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化吸入疗法合理用药专家共识2019 PPT课件
合集下载
雾化吸入疗法合理用药专家共识2019

通过压电陶瓷片的高频 震动,使药液穿过细小 的筛孔挤出,形成细小 颗粒
不同雾化吸入装置优缺点
类型
优点
缺点
• 有噪音
• 适用于下呼吸道病变或感染、气道分泌 • 需有压缩气体或电源(多为交流电源)
物较多,尤其伴有小气道痉挛倾向、低
驱动
氧血症严重气促患者
• 鼻-鼻窦喷射雾化器在治疗时需关闭软腭,
• 气管插管患者常用
12.06 11.8
城市
12.02 11.24
11.57 10.92
10
5
0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7年农村主要疾病死亡构成
2017年城市主要疾病死亡构成
19.45
1呼疾1吸病.57 11.57%
22.73
23.18 23.07
药
• 用药量(疗 程)不足或用 药量过大
• 过度使用 注射剂
• 作用重叠 • 相互矛盾 • 毒性增强 • 影响代谢吸收
我国不合理用药问题2、3
• 治疗肺部感染 的抗菌药物应 用合理率不足 50%
1. http://www.who.int/medicines/areas/rational_use/en/ 2. 肖爱丽, 等.中国药事. 2011; 25(6):576-578. 3. 王鹏, 等. 中国医药导报, 2015(23)57-62.
Zhu Z, et al. J Aerosol Med Pulm Drug Deliv. 2014 Oct;27(5)386-91
现有指南/共识在指导合理用药时存在不足
雾化吸入疗法课件ppt课件课件

用。
雾化吸入疗法课件ppt课件
可必特雾化吸入剂:
• 每2.5ml含异丙托溴铵2.0ml,沙丁胺醇碱0.5ml。 适用于需要多种支气管扩张剂联合应用的病人, 用于治疗气道阻塞性疾病有关的可逆性支气管痉 挛。
• 用量:儿童 体重≤20kg,半支/每次,3~4次/日; 体重>20kg,1支/次,3~4次/日。成人 1~2支/次, 3~4次/日。
雾化吸入疗法课件ppt课件
雾化溶液使用步骤
1 用清洁的针筒或吸管, 将
指定剂量的 雾化溶液注 入雾化器中。用清水冲洗 针筒或吸管,再用来量度 适量的稀释液,稀释液与 雾化溶液同置於雾化器中, 使总容量为2毫升。
雾化吸入疗法课件ppt课件
雾化溶液使用步骤
2 盖好雾化器,并接上 咬咀或面罩。
雾化吸入疗法课件ppt课件
雾化吸入疗法课件ppt课件
0.5%的沙丁胺醇溶液:
主要适合治疗严重的急性哮喘发 作(哮喘危象)和应用一般治疗方法 不起作用的慢性支气管痉挛。药物剂 量按患儿的年龄划分,见表,加生理 盐水稀释至2ml。
雾化吸入疗法课件ppt课件
表:沙丁胺醇雾化溶液的配制
年龄(岁) 0.5%沙丁胺醇( ml )
0~4
雾化吸入疗法
雾化吸入疗法课件ppt课件
雾化吸入治疗的优点
•作用直接,全身副作用少。 •比口服药起效快且有效。 •用药量小,只有其它用药方式的十分 之一,对儿童无副作用。 •对患儿无痛苦,易于接受。
雾化吸入疗法课件ppt课件
压缩雾化和超声雾化的区别
压缩雾化器
• 雾化容积小(2ml),用药量少浓度高 • 颗粒大小选择性强 • 可同时雾化几种药物 • 病人耐受性好 • 可彻底洗涤和消毒 • 机器寿命长
雾化吸入法ppt课件

01
让患者缓慢深呼吸,同时进
行雾化吸入治疗。
02
03
治疗时间一般为10-15分钟 ,每日2-4次,根据病情调整
用药次数和剂量。
04
05
治疗结束后,及时清洗面部 和口腔,避免药物残留和刺
激。
03 雾化吸入法的操作流程
操作前准备
评估患者情况
了解患者的病情、年龄、体重 、意识状态等基本信息,以便
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量。
详细描述
急性喉炎患者喉部黏膜水肿导致呼吸困难,雾化吸入法能够迅速将药物送达病变部位,有效缓解喉部水肿,改善 通气功能,缓解呼吸困难等症状。
05 雾化吸入法的注意事项与 禁忌症
注意事项
01
02Leabharlann 0304正确使用吸入器
确保吸入器的清洁和正确安装 ,避免使用已损坏或过期的吸
入器。
保持呼吸道通畅
在吸入过程中,确保患者的呼 吸道通畅,避免因呼吸道阻塞
状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就医。
过敏反应
如出现皮疹、呼吸困难等过敏症 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寻求医生
帮助。
禁忌症与慎用情况
绝对禁忌症
对于严重的心、肺、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以及有严重出血倾向的患者,禁止使用雾化吸入法。
相对禁忌症
对于哮喘持续状态、急性支气管痉挛、呼吸道出血的患者,以及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应谨慎使用雾化 吸入法。在使用前应咨询医生的意见。
患者教育
随着患者对雾化吸入法的认知提高, 患者的依从性和治疗效果也有所改善 。
未来展望
技术改进
扩展应用领域
未来雾化吸入器的设计将更加智能化,能 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自动调整参数,提 高治疗效果。
随着研究的深入,雾化吸入法有望在治疗 其他系统疾病、急症抢救等领域发挥更大 的作用。
雾化吸入合理用药专家共识解读PPT幻灯片

中华医学会临床药学分会.医药导报.2019.38(2):135-146.
14
可必特说明书 富露施说明书 博利康尼说明书
合理用药的基本原则3:雾化吸入用药混合雾化原则 多种雾化吸入药物同时使用需具有相容性和稳定性
• 国内仅布地奈德、沙丁胺醇、异丙托溴铵、乙酰半胱氨酸有专用雾化吸入制剂
C:有临床研究确证特定混合物的稳定性和相容性; ∗1 C:来自生产厂家的报告确证特定混合物的稳定性和相容性,在许多情况 下,这些例子不适用于综述,通过包装内的说明或与厂家直接沟通确认;X:有证据确认或建议,特定混合物不能配伍;NI: 评价配伍稳定性证据不充分,除非将来有证据证明可行;CD:配伍稳定性数据有争议
沙丁胺醇7.5mg和2.5mg均显著改善急性哮 沙 丁 胺 醇 5mg 和 2.5mg 相 比 , 使 患 者 恢 复
喘患者FEV1,但两者疗效之间无差异
PEFR所需时间无显著性差异
7.5mg 2.5mg
P>0.05
6.0
P=0.684
23
ICS
常用ICS药效学和药动学特点
• 前中国已上市的雾化吸入ICS有布地奈德、丙酸倍氯米松和丙酸氟替卡松,作用机 制及适应证、禁忌证等相似,但也存在药效学、药动学等差异
药物名称
首关效应 发生率%
丙酸倍氯米松/ 17-单丙酸倍氯米松
60-70/NA
常用ICS药效学和药动学特点
受体亲和力 起效时间
2016年 《雾化吸入疗法在呼 吸疾病中的应用专家
共识》
2012年 《成人慢性气道 疾病雾化吸入治
疗专家共识》
中华医学会临床药学分会.医药导报.2019.38(2):135-146.
以下均称“新共识” 2019年 《雾化吸入疗法合理用药专家共识》
雾化吸入治疗PPT课件

注意事项与建议
注意事项
家长应严格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治疗, 注意观察宝宝的反应,如有异常立即 就医。
建议
家长可以提前了解雾化吸入治疗的相 关知识,以便更好地配合医生进行治 疗。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 食结构也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
THANKS
感谢观看
解答
雾化吸入治疗可以直接将药物送至病 变部位,起效快,疗效显著,特别适 合儿童患者。
疑问
雾化吸入治疗对宝宝的身体有没有副 作用?
解答
在医生的指导下,按照正确的使用方 法进行治疗,雾化吸入治疗的副作用 很小,且可控。
疑问
宝宝需要进行多久的雾化吸入治疗?
解答
根据宝宝的病情和医生的建议,一般 需要进行5-7天的雾化吸入治疗。
原理
通过高速气流或超声波等物理手段,将药物或生理盐水等液 体破碎成微小颗粒,然后通过呼吸将这些微小颗粒吸入呼吸 道,药物在呼吸道黏膜上发挥作用,起到消炎、解痉、平喘 等作用,缓解呼吸道疾病的症状。
历史与发展
历史
雾化吸入治疗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期,但直到20世纪50年代,随着医疗 技术的进步和雾化吸入装置的改进,雾化吸入治疗才开始广泛应用于临床。
发展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雾化吸入装置不断改进,雾化吸入治疗的药物种类 和适应症也不断增加。目前,雾化吸入治疗已经成为呼吸道疾病治疗的重要手 段之一。
适用范围与优势
适用范围
雾化吸入治疗适用于各种呼吸道疾病,如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喉炎、 支气管炎等。对于儿童和老年人等特殊人群,雾化吸入治疗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 有效性。
黏液溶解剂
降低痰液粘稠度,使之易于咳 出。
抗生素
用于治疗肺部感染。
临床医疗教学资料之十六:雾化吸入疗法中国专家共识2019

❖ 经典途径:指GS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与细胞质内糖皮质激 素受体(glucocorticoid receptor,GR)结合形成活化的 GS-GR复合物,进入细胞核内启动基因转录,引起转录增加 或减少,改变介质相关蛋白的水平,对炎症反应所必需的细胞 和分子产生影响而发挥抗炎作用。经典途径属于延迟反应, 一般需要数小时起效。
物主要在肺部和气道产生作用,而作用于全身的副反应少 ❖ 在理化特性上具有“两短一长”的特点:在气道黏膜表面停
留时间短、血浆半衰期短和局部组织滞留时间长。 ❖ 临床常用雾化吸入药物主要有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nhaled
cortico steroid ICS)、短 效β2受体激动剂(short acting
❖ 非基因途径:是GS直接作用于细胞膜膜受体,数分钟起效。 但膜受体的数量仅占受体总量的10%-25%,且解离常数远 高于细胞质受体的解离常数,因此,需要大剂量ICS才能启 动非经典途径。
常见雾化吸入药物的合理应用-ICS
药学特性 ❖ 理想的ICS应包括以下几个特点:1.空气动力学粒径<5um,
口服生物利用度低,受体亲和力高,肺内滞留时间长,蛋白 结合率高,系统清除快等;2.ICS体内过程:ics吸入后,部分 经气道在肺部沉积而发挥肺部的抗炎效应,而其他大部分沉 积在口咽部。3.ICS生物利用度是经气道吸收入血(肺生物利 用度)和经肠道吸收入血(口服生物利用度)的总和。 ❖ 具体代谢过程见如下:
beta2 receptor agonists SABA)、短效胆碱M受体拮抗剂 (SAMA)和黏液溶解剂等几大类。
雾化吸入疗法合理用药基本原则
❖ 药物配伍与常用雾化联合方案
雾化吸入疗法合理用药基本原则
药物配伍与常用雾化联合方案 ❖ 表1中除布地奈德、沙丁胺醇、异丙托溴铵、乙酰半胱氨酸
物主要在肺部和气道产生作用,而作用于全身的副反应少 ❖ 在理化特性上具有“两短一长”的特点:在气道黏膜表面停
留时间短、血浆半衰期短和局部组织滞留时间长。 ❖ 临床常用雾化吸入药物主要有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nhaled
cortico steroid ICS)、短 效β2受体激动剂(short acting
❖ 非基因途径:是GS直接作用于细胞膜膜受体,数分钟起效。 但膜受体的数量仅占受体总量的10%-25%,且解离常数远 高于细胞质受体的解离常数,因此,需要大剂量ICS才能启 动非经典途径。
常见雾化吸入药物的合理应用-ICS
药学特性 ❖ 理想的ICS应包括以下几个特点:1.空气动力学粒径<5um,
口服生物利用度低,受体亲和力高,肺内滞留时间长,蛋白 结合率高,系统清除快等;2.ICS体内过程:ics吸入后,部分 经气道在肺部沉积而发挥肺部的抗炎效应,而其他大部分沉 积在口咽部。3.ICS生物利用度是经气道吸收入血(肺生物利 用度)和经肠道吸收入血(口服生物利用度)的总和。 ❖ 具体代谢过程见如下:
beta2 receptor agonists SABA)、短效胆碱M受体拮抗剂 (SAMA)和黏液溶解剂等几大类。
雾化吸入疗法合理用药基本原则
❖ 药物配伍与常用雾化联合方案
雾化吸入疗法合理用药基本原则
药物配伍与常用雾化联合方案 ❖ 表1中除布地奈德、沙丁胺醇、异丙托溴铵、乙酰半胱氨酸
雾化吸入疗法2019最新PPT参考课件

7
我国儿童哮喘患病率以每10年增加50%以上的 幅度上升。此外,中国哮喘儿童中,6岁以下 儿童哮喘患病率更高。
8
吸入疗法的历史
9
吸入疗法最早的记录
希波克拉底[公元前460—377年,首创哮喘(asthma)一词]
就曾采用了一种壶形装置,把用醋和油浸泡好的草药和树脂放 在装置中加热产生气雾,"壶盖上有一个开口,放置芦苇秆,气 雾从杆中冒出来,患者经口吸入"。在古印度,梵医通过吸入曼 陀罗和大麻治病。公元2世纪,罗马的盖伦(Galen)建议呼吸困 难的患者去火山脚下吸入含有硫磺的气体。
18
3、振动筛孔雾化器
振动筛孔雾化器是通过压电陶瓷片的高频振动,使药液穿过细小的筛孔而产生药雾的装置,减少超声 振动液体产热对药物的影响。筛孔的直径可决定产生药雾颗粒的大小。振动筛孔雾化器雾化效率较高 且残留药量较少(0.1~0.5ml),并具有噪音小、小巧轻便等优点。与射流雾化器和超声雾化器比较, 震动筛孔雾化器的储药罐可位于呼吸管路上方,方便增加药物剂量。
2
3
壹概
述 贰 雾化吸入装置正确选择
叁 雾化吸入疗法合理用药 肆 药学监护及用药教育
伍 儿童哮喘的全程管理
目录
Contents
4
概
述
壹
5
•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一种以慢性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的异质性疾病。 主要特征包括气道慢性炎症,气道对多种刺激因素呈现的高反应性,多变的可逆性 气流受限,以及随病程延长而导致的一系列气道结构的改变,即气道重构。临床表 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或凌晨发作或加重,多 数病人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后缓解。
支气管哮喘 ASTHMA
6
我国儿童哮喘患病率以每10年增加50%以上的 幅度上升。此外,中国哮喘儿童中,6岁以下 儿童哮喘患病率更高。
8
吸入疗法的历史
9
吸入疗法最早的记录
希波克拉底[公元前460—377年,首创哮喘(asthma)一词]
就曾采用了一种壶形装置,把用醋和油浸泡好的草药和树脂放 在装置中加热产生气雾,"壶盖上有一个开口,放置芦苇秆,气 雾从杆中冒出来,患者经口吸入"。在古印度,梵医通过吸入曼 陀罗和大麻治病。公元2世纪,罗马的盖伦(Galen)建议呼吸困 难的患者去火山脚下吸入含有硫磺的气体。
18
3、振动筛孔雾化器
振动筛孔雾化器是通过压电陶瓷片的高频振动,使药液穿过细小的筛孔而产生药雾的装置,减少超声 振动液体产热对药物的影响。筛孔的直径可决定产生药雾颗粒的大小。振动筛孔雾化器雾化效率较高 且残留药量较少(0.1~0.5ml),并具有噪音小、小巧轻便等优点。与射流雾化器和超声雾化器比较, 震动筛孔雾化器的储药罐可位于呼吸管路上方,方便增加药物剂量。
2
3
壹概
述 贰 雾化吸入装置正确选择
叁 雾化吸入疗法合理用药 肆 药学监护及用药教育
伍 儿童哮喘的全程管理
目录
Contents
4
概
述
壹
5
•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一种以慢性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的异质性疾病。 主要特征包括气道慢性炎症,气道对多种刺激因素呈现的高反应性,多变的可逆性 气流受限,以及随病程延长而导致的一系列气道结构的改变,即气道重构。临床表 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或凌晨发作或加重,多 数病人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后缓解。
支气管哮喘 ASTHMA
6
雾化吸入疗法ppt课件

对未来发展的展望与期待
拓展应用范围
雾化吸入疗法目前主要用于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未来可以拓展到其他领域,如神经系统、皮肤黏膜 等。
提高患者依从性
通过改进设备、优化药物口感等方法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使雾化吸入疗法更加方便、舒适,提高患者 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THANKS
感谢观看
纳米技术应用
纳米技术能够将药物分子细化,提高药物的吸收率和疗效,未来纳米技术将在雾 化吸入疗法中得到广泛应用。
研究方向与热点
药效学研究
进一步研究不同药物在雾化吸入后的 药效学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加科 学的依据。
安全性问题
雾化吸入疗法虽然具有许多优点,但 安全性问题也不容忽视,未来的研究 应关注如何提高药物的安全性。
雾化吸入时应避免吸烟和进食,以免 影响药物吸收和引起呛咳。
对于需要长期雾化吸入的患者,应定 期检查口腔和咽部情况,及时发现并 处理口腔和咽部真菌感染。
03
雾化吸入疗法的药物 选择与配制
常用药物种类与特点
01
02
03
04
支气管扩张剂
主要用于缓解哮喘和慢性阻塞 性肺疾病的症状,如沙丁胺醇
、特布他林等。
段的患者。
雾化吸入药物的种类和剂量需根 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和调
整。
雾化吸入疗法的疗效与患者的依 从性和使用方法密切相关,需对
患者进行详细的指导和教育。
06
雾化吸入疗法的未来 发展与展望
新技术应用与推广
智能雾化吸入器
随着科技的进步,智能雾化吸入器将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能够实时监测患者的 呼吸状态、药物使用情况以及治疗效果,为医生提供更加准确的治疗方案。
现状
目前,雾化吸入疗法已经成为治疗呼吸道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特别是在哮喘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慢性呼吸道疾病的治疗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雾化吸入疗法是呼吸系统相关疾病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
疗效佳
吸入疗法 全身不良反应少
雾化吸入 优势
起效迅速
雾化吸入疗法在呼吸疾病中的应用专家共识[J]. 中华医学杂志, 2016, 96(34): 2696-27081.
潮式呼吸既有效,无需患者配合
使用简便,无需特别学习 可使用高剂量药物 可同时辅助供氧
12.06 11.8
城市
12.0211.24
11.5710.92
10
5
0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7年农村主要疾病死亡构成
2017年城市主要疾病死亡构成
19.45
1呼疾1吸病.57 11.57%
22.73
23.18 23.07
3. 苏楠等, 中华内科杂志, 2014. 53(8): 第601-606页 4. 葛均波, 徐永健. 内科学.第8版[M].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
我国呼吸系统疾病形式严峻
➢ 2018年王辰院士团队完成的大规模人群研究“中国成人肺部健康研究”首项成果发表于国际权 威杂志《柳叶刀》上,研究结果显示
Zhu Z, et al. J Aerosol Med Pulm Drug Deliv. 2014 Oct;27(5)386-91
普及雾化治疗药物规范管理与合理应用的需求迫切
知识缺乏是开展率低的重要原因
迫切需要雾化相关知识培训
未能展雾化治疗的原因
0% 药物不足
50%
100%
76.2%
设备不足
75.7%
20.56
26.11 23
恶性肿瘤 心脏病 脑血管病 呼吸疾病 其他
繁重的疾病负担还伴随临床用药普遍存在的问题:不合理用药
在全球所有开出的药物中,50%以上配药或销售不当,50%的患者没有正确用药1
WHO
“Irrational use of medicines is a major global problem worldwide.”
Zhu Z, et al. J Aerosol Med Pulm Drug Deliv. 2014 Oct;27(5)386-91
12% 10%
8% 6% 4% 2% 0%
10.80%
6.30%
3.70%
0.40%
地塞米松 盐酸氨溴索 庆大霉素 妥布霉素
雾化治疗的适应症认识不足
• 68.8的受访者认为雾化吸入可以用来治疗哮喘 • 仅41.5%的认为可用来治疗慢阻肺
雾化装置的了解明显不够
• 仅50.8%的受访者能够确定雾化器的品牌
➢ 呼吸系统疾病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已经构成影响公 共健康的重大问题
以全球哮喘发病为例:全球哮喘患者至少有3亿人1
成人哮喘患病率在0.7%~ 11.9%,平均不超过5%2
10年间哮喘患者增加了1倍2 3000万哮喘患者1, 14岁以 上患病率为1.24 %3
80年代初以来哮喘患病率 增加了60%以上2
3.基层医院雾化开展率偏低
3级医院95.8% 2级医院92.1%
近80%的患者在基层医院就诊,但基 层医院雾化吸入治疗开展率只47.3%
一项全国范围内关于雾化治疗临床实践的问卷调研,共收到全国27个省、1328家医院共计6449份问卷。其中来自 三级医院问卷占比74.6%,呼吸科、儿科的问卷分别占43%和35%
知识缺乏 设备/药物昂贵 7.9%
72.1%
大多数医生希望获得更多雾化相 关知识培训,其中75.4%的人来 自三级医院
75.4%
一项全国范围内关于雾化治疗临床实践的问卷调研,共收到全国27个省、1328家医院共计6449份问卷。其中来自 三级医院问卷占比74.6%,呼吸科、儿科的问卷分别占43%和35%
——WHO 2016
中药不 合理用
药
• 用药量(疗 程)不足或用 药量过大
• 过度使用 注射剂
• 作用重叠 • 相互矛盾 • 毒性增强 • 影响代谢吸收
我国不合理用药问题2、3
• 治疗肺部感染 的抗菌药物应 用合理率不足 50%
1. http://www.who.int/medicines/areas/rational_use/en/ 2. 肖爱丽, 等.中国药事. 2011; 25(6):576-578. 3. 王鹏, 等. 中国医药导报, 2015(23)57-62.
➢ 呼吸系统疾病不仅发病率高,许多疾病起病隐袭,肺功能逐渐损害,致 残率也高,给社会和国民经济带来沉重负担
WHO的资料显示,至2020年慢阻肺将位居世界疾病负担的第5位(死亡率第三位)
美国估计其全国每 年由慢阻肺造成的 总经济负担4
500亿美元
欧盟每年用于慢 阻肺的费用4
386亿欧元
1. GINA 2018 2. Song, W.J., et al., Asia Pac Allergy, 2014. 4(2): p. 75-85.
《雾化吸入疗法合理用药专家共识(2019年版)》
共识解读
目录
CONTENTS
01 《 雾 化 吸 入 疗 法 合 理 用 药 专 家 共 识 (2019年版)》发布
02 常用雾化吸入装置的正确选择
03 雾化吸入疗法合理用药
04 雾化吸入治疗的药学监护与用药教育
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疾病负担沉重
脑血管病 恶性肿瘤 心脏病 呼吸疾病 其他
1. Chen Wang, Jianying Xu, Lan Yang, et al. LANCET, 2018. 2. 中国统计数据. /easyquery.htm?cn=C01
19.41
1呼疾0吸病.92 10.92%
可实现联合药物治疗(注意配伍禁
忌)
而我国雾化吸入疗法临床规范应用现状亦不尽如人意
1.超说明书的不合理用药依然存在
2.雾化治疗的专业知识亟待普及
临床上常出现应用注射剂做雾化吸 入使用的超说明书用药情况,如全 身用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雾化使 用、盐酸氨溴索雾化使用等,存在 一定的安全隐患
注射剂型做雾化使用的比例
我国慢阻肺患者近1亿人,成为与高血压、糖尿病“等量齐观”的慢性疾病
➢ 且近10年,我国呼吸系统疾病死亡占比一直居高不下
呼吸系统疾病死亡占比 (%)
20 16.88
农村
15
11.86
14.96 10.54
14.15 11.04
13.31 10.56
15.75 12.32
11.4912.37
12.07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