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收塔设计工艺教学内容

合集下载

吸收塔课程设计

吸收塔课程设计

吸收塔课程设计课程目标:1. 理解吸收塔的基本原理和工作原理2. 学习吸收塔的设计方法和计算模型3. 掌握吸收塔的操作和维护技术4.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吸收塔设计问题的能力课程大纲:第一部分:吸收塔基础知识1. 吸收塔的定义和分类2. 吸收塔的工作原理和基本原理3. 吸收塔的应用领域和重要性第二部分:吸收塔设计方法1. 吸收塔的设计流程和步骤2. 吸收塔的设计参数和选择方法3. 吸收塔的传质计算模型和方法4. 吸收塔的传热计算模型和方法第三部分:吸收塔操作和维护技术1. 吸收塔的操作控制和调节2. 吸收塔的故障诊断和维修技术3. 吸收塔的安全操作和事故预防第四部分:吸收塔设计案例分析1. 吸收塔设计案例的分析和评估2. 吸收塔设计中的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法3. 吸收塔设计优化和改进的思路教学方法:1. 理论讲解:通过讲授吸收塔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2.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吸收塔的设计实践,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3.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吸收塔设计案例,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讨论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互动交流,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思维碰撞。

评价方式:1. 平时表现:包括课堂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和实践操作能力等方面的评价。

2. 课程设计报告:要求学生完成一个吸收塔的设计项目,并撰写设计报告。

3. 期末考试:考查学生对吸收塔设计原理和方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参考教材:1. 《吸收塔设计与操作手册》2. 《化工传质传热基本原理》3. 《化工过程计算》备注:以上课程大纲仅供参考,具体的课程内容和安排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

堆填料吸收塔课程设计

堆填料吸收塔课程设计

堆填料吸收塔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堆填料吸收塔的基本概念,掌握其工作原理和结构组成。

2. 学生能掌握堆填料吸收塔在化工环保领域中的应用及其重要性。

3. 学生能了解并描述堆填料吸收塔设计的基本原则和关键参数。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堆填料吸收塔在实际工程中的问题。

2. 学生能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堆填料吸收塔的简易设计和计算。

3. 学生能运用图表、数据和文字,清晰、准确地表达堆填料吸收塔的设计过程和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对化学工程和环保事业的热爱和责任感。

2.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学会沟通、协作,培养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3. 学生能够关注化学工程领域的发展,意识到科技创新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性。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堆填料吸收塔的设计原理和方法。

学生特点: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化学基础和工程观念,具有一定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课程性质和学生特点,采用讲授、实践和小组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程相结合,为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堆填料吸收塔的基本概念与分类- 吸收塔的定义及作用- 常见堆填料的类型及特性2. 堆填料吸收塔的工作原理- 气液两相流动机制- 吸收过程中传质与传热的基本原理3. 堆填料吸收塔的结构与设计- 塔体、填料层和喷淋系统结构- 设计原则与关键参数选择- 塔内流体力学特性分析4. 堆填料吸收塔的应用案例- 环保领域中的应用实例- 不同行业中的工程实践5. 堆填料吸收塔的设计计算- 设计参数的确定- 塔径、塔高和填料层高度的计算- 喷淋密度和操作条件的优化6. 小组实践项目- 堆填料吸收塔简易设计- 设计计算报告撰写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1周:堆填料吸收塔的基本概念与分类第2周:堆填料吸收塔的工作原理第3周:堆填料吸收塔的结构与设计第4周:堆填料吸收塔的应用案例第5-6周:堆填料吸收塔的设计计算及小组实践项目本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相关章节,系统性地组织与安排,旨在使学生掌握堆填料吸收塔的相关知识,为实际工程应用打下坚实基础。

吸收塔讲课内容

吸收塔讲课内容

安全生产座谈会发言稿精选多篇尊敬的领导、各位来宾、同事们:大家好!我代表公司参加安全生产座谈会,非常荣幸能够在这里发言。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安全生产的观点和经验。

首先,我想谈一谈对安全生产的认识。

安全生产是企业的生命线,关系到职工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更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

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充分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从自身做起,共同为企业的安全努力。

其次,我想分享一下我们公司在安全生产方面的做法。

我们公司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通过定期开展培训和演练,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

在生产过程中,我们严格按照标准操作程序进行操作,并加强现场巡查,确保设备和环境的安全。

除此之外,我们还加强了安全设施的建设和维护。

在生产区域,我们配备了消防器材,并设置了报警装置;同时,在危险区域周围设置了防护栏,保证相关人员的安全。

我们还建立了健全的事故报告和处理机制,及时记录和反馈事故信息,积极查找事故的原因,形成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的措施。

此外,我们注重与外部单位的合作,共同推动安全生产工作。

我们与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建立了密切联系,及时了解安全相关政策和法规,并积极参与各种安全宣传活动。

我们还与其他企业、行业协会和学术机构开展合作,分享安全经验和技术,共同提高安全生产水平。

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安全生产工作的挑战和问题。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工业生产环境变得越来越复杂,安全风险也在不断增加。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技术创新和安全管理的研究,不断完善安全生产的标准和措施。

我们还要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培养一支专业化的安全管理队伍。

最后,我希望通过这次座谈会,能够加深大家对安全生产的认识和重视,形成一种全员参与、共同努力的良好氛围。

只有我们每个人都把安全放在第一位,才能够实现安全生产的目标,让企业健康发展。

谢谢大家!。

化工原理填料吸收塔课程设计

化工原理填料吸收塔课程设计

化工原理填料吸收塔课程设计引言:填料吸收塔是化工工艺中常用的一种设备,用于将气体中的有害物质通过吸收剂吸附或反应的方式去除。

本次课程设计旨在通过对填料吸收塔的设计和工艺参数的优化,实现高效的气体净化效果。

一、填料吸收塔的基本原理及结构填料吸收塔是利用填料表面积大、内部通道多、与气体充分接触的特点,通过物理吸附或化学吸收的方式将气体中的有害成分去除。

其基本结构包括进气口、出气口、填料层和液体循环系统等。

二、填料的选择及特性填料是填料吸收塔中起到关键作用的部分,其选择应根据气体的性质和处理效果的要求来确定。

常用的填料包括球状填料、骨架填料和网状填料等,它们具有不同的表面积、孔隙率和液体分布性能,对吸收效果和塔内气液分布起到重要影响。

三、填料吸收塔的设计步骤及要点1. 确定气体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包括流量、温度、压力、组成等;2. 选择合适的填料类型和尺寸,考虑填料的表面积、孔隙率和液体分布性能;3. 确定填料层数和塔径高比,以及液体循环系统的设计参数;4. 进行塔内气液分布的模拟和优化,保证填料与气体充分接触;5. 进行设备的结构设计和材料选择,考虑耐腐蚀性和操作安全性;6. 进行设备的动态模拟和优化,确定最佳操作条件和效果。

四、填料吸收塔的性能评价及优化填料吸收塔的性能评价主要包括吸收效率、压降和能耗等指标。

通过调整填料层数、液体循环系统和操作条件等参数,可以实现吸收效率的提高和能耗的降低。

同时,还应考虑填料的寿命和维护等方面的因素,以保证设备的稳定运行和经济性。

五、填料吸收塔的应用及发展趋势填料吸收塔广泛应用于化工、环保和能源等行业,用于废气处理、脱硫和脱硝等工艺。

随着环保要求的提高和技术的进步,填料吸收塔的设计和优化将更加注重能耗和运行成本的降低,同时也将更加重视对废气中微量有害物质的去除效果。

结论:填料吸收塔作为一种重要的气体净化设备,在化工工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优化,可以实现高效的气体净化效果和能耗降低。

化工安全吸收塔课程设计

化工安全吸收塔课程设计

化工安全吸收塔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化工安全中吸收塔的基本原理和结构特点;2. 使学生了解吸收塔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及其重要性;3. 引导学生掌握吸收塔操作的安全知识和事故预防措施。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化工生产中吸收塔问题的能力;2. 提高学生进行吸收塔操作和事故应急处理的技能;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沟通协调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化工安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安全意识;2. 引导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关注化工生产对环境的影响;3. 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的学习态度,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化工专业高年级学生设计,结合了化工原理、化工安全和化工工艺等知识。

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分析: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化工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

在此基础上,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化工行业的发展需求。

教学要求:1. 结合实际案例进行教学,提高课程的实用性和针对性;2. 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事故应急处理能力;3. 强化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吸收塔的基本原理与结构- 吸收塔的工作原理及分类- 吸收塔的结构组成及其功能- 吸收塔内流体力学特性分析2. 吸收塔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 吸收塔在气体净化、溶剂回收等领域的应用案例- 吸收塔的设计与选型原则- 吸收塔操作与维护要点3. 化工安全与吸收塔操作- 吸收塔操作中的潜在风险与事故案例分析- 吸收塔安全操作规程及预防措施- 事故应急处理方法及逃生自救技巧4. 教学实践与案例分析- 实际操作演示及分组讨论- 案例分析:典型吸收塔事故原因及预防- 学生分组设计吸收塔操作优化方案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周:吸收塔的基本原理与结构第二周:吸收塔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第三周:化工安全与吸收塔操作第四周:教学实践与案例分析教材章节关联:《化工原理》中关于吸收塔的原理、设计及应用部分;《化工安全》中关于化工设备安全操作、事故案例分析部分;《化工工艺学》中关于吸收塔在化工生产过程中的应用部分。

课程设计吸收塔-完成版

课程设计吸收塔-完成版

课程设计吸收塔-完成版⽬录设计任务书 (1)1、流程及流程说明 (2)2、物料衡算 (2)3、填料塔的⼯艺尺⼨计算 (3)3.1塔径D的计算 (3)3.2液体喷淋密度的核算 (4)3.3填料层⾼度的计算 (4)3.3.1传质单元⾼度的计算 (4)3.3.2传质单元数的计算 (4)3.4塔附属⾼度的计算 (6)4、填料层压降的计算 (7)5、其他附属塔内件的选择 (7)5.1液体分布器的选择 (7)5.1.1布液计算 (8)5.2液体再分布器的选择 (8)5.3填料⽀承装置的选择 (9)6、吸收塔流体⼒学参数计算 (9)7、吸收塔主要接管的尺⼨计算 (9)7.1液体进料接管 (10)7.2⽓体进料接管 (10)8、总结 (10)附表 (12)参考⽂献 (12)设计任务书⼀、设计题⽬:填料吸收塔的设计⼆、设计任务:设计⽤⽔吸收SO2的常压填料塔,操作温度20℃,操作压⼒101.325KPa。

三、设计条件:1、⽓体混合物成分:空⽓和SO2;2、SO2的含量:4%3、混合⽓体流量:4000 m3/h4、操作温度:293K;5、混合⽓体压⼒:101.325KPa;6、回收率:95%四、设计项⽬:1、确定吸收流程;2、物料衡算,确定塔顶、塔底的⽓液流量和组成;3、选择填料、计算塔径、填料层⾼度、填料的分层、塔⾼的确定。

4、流体⼒学特性的校核:液⽓速度的求取,喷淋密度的校核,填料层压降△P的计算。

5、附属装置的选择与确定:液体喷淋装置、液体再分布器、⽓体进出⼝及液体进出⼝装置、栅板。

五、设计要求:1、设计说明书内容包括:⑴、⽬录和设计任务书;⑵、流程图及流程说明;⑶、计算(根据计算需要,作出必要的草图,计算中所采⽤的数据和经验公式应注明其来源);⑷、设计计算结果表;⑸、对设计成果的评价及讨论;⑹、参考⽂献。

2、设计图纸:绘制⼀张填料塔装置图1.流程及流程说明:⼆氧化硫炉⽓经由风机从塔底⿎⼊填料塔中,与由离⼼泵送⾄塔顶的清⽔逆流接触,在填料的作⽤下进⾏吸收。

吸收塔自动控制工艺设计

吸收塔自动控制工艺设计

吸收塔自动控制工艺设计吸收塔自动控制工艺设计一、引言吸收塔是一种常见的化工设备,用于气体与液体之间的质量传递过程。

为了提高吸收效率和操作安全性,自动控制系统在吸收塔中的应用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吸收塔自动控制工艺设计。

二、工艺流程1. 原料气体进入吸收塔顶部,并与吸收剂接触。

2. 在吸收剂中发生物理或化学反应,将目标组分从气相转移到液相。

3. 液相流向底部,经过分离器分离出产物和废气。

4. 废气排出系统。

三、自动控制策略1. 控制目标:保持吸收剂浓度和温度在设定范围内,以及实现目标组分的高效传质。

2. 控制参数:- 吸收剂流量:根据进料气体流量和目标组分浓度确定合适的吸收剂流量。

- 吸收剂浓度:根据反应速率和传质效果要求,调节进料和排出流量来控制吸收剂浓度。

- 吸收塔压力:根据设备和操作要求,保持吸收塔内部压力稳定。

- 吸收剂温度:通过加热或冷却措施来维持吸收剂温度在适宜范围内。

- 废气排放浓度:根据环保要求,控制废气中目标组分的浓度。

四、自动控制系统1. 测量与传感器:- 气体流量计:用于测量进料气体流量。

- 液位计:用于监测吸收剂液位,以调节进料和排出流量。

- 温度传感器:用于测量吸收塔内部的温度变化。

- 压力传感器:用于监测吸收塔内部的压力变化。

2. 控制器:- 流量控制器:根据进料气体流量和目标组分浓度设定值,调节吸收剂流量控制阀的开度。

- 液位控制器:根据吸收剂液位设定值,通过调节进料和排出流量控制阀来维持液位平衡。

- 温度控制器:根据吸收剂温度设定值,控制加热或冷却设备的操作。

- 压力控制器:根据吸收塔压力设定值,调节进料和排出流量控制阀的开度。

- 废气排放控制器:根据废气中目标组分浓度设定值,调节废气排放系统的操作。

3. 执行器:- 流量控制阀:根据流量控制器的信号,调节吸收剂流量。

- 液位控制阀:根据液位控制器的信号,调节进料和排出流量。

- 加热或冷却设备:根据温度控制器的信号,进行加热或冷却操作。

(推荐)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吸收塔

(推荐)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吸收塔

(推荐)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吸收塔1. 课程设计背景化工原理是化学工程专业基础性课程之一。

吸收塔作为化工过程中的一种重要的物理操作单元,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炼油、化肥、冶金、环保等。

本课程设计旨在通过吸收塔的设计和模拟计算,使学生掌握吸收塔的工作原理、设计方法和实际应用。

2. 设计要求(1)设计一座与设计要求相符合的吸收塔,并确定其操作条件和流程要求。

(2)根据设计要求,绘制出吸收塔的流程图和设备图,并说明各个部件的作用和参数。

(3)进行吸收塔的热力学计算,确定塔内各个操作区的物质平衡、能量平衡和质量传递方程,并进行模拟计算。

(4)根据计算结果,分析吸收塔的工作效率和能耗,并提出改进方案。

3. 设计步骤(1)确定吸收塔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包括塔径、高度、填料、进口和出口流量、进口温度和浓度等。

(2)绘制吸收塔的流程图和设备图,并确定各个部件的作用和参数。

(3)进行物质平衡计算,确定塔内各个操作区的物质平衡方程,包括气相和液相组分浓度、进出口流量和进出口浓度等。

(4)进行能量平衡计算,确定塔内各个操作区的能量平衡方程,包括各个操作区的温度和热流量等。

(5)进行质量传递计算,确定各个部位的传质系数和质量传递方程,包括气相和液相组分浓度、气液相之间的界面质量传递等。

(6)进行模拟计算,分析吸收塔的工作效率和能耗,并提出改进方案,包括从设计、操作和维护等多方面分析并提出改善措施。

4. 设计结果展示(1)绘制吸收塔的流程图和设备图,说明各个部件的作用和参数。

(2)进行物质平衡、能量平衡和质量传递计算,并通过图表等形式展示各个方程的计算结果。

(3)分析吸收塔的工作效率和能耗,并提出改进方案。

5. 总结通过本次课程设计,学生深入了解吸收塔的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并通过实际计算和分析得出了吸收塔的工作效率和能耗等方面的结论,并提出了改进方案,使学生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了较好的提高。

同时,本课程设计也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际操作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引言在化学工业中,经常需要将气体混合物中的各个组分加以分离,其主要目的是回收气体混合物中的有用物质,以制取产品,或除去工艺气体中的有害成分,使气体净化,以便进一步加工处理,或除去工业放空尾气中的有害成分,以免污染空气。

吸收操作是气体混合物分离方法之一,它是根据混合物中各组分在某一种溶剂中溶解度不同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大气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环境要素,它不仅通过自身运动进行热量,动量和水资源分布的调节过程,给人类创造了一个适宜的生活环境,并且阻挡过量的紫外线照射地球表面,有效地保护人类和地球上的生物。

但是,随着人类生产活动和社会活动的增加,特别是自工业革命以来,由于大量燃料的燃烧,工业废气和汽车尾气的排放,使大气环境质量日趋恶化。

煤炭是我国的最主要的能源,并且近期内不会有根本性的变化。

我国的能源结构决定了我国的大气污染是属于煤烟型污染,主要污染物是粉尘,二氧化硫和氮氧化合物。

此外一氧化硫,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氟化物与氯化物。

填料塔是以塔内的填料作为气液两相间接触构件的传质设备。

【3】填料塔的塔身是一直立式圆筒,底部装有填料支承板,填料以乱堆或整砌的方式放置在支承板上。

填料的上方安装填料压板,以防被上升气流吹动。

液体从塔顶经液体分布器喷淋到填料上,并沿填料表面流下。

气体从塔底送入,经气体分布装置(小直径塔一般不设气体分布装置)分布后,与液体呈逆流连续通过填料层的空隙,在填料表面上,气液两相密切接触进行传质。

填料塔属于连续接触式气液传质设备,两相组成沿塔高连续变化,在正常操作状态下,气相为连续相,液相为分散相。

当液体沿填料层向下流动时,有逐渐向塔壁集中的趋势,使得塔壁附近的液流量逐渐增大,这种现象称为壁流。

壁流效应造成气液两相在填料层中分布不均,从而使传质效率下降。

因此,当填料层较高时,需要进行分段,中间设置再分布装置。

液体再分布装置包括液体收集器和液体再分布器两部分,上层填料流下的液体经液体收集器收集后,送到液体再分布器,经重新分布后喷淋到下层填料上。

填料塔具有生产能力大,分离效率高,压降小,持液量小,操作弹性大等优点。

填料塔也有一些不足之处,如填料造价高;当液体负荷较小时不能有效地润湿填料表面,使传质效率降低;不能直接用于有悬浮物或容易聚合的物料;对侧线进料和出料等复杂精馏不太适合等。

根据其特点我们因此选择填料吸收塔为本次设计性实验的设备。

用吸收剂水来除去丙酮。

1吸收流程1.1几种流程的比较【3】①逆流操作气相自塔底进入由塔顶排出,液相自塔顶进入由塔底排出,此即逆流操作。

逆流操作的特点是,传质平均推动力大,传质速率快,分离效率高,吸收剂利用率高。

工业生产中多采用逆流操作。

②并流操作气液两相均从塔顶流向塔底,此即并流操作。

并流操作的特点是,系统不受液流限制,可提高操作气速,以提高生产能力。

并流操作通常用于以下情况:当吸收过程的平衡曲线较平坦时,流向对推动力影响不大;易溶气体的吸收或处理的气体不需吸收很完全;吸收剂用量特别大,逆流操作易引起液泛。

③吸收剂部分再循环操作在逆流操作系统中,用泵将吸收塔排出液体的一部分冷却后与补充的新鲜吸收剂一同送回塔内,即为部分再循环操作。

通常用于以下情况:当吸收剂用量较小,为提高塔的液体喷淋密度;对于非等温吸收过程,为控制塔内的温升,需取出一部分热量。

该流程特别适宜于相平衡常数m值很小的情况,通过吸收液的部分再循环,提高吸收剂的使用效率。

应予指出,吸收剂部分再循环操作较逆流操作的平均推动力要低,且需设置循环泵,操作费用增加。

④多塔串联操作若设计的填料层高度过大,或由于所处理的物料等原因需经常清理填料,为便于维修,可把填料层分装在几个串联的塔内,每个吸收塔通过的吸收剂和气体量都相等,即为多塔串联操作。

此种操作因塔内需留较大空间,输液、喷淋、支撑板等辅助装置增加,使设备投资加大。

⑤串联-并联混合操作若吸收过程处理的液量很大,如果用通常的流程,则液体在塔内的喷淋密度过大,操作气速势必很小(否则易引起塔的液泛),塔的生产能力很低.实际生产中可采用气相做串联、液相做并联的混合流程;若吸收过程处理的液量不大而气相流量很大时,可采用液相做串联、气相做并联的混合过程。

1.2吸收流程的确定由设计书的要求可知,吸收过程平衡曲线较为平缓,且为提高分离效率及吸收剂的利用率,减少设备投资,本次设计采用逆流串联操作吸收过程。

2填料的选择本次设计我选择鲍尔患填料,鲍尔环填料是在拉西环的基础上改进而得。

其结构为在拉西环的侧壁上开出两排长方形的窗孔,被切开的环壁侧仍与壁面相连,另一侧向环内弯曲,形成内伸的舌叶。

鲍尔环由于环壁开孔,大大提高了环内空间及环内表面的利用率,气流阻力小,液体分布均匀。

】陶瓷填料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及耐热性,一般能耐除氢氟酸以外的常见的各种无机酸,有机的腐蚀,对强碱介质,可以选用耐碱配方制造的耐碱陶瓷填料,陶瓷填料价格便宜,具有很好的表面润湿性能。

工业上,主要用于气体吸收,气体洗涤,液体萃取等过程。

【1】规格(直径×高×厚)/mm 比表面积a/m2·m-3空隙率ε/3-3mm⋅填料因子Φ/m-1堆积密度3mkg L W/()hmm⋅340×20×3.0 258 0.775 320 548 0.123吸收塔的设计计算3.1液相与物相物性数据计算3.1.1液相物性数据25℃时水的有关物性数据[4]如下: 密度为:ρL =1000kg/m 3【3】 粘度为:μL =0.8937 Pa·s 【3】将填料塔分为两个塔,即每个塔的生产能力约为2500m 3 /h3.1.2气相物性数据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为:M =∑y i M i =0.040×58.078+0.960×28.02=29.222 混合气体的平均密度: ρ=RT M P =298314.8222.293.101⨯⨯=1.195 kg/m 2 3.2设计特性数据计算根据丙酮-水系统平衡数据(25℃)x 0 0.001 0.002 0.003 0.004 0.005 0.006 0.007 0.008 y *(×103)0 2.146 4.416 6.816 9.348 12.051 14.794 1.794 20.904 0.0000.0050.0100.0150.0200.025-0.010.000.010.020.030.040.050.060.07气相 摩尔分率(Y *)液相 摩尔分率(X )由上图得 X 1*=0.01428进塔气相摩尔比为: Y 1=111y y -【1】=040.01040.0-=0.0417出塔气相摩尔比为: Y 2=221y y -【1】=0008.010008.0-=0.0008水吸收丙酮为纯吸收剂吸收过程,则 x 2=0 所以X 2=0最小液-气比为:(G L )min =[]864.2001428.00008.00417.032121=--=--*X X Y Y3.3吸收剂用量计算进塔气相流量为:G=)040.01(2982734.222500-⨯⨯=98.154kmol/h 取适宜的液-气比为:G L =1.3(G L)min 【1】 = 1.1×2.864=3.150吸收剂用量为:L=GL×G=3.150 ⨯98.154=309.224kmol/h3.4泛点气速计算气相质量流量:w V =q v ×ρ=2500×1.195=2987.5 kg/h 液相质量流量: w L =L×M H2O =309.224×18.02=5572.2kg/h 图1的横坐标为:5.0)(LV V L w w ρρ=5.0)1000195.1(5.29872.5572⨯=0.0645根据图1,由所求得的横坐标查得纵坐标2.02L LV p g μρϕρφμ=0.15 图1根据所求得的纵坐标得出泛点气速 U F =2.015.0L V F Lg μϕρφρ=2.08937.0195.11130100081.915.0⨯⨯⨯⨯⨯ =3.112 m/s3.5塔径及压力降计算3.5.1塔径计算根据经验取空塔气速 u = 0.6u F 【2】 =0.6⨯3.112 =1.867m/s 气体体积流量 Vs=2500m 3/h=2500/3600m 3/s=0.694 m 3/s 塔径 D=[]867.114.3694.0446⨯⨯=⋅uV S π=0.68 m/s圆整塔径,取 D = 0.7m [4] Ω=0.785D 2=0.785×0.72= 0.385m 23.5.2空塔气速 u =2785.0D Vs ⨯= 27.0785.0694.0⨯=1.80m/s 3.5.3气体压力降由空塔气速求得图1的纵坐标为=⨯⨯⨯⨯=2.022.028937.0100081.9195.1113080.1L LV P g u μρϕρφ0.05033.6填料层高度全塔物料衡算 G(y 1-y 2)=L(x 1-x 2)[3] 则x 1=()221x L y y G +-=0124.00224.309)0008.004.0(154.98=+- X 1=0126.00124.010124.01]1[11=-=-x xx 2=0 得 X 2=00.0000.0050.0100.0150.0200.025-0.010.000.010.020.030.040.050.060.07气相 摩尔分率(Y *)液相 摩尔分率(X )由图2得,Y 1*=0.0323 Y 2*=0mN H Z ma K G H Y Y Y N Y Y Y Y Y Y Y Y Y Y Y OGOG Y OGmOG m 25.4393.072.11393.0785.0265795.8172.1100349.00008.00417.000349.00008.00094.0ln0008.00094.0ln 0008.000008.0]1[0094.00323.00417.0]1[]1[]1[21]1[2121*222]1[*111=⨯===⨯=Ω==-=∆-==-=∆∆∆-∆=∆=-=-=∆=-=-=∆3.7塔高计算由经验公式得塔高 H=1.2Z+H d +H b [4]=1.2×4.25+1.1+1.4=7.6m 设计时塔高为8m3.8校核3.8.1填料塔中几何定数的指标校核①14050.07.0==p d D 满足塔径与填料公称直径比值的推荐植 10≥pd D [2] ②填料层的高度和塔径之比07.67.025.4==D Z ③填料层高度 Z=4.25 满足Z max <6m 液体在向下流动的过程中会集中,所以将 填料层分为1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