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训集锦】九大帝王家训,修身齐家

合集下载

帝王家训,齐家治国

帝王家训,齐家治国

帝王家训,齐家治国作者:子衿来源:《学生天地·初中》2019年第10期古人重视家风,故将家风凝练成文字以作家训,对后世起到了无可替代的警示作用。

而帝王家训是中国历代皇族童蒙时期的必修课,它不但可以励志、劝勤、勉学、诲戒、明德,而且可以启迪童蒙,可谓凝聚着中华民族的人生智慧。

刘邦:好学之风,永世传承吾遭乱世,当秦禁学,自喜,谓读书无益。

洎践祚以来,时方省书,乃使人知作者之意。

追思昔所行,多不是。

尧舜不以天下与子而与他人,此非为不惜天下,但子不可立耳。

人有好牛马尚惜,况天下耶?吾以尔是元子,早有立意,群臣咸称汝友四皓,吾所不能致,而为汝来,为可任大事也。

今定汝为嗣。

吾生不学书,但读书问字而遂知耳。

以此故不大工,然亦足自辞解。

今视汝书,犹不如吾,汝可勤学习,每上疏宜自书,勿使人也。

选自《手敕太子文》故事墙; 《手敕太子文》是刘邦病危时留给嫡长子刘盈的一份遗训。

在这篇遗训中,刘邦确立刘盈为帝位继承人,并对其进行谆谆告诫。

他深悔早年轻薄文人之举,并以现身说法告诉刘盈为学的重要性。

妙解趣谈; 从历代的史籍中可以看出,刘邦是个轻视文人,不注重为学之道的草莽英雄。

但刘邦具有审时度势的精准判断力、驾驭全局不拘一格的用人术、能容人而从善如流的气度、举重若轻的雄才大略,以及百败不言弃的坚韧。

从《手敕太子文》即可看出,刘邦用一种坦诚、亲切的方式实现了教子读书的期望。

令人钦佩的是,一代开国之君在儿子面前,毫不掩饰自己不光彩的过去,也毫不粉饰自己的浅陋,由此可看出刘邦超人的胆识与博大的胸怀。

唐太宗:任贤纳谏,自谦崇俭夫人者国之先,国者君之本。

人主之体,如山岳焉,高峻而不动;如日月焉,贞明而普照。

兆庶之所瞻仰,天下之所归往。

宽大其志,足以兼包;平正其心足以制断。

非威德无以致远,非慈厚无以怀人。

抚九族以仁,接大臣以礼。

奉先思孝,处位思恭。

倾己勤勞,以行德义,此乃君之体也。

选自《帝范》故事墙; 《帝范》是唐太宗晚年的精心之作,也是其一生治国理政的经验总结。

中国古代家训的精髓重德修身

中国古代家训的精髓重德修身

中国古代家训的精髓重德修身中国古代家训的精髓一一重德修身中国人自古注重庭训家教,曾子杀猪教子、孟母三迁等故事至今在老百姓中耳熟能详。

历史上的名臣大儒如宋朝的司马光、欧阳修、朱熹明朝的王夫之及清朝的郑板桥、曾国藩等等,都留有家训。

还有许多形式的家书、教子诗等等。

在这些历朝历代的著名家训家规中,中国传统文化中固有的仁义礼智信、忠孝节义、礼义廉耻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文化与美德,被不厌其烦的叮咛后世子孙。

北齐士族颜之推,为了告诫子孙不可自恃门第、骄逸怠惰,同时也希望子弟能将士族门风维系不坠,于是写下洋洋洒洒二十篇,约四万多字的《颜氏家训》。

这本家训在其后的一千三、四百年间传诵不息,被后世尊为家训之祖。

颜之推的苦心没有白费,颜家子孙果然争气。

他的孙子颜师古是唐朝注《汉书》的大学问家,五世孙又出了誉满书林的颜真卿和名政治家颜杲卿。

“重德修身”是各家家训的核心内容宋代大儒朱熹即在《家训》中指出:“有德者虽年下于我,我必尊之; 不肖者,虽年高于我,我必远之。

”意思是说,有德的人虽然年龄比我小,我也会尊敬他;不肖的人,虽年龄比我大,我也必定疏远他。

从中可以看出朱熹对德的重视程度。

在朱熹看来,重视道德修身就同“衣服之于身体,饮食之于口腹,不可一日无也,不可不慎哉!”朱熹进一步指出:“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其意思是指善事多么小也要积极而为,恶事多么小也不能为之。

不要以为自己曾经做过善事而忽视小恶,就不拘小节。

忽视小恶,让其存在和发展,就会变成大恶。

不拘小节也会发展至变节;注意小节,细心修养,才能达到高风亮节。

清朝时期曾任大理寺卿的王昶在家规中也告诫子弟:见利不能忘义,不能产生贪心;对待别人,不能产生漠视心、欺诓心、徇情心,更不能产生自私自利占便宜心;待人要宅心宽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等。

家训中首先强调的是“修身”,其次是“齐家”,包括对老人、孩子、妻子、兄弟、仆人的对待之道。

再外围是“睦族”,旁及个人在庞大家族中的本分。

中华姓氏族训家规

中华姓氏族训家规

中华姓氏族训家规治生宜勤,居家宜俭宁朴勿华,宁俭勿奢不丰不菲,从俗从宜激励族人,教育子孙,规范人生,感召他人。

匡扶正义,自强不息,治学修身,兴家济世。

章氏族训一、孝悌以笃亲长人生天属,父母弟昆。

欲臧百行,宜先是敦。

孝惟爱尽,弟则友存。

温情冬夏,定省晨昏。

牵车服贾,酒醴鸡豚。

曾子养志,冀广亲恩。

周公代武,岂以君尊?推觞让豆,连理同根。

怡怡聚处,和气满门。

光前裕后,报在子孙。

操戈同室,没痛幽魂。

九重泉路,哭泣声吞。

乡闾凉薄,颜垂泪痕。

檐头滴水,亦复何论。

二、诚敬以崇祖宗水则有源,木则有本。

本植枝蕃,源疏流远。

祖孙一气,情相缱绻。

秋露春霜,自切忱悃。

栖神之祠,必洁且稳。

致祭之筵,毋陵且混。

偶入宗枋,整冠束琨。

长守墓茔,禁止开垦。

榆祀蒸尝,恭谨勤恳。

实非有加,何容有损。

实无能先,胡失于晚。

贫则豆笾,富则圭琬。

敬斯尊严,诚斯柔婉。

乡里推称,荣于华衮。

三、雍睦以聊同宗角弓翩反,必宜于张。

行苇践履,惟恶牛羊。

分自一体,宁若参商。

喜则同庆,忧则共伤。

维雍维睦,是辅是匡。

勤修家谱,费取公偿。

袱包箧贮,轮年掌藏。

岁时伏腊,各设豆觞。

杖履情见,负担义彰。

何贫与弱,何富与强。

外人訾议,代分短长。

自家骨肉,更何所妨。

薄俗宗族,竟分炎凉。

清夜自忆,能弗凄怆。

四、耕读自安本业农则惟耕,士则惟读。

二者本业,安之是福。

千仓万箱,于野得谷。

千驷万钟,于朝的禄。

肇牵车牛,远贾难服。

考工尤艰,金石若木。

灯火窗前,夜番篇读。

来耜田间,朝驱黄犊。

二者即兼,非甚仆仆。

秋稼如云,获多积蓄。

文史三冬,书声满屋。

自享优优,何至穷蹙。

二亲在堂,春洒献祝。

快绝胸怀,村前鼓腹。

五、节俭对裕资财一日节俭,数日不饥。

一岁节俭,数岁不衰。

去蔬而肉,食有几时。

去布而帛,服实难支。

中途乞丐,惜无余资。

世上财主,常锁愁眉。

黄昏有米,早起即炊。

落市钱少,局促忧危。

滥叨不得,待悔已迟。

虽所当用,亦复何辞。

有如浪费,仔细自思。

非言嫖赌,日用事宜。

一丝一粟,非易支持。

当夫缺乏,何处挪移。

八大帝王家训经典名句,学其修身齐家之法!

八大帝王家训经典名句,学其修身齐家之法!

八大帝王家训经典名句,学其修身齐家之法!中国自古讲究门风,注重家教,而家训作为规范和传承家族精神的载体,代代相传,对家族后世更是起着无可替代的警示作用。

一、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刘备《先主赦后主遗诏》【译文】要认为坏事很小就去做,不要认为好事很小就不去做。

这句话讲的是做人的道理,恶,即使是小恶也不能去做;善,即使是小善也必须要做。

二、人谁无过,贵其能改,宜追前愆,深自咎责。

——孙权《让孙皎书》“愆”意思是罪过、耽误、过。

【译文】为人谁能没有过错呢?贵在能够改正,应该反思之前犯过的错误,深深的探究错误的责任。

三、凡古帝王以天下为忧者,唯创业之君、中兴之主,及守成贤君能之。

——朱元璋《皇明祖训》【译文】那些以天下忧为忧的古代的帝王,都是创立国业的君王,和中兴的君主,和贤良的君子才能做到。

四、吾遭乱世,当秦禁学,自喜,谓读书无益。

洎践阼以来,时方省书,乃使人知作者之意。

追思昔所行,多不是。

——刘邦《手敕太子文》【译文】我生在乱世,当初秦朝不让人们学经典,我还很高兴,告诉别人读书一点用没有。

但是自从当了皇帝,才知道读书的重要,我让别人把书讲给我听,明白了很多道理,想想自己以前的所作所为,确实很多地方不对。

五、吾昔为顿丘令,年二十三,思此时所行,无悔于今。

今汝年亦二十三矣,可不勉欤!——曹操《戒子植》【译文】我曾经掌管顿丘一令,才23年=岁。

想起那时的所作所为,到现在都没有后悔。

你今年也已经23岁了,要勉励自己啊!六、勉思桥梓之道,善侔(móu)闲平之德,以义制事,以礼制心。

三风十愆,不可不慎。

——李世民《诫吴王恪书》【译文】努力思考君臣父子的道理,好好谋求道德修养的规范。

以正义来裁断事物,以礼教来统治民心。

七、父母于子,虽肝肠腐乱,为其掩蔽,不欲使乡党士友闻其罪过,然行之不改,久久人自知之。

用此仕官,不亦难乎?——曹丕《诫子》【译文】父母对于子女,纵使肝肠寸断,想尽办法来为他们遮掩隐避过失,不让同乡、朋友知道。

古代经典帝王家训,千年珍藏育儿经

古代经典帝王家训,千年珍藏育儿经

古代经典帝王家训,千年珍藏育儿经中国自古讲究门风,注重家教,而家训作为规范和传承家族精神的载体,代代相传,对家族后世更是起着无可替代的警示作用。

帝王家训曾经是中国历代皇族童蒙时期的必修课,它不但可以励志、劝勤、勉学、诲戒、明德,而且可以启迪童蒙,矫正孩子们的人生方向,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宝库中最具特色的部分。

虽然时过境迁,人们的价值观也改变了不少,但历史是一面镜子,很多思想在今天依然让人受益匪浅,今日遴选出几篇帝王家训,既具有广泛代表性,又是经典中的经典,与大家一起赏析。

周公《诫伯禽书》:首开中国仕宦家训之先河作者周公旦,姓姬名旦,史称周公,周文王的儿子、周武王的弟弟、周成王的叔父和老师。

他帮助武王伐纣灭商,是西周开国重臣。

周武王死后,其子成王年幼,由周公摄政。

相传周公制礼作乐,建立典章制度,被尊为儒学奠基人。

家训故事: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周成王亲政后,营造新都洛邑,大封诸侯。

他将鲁地封给周公之子伯禽,周公告诫儿子说:“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

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

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之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之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之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

夫此六者,皆谦德也。

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

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

可不慎欤!”以上便是周公的《诫伯禽书》,有道是“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周公对儿子的谆谆教诲,可谓良苦用心。

刘邦《手敕太子文》:切身经验,谆谆告诫作者刘邦,即汉高祖,西汉王朝的创立者。

即位后他懂得了“马上得之不可以马上治之”的道理,并用自己的亲身体验去告诫太子,勉励太子勤奋于学。

家训故事:汝可勤学习,每上疏宜自书,勿使人也《手敕太子文》是刘邦病危时(前195年,汉高祖十二年三月)为确立嫡长子刘盈为帝位继承人并对其进行谆谆告诫和嘱托而亲笔撰写的遗训。

家规家训简便

家规家训简便

家规家训简便:1、有道才有德,无道便无德,有德才有福,无德便无福。

2、一家的天福星,以志为根。

即以全家安乐为己任,造福一家。

3、俗话说,家和万事兴。

小至国家之强盛,社会之祥和,小至个人生活之幸福,事业之兴旺,身体之健康,均有赖和谐的家庭为基础。

4、提倡勤俭持家,节约光荣,浪费可耻。

5、少年不知勤学苦,老来方知读书迟。

6、赡养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我做起代代相传。

7、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8、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9、一戒是(晚)起,二戒懒惰,三戒奢华,四戒骄傲。

既守四戒,又须规以四宜;一宜勤读,二宜敬师,三宜爱众,四宜慎食。

10、恶莫大于毁人之善,德莫大于白人之冤。

11、甘让君子其志卑,不让小人其量浅。

12、重道德修养,严情操品行;扶正义,斥邪恶。

13、亲贤者,远小人;重礼仪,讲诚信。

14、见不义之财勿取,遇合理之事则从。

15、沽虚誉于小人,不若听之于天。

遗货财于子孙,不若周人之急。

16、利可共而不可独,谋可寡而不可众。

独利则败,众谋则泄。

17、一念忽略,便有错言错事。

18、好胜人者,必无胜人处,能胜人,自不居胜。

19、君子但尽人事,不计天命,而天命即在人事之中。

20、才智英敏者,宜加浑厚学问。

家规家训故事1孝感动天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

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

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

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

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

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

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家规家训故事2亲尝汤药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

高后八年(前180)即帝位。

九大帝王家训,跟帝王学修身齐家

九大帝王家训,跟帝王学修身齐家

九大帝王家训,跟帝王学修身齐家文/佚名当皇帝的无不希望国祚长久,其身正不正先不说,但他们对于后代的培养教导却都是很重视的,这也就出现很多经典的皇帝家训。

虽然时过境迁,人们的价值观也改变了不少,但历史就是一面镜子,很多思想在今天依然让人受益匪浅。

下面几篇,便是个中翘楚。

刘邦《手敕太子文》汉高祖刘邦(资料图图源网络)吾遭乱世,当秦禁学,自喜,谓读书无益。

洎践阼以来,时方省书,乃使人知作者之意。

追思昔所行,多不是。

尧舜不以天下与子而与他人,此非为不惜天下,但子不中立耳。

人有好牛马尚惜,况天下耶?吾以尔是元子,早有立意,群臣咸称汝友四皓,吾所不能致,而为汝来,为可任大事也。

今定汝为嗣。

吾生不学书,但读书问字而遂知耳。

以此故不大工,然亦足自辞解。

今视汝书犹不如吾,汝可勤学习,每上疏宜自书,勿使人也。

汝见萧、曹、张、陈诸公侯,吾同时人,倍年于汝者,皆拜。

并语于汝诸弟。

吾得疾遂困,以如意母子相累。

其余诸儿,皆自足立,哀此儿犹小也。

译文:我遭逢动乱不安的时代,正赶上秦皇焚书坑儒,禁止求学,我很高兴,认为读书没有什么用处。

直到登基,我才明白了读书的重要,于是让别人讲解,了解作者的意思。

回想以前的所作所为,实在有很多不对的地方。

古代尧舜不把天下传给自己的儿子,却让给别人,并不是不珍视天下,而是因为他的儿子不足以担当大任。

人们有品种良好的牛马,还都很珍惜,况且是天下呢?你是我的谪传长子,我早就有意确立你为我的继承人。

大臣们都称赞你的朋友商山四皓,我曾经想邀请他们没有成功,今天却为了你而来,由此看来你可以承担重任。

现在我决定你为我的继承人。

我平生没有学书,不过在读书问字时知道一些而已。

因此文词写得不大工整,但还算能够表达自己的意思。

现在看你作的书,还不如我。

你应当勤奋地学习,每次献上的奏议应该自己写,不要让别人代笔。

你见到萧何、曹参、张良、陈平,还有和我同辈的公侯,岁数比你大一倍的长者,都要依礼下拜。

也要把这些话告诉你的弟弟们。

中国古代九大家训,个个都是经典!

中国古代九大家训,个个都是经典!

中国古代九大家训,个个都是经典!家规家训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宝库中最具特色的部分,从先秦到明清,流传下来很多经典家训。

01周公的《诫伯禽书》作者:周公旦(约公元前1100年),姓姬名旦,称为周公。

相传他制礼作乐,建立典章制度,被尊为儒学奠基人。

周成王亲政后,营造新都洛邑,大封诸侯。

他将鲁地封给周公之子伯禽。

周公告诫儿子说:你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就怠慢、轻视人才。

我在天下的地位也不能算轻贱的了,可是,一次沐浴,要多次停下来,握着已散的头发,接待宾客;吃一顿饭,要多次停下来,唯恐因怠慢而失去人才。

我听说,德行宽裕却恭敬待人,就会得到荣耀;土地广大却克勤克俭,就没有危险;禄位尊盛却谦卑自守,就能常保富贵;人众兵强却心怀敬畏,就能常胜不败;聪明睿智却总认为自己愚钝无知,就是明哲之士;博闻强识却自觉浅陋,那是真正的聪明。

即使贵为天子,之所以富有四海,也是因为遵循了这些品德。

伯禽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没过几年就把鲁国治理成民风纯朴、务本重农、崇教敬学的礼仪之邦。

打开凤凰新闻,查看更多高清图片【点评】有道是“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周公对儿子的谆谆教诲,可谓良苦用心。

02司马谈的《命子迁》作者:司马谈(?—前110),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人,子司马迁。

汉武帝时任太史令。

司马谈是汉武帝的太史令,通称太史公,掌管天时星历,还职掌记录,搜集并保存典籍文献。

这个职位是武帝新设的官职,可以说是武帝为司马谈“量身定制”的。

由于责任心极强,司马谈在临死的时候,拉着儿子司马迁的手,边哭边嘱咐,这就是司马谈的《命子迁》。

司马谈希望自己死后,司马迁能继承他的事业,更不要忘记撰写史书,并认为这是“大孝”,“且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此孝之大者。

”司马迁不负父亲之命训,最终写出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名垂青史。

【点评】有人说,没有司马谈的《命子迁》,就没有司马迁的《史记》。

此话信然。

03诸葛亮的《诫子书》《诫外甥书》作者:诸葛亮(181—234),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民间传说中著名的智慧人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训集锦】九大帝王家训,修身齐家
九大帝王家训,修身齐家
当皇帝的无不希望国祚长久,其身正不正先不说,但他们对于后代的培养教导却都是很重视的,这也就出现很多经典的皇帝家训。

虽然时过境迁,人们的价值观也改变了不少,但历史就是一面镜子,很多思想在今天依然让人受益匪浅。

下面几篇,便是个中翘楚。

刘邦《手敕太子文》汉高祖刘邦吾遭乱世,当秦禁学,自喜,谓读书无益。

洎践阼以来,时方省书,乃使人知作者之意。

追思昔所行,多不是。

尧舜不以天下与子而与他人,此非为不惜天下,但子不中立耳。

人有好牛马尚惜,况天下耶?吾以尔是元子,早有立意,群臣咸称汝友四皓,吾所不能致,而为汝来,为可任大事也。

今定汝为嗣。

吾生不学书,但读书问字而遂知耳。

以此故不大工,然亦足自辞解。

今视汝书犹不如吾,汝可勤学习,每上疏宜自书,勿使人也。

汝见萧、曹、张、陈诸公侯,吾同时人,倍年于汝者,皆拜。

并语于汝诸弟。

吾得疾遂困,以如意母子相累。

其余诸儿,皆自足立,哀此儿犹小也。

译文:我遭逢动乱不安的时代,正赶上秦皇焚书坑儒,禁止求学,我很高兴,认为读书没有什么用处。

直到登基,我才明白了读书的重要,于是让别人讲解,了解作者的意思。

回想以前的所
作所为,实在有很多不对的地方。

古代尧舜不把天下传给自己的儿子,却让给别人,并不是不珍视天下,而是因为他的儿子不足以担当大任。

人们有品种良好的牛马,还都很珍惜,况且是天下呢?你是我的谪传长子,我早就有意确立你为我的继承人。

大臣们都称赞你的朋友商山四皓,我曾经想邀请他们没有成功,今天却为了你而来,由此看来你可以承担重任。

现在我决定你为我的继承人。

我平生没有学书,不过在读书问字时知道一些而已。

因此文词写得不大工整,但还算能够表达自己的意思。

现在看你作的书,还不如我。

你应当勤奋地学习,每次献上的奏议应该自己写,不要让别人代笔。

你见到萧何、曹参、张良、陈平,还有和我同辈的公侯,岁数比你大一倍的长者,都要依礼下拜。

也要把这些话告诉你的弟弟们。

我现在重病缠身,使我担心牵挂的是如意母子,其他的儿子都可以自立了,怜悯这个孩子太小了。

《手敕太子文》是刘邦病危时(前195年,汉高祖十二年三月)为确立嫡长子刘盈为帝位继承人并对其进行谆谆告诫和嘱托而
亲笔撰写的遗训。

在这篇遗训中,刘邦深悔早年轻薄文人之举,并以现身说法告诉儿子为学的重要性。

同年四月刘邦驾崩,五月,十六岁刘盈继皇位。

曹操《诸儿令》曹操像今寿春、汉中、长安,先欲使一儿各往督领之,欲择慈孝不违吾令儿,亦未知用谁也。

儿虽小时见爱,而长大能善,必用之。

吾非二言也,不但不私臣吏,儿子亦不欲有所私。

曹操曾对
他的夫人说:“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曹操从孩子们小时候就制定较高的培养目标,希望他们长大都成为孙权那样的人物,决不能像刘景升的儿子那样,是无能无用的豚犬!在儿子们长大懂事后,曹操特地颁布了一道《诸儿令》,规范儿子们的行为。

他提出“慈孝不违吾令”、“长大能善,必用之”、“不但不私臣吏,儿子亦不欲有所私”的用人准则,对他们的影响很大。

曹操还有一篇著名的《戒子植》:“吾昔为顿丘令,年二十三,思此时所行,无悔于今。

今汝年亦二十三矣,可不勉欤!”可谓是言短而意丰,既有对自己这一生的自豪之感,亦有对儿子的谆谆期盼。

曹丕《诫子》曹丕父母于子,虽肝肠腐乱,为其掩蔽,不欲使乡党士友闻其罪过,然行之不改,久久人自知之。

用此仕官,不亦难乎?这是曹丕教导儿子曹叡的一段话。

从指出父母不能因疼爱子女而袒护他们的过失到做官的道理。

说明因爱而过分的隐藏子女或别人的过错,最终将会适得其反。

刘备刘备《先主赦后主遗诏》朕初疾但下痢耳,后转杂他病,殆不自济。

人五十不称夭,年已六十有馀,何所复恨,不复自伤,但以卿兄弟为念。

射君到,说丞相叹卿智量,甚大增修,过於所望,审能如此,吾复何忧!勉之,勉之!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惟贤惟德,能服於人。

汝父德薄,勿效之。

可读汉书、礼记,间暇历观诸子及六韬、商君书,益人意智。

闻丞相为写申、韩、管子、六韬一通已毕,未送,道亡,可
自更求闻达。

这是刘备去世前给其子刘禅的遗诏中的话。

目的是劝勉他要进德修业,有所作为,不要再好吃懒做。

其中“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至今还常常为人们所引用。

孙权孙权《让孙皎书》自吾与北方为敌,中间十年,初时相持年小,今者且三十矣。

孔子言“三十而立”,非但谓五经也。

授卿以精兵,委卿以大任,都护诸将于千里之外,欲使如楚任昭奚恤,扬威于北境,非徒相使逞私志而已。

近闻卿与甘兴霸饮,因酒发作,侵陵其人,其人求属吕蒙督中。

此人虽粗豪,有不如人意时,然其较略,大丈夫也。

吾亲之者,非私之也。

吾亲爱之,卿疏憎之;卿所为每与吾违,其可久乎?夫居敬而行简,可以临民;爱人多容,可以得众。

二者尚不能知,安可董督在远,御寇济难乎?卿行长大,特受重任,上有远方瞻望之视,下有部曲朝夕从事,何可恣意有盛怒邪?人谁无过,贵其能改,宜追前愆,深自咎责。

今故烦诸葛子瑜重宣吾意。

临书摧怆,心悲泪下。

孙皎是吴国宗室、孙权的堂弟。

孙皎曾因为小事与甘宁争吵负气,孙权听说后便写了这么一封家书,教导孙皎待人以敬、宽容大度。

其中“人谁无过,贵其能改”一句已成名言。

李世民《诫吴王恪书》李世民以君临兆庶,表正万邦。

汝地居茂亲,寄唯藩屏。

勉思桥梓之道,善侔(móu)闲平之德,以义制事,以礼制心。

三风十愆,不可不慎。

如此,则克固磐石,永保维城。

外为君臣之忠,内有父子之孝。

宜自励志,以勖日新。

汝方违膝下,凄恋何已,欲遗汝珍玩,恐益骄奢。

故诫此一言,以为庭训。

这是李世民写给第三子李恪的家信。

他希望李恪做事待人要守大义大礼,做臣做子要励志自勉,不能因为是皇帝的儿子就玩物丧志,骄奢淫逸。

最后一句则说明了这是父亲教育儿子的信。

译文:我现在是一国之君,需要给亿兆百姓树立榜样。

你身为至亲(皇子),希望你能去守卫边疆。

你要用心思考父子的道理,在外要勤勉政务。

以正义来裁断事物,以礼教来统治民心。

各种坏毛病,要小心地加心避免。

如果这样,就能像坚固的磐石,永远保卫国家。

外面要能尽忠职守,家里尽儿子对父亲的孝道,要自己经常反思,每天都要有进步。

你去赴任了,怎么能舍得呢!本来想送点你喜欢的什么,又怕你骄奢,所以诫此一言,以为庭训。

成吉思汗成吉思汗我之子孙贤,大地皆我之产业;子孙不贤,祖宗产业,是他人产业。

放牛放马放羊,不可使一牛一马一羊逃至牛群马群羊群之外。

畏吾儿淫、昏、饮、博,乃自灭之道非我灭之。

子孙为将帅,须常居于士卒之前。

有天命者不死;不畏死者不死。

牛马活物也,金银死物也。

征欧洲,下中原,取其牛马,勿利其金银。

我家妇女,平时当制征衣,战时当裹创视疾。

朱元璋《皇明祖训》(选)
朱元璋凡古帝王以天下为忧者,唯创业之君、中兴之主,及守成贤君能之。

其寻常之君,将以天下为乐,则国亡自此始。

何也?帝王得国之初,天必授於有德者。

若守成之君常存敬
畏,以祖宗忧天下为心,则能永受天之眷顾;若生怠慢,祸必加焉。

可不畏哉!凡帝王居安,常怀警备。

日夜时刻不敢怠慢,则身不被所窥,国必不失;若恃安忘备,则奸人得计,身国不可保矣。

其日夜警备常如对阵,号令精明;日则观人语动,夜则巡禁严密,奸人不得而入。

虽亲信如骨肉,朝夕相见,犹当警备於心,宁有备而无用。

如欲回避左右,与亲信人密谋国事,其常随内官及带刀人员止可离十丈地,不可太远。

如元朝英宗遇夜被害,只为左右内使回避太远,後妃亦不在寝处,故有此祸。

可不深为戒备。

康熙《庭训格言》(选)康熙心小胆大防患未然。

训曰:凡人于无事之时,常如有事而防患未然,则自然事不生。

若有事之时,却如无事,以定其虑,则其事自然消失。

古人云:“心欲小而胆欲大。

”遇事当如此处也。

康熙平时在宫中经常给皇子皇孙以教诲,雍正即位后对康熙的家训加以追述,并整理汇编成《庭训格言》,凡一卷,246则。

今日我们读《庭训格言》,依然会得到许多有益的教诲。

《庭训格言》内容比较芜杂,但大体可分为治国篇、读书篇、理想篇、道德篇、生活篇等五大类。

..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