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颇蔺相如列传知识点检测(附答案)

合集下载

《廉颇蔺相如列传》练习及答案

《廉颇蔺相如列传》练习及答案

期末文言文复习检测卷(五)《廉颇蔺相如列传》一、课内重难点字词句1、下列加点字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1)拜.为上卿(授予官职)(2)窃.计欲亡走燕(偷盗)(3)均.之二策(比较,权衡)(4)即患.秦兵之来(忧虑,担心)(5)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歪曲)(6)王必.无人(一定,实在)(7)相如奉璧奏.秦王(奏请)(8)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尊重)(9)相如因持璧却.立(连词,表转折)(10)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感谢)(11)臣请就.汤镬(就是)(12)不如因而厚遇..之(优厚款待)(13)卒廷.见相如(朝廷)(14)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诚实)(辜负)(15)度.道里会遇之礼毕(估计)(16)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回去)(17)位在廉颇之右.(右边)(18)其后秦伐赵,拔.石城(攻占)(19)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特别)(20)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希望)A. ⑴⑵⑷⑸⑹⒀⒄⒆B. ⑴⑶⑷⑹⑻⑿⒂⒅C. ⑴⑷⑸⑺⑾⒂⒃⒇D. ⑹⑻⑼⑽⑾⑿⒁⒃1、B (窃—私下;曲—理亏;奏—呈现;却—后退;谢—道歉;就—接受;廷—在朝廷上,名作状;诚—的确,确实;去—离开;右—上;特—只,不过)2、加点词都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①传以示美人及左右..王..②璧有瑕,请指示③廉颇宣言..偿赵王城邑..曰④臣观大王无意⑤未尝有坚明约束....者⑥相如素贱人⑦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⑧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⑨于是相如前进..至蔺相如门谢罪..缶⑩因宾客A.①③④B.④⑧⑩C.⑤⑥⑧D.③⑥⑨B (左右——侍从;指示——指给······看;宣言——扬言;约束——遵守约定;贱人——卑贱之人;亲戚——内亲外戚,包括父母兄弟;前进——走上前敬献。

)3、下列加点字词类活用类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A.舍.相如广成传舍 B.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C.左右欲刃.相如 D.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D ABC三项均为名词活用作动词,D项为名词做状语B.拜送书于庭通 , 解释:C.召有司案图通,解释:D、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通,解释:不通否,是否庭通廷,接受朝拜和处理政务的地方案通按,审察,察看;孰通熟,仔细5、给下面各句按句式特点分类①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②而君幸于赵王③君何以知燕王④拜送书于庭⑤谁可使者⑥使不辱于诸侯⑦臣窃以为其人勇士⑧徒见欺⑨以勇气闻于诸侯判断句:①⑦宾语前置句:③⑤2、被动句:②⑥⑧状语后置句:④⑨本纪世家列传书表 130 二、文学常识6、下列各项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有司:官吏的通称。

10.12《廉颇蔺相如列传》练习题及答案

10.12《廉颇蔺相如列传》练习题及答案

廉颇蔺相如列传基础练习一、阅读课文,说说第1、2自然段的主要内容及其在文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本文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典型事例。

刻画人物性格,说说每个典型事例表现了人物的什么性格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以下列句子为例,说说本文语言运用的特点:高度的概括性和生动的形象性;个性化。

①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怒发上冲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廷”,“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臣乃敢上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与璧俱碎于柱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综合练习一、为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备选答案:A. m í B. m ǐ① 望风披靡.( ) ② 靡.不毕见( ) ③ 所向披靡.( ) ④ 萎靡.不振( ) ⑤ 靡.费时日( ) ⑥ 风靡.一时( ) ⑦ 靡.靡之间( ) ⑧ 左右皆靡.( ) 二、解释下列每组句子中的加点词 ① 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 ) ① 廉颇为.赵将( ) ② 臣从某计. ( )② 为.刎颈之交( ) ③ 廉颇蔺相如计.曰( ) ③ 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 ) ④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 ④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 ⑤ 秦王为.赵王击缶( ) 三、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

《廉颇蔺相如列传》课后挖空检测答案

《廉颇蔺相如列传》课后挖空检测答案

《廉颇蔺相如列传》挖空检测答案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句式:判断句)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担任)赵将,伐齐,大破..(大败)之,取.(攻取)阳晋,拜.(被任命)为上卿,以.(凭借)勇气闻.(闻名)于.(在)诸侯。

(句式:状语后置)蔺相如者,赵人也。

为.(是)赵宦者令缪贤舍人..(门客)。

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

秦昭王闻之,使人遗.(送)赵王书.(信),愿.(希望)以.(用)十五城请易.(交换)璧。

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众位)大臣谋.(商量):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白白地)见.(被)欺;欲勿予,即患.(担心)秦兵之.(主谓间,取独)来。

计(主意)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句式:定语后置 ),未得。

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

”王问:“何以..(凭什么)知之?”对曰:“臣尝.(曾经)有罪,窃.(私下)计.(打算)欲.(要)亡走..(逃跑到)燕。

臣舍人相如止.(拦阻)臣曰:‘君何以知燕王?’臣语.(告诉)曰,臣尝从.(跟随)大王与燕王会(省略:于)境上,燕王私握臣手曰,‘愿结友’,以.(凭)此知之,故欲往。

相如谓臣曰:‘夫赵强而(表并列,不翻译)燕弱,而.(表并列,同时)君幸.(宠信)于.(被/受)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

今君乃.(竟然)亡(省略:于)赵走(省略:于)燕,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而.(反而)束君归赵矣。

君不如肉袒..(脱去上衣)伏.(俯伏)斧质..(腰斩的刑具)请罪,则幸.(侥幸)得脱矣。

’臣从.(听从)其计,大王亦幸.(幸好)赦臣。

臣窃以为..(认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应该)可使。

”于是王召见,问蔺相如曰:“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通“否”)?”相如曰:“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答应)。

”王曰:“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怎么办)?”相如曰:“秦以.(用)城求璧而.(可是)赵不许,曲.(理亏)在赵;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

均.(衡量)之.(这)二策,宁.(宁可)许(省略:秦国)以.(来)负.(使……背负)秦曲。

廉颇蔺相如列传练习题答案

廉颇蔺相如列传练习题答案

廉颇蔺相如列传练习题答案廉颇和蔺相如都是战国时期的著名将领,他们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智慧,为历史留下了许多传奇和经典之作。

以下是一些关于廉颇和蔺相如的列传练习题的答案。

1. 廉颇和蔺相如在战争中表现出的特点分别是什么?廉颇是赵国的一位将军,他以其无敌的武力和勇猛的战斗方式而出名。

他在战斗中总是勇往直前,以一敌众,并且能够激励士兵,鼓舞士气。

廉颇有领导才能,他在赵国的军队中担任重要职务,让赵国一度获得了重要的胜利。

蔺相如是秦国的一位将军,他以其狡诈的智慧和机智的战略而著名。

他能够识破敌人的阴谋诡计,并采取相应的对策。

蔺相如擅长间谍活动和谍报工作,他成功地渗透到敌对势力的内部,为秦国提供了宝贵的情报。

2. 廉颇和蔺相如的成就有哪些?廉颇的最大成就之一是在与秦国的战争中,他成功地阻止了秦军的进攻,并保卫了赵国的领土。

廉颇在战斗中展现出的勇敢和领导才能,让赵国的士兵获得了强烈的战斗意志,在激烈的战斗中击败了秦军。

蔺相如的最大成就之一是在与赵国的战争中,他成功地利用智慧和谋略,识破了赵国的计谋,并通过巧妙的策略使秦国获得了胜利。

蔺相如的谍报工作和战略决策,为秦国提供了重要的优势,让秦国能够在战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3. 廉颇和蔺相如的故事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廉颇和蔺相如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是用力过猛还是过于谨慎都不是一种好策略。

廉颇因为勇猛过头,常常冒进,而蔺相如则因为过于机智,有时会疑神疑鬼。

因此,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我们应该找到平衡点,既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又要避免走向极端。

此外,廉颇和蔺相如的故事还告诉我们,智慧和力量是相辅相成的。

廉颇的勇猛需要蔺相如的智慧来提供战略指导,而蔺相如的智慧也需要廉颇的力量来保证战斗的胜利。

因此,我们应该在培养自己的才能的同时,也要意识到合作和团队精神的重要性。

总之,廉颇和蔺相如的故事给我们提供了许多启示和思考。

他们的才能和智慧让他们成为了战国时期的传奇人物,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

《廉颇蔺相如列传》学习要点

《廉颇蔺相如列传》学习要点

《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学习要点及能力训练检测一、学习要点(一)简介作者、作品及时代背景1.作者司马迁(前145—前86?),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县)人,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其父司马谈也是西汉史学家、思想家,官至太史令。

司马迁早年遍游南北,考察风俗,采集资料。

名山大川壮其气,古迹佚事富其闻。

后继父职任太史令,得以阅读国家所藏图书。

其后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解,获罪下狱,受腐刑。

出狱后发愤完成所著史书,人称《太史公书》,后称《史记》。

2.作品《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记载了上起传说的黄帝,下迄汉武帝,共三千年左右的历史。

分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种体例,共130篇,50多万字。

本纪,用以叙述帝王事迹;世家,记叙王侯和特殊人物事迹;列传,叙帝王以外重要人物事迹;书,用以记载各朝典章制度;表,用以统系年代、人物、大事等。

《史记》是我国正史二十四史的第一部,它既是历史巨著,又是文学巨著。

鲁迅称赞《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廉颇蔺相如列传》为《史记》列传(70篇)之一,课文节选部分重点描写了蔺相如,也叙述了廉颇。

文章运用多种文学手法表现人物性格,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3.时代背景战国后期,七雄纷争。

秦国最强,楚国、赵国比秦弱而强于他国。

当时秦主要力量用于对付楚国,所以对赵国虽不时欺压蚕食,但还抽不出主要力量进攻赵国。

蔺相如这位杰出的政治家、外交家利用了这种有利形势,机智勇敢地进行外交斗争,不畏强秦而胜利地维护了赵国的尊严和主权。

(二)课文内容1.内容结构课文内容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廉蔺其人。

此部分第1层(第1自然段)写廉颇功大威勇,第2层(第2自然段)写蔺相如本宦者令舍人。

这部分是先交待廉蔺二人身分,为后文写廉颇恃功鄙视蔺相如导致将相交恶——和欢做铺垫。

第二部分(第3—13自然段):完璧归赵。

此部分第1层(第3—5自然段):相如出使。

写相如受重任,且非其莫属,长于谋略,勇于任事。

廉颇蔺相如列传基础整理答案

廉颇蔺相如列传基础整理答案

廉颇蔺相如列传基础整理答案一、文学常识:《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体通史,又名《太史公书》。

它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共约3000年的历史,鲁迅先生评之为“,”。

作者司马迁,是朝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

二、通假字:解释句中通假字。

1、可予不?(否:疑问语气)2、臣愿奉璧往使。

(捧)3、拜送书于庭(廷,朝堂)4、召有司案图(按,查看)5、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熟,仔细)三、古今异义:解释划线的词的古今义。

1、请指.示.王古义:指给……看今义:上对下指导命令(的内容)2、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古义:亲,指内亲,父母兄弟姐妹等;戚,外戚,母系或妻系的亲属。

“亲戚”一般指内亲,有时也指外戚。

今义:指跟自己的家庭有婚姻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不包括父母和兄弟姐妹。

3、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古义:妃嫔;今义:美貌的女子4、明年..复攻赵,杀二万人古义:第二年今义:某年的下一年四、实词虚词:解释划线词的意义。

1、大王必.欲急臣(一定)2、使人遗.(送给)赵王书.(信)3、徒见.欺(被)4、窃.计(私下里)5、即患.秦兵之来(担心)6、不可不许.(答应)7、秦以城求璧而.(如果)赵不许,曲.(理亏)在赵8、宁许以负.秦曲(承担)9、秦贪,负.其强(依仗)10、固.请(坚决)11、以一璧之固逆.(拂逆)强秦之欢13、间.至赵矣(抄小路)14、特.(只是)以诈佯为予赵15、引.赵使者蔺相如(延请)16、拔.石城(攻下、攻占)17、左右欲引.(拉)相如去.(离开)18、不如因而厚遇.之(款待)19、相如顾召赵御史书.(记录)曰20、为赵王寿.(奉酒助人长寿)21、臣等不肖..(没有才能)22、且.(况且)相如素.(向来)贱人,吾羞.(以……为羞),不忍为之下23、臣所以..(……原因)去.(离开)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只是)24、公之视廉将军孰与..(与……孰……)秦王25、相如虽驽.(愚笨、没有才能),独.(难道)畏廉将军哉?顾.(只是)吾念之五、词类活用:解释划线词的词类活用。

《廉颇蔺相如列传》练习题附答案

《廉颇蔺相如列传》练习题附答案

《廉颇蔺相如列传》练习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3分)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使人遗.赵王书遗:送。

B.恐惧殊.甚殊:特殊,特别。

C.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孰:谁,哪一个。

D.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驽:愚笨,拙劣。

解析B项,殊:很,极。

程度副词。

答案 B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①不如因.而厚遇之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B.①引.赵使者蔺相如②相如引.车避匿C.①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②且.相如素贱人,吾羞D.①而君幸.于赵王②大王亦幸.赦臣解析C项“且”,连词,况且。

A项“因”,①介词,趁机;②介词,通过,经由。

B 项“引”,①动词,延请;②动词,掉转。

D项“幸”,①宠幸;②副词,幸而。

答案 C3.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B.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C.召有司案图D.拜送书于庭解析A项,“质”同“锧”;C项,“案”同“按”;D项,“庭”同“廷”。

答案 B4.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璧有瑕,请指示..王B.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C.明年..,复攻赵D.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解析D项“恐惧”,古今义都是“害怕”。

A项“指示”,古义,用手指给某人看;今义,是指示下级或晚辈的话或文字(或:指上级对下级或长辈对晚辈说明处理某个问题的原则和方法)。

B项“亲戚”,古义,内外亲属;今义,指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成员。

C项“明年”,古义,指第二年;今义,指今年的下一年。

答案 D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②舍.相如广成传③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④左右欲刃.相如⑤相如廷.叱之⑥秦王恐其破.璧⑦庸人尚羞.之⑧宁许以负.秦曲A.①⑤/②④/③/⑥⑧/⑦B.①②④/⑤/③⑦/⑥⑧C.①②④⑤/③⑥⑦/⑧D.①⑤/②④/③⑥/⑦⑧解析①⑤名词作状语/②④名词作动词/③形容词作动词/⑥⑧使动用法/⑦意动用法。

高一语文必修四周测《廉颇蔺相如列传》(附答案)

高一语文必修四周测《廉颇蔺相如列传》(附答案)

周测:《廉颇蔺相如列传》一、基础知识题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B )A.宦官(fàn)避匿(nì)缪贤(miù)礼节甚倨(jù)B.袒露(tǎn)赦免(shè)睥睨(nì)白璧微瑕(xiá)C. 不肖(xiāo)驽钝(nú)不怿(yì)望风披靡(mí)D.列观(guān)渑池(miǎn)衣褐(yī)刎颈之交(wěn)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A.使人遗.赵王书(送给)B.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拜访)C.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唯独)D.求人可使报.秦者(报复)3.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B)A.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B.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C.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与不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D.固请,召有司案图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古今同义的一项是( D )A.传以示美人及左右B.璧有瑕,请指示王C.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D.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5.下列句中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C)A.因宾客至蔺相如门前谢罪不如因而厚遇之B.今君乃亡赵走燕乃使其从者衣褐C.徒慕君之高义也徒以吾两人在也D.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赵强而燕弱6.下列句中“之”的用法和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B )A.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B.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C.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D.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7.下列各句加点的“以”字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D )①秦亦不以城予赵②以勇气闻于诸侯③宁许以负秦曲④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⑤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⑥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⑦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⑧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⑨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A.①/②⑤/③④⑧/⑥⑦⑨B.①②⑤⑨/③④⑦/⑥⑧C.①②⑥/③④⑦⑧/⑤⑨D.①/②⑤/③④⑦⑧/⑥⑨8.下列各项中,词类活用分类正确的一项是(B)①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②乃使其从者衣褐③遂许斋五日,舍相如广成传④且庸人尚羞之⑤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⑥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⑦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⑧毕礼而归之⑨卒廷见相如⑩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A.①②④/⑤⑦⑨/⑥⑧/③⑩B.①⑧/②③⑦/④⑩/⑤⑥⑨C.①④⑨/②⑥⑦/③⑩/⑤⑧D.①⑧/②⑥⑦/③⑤⑨/④⑩9.下列各项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D )A.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B.使不辱于诸侯C.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D.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10.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D)A.《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主要是通过对“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故事的叙述,歌颂了蔺相如机智勇敢、顾全大局、维护团结的精神,以及廉颇勇于改过的可贵品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廉颇蔺相如列传》知识点总结一、文化常识(1)《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___________。

它记载了从传说中的_____到_____时共约3000年的历史,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全书体例包括、、、、书等五部分,共130篇。

作者,字,是伟大的家、家、家。

(2)请从本文中找出五个至今仍常用的成语或熟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字音:1. 臣等不肖.()2. 刎.()颈3. 广成传.()4. 缪.()贤5. 相如虽驽.()6. 使人遗.()赵王书7. 睨.()柱8. 秦王不怿.()9. 就汤镬.()10.渑.()池三、文言知识整理:1. 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加点并解释词义。

(1)可与不()(2)拜书送于庭()(3)如有司案图()(4)秦自缪公以来,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5)唯大王与群臣孰计义之()2.找出词类活用的字词,并注明活用类型及词义。

(1)舍相如广成传()(2)左右欲刃相如()(3)乃使从者衣褐()(4)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5)怒发上冲冠( )(6)而相如廷斥之( )(7)间至赵矣( )(8)卒廷见相如( )(9)完璧归赵( )(10)秦王恐其破璧( )(11)宁许以负秦曲( )(12)毕礼而归之( )(13)大王必欲急臣()(14)且庸人尚羞之()(15)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3.一词多义(1)负①秦贪,负其强()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③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④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⑤廉颇闻之,肉袒负荆()(2)引①引.赵使者蔺相如()②左右欲引.相如去()③相如引.车避匿()(3)以①以.勇气闻于诸侯()②何以知之()③以空言求璧()④赵亦盛设兵以待秦()⑤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⑥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4)徒①徒见欺()②徒以口舌为劳()③徒慕君之高义也()(5)因①因宾客至相如门谢罪()②不如因而厚遇之()(6)见①秦诚恐不可得,徒见欺()②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1(7)乃①今君乃亡赵走燕()②设九宾礼于廷,臣乃敢上璧()(8)孰①惟大王与群臣孰计之()②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9)为①拜为上卿()②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③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④欲与王为好会于西河外渑池()⑤秦王善为秦声()⑥秦王为赵王击缶()(10)计①计未定()②窃计欲亡走燕()③廉颇蔺相如计曰()(11)遇①度道里会遇之礼毕()②不如因而厚遇之()(12)顾①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②顾吾念之()(13)请①愿以十五城请易璧()②臣请完璧归赵()4.古今异义(1)明年..复攻赵:古义: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今年的下一年(2)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古义: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仅指外戚(3)请指示..王古义: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上级给下级的命令(4)于是相如前进..缶古义: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向前发展进步,向前行进(5)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古义: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表明立场观点的文告(7)其势必..不敢留君古义:__________ 今义:按事物的发展推测必须会导致(某种结果)(8)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古义: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左和右两个方位(9)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古义: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限制管束使不超越范围。

5.注明下面各句的特殊句式。

(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2)蔺相如者,赵人也。

()(3)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4)且相如素贱人()(5)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6)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7)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二人在也。

()(8)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9)徒见欺()(10)而君幸于赵王()(11)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12)使不辱于诸侯()(13)求人可使报秦者()(14)何以知之?()(15)设九宾礼于廷()(16)以勇气闻于诸侯()(17)故燕王欲结于君()(18)拜送书于庭()6. 解释固定句式:(1)奈何:__________________(2)孰与:__________________(3)何者: __________________2《廉颇蔺相如列传》知识点总结答案一、文化常识1. 《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它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共约3000年的历史,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全书体例包括本纪、世家、列传、书、年表等五部分,共130篇。

作者司马迁,字子长,是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2、本文依时间顺序写了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故事。

3、请在本文中找出五个至今仍常用的成语或熟语:完璧归赵负荆请罪怒发冲冠布衣之交刎颈之交。

二. 字音:1.臣等不肖.()2.刎.()颈之交3.广成传.()4.缪.()贤舍人5.相如虽驽.()6.使人遗.()赵王书7.睨.()柱8.秦王不怿.()9.就汤镬.()10.渑.()池三、文言知识整理:1. 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加点并解释词义。

⑴可与不(不,通“否”,用在疑问句中。

)⑵拜书送于庭(庭,通“廷”,接受朝拜和处理政务的地方。

)⑶如有司案图(案,通“按”,察看。

)⑷秦自缪公以来,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缪,通“穆”)⑸唯大王与群臣孰计义之(孰,通“熟”,仔细。

)2. 找出词类活用的字词,并注明活用类型及词义。

(1)名词作动词①舍相如广成传(舍,名词作动词,安置住宿)②左右欲刃相如(刃,名词作动词,用刀杀)③乃使从者衣褐(衣,名词作动词,穿)④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前,名词作动词,上前)⑥于是相如前进缶(前,名词作动词,上前)(2)名词作状语②怒发上冲冠(上,名词作状语,向上)③而相如廷斥之(廷,名词作状语,在朝廷上)④间至赵矣(间,名词作状语,从小路)⑤卒廷见相如(廷,名词作状语,在朝廷上)⑶使动用法①完璧归赵(完,使动用法,使...完整)②秦王恐其破璧(破,使动用法,使...破碎)③宁许以负秦曲(负,使动用法,使...承担)④毕礼而归之(归,使动用法,使……结束;使...回去)⑤大王必欲急臣(急,使……急,使动用法,逼迫)⑷意动用法①且庸人尚羞之(羞,意动用法,以...为羞耻)②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先,意动用法,以.为先;后,意动用法,以..为后)3. 一词多义(1)负①秦贪,负其强(依仗,凭借)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对不起)③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违背)④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使...承担)⑤廉颇闻之,肉袒负荆(背着)(2)引①引.赵使者蔺相如(引见,延请)②左右欲引.相如去(拉)③相如引.车避匿(牵,拉,引申为调转)(3)以①以.勇气闻于诸侯(凭借、依靠)②何以知之(凭借) ③以空言求璧(用,拿)④赵亦盛设兵以待秦(表目的,用以,用来)⑤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因为)⑥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以为:认为)(4)徒①徒见欺(白白地)②徒以口舌为劳(只,只不过) ③徒慕君之高义也(只是)(5)因①因宾客至相如门谢罪(通过、经由)3②不如因而厚遇之(趁机)(6)见①秦诚恐不可得,徒见欺(表被动)②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接见)(7)乃①今君乃亡赵走燕(语气副词,表加强判断语气,可译为“却”)②设九宾礼于廷,臣乃敢上璧(才)(8)孰①惟大王与群臣孰计之(仔细)②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谁,哪一个)(9)为①拜为上卿(做,担任)②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认为)③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作)④欲与王为好会于西河外渑池(结交)⑤秦王善为秦声(演奏)⑥秦王为赵王击缶(替)(10)计①计未定(计策)②窃计欲亡走燕(打算)③廉颇蔺相如计曰(商量)(11)遇①度道里会遇之礼毕 (见面 )②不如因而厚遇之(款待,对待 )(12)顾①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动词,回头)②顾吾念之(只是,不过)(13)请①愿以十五城请易璧(请求)②臣请完璧归赵(请允许我)4. 古今异义(1)明年..复攻赵:古义:第二年今义:今年的下一年(2)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古义:内亲及外戚今义:仅指外戚(3)请指示..王古义:指出,给……看今义:上级给下级的命令(4)于是相如前进..缶古义:上前进献今义:向前发展进步,向前行进(5)宣言..曰:事见相职必辱之古义:扬言今义:表明立场观点的文告(6)其势必..不敢留君今义:按事物的发展推测必须会导致(某种结果) 古义:形势、一定(7)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古义:指侍从今义:左和右两个方位(8)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古义:遵守约定今义:限制管束使不超越范围。

5. 注明下面各句的特殊句式。

(1)判断句,一般句式标识为“……者,……也。

”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②蔺相如者,赵人也。

③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④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⑤且相如素贱人⑥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⑦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二人在也。

⑧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2)被动句,“见”、“为……所……”①徒见欺②而君幸于赵王③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④使不辱于诸侯(3)定语后置句①求人可使报秦者(4)宾语前置①何以知之?②君何以知燕王?(5)状语后置①以勇气闻于诸侯②故燕王欲结于君③拜送书于庭④设九宾礼于廷六、固定用法:1. 奈何:对……怎么办?不予我城,奈何?2. 孰与:和……相比,哪一个……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3. 何者:这是为什么?4. 所以:所……的原因,所……的缘故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