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怎样培养孩子拥有一颗感恩的心

合集下载

怎样培养孩子感恩的心

怎样培养孩子感恩的心

怎样培养孩子感恩的心?1、引导孩子形成感恩意识。

感恩与回报是社会上每个人都应具有的道德准则,是做人的最基本修养。

但感恩如同其它道德品质一样,都是需要学习才能最终形成,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首先就应该让孩子形成感恩意识,只有有了感恩意识,孩子才能在生活中有感恩的行为。

2、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

让孩子学会感恩,应该注重在实际生活中培养孩子的感恩之情,从最简单的“谢谢”开始。

告诉孩子当别人帮助了你的时候,要记得向他人真诚的说声“谢谢”。

3、强化孩子的感恩行为。

当孩子有了感恩行为时,要给予孩子表扬和鼓励,强化孩子的感恩行为。

不管是对父母,还是老师、同学,以及其他的人,只要孩子有了感恩行为,都要及时地给予赞扬,帮助孩子强化这种行为,让孩子感受感恩带给自己的快乐和满足。

4、永远不要以孩子为中心。

要让孩子学会感恩,只要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他有爱即可,而不是过于溺爱,更不能因为孩子的无理取闹,而对错误问题忽略不计。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要软硬兼施很重要。

5、少说。

应该很多父母喜欢对孩子说“你应该……”,这么多的“你应该”经常对孩子说,反而会起到一些反作用,孩子感恩的前提是自愿和主动的,你应该的说法其实是被动的逼迫孩子,让孩子做到我们所要求的,所以这种说法是非常不可取的。

6、禁止使用威胁的方式。

平时孩子犯错的时候或者不听话的时候,很多父母都喜欢用威胁的语言来让孩子妥协,明明内心是爱着孩子的,但是言语上却表达出非常讨厌孩子的样子,当孩子慢慢长大,这些危险的语言慢慢地就失去了笑容,取而代之的是冷冰冰的亲子关系。

培养孩子感恩的心有哪些好处?1、感恩使人与环境融洽和谐。

感人之恩,必与人为善。

一个知恩感恩的人,他的生活环境必定是完美的,使他幸福平安的。

否则的话,一个人一生不会有安生的日子过。

2、感恩的教育是爱的教育。

人若常怀感恩之心,不仅能培养其与人为善、乐于助人的美德,且能够促进其健康人格的形成,对其成人后走向社会,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重要作用。

如何在孩子身上培养感恩之心

如何在孩子身上培养感恩之心

如何在孩子身上培养感恩之心在当今社会,感恩教育成为了孩子成长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培养孩子感恩之心,不仅有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更能够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

那么,如何在孩子身上培养感恩之心呢?以下是一些有效的方法可以供家长们参考。

1. 榜样示范作为父母,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成为孩子学习感恩的榜样。

孩子天生具有模仿的本能,他们会从我们的言行举止中学习到很多东西。

所以,我们要时刻表现出对他人的感激之情,尤其是对他们的时候。

无论是帮助他们的老师、朋友,还是提供他们生活的物质条件,我们都要以身作则,让他们从小就学会感恩。

2. 讲述感恩的故事通过讲述感恩的故事,可以帮助孩子理解并接受感恩的概念。

可以选择一些寓意深刻的故事,向孩子们讲述其中的道理,并与他们进行深入的交流和讨论。

例如,可以讲述一个帮助他人的故事,告诉他们帮助别人也是一种回报,通过帮助他人可以获得快乐和成长。

3. 多角度思考感恩不仅仅是对别人的感激之情,还包括对生活、对自然的感恩。

我们可以引导孩子从多个角度去思考,学会欣赏生活中的点滴,学会珍惜身边的人和事物。

可以经常带孩子们去大自然中散步,观察美丽的自然景色,感受大自然的恩赐。

也可以带他们参观一些社区公益机构,让他们亲身体验帮助他人的快乐。

4. 鼓励孩子自己行动培养孩子感恩之心,不仅仅是停留在口头上的感谢,更重要的是将感恩转化为行动。

我们可以给孩子们一些机会,让他们扮演主动帮助别人的角色。

比如,让他们主动帮助周围的同学或者老人,让他们做一些家务劳动来减轻父母的负担。

通过实践,他们会意识到帮助别人的快乐,培养起感恩之心。

5. 不强求感恩虽然感恩教育很重要,但我们也要注意在培养孩子感恩的过程中不要强求。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长节奏和特点,有些孩子接受感恩的速度可能比较慢。

我们要给予他们充分的时间和空间,不要过多强调感恩,以免适得其反。

总之,在孩子身上培养感恩之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家长的悉心呵护和引导。

怎样教育孩子感恩的心

怎样教育孩子感恩的心

怎样教育孩子感恩的心让孩子拥有感恩之心是家长的责任,家长应通过教育,使孩子形成正面积极的生活和学习态度,下面店铺收集了一些关于教育孩子感恩的心的方法,希望对你有帮助培养孩子感恩的心方法一:常说“请、谢谢”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把“请、谢谢”肯挂在嘴边:家人之间为对方做事情、为家庭付出,彼此要相互感谢;在社会上为人处世,也要有说“请、谢谢”的习惯。

一句谢谢虽然简单,却能为孩子播下感恩的种子,让孩子从小就意识到别人为自己做出了什么,并要对别人的付出表示感激。

礼仪习惯是非常重要的,孩子耳濡目染,自然会将感恩的心态内化于人格之中。

教育的最大境界是“润物自无声”。

也就是说父母的教育要不露痕迹,愈自然,愈贴近生活愈好。

如果家长太勉强,总是提醒孩子:“你没说谢谢”、“你真不知道感恩”,则会引起孩子的反感,反而破坏了亲子关系,失去了教育的意义。

培养孩子感恩的心方法二:物质上父母不要超量满足孩子得到越多,要求越多,大人如此,孩子也如是。

经济实力比较雄厚的家长尤其要注意这一点:不能超量满足孩子,不能让孩子有标准太高的物质生活,父母不能当孩子的提款机、印钞机。

相反的,父母可以适当让孩子吃点苦,还要在合适的时候对孩子说“不”。

家境普通的孩子一般懂得知足和感恩,因为他们的欲望父母并不能全部满足,比如一年只能出去旅游一次,或者家境不允许他们总去游乐场玩。

这样他们就会非常盼望宝贵的旅行或游玩机会,珍惜来之不易的体验。

而什么欲望都能被满足的孩子,快乐其实很少,人对唾手可得的东西往往不会珍惜。

所以,父母千万不要超量满足孩子,一定要设定限制,并且延迟满足。

通过限制,让孩子体会到期待、盼望的感觉,让孩子珍惜事物的价值,帮孩子学会自律、知足,学会珍惜,进而生出感恩之心。

在美国,当孩子提出超出限制的要求时,家长都会拒绝。

即使有的要求没有超限,也不会一口答应,而是先让孩子说出理由,或者让孩子付出一点时间和精力达成愿望,这样他们的快乐感更强,而且更珍潜。

怎么培养出懂得感恩的孩子

怎么培养出懂得感恩的孩子

怎么培养出懂得感恩的孩子1、父母需做孩子的好榜样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教育了,在孩子们小的时候,许多习惯养成全是效仿父母的,因此,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是在宝宝的眼里,想要让宝宝成为一个学会感恩得人,父母们最先就要懂得感恩。

在一个家庭的全体成员之中,都需要相互之间说感谢的话语,比如爷奶给父母们进行了饭,那样,做为爷爷奶奶的儿女,父母就需要向爷奶道感激,一句“感谢”,会使孩子们注意到父母学会感恩的一面,自然会从这当中理解与学习,渐渐地逐渐怀着一颗感恩的心。

2、常常带宝宝一起乐于助人另一种特别好塑造宝宝学会感恩的方法就是带宝宝一起协助这些需要的人们,父亲宝妈们会经常带宝宝出去走一走,假如中途有碰到需要的人们,那样,父母们能带宝宝一起帮助别人,那样不仅可以让宝宝学会感恩,还可以宽阔宝宝的视线,使他学习到更多的知识。

3、自小教育宝宝要善良善良是孩子们要学习的特别好品行,拥有真诚的心,才可以学会感恩身旁的一切。

父母们应自小就教导宝宝学会文明用语,学好说“感谢、请”等,看待身边的每一个人都要善良,不会有心术不正,让宝宝自小养成良好习惯,心地善良,听话,当然更容易了解心怀感恩了。

因而,让孩子培养感恩的习惯至关重要,这时候是宝宝日后很大的一笔财富。

文化教育孩子学会感恩技巧家长自己要清楚,自身的爸爸妈妈其实就是孩子的婆婆祖父、外公外婆并不是家庭保姆、小书童、随从,父母岁数慢慢提高,他们艰辛了大半辈子,理应安度晚年。

我们要为其减负增效,让她们从忙碌的家务活中解放出来。

他们为我们要做的很多事是牺牲了自己的休息日,我们要要学会感谢。

如回家看看,为父母捶捶背,揉揉肩,扫扫地,涮涮碗,常对父母说声“真的对不起”、“谢谢”、“我爱你们”这些。

孩子见自己的家长对孩子婆婆祖父、外公外婆心怀感恩,自然就会感恩自己的父母。

教孩子有着一颗感恩的心,孩子才能从心灵深处学会感谢自己的家人、好朋友,及其许多认识和不认识的人。

让孩子学会感恩的十个方法

让孩子学会感恩的十个方法

让孩子学会感恩的十个方法一、树立榜样父母和老师是孩子最重要的学习榜样。

他们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孩子产生深远影响。

因此,父母和老师应该树立感恩的榜样,通过自己的言行来传达感恩的重要性。

例如,对家人的关心、对他人的帮助、对社会的贡献等,让孩子看到感恩的行为,从而受到感染和启发。

二、家庭活动通过家庭活动,可以让孩子在实践中体验感恩。

例如,组织家庭聚餐、旅游、庆祝节日等活动,让孩子参与其中并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快乐。

同时,也可以让孩子在这些活动中学会分享、关心和尊重,从而培养他们的感恩之心。

三、分享经历与孩子分享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可以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感恩。

例如,分享自己小时候受到家人、老师、朋友的帮助和关心,以及成长过程中的挫折和困难,让孩子感受到感恩的重要性,并学会珍惜自己所拥有的。

四、表达感激教育孩子学会表达感激之情是非常重要的。

当孩子受到别人的帮助或关心时,应该及时表达感谢之情。

可以通过口头表达、写信、送礼物等方式来表达感激之情,让孩子感受到感恩的力量和美好。

五、学会回馈回馈是一种积极的感恩表现。

当孩子受到别人的帮助时,可以鼓励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行动来回馈他人或社会。

例如,参与志愿者活动、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为社区做出贡献等,让孩子在回馈中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意义。

六、参与公益参与公益活动是培养孩子感恩之心的重要途径。

通过参与公益活动,孩子可以感受到自己的力量和价值,同时也可以了解到社会的需要和弱势群体的困境。

这会让他们更加珍惜自己所拥有的,并学会关心和帮助他人。

七、创设机会创设机会让孩子体验感恩是非常重要的。

例如,让孩子在家庭中担任一定的角色和任务,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或者在班级中组织一些团队活动,让孩子学会合作和分享。

这些机会可以让孩子更好地理解和体验感恩的重要性。

八、感受大自然大自然的美景和力量可以让孩子感受到生命的美好和宝贵。

通过带孩子去公园、山野、海边等地方,让他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

父母如何培养孩子的感恩心

父母如何培养孩子的感恩心

父母如何培养孩子的感恩心感恩是一种基本的人生态度,也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表达。

对于父母来说,培养孩子的感恩心是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

本文将探讨父母如何培养孩子的感恩心,并提供一些实用的方法和建议。

一、身教为先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榜样和引领者。

要想培养孩子的感恩心,首先需要父母自己具备感恩的品质。

父母应该时刻关注自己的言行举止,积极传递感恩的态度。

例如,当孩子帮助父母时,父母应该及时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让孩子体会到感恩的真实力量。

二、鼓励分享和回报父母可以通过鼓励孩子分享和回报来培养他们的感恩心。

当孩子得到别人的帮助或礼物时,父母可以引导他们主动感谢对方,并鼓励他们回报对方的善意。

这样可以帮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幸运,并激发他们回馈社会的愿望。

三、教育孩子认识到勤劳的价值父母可以通过教育孩子认识到勤劳的价值,从而培养他们的感恩心。

父母可以告诉孩子,努力工作和付出努力是实现梦想的基础,让他们明白一切都是靠自己的努力获得的。

这样,孩子会珍惜辛勤劳动的成果,感激父母为他们提供的学习和成长的机会。

四、引导孩子关注社会问题父母可以通过引导孩子关注社会问题来培养他们的感恩心。

例如,可以与孩子一起参加公益活动或志愿服务,让他们亲身体验到帮助他人的快乐和意义。

同时,父母还可以与孩子共同关注一些弱势群体的状况,培养孩子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责任心。

五、培养孩子积极乐观的心态乐观的心态是感恩心的基础。

父母可以通过培养孩子的积极乐观的心态来培养他们的感恩心。

父母可以与孩子分享一些正能量的事例和故事,引导孩子积极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

同时,父母还应该给予孩子充分的关爱和支持,让他们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幸福,从而培养出一颗感恩的心。

六、教育孩子尊重他人的努力和付出父母应该教育孩子尊重他人的努力和付出。

当孩子看到别人取得成就时,父母应该引导他们懂得赞赏和尊重他人的努力。

同时,父母还应该告诉孩子,取得成功需要经过不懈的努力和付出,让他们明白一切都是靠自己的努力获得的。

培养孩子感恩心的有效方法

培养孩子感恩心的有效方法

培养孩子感恩心的有效方法感恩是一种美德,它不仅让我们更加积极向上、善于付出,同时也能帮助我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因此,教育孩子感恩心成为每个家长的重要任务之一。

然而,如何有效地培养孩子感恩心却是一个挑战。

在本文中,我将介绍几个有效的方法来帮助家长们实现这一目标。

一、榜样引领首先,父母作为孩子们最亲密的人,应该成为他们学习感恩心的榜样。

父母可以通过自己的行动和言语表达对家庭成员和外界帮助的感谢之情。

当孩子看到父母真诚地感恩时,会意识到这个价值并且模仿他们去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

其次,在日常生活中,家长也可以引导孩子注意身边发生的感人故事或者有益于社会发展进步的事物,并与他们分享这些消息。

通过这种方式,孩子会意识到其他人对他们生活所做出的贡献,并从中获得启发。

二、培养孩子的意识要培养孩子感恩的意识,我们可以通过让孩子参与社区志愿者活动来达到这一目的。

例如,父母可以带领孩子一起参加植树节、义务清理社区或者是捐助衣物给需要帮助的人。

这些经历将让孩子亲身感受到付出与被帮助的乐趣,并学会从内心产生真实的感恩之情。

此外,另一个有效方法是给孩子提供机会去回报他人。

当我们鼓励他们主动关心和照顾家庭成员、朋友和其他需要帮助的人时,就能促使他们培养出关怀和感恩的品质。

事实上,每个人都需要被接纳、赞赏和照顾,而让孩子参与其中则使其更能理解并意识到别人对他们生活所做出的贡献。

三、教育孩子珍惜所拥有的了解吃苦耐劳是获得成功不可或缺的品质之一。

因此,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应该向孩子灌输珍惜所拥有的传统价值。

孩子应该明白别人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出于爱和关心,而不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通过教育他们明白努力工作与奉献所带来的快乐,可以让他们更加感激拥有的一切。

此外,家庭经济教育也是一个培养孩子感恩心的重要环节。

父母可以从小开始向孩子灌输正确的消费观念,让他们了解金钱价值与劳动之间的关系,并懂得节俭、勤俭持家以及在能够承受范围内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怎么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

怎么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

怎么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1、让孩子从感谢父母开始。

要让孩子知道,即使是来自父母那最简单的衣食,最质朴的关怀,也无不倾注了父母对他们的辛劳和热爱。

这种爱是独一无二的。

这样孩子才能珍惜自己拥有的一切,理解并爱父母。

2、从感恩身边的人做起。

引导孩子:在家里懂得父母的辛苦;在学校里,明白老师、食堂员工、生活老师的不易;在社会上,能想起他人的难处和别人对自己的好处。

渐渐地孩子会知道父母、他人对自己的付出不是件轻而易举的事情,从而能产生感恩的情愫。

3、让孩子体验辛苦。

针对年龄特征,选择性地让孩子参与家务劳动,了解家庭建设中的大事、难事,让其适当吃些苦,多一些亲身体验。

如果体验不到关怀和爱等情感,光知道父母给我吃,给我用,对自己拥有和享受的一切容易认为是理所当然的,认为就是父母的义务,难以产生感激、感恩的心。

4、要学会让孩子说一声“谢谢”。

说声谢谢,是怀有感恩之心的一种表现,不要让孩子吝啬说。

比如,亲朋好友给您的孩子买了一个玩具,要让孩子说一声谢谢;在餐桌上面,同事给您的孩子夹了一些您孩子喜欢的食物,也要让孩子说一声谢谢。

诸如这类的事情还有很多,从小事开始,都得让你的孩子学会说谢谢。

5、教育孩子积极参加集体活动。

父母可以让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鼓励孩子关心集体,培养孩子对集体、家庭的责任,进而在孩子心目中才有对社会、国家的责任。

总之,让孩子懂得奉献,懂得关心别人,他才能学会感恩。

6、父母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做好榜样。

父母应该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吧,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当孩子小的时候,他会模仿父母的言行,大一点的时候,父母的思想也会影响孩子,所以要做好榜样。

7、家庭要有感恩的氛围。

我们在对待身边很熟悉的人时往往就会忽略,但是家庭感恩氛围真的很重要。

比如说晚餐时,食物很丰盛,这时候父母要对孩子说:准备这些晚餐的时候,肯定很辛苦吧。

像这种情况,不光要说谢谢了,还得说明一下情况,让他知道要心怀感恩。

培养孩子感恩之心的好处:1、提高孩子的生活幸福感和自信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怎样培养幼儿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十八连山镇中心幼儿园田琴摘要:目前的教育现状,导致诸多家长偏向于重视培养孩子的知识、特长等。

而忽视了孩子社会性发展的培养,也忘了“要成才、必须先成人”这一重要的古训。

在我们幼儿园的孩子中,也经常可以看到自私、狭隘、霸道,不容人、不讲道理,缺乏或者没有爱心,不知道也不懂得关心他人的现象存在,因此很是令人担忧。

俗话说:“人看从小,马看蹄早”。

充分体现了幼儿早期社会性发展教育的重要性,因此,作为幼儿园教师就是要把幼儿感恩教育列为重点教育。

关键词:幼儿、感恩、教育、以身作则、关心、培养、同情心《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德育的目标是萌发幼儿初步的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爱科学的情感,初步形成诚实、自信、好问、友爱、勇敢、爱护公物、克服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行为和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

可是现在的幼儿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一些家长视其为“小皇帝”、“小太阳”、“小公主”,这些孩子视野开阔,思维活跃,接受快,联想多,聪明可爱。

然而,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我们发现现在的幼儿普遍没有感恩的心态,他们常常表现出自私,脆弱,敏感,任性。

这样使得他(她)们只知受惠,不知感恩;只知索取,不知奉献;只知攀比,不知回报;只知被爱,不知责任。

在我们幼儿园的孩子中,也经常可以看到自私、狭隘、霸道,不容人、不讲道理,缺乏或者没有爱心,不知道也不懂得关心他人的现象存在。

生活中,我们时常会看到这样一幕幕与感恩不相符的画面:妈妈在给孩子好吃的东西前,试吃了一口,孩子就大哭着叫起来:“谁让你吃的?你给我吐出来!”下雨天,年老的奶奶蹲在地上给孩子换鞋子,而孩子却心安理得,没有一声“谢谢”。

孩子大小便在身上,老师毫无怨言地帮孩子换上干净的裤子,孩子却认为理所当然,没有任何表示……我们都唱过这样一首歌:“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谢命运,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我们大班幼儿用书里有这样一篇散文《感恩的心》:落叶在空中飞舞,那是对大树妈妈的感恩;蒲公英在微笑着点头,那是对风婆婆的感恩;花瓣轻轻地飘落,把最后的美丽献给泥土,那是对大地公公的感恩……我们也要感恩,感恩爸爸妈妈给了我们无尽的爱和祝福;感恩老师,给了我们知识和希望;感恩朋友,给了我们友谊和快乐;感恩每一个帮助过我们的人,感恩他们的每一句叮咛,每一次微笑,每一份关爱……做为成年人,我们已经懂得了这首歌《感恩的心》以及《感恩的心》这一篇散文的内涵。

是的,生命是如此的珍贵,我们应该感激父母给了我们这一次生命,让我们能来到这个世界活过一次;应该感谢老师,教给了我们知识,让我们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应该感谢朋友,给了我们友谊,让我们在生命的旅程中不再孤独;应该感谢坎坷,让我们在一次次失败中变得坚强;还应该感谢敌人,让我们使自己不断完善自己,不断朝前进步……面对命运的不公,我们不应该埋怨,不应该退缩,应该用自己的方式来顽强地生活,用爱来回报这个世界,应该去帮助更多的人,让他们感到温暖和力量,让世界充满爱。

但所有的这些对于幼童来说,他们明白吗?有些幼儿对人很热情,关心他人,有些却对人很冷淡,只关心自己,这是天生的差别吗?不,这是其所处环境和所受教育不同的结果。

当幼儿在心理发展上产生自我意识以后,会逐渐意识到自己与别人的关系。

与人接触中,常常提出“我要”、“给我”,“这是我的”等要求,有时甚至很霸道。

父母,老师如果不及时进行引导教育,就会使幼儿逐渐形成只顾自己,私心严重,对别人毫不关心的狭隘心理。

反之,若施以正确的教育,则会使幼儿从“自我”中解脱出来,成为一个心胸开朗,关心他人,懂得感恩的人,那么怎样恰当地实施教育呢?首先我们要明白什么是感恩?什么是感恩教育?感恩就是对他人、社会和自然给予自己带来的恩惠和方便在内心产生认可并意欲回报的一种认识、情怀和行为。

感恩是每个人都应该具有的基本道德准则,也是做人最基本的修养。

“感恩”一词出自晋代潘岳的《关中》:“观遂虎奋,感恩输力”,有“感恩戴德”之意。

古代幼童启蒙教材《三字经》有这样的句子:“能温席,小黄香,爱父母,义深长。

”这个“黄香扇枕温席,让父亲休息”的故事,世代相传,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感恩情结。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投桃报李”、“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这些优良的道德文化世代传承,滋润和熏陶着我们的民族。

感恩图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一个人最基本的道德品质。

所谓幼儿园的感恩教育,就是在幼儿园阶段,让幼儿感受到来自幼儿园、家庭以及社会中所有认识或不认识的人在自己成长过程中对自己的帮助和关爱,从而产生感激和报恩的意识,并主动地去关爱和帮助他人的一种活动。

而感恩教育就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手段和方法,对受教育者进行有目的,有步骤地实施的识恩、知恩、感恩、报恩以至于施恩的人文教育。

它是一种“以情动情的情感教育”、“以德报德”的道德教育,“以人性唤起人性”的人性教育。

感恩教育包括三个层次:第一,认知层面,就是要认识和了解自身所获得的恩惠和方便,并在内心产生认可;第二,情感层面,就是要在认知的基础上,衍生出一种幸福和愉快的情感,从而转化为一种自觉的感恩意识,产生一种回报恩情的冲动。

第三,实践层面,就是要把感恩意识转化为报恩乃至施恩的具体行为,并形成回报恩情,甘于奉献的习惯。

我们的孩子很多都缺乏感恩意识,这些现象也反映出了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漏洞。

感恩是一种美德,是一种良好的生活态度,不懂得感恩的人是情感缺失,心理不健康的人。

让幼儿拥有一颗感恩的心,也就成为了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为此,我们积极地展开了幼儿园感恩教育的实践。

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们是这样做的:(一)教师应该以身作则,关爱幼儿,培养幼儿的感恩意识。

(1)教师是孩子的第二父母,是孩子眼中无所不知的圣人,教师的言行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在一次户外活动时,红红小朋友不小心磕破了膝盖,疼得直哭,这时,我马上过去,把她拦在了怀里,一边检查着伤口一边说:“孩子不要哭,坚强一点。

”并把她抱到了医务室,处理了伤口。

又是一次户外活动时,我在做示范动作时,不小心崴了脚,疼得我直咧嘴,这时,孩子们便围上来,争着抢着扶我起来,有的孩子还说:“老师,你没事吧”,有的说:“老师,你忍着点,过一会就不疼了。

”孩子们的举动中,我看到了幼小的心灵中迸发出来的爱的火花,以及对老师爱的热烈回报,这使我相信,爱的力量,榜样的作用是巨大的,教师的一言一行,成人的一举一动,无形之中都会深刻地影响着幼儿。

因此,教师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应该时刻关心幼儿。

对于幼儿表现出的关爱行为,应该不吝惜地说声“谢谢”等等,一些礼貌用语。

因为幼儿天性模仿力极强,当我们对幼儿时时关爱,对他人的帮助时时怀有感恩之心时,会给幼儿留下深刻的印象,说不定哪天他们也会有类似的行为。

这就给孩子一种行为上的暗示,让幼儿意识到,原来生活中有这么值得感谢的人,无形中就培养了他们的感恩意识。

(2)指导家长同样也要以身作则,因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一方面我们在与同事,邻居和他人的交往中,要热情诚恳,能积极帮助他人的困难,另一方面对待孩子以及孩子的朋友,要关心和尊重,让孩子从我们身上学到为人处事的经验。

想必大家都看过这样一段广告:一个妈妈端着盆说:“妈,来我帮你洗脚”。

当妈妈帮老人洗完脚转过身时,儿子也端着盆过来,并且也说:“妈妈,来我帮你洗脚”。

然后妈妈欣慰的笑了。

这是多么温馨的一幕啊!这就是榜样的作用。

你看那么小的幼儿看到妈妈给外婆洗脚,那个小朋友也模仿妈妈给自己的妈妈洗脚。

所以大人给幼儿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

(3)还要把幼儿放在集体之“中”,而不要在之“上”或之“外”。

家庭,幼儿园以及社会都是幼儿接触的集体,不但要使孩子体会到这个集体中会得到其他人的关心、体贴、爱护,而且也要教育应该关心爱护别人。

我们都看过报纸关于《哈佛女孩刘亦婷》曾这样报道过一段:我(妈妈)要求婷儿3岁10个月时在我生气的时候给我消气,很灵验。

每当我因为她做错了事而生气的时候,婷儿便依偎在我的身边对我说:妈妈,我错了,你别生气,我给你背首诗消气,说完便奶声奶气地背着,‘小河才露尖尖角……’,诗还未背完,我早就愉快地笑了……由此,使幼儿知道了他人的喜怒哀乐、快乐与痛苦都与自己息息相关,而不是置之不理、袖手旁观,从而引导幼儿应为他人着想。

当孩子能够自己做一些事情时,就让其为老人搬凳子,帮我们拿书本等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培养他们为别人服务的意识和习惯。

同时,要注意培养孩子的同情心。

开始时孩子想像的范围狭小,不知道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大人要及时提醒他们。

例如,遇到盲人探路,可让孩子去领一领;别人掉了东西可以帮忙拣起来,这样点点滴滴的积累,就会逐步形成幼儿同情,体贴他人的良好品质。

(4)还要教给幼儿助人为乐的技能和简单的安慰语。

有时当幼儿看到别人遇到困难时,自然而然就会有同情的心,但不知道该怎么去帮助别人、安慰别人,因此培养幼儿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成人的经验和技能也是很重要的细节。

例如,当有人摔倒时,马上过去扶起他,给他揉揉,并且问问他疼不疼等等,除此之外,还要教幼儿说一些安慰的语句,如“没事的,一会儿就好了”,“别哭了,好孩子要坚强”,“我帮你拿小椅子”,“没事了,你以后走路要小心一点”等等。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幼儿学会感恩我们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充分挖掘周围环境中的资源,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

1、收集一些与感恩有关的传统故事,如《羊羔跪乳》、《乌鸦反哺》、《陈毅探母》、《吃水不忘挖井人》等在活动课中对幼儿进行春风化雨般的引导,唤醒幼儿心灵深处的感恩的善根,使幼儿在故事中受到熏陶,心灵得到净化,促使幼儿感恩心理的形成。

2、还可以充分利用一些节日,比如“三·八妇女节”、“九·九重阳节”等传统的节日,组织各种感恩活动,可以利用老师、同伴、以及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亲人的生日,指导幼儿亲自为自己的老师、同伴做一些生日卡片,用以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

除此之外,还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特殊的爱心作业。

比如:为老师和同伴做一件好事,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亲人捶捶背等。

通过这些具体而形象的活动,让幼儿学会正确地对待他人的无私和热心的帮助,学会感恩、关心以及回报别人。

3、创设一些活动情境,指导幼儿用心理换位的方式积极参与感恩活动,体会父母呵护他们,养育他们的艰辛。

比如,开展“我做小白兔的爸爸妈妈”的活动,要求幼儿亲自喂养刚出生的小白兔,让幼儿通过活动感受到他们无忧无虑的生活,和父母的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爱护是分不开的,从而学会关心和爱护身边的每一个人,以友善之心对待他人,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关心周围的世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