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 20年春节股市行情大总结
上证指数春节前后行情的回顾

上证指数春节前后行情的回顾1991年,中国的股市刚刚开办不久,一路冲高的行情在节前出现回调后的再次冲高,节后延续了这种走势,由132.53点,略高开于133.12点,当天上涨0.45%(股市休市4天:初一到初四),但节后连续上涨4天后,开始进入下跌行情。
1992年,节后同样是延续了节前的小斜率上涨行情,由314.18点基本是平开并平收于314.72点,当天上涨0.17%(股市休市3天:初一到初三),之后经过5个交易日的延续行情,大幅度拉升,使得上涨斜率变化,最后出现了5月的大牛市行情。
1993年,节前行情从1992年11月17日低点393.52点开始,节前报收1100.31点,节后继续高开在1126.37点,当天上涨5.65%(股市休市4天:初一到初四),成上涨中继形态,最后上涨到1558.95点结束牛市行情。
1994年,持续的下跌和整理行情在节前出现四天的小幅度反弹,似乎有止跌的现象,节后也从797.86点高开于813.95点,但却是以下跌结束了节前的反弹,当天沪综指下跌了2.25%(股市休市9天),加长的休息时间并没有改变熊市行情,使得大盘最后见到7月份的325.89点,特别注意的是,这是市场第一次假期的延长,放了十天假,但资金的时间价值并没有得到体现。
1995年,沪综指经过1994年下半年的上窜下跳整理和反复后,节前大盘在低位收于562.59点,节后大盘出现最后一跌,低开于559.78点,并低收于533.72点,当天下跌5.13%(股市休市9天),并在其后的一天见到524.43点的局部最低点,之后反弹,年中的5月22日见到926.41点的高点,为后来的大牛市行情奠定了基础。
中国股市在开始的前几年由于参与者少,波动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叫大,所以节前后的走势并不能说明多少问题,但1996年后的情况发生了改观。
1996年,由于降息导致了投资者对于货币政策松动的预期,使得沪综指春节后就由552.94点高开于583.38点,当天上涨8.87%(股市休市15天),这是熊市背景下再次延长春节的休市时间,从而揭开了一轮声势浩大的大牛市。
回顾2020年的A股行情,所收获的和感悟的

回顾2020年的A股行情,所收获的和感悟的2023-02-07 18:06·游资江湖录最近把整个2020年的行情做了一次整体的复盘,相信很多人根本就不会明白为啥还要去复盘曾经已经过了的行情,在复盘的过程中,会发现整个2020年的行情1月2月,6月7月出现超级大行情,尤其是1月2月因为新冠疫情刚刚的发生,整个市场陷入到恐慌和疯狂之中。
一方面口罩一片难求,导致整个市场的口罩概念股一飞冲天,随着疫情的不断放大,已然成为全球性的大事件后,新冠检测,新冠疫苗,以及疫苗的储存都成为牛股的集中。
随着新冠的全球流行各国为了刺激经济不断地放水,导致整个市场成交量不断地加大。
这样有了成交量自然就有大题材,整个2020年1月2月的成交量是不断地放大的,各种题材也是不断地表现,很多股票一个多月都是涨了好几倍。
随着3月下旬全球爆发后,整个三月四月都在恐慌中度过,所以三月四月的行情并不是很好,五月下旬因为全球放的水太多,资金寻找大机会,整个2020年最高光的时刻是6月和7月,整个指数都迎来大涨。
在全球都陷入疫情,各国封锁的情况下,免税店的王府井,以及海汽集团都是走出超级大行情,短短一个多月时间就大涨了几倍。
并且成交量不断地放大,只要你敢于参与,这个时候都是非常好的机会。
在6月7月大行情结束之后,8月上旬还有一点点机会,整个下旬行情就开始变差,成交量也不断地减少,到了9月10月是2020年一整年行情最差的时候,等到11月行情稍微有点起色,12月的时候,白酒和光伏开始爆发,又迎来一轮新的行情。
前面一直和大家说股票就是资金和筹码不断转换的过程中,形成的赚钱效应和亏钱效应周而复始的变化,说白了就是1月2月赚钱效应吸引更多资金进场,当场外的资金转换成筹码之后,3月一些资金撤退逐渐出现亏钱效应,等到3月下旬亏钱效应进一步加大,整个市场风声鹤唳草木皆兵,4月行情就很差,只有小部分资金还在股市中玩。
大部分获利了结的资金,以及离开了市场耐心等待新的机会,等到5月该出清的资金也出清了,整个市场开始酝酿新的机会,再加上全球新增的大量资金,一时间整个市场的资金蜂拥而至,导致整个市场6月7月出现超级大行情,然后就是8月复制3月4月的退潮,导致整个9月10月没啥大行情。
历年春节前后股市表现

1996年,由于降息导致投资者预期货币政策将有所松动,上证指数春节后由552点高开于583点,从而揭开了一轮声势浩大的大牛市。
1997年,虽然有诸多因素的制约,但1996年的牛市仍然激发着投资者的做多信心,所以,春节后开市,上证指数高开于969点,从而拉开了当年上半年的绩优股行情。
1998年,由于春节前股指的扬升激发了投资者做多的信心,春节后上证指数开于1257点,跳空高开30多点,可是最终因缺乏追高者,股指无功而返,引发了一轮局部牛市。
1999年,持续阴跌使得投资者信心不足,所以春节后上证指数低开于1076点,但随后就产生了一轮小反弹,从而昭示着1999年是一个不平凡的年份。
2000年,由于春节后宣布以市值配售的消息,上证指数从节前的1535点跳高至1591点,展开了全年的慢牛盘升的牛市。
2001年,虽然当时股指处于高位,但持续做多所带来的赚钱效应仍然吸引着投资者介入,故使得该年的春节后行情出现了小幅高开的走势。
当年上证指数创出2245点的历史高点之后,就步入了长达四年之久的漫漫熊市。
2002年,由于受降息等诸多利好的刺激,上证指数从春节前的1506点高开至春节后的1540点,短期内出现一波约10%的快速突破。
2003年,春节之前大盘曾快速上攻,积累了较多的获利盘,春节后出现小幅回落的行情,之后行情一直延续到4月才结束。
2004年,春节后第一天延续春节前的强劲上攻态势,行情也一直延续到4月才结束。
2005年,春节前上证指数一度跌破1200点,春节后连续反弹至1300点上方后盘落。
2006年,节前一路上扬的大盘节后小幅上涨,并在上证指数1200点至1300点之间构筑了一个平台。
首个交易日,上证指数上涨了29点,涨幅达2.35%。
当年指数一路上涨并突破了2000点,创下2698点的历史新高。
2007年2月26日,春节后的第一个交易日,上证指数站上了3000点,涨幅为1.4%,但第二天便出现大跌,震动了全球股市。
上证指数二十年行情与部分利率变化

上证指数二十年行情与部分利率变化上证指数从1990年至今的二十年时间里,走势相对平稳,在2007年开始的金融危机开始前的各个阶段中,其走势与当时的经济发展状况都比较相近,可以说一定程度上算得上宏观经济的一面镜子,这也是与中国宏微观调控力度之大息息相关的结果。
90年代的金融市场受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较大,因此其走势与国家对经济各个时段的经济调控等社会因素密不可分。
进入21世纪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之后,上证指数的行情走势除了受国内因素的影响之外,对国际经济政治的发展变动弹性越来越大,前两年波及全世界的金融危机便是比较好的例证。
除去其他因素,单就人民币基准利率的变化来看,在加入世贸组织之前,虽然人民币各项基准利率在1996年到1999年之间降低幅度达50%以上,但金融市场并未对此表现出很大的上涨趋势。
其中的原因当然有很多,但我认为最主要还是国家经济体制、金融市场容量与参与量、实体经济的发展程度等因素的影响。
在当时那个不完善的市场经济阶段中,人民币基准利率只能算是一个次要的因素在对金融市场及其参与力量的微小约束,而并不能完全发挥市场经济下货币调控工具的作用,因此才会有1997年到1999年6月大幅度的人民币基准力量下调后平缓的上证指数走势(这其中1998年的金融危机也是很大的影响因素,但大幅降息仍未能拉升指数走势也可以说明利率工具并不能成为当时宏观调控的主要工具)。
进入21世纪,随着入世的步伐逐渐加快,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以及市场的供需矛盾逐渐成为主导实体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货币工具的调控作用日趋凸显,利率在宏观经济调控的中地位上升,利率的变动对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影响程度进一步得到提升。
例如,在2001年9月11日和2002年2月1日的利率下调中,利率的变动对市场的影响很快便体现在了指数的走势上。
但2001年和2002年的利率调控中,市场几乎在利率下调的同时便作出了相应的反应,显然对利率的变动作出的反应过快,毕竟当时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在很多方面仍然有待改善,利率变动对实体经济的调控作用不可能如此快的便体现出来。
炒股20年总结

炒股20年总结在过去的20年里,我一直醉心于股票市场,进行着股票的买卖、炒作与投资。
在这漫长的岁月中,我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今天我将对这20年的股市之旅进行总结。
首先,我认识到股市的不可预测性。
尽管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公司的基本面、行业趋势等因素来做出决策,但股市仍然充满了各种不确定性。
股票的价格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如经济形势、政府政策、市场情绪等,并且这些因素随时可能发生变化。
因此,我学会了不在市场波动中盲目追逐利润,而是根据自己的投资策略和风险承受能力来进行操作。
其次,我意识到控制风险的重要性。
在过去的20年里,我经历了无数次的股市波动和熊市,也亲身体会到了风险带来的巨大损失。
因此,我学会了严格的风险控制和资金管理。
我始终把投资组合分散在不同的行业和股票中,以降低风险。
我也始终保持着一定的现金储备,以应对市场的不确定性。
此外,我还学会了及时止损,避免亏损进一步扩大。
通过这些风险控制措施,我在20年的时间里成功地保护了自己的投资,避免了巨大的损失。
另外,我认识到重视长期投资的重要性。
股市是一个长期的游戏,短期的涨跌并不能代表一个公司的真正价值。
在过去的20年里,我错过了很多次的快速涨幅,但我也学会了耐心等待并抓住了一些长期增长股的机会。
通过持有优质股票,并积极参与公司的治理和决策,我的投资获得了长期的稳定回报。
此外,我也认识到市场情绪对股市的重要影响。
市场情绪波动大,投资者情绪的好坏对股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过去的20年里,我看到过市场的狂热和恐慌,也遭遇了无数次的市场泡沫和崩盘。
因此,我学会了独立思考,并不盲从市场的热情或恐慌,做出冷静理性的决策。
每当市场情绪过于火爆时,我会保持警惕并减少风险,避免被市场的热潮所冲昏头脑。
最后,我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
股市是一个不断变化和发展的领域,没有人能够预测未来的走势。
因此,我时刻保持着学习的状态,学习最新的投资理念、技术和策略。
在过去的20年里,我不断阅读相关的书籍和文章,并参加各种投资研讨会和培训课程,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2020年中国股票市场行情分析报告

一、2019 年第四季度股市运行的基本情况
2019 年第四季度,我国股市运行基本平稳,上证综合指数 运行区间在 2850 点至 3050 点,沪深 300 指数运行区间在 3800 点至 4080 点,创业板指数运行区间在 1600 点至 1800 点。期间, 上证综合指数上涨 4.99%,沪深 300 上涨 7.39%,创业板指数上 涨 10.48%。
本季度由陆港通渠道进入 A 股的“北上资金”流入 729 亿 元人民币,超过上个季度,创年度新高。其投资风格和理念对市 场的影响日益明显,“北上资金”买入的股票以蓝筹股为主,主 要集中在传统的两大领域,即大消费领域(格力、美的、伊利、 五粮液、贵州茅台)、大健康领域(迈瑞医疗)。此外,本季度外 资将高科技类公司纳入其中,以宁德时代和韦尔股份为典型代表, 前者的产品是新能源电池,后者的主要业务是存储芯片。
本季度主要指数的振幅均在 10%以内,是 2018 年以来主要 股票指数的最小季度振幅。季度振幅与 2016 年、2017 年类似。
值得一提的是,12 月股市出现新一轮上升势头,上证指数 在年底收至 3050 点,该点位是 2019 年的次高位,上证指数曾经 在 2019 年 7 月初及 9 月中旬两次触及该点位但均无功而返,年 末收在此点位让市场对新的一年充满期待,2020 年元旦节后的 第一个交易日主要指数均跳空高开,突破了 2019 年的次高位, 市场信心倍增。这似乎在重复 2018 年底的情形,2018 年 12 月 底至 2019 年 3 月初股市出现了 20%的涨幅,被市场称之为“春 季躁动”。
从统计数据看,本季度的建筑材料行业分类指数上涨超过 20%,在所有行业指数中独占鳌头。另外,房地产、钢铁、化工、 有色金属这些典型的周期类行业指数涨幅均处在其他行业指数 前列。
上证指数二十年统计分析

上证指数二十年统计分析从90年12月至今,中国证券市场发展逾二十年,有无规律可循?分别以年和月为单位,尝试从指数的涨跌变化的统计中,追溯二十年来波浪起伏的变化过程。
首先来看在二十一年历史中,中国证券市场上涨年份和下跌年份的比例。
上图是上证指数21年的年线图。
分析:共10年上涨年度 91年、92年、96年、97年、99年、00年、03年、06年、07年、09年共6年下跌年度 94年、01年、02年、04年、08年、10年持平年度 90年、93年、95年、98年、05年 共6年(上涨或下跌幅度为超过10%按持平计算)以上图表可知上涨年度为47%,下跌年度为28.5%,持平年度为23.8%由此可知,即使是中国证券市场,上涨年度也远远大于下跌年度。
上面的分析存在两个问题:1只考虑了指数波动的时间而未考虑指数波动的幅度。
2.以年为时间跨度太不精确。
为解决第一个问题接下来分析指数波动的周期:周期 年份 时间 指数变化 幅度上涨周期 90-93年 3年 95.79-833.8 770.44% 下跌周期 94-95年 2年 833.8-555.29-33.4%上涨周期 96-00年 5年 550.26-2073.47 276.82% 下跌周期 01-05年 5年 2077.07-1161.06 -44.1%上涨周期 06-07年 2年 1163.88-5261.56 352.07% 下跌周期 08——至今 2.5年 5265.00-2572.03 -51.15% 从上表中可以得知,指数在这二十年间,上涨的幅度远远大于下跌的幅度。
上涨幅度合计:1399.33% 下跌幅度合计:126.65%当然,从2000点上涨至4000点,上涨幅度为100%而从4000点下跌至2000点,下跌幅度为50%由此我们有必要修正上涨幅度,采取的方法是上涨幅度除以2修正后的上涨幅度为699.67% ,仍然远远大于下跌幅度。
为解决第二个问题,可以将分析周期扩大到月线图。
春节期间全球期货市场回顾及节后展望

春节期间全球期货市场回顾及节后展望中粮期货乡村牛童交易团队 杨晓艳/文【宏观金融】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影响,春节假期延长,防控疫情需要,减少人员流动与集会活动,采取居家隔离措施,大幅降低了消费需求。
企业延迟复工,制造业、房地产、基建投资短期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假期间,疫情冲击市场情绪,美国、欧洲、日本、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股市均出现大幅下跌。
节后疫情发展依然是影响市场走势的重要因素。
目前疫情仍在持续,感染人数处于上升阶段,市场普遍认为疫情的高峰期会出现在2月中旬,结束于二季度。
疫情对于经济生产生活多方面会产生负面影响,一季度经济基本面可能会受到压制,股指、商品市场短期内会有一定压力。
如果疫情在一季度得到控制,疫情结束后,各部门经济活动转为正常,市场大概率仍遵循原来的主线运行。
2月,英国正式退出欧盟,未来市场更多的会关注英国与欧盟最终贸易关系和协定的细节。
整体不对自贸协议保持乐观前景,利空未来的欧元英镑走势。
【能源化工】1月中旬,美伊冲突冷处理之后,布伦特原油价格逐步企稳,回到65美元/桶。
但是1月下旬中国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发酵之后,外盘原油价格全线下跌,布伦特原油跌破60美元阻力位。
疫情的扩散,会全方面的影响中国原油的需求,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航油需求冲击。
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全球多家航空公司宣布暂停中国航班。
航班取消影响航油需求。
2.疫情蔓延,受武汉封城,铁路部分站点停运的影响,导致春运客流量降幅接近2/3。
为阻断疫情,全国公共交通运量大幅下降,封路等措施也直接导致小汽车的汽运量大幅下降。
3.各省市纷纷延后开工时间,工地开工顺延,将导致柴油需求同步出现下行。
虽然OPEC称将延长减产协议至年底,以便支撑油价,俄罗斯提议将OPEC+年度会议提前至2月份举行,但是这未必能够阻止油价下行,最终还是要看疫情发展情况。
原油下跌总体看对于化工板块整体影响偏利空,更何况化工品自身就处于产能弱周期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史为鉴 20年春节股市行情大总结距虎年行情仅剩最后一个交易周,股指并没有像此前预计的那样,为投资者发“红包”,而是用破位下跌来进一步考验市场信心。
面对如此复杂的市场格局,投资者在操作上究竟该持股过年,还是轻仓迎新春?春节之后,市场又将会以何种方式演绎?俗话说,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
要想了解今年春节前后的股市行情,减少投资失误,我们对历史上春节前后行情进行回顾和总结,以此为投资者预判未来行情提供帮助和参考。
1991年至1995年呈现“四涨一跌”整体来看,1991年至1995年的五年间,春节后的行情呈现“四涨一跌”态势,其中1995年的春节行情,出现了前跌后涨的逆转局面。
当然,由于在此期间市场规模小,成交水平达到10亿元以上的交易日都不多。
1996年节后出现大盘涨停奇观1996年12月,降息引发了投资者对于货币政策松动的预期,股指节后高开于583点,从而开启了一轮大牛市,出现了大盘涨停的奇观。
但是很快几天时间内,大盘又连续4天暴跌,2个暴跌5%加上两个跌停板,一共跌去30%,随后从1000点上涨到了1500点。
1997年节后一周突破千点大关由于1996年的牛市延续行情,1997年春节前大盘走小阳碎步上攻,节前最后一个交易日收于964点,逼近千点,尽管有诸多利空因素,节后首日高开在969点,随后一周内突破千点大关,从而展开了上半年的绩优蓝筹行情。
1998年反复筑底夯实“5·19”基础春节之前,A股产生了持续2周时间的阴跌。
春节前一天收红,探底结束,节后股指开于1257点,跳空30多点,产生了2个月左右的上涨行情,最高达到1422.98点。
这轮上涨结束后竟然产生了一轮更深的下跌,从1200点重返1000点。
但是,1999年度,历史上著名的“5·19”行情也就由此产生。
1999年呈现“N”字结构上涨节前连续阴跌使市场信心不足,股指最低1064点,逼近千点大关,节后以1092.15点高开,在随后的一轮小反弹后,股指在5月创出新低并再次逼近千点,该年春节行情经过一轮“N”字结构上涨后,完美收官。
随后“5·19”行情爆发,科技股崛起造就未来两年的大牛行情。
2000年“红三兵”后现“井喷”春节前的市场已经经过了多头的整固,收于1534点,节后开盘首日恰逢西方“情人节”,由于管理层宣布市值配售的利好消息,股指从跳空高开至1591点,当天大盘接近涨停,涨幅为9.05%,延续了多头强劲走势,爆发“井喷”性上涨。
2001年节后首日跌幅接近3%节前最后一日高开高走迎接新年,收于2065点,节后首日大盘高开低走,首日跌幅接近3%,形成蛇年第一根大阴线,随后在跌破2000点大关,产生一波幅度约20%的跌幅。
在上半年行成2245的高点,之后股指走下坡路,形成了四年的熊市。
2002年节后震荡后即出现急涨2002年春节前保持着强势整理,而节后短暂震荡之后即出现急涨。
节前收于1506点,节后受到降息等利好刺激,股指高开呈震荡走势,节后首日涨幅为1.57%,至1540点。
受第8次降息等诸多利好的刺激,著名的“6·24”行情爆发。
2003年节后做空氛围扩散收阴线春节前的市场氛围一度活跃,但大盘在节前最后一个交易日却出现震荡,并在1499点收阴。
春节后第一交易日,市场延续了节前的跌势,并且做空氛围短暂扩散,大盘剧烈震荡之后在1477点收出了中阴线。
2004年延续节前行情强势上攻节前大盘处于升势中,最后一日收盘在1600点整数大关。
节后首日大盘延续了节前的强势上攻行情,大盘一路高开高走,全天涨幅达1.78%,收于1629点。
随后,“国九条”隆重出台,市场群情振奋,2月份就上升到1715点,4月份更是盘上了1783点的年内新高。
2005年节后短暂反弹酝酿下跌节前最后一日高开高走,收于1269点,涨幅为2.15%,节后首日延续节前反弹之势,在高位震荡,收于1278.88点。
由于受到全流通的不确定性影响,在节后短暂反弹后继续探底,步入长达半年多的探底之旅,创出自2245来调整新低998点。
2006年摆脱千点底部步入长牛格局股改“开弓没有回头箭”,节前最后一日大盘收于1258点,节后大盘高开高走,全天涨幅达2.29%,收于1287点。
随后,股权分置改革稳步推进,行情在节后短暂整理后即步入长牛格局。
2007年持续狂飙拉开6124点序幕。
节前最后一日大盘高位震荡,盘中一度突破3000点大关,收盘收于2998点。
节后首日虽然低开,但股指毅然推上3000点上方,当天收盘收于3040点。
猪年的开门红使得这一年的牛市行情继续扩大,并且创出10月16日6124点的历史新高。
2008年节后下跌还仅仅是个开始在创出6124点新高之后,随着大小非的逐渐解禁,新年伊始大盘便跌破5000点大关,节前最后一日大盘在大阳线之内整理,跌幅达1.55%,收于4599点。
节后首日开盘低开整理,收于4490点,跌幅达2.37%。
随后的日子里,全球金融危机爆发,4000点、3000点、2000点大关均轻松告破,以至创出1664点低点,全年跌幅达70%以上,创出中国证券史上跌幅最大的一年。
2009年站上2000点开启修复性行情尽管节前股指微跌0.71%,收于1990.66点,但节后在全球股市强劲反弹的支撑下,首日高开站上2000点,最终上涨1.06%。
在一系列宏观经济刺激政策,大盘快速脱离1664点沼泽,展开了非理性超跌后的单边反弹,最高至3478.01点。
然而,历史往往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近期近市场恐慌性的杀跌,使得股指不断破位,新股纷纷破发,与历史走势非常相似。
市场内在结构的剧变特征,表明这正是市场转机的前夜。
相关阅读:财富宝典:春节股市"红包"不容错过见后春节前最后一周,股市如何收官?春节红包“十年九送”的惯例是否会被打破?跟《财富经》一起,看虎年春节行情如何把握。
>>节前最后一周如何收官上周市场处于相对弱市,对利好反映迟钝,对利空极为敏感,再度出现对外围股市跟跌不跟涨的怪圈。
欧美股市和纽约黄金期货价格大跌以及国际油价下挫对A股影响明显。
春节前最后一周,多空基本面有利因素正在增多。
短期而言,目前市场已经充分释放了内外不利因素。
市场预期中的红包行情会令大盘出现反弹,但弱势格局下,对于反弹预期不能太高。
预计白酒、旅游酒店、烟花等行业板块将活跃。
其次,物联网、科技等板块值得跟踪。
底部确认还需时日,短线介入风险犹存。
不建议投资者仓促参与抢反弹的短线操作,耐心等待市场表现出更多确定性信号再行介入。
精选个股,清仓过节是比较理性的选择。
>>春节股市“红包”不容错过春节股市“红包”的“十年九送”一直让广大投资者津津乐道。
把握有交易性投资机会四类概念股,也许就可以让你获得一份不错的“红包”!1、春节概念:饮食类上市公司、白酒板块和旅游类个股;2、两会概念:低碳经济、新材料、生物医药、农业类股票;3、年报概念:“高送配”概念炒作行情;4、融资融券和股指期货概念:有望进入标的范围的大盘蓝筹个股,金融、公共事业和建材行业有望成为入选热门。
相关阅读:A股开户数创四周新低六成散户欲持股过节见后六成散户欲持股过节最担忧政策风险新春佳节即将来临,面对休市长假,散户持股过节的意愿如何,投资者对于“虎头”行情又有着怎样的期待?对此,本报推出了一份网上调查。
截至昨日20点,参与此次调查的投资者人数已超过2500人。
调查结果显示,虽然节前市场表现低迷,但多数散户对于节后的行情还是表现出乐观,60%的散户愿意“持股过节”,节后看涨的散户比例更是高达65%。
但与此同时,认为大盘此轮调整已经见底的投资者并不占多数,“政策调整”成为散户目前最为担忧的长假风险。
“持股”意愿高于“持币”进入2月以来,A股市场仍未显露出明显的反弹迹象,随着春节的日益临近,市场交投意愿也进一步减弱,两市成交迭创地量。
尽管如此,辞旧迎新之际,多数股民对于即将到来的虎年行情还是充满了期待。
数据显示,在参与调查的散户投资者中,有65%的人相信“大盘节后将迎来反弹”。
调查结果还显示,认为虎年首个交易日将出现“开门红”的散户比例达到61%.事实上,面对长假,散户“看多”的同时也准备“做多”。
数据显示,在“持股过节或持币过节”的问题上,60%的散户将选择“持股过节”,其余40%的散户选择“持币过节”,显示出散户目前持股过节的意愿相对较强。
这样的结果也与散户目前的持仓状况相匹配。
据中登公司昨日披露的周报显示,上周A股持仓账户数达到5253.51万户,继续创出有统计以来的新高。
而在参与调查的投资者中,超过半数的投资者目前已是重仓备战。
数据显示,散户目前“空仓”、“轻仓”、“半仓”以及“重仓”的比例分别19%、13%、16%和52%.调查结果还显示,散户最为担忧的长假风险来自“政策调整”,这一选项的选择比例达到45%;“外盘波动”与“突发事件”排名次之,选择比例分别为34%和18%.调整还未结束虽然散户对于节后的反弹行情充满期待,但这种期待也仅仅是针对反弹而已,多数散户还是认为本轮调整并未结束。
数据显示,比例高达64%的散户认为大盘此轮调整“还没结束”,认为大盘“已经见底”的散户仅占三分之一左右。
而在大盘调整底部点位的预测上,多数散户相信上证指数将在2800点上方止跌。
数据显示,预测大盘调整低点将在“2800点”、“2700点”、“2600点或更低”的投资者比例分别为56%、12%、32%.值得一提的是,由于节前市场风格转换仍未形成,而题材股的表现也时好时坏,因此整体而言节前的市场热点并不突出。
而调查结果也显示,尽管散户看多节后行情,但在持仓品种的选择上却非常分散。
在参与调查的投资者中,表示更青睐“蓝筹股”或“题材股”的比例分别为51%和49%,分歧并不明显;而在散户最看好的主题投资机会上,“区域政策相关”、“年报预增”、“股指期货融资融券受益”、“并购重组”分别赢得了28%、25%、23%和14%的得票率,集中度同样较低。
A股开户数创四周新低持仓户数连续第三周创新高受A股市场周线五连阴打击,投资者的入市步伐呈延续减缓趋势。
A股新增开户数连续第二周下滑并创近四周新低。
不过持仓账户数仍连续第三周创出新高。
据中登公司最新披露的数据显示,2月1日-5日当周,新增A股开户数为26.25万户,较前一周下降15.18%,为1月8日当周以来新低;新增B股开户数为795户,环比下降15.61%。
截至2月5日,沪深两市共有A股账户1.39亿户,B股账户246.54万户;有效账户1.2057亿户。
持仓账户数连续第三周创出新高。
截至上周末,A股持仓账户数为5253.51万户,较前一周增加9.47万户。
A股账户的持仓比例升至37.75%。
而随着市场出现连续下跌,A股账户的活跃度也随之回落,上周参与交易的A股账户数为1478.96万户,较前一周减少8.44万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