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考试大纲

合集下载

《大学语文》考试大纲

《大学语文》考试大纲

《大学语文》专升本考试大纲《大学语文》是一门综合性文化基础课,旨在使大学生进一步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提高文化素养,为学好其他专业课程及接受通才教育打下扎实的基础。

本课程考核的基本要求如下:一、考试内容和考核目标《大学语文》课程的考试内容可分为文学作品和写作两大类,其中文学作品部分又包括对语言知识、文学知识、作品阅读分析能力等的考核。

考试内容和考核目标具体如下:(一)语言知识部分语言知识,主要指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等方面的知识。

对语言知识的考核,应从阅读理解课文的角度出发,要求学生辨识、说明课文中出现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在特定环境中的含义和用法,现代文体中疑难词语的意义。

1、文言实词考核。

主要是辨识常见的古今意义有所不同的词语,解释常用的文言词语的具体含义。

应特别注意掌握那些在现代汉语中仍然具有生命力的文言词语。

2、文言虚词考核。

主要是掌握常用文言虚词的含义或用法,辨识同一个文言虚词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不同含义或作用,掌握其一般规律和特殊用法或含义。

应重点掌握的文言虚词有:之、其、者、所、以、于、而、焉、乃、则、诸等。

3、文言句式考核。

主要了解文言文中那些常见的与现代汉语不同的语法现象和句式,如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名词动用、名词作状语,以及判断句式、被动句式和倒装句式等。

要求在古文今译时,能把这些古汉语特殊语法现象和句式正确转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句式。

(二)文学知识部分文学知识,主要是指作家作品基础知识和文体基础知识。

对作家作品知识的考核,要求认识课文作者的字号、所属朝代和国别,主要思想倾向和文学主张、主要文学成就(包括文学创作的基本内容和风格、所属文学流派或团体、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等最基础的知识点)、作品集名称;认识课文所属专书的编著朝代、文体性质、基本内容、主要特色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对文体知识的考核,要求认识课文所涉及的各种文体及其主要特征;认识我国古代诗文的特殊文体分类(如散文中的语录体、纪传体、书信体、史论体、游记体、寓言体,古体诗中的楚辞、乐府、歌行,格律诗中的律诗、绝句以及词和散曲等)及其主要特征。

大学语文自学考试大纲

大学语文自学考试大纲

大学语文自学考试大纲一、考试目的与要求大学语文自学考试旨在测试考生对大学语文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语文知识进行阅读、写作和理解的能力。

考生应具备以下能力:1. 理解并分析文学作品的主旨、结构和艺术特色。

2. 掌握基本的文学理论,能够运用理论对文学作品进行评论。

3. 能够运用语文知识进行有效的书面表达和口头表达。

4. 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和审美鉴赏能力。

二、考试内容与范围1. 文学作品阅读:包括古典文学、现代文学、外国文学等不同类型和时期的文学作品。

2. 文学理论基础:包括文学的基本概念、文学流派、文学批评方法等。

3. 写作能力:包括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不同文体的写作技巧。

4. 语文知识应用:包括词汇、语法、修辞等基础知识的应用。

三、考试形式与题型1. 选择题:测试考生对文学作品内容、文学理论、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

2. 填空题:考察考生对文学作品细节的理解和记忆。

3. 简答题:要求考生对文学作品或文学理论进行简要分析。

4. 论述题:考生需对某一文学现象或作品进行深入分析和论述。

5. 写作题:考生根据给定材料或题目,撰写不同文体的文章。

四、考试指导与建议1. 系统学习:考生应系统学习大学语文课程的教材,掌握课程的基本知识和理论。

2. 广泛阅读:考生应广泛阅读各类文学作品,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化素养。

3. 写作练习:考生应通过写作练习,提高自己的书面表达能力。

4. 模拟考试:考生可通过参加模拟考试,熟悉考试流程和题型,提高应试能力。

五、考试准备材料1. 大学语文教材:考生应以大学语文教材为主要学习资料。

2. 文学作品选集:考生可阅读不同时期、不同流派的文学作品选集。

3. 文学理论书籍:考生可参考文学理论相关书籍,加深对文学理论的理解。

4. 写作指导书籍:考生可阅读写作指导书籍,学习不同文体的写作技巧。

六、考试评分标准1. 选择题:根据考生选择的答案正确性进行评分。

2. 填空题:根据考生填写的内容准确性进行评分。

大学语文考试大纲

大学语文考试大纲

大学语文考试大纲一、总要求1.学习古今中外的名家名作,了解文化的多样性、丰富性,尤其应当了解并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培养高尚的思想品质和道德情操。

2.能准确地阅读、理解现当代作品,能读懂难度适中的文言文,并能解释常见的字词和语言现象。

3.能够比较准确地分析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手法,具备一定的文学鉴赏水平和作品分析能力。

4.掌握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常用的写作知识,具有较高的语言表达能力。

写出的文章应在主题、内容、层次、结构、行款、书写等方面合乎要求,并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二、阅读篇目《季氏将伐颛臾》、《陈情表》、《灯下漫笔》、《论学问》、《冯谖客孟尝君》、《张中丞传后叙》、《故都的秋》、《香市》、《爱尔克的灯光》、《饮酒》(其五)、《山居秋暝》、《行路难》、《蜀相》、《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关山月》、《再别康桥》、《声声慢》(寻寻觅觅)、《前赤壁赋》三、课文知识要点1.《季氏将伐颛臾》本文选自《论语·季氏》。

《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主要是言论)的语录体散文集。

说明孔子反对季康子攻伐颛臾的理由;理解本文所体现的孔子关于治国以礼、为政以德的政治主张。

了解本文的驳论性质,掌握本文以对话方式展开批驳、破中有立的议论方式。

识别本文所用的历史材料、现实事例和名人名言三种论据,理解本文运用论据的多样性。

理解文中重点比喻句“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的双重比喻作用及其含义。

理解并翻译下列重点句子:(1)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2)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既来之,则安之。

(3)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冉有、季路及见于孔子曰(2)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3)社稷之臣也。

(4)无乃尔是过与?(5)谁之过与?(6)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2.《陈情表》了解本文是西晋时李密写给武帝的奏疏。

了解作者所陈述的不能奉召出仕的个人理由,是为侍奉自幼相依为命、现已年老多病的祖母;体味在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下,这一“抗命”行动的积极内涵。

大学语文考试大纲

大学语文考试大纲

大学语文考试大纲一、考试内容简介大学语文考试是每位大学生必须参加的重要考试之一。

它旨在考核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应用和表达能力,帮助学生加强语文素养,提高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

以下是大学语文考试的详细内容要求。

二、阅读理解阅读理解是大学语文考试的重要内容之一。

题目涵盖散文、诗歌、小说等各类文体,要求考生通过阅读理解文章的思想主旨、情感色彩、修辞手法等,并能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目的。

同时,要求考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准确把握文章的重点和信息,能够做到快速而准确的阅读。

三、写作能力写作是考查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环节。

大学语文考试要求考生能够熟练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主题明确的议论文写作。

作文要求正确运用标点符号、语法结构和修辞手法,语句通顺流畅,层次清晰,观点明确。

考生需要在指定时间内完成一篇完整的作文,展现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逻辑。

四、文学常识大学语文考试中也会考查考生对文学常识的了解。

文学常识包括古代文学和现代文学的作品、作者、流派等方面的知识。

要求考生了解古代文学名著,熟悉其主要内容和作者,能够分析文学作品的特点和艺术手法。

五、诗歌鉴赏诗歌鉴赏是大学语文考试的一部分,要求考生通过阅读和理解诗歌,能够准确把握诗歌的意境、情感和艺术特点。

考生需要理解诗歌的意象、韵律和修辞手法,并能对诗歌进行简要的分析和评价。

六、修辞与辨析修辞与辨析是考查考生对语言修辞和词汇用法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考生需要了解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并能够辨析出文章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并解释其效果和意图。

七、古代文学作品阅读和解析古代文学作品阅读是大学语文考试的一部分,要求考生阅读、理解和分析古代文学作品,包括唐诗宋词、元曲明传小说等不同的文学体裁。

考生需要能够准确理解古文的意思,分析其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把握作品的主题和情节,并能作出恰当的评析。

以上是大学语文考试大纲的内容要求简介,希望考生能够根据大纲的要求有针对性地进行备考和学习,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和应试能力。

大学语文考试大纲

大学语文考试大纲

《大学语文》考试大纲(一)文学、文体常识文学常识:中外著名作家的姓名(字号)、生活年代、生平事迹、代表作品、创作特征,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名篇的作者、创作背景、思想内容、艺术成就,以及篇中的名言警句;著名作品集的成书年代、主要内容与艺术成就;中国文学史上重要流派的主要成员、创作特征、艺术成就与影响。

文体常识:诗、词、赋、戏曲、小说,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及其它应用类文体的概念与主要特征。

(二)语言文字运用识记常用汉字的读音,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正确使用词语(包括关联词、熟语),辨析并修改病句,识别并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借代、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通感等)。

(三)文言文阅读理解侧重考查考生对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以及句意的理解与掌握情况。

文言实词:把握常见的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特别是古今意义的不同、词类的活用(如名词、动词、形容词等的活用)。

文言虚词:把握常见的文言虚词,如“之、其、而、以、于、乎、者、乃、则、为、所、何、诸、焉”等,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和用法。

文言句式:辨识文言特殊句式,如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省略句。

句意: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侧重考查对句意的理解和表述,具有综合性特点。

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附】古代文学作品篇目:《国语·召公谏厉王弭谤》、《论语·季氏将伐颛臾》、孟子《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庄子《逍遥游》、《左传·晋公子重耳之亡》、《战国策·唐且不辱使命》、屈原《渔父》、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司马迁《魏其武安侯列传》、王粲《登楼赋》、李密《陈情表》、江淹《别赋》、骆宾王《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韩愈《答李翊书》、韩愈《张中丞传后叙》、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欧阳修《朋党论》、欧阳修《醉翁亭记》、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游褒禅山记》、苏轼《前赤壁赋》、归有光《项脊轩志》、宗臣《报刘一丈书》、侯方域《马伶传》、张岱《西湖七月半》、蒲松龄《聊斋志异·婴宁》、曹雪芹《红楼梦·宝玉挨打》、方苞《狱中杂记》、梁启超《论毅力》,《诗经·蒹葭》、《楚辞·湘夫人》、《陌上桑》(汉乐府)、《孔雀东南飞》(汉乐府)、曹操《短歌行》其一(“对酒当歌”)、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少无适俗韵”)、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王昌龄《出塞》其一(“秦时明月汉时关”)、王维《山居秋暝》、李白《望天门山》、李白《行路难》其一(“金樽清酒斗十千”)、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杜甫《蜀相》、白居易《杜陵叟(伤农夫之困也)》、李商隐《锦瑟》、孟郊《游子吟》、杜牧《江南春》、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陆游《书愤》、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睢景臣《高祖还乡》。

大学语文考纲

大学语文考纲

大学语文考纲指定篇目:1、樊迟、仲弓问仁《论语》2、《老子》二章《老子》3、晏子对齐候问《左传》4、史伯对恒公文《国语》5、大同《礼记》6、召公谏厉王弭谤《国语》7、谏逐客书《秦-李斯》8、过秦论(上)(西汉-贾谊)9、五代史伶官传序(宋-欧阳修)10、哀郢(yǐng)楚国国都(战国-屈原)11、古风(其十九)(唐-李白)12、秋兴八首(其一、其四)(唐-杜甫)13、贺新郎-同父见和再用韵答之(宋-辛弃疾)14、哀江南赋序(北周-庾信)15、祖国土(苏联-阿赫玛托娃)16、蒹葭《诗经》17、长恨歌(唐-白居易)18、鹊桥仙(纤云弄巧)(宋-秦观)19、沈园二首(宋-陆游)20、【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元-睢sui景臣)21、始得西山宴游记(唐-柳宗元)22、正气歌并序(宋-文天祥)23、念奴娇-过洞庭(晋-陶渊明)24、饮酒(其五)(陶渊明)25、赤壁赋(宋-苏轼)题型示例:选择题古文反应题名句默写阅读题作文1、【樊迟、仲弓问仁】作品赏析:1.2、【老子】3、《晏子对齐侯问》学习要点:(一)重点语句理解“和如羹焉,水火醯醢盐梅以烹鱼肉,燀之以薪。

宰夫和之,齐之以味,济其不及,以泄其过。

君子食之,以平其心。

君臣亦然。

”“声亦如味,一气,二体,三类,四物,五声,六律,七音,八风,九歌,以相成也。

清浊,大小,短长,疾徐,哀乐,刚柔,迟速,高下,出入,周疏,以相济也。

君子听之,以平其心。

心平,德和。

”(二)“和而不同”的要义总结本文主要从国家政治的角度,论证了“和”与“同”的本质区别。

晏子认为,君臣之间的“和”,不是不分黑白、混淆是非的和稀泥,而是要承认矛盾存在的客观性和不同意见的合理性。

君可则献其否,君否则献其可,君臣之间,应允许存在不同看法和不同意见,在彼此充分发表各自意见的基础上达成“和”,才是国家政治的应有状态和理想境界。

而“同”则相反。

“同”否定不同,回避矛盾,不允许不同意见、不同认识的存在及发表。

《大学语文》考试大纲

《大学语文》考试大纲

《大学语文》考试大纲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大学语文》是全国普通高校面向文(汉语言文学专业除外)、理、工、农、医、财经、政法、艺术、教育等各类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素质教育课程。

目前我院将该课程列为通识教育人文社会科学课程,文科类专业的公共必修课,其他专业的公共选修课。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1、通过对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接受爱国主义精神的熏陶和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具备高尚的思想品质和健康的道德情操。

2、提高语文水平,能顺利而准确地阅读一般文章、学术论著和文学作品,能读懂难易适中的文言文,具有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

3、掌握一定的文学基础知识,具有分析、评价文学作品的初步能力。

4、掌握运用汉语言文字的规范,具有较好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

二、考试内容与考核目标《大学语文》课程的考试内容可分为语言知识、文学知识、作品阅读和作文四个方面。

这四个方面的考试内容和考核目标如下:(一)语言知识部分(15分)语言知识,主要指文言实词、虚词、句式方面的知识。

对语言知识的考核,重点从阅读理解课文的角度出发,要求考生理解课文中出现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在特定语言环境中的含义。

(二)文学知识部分(20分)文学知识,主要指作家作品基础知识。

对作家作品知识的考核,要求认识课文作者的字号,所属朝代或国别,主要思想倾向和文学成就,主要文学成就(包括文学创作的基本内容和风格,所属文学流派或团体,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等最基本的知识点),作品集名称;认知课文所属专书的编著者、编著朝代、文体性质、基本内容,主要特色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三)课文阅读分析部分(25分)课文阅读分析的总体考核目标是:1、识记每篇课文的作者及其所属时代或国别;2、识记每篇课文所属文体类别,联系课文的内容和基本表现方法,了解其主要文体特征;3、记忆教材中规定背诵的课文;4、理解并概括课文的主旨(论说文的中心论点,记叙文的中心思想,诗词的基本思想感情,小说的主题思想),认识其思想意义;5、把握课文的结构特点;6、理解并根据课文的主要创作特色,对各种文体常用的文学表现手法和技巧,如对偶、排比、烘托、铺垫、暗示、比兴、象征、白描、夹叙夹议、托扬言志等,能联系课文作简要分析;7、识别并理解课文中常见的修辞格,如比喻、比拟、对偶、夸张、排比、反语、反诘、设问、反复等,并能联系课文说明其修辞作用;8、熟记课文中的关键词句和富于表现力的精彩词句,理解其含义和表情达意作用。

大学语文I考试大纲

大学语文I考试大纲

《大学语文I》考试大纲考试内容第一篇:文学赏析第一讲:文学赏析总论复习要点:该讲内容只要了解即可。

第二讲:文章赏析文章一:郑伯克段于鄢复习要点:一、背景、作家、出处。

《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是我国早期的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同时也是具有文学价值的散文名著。

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撰写。

记叙了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之间的政治、军事、经济、外交等方面的历史事实。

记叙线索分明,详略得当,尤其擅长描写战争。

二、重点字、词、句。

1、掌握画线的字词。

(1) 庄公寤生,惊姜氏。

惊,使……受惊吓,使动用法。

(2) 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都城,在现代汉语中是一个词,但在古汉语中不同,都:都邑,城:城墙。

该词属古今异义。

(3) 姜氏欲之,焉辟害?辟,通“避”。

(4) 多行不义必自毙。

毙,原意是因生病或身体受伤倒下去,在此为“灭亡”之意。

(5) 无生民心。

生,使动用法,使民生心。

(6) 大叔完聚,缮甲兵。

完,修治。

兵,古今异义,兵器。

(7) 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隧,名词用作动词,挖地道。

(8) 施及庄公。

施,延缓,推及。

2、句式。

(1) 他邑唯命:唯命为“唯命是从”的省略句。

唯*是*,是典型的为强调宾语而将它前置的句式,唯,语气词。

是,指示代词,复指前置宾语。

(2) 其是之谓乎?其……乎。

古汉语中表示推测的一种疑问句式,意思是“恐怕(大概)……吧?(3) 君将若之何?若之何,是古文中的固定句式。

若,动词,对付,处置;何,疑问代词,怎样。

若之何,就是“怎样处置它?”,可以简单译为怎么办?(4) 宾语前置句:姜氏何厌之有?君何患焉?他邑唯命。

3、句子翻译。

(1)姜氏欲之,焉辟害?姜氏要这样做,怎么能够避免这个祸害呢?(2)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他邑唯命。

岩邑,险要的城邑。

制,是个地势险要的地方,虢叔就死在那里。

别的地方我唯命是从。

(3)姜氏何厌之有?何厌之有:等于说“有何厌。

厌:同“餍”,满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语文考试大纲
考试内容
(一)基础知识部分
语言知识
1.语音(医疗行业常用字词的规范读音)
2.常用文言实词的含义(课件中有关“论说文”“记叙文”部分重点文言字词的注释)
3.常用文言虚词的用法(教材中《古代汉语语法常识》一文有关“之”、“以”、“于”、“而”的讲解)
4.常见文言句式部分(教材中《古代汉语语法常识》一文有关句式的讲解)5.常用修辞(比喻、夸张、借代等修辞手法)
6.常用词语、成语、俗语的含义和使用
文学知识
1.著名作家作品的相关情况(教材中涉及到作家的国别、字号、作品、写作风格等;作品的内容、艺术特色、历史意义等)
2.几种文体(议论文、说明文、记叙文;诗、词、曲、赋、小说)的基本知识(详见教材每单元后的文体知识介绍)
基础能力
1.句子表达的连贯、得体
(二)阅读理解部分
重在考查考生的阅读理解、分析判断能力。

理解
1.能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2.能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
分析判断
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2.分析文章论述的对象
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
4.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5.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课件中有关“论说文”“记叙文”部分重点句子的翻译)(三)表达与写作部分
1.考核内容:主要是对考生书面表达能力的考核,同时也是对考生思想修养、语文水平、知识积累和分析、评价、解决问题能力的综合考核。

2.考核方式:基本语言表达能力(比如仿写、扩写、缩写、语句衔接等)、常见应用文体的写作、给材料作文。

3.考核要求:思想内容正确,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有力,文字通顺,标点正确,书写规范。

考试题型
1.客观题(30分):基础知识部分
2.主观题(70分):阅读理解部分、表达与写作部分
考试时间
90分钟
样题示例
一、基础知识部分(30分)
1.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胆囊.(náng)胰腺.(xiàn)梗塞.(sāi)血迹(xuě)
B.……
2.下列句中加点“其”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王者不却众庶,顾能明其.德。

B.公闻其.期。

C.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

D.其.谁曰不然?
3.有关《论语》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4.下列不属于诗歌特点的一项是()
……
二、阅读理解部分(22分)
示例1:阅读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一段: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请回答:
A.作者为什么要极力渲染大雪和严寒?
B.找出其中突现严寒的典型细节,并说明如何突现的。

C.最后两句与李白送别诗中的哪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示例2:阅读《季氏将伐颛臾》中的一段话: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日:‘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请回答:
A.这段话中,孔子所反驳的论点是什么?
B.说明“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的双重喻义。

C.请翻译“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表达与写作部分(48分)
示例1:根据下面提示,仿写句子。

山对海说:你博大辽远,深邃宽容,是值得我尊敬的老师。

海对山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2:假如,昨天下午你不慎将一本书遗失在图书馆。

今天去寻找,发现书已不见。

请你就此事写一个“寻书启事”,以便寻找。

要求:格式规范,语言简洁,表达清楚,具体细节自己补充,不超过90字。

示例3:阅读下面所给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②、中心明确,观点进步,思想健康;
③、表达流畅、书写端正。

跌下神坛的张悟本
张悟本,何许人也?他自称是“卫生部首批高级营养专家”、“中华中医药学会健康分会理事”、“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科技合作中心研究员”、“京城最贵的中医”、“其父曾是国家领导人保健医生”。

他曾被“邀请”到湖南卫视《百科全说》节目讲养生食疗之道,知名度大升,红到发紫,他的挂号费要价二千元。

其新作《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出版后,一时洛阳纸贵,上市六个月销量突破三百万册,连续几周位列内地网站畅销书榜首。

他提出“喝绿豆汤,生吃茄子可治糖尿病、高血压等疑难杂症”,“不要喝酸奶”,“吃盐多少跟血压没什么关系”,“生吃泥鳅可去虚火”等,结果四川有一百多人生吃泥鳅,体内长出寄生虫,住进了医院;张的食疗偏方也让很多高血压、糖尿病、癌症等患者不再相信药物,延误病情。

北京工商卫生部门近日突击检查张悟本的“老巢”——悟本堂,确认悟本堂是没有在卫生部门登记注册的中医诊所,员工也无医师资质,并非医生。

张悟本另两个头衔“中华中医药学会健康分会理事”、“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科技合作中心研究员”,经证实均是子虚乌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