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务会计课程教案[精品文档]

合集下载

税务会计课程教案

税务会计课程教案
启发式教学,师生积极互动。
作业布置:
复习,章节习题
主要参考资料:
教学反思(教学计划的执行情况,效果如何,有何经验教训,应如何改进等):
学生学习认真,方法得当,态度端正。
分教案(课次)
第 5 次课3学时
授课章节:
第四章营业税会计
教学目的、要求:
掌握营业税的税制要素和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掌握营业税的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会计核算。
本次课讲授的主要内容:
1.税务登记,发票管理
2.纳税申报,税款缴纳
3.纳税会计的概念、特点
4.纳税会计的前提和原则
5.纳税会计的科目设置,纳税会计处理
计划讲授时间:
135min
教学重点、难点:
开业税务登记、发票管理;纳税申报业务流程、延期纳税;纳税会计的前提、原则;纳税会计科目设置、会计处理方法。
教学过程中应注意问题:
本次课讲授的主要内容:
1.消费税的概念、特点、征税对象、税目、税率
2.消费税计税依据的确定、应纳税额的计算
3.消费税会计科目的设置、会计核算
4.消费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纳税地点
5.消费税的纳税申报表的填制
6.出口退(免)税的政策、退税率的确定
7.出口应税消费品退税额的计算
8.出口退(免)消费税的会计核算
熟悉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使用和管理;掌握增值税的纳税申报流程,出口退(免)税;掌握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的计算;熟悉最新“营改增”试点政策。
本次课讲授的主要内容:
1.增值税专用发票介绍、领购、开具、认证,增值税防伪税控系统
2.增值税的征收管理,一般纳税人纳税申报流程,小规模纳税申报表的填制,出口退(免)税基本条件
本次课讲授的主要内容:

《税务会计》-课程教学大纲

《税务会计》-课程教学大纲

《税务会计》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16127702课程名称:税务会计英文名称:Tax accounting课程类别:专业课学时:32学分:2适用对象: 税收学、注册税务师考核方式:考试先修课程:税法、基础会计、财务会计二、课程简介《税务会计》是一门融税收法规制度和会计核算于一体的边缘学科。

本课程完整、系统地阐述税务会计的必要性,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管理会计的区别,纳税的基本程序,税制的构成要素,纳税人的权利和义务,税收体系;分税种介绍我国现行各税的法律、法规和规定,税务代理制度;分税种全面阐述各税的会计处理方法;简述税务会计的错帐调整以及各税种的纳税检查的意义和基本方法。

Tax accounting is a margin subject that combines the knowledge of financial tax regulatory system and accounting. This course completely and systematically explains the necessity of tax accounting, the difference between management accounting, tax accounting and financial accounting, the basic tax procedures, the elements of tax system, the rights and obligations of taxpayers, and the conception of tax system. It introduces the tax laws and regulations of our country, the tax agency system, the tax accounting methods, and gives a brief explanation of the adjustment of tax accounting error and the tax significance and basic methods of taxation.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我国现行税收法规制度的各项规定并能进行有关的会计账务处理,同时在教学中培养学生遵守税收法纪的观念,使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坚持国家、集体、个人利益相结合的原则,严格执行国家的各项税收法规。

税务会计课程教案

税务会计课程教案

《税务会计》课程教案一、教学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要求学生:1、了解我国税收管理体系;了解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的认定及管理;了解各税种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及纳税义务人;了解各税种的纳税申报及缴纳;了解关税的征收管理;2、熟悉我国现行税收体系;熟悉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印花税、土地增值税、契税、关税等财产税、行为税税种的计算、征收管理及税收优惠等税制要素的规定;3、熟练掌握:税法的概念、特征及构成要素;增值税应纳税额的计算、出口货物退(免)税、进口货物征税以及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使用及管理;消费税、营业税的征税范围、应纳税额的计算、几种经营行为的税务处理;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税收优惠以及税额扣除;个人所得税的所得来源、确定应纳所得税项目、税收优惠、境外所得的税额扣除、税收优惠以及税额扣除;税收征收管理。

本课程的实践性很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学生对税法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的培养。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我国税收法律制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内容,并能根据税法的原理、方法进行实务处理。

二、课程内容第一章总论教学目的:通过学习,熟练掌握税法构成要素的全部内容;理解税收和税法的关系;了解我国现行税法体系。

学习本章后能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各个税种中。

教学重点:税法的构成要素教学难点:对税率的理解教学内容第一节税法的概念一、税法的定义二、税收法律关系税收法律关系的主体,客体,权利义务的具体内容.三、税法的构成要素纳税义务人,征税对象,征税环节,税目,税率等要素的具体含义。

四、税法的分类流转税类,所得税类,财产税类,资源税类,行为目的税类等。

五、税法的作用第二节税法的地位及与其他法律的关系一、税法的地位二、税法与其他法律的关系第三节我国税收的立法原则一、从实际出发的原则二、公平原则三、民主决策的原则四、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五、法律的稳定性、连续性与废、改、立相结合的原则第四节我国税法的制定与实施一、税法的制定税收法规的法律级次二、税法的实施第五节我国现行税法体系一、我国现行税法体系的内容现行税法体系的内容,税法的分类。

中职税务会计教案模板范文

中职税务会计教案模板范文

课程名称:税务会计授课对象:中职二年级学生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掌握税务会计的基本概念、职能和作用。

- 理解税收政策、税法规定以及税务会计的基本核算方法。

- 了解不同税种的核算流程和核算方法。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分析税收政策的能力。

- 提高学生进行税务会计核算的实际操作能力。

- 增强学生运用会计知识解决实际税务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税务会计工作的兴趣和责任感。

- 增强学生的法治观念和诚信意识。

教学重点:1. 税务会计的基本概念和职能。

2. 税收政策、税法规定和税务会计核算方法。

3. 主要税种的核算流程和核算方法。

教学难点:1. 税收政策的理解和运用。

2. 税务会计核算的实际操作。

3. 不同税种的核算流程和核算方法的区分。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税务会计的概念和重要性。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需要税务会计?税务会计在企业中扮演什么角色?二、新课讲授(50分钟)1. 税务会计的基本概念、职能和作用。

2. 税收政策、税法规定和税务会计核算方法。

3. 主要税种的核算流程和核算方法(以增值税为例)。

三、案例分析(15分钟)1. 教师提供一份增值税纳税申报表,引导学生分析该企业的税务会计核算过程。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分析结果。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2. 强调税收政策、税法规定和税务会计核算方法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2.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二、深化讲解(30分钟)1. 深入讲解其他税种的核算流程和核算方法(如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

2. 结合实际案例,分析不同税种的核算方法和注意事项。

三、课堂练习(20分钟)1. 教师提供一份综合练习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2. 学生完成练习,教师批改并讲解。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税务会计第五版课程设计

税务会计第五版课程设计

税务会计第五版课程设计一、教学背景和目的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税收制度也不断完善。

税务会计是财务会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研究企业经营活动中与税收有关的财务会计问题的学科。

该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在实际工作中能够熟练掌握税务会计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能够准确地计算和缴纳税款,并且清楚地了解税务管理部门的相关政策和法规,以便为企业提供准确的税务咨询服务。

二、课程内容1.税法法规基础知识主要介绍我国税法的体系架构、税法基本原则、税收职权等方面的内容。

学生需要掌握税法的基本框架,明确不同类型税收的范畴和应纳税额。

还需要了解税务机关的职权和职责,以及纳税人的义务和权利。

2.税务会计与虚假会计处理介绍在企业会计记录中如何正确处理各种税款,学生需要了解如何准确计算应交的税款,包括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

另外,也需要了解虚假会计处理的相关知识,明确虚假会计处理的后果和风险。

3.税收征管学生需要了解税务机关的内部管理制度和相关法规,掌握税务机关的征税程序和征税方式,了解税务机关的执法权力和权责。

另外,还需要了解税收征管的实操流程,包括纳税申报、纳税解释、稽查审计等方面。

4.税务筹划与税务咨询学生需要了解税务筹划的理论和实践,明确企业进行税务筹划的目的和方法。

同时,也需要了解如何为企业提供准确的税务咨询服务,包括调查分析、策略设计和执行措施等。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讲授、讨论、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在讲授中涉及到一些税务相关的概念和理论,需要学生理论操作和合理推演。

在实践操作环节,学生需要通过模拟纳税申报等实践操作,进一步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四、考核方法该课程主要通过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平时考核和实践操作考核等多种方式进行。

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主要考查学生对各类税收知识的掌握程度,考试题型主要为选择题和简答题。

平时考核主要考查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实践操作实习情况。

实践操作考核主要考查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主要是对学生进行模拟纳税申报等实操考核。

税务会计课程教案

税务会计课程教案

教师备课教案
2016 - 2017 学年第一学期
系(部)
课程名称税务会计与税收筹划
授课班级
主讲教师
职称
课程学时48
课程教案
教案编写时间:2016年9月1日
)分教案(课次 3 次课第 1 学时
分教案(课次)
第 2 次课 3 学时.
分教案(课次)
第 3 次课 3 学时
分教案(课次)
第 4 次课 3 学时
分教案(课次)
第 5 次课 3 学时
分教案(课次)
第 6 次课 3 学时
分教案(课次)
第7 次课 3 学时.
分教案(课次)
第8 次课 3 学时
分教案(课次)
第9 次课 3 学时
)课次(分教案.
第10 次课 3
学时
分教案(课次)
第11 次课 3 学时
分教案(课次)
第12 次课 3 学时
分教案(课次)
第13 次课 3 学时
)课次(分教案.
第14 次课 3 学时
分教案(课次)
第15 次课 3 学时
分教案(课次)
第16 次课 3 学时。

税务会计课程教案

税务会计课程教案
教学组织(含课堂教学方法、辅助手段、师生互动、板书设计等):
启发式教学,师生积极互动。
作业布置:
课后习题
主要参考资料:
教学反思(教学计划的执行情况,效果如何,有何经验教训,应如何改进等):
学生上课认真,积极反馈,教学效果较好。
分教案(课次)
第 10 次课 3 学时
授课章节:
第六章个人所得税会计
教学目的、要求:
分教案(课次)
第 12 次课 3 学时
授课章节:
第七章企业所得税会计
教学目的、要求:
能够正确计算企业所得税税额。
8.土地增值税应纳税额的计算、会计核算
9.纳税申报
计划讲授时间:
135min
教学重点、难点:
资源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的会计核算;土地增值税应纳税额的计算。
教学过程中应注意问题:
如何确认计税依据;土地增值税及其金额的确定。
教学组织(含课堂教学方法、辅助手段、师生互动、板书设计等):
启发式教学、师生积极互动
教学目的、要求:
1.明确认识企业纳税工作基本流程
2.掌握企业主要纳税种类的税额计算、申报和基本会计处理
教学重点、难点:
1.增值税纳税申报
2.企业所得税会计核算
3.个人所得税会计核算
各章节学时的分配:
第一章税务会计概论3
第二章增值税会计6
第三章消费税会计3
第四章营业税会计6
第五章其他流转税会计6
第六章个人所得税会计6
分教案(课次)
第 11 次课 3 学时
授课章节:
第七章企业所得税会计
教学目的、要求:
掌握企业所得税的税制要素和应纳税额的计算。
本次课讲授的主要内容:

税务会计课程教案

税务会计课程教案
专业基础课( ) 专业选修课( ) 公共选修课( )
授课对象
(填写“年级、专业、班级号、本科/专科”)******************************
教材:(填写教材全名、出版社、版别、出版时间、是否国家/省级规划教材)
************************************************
教学组织(含课堂教学方法、 辅助手段、师生互动、板书设计等):
启发式教学、师生积极互动。
作业布置:
案例、课后习题。
主要参考资料:
教学反思(教学计划的执行情况,效果如何,有何经验教训,应如何改进等):
教学重难点适中,学生认真听课,积极思考做题。
分教案(课次)
第3次课3学时
授课章节:
第二章增值税会计
教学目的、要求:
纳税申报业务流程;如何申请延期纳税;纳税会计的前提,如何进行会计处理。
教学组织(含课堂教学方法、 辅助手段、师生互动、板书设计等):
启发式教学、师生积极互动,教师示范、学生模拟。
作业布置:
章节习题
主要参考资料:
教学反思(教学计划的执行情况,效果如何,有何经验教训,应如何改进等):
学生学习积极性高,上课积极思考,课堂气氛活跃。
3.一般纳税人的会计核算:增值税的账户设置,增值税进项税额的会计核算,增值税销项税额的会计核算
4.小规模纳税人的会计核算
计划讲授时间:
135min
教学重点、难点:
增值税征收范围,特殊情况下销售额的确定,增值税进项税额、销项税额的会计核算。
教学过程中应注意问题:
区别折扣销售(商业折扣)、销售折扣(现金折扣);视同销售情况下销项税额核算。
本次课讲授的主要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备课教案
2016 - 2017 学年第一学期
系(部)
课程名称税务会计与税收筹划授课班级
主讲教师
职称
课程学时 48
课程教案
教案编写时间:2016年9月1日
课程名称税务会计与税收筹划学时48 总学时:48 学时讲课:48 学时上机:学时实验:学时其他:学时
课程类别公共课( ) 基础课( ) 专业课( √)
专业基础课( ) 专业选修课( ) 公共选修课( )
授课对象(填写“年级、专业、班级号、本科/专科”)******************************教材:(填写教材全名、出版社、版别、出版时间、是否国家/省级规划教材)
************************************************
主要参考资料(或网站):
教学目的、要求:
1.明确认识企业纳税工作基本流程
2.掌握企业主要纳税种类的税额计算、申报和基本会计处理
教学重点、难点:
1. 增值税纳税申报
2. 企业所得税会计核算
3. 个人所得税会计核算
各章节学时的分配:
第一章税务会计概论 3
第二章增值税会计 6
第三章消费税会计 3
第四章营业税会计 6
第五章其他流转税会计 6
第六章个人所得税会计 6
第七章企业所得税会计 9
第八章财产税、行为税会计 6
复习 3
分教案(课次)
第 1 次课 3 学时授课章节:
第一章税务会计概论
教学目的、要求:
1.明确认识企业纳税工作的基本流程,培养依法办理涉税事务、依法按时纳税理念
2.能够依法进行各类税务登记、纳税申报
3. 掌握纳税会计的前提和原则,熟悉会计处理方法
本次课讲授的主要内容:
1.税务登记,发票管理
2. 纳税申报,税款缴纳
3. 纳税会计的概念、特点
4. 纳税会计的前提和原则
5. 纳税会计的科目设置,纳税会计处理计划讲授时间:135min
教学重点、难点:
开业税务登记、发票管理;纳税申报业务流程、延期纳税;纳税会计的前提、原则;纳税会计科目设置、会计处理方法。

教学过程中应注意问题:
纳税申报业务流程;如何申请延期纳税;纳税会计的前提,如何进行会计处理。

教学组织(含课堂教学方法、辅助手段、师生互动、板书设计等):
启发式教学、师生积极互动,教师示范、学生模拟。

作业布置:
章节习题
主要参考资料:
教学反思(教学计划的执行情况,效果如何,有何经验教训,应如何改进等):
学生学习积极性高,上课积极思考,课堂气氛活跃。

分教案(课次)
第 2 次课 3 学时
授课章节:
第二章增值税会计
教学目的、要求:
理解增值税的概念和类型、征税范围;掌握增值税销项税额、进项税额的确定和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掌握根据经济事项进行增值税账务处理的方法。

本次课讲授的主要内容:
1.增值税的概念、类型、征税范围、优惠政策
2. 销项税额的计算、特殊情况下销售额的确定,进项税额的确定,增值税应纳税额的计算
3. 一般纳税人的会计核算:增值税的账户设置,增值税进项税额的会计核算,增值税销项税额的会计核算
4. 小规模纳税人的会计核算计划讲授时间:135min
教学重点、难点:
增值税征收范围,特殊情况下销售额的确定,增值税进项税额、销项税额的会计核算。

教学过程中应注意问题:
区别折扣销售(商业折扣)、销售折扣(现金折扣);视同销售情况下销项税额核算。

教学组织(含课堂教学方法、辅助手段、师生互动、板书设计等):
启发式教学、师生积极互动。

作业布置:
案例、课后习题。

主要参考资料:
教学反思(教学计划的执行情况,效果如何,有何经验教训,应如何改进等):
教学重难点适中,学生认真听课,积极思考做题。

分教案(课次)
授课章节:
第二章增值税会计
教学目的、要求:
熟悉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使用和管理;掌握增值税的纳税申报流程,出口退(免)税;掌握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的计算;熟悉最新“营改增”试点政策。

本次课讲授的主要内容:
1.增值税专用发票介绍、领购、开具、认证,增值税防伪税控系统
2. 增值税的征收管理,一般纳税人纳税申报流程,小规模纳税申报表的填制,出口退(免)税基本条件
3. 出口货物退(免)税的基本政策
4. 外贸企业出口货物退税
5. 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计算
6. 最新“营改增”试点政策计划讲授时间:135min
教学重点、难点:
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开具;一般纳税人纳税申报流程;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的计算。

教学过程中应注意问题:
如何开具、认证增值税专用发票;如何申报,先抄税,再申报;理解并运用最新“营改增”试点政策。

教学组织(含课堂教学方法、辅助手段、师生互动、板书设计等):
启发式教学、师生积极互动。

作业布置:
章节习题
主要参考资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