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考核要点:第四章婴幼儿心理的发展
代码00466自学考试《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整理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第一章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概述P1第一节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P1一、什么是发展与教育心理学P1它是研究个体心理发生与发展以及为了促进个体心理发展的人类学习与教育的实质与规律的科学。
二、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P1但从总体上来看,它更偏重于应用学科和社会学科。
三、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历史P2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根据自己的研究成果写成的第一本发展心理学著作的人是陈鹤琴。
1925年他在对自己的孩子进行了808天追踪研究的基础上,写出了著名的《儿童心理之研究》一书,该书是我国儿童心理学的一本开拓性和奠基性的著作。
同年,在此基础上,他又写出了《家庭教育》一书,该书被誉为儿童心理学理论与教育实践结合的典范。
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主要受近代人文主义教育思想、进化论思想和科学心理学的影响。
1882年,德国生理学家和实验心理学家普莱尔(W.T.Preyer)在对自己孩子3年的追踪研究的基础上,撰写并出版了《儿童心理》一书。
这本书的出版标志着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
因此,普莱尔被尊称为儿童心理学的奠基人。
美国心理学家何林沃斯(L.Hollingworth)提出要研究人的一生心理发展。
1930年,他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以发展心理学命名的著作〈发展心理学概论〉。
第二节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任务P11一、探索心理发展的规律为社会实践服务P11二、探索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提高其素质P13三、探索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心理规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P13第三节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P14一、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P14(一)客观性原则:是指在研究过程中,研究人员必须实事求是地反映客观事物的真实面貌,以达到对其真理性的认识。
(二)发展性原则:是指坚持用发展变化析观点来研究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所涉及的问题。
(三)教育性原则:是指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要符合教育的要求,要有利于学生身心的正常发展。
婴幼儿心理发展过程完美版资料

• (2)斯金纳的行为主义
• 以操作性条件反射为理论基础,强调强化的作用,适 合于儿童新行为的塑造,和对不良行为的矫正(忽视)
• 3.精神分析理论 • (1)西蒙·弗洛伊德
存在于潜意识中的性本能是人心理的基本动力,决定 了个人和社会的发展。 性:可以给个体带来舒适感受的一切倾向,不仅指性 的需要,而且包括饥、渴等生理需要。
一、婴儿心理发展发展特点——认知过程
1、感知觉的发展—婴儿期发展相对成熟的心理过程
胎儿 视觉 中晚期发生
新生儿
基本视觉过程 2-4个月颜色知觉有良好发展
听觉 5-6个月 (<1000Hz)
新生儿已具有辨别音量、长短、方向以及 频率不同的声音的能力。
6个月,辨别旋律、音色、音高等
视觉发展阶段:1个月
摩罗反 射
抓握反 射
将婴儿躺卧并将其 头稍后仰或者在支 撑婴儿的平面上突 然制造响声
将手指放在婴儿手 中并按手掌
婴儿通过弓背、伸腿和伸手 臂做一个“拥抱”动作,然 后又恢复原状
在此同时抓住成人的手指
6个 在人类进化中, 月 有助于婴儿抱
住母亲
3-4个 为婴儿能自愿 月 抓握作好准备
强直性 在婴儿背卧时,将 婴儿采取一种“防卫性位 4个
• 形状变得更加清晰; • 对色彩的辨认已经和成人接
近; • 开始能够认识到物体运动的
方向; • 开始能够认识到不同远近距
离下的物体; • 开始能够辨认不同的脸。
视觉发展:6个月
• 到了孩子半岁的时候,他 看到的世界的模样已经和 我们看到的差不多了.
• 他们能够像大人那样在不
同的距离上聚焦。物体大 小尺寸的守恒感知能力已 经发展起来,也就是说,
二、对婴幼儿的年龄界定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考试要点全览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第一章绪论一、概念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和学习教育规律以及教学应用的科学,是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二、识记1、心理学发展史中的一些历史事件:(1)1879年,心理学之父冯特在德国的莱比锡创建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2)德国著名教育家福禄贝尔,最早提出系统的幼儿教育理论和推广幼儿园,被称为幼儿教育之父,代表作《人的教育》。
(3)普莱尔,德国儿童心理学家,是儿童心理学的创始人。
1882年,著作《儿童心理》标志着儿童心理学的正式诞生,成为儿童心理学的真正奠基人。
(4)霍尔,美国心理研究运动的创始人,有“美国儿童心理学之父”称号。
提出个体心理发展的“复演说”。
在儿童研究中发明了研究儿童的新技术——问卷法。
(5)IQ最早由施太伦提出,美国心理学家推孟在制定“斯坦福-比奈量表”中引用IQ,并加以改进。
比奈夫妇主张用精确的数量化方法研究儿童的心理发展,特别是智力发展。
(6)格赛尔,婴幼儿发展量表。
(7)华生(美),行为主义创始人,把实验法引入儿童心理学研究领域,进行了著名的儿童情绪条件反射实验。
(8)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对儿童个性及心理治疗有着重大影响。
(9)皮亚杰(瑞士),发生认知论提出者,系统的研究儿童认知发展,创造性的用弗洛伊德的“临床法”研究儿童,提出认知发展的四阶段和道德认知发展阶段(三阶段)。
(10)布鲁姆,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和教育家,结构主义教育流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11)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的提出者,提出了及时强化的概念和强化的事件规律。
将程序教学用于教学实践。
(12)桑代克,1903年《教育心理学》被看做是西方教育心理学确立的里程碑。
(13)陈鹤琴,最早开创我国儿童心理学的研究,他的《儿童心理之研究》(1925)可以说是我国第一本儿童心理学专著。
2、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以儿童心理学为经,以教育心理学为玮,把两门学科交织在一起,是一门兼跨儿童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两大领域的交叉学科。
心理咨询师 发展心理学知识 第二节 婴儿期的心理发展(2)

发展心理学知识主讲老师:胡之第四单元婴儿的认知发展婴儿期是各种认知能力发展最迅速的时期。
(感知觉、注意、记忆、思维等)一、婴儿感知觉的发展感知觉是个体认知中发展最早,最先成熟的心理过程,它是婴儿认知的开端。
是主动的、有选择的心理过程。
(一)婴儿感觉的发展视觉技能发展:视觉集中(出生时两眼不协调)、视觉追踪运动、颜色视觉、对光的察觉、视觉敏锐度听觉技能的发展:听觉辨别能力、语音感知、音乐感知、视听协调能力(二)婴儿知觉的发展表现为各种分析器的协调活动,共同参加对复合刺激的分析和综合。
(察觉、组织、综合、解释)1.跨感觉通道的知觉将从不同感觉通道获得的信息整合起来的知觉能力(协同能力)。
手眼协调和视听协调2.模式知觉是指婴儿在知觉一个图形时,不仅知觉到它的各个组成部分,而是能将这些部分知觉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研究发现婴儿具有先天的模式知觉。
视觉偏爱程序(婴儿对人脸的知觉偏好)3.深度知觉吉布森“视觉悬崖装置”研究发现,约从6个多月开始,婴儿就具有了深度知觉。
后续发现2个月婴儿对深度不同的刺激有不同的反应(心率变化)。
婴儿感知觉具有一定先天性,但需要后天经验的支持。
婴儿期是感知觉发展的关键期,是进行干预和训练最宝贵的时期。
知识库:感觉统合训练二、婴儿注意和记忆的发展(一)婴儿的注意最早表现:先天定向反射,是不随意注意的初级形态。
婴儿注意发展特点:(1)从不随意注意发展到随意注意;(2)从受客体刺激物的外部特征制约到受主体内在心理活动控制。
受刺激物外部特征的制约(天生偏好图形、适合个体接受水平刺激物)受知识经验支配(容易注意与经验不匹配的新异刺激、能进行主动探索)受言语的调节和支配(可按言语要求调节自己的注意指向)婴儿注意发展的表现——注意内容的选择性(二)婴儿的记忆最近研究发现,人类个体记忆发生是在胎儿末期(听觉记忆)。
12个月前——情绪记忆、动作记忆(认生、模仿——长时记忆)12个月后——表象记忆、词语记忆(延迟模仿)三、婴儿的加工整合信息能力与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一)加工整合信息能力的发展9~12个月婴儿已经具有归类、分类能力。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00466最新资料

第一章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概述1.1 发展心理学属于心理学中的基础学科之一,广义的包括动物学(比较心理学)、民族心理学(研究院是人类的心理学)和个体发展心理学。
狭义的就是指个体发展心理学。
(填空)1.2 1882年,德国生理学家和实验心理学家普莱尔---《儿童心理》,这本书标志着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
1.3 儿童心理学的奠基人---普莱尔。
(使用方法:观察法)1.4 最早正式研究老年心理学的著作----《衰老:人的后半生》---1929年霍尔出版(单选)1.5世界上第一本以发展心理学命名的著作---《发展心理学概论》----美国心理学家何林沃斯。
(单选)1.6最早对成人期的心理发展理论研究的心理学家-------荣格(单选)1.7教育心理学诞生的标志-----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的《教育心理学》3.8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多选)答:(1)客观性原则(2)发展性原则(3)教育性原则(4)理论联系实际原则(5)伦理性原则3.9 横断研究设计----就是在同一个评价时间内,对不同年龄的学生进行研究,比较各个年龄的学生在所观察或实验的某种心理活动上的差异,作为这种心理活动发展变化的依据。
3.10 横断研究设计的优点:①持续时间短,易于控制有关因素,且可以在相对短的时间内了解到不同年龄儿童心理的发展水平②成本低、费用低,省时省力③避免研究结果受到社会文化所带来的影响3.11 纵向研究设计-----就是对同一组学生在不同的时间里的某种心理活动进行评价,比较两次或两次以上的观测结果,以此作为这种心理活动在这些年内发展变化的依据。
3.12 纵向研究设计的优点:(1)比较系统地、详细地了解学生心理发展的连续过程的量变质变的规律(2)可以揭示出学生心理发展变化过程中与家庭、社会等因素之间的关系(3)对于那些在短期内不能很好地看出学生发展结果的问题,只有通过纵向研究设计,才能经过长期研究后得出结论。
发展心理学第四章幼儿心理发展ppt课件

13
胆道疾病病人护理化工企业本质安全 理论实 践及方 法内科 护理学 呼吸系 统总论 概论脾 胃病常 见症状 及治疗 经验偏 瘫截瘫 康复训 练手册 偏执性 精神障 碍品管 圈实践
(1)神经纤维增长
根据大脑生理学的研究,儿童脑重 量的增加,并不是神经细胞大量增 值的结果,而是由于神经细胞结构 的复杂化和神经纤维分支增多,长 度伸长。
11
胆道疾病病人护理化工企业本质安全 理论实 践及方 法内科 护理学 呼吸系 统总论 概论脾 胃病常 见症状 及治疗 经验偏 瘫截瘫 康复训 练手册 偏执性 精神障 碍品管 圈实践
第一节 幼儿生理的发育和动作的发展
一、幼儿身体的生长 二、幼儿神经系统的发展 三、幼儿动作的发展
4
胆道疾病病人护理化工企业本质安全 理论实 践及方 法内科 护理学 呼吸系 统总论 概论脾 胃病常 见症状 及治疗 经验偏 瘫截瘫 康复训 练手册 偏执性 精神障 碍品管 圈实践
一、幼儿身体的生长
▪ 平均每年身高增加5到8厘米,体重每年增加2、3 公斤。肌肉逐渐健壮,身体变得较瘦。在身体变 高、变宽的同时,脏器也在发育,脊柱在增长。 原来又胖又重、有点罗圈腿、大肚子的学步儿到5 岁时变得具有流线型、扁平肚、腿修长,身体比 例有点像大人了。姿势和平衡性都在改善。这些 变化促进了动作协调能力的发展。
(一)大脑结构的发展
1、脑重量继续增加 2、大脑皮层结构日趋复杂化
8
胆道疾病病人护理化工企业本质安全 理论实 践及方 法内科 护理学 呼吸系 统总论 概论脾 胃病常 见症状 及治疗 经验偏 瘫截瘫 康复训 练手册 偏执性 精神障 碍品管 圈实践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第四章

第四章婴幼儿心理的发展第一节婴幼儿发展的概述一、婴幼儿的生理发展(单选)(一)身体的发育婴幼儿身体发育的速度非常快。
主要表现在身高和体重的增加上。
其中,婴幼儿期身高的增加是人一生中最快的。
婴幼儿体重的增长与他们骨骼肌肉的发育密切联系。
(二)神经系统的发育1.神经系统的结构(1)脑的重量在儿童各个器官的发育过程中,脑的发育是最优先的。
刚刚出生的新生儿,其脑重大约是成人脑重量的25%,而这时新生儿的体重仅是成人体重的5%。
之后,儿童的脑重随年龄增长而迅速增加。
增加的速度是先快后慢。
(2)神经纤维婴幼儿神经纤维的髓鞘化是脑内部结构成熟的重要标志。
神经系统各部分神经纤维实现髓鞘化的时间不同,较早完成髓鞘化的是感觉神经,其次是运动神经。
与高级神经活动有关的额叶和顶叶部分的髓鞘化过程开始得最晚,大约7岁时才接近完成。
(3)大脑皮层婴幼儿大脑皮层的发育是按一定顺序进行的。
其中枕叶成熟最早,其次是颞叶、顶叶,额叶成熟最晚。
利用脑电图研究发现,脑发育的第一个加速期在5~6 岁。
2.神经系统的机能(1)大脑皮层兴奋与抑制机能的发展随着婴幼儿年龄的增长,大脑皮层兴奋机能增强。
这主要表现在:新生儿每天需要睡眠20~22 个小时,3 岁时可减少到14 个小时。
抑制过程的加强,使幼儿可以逐渐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减少冲动性,并逐步培养起一些生活习惯。
(2)第二信号系统的形成与发展第一信号系统在婴儿期就开始发展。
这时他们所建立起来的条件反射都是以具体刺激物作为信号的。
婴儿两种信号系统活动的发展大致经历以下四个阶段:阶段1,直接刺激-直接反应。
七八个月以前的婴儿属于此阶段。
这时他们只能以自身的动作来应答具体的刺激物。
阶段2,词的刺激-直接反应。
8 个月以后的婴儿开始能够对少数词做出一定的动作反应。
阶段3,具体刺激-词的反应。
1岁至1岁半的婴儿能够对熟悉的物体做出词的反应。
阶段4,词的刺激-词的反应。
1岁半以后,婴儿的词才开始摆脱与具体刺激物的直接联系,开始具有概括性,即词可代表一类事物。
婴幼儿心理发展与教育教案

婴幼儿心理发展与教育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心理学》教材第四章《婴幼儿心理发展与教育》,详细内容涉及婴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影响婴幼儿心理发展的因素以及相应的教育措施。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婴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理解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特点。
2. 培养学生分析影响婴幼儿心理发展的因素,并能够提出相应的教育措施。
3. 提高学生对婴幼儿心理发展的重视,培养学生的爱心和责任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婴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其教育措施。
重点:婴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心理特点及教育策略。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视频、婴幼儿心理发展案例。
2. 学具:笔记本、教材、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婴幼儿成长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婴幼儿心理发展的重要性,并提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2. 理论讲解:(1)婴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
(2)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特点。
(3)影响婴幼儿心理发展的因素。
3. 实践情景引入: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影响婴幼儿心理发展的因素。
4. 例题讲解:讲解如何针对婴幼儿心理发展制定教育措施。
5. 随堂练习:让学生针对具体案例,制定相应的教育措施。
七、板书设计1. 婴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1.1 生理发展1.2 心理发展2. 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特点2.1 新生儿期2.2 婴儿期2.3 幼儿期3. 影响婴幼儿心理发展的因素3.1 遗传因素3.2 环境因素3.3 家庭教育4. 教育措施4.1 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特点制定教育策略4.3 创设有利于婴幼儿心理发展的环境八、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案例一:小明,2岁,近期开始出现反抗行为,如不让妈妈给他换衣服,吃饭时故意把食物扔在地上等。
案例二:小红,3岁,胆小,害怕与陌生人交往,家长担心她在幼儿园不能适应。
2. 答案:案例一:影响因素:2岁左右的婴幼儿正处于第一逆反期,自我意识增强,渴望独立。
教育措施:尊重小明的独立性,给予适当的自主权,如让他自己选择衣服、参与家务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婴幼儿心理的发展
(一)婴幼儿的生理发展
1、识记
身高的发展:婴儿出生头几个月,身高平均每月增长3厘米以上,半岁以后身高增设速度放缓,平均每月厘米。
幼儿期儿童身高增长的速度比3岁前降低了,但与以后各发展时期相比,身高增长仍属较快的。
体重的发展:婴幼儿体重的与他们骨骼的发育有密切关系。
婴儿的骨骼发育得信息论快,从2-3月开始,脊柱的四个生理性弯曲相继形成,肌肉力量也不断增强。
1-3岁骨骼继续骨化,弹性大,易弯曲。
大肌肉已发展,但耐力差,易疲劳;小肌肉没发展起来,精细活动能力差。
4-6岁骨骼发育较明显,虽然坚硬,但骨化过程还没完成。
脑重的发展:在儿童各个器官的发育过程中,脑的发育是最优先的。
刚出生时,其脑重大约390克左右,是成人的25%,体重是成人的5%。
第一年内速度最快,平均每天1克,至9个月时平均达660克。
二岁半至三岁时,至900-1011克,相当于成人的75%。
七岁时为1280克左右,达到成人的90%。
九岁达1350克,十二岁时达1400克,20岁左右,不再增长。
神经系统的机能:(1)大脑皮层兴奋与抑制机能的发展(2)第二信号系统的形成与发展(3)大脑功能的侧化
2、领会
第二信号系统的形成与发展:第一信号系统在婴儿期就开始发展。
这时他们所建立起来的条件反射都是以具体刺激物作为信号的。
婴儿两种信号系统活动的发展大致经历以下四个阶段:阶段1、直接刺激-直接反应。
阶段2、词的刺激-直接反应,阶段3、具体刺激-词的反应,4、词的刺激-词的反应。
幼儿期两种信号系统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发生了变化,即第一信号系统的作用逐渐降低,第二信号系统的功能逐渐增加。
(二)婴幼儿主导活动的发展
1、识记
游戏:是促进儿童身心发展的一种社会性活动。
单人游戏:指单独一个人进行的游戏
集体游戏:把多名儿童共同参与进行的游戏活动
创造性游戏:指幼儿自己通过创造性想象而形成的游戏。
它有明确的主题、目的、角色分工、内容丰富、情节多变等特点。
教学游戏:指结合一定教学目的而编制的游戏。
活动性游戏:指发展幼儿身体技能的一种游戏。
2、领会:
游戏的发展:1、创造性成分明显增强,2、独立性显著增加,3、计划性逐渐增强,4、组织形式日益复杂,5、内容更加丰富。
3、简单应用:
主导活动对婴幼儿心理发展的作用:游戏是婴幼儿期的主导活动。
(三)婴幼儿心理过程的发展
1、识记
婴幼儿记忆发展的特点:(一)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以无意识记为主,有意识记初步发展(二)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使用机械识记较多(3)形象记忆和语词记忆,初期记忆带有很大的直观形象性,语词记忆能力还很差(四)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直觉行动思维:只能在行动过程中进行的思维,行动一旦停止,思维也随之终止。
具体形象思想:指幼儿的思维主要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来进行,而不是凭借对事物内在
本质和关系的理解来进行。
言语发生期:婴儿言语的发生期,大致经历三个阶段:1,反射性发声阶段(0-3个月),2,连续音节阶段(4-8个月),3,模仿发音-说话阶段(9-12个月)
言语形成期:言语形的基本规律是先听懂,后会说。
经历三个阶段:1,单词阶段(岁),2,简单句阶段(岁)。
3,复合句阶段(2-3岁)
语法发展的特点:第一,简单句逐渐发展为复合句。
第二,陈述句逐渐被多种形式的句子所取代。
第三,修饰句逐渐取代无修饰句。
2、领会
感觉的发展:1、视觉(1)视觉调节能力的发展(2)视敏度的发展(3)颜色视觉的发展2、听觉(1)听觉辨别力的发展(2)音乐听力的发展
知觉的发展:1、方位知觉的发展2、形状知觉的发展3、时间知觉的发展
观察发展的特点:1、观察目的性不强,2、观察系统性差,3、观察持续性时间短
概括性发展的特点:第一、内容比较贫乏,第二、特征常是非本质的。
第三、内涵常不准确。
数概念的发展:是否掌握,有三项指标:第一、数的实际意义,第二、数的顺序,第三,数的组成。
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一)判断和推理的发展(1)判断和推理的发展(2)理解能力(二)想象1、婴儿想象的发展,2、幼儿想象的发展
理解的发展:第一、从对个别事物的理解发展到理解事物的关系;第二,从主要依据具体形象来理解事物发展到依据概念来理解;第三,从对事物作简单的、表面的理解发展到理解事物的比较复杂、深刻的含义;第四、从不理解事物的相对关系发展到初步理解事物的辨证关系。
想象发展的特点:(1)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2)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
无意想象占优势,有意想象初步发展。
词汇发展的特点:(1)词汇数量迅速增加(2)词汇的内容不断丰富,主要表现在第一,词汇所的内容非常广泛,第二,同一类词的内容更加丰富,第三,词汇的抽象性和概括性增强,第四,词类范围扩大。
(3)积极词汇增加
内部言语发展的阶段:阶段1,大量出声的自言自语阶段,阶段2,少量出声的自言自语阶段,阶段3,内主言语阶段。
幼儿早期和中期主要处于阶段1和阶段2,到幼儿晚期,开始达到阶段3.
笑的发展:笑是情绪愉快的表现。
经历以下阶段:1,自发性的笑(0-5周),2,无选择的社会性笑(5周-4个月)。
阶段3,有选择的社会性笑(5、6个月起)恐惧的发展:恐惧是一种负面的情绪,经历以下阶段:1、本能的恐惧(0岁开始),2,与知觉和经验相联系的恐惧(4个月左右开始)。
3、怕生(6个月左右开始)。
4、预测性恐惧(2岁左右开始)
依恋的发展:阶段1,无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0-3个月),阶段2,选择性的社会性反应(3-6个月),阶段3,特定的依恋阶段(6-2、3岁),阶段4,目标调整的参与阶段(2、3岁以后)。
道德情感的发展:第一,在婴儿期,道德感已经开始萌芽。
第二,爱国主义情感在幼儿阶段开始萌芽。
第三,幼儿道德情感发展的一般趋势(1)在正确的教育影响下,高级的道德情感开始出现(2)道德情感不断丰富,指向的对象不断增加,范围不断扩大。
(3)指向的事物由近及远,由直接到间接,由具体向抽象(4)由肤浅、表面、不稳定向深刻、持久和稳定发展(5)道德情感与道德需要相联系,成为一种内在品质。
动作发展的规律:1、从上而下原则,2、由近及远原则,3、由大到小原则。
3、简单运用
婴幼儿思维的发展:(1)婴儿思维,婴儿是以直觉行动思维为主(2)幼儿思维,幼儿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概括思维开始发展。
婴幼儿感知觉的发展:(一)感觉1、视觉(1)视觉调节能力的发展(2)视敏度的发展(3)颜色视觉的发展2、听觉(1)听觉辨别力的发展(2)音乐听力的发展(二)知觉1、方位知觉的发展2、形状知觉的发展3、时间知觉的发展(三)观察1、观察目的性不强2、观察的系统性差,3、观察的持续性时间短。
婴幼儿意志的发展:(一)动作发展的规律(二)动作发展的意义及过程1、手的动作,2、行走动作
4、综合应用
婴幼儿言语的发展:(一)婴儿的言语1、言语发展期,2、言语形成期,(二)幼儿的言语1、语音的发展2、词汇的发展,3、语法的发展,4、口头言语表达能力的发展,5、内部言语的发展。
婴幼儿情绪情感的发展:(一)情绪的发生(二)情绪情感发展的内容1、笑,2、恐惧,3、依恋,4、道德感。
(四)婴幼儿个性与社会性的发展
1、识记
婴幼儿气质类型的特点:(1)托马斯-切斯的三类型说:1、容易型,2、困难型,3、延缓型。
(巴斯-普罗敏的活动特性说,将气质分为情绪型、活动型、社交型和冲动型)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意识的一种形式,是主体对自己的反映过程,表现为对自己的认识、态度和行为调节。
2、领会
幼儿性格发展的特点:1、活泼好动2、好奇、好问,3、易冲动,自觉性差4、缺乏自信心,模仿性强
自我认识的发展:(1)对自己名字的认识,1岁以后开始对自己的名字作出正确反应。
(2)对自己身体的认识,阶段1,戏物(0-10月),阶段2,“伙伴”游戏阶段,阶段3,相倚性阶段(18-24月),阶段,自我认识阶段(18-24月后)
自我评价的发展:(1)从轻信成人的评价到自己独立评价。
(2)从对外部行为的评价到对内心品质的评价(3)从比较笼统的评价到比较细致的评价。
自我调节的发展:婴儿的自我调节能力还很差。
幼儿的自我调节能力开始逐步发展,表现出对自己行为加以控制和监督。
性别恒常性的发展:阶段1,性别认同阶段(2-3岁),阶段2,性别稳定性阶段(4-5岁),阶段3,性别一致性阶段(6-7岁)
3、简单应用
幼儿性格的发展:1、活泼好动2、好奇、好问,3、易冲动,自觉性差4、缺乏自信心,模仿性强
婴儿社会化的基本过程:1、早期单纯社会化反应阶段(0-6个月)。
2、社会情感联结建立阶段(7-24月),3、伙伴关系发展阶段(24-36月)
4、综合应用:
婴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1、自我认识的发展,2、自我评价的发展3、自我调节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