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颇蔺相如列传_练习与答案
廉颇蔺相如列传习题及答案

廉颇蔺相如列传习题及答案廉颇蔺相如列传,出自西汉司马迁所著《史记》卷八十一。
战国末,强秦采取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的战略,积极对外扩张。
接下来店铺为你整理了廉颇蔺相如列传习题及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廉颇蔺相如列传习题1.请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1)臣等不肖( ) (2)刎颈之交( ) (3)广成传舍( )(4)缪贤舍人( ) (5)见臣列观( ) (6)相如虽驽( )(7)臣语曰( ) (8)使人遗赵王书( ) (9)睨柱( )(10)秦王不怿( ) (11)臣请就汤镬( ) (12)请奉盆缶秦王( )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1)王必无人( ) (2)相如奉璧奏秦王( ) (3)乃辞谢( )(4)从径道亡( ) (5)间至赵矣( ) (6)臣请就汤镬( )(7)左右皆靡( ) (8)为赵王寿( ) (9)秦王竟酒( )(10)位在廉颇之右( ) (11)一介之使( ) (12)徒以口舌为劳( )3.在括弧里指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写出其本字。
(1)可与不( ) (2)拜送书于庭( )(3)召有司案图( ) (4)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 )(5)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6)大王弗予城,而绐赵璧( )4.下面句中虚词“于”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两项是( )(1)闻于诸侯。
(2)故燕王欲结于君。
(3)而君幸于赵王。
(4)使不辱于诸侯。
(5)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
(6)归璧于赵。
5.下面句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1)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2)璧有瑕,请指示王。
(3)传之美人,以戏弄臣。
(4)不如因而厚遇之。
(5)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6)于是相如前进缶。
6.对下面句子的特点分析无误的几项是( )(1)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这是一个定语后置句,“可使报秦者”是“人”的后置定语)(2)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
(这是一个并列复句,关联词语是“而……,而……”。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高考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l1-12题。
赵惠文王卒,子孝成王立。
七年,秦与赵兵相距长平,时赵奢已死,而蔺相如病笃,赵使廉颇将攻秦。
秦数败赵军,赵军固壁不战。
秦数挑战,廉颇不肯。
赵王信秦之间。
秦之间言曰: “秦之所恶,独畏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为将耳。
”赵王因以括为将,代廉颇。
蔺相如曰:“王以名使括,若胶柱而鼓瑟耳。
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
”赵王不听,遂将之。
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易置军吏。
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详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
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
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
赵前后所亡凡四十五万。
明年,秦兵遂围邯郸,岁余,几不得脱。
赖楚、魏诸侯来救,乃得解邯郸之围。
自邯郸围解五年,而燕用栗腹之谋,曰:“赵壮者尽于长平,其孤未壮。
”举兵击赵。
赵使廉颇将,击,大破燕军于鄗,杀栗腹,遂围燕。
燕割五城请和,乃听之。
赵以尉文封廉颇为信平君,为假相国。
廉颇之免长平归也,失势之时,故客尽去。
及复用为将,客又复至。
廉颇曰:“客退矣!”客曰:“吁!君何见之晚也?夫天下以市道交,君有势,我则从君,君无势则去,此固其理也,有何怨乎?”居六年,赵使廉颇伐魏之繁阳,拔之。
赵孝成王卒,子悼襄王立,使乐乘代廉颇。
廉颇怒,攻乐乘,乐乘走。
廉颇遂奔魏之大梁。
廉颇居梁久之,魏不能信用。
赵以数困于秦兵,赵王思复得廉颇,廉颇亦思复用于赵。
赵王使使者视廉颇尚可用否。
廉颇之仇郭开多与使者金,令毁之。
赵使者既见廉颇,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
赵使还报王曰:“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
”赵王以为老,遂不召。
楚闻廉颇在魏,阴使人迎之。
廉颇一为楚将,无功,曰:“我思用赵人。
”廉颇卒死于寿春。
(节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赵军固壁不战壁:坚守B.赵使廉颇将攻秦将:率兵C.为假相国假:代理D.顷之,三遗矢矣矢:筷子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赵王因以括为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B.乃得解邯郸之围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C.壮者尽于长平于其身也,则耻师焉D.夫天下以市道交以勇气闻于诸侯赵12.下列各组句子全都能表现出赵孝成王昏庸无能的一项是①赵王信秦之间②王以名使括,若胶柱而鼓瑟耳③悉更约束,易置军吏④赖楚、魏诸侯来救,乃得解邯郸之围⑤使乐乘代廉颇⑥赵王以为老,遂不召A.①②④B.①⑤⑥ C.②③④D.①③⑤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份)(1)秦与赵兵相距长平,时赵奢已死,而蔺相如病笃,赵使廉颇将攻秦。
《廉颇蔺相如列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廉颇蔺相如列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段,完成1-5题。
其后秦伐赵,拔石城。
明年复攻趑,杀二万人。
秦王使使者告赵王,欲与王为好,会于西河外渑池。
赵王畏秦,欲毋行。
廉颇蔺相如计曰:“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
”赵王遂行。
相如从。
廉颇送至境,与王诀日:“王行,度道里会遏之礼毕,还,不过三十日。
三十曰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王许之。
遂与秦王会渑池。
秦王饮酒酣,日:“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
”赵王鼓瑟。
秦御史前书日:“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
”蔺相如前日:“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
秦王怒,不许。
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
秦王不肯击缶。
相如日:“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
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缶。
”秦之群臣曰:。
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蔺相如亦曰:“请以秦之成阳为赵王寿。
”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
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
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项是A.其后秦伐赵,拔石城拔:攻下B.度道里会遇之礼毕度:估计C.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日顾:回头D.赵亦盛设兵以待秦兵:兵器2.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会于西河外渑池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B.遂与秦王会渑池欲呼张良与俱去C.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夫夷以近,则游者众D.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明年复攻赵,杀二万人 B.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C.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 D.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渑池会前,廉颇力劝赵王赴会,又约定庇变对策,表现了他的忠心和深谋远虑。
B.渑池会上,蔺相如与秦君臣针锋相对,才步不让,表现了他的忠勇和足智多谋。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文言文阅读及答案《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文言文阅读及答案赵奢者,赵之田部吏也。
秦伐韩,军于阏与。
王召廉颇而问曰:“可救不?”对曰:“道远险狭,难救。
”又召乐乘而问焉,乐乘对如廉颇言。
又召问赵奢,奢对曰:“其道远险狭,譬之犹两鼠斗于穴中,将勇者胜。
”王乃令赵奢将,救之。
兵去邯郸三十里,而令军中曰:“有以军事谏者死。
”秦军军武安西,秦军鼓噪勒兵,武安屋瓦尽振。
军中候①有一人言急救武安,赵奢立斩之。
坚壁,留二十八日不行,复益增垒。
秦间来入赵奢善食而遣之间以报秦将秦将大喜曰夫去国三十里而军不行乃增垒阏与非赵地也赵奢既已遣秦间,乃卷甲而趋之,二人一夜至,令善射者去阏与五十里而军。
军垒成,秦人闻之,悉甲而至。
军士许历以军事谏,赵奢曰:“内之。
”许历曰:“秦人不意赵师至此,其来气盛,将军必集其阵以待之,不然,必败。
”赵奢曰:“请受令。
”许历曰:“请就鈇质之诛。
赵奢曰:“胥②后令邯郸。
”许历复请谏,曰:“先据北山上者胜。
后至者败。
”赵奢许诺,即发万人趋之。
秦兵后至,争山不得上,赵奢纵兵击之,大破秦军。
秦军解而走,遂解阏与之围而归。
赵惠文王赐奢号为马服君,以许历为国尉。
赵奢于是与廉颇、蔺相如同位。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注】① 候:哨兵,侦察兵。
②胥:等待。
1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秦军鼓噪勒兵勒:统率,率领、B.秦伐韩,军于阏与军:军队C.赵奢曰:“内之” 内:通“纳”D.秦人不意赵师至此意:料想到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又召乐乘而问焉积土成山,风雨兴焉B.遂解阏与之围而归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C.有以军事谏者死不赂者以赂者丧D.秦人闻之,悉甲而至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1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赵奢军纪严明,军中有一个侦察兵建议火速援救武安,违反了赵奢发布的军令,结果被赵奢处死。
廉颇蔺相如列传练习及答案

《廉颇蔺相如列传》练习卷参考答案一、解释下列加点字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1拜授予官职为上卿,2以凭借勇气闻于诸侯。
蔺相如者,赵人也。
3为是赵宦者令缪贤4舍人门客。
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
秦昭王闻之,使人5遗送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6徒见白白地被欺;欲勿予,即7患担心秦兵8之取消句子独立性来。
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
”王问:“何以知之?”对曰:“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9知了解燕王?’臣语曰,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燕王私握臣手曰,‘愿结友’,以此知之,故欲往。
相如谓臣曰:‘夫赵强而燕弱,而君10幸宠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
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其11势情势必不敢留君,而束君归赵矣。
君不如肉袒伏斧12质同“锧”铁砧请罪,则13幸侥幸得脱矣。
’臣从其计,大王亦14幸幸好赦臣。
臣15窃私下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16宜应该可使。
”于是王召见,问蔺相如曰:“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17不同“否”?”相如曰:“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
”王曰:“取吾璧,不予我城,18奈何怎么办?”相如曰:“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19曲理亏在赵;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
20均权衡比较之二策,宁许以21负使…..承担秦曲。
”王曰:“谁可使者?”相如曰:“王22必如果无人,臣愿奉璧往使。
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23完保全璧归赵。
”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
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
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24指示指点给…..看王。
”王授璧。
相如因持璧25却后退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秦贪,26负依仗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
《廉颇蔺相如列传》_

❖ (7)肉袒伏斧质请罪(质通锧)
❖ (8)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详通佯, 假装)
❖ (9)设九宾于廷(宾通傧,傧相,赞礼官)
二、古今异义
1、窃计欲亡走燕
(古义:跑;今义:行走)
2、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古义:尊重;今义:严格)
3、相如奉璧奏秦王 (古义:呈献;今义:演奏或取得)
4、左右或欲引相如去 (古义:离开;今义:前往)
礼毕而归之 使动,使……回去
2、句式
乃设九宾于廷 介宾结构后置句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辜负,被动句,介后
3、翻译
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秦国自秦穆公以来的二十多个国君,不曾有一个 是坚决明确地遵守信约的。
第4段
①乃设九宾礼于廷: 介宾后置
重点词句
② 引赵使者蔺相如 : 宴请
❖ 【答案】 D(“有勇无谋”不对)
❖ 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 A.《史记》的作者是西汉的司马迁,他是伟大 的史学家、文学家和军事家。
❖ B.《史记》体例分本纪、世家、列传、书、表 五种,其中“世家”用以记述帝王将相的事迹, 如《陈涉世家》。
❖ C.“二十四史”是指从《史记》到《明史》的 二十四部纪传体通史,《汉书》《后汉书》《三 国志》《资治通鉴》都属于“二十四史”。
判断句,“……者,……也”
② ……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倒装句/状语后置,“动词+于+对象”
③ 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被动句,标志语“见”
④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倒装句/定语后置,标志语“中心语+(之)+定语+者”
文言句式 ①臣舍人蔺相如可使。
廉颇蔺相如列传练习题答案

廉颇蔺相如列传练习题答案廉颇和蔺相如都是战国时期的著名将领,他们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智慧,为历史留下了许多传奇和经典之作。
以下是一些关于廉颇和蔺相如的列传练习题的答案。
1. 廉颇和蔺相如在战争中表现出的特点分别是什么?廉颇是赵国的一位将军,他以其无敌的武力和勇猛的战斗方式而出名。
他在战斗中总是勇往直前,以一敌众,并且能够激励士兵,鼓舞士气。
廉颇有领导才能,他在赵国的军队中担任重要职务,让赵国一度获得了重要的胜利。
蔺相如是秦国的一位将军,他以其狡诈的智慧和机智的战略而著名。
他能够识破敌人的阴谋诡计,并采取相应的对策。
蔺相如擅长间谍活动和谍报工作,他成功地渗透到敌对势力的内部,为秦国提供了宝贵的情报。
2. 廉颇和蔺相如的成就有哪些?廉颇的最大成就之一是在与秦国的战争中,他成功地阻止了秦军的进攻,并保卫了赵国的领土。
廉颇在战斗中展现出的勇敢和领导才能,让赵国的士兵获得了强烈的战斗意志,在激烈的战斗中击败了秦军。
蔺相如的最大成就之一是在与赵国的战争中,他成功地利用智慧和谋略,识破了赵国的计谋,并通过巧妙的策略使秦国获得了胜利。
蔺相如的谍报工作和战略决策,为秦国提供了重要的优势,让秦国能够在战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3. 廉颇和蔺相如的故事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廉颇和蔺相如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是用力过猛还是过于谨慎都不是一种好策略。
廉颇因为勇猛过头,常常冒进,而蔺相如则因为过于机智,有时会疑神疑鬼。
因此,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我们应该找到平衡点,既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又要避免走向极端。
此外,廉颇和蔺相如的故事还告诉我们,智慧和力量是相辅相成的。
廉颇的勇猛需要蔺相如的智慧来提供战略指导,而蔺相如的智慧也需要廉颇的力量来保证战斗的胜利。
因此,我们应该在培养自己的才能的同时,也要意识到合作和团队精神的重要性。
总之,廉颇和蔺相如的故事给我们提供了许多启示和思考。
他们的才能和智慧让他们成为了战国时期的传奇人物,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
《廉颇蔺相如列传》练习题附答案

《廉颇蔺相如列传》练习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3分)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使人遗.赵王书遗:送。
B.恐惧殊.甚殊:特殊,特别。
C.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孰:谁,哪一个。
D.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驽:愚笨,拙劣。
解析B项,殊:很,极。
程度副词。
答案 B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①不如因.而厚遇之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B.①引.赵使者蔺相如②相如引.车避匿C.①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②且.相如素贱人,吾羞D.①而君幸.于赵王②大王亦幸.赦臣解析C项“且”,连词,况且。
A项“因”,①介词,趁机;②介词,通过,经由。
B 项“引”,①动词,延请;②动词,掉转。
D项“幸”,①宠幸;②副词,幸而。
答案 C3.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B.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C.召有司案图D.拜送书于庭解析A项,“质”同“锧”;C项,“案”同“按”;D项,“庭”同“廷”。
答案 B4.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璧有瑕,请指示..王B.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C.明年..,复攻赵D.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解析D项“恐惧”,古今义都是“害怕”。
A项“指示”,古义,用手指给某人看;今义,是指示下级或晚辈的话或文字(或:指上级对下级或长辈对晚辈说明处理某个问题的原则和方法)。
B项“亲戚”,古义,内外亲属;今义,指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成员。
C项“明年”,古义,指第二年;今义,指今年的下一年。
答案 D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②舍.相如广成传③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④左右欲刃.相如⑤相如廷.叱之⑥秦王恐其破.璧⑦庸人尚羞.之⑧宁许以负.秦曲A.①⑤/②④/③/⑥⑧/⑦B.①②④/⑤/③⑦/⑥⑧C.①②④⑤/③⑥⑦/⑧D.①⑤/②④/③⑥/⑦⑧解析①⑤名词作状语/②④名词作动词/③形容词作动词/⑥⑧使动用法/⑦意动用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廉颇蔺相如列传练习及答案一、基础考查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祛除(qù)猥亵(wěi)龌龊(wò)笑靥(yè)B.列观(ɡuàn) 赝品(yàn) 装帧(zhēnɡ) 坍塌(tān)C.岿然(kuī) 渑池(miǎn) 恪守(kè) 潜力(qián)D.汤镬(huò) 虔诚(qián) 挟制(xiá) 谈吐(tǔ)解析:选C。
A项,“祛”读“qū”,B项,“帧”读“zhēn”,D项,“挟”读“xié”。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徒:仅仅B.臣等不肖,请辞去请:请求C.独畏廉将军哉独:难道D.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卒:最终解析:选B。
请:请允许我们。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毕礼而归之A.我见相如,必辱之B.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C.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D.五十者可以衣帛矣解析:选A。
“辱”与例句中的“归”均为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受辱。
B项,形容词作动词,尊重。
C项,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先。
D项,名词作动词,穿。
4.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拜送书于庭B.臣愿奉璧往使C.从径道亡D.可予不解析:选C。
A项中“庭”通“廷”;B项中“奉”通“捧”;D项中“不”通“否”。
5.下列各句中的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A.强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者,徒以吾两人在也B.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王C.徒见欺D.大王来何操解析:选A。
A项,与例句均为判断句;B项,疑问句;C项,被动句;D项,宾语前置句。
二、课选段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遂与王会渑池。
王饮酒酣,曰:“寡人窃闻王好音,请奏瑟。
”王鼓瑟。
御史前书曰:“某年月日,王与王会饮,令王鼓瑟。
”蔺相如前曰:“王窃闻王善为声,请奏盆缻王,以相娱乐。
”王怒,不许。
于是相如前进缻,因跪请王。
王不肯击缻。
相如曰:“五步之,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左右欲刃相如,相如目叱之,左右皆靡。
于是王不怿,为一击缻。
相如顾召御史,书曰:“某年月日,王为王击缻。
”之群臣曰:“请以十五城为王寿!”蔺相如亦曰:“请以之为王寿!”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
亦盛设兵以待,不敢动。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请”字的意义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A.寡人窃闻王好音,请奏瑟B.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C.请以十五城为王寿D.因跪请王解析:选B。
含有“读允许我”之意。
其余为“请求”。
7.翻译文段中的重点句子。
(1)寡人窃闻王好音,请奏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五步之,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请以十五城为王寿!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我私下里听说王喜好音乐,请王弹弹瑟吧!(2)在五步之,我要把自己颈项里的血溅在大王身上!(3)请王用国的十五座城给王献礼!8.人提出“请以十五城为王寿”的无理要求,蔺相如是如何反驳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蔺相如针锋相对,以攻为守,提出同样要求:“请以之为王寿!”是的都城,其价值在十五城之上。
三、类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
牧者,之北边良将也。
常居代、雁门,备匈奴。
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输入莫府,为士卒费。
日击数牛飨士,习骑射,谨烽火,多间谍,厚遇战士。
为约曰:“匈奴即入盗,急入收保,有敢捕虏者斩。
”匈奴每入,烽火谨,辄入收保,不敢战。
如是数岁,亦不亡失。
然匈奴以牧为怯,虽边兵亦以为吾将怯。
王让牧,牧如故。
王怒,召之,使他人代将。
岁余,匈奴每来,出战。
出战,数不利,失亡多,边不得田畜。
复请牧。
牧杜门不出,固称疾。
王乃复强起使将兵。
牧曰:“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令。
”王许之。
牧至,如故约。
匈奴数岁无所得。
终以为怯。
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皆愿一战。
于是乃具选车得千三百乘,选骑得万三千匹,百金之士五万人,彀者十万人,悉勒习战。
大纵畜牧,人民满野。
匈奴小入,详北不胜,以数千人委之。
单于闻之,大率众来入。
牧多为奇,左右翼击之,大破杀匈奴十余万骑。
灭襜褴,破东胡,降林胡,单于奔走。
其后十余岁,匈奴不敢近边城。
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日击数牛飨士飨:用酒食慰劳B.王让牧让:责备C.失亡多,边不得田畜田:在野外D.匈奴小入,详北不胜北:失败解析:选C。
田:名词作动词,种田。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然匈奴以牧为怯徒以吾两人在也B.虽边兵亦以为吾将怯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C.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令断其喉,尽其肉,乃去D.其后十余岁,匈奴不敢近边城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解析:选C。
乃:副词,才。
A.动词,认为/连词,因为。
B.假设连词,即使/转折连词,虽然。
D.代词,这/代词,自己。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属于牧大败匈奴的直接原因的一组是()①常居代、雁门,备匈奴②然匈奴以牧为怯③匈奴每入,烽火谨,辄入收保④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皆愿一战⑤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令⑥牧多为奇,左右翼击之A.①④⑥B.②④⑥C.③④⑤D.②③⑥解析:选B。
①③⑤不是直接原因,②④⑥是直接原因。
12.下列关于本文容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A.牧守边时,对地方的军政事务有极大的权力,甚至不听王向敌人进攻的命令,因此招致王极大的不满,曾经一度被撤职。
B.牧为国防守北部边防,因为害怕匈奴的凶猛而一直采取以防守为主的方针,但总的来看,牧守边是有成绩的。
C.国对匈奴作战之所以取得胜利,原因大致有三:一是匈奴轻敌,二是军斗志昂扬,三是牧指挥得当。
D.国守边士卒对匈奴的屡次入侵忍无可忍,一致向牧请战,牧迫不得已,才只好下达了作战的命令。
解析:选C。
A项,错在“不听王向敌人进攻的命令”。
文中无此意。
B项,说“害怕匈奴”不妥。
D 项,说牧“迫不得已”不妥。
参考译文:牧是国镇守北部边境的优秀将领,常年驻扎在代地、雁门郡,防御匈奴。
他有权根据实际需要任命官吏,市场贸易的税收都送进将军幕府中,作为士兵的费用。
他下令每天杀几头牛犒劳士兵,教士兵射箭、骑马,谨慎地把守烽火台,多派侦察人员,优待战士。
制订规章说:“匈奴如果侵入边境来抢掠,应立即进入营垒坚守,有胆敢擅自捕捉俘虏的处斩刑。
”匈奴每次入侵,烽火台就严谨地举烽火报警,战士们随即进入营垒防守,不敢应战。
这样过了好几年,也没有什么伤亡和损失。
可是匈奴认为牧是胆小怕事,即使是国的边防兵也认为我们的将军胆小怕事。
王责备牧,牧仍然以前一样。
王发怒,调他回京,派另外的人替代他边将的职务。
一年多,匈奴每次来侵犯,新将领都领兵出战。
每次出战,多是失利,伤亡损失很多,边境上老百姓不能耕种、放牧。
当时又请牧出山。
牧闭门不出,坚持说自己有病。
王就又强迫他出任边将,派他去统率军队。
牧说:“大王一定要任用我,要让我像以前那样做,我才敢接受命令。
”王答应了他。
牧到达边境,按照原来的法规、号令办事。
匈奴好几年一无所得,但是人们始终认为牧胆怯。
守边的士兵常得到奖赏却不被使用,都希望与匈奴一战。
这时牧就准备了经过挑选的兵车一千三百辆,精选出战马一万三千匹。
还有曾经获得百金奖赏的勇士五万人,能拉硬弓的优秀射手十万人,全部组织起来进行军事演习。
大量放牧牲蓄,让百姓布满山野。
匈奴派出小股兵力入侵,牧部众假装败逃,丢下几千人给匈奴。
匈奴单于听到这个消息,率领大批军队入侵。
牧大量布下灵活奇特的战阵,从左右两边包抄反击匈奴,大败匈奴,斩杀匈奴十几万人马。
接着消灭襜褴,打败东胡,迫使林胡投降,单于逃跑。
这次战役以后的十几年,匈奴不敢接近国边境上城邑。
四、语用创新13.(原创)某论坛就“网络能否拉近人们之间的距离”开展了一场辩论,正方认为“网络能够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反方认为“网络疏远了人们之间的关系”。
请你分别为正反方各写一段话,证明他们各自的观点。
正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示例:正方:网络方便快捷,使天南海北、熟悉不熟悉的人随时都能交流,让硕大的地球成了“地球村”。
反方:网络让人们减少了面对面交流的机会,过分依赖网络还会让人沉溺于虚拟的世界,淡化了与现实中的人的感情。
14.学校将邀请京剧团演出京剧《将相和》选段。
虽然大多数学生对京剧不太熟悉,但对“将相和”的情节却不陌生,因为课文《廉颇蔺相如列传》讲的就是这个故事。
请你根据以上容,为本次活动写一句广告语。
要求:①容明确,特色突出;②语言通顺,有感召力;③不超过24个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示例:为国家,廉蔺尽弃前嫌;看京剧,弘扬民族文化。
一、语段阅读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4题。
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廉颇曰:“我为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
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
”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
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
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
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
”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王?”曰:“不若也。
”相如曰:“夫以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