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综合交通枢纽规划PPT讲义
合集下载
交通枢纽规划与设计ppt课件

可编辑ppt
21
1.3 运输方式的特点及港站设施
可编辑ppt
14
1.1 运输枢纽的概念与功能
5、国外运输港站与枢纽发展趋势 ①大量高新技术及科研成果应用于运输港站与 枢纽建设、运营和管理。 ②不断完善运输枢纽的规划、设计理念。 ③注重运输枢纽与城市的协调发展。
可编辑ppt
15
1.2 运输港站与枢纽的分类
1、按地理位置划分
陆路运输港站与枢纽:内陆城市依托公路、铁路运 输,具有交通运输中转、换乘、换装等多种功能,北 京等。
可编辑ppt
11
可编辑ppt
12
五纵:同江--三亚、北京-福州、北京--珠海、二连浩特-河口、重庆-湛江
七横:连运港--霍尔果斯、上海--成都、上海-瑞丽、绥芬河-满洲里
丹东-拉萨、青岛-银川、衡阳可-编辑昆pp明t
13
1.1 运输枢纽的概念与功能
2)各运输枢纽作业量迅速扩大 3)各港站吞吐量不断攀升
可编辑ppt
20
1.2 运输港站与枢纽的分类
6、按运输枢纽的运输方式划分 单式运输枢纽:指同一种运输方式的主干线的 交叉点、分叉点或衔接点形成的运输枢纽,是为 某种运输方式自身设置的。 综合运输枢纽:是由两种或多种运输方式组成 的主干线的交叉点、分叉点或衔接点形成的运输 枢纽,是为各种运输服务所设置的。
8. 《道路运输组织学》邵振一等编著
9. 《铁路货运组织》陈宜吉编著
可编辑ppt
2
绪论
一、运输枢纽的概念与功能 二、运输港站与枢纽的分类 三、运输方式的特点及港站设施 四、运输港站与枢纽学科研究内容
可编辑ppt
3
1.1 运输枢纽的概念与功能
1、运输枢纽的概念
城市规划原理课程6城市综合交通规划课件

• 道路设计要与其他城市基础设施相协调
– 纵坡与排水方向一致; – 管线综合; 3. 地下交通和地下空间的综合利用;
城市规划原理课程6城市综合交通 规划
第六章 综合 交通规划
7
6
中心城区
759.66
6.15
5.82
2.6
第六章
注:道路用地面积包含 733.51ha 道路、24.58ha 广场和 1.57ha 公共停车场,城市人口按照 123.47 万人
• 公路与城市道路的衔接:
– 可以直接与城市外围干道相连,要避免直通城市中心。 – 把公路与城市交通分离开来,有两种方式——立交、公路绕城改道。
城市规划原理课程6城市综合交通 规划
16
15
6.2.6 城市道路系统的技术空间布置
1 城市各级道路的交叉口间距
第六章
综合 交通规划
道路类型
设计车速 (km/h)
交叉口间距 (m)
快速路 主干路 次干路 支 路
≥80
40~60
40
≤30
1500~ 2500
700~ 350*~500 150*~
1200
250
城市规划原理课程6城市综合交通 规划
17
16
2 城市道路网密度及道路红线
第六章
综合 交通规划
• 城市干道网密度=干道(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总长度/城市用地总面积 规范 大城市为2.4—3km/km2,中等城市为2.2—2.6km/km2 建议 大城市为4—6km/km2,中小城市为5—6km/km2
5
4
6.2.2 城市道路系统规划的基本要求
第六章
综合 交通规划
• 满足组织城市用地布局“骨架”要求
– 纵坡与排水方向一致; – 管线综合; 3. 地下交通和地下空间的综合利用;
城市规划原理课程6城市综合交通 规划
第六章 综合 交通规划
7
6
中心城区
759.66
6.15
5.82
2.6
第六章
注:道路用地面积包含 733.51ha 道路、24.58ha 广场和 1.57ha 公共停车场,城市人口按照 123.47 万人
• 公路与城市道路的衔接:
– 可以直接与城市外围干道相连,要避免直通城市中心。 – 把公路与城市交通分离开来,有两种方式——立交、公路绕城改道。
城市规划原理课程6城市综合交通 规划
16
15
6.2.6 城市道路系统的技术空间布置
1 城市各级道路的交叉口间距
第六章
综合 交通规划
道路类型
设计车速 (km/h)
交叉口间距 (m)
快速路 主干路 次干路 支 路
≥80
40~60
40
≤30
1500~ 2500
700~ 350*~500 150*~
1200
250
城市规划原理课程6城市综合交通 规划
17
16
2 城市道路网密度及道路红线
第六章
综合 交通规划
• 城市干道网密度=干道(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总长度/城市用地总面积 规范 大城市为2.4—3km/km2,中等城市为2.2—2.6km/km2 建议 大城市为4—6km/km2,中小城市为5—6km/km2
5
4
6.2.2 城市道路系统规划的基本要求
第六章
综合 交通规划
• 满足组织城市用地布局“骨架”要求
城市综合交通枢纽规划PPT讲义

概述
1. 对客运交通枢纽的理解 2. 客运交通枢纽概念的界定 3. 交通枢纽的基本功能 4. 交通枢纽的分类和等级划分
一级枢纽
二级枢纽
三级枢纽
Page 7
规划内容
1. 规划内容
总体布局规划 属于长期发展规划,对交通枢纽的建设、运营和管理起宏观 指导作用, 包括社会、经济与交通运输的调查与分析、发展预测、交 通枢纽场站布局优化、枢纽系统设计、社会经济评价、建设 项目实施序列计划和资金筹措等工作, 枢纽场站的规划设计 对布局确定了的交通枢纽场站的具体功能、运作流程、相 关的硬件设施和配套设施、组织管理系统等进行详细设计的 过程,
5.区域交通组织和影响分析问题
6.需求控制的思想
Page 26
个人认识与实例
交通经济学里有一条非常著名的定律-"当斯定律" Downs Law ,
这条定律的内容是:"在政府对城市交通不进行有效管制
和控制的情况下,新建的道路设施会诱发新的交通量,而交通需
求总是倾向于超过交通供给",
该定律描述了以下的情况:当人均收入水平达到一定程
Page 8
规划内容
总体布局规划
1.关键问题: 交通枢纽与交通运输网络布局的协调性、与城市布 局的协调性, 枢纽规划布局中各种运输方式之间衔接是否合理紧 凑、各站点布局分工协作是否恰当, 旅客转运换乘、货物中转是否便利等,
Page 9
规划内容
总体布局规划
2.层次划分:
1 分析规划区域中各种交通方式的相互衔接关系,确定交通枢纽的主 要功能、性质和不同方式交通枢纽的相互关系,
2 在交通枢纽运转的系统效益最优的前提下,对各种方式交通枢纽的 场站总体布局 数量、位置和规模 进行优化,并对交通枢纽中不同子 系统的构成、运营管理进行初步规划和设计,
综合交通枢纽的布局与要素处理 PPT课件

铁路站房多为上进下出或下进下出的 进出站模式,因此车站的换乘多集中在铁 路车站的出站层,设计常结合铁路的出站 层设置换乘大厅,或就近设置地铁的进出 站口,以方便旅客的换乘,减少旅客的走 行距离,以实现换乘便捷的目标。
16
1.城市轨道交通 (2)脱离式
脱离式分为轨道交通与铁路车站平行并列式和完全脱开式两种型式。平行 并列式为轨道交通车站与铁路车站位于同一层面上且平行布置,铁路站房与轨 道交通站房可以整合在一起也可以脱离开,进出站层可以结合设置,以方便旅 客的进出站和换乘需求。此种形式占地较大,投资规模较难控制,但是从换乘 角度来讲,由于对突发客流提供了更大的缓冲空间,通过合理的客流组织也可 以为旅客提供舒适的换乘。
虹桥枢纽剖面示意图
11
虹桥枢纽
4.枢纽要素与布局
由此可见,磁浮车站在换乘关系中处于比较关键的位置,它应该与高速 铁路、虹桥机场取得便捷的换乘关系。 由此形成了如下的场站空间关系: 枢纽建筑综合体由东至西依次是虹桥机场2号航站楼、东交通中心(服务于 磁悬浮和机场)、磁悬浮、高铁、西交通中心(服务于铁路车站)。
同时,枢纽还引入沪杭、沪宁城际铁 路,及部分通向西部卫星城的市郊线,从 而大力推进长三角一体化的进程,并带动 上海西部的松江、青浦、嘉定、奉贤等城 镇的发展。
8
虹桥枢纽
3.磁浮
为实现浦东、虹桥两大机场之间的 快捷联系、减少两机场地面交通对上海 市区造成的交通压力,还有当时为满足 上海世博会期间大规模的客流需求等因 素促使,也需规划建设两机场之间联系 的磁浮线。新线利用既有磁浮试验线, 经龙阳路、世博园、上海南站、抵达虹 桥枢纽,同时枢纽预留了沪杭磁浮引入 条件。
9
虹桥枢纽
4.枢纽要素与布局
在虹桥枢纽的对外交通中,按照服务范围划分,可分成空运、高速铁路、 高速磁浮与城际列车三类模式。其中,航空涵盖国内1000-3000km半径的航线、 高速铁路的服务范围则为400-1500km,高速磁浮和城际列车的范围则为50500km,三类交通既有分工,又有适度竞争,互为客源,形成一个协调的综合交 通体系。
16
1.城市轨道交通 (2)脱离式
脱离式分为轨道交通与铁路车站平行并列式和完全脱开式两种型式。平行 并列式为轨道交通车站与铁路车站位于同一层面上且平行布置,铁路站房与轨 道交通站房可以整合在一起也可以脱离开,进出站层可以结合设置,以方便旅 客的进出站和换乘需求。此种形式占地较大,投资规模较难控制,但是从换乘 角度来讲,由于对突发客流提供了更大的缓冲空间,通过合理的客流组织也可 以为旅客提供舒适的换乘。
虹桥枢纽剖面示意图
11
虹桥枢纽
4.枢纽要素与布局
由此可见,磁浮车站在换乘关系中处于比较关键的位置,它应该与高速 铁路、虹桥机场取得便捷的换乘关系。 由此形成了如下的场站空间关系: 枢纽建筑综合体由东至西依次是虹桥机场2号航站楼、东交通中心(服务于 磁悬浮和机场)、磁悬浮、高铁、西交通中心(服务于铁路车站)。
同时,枢纽还引入沪杭、沪宁城际铁 路,及部分通向西部卫星城的市郊线,从 而大力推进长三角一体化的进程,并带动 上海西部的松江、青浦、嘉定、奉贤等城 镇的发展。
8
虹桥枢纽
3.磁浮
为实现浦东、虹桥两大机场之间的 快捷联系、减少两机场地面交通对上海 市区造成的交通压力,还有当时为满足 上海世博会期间大规模的客流需求等因 素促使,也需规划建设两机场之间联系 的磁浮线。新线利用既有磁浮试验线, 经龙阳路、世博园、上海南站、抵达虹 桥枢纽,同时枢纽预留了沪杭磁浮引入 条件。
9
虹桥枢纽
4.枢纽要素与布局
在虹桥枢纽的对外交通中,按照服务范围划分,可分成空运、高速铁路、 高速磁浮与城际列车三类模式。其中,航空涵盖国内1000-3000km半径的航线、 高速铁路的服务范围则为400-1500km,高速磁浮和城际列车的范围则为50500km,三类交通既有分工,又有适度竞争,互为客源,形成一个协调的综合交 通体系。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PPT(37张)

120 100
80 60 40 20
0
机动车保有总量 私人汽车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
道路标准低
特大城市人均用地
北美、西欧 (发达国家)
836.5m2
我国 61.55 m2
道路面积率
17.05%
5.通讯导航要求 保证机场通讯、导航的正常进行,机场导航台、定
向台对周围环境的要求如表所示
1
6.生态学影响 主要是避免鸟祸问题 机场选址应避开大量鸟类集中栖息的生态环境
如容易吸引鸟类的植被、食物和掩蔽物地区,就不 选作机场基地。
1
从城市布局方面考虑
1.机场与城市的距离
建议航空港与城市边缘的距离10~30km为宜。
(2)提高港-城道路的技术标准:采用高速路、快 路,快慢交通分离,以保证车速。
1
成都为例
航空港站
1
第六章 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
6.1 城市交通与城市总体布局 6.2 城市对外交通用地布局 6.3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
1
从构成上讲,城市交通是城市的骨架,城市的其 用地可以说是城市的肌体;从功能上讲,城市交通 保证城市运转和城市其它用地功能实现的基础设施
北京万车交通事故死亡率为6人,而东京仅为1.9 美国和澳大利亚为2.6人,英国为2.7人。
2
3. 交通环境问题 汽车废气是城市空气的主要污染源之一。
运行速度、车辆排放标准
交通噪声也是城市噪声的重要来源。
隔离设施、禁止鸣镝、货运专用道
2
二、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对策
1. 建立多系统综合交通体系
80 60 40 20
0
机动车保有总量 私人汽车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
道路标准低
特大城市人均用地
北美、西欧 (发达国家)
836.5m2
我国 61.55 m2
道路面积率
17.05%
5.通讯导航要求 保证机场通讯、导航的正常进行,机场导航台、定
向台对周围环境的要求如表所示
1
6.生态学影响 主要是避免鸟祸问题 机场选址应避开大量鸟类集中栖息的生态环境
如容易吸引鸟类的植被、食物和掩蔽物地区,就不 选作机场基地。
1
从城市布局方面考虑
1.机场与城市的距离
建议航空港与城市边缘的距离10~30km为宜。
(2)提高港-城道路的技术标准:采用高速路、快 路,快慢交通分离,以保证车速。
1
成都为例
航空港站
1
第六章 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
6.1 城市交通与城市总体布局 6.2 城市对外交通用地布局 6.3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
1
从构成上讲,城市交通是城市的骨架,城市的其 用地可以说是城市的肌体;从功能上讲,城市交通 保证城市运转和城市其它用地功能实现的基础设施
北京万车交通事故死亡率为6人,而东京仅为1.9 美国和澳大利亚为2.6人,英国为2.7人。
2
3. 交通环境问题 汽车废气是城市空气的主要污染源之一。
运行速度、车辆排放标准
交通噪声也是城市噪声的重要来源。
隔离设施、禁止鸣镝、货运专用道
2
二、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对策
1. 建立多系统综合交通体系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总体要求PPT(共 77张)

22
第二章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总体要求
第三节 规划内容
七 客运枢纽
按照人性化、一体化和节约用地的原则,优化布局客运枢纽,统筹各种交通方式的衔接。
23
第二章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总体要求
第三节 规划内容
八 城市停车系统
遵循城市停车设施的供给策略,综合利用城市土地资源和地下空间,确定各类机动车停车设施规 划建设基本要求。
24
第二章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总体要求
第三节 规划内容
九 货运系统
依据城市功能布局,合理规划货运交通系统。
25
第二章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总体要求
第三节 规划内容
十 交通管理与交通信息化
按照人性化管理、信息资源共享的要求,合理确定交通管理和交通信息化发展对策及设施规划原 则。
26
第二章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总体要求
第一节 总则
一 目的
2010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了《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导则》,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旨 在形成支撑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综合交通体系。
4
第二章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总体要求
第一节 总则
二 作用
(1)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导城市综合交通发展的战略 性规划。
(3)应遵循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原则,在交通需求分析的基础上,科学判断城市交通的发展 趋势,合理制定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方案。
8
第二章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总体要求
第一节 总则
三 编制原则
(4)应统筹兼顾城市规模和发展阶段,结合主要交通问题和发展需求,处理好长远发展与近期建设的 关系。规划方案应有针对性、前瞻性和可实施性,且满足城市防灾减灾、应急救援的交通要求。
综合交通枢纽的布局与要素处理 PPT课件

3
针对这类高度集约化的综合交通枢纽,首先要从布局出发,合理确 定各种交通要素的相对位置关系,即要做到平面布局紧凑合理、节约利 用土地,又要保证这几者之间的换乘关系顺畅紧密。
4
稳定了大的布局后,进一步要落实枢纽 周边的城市规划、市政道路规划和服务于枢 纽的各类交通方式的布局规划。现代枢纽对 城市内部集疏运的交通方式有公交、市郊巴 士、城市轨道交通、出租车、社会车等,如 何顺畅高效地将这些交通方式衔接好,最便 捷地服务于枢纽集疏运乘客则是核心,与此 同时要作好与市政道路交通体系的衔接。
23
1.地下空间是实现便捷换乘的重要手段
随着交通工具速度和载运能力提高,乘客对枢纽换乘能力的需求日益增加, 如何在有限的土地空间内合理分配换乘人流,科学组织换乘的城市交通车辆成 为一个难题。而充分利用地下空间,合理安排交通设施和交通换乘区域,则是 缩短换乘距离、组织枢纽内外客流和车流的有效手段。
24
9
虹桥枢纽
4.枢纽要素与布局
在虹桥枢纽的对外交通中,按照服务范围划分,可分成空运、高速铁路、 高速磁浮与城际列车三类模式。其中,航空涵盖国内1000-3000km半径的航线、 高速铁路的服务范围则为400-1500km,高速磁浮和城际列车的范围则为50500km,三类交通既有分工,又有适度竞争,互为客源,形成一个协调的综合交 通体系。
在枢纽规划设计中,可以在各地下空间单元之间设置开敞式的下沉广场, 既可形成天然的防火、防烟分区,解决大空间需要设置防火墙带来的不便,又 可方便联系周边地下空间,实现地下空间的互联互通,并结合相应的标识引导 系统,为乘车创造一个易于识别、具有引导方向特点的空间布局。
29
30
1
综合交通枢纽中,满足城际之间客流需求的铁路、航空,其 相对位置确定了枢纽布置的大格局。
针对这类高度集约化的综合交通枢纽,首先要从布局出发,合理确 定各种交通要素的相对位置关系,即要做到平面布局紧凑合理、节约利 用土地,又要保证这几者之间的换乘关系顺畅紧密。
4
稳定了大的布局后,进一步要落实枢纽 周边的城市规划、市政道路规划和服务于枢 纽的各类交通方式的布局规划。现代枢纽对 城市内部集疏运的交通方式有公交、市郊巴 士、城市轨道交通、出租车、社会车等,如 何顺畅高效地将这些交通方式衔接好,最便 捷地服务于枢纽集疏运乘客则是核心,与此 同时要作好与市政道路交通体系的衔接。
23
1.地下空间是实现便捷换乘的重要手段
随着交通工具速度和载运能力提高,乘客对枢纽换乘能力的需求日益增加, 如何在有限的土地空间内合理分配换乘人流,科学组织换乘的城市交通车辆成 为一个难题。而充分利用地下空间,合理安排交通设施和交通换乘区域,则是 缩短换乘距离、组织枢纽内外客流和车流的有效手段。
24
9
虹桥枢纽
4.枢纽要素与布局
在虹桥枢纽的对外交通中,按照服务范围划分,可分成空运、高速铁路、 高速磁浮与城际列车三类模式。其中,航空涵盖国内1000-3000km半径的航线、 高速铁路的服务范围则为400-1500km,高速磁浮和城际列车的范围则为50500km,三类交通既有分工,又有适度竞争,互为客源,形成一个协调的综合交 通体系。
在枢纽规划设计中,可以在各地下空间单元之间设置开敞式的下沉广场, 既可形成天然的防火、防烟分区,解决大空间需要设置防火墙带来的不便,又 可方便联系周边地下空间,实现地下空间的互联互通,并结合相应的标识引导 系统,为乘车创造一个易于识别、具有引导方向特点的空间布局。
29
30
1
综合交通枢纽中,满足城际之间客流需求的铁路、航空,其 相对位置确定了枢纽布置的大格局。
第五章 城市综合交通规划 PPT

2、城市交通总体发展战略
1)城市交通发展战略指导思想与目标
坚持协调发展原则的基础上,努力处理好区域、城 市与交通的发展关系,以体现城市特色和符合实现城 市发展目标为根本; 坚持将城市交通建设作为城市建设的重点,树立交 通先导的理念,体现交通对城市发展战略的支撑作用; 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处理好交通建设与环境保护 关系,创造与城市特色相匹配的交通系统,满足城市 发展定位对城市交通的要求; 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优化交通结构,创造人性化城 市交通环境,体现以人为本。
1、城市远期交通发生预测
1)、城市客运需求总量预测 城市客运需求总量是指城市区域范围内每天发生的客
流总量,即总的一日客流 OD量。可采用总体预测法、仿 真法及类比法等简化的方法进行。
(1)总体预测法 Q = (1 + h )abP
(5-1)
式中: α——居民日平均出行次数(次/(d*人)); β——大于 6 岁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率(%);
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编制工作程序主要分为7 个阶段,包括:
1.确定任务 2.资料收集与调查 3.规划大纲编制 4.规划大纲论证 5.规划成果编制 6.规划成果论证 7.规划报批
图 5-1 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工作流程图
第二节 城市交通发展战略规划
交通发展战略是交通事业发展的纲领,它是对交通
系统规模、交通方式结构、交通服务水准、交通管理体
4、战略规划基本程序
二、城市远期交通供需分析方法
城市远期交通供需分析采用简化的四阶段 交通预测分析方法,在交通分区、建模方法、 预测详细度等方面简化的四阶段交通预测分析 方法侧重于宏观的数据分析。
城市远期交通供需分析的交通分析区划分 应与城市用地布局规划相衔接和协调,以城市 主要功能区的分布为依据,以有利于主流向分 析和走廊交通分析为原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在交通枢纽运转的系统效益最优的前提下,对各种方式交通枢 纽的场站总体布局(数量、位置和规模)进行优化。并对交通枢纽中 不同子系统的构成、运营管理进行初步规划和设计。 (3)在确定交通枢纽场站布局方案后,对交通枢纽建设的实施步骤 进行规划,以保证交通枢纽的建设适当超前于交通需求的发展,又避 免因交通枢纽建设过于缓慢或超前带来的经济损失。
需要与可能相结合 刚性与弹性相结合的原则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
Page 13
规划原则
枢纽规划设计的原则
换乘过程的连续性
客运设备的适应性( 包括各种交通工具的数量\ 客运 站和枢纽中的站屋\ 站台\ 广场\ 人行通道\ 乘降设 备\ 停车设施等) 客流过程的通畅性 换乘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Page
3
概述
1. 对枢纽的理解与定义 2. 客运交通枢纽概念的界定 交通枢纽,其英文解释为终端(terminal),意思是当运输 对象使用某种运输工具沿某路线到达、换乘时,该枢纽能满足 改用其他交通工具沿其它路线运行。
客运交通枢纽首先应具备较好的节点易达性,同时应兼具 中心性和中间性特征。
客运交通枢纽主要体现在重视交通结合部的交通换乘枢纽 建设,将城市铁路、地铁、轻轨、公共汽车和小汽车等交通方 式连成一体,组成综合交通网络
城市综合交通枢纽规划
城市综合交通枢纽概述
城市综合交通枢纽规划内容
城市综合交通枢纽规划原则
城市综合交通枢纽规划步骤
城市综合交通枢纽规划方法
城市综合交通枢纽评价与优选
Page
2
概述
1. 对枢纽的理解与定义 在宏观层面,对处于要塞位置的城市或地区,可称之为枢纽。 诸如“交通枢纽城市”,“国际枢纽城市”等。
Page
10
规划原则
基本原则
1.充分考虑规划区域(城市)在全国综合交通运输网中 的地位 2. 引导需求 3.适度超前
4.强调多交通方式的综合协调
5.规划建设和管理运用并重 6. 满足规划区域(主要为城市)总体规划原则
Page
11
规划原则
枢纽布局规划的原则
纽布局与城市总体规划相协调
Page
4
概述
1. 对枢纽的理解与定义 2. 客运交通枢纽概念的界定 3. 交通枢纽的基本功能 运输生产组织功能 场站作业服务功能 通信信息服务功能
中转换乘功能
辅助功能 广场功能
城市功能
Page
5
概述
城市交通枢纽的基本功能(续) 枢纽除了自身的基本功能之外,还有地区功能: 对外交通枢纽地区的功能:
交通需求和交通供给这一对矛盾因素的动态平衡 (4)枢纽规划与远景方案相结合
Page 17
规划方法
1.交通需求预测方法
内容:城市居民出行预测、城市流动人口出行预测、 城市对外及过境客运交通预测 方法:四阶段法 每一阶段再选择适合的模型
Page
18
规划方法
2.选址的方法
城市客运枢纽选址类似于物流中心的选址问题。归纳起来, 物流中心选址方法有三大类:
Page
7
规划内容
1. 规划内容
总体布局规划 属于长期发展规划,对交通枢纽的建设、运营和管理起宏 观指导作用。 包括社会、经济与交通运输的调查与分析、发展预测、交 通枢纽场站布局优化、枢纽系统设计、社会经济评价、建设项目 实施序列计划和资金筹措等工作。 枢纽场站的规划设计 对布局确定了的交通枢纽场站的具体功能、运作流程、相 关的硬件设施和配套设施、组织管理系统等进行详细设计的过程。
(1)用连续模型选址
该法主要应用重心型
(2)用离散模型选址 这类方法中有整数或混合整数规划法,反町氏法, Bawol -Wol fe法,逐次逼近模型法等。 (3)用Delphi专家咨询法选址 专家凭各自的经验和专业知识对咨询的选址做出回答,经 统计得出答案。因此,决策结果受专家知识结构,经验及所处地 位、时间的影响。对有限的几个地点,请专家决断比较有效。
Page
8
规划内容
总体布局规划
1.关键问题:
交通枢纽与交通运输网络布局的协调性、与城市布 局的协调性, 枢纽规划布局中各种运输方式之间衔接是否合理紧 凑、各站点布局分工协作是否恰当, 旅客转运换乘、货物中转是否便利等。
Page
9
规划内容
总体布局规划
2.层次划分:
(1)分析规划区域中各种交通方式的相互衔接关系,确定交通枢纽 的主要功能、性质和不同方式交通枢纽的相互关系。
中观层面,对于一个系统的关键点也称为枢纽,如在全国公 路主骨架的规划经常提到的“公路主枢纽”。在交通运输网络中 起关键作用的综合性场站,如“运输枢纽”,“铁路枢纽”等。 微观层面,则存在计算IL网络中的“枢纽”、“电信枢纽”, “立交枢纽”等概念。
城市综合交通枢纽是在两条或者两条以上运输线路的交汇、 衔接处形成的,具有运输组织、中转、装卸、信息服务及其它辅 助功能的综合性设施。
纽布局与道路交通规划和综合客运交通网络相协调 枢纽布局与城市综合交通发展战略相适应
纽布局要基于城市交通中人的角色与理性
枢纽布局要考虑到交通运营管理者的便利 统筹枢纽的规划、设计、建设、运营和管理,实现五 者一体化考虑
Page
12
规划原则
枢纽布局规划的原则(续)
贯彻集中与分散的总体布置原则 满足、引导交通需求,强调多种交通方式的综合协 调,形成合理的交通结构 枢纽的布设与交通走廊相适应
Page
14
规划流程
1. 规划整体流程
Page
15
规划流程
枢纽规划设计流程
Page
16
规划方法
(1)以交通分析为主导
以交通模型为基础、交通预测为核心的交通规划方 法是交通枢纽规划的基本方法
(2)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
既有规律性又有不稳定性,既有数据计算又要有经 验判断。专家经验和数理论证(模型预测)相结合的系统 分析方法 (3)静态与动态相结合
交通功能(直接出入城市的人流\以此为中转的人流)
广场及窗口形象功能(景观标志\各种集会活动的开放 空间\大型灾害避难及逃生场所)
城市功能
城市内部通勤枢纽地区的功能: 它服务的乘客主要是城市内部通勤的乘客,为实现城市 各项功能的发展提供基础性的交通服务和其它城市功能目标服 务。
Page
6
概述
1. 对客运交通枢纽的理解 2. 客运交通枢纽概念的界定 3. 交通枢纽的基本功能 4. 交通枢纽的分类和等级划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