得x=3,所以矩形的长为4,宽为3。
第五章:数据与统计1. 填空题(1) 中位数 (2) 众数 (3) 平均数 (4) 0 (5) [2, 7, 9, 9, 10]2. 选择题(1) D (2) A (3) C (4) B (5) C3. 解答题(1) 平均数为8;(2) 众数为7;(3) 分别为奇数和偶数。
微生物学补充习题(周德庆)

微生物学补充习题第一章绪论复习题与扩展思考题1.微生物有哪些主要类群?有哪些特点?2.试述我国古代对微生物的认识和利用。
3.试述列文虎克、巴斯德和科赫在微生物学发展史上的杰出贡献。
4.试述微生物学在生命科学中的重要地位。
5.你认为现代微生物学的发展有哪些趋势?6.你认为微生物学的哪些方面可以继续研究以对生命科学作出贡献?7.试就微生物在工业、农业、医药、食品等方面的应用作一简要介绍。
第二章原核微生物复习题和扩展思考题1.试解释下列名词:肽聚糖,磷壁酸,溶酶菌,抗酸染色,间体,羧酶体,核区,质粒,附器,异形胞。
2.试比较以下各对名词:原核微生物与真核微生物、胞壁质与拟胞壁质、脂多糖与脂多糖层、原生质体与球形体、鞭毛丝与轴丝、聚?β?羟丁酸颗粒与多聚磷酸颗粒、荚膜与粘液层、芽孢与孢子。
3.试从化学组成和构造论述细菌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4.根据革兰氏阳性细菌与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通透性来说明革兰氏染色的机制。
5.试述几种细菌细胞壁缺损型的名称及其应用价值。
6.放线菌与霉菌均呈菌丝壮生长,单为何认为放线菌更接近于细菌而不接近于霉菌?7.什么是芽孢?芽孢的形成及其调节方式?试述芽孢的抗逆性机制。
8.蓝细菌有哪些不同于细菌的结构与成分?它们的功能是什么?9.立克次氏体有哪些与专性活细胞内寄生有关的特性?它们有什么特殊的生活方式?10.衣原体与立克次氏体都为专性活细胞内寄生,两者有何差别?11.支原体有何特点?哪些特点是由于缺乏细胞壁而引起的?12.螺旋体和螺菌有何不同?13.细菌细胞中的哪些物质有抗原作用?这些物质存在于哪些结构中?14.试从细胞的形态结构分析细菌与放线菌的菌落特征。
15.试就作用靶物质、作用机制、作用结果和作用对象等方面比较溶霉菌与青霉素对细菌细胞壁的作用。
第三章真核微生物复习题与扩展题1.试解释下列名词:真菌,酵母菌,霉菌,真核生物,原核生物,真酵母,假酵母,酵母菌的芽殖,裂殖和芽裂殖。
2.试述酵母细胞的主要结构特征。
【化工原理】第七章蒸馏补充习题

第七章 蒸馏填空题(1)精馏过程是利用 和 的原理进行完成的。
答案:多次部分气化;多次部分冷凝(2)当分离要求和回流比一定时, 进料的q 值最小,此时分离所需的理论板数 。
答案:过热蒸气;最多分析:5种进料状况中的q 值是依过冷液体、饱和液体、气液混合、饱和蒸气和过热蒸气顺序由大变小的,这是由热状况参数q 定义所确定的。
11V F V LH h kmol q kmol H h -==-的原料变成饱和蒸汽所需热量原料液的汽化潜热 由定义可见,在 H V 、h L 为定值的情况下,原料的原状态焓值越低,q 值越大。
q 值的改变使提馏段操作线与平衡曲线间的距离发生变化,当q 值减小时,两线靠近,故所需理论板数增多。
(3)精馏操作的依据是 。
精馏操作得以实现的必要条件包括 和 。
答案:混合液中各组分的挥发度的差异;自塔顶向下的液流和自塔底向上的气流分析:精馏操作的依据只能是各组分间挥发度的差异或者说相对挥发度不等于1,而不可认为是各组分间沸点的不同。
对纯组分,当压力一定时,沸点低者挥发性大。
但对混合溶液,由于一个组分的挥发性受其他组分的影响,故不能仅从沸点或蒸气压大小来判断其挥发性能,为此,组分的挥发度是以蒸气压与液相摩尔分数的比值来表示的。
有些物系,各组分沸点虽存在差异,但在恒沸组成处,相对挥发度为1,不能用普通的精馏方法分离。
塔内始终有逆向流动的液、气两股物流是实现精馏的必要条件,但并不意味塔顶必须有液相回流,塔底必须有产生回流蒸气的再沸器。
例如将液态原料自塔顶加入,将气态原料自塔底加入或将饱和蒸气直接加入塔底等情况,均可替代回流作用。
(4)当增大操作压强时,精馏过程中物系的相对挥发度 ,塔顶温度 ,塔釜温度 。
答案:减小;增加;增加分析:同一物系,总压越高,物系中各组分的沸点及混合物的泡点越高。
物系中各组分的饱和蒸气压亦随总压升高而升高,由于轻组分的饱和蒸气压上升的速率低于重组分的饱和蒸气压上升的速率,故各组分的挥发度差异变小。
现代工程图学第五版第7章

答案
7-5 阶梯剖视图和旋转剖视图
4. 将机件的主视图画成旋转剖视图。
答案
PART 7-6
斜剖视图和旋转剖视图
7-6 斜剖视图和旋转剖视图
1. 将机件的主视图画成全剖视图。
答案
7-6 斜剖视图和旋转剖视图
2. 作 A-A 斜剖视图。
答案
7-6 斜剖视图和旋转剖视图
4. 将机件的主视图改为全剖视图。
答案
7-2 剖视图的概念和全剖视图
5. 将机件的主视图改为全剖视图。
答案
7-2 剖视图的概念和全剖视图
6. 作出机件的全剖主视图。
答案
PART 7-3
全剖视图和半剖视图
7-3 全剖视图和半剖视图
1. 将机件的主视图画成半剖视图。
答案
7-3 全剖视图和半剖视图
3. 补全机件的视图中所缺线条。
答案
7-1 基本视图、斜视图、局部视图及剖视图的概念
4. 作 A 向斜视图(右端安装板圆角半径为3mm)。
答案
7-1 基本视图、斜视图、局部视图及剖视图的概念
5. 用 A 向局部视图和 B 向斜视图重新表达机件。
答案
7-1 基本视图、斜视图、局部视图及剖视图的概念
答案
7-3 全剖视图和半剖视图
补充习题 将主视图、俯视图改为半剖视图,并作半剖的左视图。
答案
7-3 全剖视图和半剖视图
补充习题 将主视图、俯视图改为半剖视图,并作半剖的左视图。
答案
7-3 全剖视图和半剖视图
补充习题 将零件的主视图改为全剖视图。
答案
PART 7-4
局部剖视图
7-4 局部剖视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补充习题
1、假设货币需求为L 0.5y-20r =,实际货币供给为200,
d c=100+0.8y ,t 0.25i=150-8r,g=150y =,。
求:
(1)分别求IS 和LM 方程、均衡收入、利率和投资。
(2)若其他条件不变,g 增加60,求均衡收入、利率和投资。
(3)是否存在挤出效应?为什么?
(4)请做图描述上述状况。
(1)在产品市场均衡时,有下列方程成立:
y c i g =++,c 1000.8y d =+,y y t d =-,t 0.25,i 1508,g 150y r ==-=
联立解方程组可得IS 方程:y 100020r =-
在货币市场均衡时,有下列方程成立 0.5y 20r 200L =-=
得LM 方程:y 40040r =+
联立①②得均衡利率为10%,均衡收入为y 800=,投资i 150870r =-=。
(2)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政府支出G 增加60将会导致IS 曲线发生移动,在产品市场均衡时,新的IS 曲线方程变为y 115020r =-,与LM 曲线联立解出均衡收入y 900=,均衡利率为12.5%,投资i 150850r =-=。
(3)由(2)中投资变化可看出,当政府支出增加60时,均衡利率提高,投资减少,这说明存在“挤出效应”。
2、假设货币需求为L 0.5y =,实际货币供给为400,
d c=100+0.8y ,t 0.25i=150-8r,g=150y =,。
求:
(1)分别求IS 和LM 方程、均衡收入、利率和投资。
(2)若其他条件不变,g 增加30,求均衡收入、利率和投资。
(3)是否存在挤出效应?为什么?
(4)请做图描述上述状况。
(1)在产品市场均衡时,有下列方程成立:
y c i g =++,c 1000.8y d =+,y y t d =-,t 0.25,i 1508,g 150y r ==-=
联立解方程组可得IS 方程:y 100020r =-
在货币市场均衡时,有下列方程成立 0.5y 400L ==
得LM 方程:y 800=
联立①②得均衡利率为10%,均衡收入为y 800=,投资i 150870r =-=。
(2)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政府支出G 增加60将会导致IS 曲线发生移动,在产品市场均衡时,新的IS 曲线方程变为y 115020r =-,与LM 曲线联立解出均衡收入y 800=,均衡利率为17.5%,投资i 150810r =-=。
(3)由(2)中投资变化可看出,当政府支出增加60时,均衡利率提高,投资减少60,这说明存在“挤出效应”,并且此时发生了完全挤出。
3、假设货币需求为L 0.5y-20r =,实际货币供给为200,
d c=100+0.8y ,t 0.25i=150,g=150y =,。
求:
(1)分别求IS 和LM 方程、均衡收入、利率和投资。
(2)若其他条件不变,g 增加30,求均衡收入、利率和投资。
(3)是否存在挤出效应?为什么?
(4)请做图描述上述状况。
(1)在产品市场均衡时,有下列方程成立:
y c i g =++,c 1000.8y d =+,y y t d =-,t 0.25,i 150,g 150y ===
联立解方程组可得IS 方程:y 1000=
在货币市场均衡时,有下列方程成立 0.5y 20r 200L =-=
得LM 方程:y 40040r =+
联立①②得均衡利率为15%,均衡收入为y 1000=,投资i 150=。
(2)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政府支出G 增加20将会导致IS 曲线发生移动,在产品市场均衡时,新的IS 曲线方程变为y 1050=,与LM 曲线联立解出均衡利率为16.25%,投资i 150=。
(3)由(2)中投资变化可看出,当政府支出增加20时,均衡利率提高,投资不变,这说明不存在“挤出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