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相基准面旋回识别与对比 邓宏文
基准面旋回和可容空间知识体系及自己的看法

学号:2006130035姓名:陈龙成绩:基准面和可容空间基本知识体系及自己的看法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的核心内容是:在基准面旋回变化过程中,由于可容纳空间与沉积物补给通量比值的变化,相同沉积体系域或相域中发生沉积物的体积分配作用和相分异作用,导致沉积物的保存程度、地层堆积样式、相序、相类型及岩石结构和组合类型发生变化[1]。
基准面是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的核心,可容空间是与基准面密切关联的概念,本文总结出了基准面及可容空间的基本知识体系,同时就基准面和可容空间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1.基准面和可容空间基准面和可容空间都是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中极其重要的概念。
特别是基准面这个概念,是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的直接对象,最终在实际应用中我们也是要划分出层序的上升和下降旋回。
而可容空间却是和基准面直接关联的概念。
T.A.Cross(1994)引用并发展了Wheeler(1964)提出的基准面概念,分析了基准面旋回与成因层序形成的过程-响应原理。
基准面(Baselevel)并非海平面,也不是一个相当于海平面向陆延伸的水平面,而是一个相对于地球表面波状升降的、连续的、略向盆地方向下倾的抽象面(非物理面),其位置,运动方向及升降幅度不断随时间发生变化的[2]。
可容空间是指位于基准面之下的、沉积物表面与基准面之间可供潜在沉积物充填的全部空间[1]。
可容空间包括早期未被充填遗留下来的老空间和新增可容空间。
可容空间又称可容纳空间、容纳空间、容存空间,它是与基准面相伴存在的一个客观事物。
新增可容空间是指在沉积物沉积的同时新形成的可供沉积物充填的空间[7]。
可容空间是与基准面相伴随而存在着的,可容空间的增加与减少直接受控于基准面的升降和基底构造沉降。
学号:2006130035姓名:陈龙成绩:图2.基准面与可容空间示意图2.为什么提出基准面这个概念我们知道影响层序地层发育的影响因素主要有:海平面、构造沉降、沉积负荷补偿、沉积物补给、气候、沉积地形等因素。
宝浪油田三工河组基准面旋回与储层宏观非均质性

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的低孔、 特低渗储层 , 多期砂体 的垂 向叠 置和 侧 向迁 移形 成 厚 层 状 复 合 砂 体 , 砂 体内部夹层等渗流屏障分布复杂 , 储层 非均质性 强[ 。高分 辨层 序地 层 理 论认 为 , 准 面旋 回及 1 ] 基
识别标 志[ ] 2 。依 据 曲线分 析 短 期旋 回 的退 积 式 叠加 和三套稳 定 分 布 的煤层 , 含 油层 段 划 分 为 将 4个 不 对 称 短 期 旋 回 , 别 为 MS 1 MS 2 分 C、 C、
MS 3 MSA( 3 。 C 、 C 图 )
宝 6 l 宝5 9 _0 _
维普资讯
20 0 7年 3月
石 油 地 质 与 工 程 P T O E M E L  ̄Y A D E G N E I G E R L U G O ( N N IE RN
第2 1卷
第 2期
文章 编号 :6 3 2 7 2 0 )2 0 3 5 1 7 —8 1 (0 7 0 —0 1 —0
收 稿 日期 :0 6 9 8 改 回 日期 :0 7一O —1 2 0 —0 —2 ; 20 1 9
1 基 准 面 旋 回 的识 别
沉积相 研究 表 明 : 宝浪 油 田三 工 河 组 为 浅 水 缓 坡 沉 积环 境 , 下 岸坡 宽 阔 , 下 分 流 河 道 发 水 水 育 , 典 型 的浅 水 缓 坡 粗 粒 辫 状 河 三 角 洲 沉 积 。 为
上变细的正韵律或复合正韵律 , 反韵律不发育。 依据岩性标 志 和测井 曲线组 合 特征可 以进行
取 心井 单井旋 回的识别与 划分 。
1 2 测井 曲线叠 加样式 分析 短期旋 回 .
基准面旋回识别与对比

1、进积单元边界识别
3、进积/加积单元边界面对比
2、进积方向识别
LS
4、进积单元内绘制相的几何形态
LS
LS
LS
Pattern Recognition
Seaward Stepping 6 5 4 3 2 5 4 A 3 2 1 Ai Bi > Ai = SS Bt > At = SS Bi < Ai = LS Bt < At = LS Initiation (i) At Termination (t) Vertical Stacking Landward Stepping
Tentasive scheme for dynamic correlation of stratigraphic units across evironments through time,using patterns of thinning/thickening and symmetry reversals recorded by progradational events.
B
Method for recognizing two-and three dimensional stacking pattern by comparing the initial and terminal facies of successive progradational units
4
Map Facies Geometries w ithin Progradational Units
旋回级次
短期旋回的概念
最短期的地层旋回是符合沉积相序或相组合基
本定律(Walther定律)的进积/加积的地层单元,
即成因地层单元,也可以称作成因层序(Cross 1994)。
东营三角洲高频旋回划分与浊积砂体预测

东营三角洲高频旋回划分与浊积砂体预测方勇;邓宏文;郝雪峰;陈狄;晁静【摘要】笔者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和分析方法,利用钻井、测井及三维地震资料对三角洲内部基准面旋回的各种界面识别,进行基准面旋回的划分和对比研究,最后分析三角洲各期基准面旋回和浊积砂体的分布规律,从而对东营三角洲的岩性油气藏进一步勘探提供一些科学依据.【期刊名称】《物探与化探》【年(卷),期】2004(028)006【总页数】5页(P504-508)【关键词】东营三角洲;基准面旋回;层序地层学;浊积砂体【作者】方勇;邓宏文;郝雪峰;陈狄;晁静【作者单位】石油大学,北京,102249;中国地质大学,北京,100083;胜利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山东,东营,257200;胜利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山东,东营,257200;胜利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山东,东营,2572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31.4东营三角洲位于东营凹陷东部,是东营凹陷下古近系沙河街组重要沉积体系之一,面积约500 km2(图1)[1]。
东营三角洲形成的浊积砂体岩性圈闭是胜利油田沙三段重要的勘探目标之一。
近几年平均每年发现的岩性圈闭石油储量在千万吨以上。
对东营三角洲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进入90年代后,层序地层学的研究发展促进了东营三角洲的研究和油气勘探,但三角洲的高分辨率等时格架研究开展较少,从而限制了对东营三角洲的发育特点和具有重要油气勘探意义的岩性圈闭分布规律的研究。
图1 东营凹陷沙三中亚段沉积体系分布示意地层记录中不同级次的地层旋回记录了相应级次的基准面旋回。
地层的旋回性是基准面相对于地表位置的变化产生的沉积作用、侵蚀作用、沉积物过路时形成的非沉积和沉积欠补偿作用随时间发生空间迁移的地层响应。
每一级次旋回内必然存在着反映相应级次基准面旋回所经历的时间中可容纳空间与沉积物供给比值变化的“痕迹” [2]。
以钻井、测井和地震资料为基础,根据这些"痕迹"识别基准面旋回,对三角洲的各个旋回进行重新认识,并在各旋回内部分析浊积砂体的可能分布及其分布位置,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对东营三角洲的岩性圈闭开展进一步的勘探和研究。
河流相基准面旋回识别与对比-邓宏文

7 MFS
feet
Short-Term Cycles in Bay-Head Delta Facies Successions, Bay Facies Tract
Feet
13660
13670
13680
13690
0 2 Bed set thickness (ft)
Decreasing preservation of geomorphologic elements
C-湖泊边缘 (绿河组上部)
D-开阔湖泊 E-湖泊边缘泥坪相序 (绿河组上部) (绿河组中部)
图 6-3 湖泊边缘和开阔湖相域的相序特征
埕岛油田馆陶组
Accommoda tion-Controlle d Diffe re ntia tion of Ge omorphic Ele me nts
哥伦比亚中MAGDALENA盆地
沉积物体积分配引起的旋回对称性的变化
Cusizna
Pre-Existing Cross Section of Mirador Formation, Cusiana Field
W-400 W-1300 W-1100 W-700 W-200 W-201 8 6 5 3 SB/TS SB 3 SB SB SB 1 1 0 0 km 3 1 3 2 2 3 5 6 1 6 5 4 4 3 2 1 3 2 4 3 1 6 5 4 2 3 6 5 4 3 8 8 7 5 8 W-1200 W-100 W-1700 W-800
MLM OG 50 CRS NMM 40 NMM 40 CRS 30 TRXS 30 NMM BSi WRS 20 CRS PS 10 10 TRXS TRXS PS 20 CRS CRS PS MM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邓宏文5ppt课件

勒
7井
11 11 11 11 11 11 11 14 111 111 11 11 11 11 11 11 11 11 11 11 111 111 11
11 11 11
11
11 14 14 11
14
11 11
11
11 11 11 11 11 11
11
11
11
14
11
11 11 14
11
14 11
11
14
11
14 11 14
14
13
14 14
14 14
14
14
14 14 14 14 14 14 14 14
14 14 12 14 14 12 14 12 14 14 14 14 14 14 14 12 12
12 14 14 14 14 14 12
14 12 14 14 14 14 14 11 44
高36—23—40—80—樊121—115井沙三段沉积相对比剖面(NS)
分流河 道为主
河口坝 发育
.
16
三 隐蔽圈闭成藏条件分析
.
17
浊积岩成因的岩性油气藏:
1、排烃条件:受控于流体压力,欠压实带(异常高压带) 2、排烃效率:浊积岩体厚度、与烃源岩的配置关系 3、储集体条件:物性条件 4、与烃源岩配置条件
.
13
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扇体分布图
郑408古冲沟
利561 郑411
坨121古冲沟
利98
坨122 坨124
坨71 坨深1 坨76坨73
盐16古冲沟 盐18古冲沟
盐20
永85 永921
永922
.
14
层序地层学

1.论述层序地层学发展的主要学派,并阐述他们之间的关键不同点,着重从其形成机制、模式和研究方法论述。
1.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是以Cross领导的科罗拉多矿业学院成因地层研究组为代表提出的,邓洪文教授首次将该理论体系在国内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随后引起了许多地质学家的重视,并逐步在实践中得到应用。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就是利用高分辨率地震剖面、测井、岩心和露头资料,通过对层序地层基准面的分析,运用精细的层序地层划分对比技术,建立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框架,由于时间分辨率的增加,地层预测的准确性大为提高,并能为油藏数值模拟提供可靠的岩石物理模型。
1.理论基础: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的核心是:在基准面变化过程中,由于可容纳空间与沉积物通量比值(A/S)的变化,相同沉积体系域或相域中发生沉积物的重新分配作用,导致沉积物的保存程度、地层堆积样式、相序、相类型及岩石结构发生变化。
这些变化是基准面旋回中所处的位置和可容纳空间的函数。
基本理论包括基准面原理、体积划分原理、相分异原理和旋回等时对比法则。
其理论的关键点是基准面变化控制了层序地层的发育。
1.1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基准面旋回简介:作为对一个基准面旋回变化过程中形成的沉积体进行研究的分支学科,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的基本单元是成因层序,即以等时面为界的时间地层单元,研究的基本原理是地层基准面或平衡剖面理论。
地层基准面为一抽象的、动态的非物理界面它是海平面、古构造(区域、局部)、古气候、古物源及沉积物供给速率、古地理等多种影响因子的函数。
基准面位置运动轨迹及方向、波动振幅及频率随时间而变化,并能准确地、动态地反映空间及沉积过程。
基准面在变化中总具有向其幅度的最大值或最小值单向移动的趋势,构成一个完整的上升下降旋回。
一个基准面旋回是等时的,在一个基准面旋回变化过程中(可理解为时代域)保存下来的一套岩石为一个成因地层单元,即成因层序,它以时间面为界,因而为一个时间地层单元。
河流相基准面旋回识别与对比-邓宏文

198.25
199.25
200.25
201.25
641.6 1250
643.6
SH 6
SHG2
645.6 1300 1250
1200
1250
SH 1
641.6
643.6
645.6
胜海古2井区基准面下降半旋回主体河道分布图
647.6
647.6
注: 本图 底图为 T0反射 层构造 图
201.25 1350
20 T RXS
PIS T RXS LAXS 0 PIS
A-高可容纳空间
60 TRXS 40 LAXS
20 TRXS 0
B-低可容纳空间
图 6-1 上三角洲平原相序特征
MLM OG 50 CRS NMM
40 CRS
30 NMM BSi WRS
20 CRS PS
T RX S 10
MM 40
NMM CRS PS 30 T RX S
198.25
199.25
200.25
1、经典层序地层学不适用河流沉积层序地层划分与对比 2、河流地形、河流要素的变化与可容纳空间 3、河流相沉积的“准层序”(成因地层单元)
4、可容纳空间与河型特征 5、决口扇的层序地层位置—基准面下降期
(与高位三角洲的层序地层位置对比)
6、河流相层序地层识别标志
20 CRS
PS
10 T RX S
MS
LAXS 0 PIS
feet
A-高可容纳空间
0 PIS MLM BSi
feet
B-低可容纳空间
图 6-2 下三角洲平原相序特征
LAXS 40 PIS
MS
35 PXS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经典层序地层学不适用河流沉积层序地层划分与对比 2、河流地形、河流要素的变化与可容纳空间 3、河流相沉积的“准层序”(成因地层单元)
4、可容纳空间与河型特征 5、决口扇的层序地层位置 —基准面下降期
(与高位三角洲的层序地层位置对比) 6、河流相层序地层识别标志
20 TRXS
PIS TRXS LAXS 0 PIS
A-高可容纳空间
60TRXS 40LAXS
20TRXS 0
B-低可容纳空间
图 6-1 上三角洲平原相序特征
MLM OG 50 CRS NMM
40 CRS
30NMM BSi WRS
20 CRS PS
TRXS 10
MM 40
NMM CRS PS 30 TRXS
8 7
3
5 3
2
W-1100
W-400 W-700
W-200 W-201
W-1200
8
6
5
4
3
2
1
1
6
6 5
4
3 2
1
8
4 3
2 1
3 1
W-100 W-1700
W-800
5
3
6 5
4
8 7
5 4
3
6
23
1
0 km 3 0
feet
Short-Term Cycles in Bay-Head Delta Facies Successions, Bay Facies Tract
A/S controls alluvial ridge height
Well No.2
Well No.201
Well No.3
Fig.1 Logging-seismic correlation of intermediate-scale stratigraphic c ycles, upper member of Guantao formation, Offshore area, Ahanhua depresson
但不可能用于多数地下地层
哥伦比亚中MAGDALENA盆地
沉积物体积分配引起的旋回对称性的变化
Cusizna
Pre-Existing Cross Section of Mirador Formation, Cusiana Field
W-1300
MFS
SB/TS SB SB SB SB
641.6
643.6
1250 201.25
200.25
SHG2
SH 6
199.25 1200
198.25
645.6 1300 1250
1250
647.6 1350 201.25
200.25 199.25
198.25
SH 1
641.6
643.6
645.6
647.6
Fig. Main Channel Distribution in Base-level Rise Hemi-cycle in An Oil Field
NMM 0 LGyM feet
A-三角洲前缘相序
OG-2
15 LGyM
10 OG-2
LLM OG-2 5 MLM OG-1 MLM CM OG-1 0 STR O M feet
B-湖泊边缘滨面相序 (绿河组中部)
BLM 20
CM 15
10 STR O M
5 CM
0 LGyM feet
C-湖泊边缘 (绿河组上部)
河流相基准面旋回 识别与对比
1、相组成多样、相态混杂、相带窄、边界破坏严重 2、快速沉降盆地沉积的陆相地层通常缺少不整合 识别标志 3、地震反射整一、水平,依据反射终端识别地震层序不实用 4、生物地层分带通常也不能解决生产所需要的对比分辨率 5、磁性地层分析技术在一些陆相地层中能够提供较高分辨率,
641.6
643.6
645.6
1250 201.25
200.25
SHG2
SH 6
199.25 1200
198.25
1300 1250
1250
SH 1
641.6
643.6
645.6
胜海古2井区基准面下降半旋回主体河道分布图
647.6 1350 201.25
200.25
199.25
198.25
647.6
20CRS
PS
10 TRXS
MS
LAXS 0 PIS
feet
A-高可容纳空间
0 PIS MLM BSi
feet
B-低可容纳空间
图 6-2 下三角洲平原相序特征
LAXS 40 PIS
MS
PXS 35
30
MS 25
20 CRS
15 PS NMM WFS
10 NMM BSi
NMM 5 BSi
WRS BSi
Mirador组底部 不整合面
岩芯、测井资料
1
km 0
河口/分流河道
0.05°
0
0.5° 1°
ft
100 5°
尤英塔盆地
CRS 120
NMM 100 BSi
CRS
80 TRXS
NMM 120
CRS 100
TRXS
80 PIS
LAXS 60 PIS
CRS
MS PXS TRXS 40 PIS BSi CRS LAXS MS
STR O M
10 CM
5 LGyM
0 OCS feet
20 BLM
MM 15 NMM
CRS 10 NMM WRS 5 NMM
0 CM feet
D-开阔湖泊
E-湖泊边缘泥坪相序
(绿河组上部) (绿河组中部)
图 6-3 湖泊边缘和开阔湖相域的相序特征
埕岛油田馆陶组
Accommodation-Controlled Differentiation of Geomorphic Elements
Feet
13660
13670 13680 13690
Decreasing burrowing
of preservation Decreasing
ents elem morphologic geo
0
2
Bed set thickness (ft)
预测
相
决口扇、湖泊、 洪泛平原
序
冲积河道
湾充填 湾头三角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