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蔬农产品的食品安全问题

合集下载

果蔬农产品的食品安全问题再谈

果蔬农产品的食品安全问题再谈

果蔬农产品的食品安全问题再谈作者:孙晓青来源:《农民致富之友》2019年第27期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一直是关系民生的头等大事。

根据相关定义,食品安全问题即指食物中含有有毒有害的物质,对人身体的健康会造成潜在的危害。

而果蔬作为人民日常生活食物的直接来源,所以果蔬产品的安全一定意义上就代表了食品安全。

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频发,文本主要立足于相关数据对该问题进行深入地探讨。

1、果蔬农产品主要存在的安全问题(1)果蔬农产品中农药残留问题果蔬在生长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植株矮小、病虫侵害等现象,所以菜农需要使用一定量的農药保障果蔬的正常生长。

虽然我国法律严格规定了农药使用的安全规范,但是在现实中很多不法菜农为了追求自身利益,在生产过程中存在滥用农药的现象。

过量的农药不仅会对产地的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而且还会附着在果蔬产品表面或者渗入内部,最终可能会对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问题造成威胁。

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应急中心对我国其中16个省份的数据统计显示,仅2018年第一个季度食物中毒1035例,其中死亡19例。

(2)果蔬农产品在采摘、运输、销售过程中的所产生的安全问题果蔬从产地到消费者手中,之间的一系列流程都可能会引发果蔬安全问题。

比如果蔬农产品在采摘过程中,有一些法律意识比较薄弱的农户可能会进行违规采摘,比如对果蔬农产品使用化学药物进行催熟或者其他处理。

在果蔬的运输过程中,农户为了保证果蔬的“卖像”,让果蔬产品看起来更加新鲜,可能会违规添加一些防腐剂等。

然而这些添加剂非但不能够使果蔬产品保持新鲜,过量使用还可能会造成安全事故。

此外在实际的销售过程中,农贸市场如果没有对变质的产品进行下架处理也会造成食品安全问题。

2、如何有效保障果蔬农产品的食品安全(1)加强对果蔬农产品农药残留的检测我国是一个农药使用大国,根据最新的数据显示,仅2018年我国农药的使用量达30万吨左右。

在果蔬种植过程使用大量有毒有害性的农药,此举不仅仅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的污染,而且残留在果蔬农产品上的农药也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极大的危害。

食品安全作业

食品安全作业

《果蔬生产与加工中的食品安全》论文果蔬农产品的食品安全问题学院:园林科技分院专业:农畜特加工姓名:马建军学号:201100267班级:11农畜特班任课教师:董自红用果蔬生产与加工中的食品安全问题摘要:1.果蔬制品从原料的种植、生长和收获、加工、贮存、运输、销售到食亡。

2.银杏中的有毒物质:主要是白果二酚、白果酚等。

中毒后轻者神经呆滞、反应迟钝、食欲不振、口干头晕等,重者表现胃肠道症状、抽搐、呼吸困难、神志不清、瞳孔散大、对光反应迟钝等。

3.柿子中的柿胶酚、红鞣质等:食用过多柿子会引起剧烈腹痛、呕吐甚至呕血、且久病会引发胃结石(柿胶酚和红鞣质在胃酸的作用下可以产生凝固)。

前整个的环节,都有可能被某些有毒有害物质进入果蔬或其制品而使果蔬制品的营养价值和卫生质量降低或对人体产生不同程度的危害。

本文主要从下面几个方面分析了果蔬生产与加工过程中引起的安全问题。

一、果品蔬菜中的天然有毒有害物质(一)蔬菜中有毒有害物质1.亚硝酸盐:某些蔬菜中含有一定量的硝酸盐,在某些情况下,硝酸盐会还原为亚硝酸盐,当其富集到一定程度时,食用后能引起中毒。

中毒表现为一种高铁血红蛋白血症,临床症状为缺氧现象,轻者口唇、指甲轻度发钳,重者眼结膜、舌尖、手足及全身皮肤出现青紫色。

2.生物碱:黄花菜中含有一种叫秋水仙碱的剧毒物质,摄入0.1mg以上即能引起中毒,中毒后嗓子发干、心慌胸闷、呕吐、腹痛腹泻甚至出现血尿、血便和昏迷等。

发芽马铃薯中的主要致毒成分是龙葵素,能够刺激人体粘膜、麻痹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溶剂红细胞等。

3.十字花科蔬菜:很多十字花科蔬菜中含有芥子油甙,摄入一定量该物质会引起甲状腺肿大,导致机体代谢作用紊乱,抑制其生长发育,甚至死亡。

4.豆类作物中的茄苷:豆类炒煮不彻底时,食用后会引起引起中毒。

5.亚麻苦甙:木薯、亚麻籽及其幼苗中的主要毒性物质,可释放游离的氰化物。

中毒后会损害呼吸神经系统和血管运动中枢,使之先兴奋后抑制与麻痹,最后导致死亡。

农业行业中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及整改方案

农业行业中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及整改方案

农业行业中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及整改方案一、农业行业中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近年来,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农业行业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

尽管在过去几十年里,农业生产领域已取得了巨大进步,但仍然存在许多食品安全问题。

本文将探讨农业行业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方案。

1. 农药残留问题:农药是保护作物免受虫害和疾病侵袭的重要手段,但其残留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部分农民为了增加产量常常滥用农药,并未按照正确方式使用或在规定时间内施药。

因此,我们需要更加严格监管和管理使用农药的过程,并推广有机农业技术,以减少对化学合成农药的依赖性。

2. 兽药滥用问题:养殖业是保障供应人类需求的重要产业,然而,在动物饲养过程中滥用兽药已引起广泛关注。

某些禁用或限制使用的兽药有时被滥用,导致兽药残留超标。

应加强对养殖业的监管,并鼓励农民转向科学合理的兽医服务,避免滥用兽药。

3. 农产品质量检测不足:农产品的质量检测是确保食品安全的关键环节。

然而,在现实中,部分地区和企业的检测能力仍然薄弱,无法及时、准确地检测出潜在的问题。

我们需要提高农产品质量检测的技术水平和设备设施,并采用更为有效的快速检测方法,如基因检测技术等。

4. 信息不透明:食品安全问题往往与信息不透明有关。

消费者对于农产品种植、饲养和生产过程缺乏了解,在购买食品时很难判断其真实质量和来源。

因此,需建立完善的食品追溯系统,并通过加强消费者教育,提高公众对于食品安全知识的认知度。

5. 水资源污染问题:农业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水资源,并且经常使用化肥、农药等物质进行灌溉,导致水资源受到污染。

这种水资源的污染不仅影响当地居民的饮用水安全,也直接导致农产品中存在潜在的化学物质残留问题。

因此,需加强水源保护工作,推广循环利用水资源和高效灌溉技术。

6. 乱用添加剂:一些生产商为了提高产品附加值常常滥用食品添加剂,并违法使用非法添加剂。

这会对消费者健康构成威胁,应严格监控食品生产过程中的添加剂使用,并加大对于非法添加剂的查处力度。

简析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简析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简析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是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国家食品安全的重要工作之一。

目前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国家的食品安全。

有必要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能够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和健康。

一、问题分析1.监管责任不到位当前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存在着监管责任不到位的问题。

一些地方基层政府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不够重视,监管责任落实不力,导致监管工作的失职失责现象屡见不鲜。

2.监管标准不统一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中存在着监管标准不统一的问题。

不同地区的监管标准存在较大差异,导致同一产品在不同地区可能会被判定为合格和不合格,严重影响了监管的公正性和公信度。

3.监管手段不足监管手段不足是当前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中的另一个突出问题。

由于监管手段不足,一些违法行为往往难以及时发现和处理,给了一些不法商家犯罪分子可乘之机,严重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

4.监管人员素质不高目前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中存在着一些监管人员素质不高的问题。

一些基层监管人员缺乏监管知识和监管经验,导致监管工作的效果大打折扣。

二、对策建议1.加强监管责任落实为解决监管责任不到位的问题,需要加强对基层政府的监管和约束力度,明确相关的责任分工和监管标准,建立健全的责任追究制度,确保监管责任能够到位。

2.统一监管标准为解决监管标准不统一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各地监管机构之间的协调配合,统一监管标准,建立统一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标准体系,以确保监管工作的公正性和公信度。

3.增加监管手段为解决监管手段不足的问题,需要加大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手段的投入力度,采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如食品快速检测设备、追溯系统等,提高监管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确保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

4.加强监管人员培训为解决监管人员素质不高的问题,需要加强对监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监管人员的专业素养和监管能力,确保他们能够胜任监管工作。

农林经济管理中的食品安全问题

农林经济管理中的食品安全问题

农林经济管理中的食品安全问题近年来,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农林经济管理中的食品安全问题逐渐成为社会热点。

食品安全不仅关乎人们的生命健康,也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因此,如何在农林经济管理中保障食品安全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首先,农林经济管理中的食品安全问题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

农业生产是食品安全的基础,而农林经济管理中的食品安全问题主要体现在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方面。

农产品的质量问题包括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等,而安全性问题则包括转基因食品、农药滥用等。

因此,农林经济管理中需要加强对农产品生产环节的监管和管理,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其次,农林经济管理中的食品安全问题也与食品加工和流通环节密切相关。

食品加工和流通环节是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的重要环节,也是食品安全问题易发生的环节。

在食品加工过程中,添加剂的使用、加工工艺的控制等都会影响食品的质量和安全。

而在食品流通环节中,冷链物流的保障、储存条件的控制等也是农林经济管理中需要重视的问题。

因此,农林经济管理中需要加强对食品加工和流通环节的监管和管理,确保食品的质量和安全。

此外,农林经济管理中的食品安全问题还与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和知识密切相关。

消费者是食品安全的最终受益者,也是食品安全的重要参与者。

然而,由于食品安全知识的匮乏和食品安全意识的淡薄,导致了一些消费者在购买和食用食品时容易受到欺诈和误导。

因此,农林经济管理中需要加强对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教育和宣传,提高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和知识水平。

为了解决农林经济管理中的食品安全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加强对农产品生产、加工和流通环节的监管和管理。

其次,加强食品安全科技研发,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同时,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指导,提高农民的科学种植和养殖技术水平。

此外,加强食品安全教育和宣传,提高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和知识水平。

最后,加强食品安全监测和预警,及时发现和解决食品安全问题。

我国农产品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农产品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农产品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农产品质量与食品安全问题我国农产品存在许多主要问题,其中之一是农产品质量与食品安全方面的挑战。

由于人口增长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对农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加,而面对这样的需求压力,我国农业生产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

首先,农产品质量问题在我国依然比较突出。

一些地区存在亩产低、品种单一、使用大量化肥农药的问题,导致部分农产品在营养含量上有所不足,同时也存在着重金属超标等环境污染问题。

例如,在水稻产区,土壤镉超标严重影响了水稻质量和食品安全。

此外,在某些地区农民对于管理技术缺乏了解和应用,在播种、施肥、病虫害防控等方面存在不合理操作,造成了生产效益低下和质量问题。

二、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另一个主要问题是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挑战。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城市扩张带来的土地消耗,农田面积不断缩小,其中包括一些高质量农用地的转让。

这导致耕地减少,进而给粮食生产带来了巨大压力。

同时,农业面临遭受重金属、农药和化肥等多种污染的风险,对环境和农产品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

保护耕地和促进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是我国必须面对的问题。

应加大土壤环境的监测力度,加强土壤修复技术研究;发展有机农业、绿色农业等环保型经济模式,并广泛推广运用可持续发展的种植方式和科学施肥技术。

三、产品加工与销售问题在我国的现代化发展过程中,传统的“卖菜”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市场需求和消费者个性化需求。

由于我国乡村经济结构转型不够迅速,在落后地区仍存在着简单粗放型的种植模式。

缺乏产品差异化、标准化加工以及正确有效的包装销售方法等导致我们无法根据市场需求生产高附加值农产品。

为此,政府应制定相应政策引导农产品向加工环节延伸,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和合作社发展,培养专业的农产品加工人才队伍。

通过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品牌价值,进一步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四、农产品质量标准与监管问题在我国,尽管有相关监管部门负责食品安全,但由于体制机制和法律法规不完善以及监管力度不够等原因,对于农产品质量问题的监管仍然存在许多漏洞。

农产品质量与食品安全管理

农产品质量与食品安全管理

农产品质量与食品安全管理随着人们对食品质量和安全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与食品安全管理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农产品质量的意义、食品安全管理的现状和挑战,以及解决问题的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农产品质量的意义农产品质量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高质量的农产品不仅能够提供营养丰富的食物,还能减少潜在的健康风险。

农产品质量好,不仅对食品加工企业具有保障作用,还能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提升农民收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二、食品安全管理的现状和挑战食品安全管理是确保食品安全的关键环节。

然而,在当前的食品安全形势下,仍面临一些挑战。

1.生产环节:由于农业生产环节监管不到位,存在着使用农药过量、激素滥用等问题,使农产品质量受到威胁。

2.运输环节:农产品从生产地到销售地的运输过程中,可能会面临不恰当的包装、运输条件不合理等问题,导致农产品质量下降。

3.销售环节:存在着假冒伪劣产品、偷工减料、掺假掺水等违法行为,严重危害食品安全和消费者权益。

三、解决食品安全管理问题的措施1.加强监管力度: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农产品生产、加工、运输和销售全过程进行监管,制定更加严格的相关法律法规,并严格执法。

2.提高质量标准: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制定统一的质量标准和检测方法,提高农产品质量的整体水平。

3.推动科技创新:加大投入,推动科技创新在农产品生产和加工过程中的应用,提高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的保障能力。

4.加强宣传教育:加强对农民、食品从业者和消费者的食品安全知识普及和教育,增强他们的食品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结论农产品质量与食品安全管理是一个综合性课题,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

只有加强监管力度、提高质量标准、推动科技创新并加强宣传教育,才能有效解决食品安全管理问题,保障人民健康饮食,推动农产品质量的提升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果蔬农药残留安全问题与监管举措

果蔬农药残留安全问题与监管举措

果蔬农药残留安全问题与监管举措随着种植业与农业生产的发展,果蔬类农产品在我们的日常饮食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近年来,关于果蔬农药残留安全问题频频受到关注。

农药残留问题不仅影响着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也直接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

如何有效监管果蔬农药残留安全问题,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重要话题。

本文将就此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监管举措。

一、果蔬农药残留安全问题果蔬农药残留问题是指在农产品种植、生长、加工和运输等环节中,由于农药的滥用或不当使用而导致的农产品中含有超标农药残留的现象。

农药残留超标会直接危害人体健康,尤其是儿童、孕妇和老年人等体弱者,更容易受到危害。

农药残留超标还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影响生态平衡。

目前,果蔬农药残留问题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1. 农民对农药使用的认识不足。

在一些地区,农民对农药的使用知识缺乏,通常容易滥用农药,甚至使用过量或过频,造成果蔬农药残留超标。

2. 农药市场监管不严。

一些农药生产企业为了获取高额利润,常采用“黑心农药”等不合格产品,农民购买后使用,导致果蔬农药残留超标。

3. 从业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视不够。

一些果蔬产地的从业者为了减少成本和提高产量,往往采用过量农药或者不当使用农药的方式,导致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

以上原因导致了果蔬农药残留安全问题的严重性,需要采取一系列监管举措来解决。

为了解决果蔬农药残留安全问题,相关政府部门和监管机构应采取以下监管举措:1. 健全监管体系。

建立健全果蔬农药残留安全监管体系,明确监管职责和权限。

严格规定农药使用标准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加强对果蔬农药残留的监测力度。

加强对农药生产企业和销售渠道的监管,杜绝不合格农药的流通。

2. 提高从业者意识。

通过开展果蔬农药残留安全宣传教育活动,提高果蔬产地从业者和农民对农药使用的认识和安全意识。

加强农业生产技术培训,推广安全使用农药的技术和方法,提高农民的农业生产技术水平。

3. 强化监督检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产品加工Tel:0351-8235951E-mail:ncpjg@163.com2005・4果蔬是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的重要来源,是人们维持身体健康,增进营养必不可少的主要食品。

我国是果蔬生产大国,水果、蔬菜总产量均居世界第1位,果蔬产品是最具潜力打入国际市场的农产品。

然而近年来,由于化肥农药污染、大气污染、水质污染、土壤污染、人为操作污染等原因造成生态环境的恶化,食用受到农药严重污染的水果、蔬菜而造成的急性中毒事件屡有发生,所以果蔬农产品的食品安全问题愈来愈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

1.果蔬农产品的生产现状我国是农业大国,劳动力成本较低,气候条件优越,物种资源丰富,果蔬生产具有独特的传统产品的优势。

目前我国果蔬产业发展迅猛,在农产品出口中占相当大的比例。

据有关部门统计,2002年我国蔬菜种植面积1735万hm2,年产量52900万t;水果种植面积910万hm2,产量6952万t;果蔬出口额达36.15亿美元,占农产品出口总额的19.9%。

有关专家预测,2005年我国果蔬产量将达到83000万t。

2.果蔬农产品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1)果蔬农药残留严重当前,我国果蔬生产仍以家庭为单元,生产管理的决策主体是农民。

由于受生产者自身知识的限制,农民普遍缺乏科学决策能力,缺乏安全意识和法制观念,违反农药管理、食品安全管理等法规,不科学使用农药、化肥、催熟剂等,导致了果蔬农产品的严重污染;另外,不坚持安全间隔期,喷药后即上市,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如2002年陕西省与外商初定的300t“粉红女士”苹果,因农药残留超标,仅有20t符合供货标准,经济损失惨重。

2002年国家质检部门的一项抽查结果显示:12种韭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的有9种,16种甘蓝产品农药残留超标的有10种,其中抽查的甘蓝样品乙酰甲胺磷含量最高为15.8mg/kg,超过国家标准限量值的79倍;在抽查的23个大中城市的181种蔬菜中,有86种蔬菜农药残留超过国家标准限量值,超标率达47.5%。

根据农业部调查,全国约有1/3的农民不同程度地在其种植的果蔬上使用有机磷高毒农药,每年有20多万t、1000多种农药甚至剧毒药物施用于农作物,这些化学污染物会严重损害人们身体健康,破坏环境。

(2)环境污染带来的问题严重近年来,工业废弃物(废水、废气、废渣)排放量的急剧增加,农用化学物(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的大量使用,致使大气、水质、土壤质量下降,农业生态环境恶化,直接导致果蔬农产品的严重污染。

农业部组织的一项农产品质量调查显示,全国24个省市选定的重点污染区,蛋类和蔬菜产品受污染的程度!郜海燕于震宇陈杭君陈文煊朱梦矣专访论坛ZhuanfangLuntan欢迎登录中国食品贸易网http://www.chinafood.net.cn中国食品贸易网版权所有果蔬农产品的食品安全问题17农产品加工2005・4栏目主持人:最重,其污染物残留超标比例分别高达33.1%和22.15%。

(3)果蔬采后处理环节薄弱长期以来,我国只重视采前栽培,忽视了采后处理,没有很好地实现果蔬采后商品化处理和冷链流通,贮藏和运输设施不完善,不仅导致了果蔬在采后流通过程中的严重损失,还影响了果蔬的安全性,使果蔬在运输、贮存和销售环节存在被污染的问题。

如储运时粗劣的生产处理,贮藏时不适当的病害控制,缺少等级标准等问题均影响果蔬的安全性。

在果蔬保鲜技术上,化学杀菌剂是控制果蔬采后病害的主要处理方法,然而化学杀菌剂易导致果蔬药物残留,引起环境污染;辐射杀菌保鲜技术存在产品辐照的质量无标准可依、辐照剂量无监测,以及辐照能否致毒、致癌、致畸和致突变等一系列问题,对果蔬的安全性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4)果蔬农产品加工过程中安全隐患多一些果蔬加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操作不规范,清洗、杀菌不彻底或包装材料杀菌不彻底造成产品由酵母菌、乳酸菌、霉菌及其他耐热菌等引起的微生物污染,导致产品的微生物超标。

果蔬加工生产中也存在添加剂使用过量问题,另外果蔬清洗用的清洗剂、包装材料灭菌用消毒剂的残留,也造成化学危害。

在果蔬加工过程中掺杂使假现象也很多。

据卫生监督部门的有关人士讲,市场上卖的鲜橘水、柠檬汁等,表面上看非常接近水果的颜色,实际上根本没有水果原汁,全是用人工色素和香味剂勾兑的;街上小摊贩卖的糖山楂,色彩十分鲜艳,色素超过标准规定的12倍之多。

(5)新技术的应用也带来了负面效应随着我国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一些先进的技术应用到果蔬生产上,如大棚果蔬、无土栽培、转基因等新技术,利用这些新技术培育出了丰富的果蔬新品种,提高了果蔬农产品产量,然而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效应。

大棚蔬菜和反季节果蔬因生长期短,其营养和口感程度下降,使果蔬质量下降,而且由于易发病虫害,要大量喷洒农药,在消灭病虫害的同时,也造成了水果、蔬菜的农药残留量超标。

因此,在应用高新技术时必须经过试验、示范推广,科学运用,严把质量安全关。

(6)质量检测和市场监管制度不完善我国果蔬规模化和现代化生产仍未形成气候,给安全卫生和质量标准管理带来了很多困难。

目前我国果蔬检测机构建设滞后,大部分省市尚未对果蔬的农药残留指标进行常规检测,果蔬市场检测机构建设也相当薄弱,各省市农贸市场和经营果蔬产品的超市配置相应检测仪器和落实检测人员的很少。

另外检测力度也不够,目前我国果蔬农产品流通经营分散,市场监督管理不严和商检制度不完善,致使我国果蔬卫生和质量标准问题较为突出,成为扩大出口的主要障碍。

我国加入WTO后,国外绿色壁垒的设置加强限制了我国果蔬农产品出口。

过去日本进口我国蔬菜,仅仅检测6项指标,从2003年1月开始,检测的指标增加到40多项,且批批检查。

面临入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我国应加强果蔬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建设,完善市场监管制度,加快我国果蔬农产品与国际市场接轨。

3.果蔬农产品发展的对策与生产建议(1)加强宣传教育要控制果蔬农产品的污染危害,首先要利用各种媒体,加强全民宣传教育,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①农药残留危害性知识宣传。

大力宣传农药残留的严重危害性知识,通过教育,加强农民的食品安全意识,如有机磷农药作为神经毒物,会引起神经系统功能紊乱、震颤、精神错乱、语言失常等症状;六六六、滴滴涕等有机氯农药随食物进入人体后,主要蓄积于脂肪组织,其次为肝、肾、脾、脑中,母体中的有机氯不仅可以从乳汁中排出,还可以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引起下一代发生病变等。

②加强科学种植知识的教育。

由于农民缺乏科学知识,片面追求经济效益,泛用、滥用化肥农药,甚至将刚喷洒过农药的蔬菜未到安全间隔期即上市销售。

因此,要对农民加强科学种植知识的教育,掌握农药的毒性和安全使用知识,严格遵守农药的使用规定。

③提高消费者的鉴别能力和卫生习惯。

例如消费者在购买蔬菜时可专访论坛ZhuanfangLuntan刘润平欢迎登录中国食品科技网http://www.tech-food.com特科富电子商有限公司版权所有18农产品加工Tel:0351-8235951E-mail:ncpjg@163.com2005・4先放到鼻子前闻一闻,看是否有刺鼻的农药味;对大棚菜、反季节蔬菜及形状出现异常的早上市瓜果应尽量少食;消费者、餐饮业和集体食堂买回的果蔬使用前在清水中浸泡20min左右可降低农药的残留量。

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广大消费者的质量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和良好的卫生习惯。

④诚信、道德教育。

坚持正面宣传引导为主,教育农户、经营者发扬社会公德,遵守职业道德,依法生产销售放心果蔬。

同时,对个别违法坑害群众的典型事例予以曝光。

(2)加强重点技术措施的实施①加强科学种植技术的研究。

正确引导农民科学限量使用化肥、农药。

对于果蔬农产品上的病虫害要认真调查研究原因,然后对症下药,避免盲目用药和不合理用药带来的污染。

②大力发展推广无公害耕作技术和无公害农药。

大力推广轮作倒茬、减耕法、免耕法、全程覆盖法、秸秆还田、退耕还草还林、保持水土和实行节水灌溉等技术;大力发展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来替代剧毒和残留性高的农药,改变农药的分子结构,发展低毒性易分解的有机磷、氨基甲脂类农药、生物农药及不孕剂、诱引剂、昆虫激素和利用害虫的天敌以虫制虫。

③加强有机肥和新型肥料的研制。

推广施用经过无害化熟化处理后的有机肥料,施用新型化肥、生物肥、物理肥、光肥、天然肥、海洋肥,多种植豆科等绿肥作物。

④建立果蔬绿色生产基地。

目前国际技术贸易壁垒设置的技术标准越来越严,而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绿色消费观念日趋成熟,对我国果蔬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发展有机果蔬成为当今世界果蔬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

⑤加强果蔬采后生物学研究。

积极研究和采用先进的贮运保鲜技术,增加贮藏和运输设备以及采后商品化处理配套设施,建立起完善的冷链流通系统,提高质量和品牌意识,确保果蔬采后处理的安全性。

⑥按照国际质量标准和要求规范果蔬加工产业。

在原料、加工、流通各个环节中建立全程质量控制体系,加强信息、生物等高新技术改造,提升果蔬加工业安全性。

(3)加强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建设在国际贸易中用来设置技术壁垒最为广泛的手法是技术标准和法规,而我国果蔬农产品目前还没有建立完善的质量标准,或者没有与国际市场接轨。

近年来我国蔬菜出口受到外国技术壁垒影响的事例很多,2001年7月,日本政府加强了对日进口蔬菜安全卫生检验的监控手段,主要针对的商品是菜心、紫苏叶、芦笋、羽衣甘蓝和豌豆,加强了检测氯氢菊酯、敌敌畏等农药的力度,并准备加强对进口到日本的其他蔬菜水果的产品安全卫生设限。

欧盟2002年6月发出3个指令,内容是重新规定某些植物产品的农药残留最高限量;对新鲜蔬菜和水果符合市场标准情况进行检查,制定新的新鲜葱标准;对第三国签发的证书格式及评价第三国出口抽样、检验系统等做出了新规定。

这些事件表明我国对日本以及欧盟等发达国家出口果蔬农产品的阻力越来越大。

因此,要提高我国果蔬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必须从源头开始实施标准化生产,建立起完善的安全卫生质量保证体系,尽快与国际标准接轨。

(4)加强果蔬质量监管体系建设努力研究开发果蔬农产品安全检测技术和相关科技设备;建立果蔬农药残留监测监控网络体系,建设规范的果蔬农残监测监控制度。

重点在果蔬生产基地、果蔬批发市场和经营果蔬产品的超市等流通、加工环节配备仪器设备,充实检测人员,提高检测水平,逐步扩大检测规模,并实行市场准入制度。

随着无公害蔬菜、放心菜工程的开展,应运而生了各种型号的农药残留速测技术。

当前我国农作物中农药残留量检测技术已达到一定的水平,气相色谱、高效液相色谱、超临界流体色谱(SFC)、毛细管电泳(CE)等分析技术,在特异性、灵敏性等方面都有较大的进展。

气质联用(GC/MS)、液质联用(HPLC/MS)建立果蔬中多重残留农药的检测方法也有不少研究与报道,但我国对蔬菜、果品中的农药残留速测还处于发展阶段,因此,国家、政府应组织实施农产品安全关键技术重大专项课题的研究开发工作,各部门、多学科联合攻关,把农药速测技术提高到新的水平,完善我国果蔬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