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抗抗散文阅读及答案
张抗抗《杨公堤随想》高三散文阅读题及答案

张抗抗?杨公堤随想?高三散文阅读题及答案⑴刚听说“杨公堤〞这个名字,不由心生疑窦——苏堤、白堤已占尽西湖风光,天上何以掉下一条杨堤?烟波浩淼的外湖里湖,哪里还有杨堤的位置?⑵车至杨堤入口处,不由哑然——这不是我们小时候熟知的西山路么?很多年来,它都是一条路,一条与苏堤平行,一侧临水、两侧的法国梧桐树森然夹道的林荫路。
它何时摇身一变,变成了一条湖堤呢?⑶然而脚下踩的果真是一条长堤。
⑷路既成堤,桥也有了——盈盈湖水在桥洞下穿过来流过去,与里西湖集合交融。
①这亦新亦旧的杨公堤,在岁月掩埋了几百年之后,终于被粼粼水波托举着,似那条从雷峰塔下逃逸后归来的青蛇,从此定心驻守西湖的碧水蓝天之下。
⑸下车从金沙堤〔也叫赵公堤〕步行进入湖西景区,隔水遥望赏菊听曲的清雅之地小隐园,顺着“乡间小路〞前行,路边一座新修缮的江南民居很是醒目,粉墙黛瓦,质朴幽静。
此屋名“燕南寄庐〞,是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盖叫天的故居。
⑹忽而想起“文革〞中,几个中学同学在山里闲逛,偶然撞到这里。
当时黑色的大门紧闭,一片萧瑟阴森之气,几人绕着围墙转了几圈不得进入,悻悻离去。
想不到几十年后,这位耿直执着的戏曲艺术大师的故居修复并对外开放,成为湖西一景,算是个小型戏曲艺术博物馆了。
⑺然后穿过杭州花圃北侧的花丛树林,眼前又是一大片悠悠水域。
②湖荡中长桥连廊桥,长亭接短亭,水回路转,总是百步可歇;只见远处青山逶迤,雾霭沉浮,视野慢慢伸展开去,水色缥缈,一时深远了许多。
再沿着水边沉着前行,欣赏过岩芳水秀、五峰草堂、醉白楼、天泽楼等一座座有着曲折来历和文化内涵的楼台亭阁、雅屋精舍,可达新近落成的于谦墓。
整座祠堂建筑群体气势宏大,肃穆庄严,可见杭州人民对清廉正直的才子好官于谦真切的思念之情。
⑻那些故居旧屋,原本就是西湖历史不可缺少的组成,只是被岁月的泥沙年复一年地遮没了,静默地蛰伏于湖山深处难得一见。
只因这条杨堤的恢复,而终于被拂去尘埃,重见天日了。
从这个意义上说,杨公堤仍是一条路,一条融贯文史的通衢大道,以杨堤为轴线放射开去,即是一条湖西的黄金漫行线。
张抗抗《滋味》阅读训练题及答案(精选五篇)

张抗抗《滋味》阅读训练题及答案(精选五篇)第一篇:张抗抗《滋味》阅读训练题及答案《滋味》张抗抗那真是一段漫长的等待。
好像比一年还长。
那几天里我整天心神不安、魂不守舍。
那些只有春节才会得到的,所有好吃好玩的东西,比如新衣服新鞋子、灯笼、风筝,还有花生、糖果、粽子、年糕、汤圆、包子……与我枕边这个将会发出万丈光芒的烟花相比,统统地无滋无味,叫我提不起一点兴趣。
终于盼到了大年三十。
早上一睁开眼我就问妈妈,说现在可以放了吧。
妈妈说,得等到吃过年夜饭,天黑了,放烟花才好看。
于是那一整天里,每隔几分钟,我便抬头看钟,时间从来没有过得那么慢,天空几乎是一寸一寸地暗下来的。
总算熬到了晚饭,丰盛的年夜饭我只草草地吃了几口,但借故放下筷子溜了出去。
空荡荡的院子里一个人也没有,家里的人那顿年夜饭吃得没完没了,我紧紧捏着那只纸筒东张西望,盼着大家快出来看我放烟花,有一会我甚至觉得天已经快要亮了。
终于,外婆拿着一盒火柴,走了出来。
大家都嘻嘻哈哈地走了出来,很多双眼睛,在黑暗的院子里亮了起来。
我把那只纸筒小心地安放在平整的地面上,开始试着在风中划火柴点燃那只纸筒的引信。
我的手发抖,点了好几次才点着,扔下火柴就猛地躲到了妈妈身后。
嗤的一声,从地面上飞起了一串金色的火焰。
像下雨,又像喷泉,还像是风中摇摆的稻穗,在眼前飞舞蹿腾,把周围黑暗的夜空照得雪亮。
我们睁大眼睛叫着跳着拍着手跺着脚,我们不知该怎么欢迎它,也许应该把全镇的人都请来同我们共享这美丽的欢乐……1、如果把这选段分为两部份,从哪里划分开最好?请说说理由。
2、最能表现放烟花时的焦急心情的词语是:。
3、作者运用了哪些手法来表现我焦急的等待?。
4、结尾从哪几方面来写烟花的美丽?。
5、为什么“放烟花”比“等待放烟花”的文字反而少?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案:1、从“终于,外婆拿着一盒火柴,走了出来”的前面划分开,前面是描写我等待放烟花的急迫心情,后面写除夕放烟花2、心神不定、魂不守舍3、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夸张、对比4、从三方面:正面描写烟花升腾时的颜色、状态;侧面,一是写大家高兴而手舞足蹈的动作,二是“我”的感受5、极力写“等待放烟花”,突出我急不可耐的心情,也为下文“放烟花”,大家美丽的欢乐蓄势。
张抗抗《柏林墙消失》阅读理解

张抗抗《柏林墙消失》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柏林墙消失张抗抗那墙初看上去,其实并不怎样让人觉得恐惧。
甚至一点儿也不狰狞。
那墙就那么静静地蹲着,似乎并不显得高大厚重,表面只不过是一层薄薄的水泥,涂着灰白色的油漆。
上面有五颜六色的粗笔留下的图像、一串串不规则的德文字母连成的句子,还有怪诞的符号和各种图形……它绝不像我想象中的柏林墙那般森严、那般威武、那般雄奇,墙上墙下没有铁丝网,没有炮楼,没有宪兵。
也许我就可以轻易地从上面一跃而过,或者穿越它。
它仅仅是一个象征?墙,向着城市的两边小心翼翼地延伸过去,如同一根颀长而又弯曲的巨楔,插入那些从废墟上重建的高楼之中。
时而同那条环绕全城的施伯列河无声交汇,矗立并铺陈了这充满苍凉历史感的界标,一瞬四十几载,划开了东西方两个世界。
面对寂寞空旷的施伯列河,我愕然。
听说曾经有一个土耳其孩子落入河中,但没有人能够跳下水去救他,他就那样活活被淹死了。
因为虽然河岸的一侧在西柏林境内,河却属于东柏林。
任何人如果跳下水去,都会构成“越境”的“罪名”。
我站在河岸上,不,确切地说,我站在岸边的墙下,我肃然。
墙下有小小的墓碑,砌得十分精致的水泥墓地,上面安放着一只只鲜艳的花环,是鲜花,很娇嫩很缤纷的鲜花。
墓碑上写着:越墙者。
没有姓名,只有年、月、日。
是一个个年轻的生命被留在墙下的日期。
柏林墙上血迹斑斑。
尽管曾有许多人倒在柏林墙下,还是不断有新的勇敢者,用乘热气球或挖地道的方式设法越墙,一年年从未间断停止……我开始怀疑自己对墙的最初感觉。
后来我登上勃兰登堡凯旋门下的一座木台,从上面眺望东柏林。
气势宏大的石砌大门顶端,耸立着一辆覆盖青苔的金属马车雕塑,马车上站立着一位衣裙飘逸的天使,似欲乘风归去。
从矮墙至那些建筑物,中间有一大片开阔的空地,除了几个来回巡视的带枪警察,杳无人踪。
除了墙,还有这块不可接近的真空地带。
远远地,可以望见薄雾笼罩着的东柏林菩提大街,一条很宽很美的大街,绿树葱茏。
【张抗抗代表作】张抗抗《沙之聚》初中散文阅读

【张抗抗代表作】张抗抗《沙之聚》初中散文阅读张抗抗《沙之聚》①去敦煌不全是为了莫高窟。
其实心里惦念了很久的,是茫茫大漠中那座神奇的鸣沙山。
②血红的夕阳隐去后,天空纯金一样烁亮。
在山脚下能听见沙子呜呜的鸣响伴着月牙泉汩汩的水声,这鸣沙山就是沙漠中的音乐城。
③也许是最初的创造只是出于一场无意的游戏。
千古寂寞,朔风把大山和岩石揉成沙砾,然后又把白灼的细沙重新捍成一座山岩——当鸣沙山成为鸣沙山之时,它已是一群雄健而威武的西北汉子,壮硕的胸膛上刻着重重深邃而峻峭的线条。
绵延的山脊如一道锋利的刀刃,挎于腰间、举过头顶。
曾有过千姿百态的想象,可是没想到,一座沙子聚成的山,居然能聚得如此坚实如此刚硬如此有棱有角如此轮廓分明。
那沙子是如何一粒粒汇拢堆积聚合又浑然一体地升高壮大的呢?我读不懂鸣沙山。
④脱去鞋袜,光脚走上沙丘。
沙极细且柔软,有一种温热的暖意,从脚跟缓缓浮起。
沿着山脊上坡,瘦削的山顶如地平线在远天呼唤。
沙中的脚窝很深,却不必担心会陷落,沙窝似有弹性,席梦思般地托着,起起伏伏,沉沉浮浮,跳着即兴而随意的舞蹈,在自已的身后扔下一长串荡逸的脚印……⑤忽然恍悟,沙山原来还很温柔。
⑥沙山的温情别有一种表达方式。
它从来没有外衣没有包装,没有树林没有青苔,只有金沙连着银沙,一无遮拦地铺陈开去,裸露的身体无需任何一点覆盖,从从容容地展示着它优美的体态和曲线。
坦坦荡荡,清清白白,冷峻中含有几分柔韧,野性中尚有几分羞怯,从春到冬,永远敞着胸怀,呵护着来往西域的路人。
⑦我惊异我惶惑。
我读不懂鸣沙山的性别。
⑧夕阳已完全沉落。
月亮从大漠尽头悄悄升起,沉浸在月色之中的沙山,如海上漂流的冰峰,烟笼雾绕,白璧无瑕。
回望沙峰之顶,沙坡笔陡如削,四壁悬空。
山上还有用木头和竹片做成的滑板,人坐在上面,可以从沙坡上溜溜地滑下来,如同离弦之箭,只要几秒钟的时间就滑到了山下。
只见每个游客滑到山脚,都削下一层沙子。
⑨人,生性也许是喜欢玩沙的吧,那是一个童年的游戏,也是成年后过于放纵的渴望。
张抗抗《瞬息与永恒的舞蹈》阅读答案试题解析理解

张抗抗《瞬息与永恒的舞蹈》阅读答案试题解析理解张抗抗《瞬息与永恒的舞蹈》阅读答案试题解析理解瞬息与永恒的舞蹈张抗抗①那盆昙花养了整整六年,仍是一点动静没有。
年复一年,它无声无息地蛰伏着,枝条一日日蓬勃,窗台上放不下了,怜它好歹是个生命,不忍丢弃,只好把它请到阳台上去,找一个遮光避风的角落安置了,只在给别的盆花浇水时,捎带着用剩水敷衍它一下。
心里早已断了盼它开花的念想,饥一餐饱一顿地,任其自生自灭。
②六年后一个夏天的傍晚,后来觉得,那个傍晚确实显得有些邪门。
除了浇花,我平日其实很少到阳台上去。
可那天就好像有谁在阳台上一次次地叫我,那个奇怪的声音始终在我耳边回荡,弄得我心神不定。
我从房间走到阳台,又从阳台走回房间,如此反复了三回。
我第三次走上阳台时,竟然顺手又去给冬青浇水,然后弯下腰为冬青掰下了一片黄叶。
我这样做的时候,忽然有一团鹅黄色的绒球,从冬青根部的墙角边钻出来,闪入了我的视线。
我几乎被那团鸡蛋大小的绒球吓了一大跳——那不是绒球,而是一枝花苞——昙花的花苞,千真万确。
③昙花入室,大概是下午六点左右。
它就放在房间中央的茶几上。
天色一点点暗下来,那一枝鹅黄色的花苞渐渐变得明亮。
晚七点多钟的时候,它忽然颤栗了一下,颤栗得那么强烈,以至于整盆花树都震动起来。
就在那个瞬间,闭合的花苞无声地裂开了一个圆形的缺口,喷吐出一股浓郁的香气,四散溅溢。
原先紧紧裹挟着花瓣的丝丝淡黄色的针状须茎,如同刺猬的毛发一根根耸立起来,然后慢慢向后仰去。
在昙花整个开启的过程中,它们就像一把白色小伞的一根根精巧刚劲的伞骨,用尽了千百个日夜积蓄的气力,牵引着、支撑着那把小伞渐渐地舒张开来。
④现在它终于完完全全绽开了。
它像一位美妙绝伦的白衣少女,赤着脚从云中翩然而至,从音乐奏响的那一刻起,便欣喜地抖开了素洁的衣裙,开始那一场舒缓而优雅的舞蹈。
“她”知道这是自己一生中唯一的一次公开演出,“她”的公演必须在严格的时限中一次完成,“她”没有机会失误,更不允许失败。
张抗抗散文阅读及答案

篇一:张抗抗散文阅读及答案张抗抗散文集阅读答案【来自ip:12."182."就在我把门往回带的那会儿,我的手碰到了一个软沓沓的东西,把我吓了一大跳。
那东西黑糊糊凉飕飕的,就蹲在外面的窗台上,不停地颤抖。
看仔细了,却是一只小鸟,好像是冻僵了。
壮壮胆伸出手一把抓住它。
它温顺乖巧,绝无反抗之意。
用掌托着,举在灯下,才看清是一只绿颈黄翅的虎皮鹦鹉,身子小小的,半死不活地耷拉着脑袋,微微有一丝气息。
两只脚爪,一个只剩下两枚脚趾,另一个,一枚爪子也没有,只留一坨光秃秃的脚掌,立在桌上,站都站不稳。
3不知它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在这样一个北风呼啸的黑夜里。
它必是已经筋疲力尽了,为着寻找一个温暖的栖息地。
而它居然能在黑暗中用最后一点儿气力,奔向一扇透出热气的门缝,可见它是一只生存力顽强的鹦鹉。
4阳台没有封闭,只好先把“鸟笼子”挂在厨房里。
垫上接鸟粪的纸板,拴上仿树枝的竹筷,系好米盅和水杯,为收留这位气息奄奄的入侵者。
5这小家伙实在是饿坏了。
吃相像个饿死鬼。
6第二天一大清早便被它喳喳的叫声吵醒。
又喂它米和水。
它扑过来,吃得贪婪而疯狂,犹如风卷残云,顷刻间一扫而光。
7大吃大喝了几日,它变得身子浑圆,羽毛锃亮。
常用那两根脚趾,金鸡独立,牢牢地攀在筷子上,走钢丝一般,小眼睛警觉而锐利地洞察四方。
叫声一日比一日地高亢嘹亮,虽然音律音调全无,一片聒噪之声而已,它却自我感觉极佳,傲慢得像只老鹰。
8吃也容忍了,叫也容忍了。
想着外面世界的无奈,只希望它从此在我的笼子里安分守己。
可它却几乎一刻不停地在笼子里跳上跳下,尖尖的小嘴急促而猛烈地啄着笼边的钢丝以及笼子里一切可以啄出响声的东西,试图诉说它某种未竟的愿望。
胸脯上白色的细绒毛,一片片飘落下来,在空气里浮荡着,如同一份份难以阐释的宣言或是传单。
有时它就在笼子里长时间地兜着圈圈,像是一只失控的钟表。
9丈夫被它吵得坐不住,说它一定是想晒晒太阳了,它本来就是天上树上的东西。
《故乡在远方张抗抗》阅读答案

《故乡在远方张抗抗》阅读答案《家乡在远方张抗抗》阅读答案家乡在远方张抗抗〔1〕我总觉得自己是一个流浪者。
〔2〕几十年来,我漂泊不定、浪迹天际。
我走过田野、穿过城市,我到过很多很多地方。
〔3〕我从哪里来?哪儿是我的故园我的家乡?〔4〕我不知道。
〔5〕19岁那年我离开了杭州城。
水光潋滟、山色空濛的西子潮畔是我的诞生地。
离杭州101里水路的江南小镇洛舍是我的外婆家。
〔6〕然而,我只是杭州的一个过客,我的祖籍在广东新会。
我长到30岁时,才同我的父母一起回过广东老家。
老家有翡翠般的小河、密密的甘蔗林和神奇幽静的榕树岛,夕阳西下时,我望见大翅长脖的白鹳灰鹳急急回旋回巢,巨大的榕树林上空遮天蔽日,鸟声盈盈。
那就是著名于世的小鸟天堂。
新会县世为葵乡,小河碧绿的水波上,一串串瘦长的小船满载芳香充满的葵叶,沉甸甸贴水而行,悠悠远去……〔7〕但老家于我,却已无故园的感觉。
没有一个人相识我,我当并不真正相识一个人。
我甚至说不出一句完整地道的家乡方言。
我和我早年离家的父亲,如同被放逐的弃儿,在生疏的乡音里,茫然找寻区分着这块土地残留给自已的根性。
〔8〕梦中时时出现的是江南。
暑假寒假,坐小火轮去洛舍镇外婆家。
镇东头有一座大石桥,夏天时很多光屁股的孩子从桥墩上往河里跳水,那小河连着烟波浩淼的洛舍洋,我曾经在桥下淘米,竹编的淘箩湿淋淋从水里拎起,珍珠般的白米上扑扑蹦跳着一条小鱼儿……〔9〕而外婆早已过世了。
外婆走时就带走了家乡。
其实外婆外公也不是地道的浙江人氏。
听说外婆的祖上是江苏丹阳人,不知何年移来德清洛舍;又听说洛舍其名是早年此地曾有一支移民来自洛阳,洛阳人之舍,谓之洛舍。
由此看来,外婆外公的祖籍也难以考证,我魂牵梦系的江南小镇,又何为我的家乡?〔10〕所以对于我从小诞生长大的杭州城,便有了一种隐隐的隔膜和猜疑。
自然,我喜爱西湖的柔软淡泊,喜爱植物园的绿草地和春天时香得醉人的含笑花,喜爱冬天时满山的翠竹和苍郁的香樟树……但它们只是我摇篮上的饰带和点缀,我观赏它们赞美它们但它们不属于我。
高考现代文《云和梯田》阅读练习及答案

高考现代文《云和梯田》阅读练习及答案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6--19题。
云和梯田张抗抗传说中“中国最美的云和梯田”,隐匿于浙西南括苍山脉雾气迷蒙的群峰深处,弯弯绕绕的盘山公路,倏然甩出一角空地。
人在山腰,朝山下的开阔谷地望去,错落有致的梯级田畔,覆盖了周围山坡,似一个硕大的环状天池,嵌于青葱滴翠的崇山峻岭之间。
阳光迎面扑来,俯视崇头镇外的山中梯田,好似面对着一座宽大露天体育馆。
若是早几个时辰,此处可见著名的“云和梯田日出”奇景。
无论冬夏——太阳每天都攀着湿淋淋、银闪闪、绿油油或是金灿灿的梯子,从山间的水田里升起来。
此时,眼前那些高低起落、依次递接的田畔,或大或小或长或短,依山就势形状各异,顺着山坡一块块不规则地蜿蜒开去。
一层层沉降,通往山洼里黑瓦白墙的小村落;一层层升高,则通往山顶的云端去了。
远眺层层梯田,犹如面对着一座盘旋陡立的天梯。
正是清明时节,梯田已开始灌水,咕嘟咕嘟的流水声箜箜作响,犹如节律均匀的弹拨乐。
山水自上而下流入,即使是再小的田池,边缘都留有缺口,一畦注满,便自动流向下一层的田畔,有如大江大河里一级级的“梯级电站”。
田畔蓄满水后,一畦畦平展展、亮汪汪得晃眼,似有神灵夜半在山上置放了无数面镜子。
天亮之后,整座山谷成了一个镜子创意博览会——弧形椭圆形拱形牛角形簸箕形……一面一面无数面镜子,顺着山坡,妥妥帖帖地铺展开去。
田埂上刚发芽的青草,一圈圈一道道,为镜子镶上了翠绿的镜框。
镜面朝天,映出蓝天里朵朵浮荡的白云……尚未到开犁节,几头水牛悠然在田间啃着嫩草,田畔里盛满明晃晃的清水。
这个时节,梯田是透明而宁静的,给人遐想的空间。
水孕万物,水汽氤氲中,“风光不与四时同”的梯田四季,如同幻象一般浮现:梯田在湿润的微风中苏醒,一簇簇一行行低矮茁壮的水稻秧,齐刷刷地摇曳,绿茸茸油汪汪,在秧苗底部的空隙里,闪过荧荧的波光,银水绿影——那是水灵灵的春梯田。
春梯田,是一轴淡淡的水墨画。
梯田的夏季从绿色中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篇一:张抗抗散文阅读及答案张抗抗散文集阅读答案【来自ip:的热心网友咨询】鹦鹉流浪汉1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夜。
2室内的暖气烧得很热,我开了阳台的门透气。
过了一会儿,我想去把门关上。
就在我把门往回带的那会儿,我的手碰到了一个软沓沓的东西,把我吓了一大跳。
那东西黑糊糊凉飕飕的,就蹲在外面的窗台上,不停地颤抖。
看仔细了,却是一只小鸟,好像是冻僵了。
壮壮胆伸出手一把抓住它。
它温顺乖巧,绝无反抗之意。
用掌托着,举在灯下,才看清是一只绿颈黄翅的虎皮鹦鹉,身子小小的,半死不活地耷拉着脑袋,微微有一丝气息。
两只脚爪,一个只剩下两枚脚趾,另一个,一枚爪子也没有,只留一坨光秃秃的脚掌,立在桌上,站都站不稳。
3不知它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在这样一个北风呼啸的黑夜里。
它必是已经筋疲力尽了,为着寻找一个温暖的栖息地。
而它居然能在黑暗中用最后一点儿气力,奔向一扇透出热气的门缝,可见它是一只生存力顽强的鹦鹉。
4阳台没有封闭,只好先把“鸟笼子”挂在厨房里。
垫上接鸟粪的纸板,拴上仿树枝的竹筷,系好米盅和水杯,为收留这位气息奄奄的入侵者。
5这小家伙实在是饿坏了。
吃相像个饿死鬼。
6第二天一大清早便被它喳喳的叫声吵醒。
又喂它米和水。
它扑过来,吃得贪婪而疯狂,犹如风卷残云,顷刻间一扫而光。
7大吃大喝了几日,它变得身子浑圆,羽毛锃亮。
常用那两根脚趾,金鸡独立,牢牢地攀在筷子上,走钢丝一般,小眼睛警觉而锐利地洞察四方。
叫声一日比一日地高亢嘹亮,虽然音律音调全无,一片聒噪之声而已,它却自我感觉极佳,傲慢得像只老鹰。
8吃也容忍了,叫也容忍了。
想着外面世界的无奈,只希望它从此在我的笼子里安分守己。
可它却几乎一刻不停地在笼子里跳上跳下,尖尖的小嘴急促而猛烈地啄着笼边的钢丝以及笼子里一切可以啄出响声的东西,试图诉说它某种未竟的愿望。
胸脯上白色的细绒毛,一片片飘落下来,在空气里浮荡着,如同一份份难以阐释的宣言或是传单。
有时它就在笼子里长时间地兜着圈圈,像是一只失控的钟表。
9丈夫被它吵得坐不住,说它一定是想晒晒太阳了,它本来就是天上树上的东西。
⑩就把笼子挂在阳台的钩子上。
阳光洒在它翠绿的羽毛上,它昂起小脑袋仰望着蓝天,忽然停止了连日不断的哀鸣,变得非常非常安静。
眼睛里闪烁着一种温柔的光泽。
11如果那时我能感到,在它这短暂的宁静中,一个天赐的逃跑机会正在临近———我会加固那只笼子吗我不知道。
12那天,就在中午时分,我偶然走近阳台,一抬头,发现它已撞开了笼子顶端的盖板,身子悬在笼子的出口。
正挣扎着想从笼子里拱出来。
我叫一声不好,忙拉开门冲到阳台上去———却已晚了一步。
就在我接近笼子的那一刻,它猛地钻出了笼子,拼命地扇动着翅膀,嘟的一声,像粒子弹似的,往天空射去。
13它走得义无反顾。
连头也不回。
顷刻间就没了影儿。
14废弃的笼子在风中摇晃着。
我不知它如今在哪里也许它早已被冻死在野外了。
但重要的是,它宁可被冻死,也不愿囚于一室一檐之下。
于是,寻找和回归自然,就成为它一生中不断重复的主题。
(摘自《张抗抗散文集》)【小题1】本文的题目该如何理解对文章有什么作用(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题2】第2段加线句用了哪些描写方法作者要表现什么描写中暗含作者怎样的感情(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题3】第8段加线句“某种未竟的愿望”指的是什么这个愿望是如何实现的(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题4】第12段加线句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题5】文中的鹦鹉是一个什么形象作者借它表达了自己怎样的思想感情这是什么写法(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1】鹦鹉是一只生活无着,无家可归的鸟;或隐含着作者对鹦鹉遭遇的同情(1分,意思对即可);作用:1点明了文章记叙的主要对象(或主人公,或点明文章主要内容)(1分)2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1分)3用比喻手法突出了小鸟的特点(1分)(理解1分;作用答对2点得2分);【小题2】外貌(或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2分,各1分);极力表现鹦鹉受伤后奄奄一息的可怜模样(1分);表达作者同情怜悯的感情。
(1分)【小题3】小鸟想从笼子里面飞出去,飞向蓝天(1分);它用力撞开笼子顶端的盖板,挣扎着从笼子里钻出来,飞走了(1分,意思对即可)【小题4】比喻(1分);生动的表现鹦鹉急切盼望回归大自然的心情和迅疾的动作(2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5】鹦鹉是一个热爱自然、追求自由、敢于反抗、不懈努力的形象(答对两处2分);作者借鹦鹉抒发了对追求自由者的赞美之情(1分)。
运用了托物寄情(或借物抒情、象征)的写法(1分)。
解析试题分析:【小题1】题目中关键词是“流浪汉”,通文章可知,文中的这只鹦鹉是一只受饿受冻、撞到我家里的鸟。
到文章结尾可知,它还将继续这样的无家可归的生活。
题目的作用结合全文可知,点明了文章主要对象及其特点,对读者具有吸引力。
【小题2】“一只绿颈黄翅的虎皮鹦鹉,身子小小的”等语句写出了鹦鹉的样子,“立在桌上”等语句写出了鹦鹉当时的动作,结合上文可知,这是我初见到这只流浪的鹦鹉时它的样子与动作,写出了它濒临死亡,奄奄一息,表达了我对它的同情。
【小题3】从后文它被挂到阳台上的动作和安静的表现“它昂起小脑袋仰望着蓝天,忽然停止了连日不断的哀鸣,变得非常非常安静。
眼睛里闪烁着一种温柔的光泽”可知,它向往自由,向往蓝天。
“一抬头,发现它已撞开了笼子顶端的盖板,身子悬在笼子的出口。
正挣扎着想从笼子里拱出来”“就在我接近笼子的那一刻,它猛地钻出了笼子”等表明,它是撞开了笼子顶端的盖板,最终逃离了笼子。
【小题4】句中的“像粒子弹”表明语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结合语境可知,这个比喻句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鹦鹉逃离笼子时的动作之迅疾,表现出它对自由的急切渴望。
【小题5】根据文中内容,尤其是结尾的“但重要的是,它宁可被冻死,也不愿囚于一室一檐之下。
于是,寻找和回归自然,就成为它一生中不断重复的主题”,我们可知,这是一个热爱自然、向往自由、不懈追求的形象,借这只鹦鹉表达了对追求斱赞美,属于托物寄情的写法。
考点:考查学生对记叙文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点评:要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和写法,抓住关键语句(议论、抒情句)深入理解文章的主旨。
有关题目的作用,理解和赏析语句的基本方法等要熟记于心。
篇二:张抗抗散文阅读及答案车渐渐驶近,你喜欢你兴奋,大家都想起了梵高,朋友说停车照相吧,这么美丽这么灿烂的向日葵,我们也该作一回向阳花儿了。
秘密就是在那一刻被突然揭开的。
太阳西下,阳光已在公路的西侧停留了整整一个下午,它给了那一大片向日葵足够的时间改换方向,如果向日葵确实有围着太阳旋转的天性,应该是完全来得及付诸行动的。
b然而,那一大片向日葵花,却依然无动于衷,纹丝不动,固执地颔首朝东,只将那一圈圈绿色的蒂盘对着西斜的太阳。
它的姿势同上午相比,没有一丝一毫的改变,它甚至没有一丁点儿想要跟着阳光旋转的那种意思,一株株粗壮的葵干笔挺地伫立着,用那个沉甸甸的花盘后脑勺,拒绝了阳光的亲吻。
夕阳逼近,金黄色的花瓣背面被阳光照得通体透亮,发出纯金般的光泽。
像是无数面迎风招展的小黄旗,将那整片向日葵地的上空都辉映出一片升腾的金光。
它宁可迎着风,也不愿迎着阳光么呵,这是片背对着太阳的向日葵。
你在那片向日葵林子里久久徘徊,你抚摸它丝绢般柔润的花瓣,你摇晃它毛绒绒青绿色的枝干,你仰望枝头上那饱满的褐黄色果盘,你围着它不停地转圈,揉着眼一遍又一遍地望着太阳,生怕是自己的眼睛出了毛病——那众所周知的向阳花儿,莫非竟是一个弥天大谎么究竟是天下的向日葵,根本从来就没有围着太阳旋转的习性,还是这天山脚下的向日葵,忽然改变了它的遗传基因,成为一个叛逆的例外或许是阳光的亮度和吸引力不够么可在阳光下你明明睁不开眼。
c难道是土地贫瘠使得它心有余而力不足么可它们一棵棵都健壮如树。
也许是那些成熟的向日葵种籽太沉重了,它的花盘,也即脑子里装了太多的东西,它们就不愿再盲从了么可它们似乎还年轻,新鲜活泼的花瓣一朵朵一片片抖擞着,正轻轻松松地翘首顾盼,那么欣欣向荣,快快活活的样子。
它们背对着太阳的时候,仍是高傲地扬着脑袋,没有丝毫谄媚的谦卑。
那么,它们一定是一些从异域引进的特殊品种,被天山的雪水滋养,变成了向日葵种群中的异类可当你咀嚼那些并无异味的香喷喷的葵花籽,你还能区分它们么于是你胡乱猜测:也许以往所见那些一株单立的向日葵,它需要竭力迎合阳光,来驱赶孤独,权作它的伙伴或是信仰;那么若是一群向日葵呢当它们形成了向日葵群体之时,便互相手拉着手,一齐勇敢地抬起头来了。
它们是一个不再低头的集体。
当你再次凝视它们的时候,你发现那偌大一片向日葵林子的边边角角,竟然没有一株,哪怕是一株瘦弱或是低矮的向日葵,悄悄地迎着阳光凑上脸上。
它们始终保持这样挺拔的站姿,一直到明天太阳再度升起,一直到它们的帽檐纷纷干枯飘落,一直到最后被镰刀砍倒。
当它们的后脑勺终于沉重坠地,那是花盘里的种籽真正熟透的日子。
然而你却不得不也背对着它们,在夕阳里重新上路。
天山脚下那一大片背对着太阳的向日葵,就这样逆着光亮,在你的影册里留下了一株株直立而模糊的背影。
14.本文“天山向日葵”象征什么意义请说说作者怎样层层深入表现这一意义。
(4分)15.作者从不同方面赞扬了天山向日葵的特点,请你阅读全文并分点概括。
(4分)16.本文表达非常精彩。
请你从a、b、c三处中任选一处,自选角度简要品析。
(4分)17.你喜欢“天山向日葵”还是其他地方的“向日葵”请结合你的感悟谈谈看法。
(4分)参考答案:14.(4分)要点与评分:象征义2分,层层表现2分如:“天山向日葵”象征特立独行、敢于坚持自我的人格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