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免疫学绪论-1

合集下载

第一章 免疫学绪论

第一章  免疫学绪论

1.抗体多样性遗传控制(日本利根川进)
用分子杂交证明并克隆Ig分子V区和C区基因;
用cDNA片段探针,证明B细胞在分化发育中Ig基
因结构; 阐明了Ig抗原结合部位多样性的起源; 阐明了遗传和体细胞突变在抗体多样性形成中 的作用。 1987年获得诺贝尔医学奖。
2.T细胞抗原受体的证明 1983年 Meur证明小鼠和人T细胞表面受 体的存在(异二聚体肽链组成) 1984年 Davis分离出小鼠T细胞受体基因
1721年,英国驻土耳其大使的夫人将人痘法传入英国, 把接种人痘者移居天花流行区,发现接种者均获得抵抗力。
Edward Jenner (1749-1823)
Jenner种牛痘图

免疫的现代概念:机体识别和排除抗 原性异物的功能,即机体区分自身和异 己的功能。
1.1.2 免疫科学的诞生和发展
3.细胞因子研究进展
一组异质性肽类细胞调节因子。

通过基因工程在原核或真核细胞中表
达,获得纯化的重组型细胞因子供研究
和应用。
利根川进
90年代的重要发现 1.抗体库技术

用细菌克隆取代B细胞克隆表达抗体库。 RT-PCR技术的发展,大肠杆菌直接表达抗 体片断及噬菌体显示技术的问世,在90年代初 出现噬菌体抗体库技术。 该技术使从用DNA重组技术改造现有单抗 发展到用基因工程克隆新的单抗。
Pernis 淋巴细胞在抗体产生中的协同作用 Feldman T和B细胞在抗体产生中的协同作用 Unanue 巨噬细胞在免疫应答中作用
2. T细胞亚类的发现
Mitchison 辅助性T细胞 Gershon 抑制性T细胞 Cantor 鉴定不同T细胞亚类。
3. 免疫网络学说(1974年,NK Jerne)

C1免疫学绪论(医学免疫学)

C1免疫学绪论(医学免疫学)

一、免疫系统的基本功能
免疫系统(immune system,IS)的组成
免疫器官 免疫细胞 免疫分子
免疫系统-—机体的“安全部门”
免疫器官-—免疫细胞成熟和工作的场所 免疫细胞 -—担负免疫功能的主体 免疫分子-—免疫细胞发挥功能的物质基础
免疫细胞成熟和 工作的场所
担负免疫功能的主体
免疫细胞 发挥功能 的物质基 础
免疫学中的“异己”
细菌(梭状杆菌) 真菌(表皮癣菌) 寄生虫(绦虫) (流感病毒)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 肿瘤细胞
免疫学中所指“异己” : 外来的病原微生物 癌变的细胞 病毒感染的细胞 衰老的红细胞等
医学免疫学(medical immunology)
是研究人体免疫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科学,该 学科重点阐明免疫系统识别抗原和危险信号后发生 免疫应答及其清除抗原的规律,探讨免疫功能异常 所到最后疾病及其发生机制,为这些疾病的诊断、 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方法。
结核杆菌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Rod-shaped Bacterium
痢疾杆菌 Shigella sonnei - rod prokaryote; causes shigellosis
伤寒杆菌 Salmonella - rod prokaryote ; note the flagella. Causes salmonellosis 霍乱弧菌 Vibrio cholerae - vibrio-shaped prokaryote that causes cholera
D.机体识别并清除肿瘤细胞
5. 机体免疫监视功能低下时易发生 A
A.肿瘤 B.超敏反应 C.移植排斥反应 D.免疫耐受 E.自身

免疫学

免疫学

第一章绪论了解:1.自然免疫:是指各种形式的免疫功能在感染时主动发挥作用,并且不随以前某种病原体而改变。

2. 获得免疫:是机体通过抗原诱导获得的免疫应答而产生的对自身B细胞和T细胞对抗原的应答反应。

3.免疫学对人类的贡献。

第二章抗原掌握:1.抗原:指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发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的免疫应答产物(包括抗原抗体或效应 T 淋巴细胞)在体内或体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2.载体效应:在免疫应答中,B细胞识别半抗原,并提呈载体表位给CD4阳性T细胞;Th细胞识别载体表位。

故通过载体把特异的T-B细胞之间连接起来,T细胞才能激活B细胞,使B细胞分泌抗体。

这就是载体效应。

3.半抗原:又称为不完全抗原指只有反应原性,没有免疫原性的物质。

即:只具有与相应的免半抗原疫应答产物结合的能力,而单独不能诱导机体发生免疫应答,产生特异性应答产物的物质。

如:多为一些小分子单糖、类脂和药物(PG)等。

4.佐剂:属于非特异性免疫增强剂。

指先于抗原或与抗原混合后同时注入机体,可增强机体对该抗原的免疫应答或改变免疫应答类型的物质。

5.内源性抗原:抗原提呈细胞和靶细胞胞内产生的抗原。

其与HLAI类分子结合成复合物,表达于细胞表面并被提呈给CD8阳性细胞毒性T细胞。

6.外源性抗原:非抗原提呈细胞自身所产生的抗原。

须被抗原提呈细胞摄取,并以与HLAII类分子结合成复合物的形式被提呈给CD4阳性T辅助细胞。

7.作为抗原要具备哪些基本条件?1.异物性2.大分子性抗原多数是蛋白质,其结构较复杂,分子量较大3.特异性抗原决定簇(病毒的衣壳)8.抗原的基本分类1、天然抗原;2、人工抗原;3、合成抗原了解:超抗原:指那些只需要极低浓度就可激活大量 T 细胞克隆,产生极强的免疫应超抗原答的抗原物质。

多由细菌外毒素及逆转录病毒蛋白构成。

抗原组学抗原组学是建立在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基础上的新型领域,他正在成长为继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的科学热点。

免疫学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免疫学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免疫学复习思考题及答案第⼀章绪论1名词解释:免疫:从狭义上讲,免疫是⼈体对病原体(病菌、病毒)和有害物质的抵抗⼒。

从⼴义上讲,免疫是机体识别“⾃⾝”与“⾮⼰”抗原,对⾃⾝抗原形成免疫耐受,对⾮⼰抗原产⽣排斥反应的⼀种⽣理功能。

2.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突变细胞的功能称为(C)A.免疫耐受B.免疫⾃稳C.免疫监视D.免疫防御E.免疫调节3.最早提出克隆选择学说的科学家是(D)A.JennerB.BorderC.PorterD.BurnetE.Pasteur4.最早⽤⽜痘预防天花的科学家是(D)A.BurnetB.BorderC.PorterD.JennerE.Pasteur5.免疫指(ABCDE)A.机体排除病原微⽣物的功能。

B.机体清除损伤和衰⽼细胞的功能。

C.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的功能。

D.机体抗感染的防御功能E.机体识别和清除⾃⾝突变细胞的功能。

第⼆章免疫器官1.简述淋巴细胞再循环的概念及其意义淋巴细胞再循环:定居在外周免疫器官的淋巴细胞,由输出淋巴管进⼊胸导管,经上腔静脉进⼊⾎液循环,在⽑细⾎管后微静脉处穿越⾎管内⽪细胞表⾯(HEV),重新分布于全⾝淋巴器官和组织。

淋巴细胞在⾎液、淋巴液、淋巴器官和组织间周⽽复始循环的过程即为淋巴细胞再循环。

淋巴细胞再循环的意义:(1)淋巴细胞在淋巴组织和器官中分布更为合理(2)淋巴组织不断从循环池中补充新的淋巴细胞有助于增强整个机体的免疫功能(3)有利于淋巴细胞与抗原和抗原递呈细胞接触(4)有利于动员效应淋巴细胞迁移⾄炎症部位;(5)定居在外周免疫器官的记忆性细胞也参与再循环,其接触相应抗原后进⼊淋巴组织,并迅速发⽣活化、增殖和分化,产⽣再次免疫应答。

2.⾻髓的主要功能包括(ABDE)A.各类⾎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的场所B.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C.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D.再次体液免疫应答发⽣的场所E.既是中枢免疫器官,⼜是外周免疫器官3.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是(B)A.⾻髓B.胸腺C.腔上囊D.淋巴结E.脾4.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是(A)A.⾻髓B.胸腺C.腔上囊D.淋巴结E.脾第三章抗原1、TD2抗原:⼀类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使之产⽣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的应答产物在体内外发⽣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第一章免疫学概论1_PPT幻灯片

第一章免疫学概论1_PPT幻灯片
在此阶段,以科学实验方法发现并证实了感染与免疫的关系,即接种 一种灭活或减毒病原体,可使机体获得对该病原体的保护性免疫,故 免疫有特异性。但对免疫如何产生却不知晓。
三、 近代免疫学时期 (20世纪中叶)
➢ 1. 1942 年,英国 Chase 揭示特异性细胞的免疫功能经结核菌免疫的
豚鼠,可以其血液白细胞将免疫力转输给未经结核菌免疫的豚鼠
第一节 免疫的基本概念
一、免疫的含义(immunity)
原意:免税(immunis),引伸为免除疾病
传统概念:针对外来病原微生物产生的抗感染防御 能力。
现代免疫的概念:免疫是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 物,维持自身稳定和平衡的一种生理功能,通常对 机体有利,某些条件下也可对机体造成损害。
免疫学是研究机体免疫系统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的 一门基础科学,内容包括免疫系统的组成与结构特
APC
T细胞
浆细胞
Ab
致敏T细胞、淋巴因子
先天性免疫与获得性免疫的比较
固有免疫
获得性免疫
存在情况 所有动物
仅脊椎动物
特异针对性 无

习得记忆性 无 可遗传

区别选择性应答 无

基本功能性组成 屏障、清除作用 体液免疫——抗体
吞噬作用、非特异 细胞免疫——T细胞
性抗感染作用
自稳
四、医学免疫学分类
1. 基础免疫学
免疫的豚鼠腹腔内,发现新注入的霍乱弧菌迅速溶解。此外,取细菌免疫血清与相 应细菌注入正常豚鼠腹腔也可得到同样结果。
2、免疫应答机制的研究
➢ 细胞免疫cellular immunity:吞噬细胞发挥吞噬作
用,认为是机体免疫功能的关键所在,1908年。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国科学家Elie Metchnikoff

1免疫学绪论

1免疫学绪论
医学免疫学
Medical Immunology
第一章 免疫学概论
一 、免疫的基本概念
(一)免疫的含义:
古典概念-抗感染免疫
现代概念-机体识别与排除“抗原性异物” 的功能。
(二)免疫的功能
(三) 免疫学
免疫学是研究抗原性异物进入机体后 发生的细胞和分子的反应,以及各种免疫 现象、理论规律及其相关技术的一门生物 科学
2 补体系统 3 细胞因子 4 溶菌酶 5 其它分子:前列腺素,一氧化氮等
参与天然免疫的效应细胞
1 吞噬细胞: 中性粒细胞:存在于外周血,小吞噬细胞,寿 命短,数量多,更新快 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存在于血液,组织中, 形 体大,寿命长,富含细胞器 功能:定向迁移,识别,吞噬和杀伤 2 NK细胞 3 γδT细胞 4 B-1细胞 5 肥大细胞
二、 免疫的分类
非特异性免疫(天然免疫)
概念: 长期种系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天然抵抗力 特点:与生俱来,与种属有关,不需要抗原刺激,无 特异性,无记忆性 组成:天然屏障/体液因子 /效应细胞
天然屏障结构 1 皮肤黏膜屏障: 物理屏障/化学屏障/生物学屏障 2 内部屏障: 血脑屏障: 软脑膜\脉络丛的脑毛细血管壁\包在壁
四、免疫学当前研究的主要内容
基础免疫学:
免疫学的基础研究包括阐明引起免疫应答
的抗原、执行免疫应答的免疫系统、免疫应答
的现象和机制、免疫应答产物的种类及其特性 、以及它们与对应抗原的反应和后果。
免疫学在应用方面的研究
建立免疫反应方法以检测抗原、免疫应答
产物等,阐述某些疾病的免疫学发病机制以及
研究如何促进或阻遏甚至中断不利于机体的免
体,Toll样受体(TLR)
3 识别的泛特异性 仅仅识别不同种类的微生物

珍藏版免疫学原理

珍藏版免疫学原理
(三)免疫功能的类型 1.非特异性免疫(nonspecific immunity) 定义:种群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防御功能,可遗传,不针对特定抗原 又称天然免疫、固有免疫。 特点: (1) 出生时已具备(早) (2) 可稳定遗传给后代 (3) 作用广泛:无特异性 (4) 个体差异不大 (5)无记忆性;作用快。
三、免疫学发展简史
(一)免疫学发展经历的阶段 1.经验免疫学时期 17~19世纪 中国人用人痘苗预防天花 18世纪末英国医生Jenner接种牛痘苗预防天花
2.经典免疫学时期 19世纪中叶-20世纪中叶 免疫学与微生物学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1)多种病原菌被发现 (2)“病原菌致病”概念的提出
(3)疫苗的发明 Louis Pasteur: 从1881年后,研制出鸡霍乱杆菌菌苗、炭疽菌苗、狂犬病毒减毒疫苗,获得成功。
(4) 细胞吞噬作用的发现 1883年发现了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提出了“细胞免疫”学说。
(5)体液免疫的发现 1890年发现动物血清能中和外毒素。 Paul Ehrlich为首的学者提出了抗体形成和体液免疫学说
第二章 免疫系统
细胞种类的鉴定依据: 不同免疫细胞及同类细胞的不同分化阶段可表达不同的种类和数量的表面膜蛋白或分化抗原(CD)。 分化抗原是鉴定免疫细胞种类及分化状态的标志。
第二节 免疫细胞
免疫细胞: 泛指所有参与免疫应答或与免疫应答有关的细胞。 TC、BC又称免疫活性细胞。
免疫细胞均由骨髓多能干细胞发育而来。
1、免疫器官
免疫器官
中枢免疫器官
胸腺
骨髓
外周免疫器官
淋巴结
脾脏
黏膜免疫系统
(三)免疫系统的组成与结构 免疫器官 免疫细胞 免疫分子
免疫细胞的组成

免疫学 绪论

免疫学 绪论
医学免疫学
总学时:79
理论课学时:9×3
实验课学时:13×4
主讲:廖沁园
funnyScis@
1
2
第 1 章 绪 论
第1节 概述
一、免疫的概念与功能
1. 基本概念
4
1. 基本概念
免除疫患 免除瘟疫 Immunity 免除赋税 免除差役 Immunis
免疫(immunity)——指机体免疫系统识别“自己”与
过高或过低:免疫性疾病
23
四、免疫性疾病
主要功 能 病理表现(有害) 生理表现(有利) 过低 过高
免疫缺陷 超敏反应 病 性疾病 自身免疫 性疾病
免疫防 抗感染免疫作用,清除 病原体及毒素 御 免疫自 稳 免疫监 视
清除衰老或损伤的细胞, 维持自身耐受状态,对 非己抗原产生适度的免 疫应答
清除突变细胞(包括肿 瘤细胞) 清除病毒感染细胞
innate immunity/nature immunity/nonspecific immunity

是机体在长期种系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 的一种天然防御功能
特点: • 经遗传获得(与生俱有) • 作用范围广(并非针对特定抗原物质) • 产生非特异性免疫作用,同时也参与特异性 免疫应答的各阶段
固有免疫/天然免疫/非特异性免疫

近代免疫学时期(20世纪初-20世纪50年代)

细胞转移的迟发型超敏反应实验获得成功 天然免疫耐受和人工诱导的免疫耐受


克隆选择学说的建立
免疫球蛋白基本结构的证明

现代免疫学时期(20世纪60年代-现在)

免疫系统的确立和完善 与免疫应答相关的细胞膜分子的研究


免疫系统区分“自我-非己”和“危险信号” 理论 免疫技术和其它免疫相关技术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免疫学绪论-1
一、填空题
1.免疫系统的三大功能是免疫防御、免疫监视、免疫自稳
2.免疫应答包括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免疫应答。

其中前者又称为非特异性免疫应答后者又称为特异性免疫应答
或获得性免疫应答。

3.机体遭遇病原微生物感染时首先产生的是固有免疫应答但最终在清除病原体时起主导作用的是适应性免疫免
疫应答。

4.T细胞和B细胞分别靠其表面的TCR和BCR识别抗原分子并且一个T或B细胞只能识别一种抗原分子。

5.B细胞经过抗原刺激分化为浆细胞通过分泌抗体执行免疫功能因此由B细胞介导的免疫称为体液免疫。

T细胞
经抗原刺激成为效应细胞而发挥免疫效应所以由T细胞介导的免疫称为细胞免疫。

6.免疫性疾病分为超敏反应病、免疫缺陷病、自身免疫病三大类。

7.超敏反应按发作时间及机制分为迟发型和速发型两种
8.AIDS属于获得性免疫缺陷病HIV主要感染并破坏的是CD4+T细胞。

9.免疫学的发展经历了经验免疫学、科学免疫学、现代免疫学时期三个时期。

10.1980年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在全世界范围内消灭天花被认为是人类战胜疾病最辉煌的历史。

二、选择题
[A型题]
1.免疫的概念是:
A.机体排除病原微生物的的功能
B.机体清除自身衰老、死亡细胞的功能
C.机体抗感染的防御功能
D.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的功能
E.机体清除自身突变细胞的功能
2.首先使用人痘预防天花的是:
A.法国人
B.中国人
C.英国人
D.希腊人
E.印度人
3.免疫对机体是:
A.有害的
B.有利的
C.有利也有害
D.有利无害
E.正常条件下有利,异常条件下有害
4.免疫监视功能低下的机体易发生:
A.肿瘤
B.超敏反应
C.移植排斥反应
D.免疫耐受
E.自身免疫病
5.免疫防御功能低下的机体易发生:
A.肿瘤
B.超敏反应
C.移植排斥反应
D.反复感染
E.免疫增生病
6.机体抵抗病原微生物感染的功能称为:
A.免疫监视
B.免疫自稳
C.免疫耐受
D.免疫防御
E.免疫识别
7.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突变的细胞的功能称为:
A.免疫监视
B.免疫自稳
C.免疫耐受
D.免疫防御
E.免疫识别
8.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后首先激起机体的免疫应答类型是
A.固有性免疫应答
B.适应性免疫应答
C.两者同时被激起
D.以上都不是
E.以上都是
9.Burnet对免疫学的重大贡献是:
A.首次用无毒牛痘预防天花
B.首次提出克隆选择学说
C.首次建立单克隆抗体技术
D.首次提出免疫调节学说
E.首次发现免疫耐受
10.用无毒力牛痘苗接种预防天花的第一个医生是:
A.Pasteur
B.Owen
C.Behring
D.Jenner
E.Burnet
11.创建杂交瘤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的人是:
A.Koch
B.Owen
stein和Kohler
D.Jenner
E.Burnet
[X型题]
1.免疫细胞包括:
A.单核吞噬细胞系统
B.抗原递呈细胞
C.淋巴细胞
D.粒细胞
E.造血干细胞
2.免疫系统的三大功能:
A.免疫监视
B.免疫自稳
C.免疫监视
D.免疫调节
E.免疫耐受
3.免疫防御功能是指:
A.阻止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
B.抑制病原微生物在体内繁殖、扩散
C.清除体内变性、损伤及衰老的细胞
D.从体内清除病原微生物及其产物
E.识别、杀伤与清除体内突变细胞,防止肿瘤的发生
4.免疫监视功能是指:
A.识别、杀伤与清除体内突变细胞,防止肿瘤的发生
B.防止病毒的持续感染
C.清除体内变性、损伤及衰老的细胞,防止自身免疫病的发生
D.从体内清除病原微生物及其产物
E.阻止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
5.免疫防御功能异常可发生:
A.自身免疫病
B.超敏反应
C.肿瘤
D.免疫缺陷
E.免疫增生病
6.膜型免疫分子包括
A.特异型抗原受体
B.CD分子
C.黏附分子
D.MHC分子
E.各种细胞因子受体
7.固有性免疫的特点包括
A.先天性
B.非特异性
C.无记忆性
D.相对稳定
E.感染晚期起作用
8.适应性免疫应答的特点包括
A.后天性
B.特异性
C.记忆性
D.不稳定性
E.感染早期起作用
9.关于适应性免疫应答,下列叙述哪些是正确的?
A.能识别异己
B.有记忆性
C.有特异性
D.有MHC限制性
E.由多种细胞系参与完成
三、名词解释
1.免疫
是指机体识别“自己”与“非己”抗原,对自身抗原形成天然免疫耐受,对非己抗原发生排斥作用的一种生理功能。

正常情况下,对机体有利;免疫功能失调时,会产生对机体有害的反应。

/机体免疫系统识别自我成分和异己物质,产生一系列特定的应答过程,最后排除异物,对自身组织形成耐受,以维持内环境稳定的一种生理功能。

2.固有免疫应答
也称非特异性或获得性免疫应答,是生物体在长期种系发育和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系列防御机制。

此免疫在个体出生时就具备,可对外来病原体迅速应答,产生非特异性抗感染免疫作用,同时在特异性免疫
应答过程中也起作用。

是机体防御病原体侵袭的第一道防线。

3.适应性免疫应答
也称特异性免疫应答,是在非特异性免疫基础上建立的,该种免疫是个体在生命过程中接受抗原性异物刺激后,主动产生或接受免疫球蛋白分子后被动获得的。

是机体接触抗原后所获得的具有针对性(特异性)的免疫过程。

4.免疫防御
是机体排斥外来抗原性异物的一种免疫保护功能。

该功能正常时,机体可抵御病原微生物及其毒性产物的感染和损害,即抗感染免疫;异常情况下,反应过高会引起超敏反应,反应过低或缺失可发生免疫缺陷。

5.免疫自稳
是机体免疫系统维持内环境稳定的一种生理功能。

该功能正常时,机体可及时清除体内损伤、衰老、变性的细胞和免疫复合物等异物,而对自身成分保持免疫耐受;该功能失调时,可发生生理功能紊乱或自身免疫性疾病。

6.免疫监视
是机体免疫系统及时识别、清除体内突变、畸变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的一种生理功能。

该功能失调时,有可能导致肿瘤发生,或因病毒不能清除而出现持续感染。

四、问答题
1.简述三类免疫性疾病
三大类免疫性疾病即超敏反应性疾病,免疫缺陷病和自身免疫病。

超敏反应性疾病:由抗原特异应答的T 及B细胞激发的过高的免疫反应过程而导致的疾病。

分为速发型和迟发型。

前者由抗体介导,发作快;后者由细胞介导,发作慢。

免疫缺陷病:免疫系统的先天性遗传缺陷或后天因素所致缺陷,导致免疫功能低下或缺失,易发生严重感染和肿瘤。

自身免疫病:正常情况下,对自身抗原应答的T及B细胞不活化。

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这些自身应答T及B细胞被活化,导致针对自身抗原的免疫性疾病。

2.如何理解免疫系统具有双重功能(防卫、致病)
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是为了维持机体的稳态,是对机体有利的。

但是,当免疫系统自身受到破坏时,正常的识别、防御功能被破坏,进而引起疾病。


3.简述Burnet克隆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该学说认为:免疫细胞是随机形成的多样性的细胞克隆,每一克隆的细胞表达同一特异性的受体。

当受抗原刺激,细胞表面受体特异性识别并结合抗原,导致细胞进行克隆增殖,并产生后代细胞,合成大量相同的抗体。

不同抗原结合不同的细胞表面受体,并活化不同的细胞克隆,致不同的特异性抗体产生,Burnet 将以抗体为中心的免疫化学发展至以细胞应答为中心的细胞生物学阶段,全面推动了细胞的免疫应答及免疫耐受的形成及其机制的研究。

[A型题]
1D,2B,3E,4A,5D,6D,7A,8A,9B,10D,11C
[X型题]
1 ABCDE,2ABC,3ABD,4AB,5BD,6 ABCDE,7AD,8ABCD,9 ABCD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