芷江受降的意义

合集下载

中国凯旋门——芷江受降纪念坊

中国凯旋门——芷江受降纪念坊

中国凯旋门——芷江受降纪念坊芷江,这座城,美得令人揪心的城,它背负着我中华血淋淋的历史,它记载着我中华胜利的辉煌!1945年4月,八万侵华日军图谋夺取湖南省怀化市芷江机场,打通进攻中国大西南的通道。

20万中国军民在驻芷江中美空军的强力配合下,利用雪峰山的有利地形与日军展开了进行了近两个月的殊死熬战,歼敌2万余人,彻底粉碎了侵华日军的美梦,取得了湘西会战的胜利。

2月后,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而芷江被选为了受降地点。

1945年8月21日,一个永在史册的日子,芷江这个西南小城,又一次承载起一份历史性的荣耀。

芷江受降,标志着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也标志着中华民族屈辱历史的结束。

今天,在同学的讲解下,我了解了芷江的历史,了解到了它红色的美艳。

永远不会忘记——1945年8月15日,这一天,日本侵略者终于向我中华民族举起了投降的白旗!永远不会忘记——1945年8月21日,在芷江,日本乞降使节今井武夫签定了载有投降详细规定命令备忘录24份。

从此,日本侵华战争的结束,日本无条件投降!从此,芷江竖立起胜利的凯旋门!芷江受降纪念坊曾经,日本侵略者无情嗜杀我中华同胞,连老人、妇女、小孩都不曾放过。

曾经,日本侵略者残酷施暴,在我大好河山上肆虐。

于是,我中国同胞眼里的愤怒燃成熊熊烈火,他们团结起来一致对抗侵略者。

八年屈辱八年抵抗八年的辛酸悲苦。

终于,日本投降,终于,我们取得胜利,我们一扫雪耻!而那座巍峨的纪念坊,便是我们荣耀的证据!“血”字形的纪念坊,是多少位勇士的鲜血铸就而成?这血淋淋的历史我不能忘也不敢忘。

而地下压着的日本军刀,警示国民:牢记历史,勿忘国耻;纪念胜利,勿忘鲜血;呼唤和平,勿惧强权!现今,我们拥有的丰富的物质生活,现在的我们,幸福而安宁,而这一切,是革命先烈用他们的生命为我们打拼下来的,我们不能够忘记那沉痛的历史,也不能够忽视现今一切不和平因素:今天,小泉首相参拜靖国神社、日本船只骚扰侵占我钓鱼岛和日政府修宪派兵干涉他国事务。

芷江受降:永不磨灭的记忆

芷江受降:永不磨灭的记忆

定 的实 力 ,部 分 日军有 拒 降 应 庄 当 时 已 是 少 将 军 衔 , 被 对完 降使 和随 员名单 ,通 过 心里 , 受 降地点 选择 在芷 江 , 安 排 接 待 日本 降 使 后 ,他 的 严 格 检 查 和 盘 问 以后 , 降 使 安 全 警 卫 可 以得 到 保 证 ; 四 军 衔 便 暂 时 降 为 少 校 。 虽 然 走 下 飞 机 。 随后 ,降 使 由 中
是 湘 西 会 战 日军 惨 败 ,让 日 军 衔 暂 降 了 两 级 ,但 能 在 中 国 军 方 人 员 带 领 坐 上 一 辆 捅 军在 此投 降 ,能 让他 们尝 尝 国抗 战 胜 利 时 刻 担 负 起 接 待 有 白旗 的 美 式 吉 普 车 。 接 待 “ 日落 芷 江 ” 的滋味。 日本 降使 的任务 ,陈应 庄还 日本 降使 的 车 队一 共 有 四辆
“ 为 什 么 受 降 点 安 排 在 芷 了保证 接待 日降 使 的工作顺 影 仪 播 放 一 段 原 始 视 频 资 江 呢? ” 原 因有 四 : 一 是 原 先 利 进 行 ,决 定 挑 选 一 位 有 一 料 。 确 定 受 降 的江 西 玉 山 机 场 遭 定 接 待 工 作 经 验 、 视 频 的 第 一 组 镜 头 记 录 办 事机 警 、
史 林 一 叶
… 一 ~
循 着历 史 的足 迹 , 笔 者 来 到 湖 南怀 化 芷 江 中 国人 民抗 日战 争 胜 利 受 降 纪
念馆 参观 。这里的一桌一椅 , 都 真 实地
见 证 了 日本 侵 略 者 向 中 国人 民 投 降 的
芷 江受 止 上雯 降
历 史。芷江受降 , 已镌刻在 中华 民族 的
汝 汉 少 将 为 总 干 事 。筹 备 处 看 看 照 片 ,流 连 在 芷 江 飞 虎 今年抗战胜利 7 O周 年 时 对 全 体 职 员 的合 影 照 片 就 是 在 队 纪 念 馆 中 美 空 军 俱 乐 部

不忘初心,弘扬抗战精神——芷江抗战受降的历史价值

不忘初心,弘扬抗战精神——芷江抗战受降的历史价值

思政教育摘要芷江侗族自治县是抗战胜利受降名城,它拥有世界上唯一一座纪念二战胜利的标志性建筑———被称为“中国凯旋门”的“芷江受降纪念坊”。

芷江这座湘西小镇,不仅记录了中国抗战胜利受降的荣光,同时也闪耀了革命先烈们的抗战初心。

我们要大力弘扬抗战精神,砥砺前行继续奋斗。

关键词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抗战精神芷江抗战受降Remaining True to Our Original Aspiration and Carrying Forward the Spirit of the Anti-Japanese War:The His原torical Value of the Acceptance of the Surrender of Japanese in Zhijiang//Peng YangAbstract As a famous county accepting the surrender of Japanese after the victory of the Anti-Japanese War,the Zhijiang Dong Autonomous County has the only symbolic building in the world to commemorate the victory of World War II—the"Memo-rial Archway for the Acceptance of the Surrender of Japanese in Zhijiang",known as the"Arch of Triumph of China".Zhijiang,a small town in west Hu'nan,not only records the glory of the vic-tory,but also shines the original aspiration of revolutionary mar-tyrs.We must vigorously carry forward the spirit of the An-ti-Japanese War and continue to struggle forward.Key words remaining true to our original aspiration;remember-ing the mission;the spirit of the Anti-Japanese War;the accep-tance of the surrender of Japanese in Zhijiang1芷江抗战饱含抗战精神抗战胜利虽然距离今天已经过去了73年,但抗战精神应当永存于每个人的心中。

湖南芷江受降纪念馆观后感

湖南芷江受降纪念馆观后感

湖南芷江受降纪念馆观后感走进芷江受降纪念馆,就像走进了一段沉甸甸又热血沸腾的历史。

一到那儿,那股庄严的气息就扑面而来。

纪念馆的建筑风格仿佛在默默诉说着过去的故事,带着一种不容侵犯的威严。

走进馆内,各种展品琳琅满目。

那些老旧的枪炮、发黄的文件、黑白的照片,一下子就把我拉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看到那些被陈列的日本侵略者的投降书复印件,心里真有一种说不出的畅快。

这几张纸,那可是代表着多少中国人民的血与泪、牺牲与奋斗啊!想当年,小日本在中国的土地上肆意妄为,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可最终还不是得乖乖地在芷江低下头来投降。

我站在那些照片前,仔细端详着上面的人物。

照片里有咱们英勇的中国士兵,他们虽然面容消瘦,但眼神中透着坚定和不屈,那是一种不把侵略者赶出去誓不罢休的决心。

还有那些记录日本投降仪式的照片,小日本一个个耷拉着脑袋,再没有了当初侵略时的嚣张气焰,看着他们那副狼狈的样子,我差点就笑出声来。

哼!让你们在中国张狂,这下知道厉害了吧。

再说说那些讲解员吧,讲得那叫一个精彩。

就像在说评书一样,把那段历史说得活灵活现的。

我就像听故事一样入了迷,跟随着讲解员的声音,在历史的长河里穿梭。

他们讲到激动人心的地方,我的心也跟着砰砰直跳;讲到咱们中国人民遭受苦难的时候,我又气得握紧了拳头。

在参观的过程中,我还看到了很多模拟的战争场景。

那逼真的画面,就好像我自己置身于战场之中。

听到枪炮声在耳边响起,我都有点想找个地方躲起来,同时又对那些在枪林弹雨中奋勇杀敌的战士们充满了敬佩。

这得是多大的勇气啊,他们可都是在用生命守护着我们的祖国。

从芷江受降纪念馆出来,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这一趟参观,让我对那段历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咱们现在的幸福生活真的是来之不易啊,那是无数先烈用生命换来的。

以前我觉得历史就是书上的文字,有点遥远,但这次参观之后,我觉得历史就像一部电影,在我脑海里不断地放映着。

我想,我们这些后人可不能忘记这段历史,要好好珍惜现在的和平,要是有谁敢破坏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咱可不能含糊,得像当年的英雄们一样,勇敢地站出来保卫祖国!芷江受降纪念馆,就像一本生动的历史教科书,用最真实的方式给每一个前来参观的人上了一堂意义非凡的课。

芷江受降纪念坊观后感

芷江受降纪念坊观后感

芷江受降纪念坊观后感芷江是通往中国西南的“黔楚咽喉”,抗战时期为中国陆军、空军基地,是远东盟军的第二大机场。

它在抗日战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是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关键之一。

芷江受降纪念坊一座伫立在这座城市领土之上建筑物,它象征着我们抗战的胜利,也警示着后人,勿忘历史、珍爱和平。

芷江受降纪念坊位于芷江县城3.5公里的七里桥村,原是国民党空军司令部群力礼堂,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8月21日至23日国民党政府在此举行受降仪式。

纪念坊正南北向,四柱三拱门,青砖砌就,水泥粉刷,嵌沅州石。

坊面刻有国民党军政要人蒋中正、李宗仁、于右任、孙科、何应钦、白崇禧等人的题词、对联。

纪念坊背中有“芷江受降纪念坊记”206字铭文。

芷江纪念坊附近建有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展览馆,展览内部分“八年抗战”、“中国受降”、“历史不能忘记”三部分,用大量文字、照片和实物反映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的斗争历程。

离此不远处的芷江机场,占地4800余亩,曾是二战暑期盟军远东第二大军用机场,飞虎将军陈纳德的中美混合大队和美国第十四航空队曾以此为基地。

机场附近的中美空军联队俱东部和机场指挥塔现仍保存完好。

看了受降纪念坊后,给我的只有两种感觉。

勿忘历史,铭记国耻,兴我中华。

芷江受降纪念坊,是中华名族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象征。

它同样告诉我们曾经在这片土地上我们的民族遭受长达八年之久的侵越。

我们的民族曾经遭受了别人的欺负。

但我们的民族没有俯首称臣,而是挺起胸膛来顽强反击。

正因为我们民族的努力才迎来了一场期待了百年的胜利。

它五十不在提醒着我们当代人要为祖国的振兴献出我们的微薄之力。

铭国耻,兴中华。

珍爱和平,反对战争。

在受降纪念坊面前,我们不断反思战争给我们带来的痛苦。

八年抗战对于我们的民族的打击是深重的,留给我们的困难也是持久的。

战争的破坏性要求我们珍爱和平,反对战争。

做一个爱好和平主义者。

虽然当前和平已成为时代主题,但战争和地区冲突频繁发生。

作为一个曾经遭受战争破坏的民族,我们极力反对战争,争取为世界和平献出一己之力。

芷江受降的文化意义探析

芷江受降的文化意义探析

芷江受降的文化意义探析发布时间:2021-07-05T15:03:57.673Z 来源:《时代教育》2021年第7期作者:彭芷荟[导读] 芷江自古以来就是军事重镇,也是国民政府的主要军事基地彭芷荟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受降纪念馆湖南省芷江侗族自治县 419100摘要:芷江自古以来就是军事重镇,也是国民政府的主要军事基地,芷江受降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对抗外敌入侵取得完全胜利的光辉时刻,直到今天仍有着重要的文化意义与影响力,抗战期间留下的以及与文物史料已经成为读的的抗战文化,成为后世研究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宝贵财富。

基于此,本文详细探析了芷江受降的文化意义。

关键字:芷江受降;文化意义;探析“八年烽火起卢沟,一纸降书落芷江”,芷江受降不是偶然发生的,而是中国战区战况发展变化的必然结果。

随着抗战胜利纪念日活动的兴起,芷江的抗战文化收到了全国乃至全世界的重视,其文化意义也值得我们每一位中华儿女探究与学习。

一、芷江受降1945年8月21日下午,举世瞩目的中国人民抗日胜利受降仪式在湖南芷江举行,史称芷江受降。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侵华日军正式投降之前,派出侵华日军副总参谋长今井武夫作为受降使节,在芷江与中国陆军相关高级参谋人员商定日军向中国军民投降的所有事宜,并在日本投降时注意事项备忘录上签字。

同年9月9日,中国战区范围内的侵华日军正式在南京中央军校大礼堂宣布无条件投降。

二、芷江抗战文化的精神内涵(一)、团结奋斗同仇敌忾的合作精神芷江地处西南边陲,是到云南、贵州等地的必经之路,也是少数民族聚集之地,历史上的芷江发生过大大小小的战争,常常受到强势民族的侵略,但是芷江人民从来没有放弃,在民族大义面前顽强抵抗,其团结奋斗同仇敌忾的合作精神直到今天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在芷江保卫战中,物资缺乏,芷江人民便自发组织,用30只民用船只开辟了从镇远到芷江的水上运输线路,与公路运输相连,船工们夜以继日,不论刮风下雨,始终坚守,使得前线抗战没有后顾之忧。

芷江受降纪念坊观后感

芷江受降纪念坊观后感

芷江受降纪念坊观后感背景介绍芷江受降纪念坊位于中国湖南省怀化市芷江县城北约2公里处,是为纪念抗日战争时期芷江战斗的重要历史事件而建。

这座纪念坊是以芷江县战争史的重要事件——芷江受降为主题,展示了中国人民英勇抵抗日本侵略的精神和中国军民的无畏牺牲。

参观体验芷江受降纪念坊为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参观了纪念坊内的陈列馆和纪念广场,对于中国人民在抗战岁月中的顽强抗敌精神有了更加直观的了解。

陈列馆进入纪念坊的陈列馆,从门口的碑文中可以看到对芷江受降事件的详细介绍。

在陈列馆内,展示着丰富的历史文物和图片,生动地再现了当年战斗的场景。

首先,我看到了一幅幅抗战时期的图片。

这些照片记录下了当时日军的残暴行径和中国军民的英勇抗战情景,使我对抗战岁月中的艰辛和牺牲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其次,陈列馆中还展示了一些抗战时期使用的武器、装备和服装。

这些物品让我感受到了中国军民在生活困苦的环境下依然积极投身于抗战事业的勇气和决心。

最后,陈列馆中还有一些珍贵的史料和文件。

这些史料反映了当地政府和人民在战斗中的组织和动员工作,以及抗战期间党组织的领导和指挥。

通过这些文件,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芷江受降事件对于中国抗战事业的重要意义。

纪念广场走出陈列馆,我来到了纪念广场。

这座平台状的广场上,伫立着一座高大的纪念碑和一尊鲜艳的抗战烈士塑像。

纪念碑上铭刻着芷江受降这段历史的文字和志愿军的光荣事迹。

纪念碑威严庄重,使人不禁肃然起敬,感受到了中国军民在抗战中的无畏精神。

抗战烈士塑像高大挺拔,表现出抗战英雄的威武形象,让人们再次怀念这些为国家献出生命的英雄们。

这座塑像旁边还为每位抗战英雄设置了一个小型纪念碑,上面刻有他们的名字和英勇事迹,让人们对他们的贡献有了更加具体的了解和记忆。

在纪念广场上,我还看到了人们敬献的鲜花和挂着缅怀语的挂牌,这表达了人们对抗战英雄的深深敬意和缅怀之情。

总结与感悟芷江受降纪念坊是一个寄托着无数英勇战士血泪和牺牲的历史见证,在这里,我不仅看到了战火纷飞中的中国人民的顽强抗敌精神,也看到了英勇抵抗的军民英雄的崇高品质。

暑期社会实践-浅论芷江洽降的历史意义

暑期社会实践-浅论芷江洽降的历史意义

浅论芷江洽降的历史意义蒋锐1 余瑶2(攀枝花学院机电学院1资环学院2617000)【摘要】芷江洽降是中国军民坚持八年抗战的直接结果,也是中国近百年反侵略战争的伟大记录。

至此,以国共合作为基础,包括一切爱国力量参加的抗日战争,以中国的最后胜利和日本帝国主义的彻底失败而告结束。

【关键词】芷江洽降历史意义一、历史背景芷江受降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标志日本侵华战争结束的仪式,时间为1945年8月21日下午4时,因受降地点位于湖南省芷江县城东的七里桥村磨溪口,史称“芷江受降”。

1945年8月21日,代表百万侵华日军的今井武夫副总参谋长一行,奉侵华派遣军司令冈村宁次之命令,由南京飞抵芷江进行乞降会谈,交出了在华兵力部署图,接受了令其陆、海、空三军缴械投降命令备忘录。

“芷江受降”宣告了侵华日军的彻底失败,写下了我国近代史上抵御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光辉一页。

二、受降过程芷江是通往中国西南的“黔楚咽喉”,抗战时期为中国陆军、空军基地,并拥有远东盟军的第二大机场--芷江机场。

“受降”总的来说是,商讨日军投降的细节和部署,侵华日军副总参谋长今井武夫在芷江与中国陆军高级参谋人员经过52个小时的商谈,确定了侵华日军向中国军民投降的所有事宜,交出了日军在华兵力分布图,并在投降时注意事项备忘录上签字。

1945年8月15日,蒋介石以中国战区盟军最高统帅名义,电令日本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冈村宁次:“一、日本政府已正式宣布无条件投降。

二、该指挥官应即通令所属日军停止一切军事行动,并迅速派代表至玉山接受中国陆军总司令何应钦之命令。

三、军事行动停止后,日本可暂保有其武器及装备,保持现在态势,并维持所在地之秩序及交通,听候中国陆军总司令何应钦之命令。

四、所有飞机及船舰应停留现在地,但长江内之船舰,应集中宜昌、沙市。

五、不得破坏任何设备及物资。

六、以上各项命令之执行,该指挥官及所属官员,均应负个人之责任,并迅速答复为要”。

同时,蒋介石给何应钦规定受降权限:秉承委员长之命,处理在中国战区内之全部敌军投降事宜;指导各战区、各方面军分区分期办理一切接受敌军投降之实施事宜;对中国战区内之敌最高指挥官发布一切命令;与中国战区美军人员密切合作办理美军占领区、盟军联合占领区,交防接防敌军投降后之处置;指导各战区、各方面军分区分期办理接受伪军投诚编遣事宜;负责处理南京伪组织政府,恢复南京及其附近之秩序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观芷江后的心得
工商管理系旅本2班王芹 1001402039
9月3日,抗日战争胜利六十五周年纪念日。

全国各地,人们用各种方式,去怀念中华民族历史上,悲壮而又波澜壮阔的一段历程。

这个日子,人们不该忘记一个地方,那就是位于湘黔交界地的小城——芷江。

1945年8月21日,侵华日军代表飞抵芷江,交出了侵华日军兵力分布图,接受了有关日军投降的规定和命令。

“烽火八年起芦沟,受降一日落芷江”,芷江受降,震动世界,也让芷江这座城市蜚声世界。

实际上,在整个二战之中,芷江都是中国战区的中坚。

芷江机场,是远东地区的盟军第二大机场,扬名海内外的飞虎队,就在这里起飞痛击来敌。

如今,巍峨的抗战胜利受降纪念坊,依旧记录着那段可歌可泣的光辉岁月。

芷江受降: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标志日本侵华战争结束的仪式,时间为1945年8月21日下午4时,因受降地点位于湖南省芷江县城东的七里桥村磨溪口,史称“芷江受降”。

选在芷江这个并不出名的地方受降主要原因是芷江建有大型军用机场,芷江机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盟军在东方的第二大军用机场。

今天,这个前人的夙愿,终于变成了现实,一座庄严雄伟的受降城将作为八年抗战胜利的永久纪念而屹立在华夏大地上。

“芷江受降纪念馆”后改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展览馆”。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大国,曾经鼎盛一时,然而“月盈则亏,水满则溢”,中国从清朝开始走向衰落,近代中国史可以说是一部中华民族的血泪史。

面对日寇马关条约后第二次的侵略,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了。

整个抗战中,国共合作,军民一家,各族人民一条心,全国上下齐心协力,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终于将侵略者击败,获得了民族自由。

“烽火八年起芦沟,受降一日落芷江”。

从怀化西行十五公里是芷江七里桥,在那有华夏唯一纪念抗战胜利受降标志性建筑------受降纪念坊。

虽然战争的硝烟已经随着时间消散了,但是中国曾受过的耻辱不能被时间磨灭。

在当代国际社会中,各国竞争的实质是综合国力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

我们青少年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作为中共事业的接班人,更应该勿忘国耻,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以构建和谐社会,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己任,好好学习,努力奋斗。

芷江受降坊,它代表着中国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坚决捍卫民族尊严的决心。

研究芷江受降坊,对教育当代青少年积极向上,激发青少年的爱国热情具有重大意义。

只有记住历史的教训,总结胜利的经验,我们才能不断进步,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国际社会中处于不败之地,才能真正实现一个大国的崛起!我们中华儿女会为祖国建设竭尽全力,沉睡的中国龙正要腾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