芷江受降纪念坊调查论文

合集下载

参观芷江受降坊的作文

参观芷江受降坊的作文

参观芷江受降坊
哎呀,说起前头儿我去那个芷江受降坊参观,那感觉真是巴适得板!一踏进那地界儿,就闻到一股子历史的厚重味儿,跟咱四川的陈年老酒似的,越品越有味儿。

那受降坊啊,修得端端正正,红墙黑瓦,一看就晓得是当年大事儿发生的地儿。

我站在那儿,心里头那个激动,就像是看了一场活生生的抗战大片儿。

想当年,小日本儿在这儿乖乖投降,咱中国人是多大的威风嘛!
导游妹儿一口流利的川普,讲起那段历史来,那叫一个绘声绘色。

她说啊,这儿不仅是胜利的见证,更是咱们民族不屈精神的象征。

我听着听着,眼眶子都热乎了,心里头那个自豪感,简直要溢出来。

走了一圈儿,还看到些老照片、老物件,每一件都像是会说话,讲着那些年的艰辛与辉煌。

我想啊,咱四川人也是不怕苦不怕累的,跟那时候的战士们一样,都有股子韧劲儿。

参观完出来,阳光正好,心里头那叫一个敞亮。

我暗暗发誓,以后更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努力工作,把咱们四川建设得更好,也让那些为国捐躯的先烈们能安息。

总的来说,这次参观芷江受降坊,不仅让我长了见识,更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啥子叫“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以后有机会,我还要带家人朋友一起来,让他们也感受感受这份沉甸甸的历史感。

参观芷江受降坊_四年级作文

参观芷江受降坊_四年级作文

参观芷江受降坊
我和爸爸、妈妈去芷江受降坊参观。

走进大门,一排排松树像威武的卫兵肃立在道路两旁。

走进展馆,一座八路军小号手的雕像呈现在眼前,我仿佛听到那响亮的号声,把我带进了那烽火连天的抗日战场。

从大厅左边的楼梯上去是兵器陈列馆,里面有各种各样的武器,其中有一件古怪的手枪吸引了我,爸爸告诉我那是日本的南部十四手枪,咱们俗称“王八盒子”。

我看那圆圆的手枪套还真像只“王八”趴在那里。

离开兵器陈列馆,我们来到图片室,这里有许多当时拍的照片,有一张是一个外国医生在给八路军战士动手术的照片很醒目,他就是国际友人加拿大医生白求恩太夫,他为了给八路军战士动手术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从中间的楼梯下来,穿过走廊,来到一间宽敞的木屋,中间有张四方桌和椅子,墙上挂着青天白日旗,原来这里就是日本向中国投降签字的地方。

在这里我仿佛看到了侵略者垂头丧气的模样,一股自豪感油然而生。

参观受降坊让我了解了一段历史,让我明白了只有祖国的强大,才有我们幸福的生活。

第1页共1页。

芷江受降:永不磨灭的记忆

芷江受降:永不磨灭的记忆

定 的实 力 ,部 分 日军有 拒 降 应 庄 当 时 已 是 少 将 军 衔 , 被 对完 降使 和随 员名单 ,通 过 心里 , 受 降地点 选择 在芷 江 , 安 排 接 待 日本 降 使 后 ,他 的 严 格 检 查 和 盘 问 以后 , 降 使 安 全 警 卫 可 以得 到 保 证 ; 四 军 衔 便 暂 时 降 为 少 校 。 虽 然 走 下 飞 机 。 随后 ,降 使 由 中
是 湘 西 会 战 日军 惨 败 ,让 日 军 衔 暂 降 了 两 级 ,但 能 在 中 国 军 方 人 员 带 领 坐 上 一 辆 捅 军在 此投 降 ,能 让他 们尝 尝 国抗 战 胜 利 时 刻 担 负 起 接 待 有 白旗 的 美 式 吉 普 车 。 接 待 “ 日落 芷 江 ” 的滋味。 日本 降使 的任务 ,陈应 庄还 日本 降使 的 车 队一 共 有 四辆
“ 为 什 么 受 降 点 安 排 在 芷 了保证 接待 日降 使 的工作顺 影 仪 播 放 一 段 原 始 视 频 资 江 呢? ” 原 因有 四 : 一 是 原 先 利 进 行 ,决 定 挑 选 一 位 有 一 料 。 确 定 受 降 的江 西 玉 山 机 场 遭 定 接 待 工 作 经 验 、 视 频 的 第 一 组 镜 头 记 录 办 事机 警 、
史 林 一 叶
… 一 ~
循 着历 史 的足 迹 , 笔 者 来 到 湖 南怀 化 芷 江 中 国人 民抗 日战 争 胜 利 受 降 纪
念馆 参观 。这里的一桌一椅 , 都 真 实地
见 证 了 日本 侵 略 者 向 中 国人 民 投 降 的
芷 江受 止 上雯 降
历 史。芷江受降 , 已镌刻在 中华 民族 的
汝 汉 少 将 为 总 干 事 。筹 备 处 看 看 照 片 ,流 连 在 芷 江 飞 虎 今年抗战胜利 7 O周 年 时 对 全 体 职 员 的合 影 照 片 就 是 在 队 纪 念 馆 中 美 空 军 俱 乐 部

中学生参观芷江受降纪念馆有感

中学生参观芷江受降纪念馆有感

中学生参观芷江受降纪念馆有感中学生参观芷江受降纪念馆有感(1)这个假期我和爸爸忙里偷闲,背上挎包,开始了向西的旅程。

再游湘西,凤凰的吊脚楼吊起了一城的雍容华贵;洪江古城的旌旗静静地诉说百代沧桑;就连百般不情愿去的芷江也让我惊奇了一番:我品味着在侗族最大的风雨桥上行的异样风情;体会了在内陆最大的妈祖庙中虔诚祷拜的神奇感觉,和在路边小店中大剁湖南名产芷江鸭的酣畅淋漓。

但最让人难以忘怀的就是参观芷江降日纪念馆了。

芷江受降纪念馆位于侗乡芷江古城七里桥河畔,由“受降纪念坊”“原中美空军俱乐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展览馆”和“纪念碑林”等组成。

虽然,来此参观的人并不多,但1949年8月21日,日军代表今井武夫前来芷江接洽投降,芷江作为中国战区首个受降地而载入了史册。

这段光辉的记忆是值得每一个中国人刻骨铭心的。

纪念馆的入口不是一般的大门,而是“凯旋门”,两个象征胜利的巨型V 字还在炫耀着当年的扬眉吐气。

“八年烽火起卢沟,一纸降书落芷江”,芷江的这一纸降书,标志着1840年以来我国抵御外侮斗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中国人终于雪洗百年屈辱。

纪念馆的整体布局颇为简洁,南面是纪念坊的人口,北为碑林,东为陈列馆,西是中国陆军总司令部、受降地等旧址。

我先向展览馆走去,在路上,一架硕大的飞机引起了我的兴趣,借助梯子,我很快进入了一个“豆腐块”——驾驶室。

我真的很难想象身材娇小的我都很难转身,那些魁梧的美国飞机员是如何在这立锥之地英明神武地击溃敌人的一个又一个的阴谋的。

继续向前,公刘疾书的石碑静静伫立在绿阴中。

碑文曰:“岗村宁次并未死”。

矫健有力的七个大字一语有力地预示了未来:现在日本右翼势力抬头,刻意抹杀侵华历史,哪样不是岗村宁次的阴魂附体呢?走进展览厅,美国飞虎队战士们的飒爽英姿映入了我的眼帘。

他们如孩子般羞涩的微笑,丝毫看不见穿越大半个地球的疲惫和对天堂般家乡的思念。

可谁不曾在硝烟中思念故乡那翘首相盼的白发娘亲?谁不曾在煤油灯的光晕中反复抚摩照片上日益模糊的笑颜?谁不曾在炮弹声中追忆那个曾经放歌大声走过的年代?谁又不曾在粗茶淡饭的间隙回味童年冰棒汽水的味道?但他们为了拯救被蹂躏的正义的尊严,为了捍卫爱好和平的人的幸福,为了帮助在苦难中挣扎的中国兄弟,毅然踏上了征途,奉献自己的青春乃至生命……我被深深地打动了,试问谁能不为这些金发碧眼的外国人所动容?似乎叫他们外国人是对他们的不敬,他们早已经把中国等同于大洋彼岸的故乡了!他们为了这片土地甘愿奉献自己的热血和心跳……衬托他们伟大形象的是一群无耻至极、残酷至极、虚伪至极的卑鄙小人。

芷江受降纪念坊作文

芷江受降纪念坊作文

芷江受降纪念坊作文你知道芷江这个地方吗?如果不知道,那可就错过了一个充满厚重历史和伟大意义的所在,这里有个芷江受降纪念坊,那可是相当厉害的存在呢!当我第一次站在芷江受降纪念坊前,就像是被一股神秘的力量拉扯着,瞬间穿越回了那个战火纷飞但又充满希望的年代。

这个纪念坊就像一个威风凛凛的大将军,静静地站在那里,诉说着过去的故事。

你瞧那纪念坊的建筑,古色古香又透着一股庄严肃穆。

坊上的刻字仿佛是历史老人留下的深刻印记,每一笔每一划都有着沉甸甸的重量。

我站在下面,仰着头看那些字,心里想着当年那些为了胜利而奋斗的英雄们,他们要是看到如今的纪念坊,一定会感到无比欣慰吧。

走进芷江受降纪念坊所在的园区,就像是走进了一本活生生的历史书。

陈列馆里摆放着各种各样的文物和资料,从那些破旧的枪支弹药,到充满褶皱的作战地图,再到战士们用过的生活用品,每一样东西都在无声地呐喊:“看啊,我们经历了多么艰苦的战斗,但是我们胜利了!”我在那些展品前慢慢地走着,眼睛都不敢眨一下,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节。

这里的讲解员也特别有趣呢。

他们说起那段历史就像在讲述自家发生的故事一样,绘声绘色。

我记得有个讲解员说到日本侵略者投降的时候,声音都不自觉地提高了几个分贝,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神情。

他说:“当时啊,那些侵略者再也没有了往日的嚣张气焰,乖乖地来这里投降。

咱们中国人民可算是出了一口大气!”我听着他的讲解,脑海里就像放电影一样,浮现出当时受降的场景,那场面一定是既激动人心又让人感慨万千。

芷江受降纪念坊周围的环境也特别美,绿树成荫,就好像是大自然也在为这个纪念坊站岗放哨一样。

我在园区里漫步,偶尔有微风轻轻吹过,吹在脸上,感觉像是历史的微风在轻轻抚摸着我,告诉我不要忘记过去的苦难和荣耀。

这个芷江受降纪念坊啊,可不仅仅是一个旅游景点,它更像是一座灯塔,照亮着我们前行的道路。

它提醒着我们,和平来之不易,是无数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我们在享受现在美好生活的时候,可不能忘记那些为了胜利而拼搏的英雄们。

初中初二作文议论文: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观芷江受降坊有感

初中初二作文议论文: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观芷江受降坊有感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观芷江受降坊有感本文作文是关于初二作文的议论文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观芷江受降坊有感,欢迎阅读。

2014年12月13日上午10时南京城汽笛长鸣致哀,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在南京隆重举行。

为了铭记历史,我校组织初二年级学生前往芷江抗日战争胜利受降坊参观学习。

下车后,映入眼帘的是一块以白石砌成的受降纪念坊,它由四柱三门构成,造型像一个“血”字,意味着是革命烈士的鲜血换来的,也警示每一个中国人记住血的教训。

接着,我们又参观了受降典礼会场旧址,在解说员的讲解下,我们了解了历史背景,在肃穆的氛围中,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战争留下的伤痛!1937年12月13日,日本侵略军攻陷南京后,进行了长达6个星期惨绝人寰的大屠杀。

他们用枪杀、刀砍、火烧、水淹、狗咬、活埋、挖心、切腹等无数残忍手段杀害中国人民,被日本侵略者屠杀的无辜百姓和放下武器的中国军警达30多万人!为了悼念战争期间惨遭侵略者杀戮的死难同胞,牢记侵略带给人民的深重灾难,我国通过立法,将每年的12月31日设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国家公祭日的设立,表明了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扞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同时,也是搧了现任日本安倍政府企图否认侵略史实、否认南京大屠杀的丑恶行径一记响亮的耳光!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这次公祭日上说:“历史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事实也不会因巧舌抵赖而消失!南京大屠杀铁证如山,不容篡改,日本歪曲事实有伤中日人民的感情”。

维厄瑟尔曾说过“遗忘大屠杀,就是二次屠杀!”忘记历史就等于背叛,否认罪责就等于重犯!我们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举行国家公祭仪式是为了唤起每一个善良的人们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而不是延续仇恨。

中日两国人民应该世代友好下去,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共同为人类和平做出贡献。

和平是需要每个人去维护的,只有每个人都珍爱和平,倡导和平,世界才会和平。

自古以来,和平就是大家心中共同的愿望,只有和平稳定,人们才现自己的梦想。

芷江受降坊作文

芷江受降坊作文

芷江受降坊作文《芷江受降坊》“哇,爸爸,我们真的要去芷江受降坊吗?”我一脸兴奋地问道。

“当然啦,宝贝,今天就带你去看看那个有着特殊意义的地方。

”爸爸笑着回答我。

于是,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我们一家人踏上了前往芷江的旅程。

一路上,我都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不停地想象着芷江受降坊会是什么样子。

到了芷江,刚一下车,我就被眼前的景象吸引住了。

这里绿树成荫,宁静而庄严。

跟着爸爸的脚步,我们慢慢走近芷江受降坊。

“看,孩子,这就是芷江受降坊。

”爸爸指着前方说道。

我抬眼望去,那高大雄伟的牌坊矗立在那里,仿佛在诉说着曾经的历史。

我走近它,抚摸着那粗糙的石壁,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敬畏之情。

“爸爸,这里发生过什么呀?”我好奇地问。

爸爸看着我,认真地说:“这里呀,曾经是日本侵略者向我们中国投降的地方。

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无数的英雄们为了国家和人民,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去战斗。

而最终,我们胜利了,他们就在这里低下了头。

”我似懂非懂地点点头,继续看着这庄严的建筑。

这时,旁边来了一群游客,其中一个老爷爷感慨地说:“芷江受降坊啊,这可是我们国家的骄傲啊!”“是啊,我们永远不能忘记那段历史。

”另一个游客附和道。

我听着他们的话,心中也暗暗发誓,我一定要记住这里,记住这段历史。

我们在芷江受降坊周围慢慢走着,看着那些刻着字的石碑,仿佛能看到当年的场景。

我仿佛看到了英雄们在战场上奋勇杀敌的身影,看到了他们为了胜利而流下的汗水和鲜血。

“哎呀,要是没有这些英雄们,我们现在的生活哪会这么美好呀!”我不禁感叹道。

“没错,孩子,所以我们要珍惜现在的生活,努力学习,将来为国家做出贡献。

”爸爸摸着我的头说。

离开芷江受降坊的时候,我回头望了一眼,那座牌坊依然静静地矗立在那里,就像一个忠诚的卫士,守护着那段历史,也守。

芷江受降纪念馆研学作文

芷江受降纪念馆研学作文

芷江受降纪念馆研学作文篇一《芷江受降纪念馆研学之旅的惊喜发现》去芷江受降纪念馆研学之前,我满脑子都是些模糊的概念,想着不就是个纪念馆嘛,能有啥特别的。

可这一趟走下来,嘿,真是大大出乎我的意料。

一进纪念馆的大门,就感觉像掉进了历史的大漩涡里。

那建筑的风格,带着一种庄严肃穆,又有点旧时候的韵味。

我眼前花花绿绿的到处都是展览品,有当时的文件、图片,还有各种各样的老物件。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呀,是一件破破烂烂的军装。

我站在那儿看了半天,那军装的布料已经磨得薄透着,像是随时能扯破似的。

领口上还留着些浅浅的汗渍的痕迹,让我好像能看到当年那个穿着它在战场上奔波的战士。

衣服上还有几处补丁,补丁的线歪歪扭扭的,一看就不是什么精致的缝补,估摸着是在战场上匆匆弄的。

这时候旁边的讲解员说了句特别有趣的话:“别看这补丁丑,可这每一针都缝着战士们的意志呢。

”我想象着那个画面,一个累到不行的战士,在战斗的间隙,借着微弱的光线缝补自己的军装,多顽强啊。

再看那些受降的历史场景重现,逼真得吓人。

假人做得跟真人似的,胜利者脸上有骄傲,但更多的是疲惫后的解脱,失败者呢,则是垂头丧气。

我当时就在想,这就是历史的真实写照啊。

战争结束了,就是这样鲜明的对比,一边是欢呼雀跃,一边是黯然神伤。

从纪念馆出来,我满满当当都是新收获。

这里面的每一件东西都像是一个小小的历史发言人,七嘴八舌地跟我说着当年的故事,让我对芷江受降这段历史的认识不再是干巴巴的文字,而是能真切感受到的画面和情感。

篇二《芷江受降纪念馆中的“时光穿梭”》说到去芷江受降纪念馆研学啊,那可真是一场奇妙的“时光穿梭”之旅呢。

当我刚刚踏入纪念馆的地界,就像被一只无形的大手一下子拽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又即将迎来胜利的年代。

一路上我就像个好奇的小侦探,东瞅瞅西看看。

我发现有一个展柜里摆着一封褶皱得不成样子的家书。

信纸已经黄得不行了,上面的字歪歪斜斜的,还有好几处墨水晕染开的痕迹,像是写信的时候手一直在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调查报告第三小组关于芷江受降纪念坊的调查报告成员学号:肖乾洪(组长)1009402035李印彬1009402013、舒有福1009402036陈教1009402043、张洋俐君1009402058姚茂建1009402062、潘李锋1009402046陈雅娜1009402042、贺腊容1009402021杨超超1009402050、龙江说1009402040毛海媚1009402051、卢巧容1009402002施梦1009402047班级: 10级数应二班系别:数学与应用数学指导教师:金卫婷老师起止日期: 4-19——5-182011年 5月 18日目录任务安排 (3)1芷江受降纪念坊的历史 (4)1.1芷江受降纪念坊的过去 (5)1.1.1芷江受降纪念坊的来由 (5)1.1.2芷江受降纪念坊的意义 (5)1.2芷江受降纪念坊的现在 (6)1.2.1芷江受降纪念坊对芷江的影响 (6)1.2.2现在的人们对芷江受降纪念坊的态度 (7)1.2.3回顾日本在芷江投降过程 (8)1.3芷江受降纪念坊的未来 (9)1.3.1芷江受降纪念坊该何去何从 (9)1.3.2芷江受降纪念坊该如何改变人们的看法 (10)2 芷江受降纪念坊的图片及资料 (10)2.1芷江受降纪念坊的组成 (10)纪念坊 (10)受降纪念坊进出口 (11)受降纪念馆正门 (11)受降堂 (11)2.2芷江受降纪念坊的景观及文物 (12)墓碑: (12)战期遗物: (12)景物以及各种碑: (13)纪念馆画册: (14)纪念馆正门前一块石碑: (14)街边一告示牌: (14)报告总结 (15)注释 (16)受降纪念坊的正面:受降纪念坊的背面:八年烽火起卢沟,一纸降书出芷江1.1.1芷江受降纪念坊的来由芷江,日本投降的第一站:芷江古属“五溪蛮地”,处湘西,“据楚上游,滇南贵州之往来其途,若门户之必由”。

抗战爆发后,芷江因特殊的地理位置,成了西南大后方的前军事基地,是中国军民抗战后方的前方、前方的后方。

由于1945年先在芷江举行了中日洽降,然后日本才在南京正式签字投降,所以1945~1946年,英美诸国出版的地图中,凡有中国略图的,湖南有芷江而无长沙。

中国的8年抗日战争始于宛平卢沟桥,终于芷扛七里桥。

把受降工作放在芷江的原因主要有4个一是原来确定的江西玉山机场遭到破坏,尚未修复,而芷江机场交通便利,二是芷江机场空军实力雄厚,有数百架可以随时起降的战机,对日军可以起到威慑作用,三是当时日本还有一定实力,部分日军军官和土兵还有拒降心理,在芷江安全警卫有保障,四是日军在芷江惨败,在此投降能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大势已去”。

1945年8月10日凌晨,日本裕仁天皇召开御前会议。

6时45分,日本外务省托瑞士、瑞典两中立国向中、美、英、苏4国发出《日本乞降照会》。

1945年8月15日,日本政府接受《波茨坦公告》,宣布无条件投降。

为了纪念,才建立了芷江受降纪念坊。

芷江受降纪念坊座落在湖南省芷江县飞机坪边的七里桥磨溪口旁。

受降纪念坊旧坊建于日本投降后两年的一九四七年二月,“文化大革命”中被全部毁坏, 一九八五年人民政府在原址上按原坊原样重新修建。

全坊为水泥建筑,四柱三拱门,高八点五米,宽十点六四米,结构雄伟,气势巍峨。

1.1.2芷江受降纪念坊的意义芷江受降坊“八年烽火起卢沟,一纸降书出芷江”。

从怀化西行十五公里是芷江七里桥,在那有华夏唯一纪念抗战胜利受降标志性建筑------受降纪念坊。

纪念坊有许多民国政要的题词,正中央中正的“震古烁今”很是醒目。

纪念坊里面是受降旧址,是保存较完好的三十年代兵营式木结构建筑。

在五十九年前的八月二十一日,侵华日军代表在此向中国政府交出兵力分布图。

在这里写下了中国近代史上抵御外敌入侵取得完全胜利的辉煌一页。

受降纪念馆的右边有一块很高很大的纪念碑,碑文主要是庆典抗战胜利的丰功伟绩,全文写得很是感彻心腑,让人看了不由得热血沸腾。

芷江受降纪念坊位于芷江县城3.5公里的七里桥村,原是国民党空军司令部群力礼堂,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8月21日至23日国民党政府在此举行受降仪式。

纪念坊正南北向,四柱三拱门,青砖砌就,水泥粉刷,嵌沅州石。

坊面刻有国民党军政要人蒋中正、李宗仁、于右任、孙科、何应钦、白崇禧等人的题词、对联。

纪念坊背中有“芷江受降纪念坊记”206字铭文。

芷江纪念坊附近建有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展览馆,展览内部分“八年抗战”、“中国受降”、“历史不能忘记”三部分,用大量文字、照片和实物反映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的斗争历程。

离此不远处的芷江机场,占地4800余亩,曾是二战暑期盟军远东第二大军用机场,飞虎将军陈纳德的中美混合大队和美国第十四航空队曾以此为基地。

机场附近的中美空军联队俱东部和机场指挥塔现仍保存完好。

离坊不远处为当年的洽降会场,虽是简单的平房,但它是使敌人俯首乞降的光荣圣地,现在也按当年日本乞降特使今井武夫乞降时的桌椅位置原样摆设,标明我方受降代表座位与乞降代表今井等的座受降纪念坊上,原书有多幅气壮山河的题额和对联,现在也按原样书好。

受降坊在芷江城外七里的七里桥,桥是石拱桥,跨度不到100米,桥边一座石碑,上刻“日军投降之地”。

七里桥对面,隔着湘黔公路(今320国道),是世界上惟一一座二战胜利纪念标志建筑——被称为“中国凯旋门”的“芷江受降纪念坊”,纪念坊以白石砌成,四柱三门,造型像一个“血”字,坊上有这样的碑文:“和平未到绝望,绝不放弃和平;牺牲未到最后关头。

”1945年8月21日,正是在这里,侵华日军副总参谋长今井武夫在此地与中国陆军领导人洽降,并在投降备忘录上签字。

如今,受降坊的正式名称为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纪念馆历史意义:日本向外国投降固然是头一遭,对中国来说,在近代史中也没有受降的先例可循。

由此可知此坊的存在的价值1.2芷江受降纪念坊的现在1.2.1芷江受降纪念坊对芷江的影响芷江是怀化市境内的一座小镇,没有“太极古城”镇远那么悠久,但存在的历史意义却是镇远无法比拟的。

芷江侗族自治县,位于湖南省西部,地处武陵山系南麓云贵高原东部余脉延伸地带,东经109°17′-109°54′,北纬27°04′-27°38′,东邻中方县、鹤城区,南接洪江市、会同县及贵州省天柱县,西连新晃侗族自治县及贵州省万山特区,北界麻阳苗族自治县及贵州省铜仁市。

县城芷江镇距怀化市仅37公里。

素有“滇黔门户、黔楚咽喉”之称。

显著的地理位置使得芷江机场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

1945年4月,日军集中8万多精锐兵力,发动了以夺取芷江机场为主要目标的“芷江攻略战”,展开了著名的“湘西会战”。

“湘西会战”胜利两个月后,中日双方举行了举世瞩目的“洽降会谈”,宣告了侵华日军的最后失败。

为纪念抗战胜利,建立了芷江受降纪念碑,因此,芷江由一个普普通通的小镇变成了家喻户晓的和平之城。

由于受降纪念坊的存在,芷江旅游业也颇具规模。

下图为受降纪念坊门前。

“八年烽火起卢沟,一纸降书出芷江”。

对于芷江来说,真正让外人所熟知的还是与县城郊的抗日受降纪念坊有关。

据说,这个建筑纪念物是世界上惟一一座二战胜利纪念标志建筑,被称为“中国凯旋门”。

我想,正因有受降纪念坊,两年一度的中国芷江·国际和平文化节才会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面向新世纪,为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作出贡献。

对于这个课题,我们小组进行了一个小的调查,由于各种限制,本次调查只抽取了20个人,因此调查结果可能有很大的片面性,现将结果公布如右: 1.2.2现在的人们对芷江受降纪念坊的态度如今人们来受降纪念坊,都是抱着旅游的心情,而不是缅怀历史的心情来的。

左图是八元一碗的芒果奶昔,右图是纪念坊内休闲避暑一角的某餐桌。

在本应该庄严神圣的纪念坊,摆起了休闲避暑小屋,门前卖小吃特产的商家生意不绝,就连纪念坊内部都有卖艺术类纪念品。

0123深究了解旅游路过目的统计表50岁以上30~50岁20~30岁20岁以下看来纪念坊给现代人带来的只是一个旅游景点,只是一个让芷江这个落后小镇发展的潜力股,而不是一个活生生了解过去、缅怀历史的圣地。

大部分人来这里,都是节假日出来旅游,随机选择,或者为完成调查报告,历史任务而到这来观光的,真正想主动了解历史的人很少。

受降纪念馆内,导游费心尽力的讲解,但追随他了解历史的人屈指可数,而多得是人站在贩卖纪念小物品的小屋内精心挑选,或肆意攀爬那些严禁攀爬的历史遗物。

上图值得我们思考,人们对历史的态度正在悄悄改变。

1.2.3回顾日本在芷江投降过程在湘西,能与张家界齐名的当推芷江县城。

这是因为她与二次世界大战联系紧密而著名。

1945年8月21日至23日,这里是中国首次接受日本侵略者投降的地方。

闻名于世的“受降纪念坊”,就矗立在芷江城东⒊5公里处的七里桥村磨溪口。

她是用中华民族优秀儿女的鲜血,写下的抗日战争伟大胜利的光辉历史和见证。

“纪念坊”前临舞水,后倚青山,为四柱三拱门式的传统建筑。

顶高8.5米,宽10.64米,四柱为l.16米厚的方柱型,青砖彻就,水泥为底,上嵌紫色条石,在阳光普照下,玉珠晶莹,闪闪发光。

“受降纪念坊”又称凯旋门。

牌坊上端中间是胜利一词的英文缩写V,整个造型如一个醒目的“血”字,意为中华儿女的血肉之躯融合而成。

伫立在“血”字形的牌坊前,我百感交集。

仰望牌坊,“受降纪念坊”五个大字,赫然撞人眉睫:上方的题额“震古烁今”慷慨激昂。

中间两旁的题联“克敌受降威加万里;名城揽胜地重千秋。

”为蒋中正所题。

侧门拱额的题联“布昭神武”、“武德长昭”分别出自于佑任、孙科之手。

两边侧柱为何应钦、李宗仁的题联,“名城首受降,实可知扶桑试剑,富士扬鞭还输一着;胜地倍生色,应推倒铜柱记功燕然烈石独有千秋”和“得道胜强权,百万敌军齐解甲;受降行大典,千秋记史记名城。

”还有王云武题“气贯长虹”,居正题“名垂千史”。

这些名联,无不使人深深感到历史的沉重和胜利的喜悦。

从纪念坊的台阶拾级而下,向左拐行50余米,便是一排黑色的西式双层木结构平房,这是当年中美空军俱乐部的旧址,也是当年的受降会场。

虽几经沧桑,但古朴、威严。

中厅是当年洽降会议签字的处所。

厅内一切陈设照旧,正面墙壁上悬挂着孙中山先生的画像,下方是一张方桌,乃受降正席,并标出各代表所坐的位置。

会场内陈列的桌椅都是受降洽谈过程中使用的原物,其中有一部分还镌刻有“参加受降典礼纪念”字样。

虽时隔60年,油漆已剥落,但当年这里是将星云集,世人注目的地方。

西厅陈列“芷江受降”会谈的史料,包括各4:很重要的一方面,政府一定要显示出其高度热情,做好带头作用。

加大投入,不管是人力还是物力历史需要铭记,却不是活在历史的阴影之中。

用历史去激励新一代更加奋发1.3.2芷江受降纪念坊该如何改变人们的看法对比过去的纪念坊,现在的纪念坊更像是一个旅游胜地,而不是一个瞻望历史的圣地,怎样从一个胜地到圣地,是芷江受降纪念坊应该思考的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