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安全与救生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海事案例解析

海事案例解析

储备浮力逐步减少直至丧失。
此外,经对打捞起来的沉船现场勘验发现,该轮开航时生活区前端的空气舱 舱口不能风雨密关闭、机舱前壁存在开口,机舱右侧应急逃生通道舱口围板有孔
洞等隐患,致使船舶持续上浪后,海水进入一层住舱、空气舱及机舱等部位,最
终导致船舶储备浮力丧失而沉没。而且,航行中未有效部署船舶巡查,发现船舶 持续上浪并有进水情况后,未及时对机舱及其他舱室进行全面核查,当发现船舶 多舱持续进水并存在沉船危险后,又盲目采取掉头行动返回石浦港,未及时向主 管机关报告,直接影响了对船舶的应急救助。
据了解,事发时该轮持有的海上货船适航证书已失效,船舶登记 所有人、经营人安徽华辰船务有限公司及船舶实际经营管理人陈 某法对船舶的安全管理缺失,未落实安全管理责任,未为该轮办
理船舶安全管理证书和船舶营业运输证。
并且按照船舶最低安全配员证书要求,该轮应至少配备各类职务 船员9名,但事故航次实际配备6名人员,且均未持有有效的船员 职务证书,船上人员的安全操作技能不足,未经过岗前安全教育 与技能培训,安全意识淡薄,从而未能正确处理险情。
(二)将第十七条修改为:“船舶所有人应当在《船舶最 低安全配员证书》有效期截止前1年以内,或者在船舶国 籍证书重新核发或者相关内容发生变化时,凭原证书向船 籍港的海事管理机构办理换发证书手续。”。 (三)将第十八条第一款修改为:“证书污损不能辨认的, 视为无效,船舶所有人应当向所辖的海事管理机构申请换 发。证书遗失的,船舶所有人应当书面说明理由,附具有 关证明文件,向船籍港的海事管理机构办理补发证书手 续。”。 (四)将第十九条修改为:“船舶状况发生变化需改变证 书所载内容时,船舶所有人应当向船籍港的海事管理机构 重新办理《船舶最低安全配员证书》。”。
四是加强关键性操作管理,强化隐患排查治理。船舶的关键 性操作的每一项、每一环节疏忽,都可能造成重大损失,该 事故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从全国事故统计分析情况来看, 此类因明火作业引发的船舶火灾和爆炸事故每年都有,建议 各单位采取积极措施排查所属船舶设备、船员操作记录情况, 及时消除此类安全隐患,防微杜渐,避免重特大事故发生。

海上求生

海上求生

BOTC
BOTC
应变部署
• 每个海上设施都应根据自身的设备和人员情况, 编制消防、堵漏、人员落水、弃平台救生的应变部署 表,指明设施上每个人在应变时应到达的岗位和必须 执行的任务。做到统一指挥,协调一致的抢救平台和 保护人员生命安全。
应变部署表: • 由主管机关规定的统一表格填写。部署表一般由平 台上安全主管根据每个人员的职务、特长和工作能力 拟定,由平台经理批准后公布实施。如遇情况改变、 人员变动,应对其及时进行修订。
巴西石油平台沉没事故
巴西石油平台沉没事故
2001年3月15日,连 续两次爆炸,死亡11人, 连续5天救助无效沉没。 平台价值4、5亿美元, 投产一年零两个月。
BOTC
渤海湾最大的自营油田-绥中36-1油矿
渤海湾最早的合作油田-埕北油矿▲
渤海湾最大的合作油田-蓬莱19-3

BOTC

海上作业场所
BOTC
BOTC
8、在恶劣气象条件下的保护措 施: 1)预防晕船;
2)保持艇、筏内干燥;

3)海面有油未燃时应采取的行 动.
BOTC
9、防止海生物伤害: 防止鲨鱼。 防止其他海洋生物的危险。 如有毒的河豚、水母,会使人 受伤的海胆、珊瑚、海藻等。
BOTC

10、保温用具的使用
保 持 筏 内 干 燥
BOTC
2)、仰浮是未穿救生衣落水者最适 宜的漂浮姿势。视线开阔,体力消 耗少等优点;
BOTC
3)、当接近救助艇、筏或过往船舶 时,做出求救行动; 4)、如过往船舶未发现落水者,不 要追赶船舶; 5)、落水者应尽快捞获可用作救生 浮具的漂浮物。
BOTC
2、落水者在水中漂浮游泳的基 本要点: 1)正确掌握呼吸方法; 2)放松肌肉; 3)防止痉挛。

海上事故案例

海上事故案例

海上事故案例海上事故是指在海洋上发生的各种意外事件,包括船舶碰撞、触礁、火灾、沉没等。

这些事故往往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给海洋环境带来严重污染。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些海上事故案例,以便从中吸取教训,提高海上安全意识。

2007年,一艘名为“泰坦尼克号”的豪华游轮在北大西洋触礁沉没,造成了超过1500人的死亡。

这一惨剧震惊了全世界,也成为了海上事故史上的一段悲惨故事。

调查显示,这起事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船舶在航行过程中未能及时发现冰山,并采取相应的规避措施。

同时,船上的救生设备和逃生通道也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导致了众多乘客无法及时逃生。

2012年,一艘货轮在太平洋上发生火灾,船上的货物燃烧引发了爆炸,最终导致了整艘船的沉没。

事故中,船上的船员和工作人员虽然尽力进行灭火和救援,但由于火势过大,最终导致了船只的毁灭。

这起事故再次提醒我们,货船上的货物储存和防火措施至关重要,一旦发生火灾,需要能够迅速控制火势,确保船员和货物的安全。

除了以上两起案例,海上事故还包括了船舶碰撞、漏油污染、海盗袭击等各种情况。

每一起事故都值得我们深思,要认真总结教训,加强海上安全管理,提高船员的应急处置能力,确保船舶和海上人员的安全。

在海上航行中,船员需要时刻保持警惕,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和海洋情况,确保船只的安全航行。

同时,船舶的安全设备和逃生通道也需要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在发生意外时能够及时有效地进行应急处置和救援。

总的来说,海上事故的发生往往给人们带来巨大的伤痛和损失,我们需要从每一起事故中吸取教训,加强海上安全管理,确保船舶和海上人员的安全。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让海洋变得更加安全、清洁、美丽。

海上事故案例

海上事故案例

海上事故案例近年来,海上事故频发,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海上事故不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更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和危险。

为了更好地了解海上事故的发生原因和应对方法,我们有必要深入研究一些海上事故案例,从中汲取教训,提高海上安全意识,预防事故的发生。

2018年9月,一艘载有数百名乘客的游轮在台风袭击下在日本海域发生了倾覆事故。

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事故发生后,日本政府立即组织了海上搜救行动,并对游轮公司进行了严厉的处罚。

经过调查,事故的原因主要是游轮船体结构不稳固,加之船员应急处置不当,才导致了这起重大事故的发生。

此案例告诉我们,船舶的结构稳固性和船员的应急处置能力是保障海上安全的重要因素,必须严格把关,确保船舶的安全性。

另一起案例发生在南海,一艘货轮在恶劣天气下发生了船体破裂,并最终沉没的事故。

事故发生时,船上的船员未能及时发出求救信号,导致了搜救工作的延误,最终造成了人员伤亡和大量货物的损失。

调查显示,货轮的船体老化严重,船员的安全意识不强,是导致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这起案例告诉我们,船舶的定期维护和保养至关重要,船员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也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做好这些基础工作,才能有效预防海上事故的发生。

除了船舶本身的问题外,航行中的人为因素也是导致海上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

比如,一些船员在航行中疏忽大意,或者违反规定驾驶船只,导致了事故的发生。

而一些船舶公司为了追求利润,忽视了船舶的安全性,也是导致海上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此,船员的素质和船舶公司的管理水平,也是影响海上安全的重要因素。

综上所述,海上事故的发生往往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为了提高海上安全意识,预防事故的发生,我们必须加强船舶的维护保养,提高船员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加强对船舶公司的监管,确保船舶的安全性。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预防海上事故的发生,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希望各界能够重视海上安全问题,共同努力,共同维护海上安全,共创美好的海上环境。

应急预案的海上安全与救生工作

应急预案的海上安全与救生工作

应急预案的海上安全与救生工作海上安全及救生事务一直备受关注,特别是在发生突发事件时,事先做好应急预案显得尤为重要。

航海员和水手们必须了解海上应急预案的流程和规定,以确保在不可预测的海上环境下保持冷静,并为在紧急情况下的救生工作提供可靠保障。

船舶紧急事件的定义船舶紧急事件是指未预料到的事件,它可能会直接威胁到人身安全或导致船舶损坏、沉没或造成环境污染,比如火灾、漏油、机械故障等。

对于每个船舶,准备应急预案都是必要的。

应急预案的目的和影响应急预案旨在确保船舶紧急情况下的安全,保障船员的生命安全,并减少对环境造成的危害。

在完善的应急预案下,可以指导船员们如何应对紧急事态,并最大限度地保护船员和船舶。

如果没有应急预案,突发事件会变成混乱和紊乱的场景,甚至会面临人员伤亡、重大经济损失、船舶沉没或制造环境污染等严重后果。

应急预案的要素应急预案需要包含以下要素:1.船舶安全和适应性应急预案必须满足船舶的特定类型和规模,以及操作条件和任务需要。

此外,应急预案还必须考虑到船员的安全和适应性,妥善处理在海上作业时可能遇到的不同种类紧急情况。

2.应对船舶紧急事件的措施应急预案需要包含处理突发事件的措施。

船舶紧急事件包括火灾、泄漏和机械故障等等。

预案需要包含如何避免紧急情况的措施、如何处理紧急情况的步骤、如何保护船员人身安全和如何减少环境污染等。

3.应急预案的操作手册应急预案还需要含操作手册,以应对船舶紧急情况。

在紧急情况下,船舶上的人员需要立即遵照操作手册进行应急措施,以避免紧急情况恶化。

海上救生设备在应急预案中,救生设备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救生设备是遇到紧急情况时保护船员生命安全和保持生存的关键。

例如,生命艇、救生圈、救生衣、浮标等等,都是船舶必须备有并按照规定合理配置的救生设备。

此外,备件和维护设备也非常重要,每个救生设备都需要定期的检查和保养。

救生培训尽管良好的设备和预案非常重要,但实际的航海操作中,当有人员面临生死存亡的紧急情况时,正确的行动反应也是至关重要的。

讨论案例一 海上自救

讨论案例一 海上自救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2008应届毕业生试题(管理类)
小组讨论案例(一):海上自救
情境:你们正乘一艘科学考察船航行在太平洋的某个海域,考察船突然触礁并迅速下沉,队长下令全队立即上橡胶救生筏。

据估计,离你们出事地点最近的陆地在正东南方向100海里处。

救生筏上备有15件物品,除了这些物品以外,有些成员身上还有一些香烟、火柴和气体打火机。

现队长要求你们每个人将救生筏上备用的15件物品按其在求生过程中的重要性进行排列,把最重要的物品放在第一位,次重要的放在第二位,直至第15件物品。

附:排序用的物品
1、指南针
2、小收音机(一台)
3、剃须镜
4、饮用水
5、巧克力(二公斤)
6、蚊帐
7、二锅头酒(一箱)
8、机油
9、钓鱼工具(一套)
10、救生圈
11、驱鲨剂(一箱)
12、压缩饼干(一箱)1
13、5米细缆绳
14、30平方尺雨布一块
15、航海图(一套)
测试方法:1:请用10分钟的时间考虑,然后把各自的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2:请用20分钟的时间就这个问题展开讨论,最终形成一个一致性的意见,并派代表来汇报团队的成果,并阐述作出该决定的原因!。

典型事故与救援案例

典型事故与救援案例

典型事故与救援案例一、事故描述1912年4月10日,泰坦尼克号在首次航行中,因撞上冰山而沉没,造成了逾1500人死亡的严重事故。

泰坦尼克号是当时世界上最大、最豪华的客轮之一,船上人数超过2200人,包括乘客和船员。

由于事故发生在大西洋的深海中,又遭遇暴风雨,救援工作变得非常困难,导致了如此大量的人员伤亡。

二、救援过程1. 救援信号在泰坦尼克号遇难之后,一些生还者发出了求救信号。

针对这些信号,附近的船只开始着手救援工作。

由于泰坦尼克号处于遥远的深海中,距离救援船只较远,船只需要花费时间才能抵达。

2. 救援船只幸运的是,一些距离泰坦尼克号较近的船只接到求救信息,主动前往事故现场进行救援。

加拿大皇家邮政轮船卡拉希瓦号(Carpathia)成为了泰坦尼克号最终的救援船只。

卡拉希瓦号赶到事故现场,在暴风雨中进行救援,并成功营救了超过700名生还者。

3. 救援策略卡拉希瓦号进行了多次救援行动,通过救生艇、救生衣等方式将生还者带上救生船,尽量减少潜在的伤亡。

他们还提供了医疗救助,并将生还者安置在温暖的舱室内。

救援人员采取了秩序井然的方式组织救援工作,确保每个人都能得到及时救助。

4. 后续救援泰坦尼克号沉没后,救援工作仍在继续。

其他船只陆续到达事故现场,寻找幸存者和遗体。

对于几天内遇难的人员,救援人员也进行了搜救工作,并做好尸体的收容工作。

三、救援成效在这场严重的沉船事故中,救援工作虽然受到了重重困难,但卡拉希瓦号等救援船只还是成功营救了超过700名幸存者。

这些救援行动展现了人性的温暖和团结,让更多的生命得以幸存。

四、救援启示这起经典的事故与救援案例告诉我们,发生事故后,及时的求救信号和救援行动至关重要。

救援工作需要充分的准备和配合,提前做好应急预案和培训。

对于救援人员来说,应具备冷静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保持团结合作,确保救援行动的顺利进行。

这起事故也唤醒了人们对于船舶安全和救援体系的重视,促使各国加强船舶安全管理和应急救援能力的建设。

海上船员应急事故给我们的启示

海上船员应急事故给我们的启示

海上船员应急事故给我们的启示2014年4月16日韩国“岁月”号翻沉,事故共造成295人死亡,9人失踪,172人获救生还,这是世界海难及应急救援的重大历史性事件。

事故发生后,我们密切跟踪救援进展,联合相关方面对本次事故救援得失进行了深入分析,以期将别人的事故作为自己的事故进行分析总结,将别人的教训作为自己的教训加以吸取,以期对改进我们的应急救援工作有所借鉴。

一、事故发生及救援的基本情况据当时韩国海洋水产部披露的客轮航迹记录显示,“岁月”号在出事前行驶航迹异常,原本向东南方向航行,先向南转舵,又急速转向西南,紧接着向西转向,在船体呈现东西横向的情况下,又缓缓北上,直至翻船。

“岁月”号从8时48分发出求救信号到10时31分彻底倾覆,持续时间1小时43分,海警指挥中心接到了警报,并与船长进行过11次通话。

海警113艇9时30分到达现场,9时45分至10时45分陆续赶到的海空军20余艘(架)舰艇和飞机,均因没有专业救援设备,无法对舱内展开救援。

专业救援人员14时携带相关装备到达,海军2艘救助船次日凌晨到达。

救援指挥出现判断失误,未及时启动抢险应急预案。

涉及救援的海警部队及海洋水产部因事权分割、职责交叉,难以形成统一的指挥,政府与救援部门的沟通几乎为“零”,国家层面的应急响应与现场救援行动出现脱节,事发次日政府才成立中央灾害对策本部。

信息发布混乱,事发当天至5月7日,海警及主流媒体YTN电视台先后7次更改事故相关信息,造成负面社会影响。

现场应急处置措施也有诸多值得商榷的地方。

韩国民众对政府危机处理能力提出强烈质疑,从“信任危机”逐渐向“政治危机”演变,民调政权支持率从71%下降到47%以下的历史最低点,还出现社会消费不振、担心引发经济下滑等现象。

二、应急处置的主要做法与问题韩国联合搜查部2014年5月16日对外界公布的中期调查报告称,“岁月”号沉船事故的具体发生时间为4月16日8时48分。

从起航开始,这艘船就有严重的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上安全与救生案例分析海南东方海上事,获救者讲述逃生过程一.案件介绍:据沉船事故的幸存者介绍,2011年4月17日晚上11时,东方市板桥镇利章村28艘渔船从利章港码头出发,一起前往东方南湾港至乐东岭头一带的近海海域出海捕鱼,每艘渔船上有2名渔民,共计56名渔民;他们或是夫妻、父子、兄弟关系。

板桥镇利章村生还的邓先生告诉记者,18日凌晨2时许,近海海域突然刮起了7-8级大风,类似电影中的“龙卷风”一样,同时还伴有冰雹落下,8艘渔船当场被打翻,沉没在海水中,19名利章村渔民落入水中,造成3人死亡、4人失踪,12人被附近作业的渔船搜救、打捞上船后获救。

2011年4月18日那天上午九点多,记者在板桥镇利章村采访了在东方海上事故中获救的村民云昌娇,她向记者讲述了当时海上逃生的经历。

云昌娇今年30岁,是板桥镇利章村的村民。

18日凌晨1时左右,云昌娇与老公梁启国象平常一样出海打渔。

当天出海前,天气很好,经过半个小时的航行,他们到达了打渔地点。

他们把渔网洒向海里后,夫妻俩就开始做着捕鱼的准备工作。

忽然间,雷鸣电闪,空中压来滚滚乌云,接着冰雹砸到了渔船上,随后刮起了他们所听说的“鬼风”,惊涛骇浪接踵而至,把渔船重重地卷起,又重重地扔了下来。

这个时候,梁启国意识到情况很危险,大声对着妻子呼喊:“要小心,不然我们就没命了!”话还没说完,渔船就翻了。

梁启国掉入海里,但他水性好,便拼命地抓住船上的泡沫板。

这个时候船就往下沉了。

他把泡沫板推到妻子身边,让妻子抓住泡沫板,自己也紧紧抓住泡沫板。

可是风这个时候却越来越凶猛,把他们两个往天空中重重卷起,又重重地扔了下来,但是他们始终都没有松开泡沫板。

夫妻俩在海里漂着,都看不清对方的脸。

老公很担心妻子,妻子不会游泳,一边推着泡沫板,一边紧紧抓住老婆的手,还一边大声地安慰她:“不要松开手,孩子还在家里等着我们呢!不用怕,差不多到岸了!”当时的云昌娇很疲惫,手脚都已经麻木,但是她还是不敢松手。

不过,海水却一个劲地往她嘴里灌。

过了半个小时后,云昌娇已经奄奄一息,梁启国还是努力把她推到泡沫板上。

就这样,夫妻俩一个在泡沫板上,一个在海里面推着泡沫板,他们漂了将近两个小时后,看到有一艘渔船向他们开来,他们便大声呼救。

可是由于风浪太大,他们的呼救声被淹没了。

无奈之下,丈夫捡起泡沫板上的一根竹竿,把身上的衣服绑在竹竿上,让云昌娇高高挥舞。

这个时候,渔船上的搜救人员发现了海上的他们。

终于,十分钟之后,渔船上的人把夫妻俩救了上来。

二.学理要点(与本案例相关的一些关键知识点)1.海上求生的基本原则1.1 自生保护海上救生人员在各种情况之下,都应做好自生保护。

乘船旅行时应在思想上保持警惕,做好准备,事先考虑好如果发生紧急情况应该如何行动。

了解备用救生衣、救生艇、救生筏的存放位置,要了解本船的各通道、出入口、交叉通道以及通往甲板的最近逃生口,以便在紧急情况时能迅速地离开危险的地方。

1.2 遇难位置IMO规定,海船上配备有GMDSS通讯设施,如果船遇险了,可以呼叫16频道,这是专门用于求救的频道。

如果附近有船只,它就能收到,然后过来救你。

如果遇难船离港口不是很远,港监部门收到,同样会派船或者直升机搜救。

1.3 淡水与食物对于求生者来讲,淡水比食物更为重要。

人体内储存有一定的营养,只要每天给以适当的淡水(人每天至少补充0.5升)仍能维持生命达30-50天,但如果没有淡水,则最多维持2-3天。

救生艇内所配备的淡水、食物可供额定乘员维持6天之用。

救生筏内多配备的淡水、食物可供3天之用。

在弃船后24小时内不能进食,以后每天定额进食(每人每天补充0.5升淡水),尽量节省。

此外可收集雨水和露水、海洋生物的体液和高纬度水域的浮冰。

食物不足时可捕捉鱼、鸟和采集海藻补充。

对于海上求生者来说,千万不要喝海水。

因为人体只能承受含盐量为2%的水,而海水的含盐量往往大于5%。

饮用海水,身体反而失水更快,更感到口渴。

严重的会出现腹胀、幻觉、神志昏迷、精神错乱等症状,加速死亡。

2.落水者未穿戴救生衣时应采取的行动如果遇到必须弃船跳水,而你的水性又不是很好,只能勉强保护自己而无力救助他人时,你应尽量不要从他人的面前游过,以免被没有水性的游客抓住不放,而耽误你的自救,导致双双不幸,类似的事件在海难事故中常有发生。

如果在船上不慎落水,除了保持身体悬浮于水面之外,最重要的就是要引人注意,寻求救援或呼救,拍击水面发出声音是行之有效的办法。

在水中,用一只手臂挥舞(不能用两手,否则会沉入水底),加大动作幅度更能引人注意,如果穿着救生衣或在救生艇上,可能备有警哨和灯光装置,能规则地发出海上求救信号。

如果手边没有救生衣,可用裤子制作一个简易的漂浮口袋:绑紧裤腿,拽住裤腰两端在水面抖动,使裤管充满空气,套在腰上可暂时使人保持漂浮。

以下为正确方式①落水后不要把衣服抛弃②仰浮是未穿救生衣落水者最适宜的漂浮姿势。

③当接近救助船、筏或过往船舶时,做出求救行动④如过往船舶未发现落水者,不要追赶船舶⑤正确掌握呼吸方法,放松肌肉,防止痉挛三.案例问题:1.渔民出海捕鱼时穿戴穿救生衣的重要性2. 未为穿救生衣者在水中漂浮求生3. 如何水中采取行动四.案例评析(对案例问题的回答)1.按要求,凡上船出海的人员,必须穿救生衣据了解,目前我国有90%的渔民在海上作业时,不穿救生衣。

认为穿救生衣不便作业,但海上作业尤其是潮水作业,水流时速很快,人在这样的水流中,很难坚持长时间踩水漂浮。

人落水后,海浪的拍击,也容易照成昏厥,这时救生衣就能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

另外,人员还有一些船主为省钱,购买劣质假冒的救生衣,这些都对船员的生命安全造成极大隐患。

救生衣(a life jacket)又称救生背心,是一种救护生命的服装,设计类似背心,采用尼龙面料或氯丁橡胶(NEOPRENE),浮力材料或可充气的材料,反光材料等制作而成。

一般使用年限为5-7年,是船上、飞机上的救生设备之一。

一般为背心式,用泡沫塑料或软木等制成。

穿在身上具有足够浮力,使落水者头部能露出水面。

1.1 使用方法1.1.1 将救生衣口哨袋朝外穿在身上。

1.1.2 拉好拉链,双手拉紧前领缚带,缚好颈带1.1.3 奖下缚带在前身左右交叉缚牢。

1.1.4 穿妥后检查每一处是否缚牢。

1.2 使用颜色救生衣中鲜艳的颜色或者带有荧光成分的颜色,会刺激我们的视神经的。

可能和这种色彩的波长有关,是人的眼睛很容易接受且不易被其他颜色混淆的。

这样就会比较显眼。

这样穿着救生衣万一出了事故,就很容易被人发现,可以尽快的实施救援1.3 用途分类1.3.1 船用救生衣(Marine Lifejacket),(船用儿童救生衣(Marine Child Lifejacket) ),适合远洋沿海及内河各类人员救生使用,救生衣浮力大于113N 救生衣在水中浸泡24小时后,救生衣浮力损失应小于5%。

救生衣浮力材料:聚乙烯泡沫塑料。

新型船用救生衣是按照IMO MSC207(81)、MSC200(80)的要求设计制造的新款救生衣,该规范于2010年7月1日实施。

1.3.2 船用工作救生衣(Marine work Lifejacket),适合沿海及内河各类人员工作使用。

救生衣浮力大于75N,救生衣在水中浸泡24小时后,救生衣浮力损失应小于5%。

1.3.3 休闲救生衣:也有的称水上运动救生衣(Water Sports Lifejacket),面料多用氯丁橡胶复合材料,多种样色搭配,时尚美观。

主要适用于水上游玩、学习游泳、漂流、垂钓等穿着起救生防护作用。

1.4 作用原理1.4.1 浮力材料填充式救生衣,即用尼龙布或氯丁橡胶做面料,中间填充浮力材料。

1.4.2 充气式救生衣:采用强度高防水材料制造而成,类似充气式救生圈或游泳圈的原理。

分自动充气式或被动充气式。

但是这种救生衣最应该注意的是:绝对避免尖锐物戳穿或磨破防水层,漏气后会造成不堪设想的严重后果。

1.5 充气救生衣类型1.5.1 脖挂式气胀前如同一件背心穿在上,落水或在水中遇险时,拉开手动阀,5秒钟迅速充气,人体被浮上水面实现救生。

救生衣上有吹嘴,也可吹气。

遇险时拉开手动阀,钢瓶高压气体充入救生衣,背心的前胸和后背迅速气胀形成气囊,在水中能产生10公斤浮力将人体浮于水面。

脖挂式充气救生衣1.5.2 腰挂式休闲时用一根织带固定在腰间,不慎落水后充气后形成一个马蹄形的救生圈,围在落水者的腰间,使落水者浮在水面上。

成衣符合SOLAS公约和IMO最新规范要求,经CCS认证,被允许在船界、舰艇、海上缉私、水上施工、水上运动、打捞、领航、抗洪防汛、海钓休闲等领域应用。

腰挂式充气救生衣1.5.3 腰包式气胀前气囊装于小包内与腰带连接系于腰间。

不妨碍水上、船上作业人员正常操作。

充气后气囊自动从包内弹出,由于有带扣连接,气囊带动人体浮于水面,此时可顺手将气囊套过头部置于脖颈与胸前两手环抱,其浮力效果同充气救生衣脖挂式相似。

穿上救生衣,在危急时刻,也是对自己的人生保障。

腰包式充气救生衣2.无穿救生衣时的求生方法2.1 漂浮姿势采取仰浮姿势进行求生,优点是:动作慢,运动量小,体力消耗少,能较持久地坚持在海面待救。

能使眼、口鼻都始终保持在水面上,不仅呼吸方便,而且视野开阔、便于观察。

2.2 切勿丢弃衣物落水者在水中切勿将衣服抛弃,因为衣服可以做成浮具,另外,穿着衣服可抗御寒冷和烈日,并且便于让救援者救助落水者时提拉他的衣服。

将衣服改作成临时浮具的方法:将上衣脱下,纽扣全部扣住并扎紧袖口和领口,衣服下端也扎紧,在第二、三纽扣之间吹起使其膨胀,即可支撑体重。

如用裤子则更理想,将两裤管扎紧,倒持使裤腰迎风张开,待两裤管胀满后,扎紧裤腰,便可做成一个非常好用的马鞍型浮具。

在船沉没时,一般有物品漂浮在海面上。

未穿救生衣的落水者应在水中捞获并利用较安全可靠的、可用作救生浮具的漂浮物,在水中保持漂浮,等待救援。

2.3 海上漂浮时的危险及应对方式个人在海上漂浮会遇到很多方面的危险,这种危险有4个方面,缺水、缺粮、晕浪以及鲨鱼袭击。

人体内的构成约70%是水分,如果缺水,身体各器官机能将会受损,出现疲劳、头晕乏力等症状,严重缺水会导致昏迷直至死亡,如果有水无粮,最多可存活30甚至60天,但有粮无水,只能存活5—6天。

缺粮的主要危险则在于不能及时补充身体所需能量,在海上漂浮是非常需要力气的。

在目前1—2米的海浪下,人很难不呛水。

一般来说,喝下100毫升的海水,要排尽这些盐分所需的水约150毫升,也就是说,海水不仅白喝了,体内还要白白流失50毫升水。

鲨鱼主要活动在热带低纬地区,香港等地主要是在7—8月间出现,但在海南岛以南144公里的水域,4月份就已经有鲨鱼出动。

水温过低容易丧命人的体温降到摄氏35度即神志不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